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技术》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要点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要点

GIS-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要点1.数据是客观事物(包括概念)的数量、时空位置及相互关系的抽象表示,是未加工的原始材料信息是有用和有意义的数据,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它以文字、数据、符号、声音、图像等形式记录下来,进行传递和处理,为人们的生产,建设,管理等提供依据。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

二者关系:①数据是信息的表达、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②数据经过加工才能变成有效的信息,同样的数据经过不同的处理过程,可变成不同的信息。

③由于数据和信息之间的紧密联系,通常并不严格区分数据和信息。

地理信息的概念: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地理信息的特点、意义:①属于空间信息,其位置的识别是与数据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著的标志。

②具有多维结构的特征,即在二维空间的基础上实现多专题的第三维结构,而各个专题型实体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属性码进行的,这就为地理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综合研究提供了可能。

③时序特征十分明显,因此可以按照时间尺度将地理信息划分为超短期的(如台风、地震)、短期的(如江河洪水、秋季低温)、中期的(如土地利用、作物估产)、长期的(如城市化、水土流失)、超长期的(如地壳变动、气候变化)等。

这对地理事物的预测、预报,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很重要。

认识地理信息的区域性、多层次性和动态变化的特征对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等的综合分析、管理、规划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地理信息系统简称为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资源环境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复习资料(整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复习资料(整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复习资料1、什么是信息、地理信息,其特征是什么?数据——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和图像等。

信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知识,作为生产、管理、经营、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和信息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但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和信息的载体,而信息则是数据的内涵,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信息以数据的某种形式来表现,而数据则是表示信息的某种手段。

信息的特征——客观性、实用性、共享性、可传输性地理信息——指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表物体和环境固有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形和图像等的总称。

地理信息的特征:——区域性指地理信息的定位特征,且这种定位特征是通过公共的地理基础来体现的。

——数据量大地理信息既有空间特征,又有属性特征,并包括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段。

——多样性描述地理实体可以用文字、数字、地图和影像等形式以及纸质、光盘等物理介质载体。

——动态性是指地理信息的动态变化特征,即时序特性,从而使地理信息常以时间尺度划分成不同时间段信息。

空间数据——2、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有何特征?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特征:——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该系统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

——GIS的对象是地理实体,操作对象是地理实体的数据。

——GIS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混合数据结构和有效的数据集成、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快速的空间定位搜索和复杂的查询功能、强大的图形可视化表达手段,以及地理过程的演化模拟和空间决策支持功能等。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考试重点教学文稿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考试重点教学文稿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贮、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地理分布数据及与之相关的属性,并回答用户问题等为主要任务的技术系统。

空间拓扑关系:拓扑关系是指网结构元素结点、弧段、面域之间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下列三种关系:拓扑邻接关系、拓扑关联关系、拓扑包含关系。

空间插值:空间插值——空间插值常用于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以便与其它空间现象的分布模式进行比较。

元数据:对空间数据进行推理、分析和总结得到的关于数据的数据。

空间索引:根据空间对象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据结构,包含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以提高空间操作的效率.空间自相关:空间自相关是空间场中的数值聚集程度的一种量度。

距离近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强于距离远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性。

空间数据引擎:是一种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即在常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上添加一层空间数据库引擎,以获得常规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之外的空间数据存储和管理的能力.碎屑多边形:碎屑多边形又称条带多边形,因为前后两次录入同一条的位置不可能完全一致,就会产生碎屑多边形。

地图投影:就是将椭球面各元素(包括坐标、方向和长度)按一定的数学法则投影到平面上。

研究这个问题的专门学科叫地图投影学。

虚拟现实:计算机产生的集视觉、听觉、触觉等为一体的三维虚拟环境,用户借助特定装备(如数据手套、头盔等)以自然方式与虚拟环境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获得与真实世界等同的感受以及在现实世界中难以经历的体验。

叠置分析:将代表不同主题的各个数据层面进行叠置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面,叠置结果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层面要素所具有的属性。

