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汇编期末复习重点
微机原理考点复习汇集

微机原理考点复习汇集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学习微机原理需要掌握一定的电子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的原理和接口技术。
下面是微机原理考点的汇集,供大家复习参考。
一、微机系统硬件体系结构1.微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微机系统的硬件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总线3.微机系统的层次结构-整机层次-系统总线层次-基本输入输出层次-工作站和服务器层次二、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CPU的定义和功能2.CPU的硬件组成-运算器(ALU)-控制器(CU)-寄存器-数据通路3.CPU的工作原理-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过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运算器的工作原理4.CPU的时序控制-时钟信号-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三、存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存储器的定义和分类2.存储器的硬件组成-内存-外存3.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存储的基本单位和编址方式-存储器读写操作的过程四、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的原理和接口技术1.I/O设备的定义和分类2.I/O设备的硬件组成-控制器-接口-设备本身3.I/O设备的工作原理-命令和数据的传送方式-I/O设备的中断和DMA传送4.I/O设备的接口技术-并行接口-串行接口-USB接口-网络接口五、总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总线的定义和分类2.总线的硬件组成-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3.总线的工作原理-总线的传输方式-总线的仲裁控制-总线访问控制六、微机系统的性能评价和提高1.微机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CPU利用率-性能指标的量化方法2.提高微机系统性能的方法-提高CPU的主频和并行度-提高存储器的容量和带宽-设计优化的算法和程序以上是微机原理的一些重要考点。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教学资料和课堂笔记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回顾,此外,可以通过做练习题和模拟考试来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微机原理复习总结资料

重要概念:1、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由算术逻辑部件ALU、累加器和寄存器组、指令指针寄存器IP(程序计数器)、段寄存器、时序和控制逻辑部件、内部总线等构成。
2、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系统总线组成。
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也称CPU(中央处理器)。
3、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为主体,配上外部输入/输出设备及系统软件就构成了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也称为CPU(中央处理器)。
主要完成:①从存储器中取指令,指令译码;②简单的算术逻辑运算;③在处理器和存储器或者I/O之间传送数据;④程序流向控制等。
微型计算机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系统总线组成。
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配上外部输入/输出设备及系统软件就构成了微型计算机系统。
4、8086CPU内部结构及各部分功能8086CPU内部由执行单元EU和总线接口单元BIU组成。
主要功能为:执行单元EU负责执行指令。
它由算术逻辑单元(ALU)、通用寄存器组、16 位标志寄存器(FLAGS)、EU 控制电路等组成。
EU 在工作时直接从指令流队列中取指令代码,对其译码后产生完成指令所需要的控制信息。
数据在ALU中进行运算,运算结果的特征保留在标志寄存器FLAGS 中。
总线接口单元BIU负责CPU与存储器和I/O接口之间的信息传送。
它由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寄存器、指令队列、地址加法器以及总线控制逻辑组成。
5、8086CPU寄存器8086CPU内部包含4 组16 位寄存器,分别是通用寄存器组、指针和变址寄存器、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和标志位寄存器。
