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水质工程学重点
水质工程学重点

1.普通快滤池的组成:集水渠、排水渠、滤料层、承托层、配水系统2.滤池的工作原理:滤池工作时,将沉淀以后的水引入滤池上部,由上向下经滤层过滤,水中浊质被截留于滤层中,滤后的清水经下部集水系统收集后,引出池外。
3.滤料比表面积:粒状滤料的比表面积可以表示为单位重量或体积的滤料所具有的表面积,单位为cm2/g或cm2/ cm3。
4.滤层的含污能力:单位面积滤层在一个过滤周期截留的悬浮物量5.滤池压力周期:随着澄清过滤过程的进行,滤层的水头损失h逐渐增加,当增加到最大值时,便需要对滤层进行反冲洗,这是滤池的过滤周期称为压力周期6.水质周期:滤池由开始进入有效过滤期到出水浊度达到泄漏值成为水质周期7.工作周期:从过滤开始到冲洗结束的一段时间称为快滤池的工作周期。
8.与等速过滤相比,减速过滤有哪些优点?1. 与等速过滤相比,在平均滤速相同的情况下,减速过滤后的出水水质较好,产水量较大。
这可能因为在过滤周期后期,减速过滤滤速较低,因而相应的管道等的水损较小,在作用水头相同的条件下,提供给滤层的可利用的水头较大;同样在过滤后期,恒速过滤出水浊度较高,而减速过滤由于滤速较低,出水水质较好;2. 在相同过滤周期内,过滤水损也较小。
这是因为当滤料干净时,滤层的孔隙率较大,虽然滤速较其它滤池较高,但孔隙流速并非按流速增高倍数增大。
相反滤层内截留杂质量较多时,虽然滤速较低,但因滤层孔隙滤减小,孔隙流速并未过多减小。
因而,过滤初期,滤速较大可使悬浮物深入下层滤料;过滤后期滤速减小,可防止悬浮颗粒穿透滤层。
等速过滤则不具备这种调节功能9.反冲洗强度:当用水对过滤层进行反冲洗时,经滤层单位面积上流过反冲洗水流量:q=Q/A10.什么叫负水头?它对过滤和冲洗有何影响?如何避免滤层中的负水头现象?答:负水头现象:当过滤进行到一段时间时,滤料表面由于被堵塞,使整个滤层的水损集中在滤池表面,在过滤后期滤层内部出现真空到某一深度处的滤层的水头损失超过该深度处的水深,该深度处就出现负水头负水头危害及措施:①增加滤层局部阻力,增加了水头损失,滤池的作用水头很快被用完,需中止过滤;②空气泡会穿过滤料层,上升到滤池表面,甚至把煤粒这种轻质滤料带走。
水质工程学

1.1原水水质1.1.1原水中的杂质原水中的杂质的两种来源:自然过程和人为因素原水中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成悬浮物、肢体和溶解物3类,(1)悬浮物和胶体杂质(2)溶解杂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
无机溶解物是指水中所台的无机低分子和离子。
有机溶解物主要来源于水源污染,也有天然存在的,如腐质质等。
受污染水个溶解杂质多种多样。
这里重点介绍天然水体中原来含有的主要溶解杂质:1)溶解气体天然水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是氧、氨和二氧化碳、有时也含有少量硫化氢。
2)离子天然水中所含主要阳离于有c6‛、M82’、Na—;上要阴离子有HC03、础—、酗—。
此外还台有少量K’、rc‛、Mn2’、cu2’等阳离子及Hsio;、CO32-、NO3-等阴离子。
1.1.2各种天然水质的特点(1)地下水——水质清澈、水质、水温较稳定,一般宜作为饮用水和工业冷却用水的水源。
硬的较高,含盐量较高。
(2)江河水——江河水易受自然条件影响。
水中悬浮物(SS)和胶态杂质含量较多,浊度高于地下水。
江河水的含盐量和硬度较低。
(3)湖泊及水库水——湖泊及水库水,主要由河水供给,水质与河水类似。
(4)海水——海水含盐量高,而且所含各种盐类或离子的重量比例基本上一定,这是与其它天然水源所不同的一个显著持点。
其中氯化物含量最高。
1.1.3水源污染水源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厂严重威胁。
解决的办法:一是保护水源,控制污染源;二是强化水处理工艺。
1.2 用户对水质的要求——水质标准.水质标准——是用水对象(包括饮用和工业用水等)所要求的各项水质参数应达到的指标和限值。
水质参数——指能反映水的使用性质的量,但不涉及具体数值。
1. 2.1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项目:(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NTU),PH值,硬度等。
(2)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际——氯化物和溶解性总固体。
(3)毒理学指标——氟化物,氰化物,汞等重金属和氯仿等有机物。
水质工程学1重点

名词解释1.生化需氧量BOD:在水温20℃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化学需氧量COD: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CO2与H2O所消耗的氧量。
2.凯士氮:有机氮与氨氮之和被;总氮:四种含氮化合物(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总量就是。
含氮化合物的转化:经氨化过程和硝化过程。