同时叠置分析不仅生成了新得空间关系,而且还将输入的多个数据层的属性联系起来产生新的属性关系。

场模型:也称作域模型,是把地理空间中的现象作为连续的变量或体看待。

不确定性:是指对真值的认知或肯定程度,是广泛意义上的误差。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核心考点汇编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核心考点汇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制讲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核心考点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核心考点第一章绪论1.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填空题)地理信息系统是在在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等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2.地理信息(名词解释、填空题)定义:是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是指与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

特性:1)地域性: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位置的识别与数据相联系,它的这种定位特征是通过公共的地理基础来体现的。

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著标志;2)多维结构:在二维空间编码基础上,实现多专题的第三维信息结构的组合,为地理系统多层次的分析和信息的传输与筛选提供方便。

3)时序特征:时空的动态变化引起地理信息的属性数据或空间数据的变化。

可以按时间尺度将地理信息划分为超短期的(如台风、地震)、短期的(如江河洪水、秋季低温)中期的(如土地利用、作物估产)长期的(如城市化、水土流失)超长期的(如地壳变动、气候变化)实时的GIS系统要求能及时采集和更新地理信息,使得地理信息具有现势性。

3.信息与数据(名词解释、填空题)信息: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的反应,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是客观事物的存在及演变情况的反应。

【注】特征: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

数据:是指输入计算机中并能被计算机处理的一切现象(数字、文字、符号、图像)。

【注】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数据是信息的表达(载体)。

4.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填空题)硬件系统:单机模式、局域网模式、广域网模式软系统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据库软件三部分;地理空间数据:GIS的操作对象。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整理重点2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整理重点2

第一章GIS绪论1、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提供空间和动态的环境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GIS的组成:硬件环境、软件系统、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应用模型。

3、GIS的软件构成:GIS 软件、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

4、GIS的功能: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处理、数据存储和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数据的显示与输出。

5、论述GIS与自己专业的关系?第二章GIS的地学基础1、地球的三级逼近?一级逼近:大地体-物理表面;二级逼近:旋转椭球体-数字表面;三级逼近:参考椭球体-大地测量面。

2、地理坐标系(大地坐标系):是以经度和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系统。

3、中国的大地坐标系统:①1954年北京坐标系;②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

4、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5、地图投影变形:在地图投影时,把球面上的经纬线网转换到投影平面上,转换后地图上经纬线网格必然产生变形,这种变形称为地图投影变形。

包括长度变形、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

6、按地图投影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正形投影):投影后任意点上任意两条微分线段构成的角度不产生变形。

等积投影:投影前后面积大小不变的投影,即面积变形为零。

任意投影:投影后长度、面积和角度都有变形,它既不等角又不等积。

等距投影是在特定方向上没有长度变形的任意投影的一种。

7、高斯-克吕格投影:是一种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它是将一椭圆柱横切于地球椭球体上,并与某一子午线相切,然后用等角条件将中央子午线两侧各一定经差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圆柱面上,并将此柱面展为平面,即获得高斯克吕格投影。

8、高斯克吕格投影特点:①中央经线和赤道被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②投影后无角度变形,即等角投影;③中央经线投影后没有长度变形。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题目及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题目及复习资料

2。

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办理操作时应采纳最正确尺度 , 不一样操作尺度影响办理结果的靠谱程度或正确度3。

地理网格:是指按必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区分而形成的网格 .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实用、能反应形式世界真切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实用、能反应形式世界真切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 : 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当作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散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 : 依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追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长进行储存、办理和剖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

空间数据结构: 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绘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 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依据用户需要以不一样分辨率进行储存与显示 , 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照空间对象的地点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必定的次序摆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

空间数据查问: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全部知足属性拘束条件和空间拘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剖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地点和形态特色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色,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13.栅格数据的追踪剖析 : 关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依照必定的追种法例进行追踪目标或许追踪的空间剖析方法。

14.数字高程模型:是经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往常采纳绝对高程 .15。

数字地形剖析 : 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长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色提取的数字信息办理技术。