(1)通用寄存器组包含 4 个16 位通用寄存器AX、BX、CX、DX,用以存放普通数据或地址,也有其特殊用途。
如AX(AL)用于输入输出指令、乘除法指令,BX在间接寻址中作基址寄存器,CX在串操作和循环指令中作计数器,DX用于乘除法指令等。
微机原理期末复习总结

SP/EN D7~D0 RD WR A0 . . . ICW1 ICW2 ICW3 ICW4 OCW1 (IMR) OCW2 OCW3 PR IRR
CAS0 CAS1 CAS2 ISR . IR0 . . IR7
地址 译码
CS
INTA INT
INTA INTR
第八章:串行接口8255
为什么要使用8255 串行接口芯片8255
控制字 寄存器
计数器2
3个独立的计数器:
计数初值寄存器
计数过程:
1、写入计数初值,保存在计 数初值寄存器中;
2、将计数初值装入减1计数器 开始计数;
CLK
减1计数器
OUT
输出寄存器 计数器的内部结构
3、减1计数器在CLK脉冲作用 下递减计数,直至为0时输 出OUT信号; 4、输出寄存器跟随减1计数器 变化,用于锁存输出数据。
A12~A0
第六章:接口技术
了解I/O接口电路的存在意义
解决CPU与外设信息交换时的矛盾 理解接口与端口的概念
端口:接口电路中存储单元地址
了解接口电路的三类寄存器
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控制寄存器
掌握各种I/O传递方式及特点
程序控制下的数据传送——分为:
无条件传送
查询传送
中断传送
直接存储器存取(DMA)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始终周期、总线周期、指令周期 基本时序(T1/T2/T3/T4)
最小组态下的读总线周期
0~N个
T1
CLK
IO/M A16~19
T2
T3
Tw
T4
低为存储器/高为I/O 地址 地址 地址 数据 状 态
A8~15
AD0~7 ALE RD DT/R DEN
微机原理与汇编程序设计复习题

微机原理与汇编程序设计复习题微机系统与汇编语言复习题单项选择题10某2=20分填空题10某2=20分问答题:5某5=25分程序分析题4某5=20分设计应用题1某15=15分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答:微型计算机系统是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配上软件系统和外部设备而构成的。
第二章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1.58的非压缩BCD和压缩BCD各如何表示?写出存入D某的指令。
答:58的非压缩BCD是0508H存入D某的指令:MOVD某,0508H58的压缩BCD和是58H存入D某的指令:MOVD某,0058H2、什么是ASCII码?可表示哪些信息?按其作用可分为哪些?答:ASCII码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的简称,用于给西文字符编码。
包括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数字、专用字符、控制字符等;按其作用可分为:34个控制字符;10个阿拉伯数字52个英文大小写字母;32个专用符号第三章80某86微处理器及其体系结构1、8086CPU信号线RESET的功能是什么?8086复位后内部寄存器状态是怎样的?8086CPU复位后从什么单元中取第一条指令执行。
答:RESET—复位信号输入8086复位后CS=FFFFH、DS=0000H、ES=0000H、SS=0000H、IP=0000H、FR=0000H8086CPU复位后从CS某10H+IP=FFFFH某10H+0000H=FFFF0H地址单元中取第一条指令执行启动系统。
CS:IP=FFFF:0000H2、已知一个SRAM芯片的容量为8K某8和64K某8,地址线、数据线各为多少?答:SRAM芯片的容量为8K某8:地址线13条,数据线8条SRAM芯片的容量为64K某8:地址线16条、数据线8条3、指令指针寄存器IP多少位?有何功能?答:IP是一个16位的寄存器,存放EU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偏移地址,用以控制程序中指令的执行顺序,实现对代码段指令的跟踪4、8086CPU用于地址锁存器输入允许的控制信号和用于数据收发器允许的控制信号各是什么信号?答:用于地址锁存器输入允许的控制信号是ALE,用于数据收发器允许的控制信号是DEN5、是什么引脚?答:等待测试引脚6、INTA是什么引脚?答:中断响应引脚7、M/IO是什么引脚?答:存储器访问/输入输出访问控制引脚8、8086CPU最小、最大方式时用于总线请求、允许的信号线各是什么?答:最小:HOLD---总线请求HLDA---总线响应最大:RQ/GT0、RQ/GT19、8086CPU访问存贮器和访问I/O的地址分别各为什么?可寻址的最大存贮器空间和最大I/O空间分别各为多少?答:8086CPU访问存贮器的地址是A19—A0,可寻址的最大存贮器空间是1MB.8086CPU访问I/O的地址是A15—A0,可寻址的最大I/O空间是64KB.10、什么是逻辑地址?什么是物理地址?它们各自如何表示?如何转换?答:程序中使用的存储器地址称为逻辑地址,由16位“段基址”和16位“偏移地址”(段内地址)组成。
微机原理期末重点总结