3.自由沉降:当悬浮物浓度不高时,在沉淀的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单颗粒状态,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
絮凝沉淀:当悬浮物浓度约为50-500mg/L时,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与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使颗粒的粒与质量逐渐增大,沉淀速度不断加快。
成层沉淀:当悬浮物浓度大于500mg/L时,在沉淀过程中,相邻颗粒之间互相妨碍、干扰,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并在聚合力的作用下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与澄清水之间形成清晰的液-固界面下称。
4.沉淀池表面负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面积的流量(m/s)5.混合液浓度MLSS: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混合液挥发性悬浮物固体浓度MLVSS: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物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污泥龄: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污泥沉降比SV: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与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污泥容积指数SVI: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静置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积,SVI=SV/MLSS6.BOD 污泥负荷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物污染物。
容积负荷率:单位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BOD量。
7.剩余污泥量:在曝气池内,在微生物新细胞生成的同时,又有一部分微生物老化,活性衰退,为了使曝气池内经常保持高度活性的活性污泥,每天排出相当于每天增长量的污泥量。
水质工程学1知识点总结

水质工程学1知识点总结水质工程学是研究水质污染、水处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化学、生物、环境和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现代社会,水质工程学已经成为保障水资源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学科,对于水污染防治、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水质工程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水质污染、水处理技术、水资源管理等内容。
一、水质污染1. 水质污染的来源水质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有害物质超出环境容许标准而影响水质的情况。
水质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和大气降水等。
工业废水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水,其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田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的生产活动,包括化肥、农药和养殖废水等。
城市生活污水是指城市居民生活生活污水,其中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等,含有各种有机物、微生物等有害物质。
大气降水是指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方式,如雨水、雪等形式降落到地表水中,导致水体污染。
2. 水质污染的分类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来源,水质污染可以分为有机污染、无机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多种类型。
有机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有机物,包括有机溶剂、石油类物质、农药等。