二、填空题1、地理空间数据的观点模型分为 : 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重点整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重点整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一章绪论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空间实体和地理现象的特征要素进行获取处理表达管理分析显示和应用的计算机空间或时间系统地理空间实体是指具有地理空间参考位置的地理实体特征要素,具有相对固定的空间位置和空间相关关系相对不变的属性变化离散属性取值或连续属性取值的特性地理现象是指发生在地理空间中的地理事件特征要素,具有空间位置空间关系和属性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点:1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系统作为支撑的2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的对象是地理空间数据3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评价可视化和模拟的综合利用优势4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分布特性5地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应用更强调组织体系和人的因素的作用,这是由地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多学科交叉性所要求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硬件分为基本设备和拓展设备两大部分,基本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含鼠标键盘硬盘图形显示器等),存储设备(光盘刻录机磁带机光盘塔磁盘阵列等),数据输入设备(数字化仪扫描仪手写笔等),以及数据输出部分(打印机绘图仪等);拓展部分包括数字测图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多媒体系统虚拟现实与仿真系统各类测绘仪器等软件按层次结构组成和运行的软件体系低水平………………………………→高水平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工具软件;标准软件(图像图形处理数据库系统系统库程序设计等);GIS基本功能软件(商业化的GIS工具或平台)GIS应用软件(二次开发)GIS与用户的接口、通讯软件(用户界面、通讯软件)4D产品:数字线划数据(digital line graph,DLG)数字栅格数据(digital raster graph,DRC)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 map,DOM)基于“3s”技术的对地观测系统P26 图1.25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多种技术集成的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复习资料(2020)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复习资料(2020)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代码:04651 ) 复习资料(2020)一、单项选择题1、地理空间数据一般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B、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拓扑特征C、关系特征、地理特征和时间特征2、监狱观察哨的位置应设在能随时监视到监狱内某一区域的位置上,视线不能被地形挡住。

使用DEM (数字高程模型)分析功能确定观察哨的位置,用到的是DEM的()分析功能。

A、地形曲面拟合B、通视分析C、路径分析3、下面关于GIS 在奥运预防突发事件中的应用描述不恰当的是()。

A、犯罪分子逃逸后,可利用GIS 技术辅助制定围堵方案B、若有突发疫情,可以借助GIS 分析疫情的分布规律及传播趋势C、可以非常有效地利用GIS 预防突发事情的发生4、图1中,A,B,C为各种植被类型代码,D为铁路代码,小黑原点为栅格中心点。

在确定该栅格单元的代码时,若该栅格单元代码为C,是利用()。

A、面积占优法B、中心点法C、重要性法5、现需要得到一张地图的栅格数据,最便捷的输入方法是( )。

A、手工键盘输入矢量数据后转为栅格数据B、扫描数字化输入C、手扶跟踪数字化输入后转为栅格数据6、地理信息区别与其他信息的显著标志是( )。

A、属于空间信息B、属于共享信息C、属于社会经济信息7、解决道路拓宽中拆迁范围的计算问题,可应用的空间分析方法是( )。

A、缓冲区分析B、包含分析C、网络分析8、地理信息系统空间位置建立的基础是()。

A、统一的空间坐标系统B、统一的分类编码原则C、标准的数据交换格式9、下列属于GIS 网络分析功能的是()。

A、计算不规则地形的设计填挖方B、在交通线路、市政管线等网络中分析两点之间是否通达C、分析城市地质结构10、行号为3列号为2的栅格对应的Morton十进制编码为( )。

A、9B、14C、1111、GIS的核心功能是()。

A、数据采集与输入B、数据显示与输出C、空间检索与分析12、GIS工程中,被称之为GIS的“血液”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GIS原理与技术一、名词解释(5分x4=20分)1、WebGIS:即通常所说的万维网GIS,是GIS技术和WWW技术的有机结合,是internet或internet环境下的一种传输、存储、处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2、VRML:是虚拟现实造型语言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面向web,面向对象的三维造型语言,而且它是一种解释性语言。

VRML的对象称为结点,子结点的集合可以构成复杂的景物。

结点可以通过实例得到复用,对它们赋以名字,进行定义后,即可建立动态的VR(虚拟世界)。

3、地理空间元数据:空间元数据是指在空间数据库中用于描述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表示方法、空间参考和管理方式等特征的数据,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