第一章1.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采用微处理器为核心构造的计算机2.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微型机的运算和控制核心,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将控制器和运算器集成在一片或几片芯片上构成3.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是指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所组成的计算机。
4.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 Computer System)是指以微型计算机为中心,配以相应的外围设备、电源和辅助电路(统称硬件)以及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系统软件所构成的系统。
5.总线:计算机中各功能部件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5.1地址总线AB:在对存储器或I/O端口进行访问时,通过地址总线传送由CPU提供的要访问存储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信息。
(单向总线)数据总线DB:从存储器取指令或读写操作数,对I/O端口进行读写操作时,指令码或数据信息通过数据总线传输。
(双向总线)控制总线:各种控制或状态信息通过控制总线传输6. 基数(Radix):一个数制所包含的数字符号的个数,被称为基数,记为r。
7.在二进制计数系统中,最高位表示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其余表示数值。
7.1补码:反码末位(包括小数)加17.2由原码直接求补码:二进制数低位(包括小数)的第一个1右边保持不变(包含此1),左边依次求反8.BCD码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十进制数,只取十个状态,而且每四个二进制码之间是“逢十进一”。
(常使用8421码:即0000~1001)8.1“0~9”的ASCII码是30H~39H“A~Z”的ASCII码是41H~5AH“a~z”的ASCII码是61H~7AH第二章1.总线接口单元BIU:取指令时,BIU负责从内存的指定地址处取出指令,送到指令队列流中排队,执行指令中需要操作数时,也由BIU从内存的指定地址中取出,送给EU参加运算。
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涵盖了计算机硬件与系统结构、数字逻辑、微型计算机系统、IO接口技术、总线技术、内存管理等内容。
下面将对微机原理的复习知识点进行总结。
1.计算机硬件与系统结构:(1)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输入/输出设备(IO)、存储器(Memory)和总线(Bus)等。
(2)冯诺依曼结构:由冯·诺依曼于1945年提出,包括存储程序控制、存储器、运算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个部分。
(3)指令和数据的存储:指令和数据在计算机内部以二进制形式存储,通过地址进行寻址。
(4)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运算器负责进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指令译码和执行控制。
2.数字逻辑:(1)基本逻辑门电路:包括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
(2)组合逻辑电路:由逻辑门组成,没有时钟信号,输出仅依赖于输入。
(3)时序逻辑电路:由逻辑门和锁存器(触发器)组成,有时钟信号,输出依赖于当前和之前的输入。
(4)逻辑门的代数表达:通过逻辑代数的运算法则,可以将逻辑门的输入和输出关系用布尔代数表示。
3.微型计算机系统:(1)微处理器:又称中央处理器(CPU),是微机系统的核心部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
(2)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包括RAM和ROM,辅助存储器包括磁盘、光盘等。
(3)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
(4)中断与异常处理:通过中断机制来响应外部事件,异常处理用于处理非法指令或非法操作。
4.IO接口技术:(1)IO控制方式:分为程序控制和中断控制两种方式,程序控制方式需要CPU主动向IO设备发出查询命令,中断控制方式则是IO设备主动向CPU发出中断请求。
(2)IO接口:用于连接CPU与IO设备之间的接口电路,常见的接口有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