无机污染包括重金属、氨氮、硫化物等无机物质,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
放射性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放射性元素超出环境容许标准而导致的污染,主要来自核能设施、医疗设备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放射性物质。
3. 水质污染的影响水质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首先,水质污染会导致饮用水安全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引发各种水源性传染病,包括霍乱、痢疾、肝炎等。
其次,水质污染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导致湖泊、河流甚至海洋的富营养化和死水现象。
另外,水质污染还会影响农业灌溉水质和工业用水,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工业生产活动。
二、水处理技术1. 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水处理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将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降低,提高水质的工程技术。
(完整版)水质工程学考试复习资料

1.活性污泥——向生活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每天保留沉淀物,更换新鲜污水,这样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在污水中即形成一种黄褐色的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易于沉淀与水分离,并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
这种絮凝体就是称为活性污泥。
2.污泥龄 -----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3.活性污泥组成:(1)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2)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物的残留物(3)由原污水夹入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4)由污水夹入的无机物质4.MLSS和MLVSS ----------MLSS即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LSS=Ma+Me+Mi+Mii MLVSS即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的浓度。
MLVSS=Ma+Me+Mi5.污泥沉降比SV-------单位mg/L混合液,指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以%表示。
它能够反映曝气池运行过程的活性污泥量,可用以控制、调节剩余污泥的排放量,还能通过它及时地发现污泥膨胀等异常现象的发生。
6.污泥指数SVI------单位ml/g,物理意义是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静沉后,每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
SVI=SV/MLSS.SVI值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质含量高,缺乏活性;过高,说明污泥的沉降性不好,并且已有产生膨胀现象的可能。
7.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V1/V2=W1/W2=(100-p2)/(100-p1)=C2/C1,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8.厌氧消化的投配率-----投配率是每日投加新鲜污泥体积占消化池有效容积的百分数。
水质工程学 考点

第十四章:1.原水中杂质的分类:溶解物(0.1~1nm),胶体(1~100nm),悬浮物(100nm~1mm)2.各种天然水源的水质特点:(1)地下水:水质,水温比较稳定,含盐量较高,硬度高(2)江河水:悬浮物胶体杂质含量高,含盐量较低(3)湖泊及水库水:水质和河水类似,腐殖质,藻类较多,水较清,含盐量较江河水高(4)海水:含盐量高3.GB5749-2006四大分类:一类水属于感官性状方面的要求,如水的浊度、色度、嗅和味以及肉眼可见物等。
二类是对人体健康有益但不希望过量的化学物质,如水中的钠、钾、钙、铁、锌、镁、氯等是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但含量过多,往往会对生活使用产生种种不良影响。