4、MVC:全名是Model View Controller,是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缩写,一种软件设计典范,用于组织代码用一种业务逻辑和数据显示分离的方法。

使用MVC的目的是将M和V的实现代码分离,从而使同一个程序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5、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的缩写。

可以用来标记数据、定义数据类型,是一种允许用户对自己的标记语言进行定义的源语言。

特点:简洁有效、易学易用、开放的国际化标准、高效可扩充。

6、GML:即地理标识语言,是专门用于表示空间和属性数据的标记语言规范,是XML在地理空间信息领域的应用。

7、W FS:网络要素服务,它是为浏览器提供通过地理标识语言封装的GIS数据,它支持对地理要素的插入,更新,删除,检索和发现服务。

8、SVG:可缩放矢量模型,基于XML用于描述二维矢量图形的标准。

优点:保证图像的显示质量不会因为缩放而产生失真或受损,特别适合网络应用,支持交互性,灵活易用。

二、简答(5分x6=30分)1、Web服务器的种类答:1)Microsoft Ⅱ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ⅡS是一种Web服务组件,其中包括Web服务器、FTP服务器、NNTP服务器和SMTP服务器。

2)IBM WebSphere,3)BEA WebLogic,4)Apache,5)Tomcat2、WebGIS的特点答:基于Internet/Intranet标准,分布式体系结构,服务范围广,平台无关,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支持地理分布存储的多元数据。

3、XML,XSL,DTD答:XML,可扩展标记语言;XSL,XSL是指可扩展样式表语言,是一种用于以可读格式呈现XML 数据的语言;DTD,是一套关于标记符的语法规则,它是XML1.0版规格的一部分,是XML文件的验证机制,属于XML文件组成的一部分。

DTD 是一种保证XML文档格式正确的有效方法,可通过比较XML文档和DTD文件来看文档是否符合规范,元素和标签使用是否正确。

4、WebGIS服务器包括哪几个组成部分答:WWW服务器、GI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GIS元数据服务器6、C/S,B/S答:C/S(Client/Server)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

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

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

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 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

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

7、servlet与JSP(JavaServer Pages)的关系答:JSP是一个包含java程序的html页面,servlet是一个包含html的java程序,JSP最终是转化成servlet8、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答:LBS英文全称为Location Based Services, 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确定移动设备或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其次是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

意指与定位相关的各类服务系统,简称"定位服务"9、网格GIS答:我们可以把应用网格技术来解决GIS中的问题的方法和技术称为网格GIS,它是GIS在网格环境下的一种新应用,将促进GIS沿着网络化、标准化、全球化、大众化、一体化和实用化的方向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空间信息的全面共享与互操作。

其网格环境划分为五个层次,网络GIS用户应用层、网络GIS应用服务与实现层、网络GIS核心服务层、网络GIS资源服务层、网格基础设施层。

二、程序分析(10分x2=20分)三、综合题(15分x2=30分)1、JSP技术的执行过程、运行原理(一)、执行过程:1)客户端发出请求2)Web容器将JSP转译成Servlet源代码3)Web容器将产生的源代码进行编译4)Web容器加载编译后的代码并执行5)把执行结果响应至客户端(二)、运行原理:WEB容器(Servlet引擎)接收到以.jsp为扩展名的URL的访问请求时,它将把该访问请求交给JSP引擎去处理。

Tomcat中的JSP引擎就是一个Servlet程序,它负责解释和执行JSP页面。

每个JSP 页面在第一次被访问时,JSP引擎将它翻译成一个Servlet源程序,接着再把这个Servlet源程序编译成Servlet的class类文件,然后再由WEB容器(Servlet引擎)像调用普通Servlet程序一样的方式来装载和解释执行这个由JSP页面翻译成的Servlet程序。