(3)并行接口:包括并行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总线,其中并行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状态总线用于传输IO设备的状态信息。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微型机原理与汇编语言一、 选择题:1. 设AL=0A8H, CX=2, CF=1, 执行RCL AL, CL 指令后, AL 中的值为 ( ( ))A. 51HB. A3HC. 47HD. 0C5H2. 下述指令的执行结果是 MOV AL, 0C2HAND AL, 0F0HA.AL=40HB.AL=20HC.AL=0C0HD.AL=0E0H3. 完成对CL 寄存器的内容乘以4的正确操作是 ( ))A.ROL CL, 1 ROL CL, 1B.MUL 4C.SHL CL, 1 SHL CL, 1D.MOV CL, 2SHL CL, CL4. 无论BH 中原有的数是奇数或偶数, 若要使BH 中的数一定为奇数, 应执行的指( A. ADD BH, 01H B. OR BH, 01H C. XOR BH, 01H D. TEST BH, 01H( 5. 假设( AL) = 37H, ( BL) = 95H, 执行指令IMUL BL 后( AX) = ))A. 0E903HB. HC. 0DBBHD. H6. 下面的数据传送指令中, 错误的操作是 A. MOV SS:[BX+DI], 1000H ( B. MOV DX, 1000HD. MOV DS, HC. MOV WORD PTR[BX], 1000H 7. CPU 要访问的某一存储单元的实际地址称 ( ))A .段地址B .偏移地址C .物理地址D .逻辑地址8. 某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是12345H, 能够作为它的段地址有 ( A .2345H B .12345H C .12340H D .1234H9. 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的语言 ( )(A .汇编语言B .机器语言C .高级语言D .低级语言10. 下列指令中操作数在代码段中的是 )A .MOV AL,25HB .ADD AH,BLC .INC DS:[25]D .CMP AL,BL11.直接、 间接、 立即三种寻址方式指令的执行速度, 由决至慢的排序为 ( ))A .直接、 立即、 间接 C .立即、 直接、 间接B .直接、 间接、 立即D .不一定12.若栈顶的物理地址是 011,当执行完指令CALL AX 后, 栈顶的物理地址是( A . 211 B . 111 C .200FFH D .200FEH13.当执行完下列指令序列后, 标志位CF 和OF 的值是 ( )MOV AX,OC126HMOV BX,5AB7HSUB AX,BXA .0, 0B .0, 1C .1, 0D .1, 114. JMP BX 的目标地址偏移量是( ) 。
微机原理知识点及复习资料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知识点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 掌握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间的互相转换。
2.135=10000111B=87H3. 10001110B=1424. 7BH=01111011B=1235. 掌握正、负数据与补码间的互相转换6.若X=+1111010则[X]补=011110107. 设Y=-1001100则[Y]补=10110100第2章 80×86CPU1.8086/8088CPU总线接口单元由哪些功能部件组成?2.8086/8088BIU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是什么?3.8086/8088BIU的主要功能是什么?4.8086/8088的EU由哪些功能部件组成?5.8086/8088中的寄存器可以分为哪5类?它们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6.8086处理器中20位物理地址是怎样产生的?7.掌握8086处理器结构框图及各功能部件的作用。
8.8086处理器中标志寄存器有哪些标志位?这些标志位的作用分别是什么?9.8086系统中一个逻辑段最大容量是多少?10.地址锁存器的功能是什么?地址是如何被锁存的?11.最小模式下8086/8088CPU是怎样控制内存进行读/写操作的?12.举例说明8086CPU计算物理地址的过程?13.说明8086/8088中SI,DI,SP,BP的特殊用途。
14.说明8086对存储器进行读操作的控制过程。
15.说明8086对存储器进行写操作的控制过程。
16.8086最小模式下是怎样控制外设端口进行读/写操作的?17.8086可以访问的内存空间为多少?18.8086是如何实现对内存进行分段管理的?19.8086是如何实现对内存按字和按字节访问的?20.8086系统中控制命令M/,ALE和DT/各自的作用是什么?21.8282及8286芯片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2.8086中CS,SS,DS,ES寄存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3.术语:标志,规则字,非规则字,协处理器第3章微机指令系统1.8086微型计算机指令按功能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填空(单选10个,20分;填空10个,20分)1、8086通用寄存器?P23通用寄存器又称数据寄存器,主要用来保存算术或逻辑运算的操作数、中间运算结果。
当用作16位时,称为:AX、BX、CX、DX;当用作8位时,AH、BH、CH、DH存放高字节,AL、BL、CL、DL存放低字节,并可独立寻址。
2、8086地址线、寻址范围?P378086系统有20根地址线。
可供寻址范围0~220 -1,其存储器的最大容量为1MB,对应的地址范围:00000H~FFFFFH。