第三类是对人体健康无益但一般情况下毒性也很低的物质,如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等。
第四类是有毒物质,如砷、汞、镉、铬、氰化物、氯仿、苯并芘等。
4.水质指标:是用户对象(包括饮用和工业用水对象等)所要求的各项水质参数应达到的限值。
四大类指标:1.微生物学指标2.水的感官性状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3.毒理学指标4.放射性指标。
5.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危害: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富含磷酸盐和某些形式的氮素的水,在光照和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水中所含的这些物质足以使水体中的藻类过量增长。
大多是水体受到氮磷污染的结果。
危害:(1)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2)降低水的透明度(3)消耗水中的溶解氧(4)向水体中释放有毒物质(5)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供水成本(6)对水生生态有影响。
第十五章:1.水中胶体稳定性:(1)动力学稳定:动力学稳定系指颗粒在布朗运动对抗重力影响的能力。
胶体粒子很小,布朗运动剧烈,本身质量小而所受重力作用小,布朗运动足以抵抗重力影响,故而能长期悬浮于水中,称动力学稳定。
粒子愈小,动力学稳定性愈高。
(2)聚集稳定性:聚集稳定性系指胶体粒子之间不能相互聚集的特性。
胶体粒子很小,比表面积大,从而表面能很大,在布朗运动作用下,有自发的相互聚集的倾向,但由于粒子表面同性电荷的斥力作用或水化膜的阻碍使得这种自发聚集不能发生。
水质工程学重点word精品

1、水质标准:水质标准是用水对象所要求的各项水质参数应达到的限值。
各种用户都对水质有特定的要求,就产生了各种用水的水质标准。
水质标准是水处理的重要依据。
此外,水质标准同其他标准一样,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区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不同等级。
2、胶体双电层:胶体表面带电后, 由于静电力的作用, 会吸引水溶液中的反号离子,使固-液相界面两侧形成电荷符号相反的双层结构, 称为胶体双电层.3、气浮工艺:在水中形成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粘附废水中疏水基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气泡后,形成表观密度小于水的絮体而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层被刮除,从而实现固液或者液液分离的过程。
4、微絮凝过滤:直接过滤的过滤池,不设沉淀设备,原水经过混凝过程后直接进入过滤池,即将沉淀澄清和过滤由两步合成一步,称为直接过滤、徽絮凝过滤、接触过滤等。
5、混合床:为了完全除掉水中所含的离子,可以先经过阳离子交换剂渗滤,再经过阴离子交换剂渗滤,也可以用一个由强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与强的阴离子交换树脂按等当量密切混合而组成的床层进行渗滤。
这种床层叫做混合床。
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包括哪几大类指标?针对每一大类,试分别列举1〜2项指标加以说明。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细菌学指标.2、为何低温低浊水难于处理?应对措施有哪些?随着水温的降低,水的粘滞度增加,絮凝速度降低,颗粒沉速减速减慢.原水浊度的减少,使絮凝过程中颗粒碰撞的机率降低,影响絮凝过程的进行. 因此,低温低浊水的处理较常规水的处理困难.即使加大混凝剂的投加量,仍难以达到要求的水质目标. 低温低浊水处理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和助凝剂, 以强化絮凝过程,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澄清及过滤形式. 低温低浊水处理的混凝剂一般可采用聚合氯化铝或硫酸铝.实践表明, 聚合氯化铝对各种水质的适应性较强.助凝剂则多采用活化硅酸(水玻璃).3、为什么斜管沉淀池,澄清池均能获得大于平流沉淀池的表面负荷?试从机理角度加以分析。
水质工程学课程知识要点

《水质工程学》课程知识要点1.设计供水量应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确定: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2、通向加氯(氨)间的给水管道,应保证不间断供水,并尽量保持管道内水压的稳定。
3.药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一般可按最大投药量的7-15天用量计算,其周转储备量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确定。