2、对WebGIS发展有什么看法(可参考课本第五章,P131开始…)3、Servlet运行原理、周期答:(一)、生命周期(1)加载和实例化。

Servlet容器负责加载和实例化Servlet。

当Servlet容器启动时,或者在容器检测到需要这个Servlet来响应第一个请求时,创建Servlet实例。

当Servlet容器启动后,它必须要知道所需的Servlet类在什么位置,Servlet容器可以从本地文件系统、远程文件系统或者其他的网络服务中通过类加载器加载Servlet类,成功加载后,容器创建Servlet 的实例。

因为容器是通过Java的反射API来创建Servlet实例,调用的是Servlet的默认构造方法(即不带参数的构造方法),所以我们在编写Servlet类的时候,不应该提供带参数的构造方法。

(2)初始化。

在Servlet实例化之后,容器将调用Servlet的init()方法初始化这个对象。

初始化的目的是为了让Servlet对象在处理客户端请求前完成一些初始化的工作,如建立数据库的连接,获取配置信息等。

对于每一个Servlet实例,init()方法只被调用一次。

在初始化期间,Servlet实例可以使用容器为它准备的ServletConfig对象从Web应用程序的配置信息(在web.xml中配置)中获取初始化的参数信息。

在初始化期间,如果发生错误,Servlet实例可以抛出ServletException异常或者UnavailableException异常来通知容器。

ServletException异常用于指明一般的初始化失败,例如没有找到初始化参数;而UnavailableException异常用于通知容器该Servlet实例不可用。

例如,数据库服务器没有启动,数据库连接无法建立,Servlet就可以抛出 UnavailableException异常向容器指出它暂时或永久不可用。

(3)请求处理。

Servlet容器调用Servlet的service()方法对请求进行处理。

要注意的是,在service()方法调用之前,init()方法必须成功执行。

在service()方法中,Servlet实例通过ServletRequest对象得到客户端的相关信息和请求信息,在对请求进行处理后,调用ServletResponse对象的方法设置响应信息。

在service()方法执行期间,如果发生错误,Servlet实例可以抛出 ServletException异常或者UnavailableException异常。

如果UnavailableException异常指示了该实例永久不可用,Servlet容器将调用实例的destroy()方法,释放该实例。

此后对该实例的任何请求,都将收到容器发送的HTTP 404(请求的资源不可用)响应。

如果UnavailableException异常指示了该实例暂时不可用,那么在暂时不可用的时间段内,对该实例的任何请求,都将收到容器发送的HTTP 503(服务器暂时忙,不能处理请求)响应。

(4)服务终止。

当容器检测到一个Servlet实例应该从服务中被移除的时候,容器就会调用实例的destroy()方法,以便让该实例可以释放它所使用的资源,保存数据到持久存储设备中。

当需要释放内存或者容器关闭时,容器就会调用Servlet实例的destroy()方法。

在destroy()方法调用之后,容器会释放这个Servlet实例,该实例随后会被Java的垃圾收集器所回收。

如果再次需要这个Servlet处理请求,Servlet容器会创建一个新的Servlet 实例。

在整个Servlet的生命周期过程中,创建Servlet实例、调用实例的init()和destroy()方法都只进行一次,当初始化完成后,Servlet容器会将该实例保存在内存中,通过调用它的service()方法,为接收到的请求服务。

(二)Servlet运行原理和流程① WebApplication的标准目录结构:WEB-INF/classes、/lib、Web.xml,一个完整的web 应用程序目录下,必须包含以上的目录结构。

Classes 文件夹下是项目中用到的类文件,均由JDK编译成了.class文件,Lib文件夹是我们项目中引用的jar包,Web.xml是整个web应用程序的配置文档。

②Tomcat解析URLa) 首先来看URL中包含的信息:”协议” + “端口号” + “路径(项目名称+文件路径)”。

Tomcat启动后,监听我们的8080端口,当有Url请求发过来之后,解析出项目名称abingtest,然后到webapps目录下搜索到该项目文件夹。

b) 项目文件找到后,开始寻找类文件。

这个时候Tomcat去Web.xml文件中寻找<servlet-mapping> 配置节中包含”servlet/FirstServlet”字符串,进而找到该类文件所在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