3、总线的分类?P39按总线内部信息传输的性质分类: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和电源总线(PB)。
按总线在系统结构中的层次位置分类:片内总线、内部总线、外部总线按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分类:串行总线、并行总线按总线的传输方向分类:单向总线(地址总线)、双向总线(如数据总线)4、寻址方式?P678086系统中的操作数主要有3种:立即数操作数,寄存器操作数和存储器操作数。
指令构成:操作码+操作数。
立即寻址方式。
指令中包含操作数。
如:MOV AX,12H寄存器寻址方式。
操作数存在于指令规定的8位或16位寄存器中。
如:MOV BX,AX直接寻址方式。
是存储器直接寻址方式的简称,是一种针对内存的寻址方式。
指令代码中给出操作数的偏移地址,即有效地址(EA)。
默认情况下,操作数存放在数据段(DS)。
物理地址=16dx段地址(DS)+偏移地址(EA)。
如:①MOV AH,[3000H] ;将地址为DS:3000H存储单元中的数复制到AX寄存器中。
当(DS)=5000H时,物理地址=16dx5000H+3000H=53000H,指令的执行结果(AX)=(53000H)(53001H)。
②在汇编语言中,也可以用符号地址代替数值地址来表示有效地址。
如:MOV AX,[A]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
对内存的寻址方式。
操作数的有效地址(EA)在指定的寄存器中,EA放在基址寄存器BX、BP或变址寄存器SI、DI中。
物理地址=16dx(DS)+(BX)/(DI)/(SI);物理地址=16dx(SS)+(BP)。
如:MOV AX,[BX] ;将地址为DS:BX存储单元中的数复制到AX寄存器中。
变址寻址方式。
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是变址寄存器(SI或DI)的内容与指令中指定的位移量的和。
即有效地址EA=[变址寄存器]+位移量。
物理地址=16dx(DS)+(SI)/(DI)+ 8位(16位)位移量例如:MOV AX,100H[SI] ;将地址为DS:SI+100H存储单元中的数复制到AX基址寻址方式。
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是基址寄存器(BX或BP)的内容与指令中指定的位移量的和。
物理地址=16dx(DS)+(BX)/(BP)+ 8位(16位)位移量例如:MOV AX,10H[BX] ;将地址为DS:BX+10H存储单元的数复制到AX寄存器基址变址寻址方式。
有效地址EA=基址存储器+ 变址存储器,即两个寄存器中的内容之和为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物理地址=16dx(DS)+ (BX)+(SI)/(DI);例如:MOV AX,[BX] [SI] 或MOVAX,[BX+SI]物理地址=16dx(SS)+ (BX)+(SI);物理地址=16dx(SS)+ (BP)+(DI)相对基址变址寻址方式。
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是基址寄存器和变址寄存器以及8位(16位)的位移偏移量之和。
物理地址=16d x(DS)+ (BX)+(SI)/(DI)+ 8位(16位)位移量物理地址=16d x(SS)+ (BP)+(SI)/(DI)+ 8位(16位)位移量例如:MOV AX,100H[BX+DI] 或AX,[BX+DI+100H]5、(1)微操作、微指令?P74微指令:数据传送类、算术运算类、逻辑运算类、移位类、串操作类、控制转移类和处理器控制类。
5、(2)伪指令,伪操作P121伪操作又称伪指令,它们不像指令那样在汇编时生成机器代码直接执行,而是在汇编程序对源程序汇编期间由汇编程序处理的操作。
例如:完成处理器选择、定义程序模式、定义数据(如DB W 10H)、分配存储区、定义段(ASSUME DS:DATA)以及定义过程等。
6、2114结构、基本容量、特征指标?P160Intel2114是一种1Kbx4的静态RAM存储器芯片。
芯片内部结构:存储矩阵,共有4096个存储电路,排成64x64的矩阵形式;地址译码器,输入为10根线,采用二级译码方式,其中6根用于行译码,4根用于列译码;I/O控制电路,分为输入数据控制电路和列I/O电路,用于对信息的输入/输出进行缓冲和控制;片选及读/写控制电路,用于实现对芯片的选择及读/写控制。
外部结构:A0-A9:10个地址信号输入引脚。
WE:读/写控制信号输入引脚。
I/O1-- I/O4:4个数据输入/输出信号引脚。
7、存储器片选信号的优缺点?P183(1)先选法。
优点:线路简单,片选信号的产生不需要复杂的逻辑电路;缺点:把地址空间分成了相互隔离的区域,不能充分利用系统的存储空间。
故,这种方法适用于扩展容量较小的系统。
(2)部分译码法。
缺点:存在地址重叠现象。
(3)全译码法。
优点:可以使每片(或组)芯片的地址范围不仅是唯一确定的,而且是连续的,不会产生地址重叠现象。
缺点:译码电路复杂,连线也比较多。
8、8259A(中断管理芯片)?P2218259A是可编程中断控制器芯片,用于管理和控制80x86的外部中断请求。
单片8259A可管理8级中断,若采用级联方式,可以用9片8259A构成两级中断机构,管理64级中断。
9、8255A?P2338255A是可编程并行接口(NMOS)芯片,又称可编程外围接口(Programmable Peripheral Interface,PPI),功能是,为86系列CPU与外部设备之间提供并行输入/输出通道。
有3个并行输入/输出端口:端口A,端口B,端口C。