4、水和氯应充分混合。
其接触时间不应小于30min。
5.设计沉淀池和澄清池时应考虑均匀的配水和集水。
6、地下水除铁曝气氧化法的工艺:原水曝气-氧化-过滤。
7.设计隔板絮凝池时,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的渐变流速进行设计,起端流速一般宜为0.5-0.6 m/s,末端流速一般宜为0.2-0.3m/s。
8、三层滤料滤池宜采用中阻力配水系统。
9.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1.0 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1.5m。
10、平流沉淀池的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宜为3-8m,最大不超过15m,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得小于4;长度与深度之比不得小于10。
11.快滤池宜采用大阻力或中阻力配水系统,大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0.20%-0.28%。
12、凝聚剂的投配方式为湿投时,凝聚剂的溶解应按用药量大小、凝聚剂性质,选用水力、机械或压缩空气等搅拌方式。
13.地下水除铁一般采用接触氧化法或曝气氧化法。
当受到硅酸盐影响时,应采用接触氧化法。
14、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系统的选择,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水体的保护,并应采用复用或循环系统。
15、反渗透法:在膜的原水一侧施加比溶液渗透压高的外界压力,原水透过半透膜时,只允许水透过,其他物质不能透过而被截留在膜表面的过程。
16、混凝剂:为使胶体失去稳定性和脱稳胶体相互聚集所投加的药剂。
17、饱和指数:用以定性地预测水中碳酸钙沉淀或溶解倾向性的指数,用水的实际PH值减去其在碳酸钙处于平衡条件下理论计算的PH值之差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质标准:水质标准是用水对象所要求的各项水质参数应达到的限值。
各种用户都对水质有特定的要求,就产生了各种用水的水质标准。
水质标准是水处理的重要依据。
此外,水质标准同其他标准一样,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区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不同等级。
2、胶体双电层:胶体表面带电后, 由于静电力的作用, 会吸引水溶液中的反号离子, 使固-液相界面两侧形成电荷符号相反的双层结构, 称为胶体双电层.3、气浮工艺:在水中形成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粘附废水中疏水基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形成水- 气- 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气泡后,形成表观密度小于水的絮体而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层被刮除,从而实现固液或者液液分离的过程。
4、微絮凝过滤:直接过滤的过滤池,不设沉淀设备,原水经过混凝过程后直接进入过滤池,即将沉淀澄清和过滤由两步合成一步,称为直接过滤、徽絮凝过滤、接触过滤等。
5、混合床:为了完全除掉水中所含的离子,可以先经过阳离子交换剂渗滤,再经过阴离子交换剂渗滤,也可以用一个由强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与强的阴离子交换树脂按等当量密切混合而组成的床层进行渗滤。
这种床层叫做混合床。
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包括哪几大类指标?针对每一大类,试分别列举1〜2项指标加以说明。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细菌学指标.2、为何低温低浊水难于处理?应对措施有哪些?随着水温的降低,水的粘滞度增加,絮凝速度降低,颗粒沉速减速减慢.原水浊度的减少,使絮凝过程中颗粒碰撞的机率降低,影响絮凝过程的进行. 因此,低温低浊水的处理较常规水的处理困难.即使加大混凝剂的投加量, 仍难以达到要求的水质目标. 低温低浊水处理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和助凝剂以强化絮凝过程,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澄清及过滤形式. 低温低浊水处理的混凝剂一般可采用聚合氯化铝或硫酸铝.实践表明, 聚合氯化铝对各种水质的适应性较强.助凝剂则多采用活化硅酸(水玻璃).3、为什么斜管沉淀池,澄清池均能获得大于平流沉淀池的表面负荷?试从机理角度加以分析。
