光世界的巡行_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3.1光世界巡行教案1-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1光世界巡行教案1-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1光世界巡行教案1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设计这节《光世界巡行》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

我希望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光现象,如激光准直、平面镜成像、彩虹等,让他们通过实践感受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如激光笔、镜子、水杯等,并教会他们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会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和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我会鼓励学生思考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在教具和学具准备方面,我准备了激光笔、镜子、水杯等实验器材,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料和习题。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不仅掌握光的基本知识,更能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注重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

这是因为光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传播方式。

例如,我会让学生观察激光准直现象,让他们看到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我还会让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他们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

我还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的现象,让他们感受到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从而更好地理解光学知识。

我提出了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光现象,如太阳光的直射、镜子中的反射像、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等。

如果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光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那么他们就真正掌握了光学知识。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1光世界巡行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1光世界巡行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1 光世界巡行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光世界巡行”时,我的意图是让孩子们通过探索和体验,了解光的基本特性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阳光、灯光为线索,引导他们发现光的存在和作用,感受科学的奇妙。

一、教学目标1. 认识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光的传播和反射过程。

3. 培养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塑料尺、平面镜、玻璃球、激光笔、白纸。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激光笔、透明塑料尺、平面镜、玻璃球、白纸。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晴朗的早晨,阳光洒在操场上,孩子们在阳光下跳跃,形成斑驳的光影。

我带领孩子们观察这一现象,引导他们思考光的来源和特性。

2. 探索光的传播:给每个孩子发放实验套件,让他们用激光笔照射透明塑料尺,观察光在塑料尺上的传播情况。

孩子们发现光沿着直线传播,塑料尺上出现一条明亮的光线。

3. 理解光的反射:让孩子们将平面镜放在塑料尺上,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观察光在镜子上的反射现象。

他们发现光线从激光笔射向镜子,然后反射到白纸上,形成一道光斑。

4. 实践光的反射:让孩子们将玻璃球放在塑料尺上,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球,观察光在玻璃球上的反射情况。

孩子们发现光线经过玻璃球的反射,形成一个光斑。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掌握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 活动难点: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活动在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下顺利进行,大部分孩子能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但在活动中,部分孩子对光的反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他们和孩子一起探索光的世界。

3.1光世界巡行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1光世界巡行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1光世界巡行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3.1光世界巡行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和思考中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光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和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了解平面镜成像、透镜成像等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特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板、实验桌、白纸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实验观察结果和思考。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光现象的图片,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引导学生关注光在自然界中的表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用激光笔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 光的反射:讲解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用透明塑料尺和玻璃板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特点,分析反射定律。

4. 光的折射:讲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用实验桌上的白纸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路径,理解折射定律。

5. 平面镜成像: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成像特点,分析成像原理。

6. 透镜成像: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成像特点,分析成像原理。

六、活动重难点1. 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孩子们的学习应该是愉快的、主动的、探索的。

因此,我以“光世界巡行”为主题,设计了一节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课程,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光的奇妙,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孩子们关注身边的光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

2. 能够观察到身边的光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 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观察与理解。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 flashlight, mirror, glasses, water, card board学具: each child brings their own flashlight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感受周围的光。

然后,让他们打开眼睛,观察教室里的光,并思考:光是从哪里来的?光是如何传播的?2. 光的传播:让每个孩子拿一个手电筒,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然后,让他们将手电筒的光照在墙上,观察光在墙面上的传播。

3. 光的反射:让孩子们拿一个镜子,观察镜子上的光。

然后,让他们将手电筒的光照在镜子上,观察光在镜子上的反射。

4. 光的折射:让孩子们拿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然后将手电筒的光照在玻璃杯上,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和折射。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观察与理解。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我发现孩子们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我也意识到,对于光的折射现象,部分孩子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3.1光世界巡行(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案)

3.1光世界巡行(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案)

3.1光世界巡行(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案)我设计这节《光世界巡行》的物理教学案,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解释,光的传播速度。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折射原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平面镜、玻璃板、透镜、光速测试仪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计算器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利用激光笔演示光的传播,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2. 实验一:光的反射。

让学生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的方向,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二:光的折射。

让学生用激光笔照射玻璃板,观察折射光的方向,记录实验数据。

5. 讲解:介绍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理解光的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光的反射、折射的问题。

五、活动重难点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解释。

2.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但在光的传播速度部分,部分学生理解较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解释和引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光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光学知识;组织学生参观光学实验室,亲身体验光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培养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实验环节,我选择了激光笔、玻璃板和透镜等教具,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够观察到折射光的方向。

《光世界巡行》教案设计

《光世界巡行》教案设计

《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用途,知道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知道光是电磁波。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子的形成等现象。

(3)、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上网查阅资料等,了解光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2)、经历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主要是显示光路)的能力。