工作方式有3种: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方式,方式1——选通输入/输出方式,方式2——双向传送方式(此方式A端口独有)。
10、DAC1210、ADC0809?P264、P271、P272DAC1210是一个12位的D/A转换器,24脚双列直插式封装,是电流型输出转换器,输入信号电平与TTL电平兼容。
DAC1210输入数据线的高8位DI11-DI4连到数据总线D7-D0,低4位DI3-DI0接到数据总线的D7-D4.ADC0809是CMOS工艺制成的单片器件。
它有8个模拟量输入端(IN0-IN7),并且还设置1根地址锁存允许信号ALE。
ADC0809的分辨率为8位,有8路模拟信号进行转换。
11、加法带进位指令和减法带错位指令表示方法?P85、P86带进位的加法指令ADC:指令格式,ADC OPRD1,OPRD2。
指令功能,将源操作数与目的操作数以及进位标志位CF的值相加,并将结果存放于目的操作数,即OPRD1+OPRD2+CF→OPRD1。
带错位减法指令SBB:指令格式,SBB OPRD1,OPRD2。
指令功能,将目的操作数减去源操作数,在减去借位CF的值,结果存放于目的操作数。
即OPRD1-OPRD2-CF→OPRD1。
12、堆栈指针?P78栈指针SP始终指向堆栈的栈顶。
13、最常使用的软中断?P214软中断又称为内部中断。
最常使用的软中断,中断指令(如INT n)。
14、基址、变址寄存器?P24基址寄存器:BX、BP。
变址寄存器:SI、DI15、8225的三种工作方式、特点?8255A是可编程并行接口(NMOS)芯片,又称可编程外围接口(Programmable Peripheral Interface,PPI),功能是,为86系列CPU与外部设备之间提供并行输入/输出通道。
有3个并行输入/输出端口:端口A,端口B,端口C。
工作方式有3种:方式0——基本输入/输出方式,方式1——选通输入/输出方式,方式2——双向传送方式(此方式A端口独有)。
16、D/A , A/D的主要性能指标?P261、P267D/A(Digital to Analog),将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的过程。
数模转换。
通过数模转换器DAC完成这一转换。
A/D(Analog to Digital),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的过程。
模数转换。
通过模数转换器ADC完成之一转换。
衡量一个D/A转换器的性能指标:分辨率,转换时间,精度(绝对精度、相对精度),线性误差和微分线性误差,电源敏感度,温度系数,输出电压一致性。
衡量一个A/D转换器的性能指标:分辨率,精度(绝对精度、相对精度),速度。
17、衡量一个存储器的主要技术参数?P157(1)存储容量、(2)存取速度、(3)可靠性、(4)功耗、(5)性能价格比。
18、机器数的特点是什么?P9机器数就是一个数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其特点是采用二进制记数制,数的符号用0、1表示,小数点则隐含表示而不占位。
19、汉字编码分为哪三种?P11汉字编码分为:国标码、机内码和字形码。
20、指令的构成?P66每条符号指令都由操作码(地址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
8086指令的一般格式如下:操作码[操作数],[操作数]21、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的溢出?P85有符号数的溢出:OF=1,则溢出;无符号数的溢出:CF=1,则溢出。
22、数据的传送方式?P200程序控制、中断和DMA(直接存储器存取)最常用,此外还包括通道和I/O处理机方式。
23、源程序的基本结构?P134程序基本结构形式有3种,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24、汇编中条件转移指令?P104结果为0(或相等)转移指令JZ(或JE)结果不为0(或不相等)转移JNZ(或JNE)低于(或不高于等于)转移指令JB(或JNAE,JC)不低于(或高于等于)转移指令JNB(或JAE,JNC)高于(或不低于等于)转移指令JA(或JNBE)不高于(或不高于等于)转移指令JNA(或JBE)小于(或不大于等于)转移指令JL(或JNGE)不小于(或大于等于)转移指令JNL(或JGE)大于(或小于等于)转移指令JG(或JNLE)不大于(或小于等于)转移指令JNG(或JLE)25、汇编中,哪些段寄存器是必须有的?P24代码段寄存器CS必须要有。
26、计算机的工作流程?P18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27、衡量总线的技术指标?P41总线时钟频率、总线宽度。
28、80386的组成部分?P52中央处理器部件(CPU)、存储管理器部件(MMU)和总线接口部件(BIU)。
29、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P38逻辑地址:由段地址和偏移量两部分组成。
物理地址:存储单元的实际地址。
30、系统软件所提供的功能调用?P130一种称为DOS(Disk Operation System)功能调用(高级调用);另一种称为BIOS(Basic Input and Output System)功能调用(低级功能调用)31、A/D的转化过程分哪四步?P265A/D转换包括采样、保持、量化和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