对一座沉淀池来说,当进水量一定时,它所能去除的颗粒的大小也是一定的。
在所能去除的颗粒中,最小的颗粒沉速正好等于该沉淀池的水力表面负荷。
因此,水力表面负荷越小,所能去除的颗粒越多,4、图示说明为何无烟煤,石英砂双层滤料滤层含污能力优于石英砂单层滤料。
沉淀效率越高;反之水力表面负荷越大,沉淀效率越低。
在单层、双层及多层层滤料滤池设计中,滤池的优化设计是以滤池运行处于最佳工作条件为原则。
为此可调整各种工艺参数,使滤池的压力周期等于它的水质周期。
以调整滤层厚度为例,增加滤层厚度会提高整个滤层的含污能力,延长水质周期。
但滤层水头损大也相应增大,从而缩短了压力周期。
无烟煤滤料一双层滤料滤池因其显而易见的优点, 含污能力强,而广泛地应用于给水处理工艺。
现今,甚至研制三层滤料滤池,以期更大程度地利用整个滤层的含污能力。
这是单层滤料所无法比拟的。
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双层滤料、三层滤料滤池也有其不足之处:1 、滤层构造复杂2、对各层滤料筛分要求精确,操作麻烦,如级配不当,投产后常有煤砂混杂现象发生。
3、施工中,对垫层、各层滤料装填要求严格,操作也麻烦。
使用中,滤层一旦翻混或定期更换滤料更是令人头疼。
4、运行中要求更高的管理水平。
如管理不当,反冲洗强度控制不好,会产生清新牌无烟煤滤料严重流失现象。
要经常补充新的滤料。
5、为何臭氧、紫外线等消毒工艺后还需要加氯进行消毒?自来水加氯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成本较低.自来水加氯消毒后会产生各种氯化物,典型的如三氯甲烷,它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严重的致癌物.在用自来水烧开水,要煮沸3 分钟,让有害氯化物挥发一些,但不能煮沸过久,易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优点:有消毒杀菌作用,成本低;缺点:5、什么叫自由沉淀、拥挤沉淀和絮凝沉淀?自由沉淀是指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没有干扰,只受到颗粒本身在水中的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用的沉淀;而拥挤沉淀是指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相互干扰,或者受到容器壁的干扰的沉淀;利用絮凝剂使水中悬浮杂质形成较粗大的絮凝体,再通过自由沉淀的沉淀称为絮凝沉淀。
6若原水铁锰较高,采用超滤工艺能否达到处理效果?为什么?(1)直接超滤工艺对水中浊度、藻类、细菌等污染物质有着较好的去除能力,去除率达到了97%以上。
通过超滤膜的截留作用,其出水浊度也仅为0.1 NTU左右,超滤工艺并不能有效的改善水中有机污染的状况。
因此直接超滤出水完全可以保证对水中浊度、藻类、细菌、大肠菌群的去除。
但对有机物消毒副产物去除效果有限,膜污染严重。
6、理想沉淀池应符合哪些条件?根据理想沉淀条件,沉淀效率与池子深度、长度和表面积关系如何? 理想沉淀池应符合以下 3 个条件: 1)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 2)水流沿着水 平方向流动; 3)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
根据理想沉淀条件,沉淀效率与池子深度、长度无 关,与表面积成反比。
7 、影响平流沉淀池沉淀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平流沉淀池沉淀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1)沉淀池实际水流状况; 2) 以减少水力半径R,改善水流条件,降低 Re 和提高Fr 数。
8、沉淀池表面负荷和颗粒截留沉速关系如何?两者涵义有何区别? 表面负荷Q/A 相等。
但含义不同,表面负荷代表自池顶A 开始下沉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 的沉速;而截留沉速 u0 反映了沉淀池所能全部去除的颗粒中的最小颗粒的沉速。
9 、平流沉淀池进水为什么要采用穿孔隔墙? 出水为什么往往采用出水支渠? 平流沉淀池进水采 用穿孔隔墙是为防止絮凝体破碎, 而出水采用出水支渠是使水尽量均匀流出, 同时是为了降低堰口的 流量符合。
10 、斜管沉淀池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为什么斜管倾角通常采用 600? 斜管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是采 用斜管沉淀池既可以增加沉淀面积, 又可以利用斜管解决排泥问题。
斜管倾角愈小,则沉淀面积愈大, 沉淀效率愈高,但对排泥不利,实践证明,倾角为 60°最好。
11、 澄清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澄清池是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澄清的效果。
当脱稳 态杂质随水流与泥渣层接触时, 便被泥渣层阻留下来, 使水获得澄清。