(3)、学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学习用作图法分析影子的成因等光学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光的用途,意识到物理知识与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和社会实际的密切相联,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教学难点:“光线”的理解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光的用途(教师引入问题)“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里,那么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停顿一两分钟)(学生讨论后回答)“光能使我们看见物体”“植物依靠光合作用生长”“太阳能汽车”“光纤通信”…(教师接着提问)“既然光这么重要,那么关于光,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停顿一两分钟)(学生讨论后回答)“光是什么?”、“光来自何处?”、“光是如何传播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7页后回答“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光本质是一种电磁波。

并对电磁波相关知识做些补充。

)(二)、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源“光来自何处?”太阳、开亮的电灯和点燃的蜡烛等都能发光。

我们把这些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提出问题)判断以下物体是否是光源:抛光的金属物品、锃亮的玻璃、燃烧中的火柴、月亮。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以上物体中只有燃烧中的火柴是光源,其他物体均不能自行发光,都是反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

(2)光的直线传播(教师接着提问)“光从光源发出后,是怎样传播的呢?”利用生活经验,让学生列举实例。

光世界巡行教案

光世界巡行教案

光世界巡行教案教案标题:光世界巡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光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探索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3. 了解光的反射和色散现象;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光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例如光的传播在通信中的作用,光的折射在眼镜制造中的应用等;2. 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以及光的传播是否有规律。

实验活动1:光的传播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规律。

步骤:1. 准备一束激光笔和一张白纸;2. 将激光笔对准白纸,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3. 移动激光笔的位置,再次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4.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实验活动2:光的折射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步骤:1. 准备一个透明容器和一张白纸;2. 在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水,使水面平整;3. 将容器放在白纸上,让学生观察容器中的水面和纸上的图案;4. 缓慢倾斜容器,观察水面的变化;5.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实验活动3:光的反射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步骤:1. 准备一面平整的镜子和一束激光笔;2. 将激光笔对准镜子,观察光线的反射路径;3. 移动激光笔的位置,再次观察光线的反射路径;4.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实验活动4:光的色散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步骤:1. 准备一个三棱镜和一束白光;2. 将白光通过三棱镜,观察光线的色散现象;3. 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总结与评价:1. 回顾本次实验活动,总结光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发现;3. 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延伸活动:1. 邀请学生进行更多有关光的实验,如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2. 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关于光的小册子,记录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检查学生完成的小册子和书面记录;3. 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评估他们对光的理解程度。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光世界巡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以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性,掌握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并能够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性,掌握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特性,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难点: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原理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激光笔、玻璃板、镜子。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如激光准直、彩虹、水面成像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对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的兴趣。

2. 光的世界:(1)光的传播:介绍光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光的折射: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方向变化,解释折射现象。

(3)光的反射: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射到物体表面时的反射现象,解释反射定律。

3.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课堂练习: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七、作业设计(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2)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光射到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答案:(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 m/s。

(2)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光射到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遵循反射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所选的教学内容是沪粤版八年级上册光学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光学的开篇第一节,主要内容有光的用途,光源,探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光线,光的传播速度,让学生了解光的用途,认识光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光的直线传播、光线等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提供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

课本一开始用丰富的图片介绍了光对人类的贡献,把学生带进绚丽多彩的光世界,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现象,意识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光,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课本接着按照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顺理成章,了解到光是什么,研究光来自何处,怎样传播,传播有多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用途,知道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知道光是电磁波。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解释影子的形成等现象。

3、知道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和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光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2、经历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光的用途,意识到物理知识与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和社会实际密切相连,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光源的辨别;
2、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3、学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食,月事等生活或是自然中的现象;教学难点:
学会用“光线”模型来分析影子的成因。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孔成像实验器材,教学视频
教学方法:
实验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演示法和讲授法等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如舞台的灯光,灯塔的光,玻璃幕墙的光。

说明:图片是用百度搜索来的,在IE中输入“”,并选择图片选项卡,在对话框中分别输入关键字“舞台的灯光”“灯塔的光”“玻璃幕墙的光”,从搜索结果中选择适合教学的图片。

如上图所示。

二、教学内容:
1、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通过幻灯片播放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总结光对人类意义有哪些方面:
在备课中,以“苹果”、“向日葵”、“太阳能热水器”、“光导纤维”、“冰雪
融化”为关键字,在百度上查找适合教学的图片,将图片下载下来,粘贴到PPT中。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总结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光能使我们看见物体;2)光合作用使植物生长;3)太阳能热水器;4)光导纤维在现在通信中的应用;5)使冰雪融化
2、讲授光的定义:光是一种电磁波,平常看到的光称之为“可见光”,一般指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

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47的信息浏览“光是什么”,进一步了解光是什么?
3、光源的概念: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解释此定义的关键词语:自行发光的物体,还要强调一个正在发光,如不发光的电灯就不是光源,发光的电灯是光源。