澄清池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了 活性泥渣的絮凝作用。
澄清池的排泥措施, 能不断排除多余的陈旧泥渣, 性泥渣量。
12、 为什么粒径小于滤层中孔隙尺寸的杂质颗粒会被滤层拦截下来? 粘附作用使得粒径小于滤层中孔隙尺寸的杂质颗粒被滤层拦截下来。
13 、从滤层中杂质分布规律,分析改善快滤池的几种途径和滤池发展趋势。
较小、粒径较大的轻质滤料,下层采用密度较大、粒径较小的重质滤料,双层滤料含污能力较单层滤 料高一倍。
在相同滤速下,过滤周期增长;在相同过滤周期下,滤速增长。
三层滤料上层采用密度较小、粒径较大的轻质滤料,中层采用中等密度、中等粒径滤料,下层采用密度较大、粒径较小的重 质滤料, 三层滤料不仅含污能力较高, 而且保证了滤后的水质。
均质滤料是指沿整个滤层深度方向 的任一横断面上, 滤料组成和平均粒径均匀一致。
这种均质滤料层的含污能力显然大于上细下粗的级 配滤层。
14、直接过滤有哪几种方式?采用原水直接过滤应注意哪些问题? 直接过滤有接触过滤 和微絮凝过滤两种方式,采用直接过滤应注意以下几点: 1)原水浊度和白色较低且水质变化较小; 2)通常采用双层、三层或均质滤料; 3)原水进入滤池前,不应形成大的絮凝体以免很快堵塞滤料层 表面孔隙; 4)滤速应根据原水水质决定。
15、清洁滤层水头损失与哪些因素与关?过滤过程中水头 损失与过滤时间存在什么关系?可否用数学式表达? 清洁滤层水头损失与滤速、水的运动粘度、 滤料孔隙率滤层厚度、 滤料颗粒球度系数、 与滤料体积相同的球体直径等因素有关。
时间增加,滤速不变,则水头损失增加。
16、什么叫“等速过滤”和“变速过滤” 么情况下形成?分析两种过滤方式的优缺点并指出哪几种滤池属“等速过滤” 。
滤速保持不变的过滤;变速过滤是指滤速随过滤时间而逐渐减少的过滤。
在滤料粒径、 配和厚度以及水温一定时,如果孔隙率减小,水头损失保持不变,则滤速将减小,利用这一原理产生了变速过滤;反之,滤速保持不变,则水头损失将增加,利用这一原理就可以形成等速过滤。
变速过 滤在过滤初期, 滤速较大可以使悬游杂质深入下层滤料, 过滤后期滤速减小, 可防止悬浮颗粒穿透滤 层。
等速过滤不具备这种自然调节功能, 并可能产生负水头现象。
虹吸滤池和无阀滤池属于等速滤池。
17、什么叫“负水头”?它对过滤和冲洗有和何影响?如何避免滤层中“负水头”产生? 负水头是 指滤层截留了大量杂质以致砂面以下某一深度处的水头损失超过该处水深。
负水头会导致溶解于水中 的气体释放出来而形成气囊。
气囊对过滤有破坏作用, 一是减少了过滤面积; 二是气囊的上升可能将 部分细滤料和轻质滤料带出, 破坏滤层结构避免出现负水头的方法可以采用增加砂面上的水深, 或令 滤池出口位置等于或高于滤层表面。
。
18、双层和多层滤料混杂与否哪些因素有关?滤料混杂对过滤 有何影响? 双层和多层滤料混杂与混合杂质的密度差、 粒径差及粒径级配、 滤料形状、水温几反冲 洗强度等因素有关。
适度的滤料混杂对过滤是有益的, 可以避免交界面上积聚过多杂质而使水头损失 增加较快。
19 、滤料承托层有何作用? 滤料承托层的作用,主要是防止滤料从配水系统中流失, 同时对均布冲洗水也有一定作用。
20、什么叫“最小流态化冲洗流速”? 当反冲洗流速小于最小流 态化冲洗流速时,反冲洗时的滤层水头损失与反冲洗强度是否有关? 最小流态化冲洗流速是指反沉淀池纵向分格有何作用? 絮凝作用。
沉淀池纵向分格可 颗粒的截留沉速 u0 与沉淀池 其排泥量相当于新形成的活 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之间的 双层滤料上层采用密度 过滤过程中过滤 ? 两者分别在什 等速过滤是指滤池 形状、滤层级冲洗时滤料刚刚开始流态化的冲洗速度。
当反冲洗流速小于最小流态化冲洗流速时, 反冲洗时的滤层 水头损失与反冲洗强度有关。
21、气—水反冲洗有哪几种操作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气——水 反冲洗有以下几种操作方式: 1)先用空气反冲,然后再用水反冲; 2)先用空气——水同时反冲,然 后再用水反冲; 3)先用空气反冲,然后再用气——水同时反冲;最后再用水反冲。
22 、小阻力配 水系有哪些形式?选用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小阻力配水系统有穿孔滤板、 滤砖、滤头等形式。
选 用时主要考虑流速和阻力等因素。
23、滤池的冲洗排水槽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并说明理由 。
滤池 的冲洗排水槽设计应该符合以下几点: 1)冲洗废水应自由跌入冲洗排水,以免槽内水面和滤池水面 连成一片; 2)冲洗排水槽内的废水应自由跌入废水渠,以免废水渠干扰冲洗排水槽出流,引起雍水 现象; 3)每单位槽长的溢入流量应相等; 4)冲洗排水槽在水平面上的总面积一般不大于滤池面积的 25%,否则,冲洗时,槽与槽之间水流上升速度过分增大,以至上升水流均匀性受到影响; 5)槽与槽 中心间距一般为1.5~2.0m ,间距过大,从离开槽口最远一点和最近一点流入排水槽的流线相差过远, 也会影响排水均匀性; 6)冲洗排水槽高度要适当,槽口太高,废水排除不净,槽口太低,会使滤料 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