用幻灯片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辨别哪些是光源。

(通过百度搜索这些图片,在搜索中,以光源的具体名称作为关键字,如“蜡烛”、“太阳”、“萤火虫”、“荧光棒”及“宝石”,选择适合教学的图片下载下来)
在课堂中,学生对于萤火虫、荧光棒以及宝石是不是光源有争论,教师要适时地引导,一是从光源本身的定义出发,要是自行发光,而且还要是正在发光;如果从光源的定义不能解决,就借助于互联网,通过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来分辨萤火虫、荧光棒以及宝石是否是光源。

以查阅萤火虫为例,在百度的对话框中输入关键字“萤火虫”,在出现的结果选项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如/view/1482.htm;或者输入“萤火虫之光”,在出现的结果选项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如
/view/3034403.htm;或者输入“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在出现的结果选项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如
/czwl/jszx/tbjx/tb8s/tb8s2/jc2/201011/t20101112_969925 .htm,从这几个结果中认真阅读,可以得出萤火虫是否是光源。

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荧光棒和宝石是否是光源,并在小组内交流。

3、光是怎样传播的。

用百度的图片搜素功能,以关键词“光沿直线传播”搜索图片,在搜索结果中选择适合教学的图片,如下图所示。

通过此图片给学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直观感受,有助于学生理解。

探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目的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器材盛有清水的大烧杯,牛奶,玻璃砖,果冻(大块的),激光笔
实验步骤1、用激光笔照射盛有清水的大烧杯,观察现象;
2、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观察现象;
3、用激光笔照射果冻,观察现象;
4、用激光笔照射盛有清水的大烧杯,并在烧杯中逐渐加入牛奶,观
察现象;
实验现象记录及分析
结论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方向改
变,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发生弯曲。

思考:我们在早晨看到的太阳,就是实实在在的太阳吗?(要求学生用百度查阅资料来解答,并用Word将结果整理保存,结果要求文字说明和图片,并将文件上传到教师机上,并共享,供其他学生浏览,并评选最好的作品。


讲授光线的定义:通常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光线,为学生示例如何用光线来描述光。

5、光的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在备课中以“小孔成像”、“影子”、“军队整队集合”、“日食”、“月食”为关键字在百度中搜索适合教学的图片和相关的视频。

1)小孔成像。

让学生动手演示小孔成像的实验,然后再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尝试画出光线。

2)取直线。

学生自己联系实际,并通过百度搜素相关的图片。

3)限制视线:比如,井底之蛙,让学生动手画出青蛙视野的光路图。

4)影子的形成:
提问:同学们知道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吗?
首先让学生自己谈谈,虽然说的不是很好,但是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

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关于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百度查资料,了解日食和
月食的成因。

如在百度中输入“日食形成的原因”可以有结果
/rishi/rishi_xingcheng.asp;日食视频:
/programs/view/xnRynD6Llvg;月食形成的原因:
/knowledge/2011-12/05/content_442752.htm;月食视频:/show/kkQN6NoLG83pAT3l.html,
/v_show/id_XNDA0OTczNjg=.html
知识拓展:同学们知道皮影戏吗,它可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其原理就是光的沿直线传播。

请同学们通过百度查找相关的资料和视频,感受皮影戏的魅力和中国的灿烂文化。

6、光速
用设问引出光速:光瞬息可达,它的传播需要时间吗?有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计算太阳光传到地球上的时间?
学生自己通过百度查阅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然后计算。

光速C=3.0×108m/s,这是指真空中的速度。

请同学们用百度查阅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填写下表,通过比较表中的数值,得出结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快。

介质光的速度
真空

玻璃
思考1:如果现在有一飞机,飞行的速度是光速,那么大家计算一下,从这里到美国的华盛顿需要多长的时间。

提示:用百度查询中国到华盛顿的距离,并在结果页中找到具体的数值。

具体数值见/question/46675625.html
思考2:光一年能走多远?(学生自己计算)
结论:光在一年里走的距离为9.46×1012km,这一长度
..叫做一光年。

在天文学上来表示天体的距离。

课堂小结: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来阅读课本,并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内容,谈谈学习体会和感受。

作业:
1、完成课本P49中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2、预习3.2节---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光学的开始部分,没有什么难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好奇感和学习的兴趣。

在教案设计中,主要依据教学目标,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例子,和具有现代气息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进而是学生能够积极思考。

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用多媒体和丰富的图片,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让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学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学生的利用网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实验再现了物理现象,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同时让学生适时地动手,这样不是的学生长期的面对一种单调的教学生方式,多种教学手段的配合使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手、脑。

在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在课前谋划,使自己更多地退到后面,把学生推到前面,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探究,实验,查阅资料以及借助互联网等方式来学习,不单单关注学生每节课学习了多少知识,更多的关注学生用何种方式学习知识学习是的精神面貌,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成长。

个人声明:
著作权与使用申明:获奖作品的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并同意授权《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与百度公司中小学互联网应用项目相关推广活动中以非商业目的对该获奖作品
进行复制、使用、编辑、改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