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流景观带水上旅游综合开发研究_苏州环古城河开发案例

合集下载

国内湖景开发项目案例

国内湖景开发项目案例

国内湖景开发项目案例湖景开发项目是指以湖泊为核心资源,以开发建设为手段,打造具有湖景资源特色的综合性项目。

下面列举了10个国内湖景开发项目案例,以展示其多样性和独特性。

1. 杭州西湖景区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杭州市,以西湖为核心资源,结合文化、旅游、商业等要素,打造了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商业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

2. 桂林漓江湖景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桂林市,以漓江为核心资源,通过开发沿岸的山水田园风光,打造了集观光游览、水上运动、农家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3. 青岛胶州湾湖景度假项目:该项目位于青岛市,以胶州湾为核心资源,结合海洋、沙滩等元素,打造了集湖滨游览、海滨度假、水上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项目。

4. 苏州太湖湖景生态旅游项目:该项目位于苏州市,以太湖为核心资源,注重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结合,打造了集湖滨观光、生态体验、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

5. 成都都江堰水利文化湖景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成都市,以都江堰为核心资源,结合水利文化、历史遗迹等要素,打造了集湖滨游览、文化体验、水上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6. 武汉东湖湖景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武汉市,以东湖为核心资源,结合城市公园、生态环境等元素,打造了集湖滨游览、休闲娱乐、户外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

7. 深圳大梅沙湖景度假项目:该项目位于深圳市,以大梅沙湖为核心资源,结合海滩、山林等景观,打造了集湖滨度假、水上娱乐、户外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8. 长春南湖湖景公园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长春市,以南湖为核心资源,结合城市公园、体育设施等要素,打造了集湖滨游览、健身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项目。

9. 重庆鸡鸣山湖景旅游度假项目:该项目位于重庆市,以鸡鸣山为核心资源,结合山水风光、温泉等元素,打造了集湖滨游览、度假休闲、养生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10. 西安曲江湖景文化旅游项目:该项目位于西安市,以曲江为核心资源,结合文化遗产、历史景观等要素,打造了集湖滨游览、文化体验、表演演艺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区。

运河生态护岸优秀案例

运河生态护岸优秀案例

运河生态护岸优秀案例运河生态护岸是指在运河两岸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通过植被的种植和岸线的塑造,使运河岸边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

下面是十个优秀的运河生态护岸案例。

1. 京杭大运河生态护岸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于修建运河的地区来说,运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在京杭大运河沿线,通过植被的种植和湿地的修复,建立了一条生态护岸带,有效保护了运河的生态环境。

2. 苏州运河生态护岸苏州运河是中国著名的古代运河之一,也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为保护苏州运河的生态环境,苏州市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作,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和建设湿地公园,使苏州运河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3. 阳澄湖运河生态护岸阳澄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著名的天鹅湖。

为保护阳澄湖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设生态护岸和湿地公园,种植湿地植物等,使阳澄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4. 运河生态护岸在城市中的应用运河生态护岸不仅应用于乡村和自然环境中,也可以在城市中进行应用。

在城市中,通过种植植物和建设湿地公园,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水系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5. 运河生态护岸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运河生态护岸可以应用于河道治理中,通过修复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和湿地面积,可以有效改善河道的水质和水生态系统,减少水污染和水灾害的发生。

6. 运河生态护岸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运河生态护岸可以应用于水资源保护中,通过修复运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增加湿地面积和水生植被,可以有效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7. 运河生态护岸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运河生态护岸可以应用于生态旅游中,通过修复运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建设湿地公园和观鸟塔等设施,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8. 运河生态护岸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运河生态护岸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中,通过修复运河两岸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步道和休闲广场,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以苏州为例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以苏州为例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以苏州为例发布时间:2022-11-01T07:06:07.749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2期第6月作者:王留青[导读] 苏州历来以其河道纵横、水网密布而著称,文章以苏州水系空间为例,结合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现状分析,归纳出了苏州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适合苏州的滨水空间设计方法,以塑造和延续水城的个性,营造一种亲水、活水的和谐城市气氛,为城市的规划设计与空间塑造策略。

王留青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215000【摘要】苏州历来以其河道纵横、水网密布而著称,文章以苏州水系空间为例,结合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现状分析,归纳出了苏州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适合苏州的滨水空间设计方法,以塑造和延续水城的个性,营造一种亲水、活水的和谐城市气氛,为城市的规划设计与空间塑造策略。

【关键词】苏州水乡;滨水空间;存在的问题;设计优化;策略苏州是中国江南水乡的代表城市,它是以其特有的水乡文化为依托,以其独特的方式构筑而成。

但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与更新,却直接摧毁了城市的原有肌理和水乡系统的空间格局,城市的水环境千疮百孔,其独特的水城特色也逐渐消失。

1.国内外研究概况1.1国外相关研究国外的城市滨水区经过长期的发展,对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滨水空间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对不同特征的滨水空间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The New waterfront: A worldwide UrbanSuccess Story》(Ann Breen and DickRight,1996)中,综合了全球39个滨水区的成功案例,并在滨水区中归纳出适合于各种滨水区发展的实用方法。

日本河流管理研究中心《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一文中,着重阐述了水的天然属性对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并指出,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可以充分发挥水资源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并将之作为人类与水的交互载体,从而实现环境和水资源的相互促进和共存。

苏州打造国际化全域旅游目的地案例分析

苏州打造国际化全域旅游目的地案例分析

苏州打造国际化全域旅游目的地案例分析
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美园林之都,在近年来积极推进国际化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下是个人的分析和总结:
一、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苏州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园林文化而闻名于世。

为打造国际化全域旅游目的地,苏州加大了对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严格审批和管理所有开发项目,确保其不损害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同时,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强对传统工艺的挖掘和传承,提升了游客们的文化体验。

二、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
苏州在国际化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过程中注重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城市交通、酒店、旅游服务等各方面设施的建设和提升不断加快,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旅游体验。

例如,苏州高铁枢纽的建设,使得苏州与国内外重要旅游城市的交通更加便捷。

三、多元化旅游产品的推广
苏州不仅仅强调传统的园林文化,还积极推广多元化旅游产品。

包括美食之旅、历史文化之旅、现代艺术之旅等多个主题旅游产品的开发,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苏州也积极参与国内外旅游展会和推广活动,提高苏州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在打造国际化全域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苏州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

同时,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净化旅游市场环境,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对苏州打造国际化全域旅游目的地的案例分析。

总体来说,苏州在保护特色文化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广多元化旅游产品和提升服务质量上都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苏州水利工程管理处国家水利风景区可行性分析

苏州水利工程管理处国家水利风景区可行性分析

苏州水利工程管理处国家水利风景区可行性分析摘要:苏州市水利工程管理处下辖的四大枢纽江边枢纽、阳澄湖枢纽、西塘河枢纽、胥口枢纽拥有长江、太湖、阳澄湖等优秀的水利资源,具有深厚的水文化、丰富的水文景观,环境优美,真山真水,物产丰富,服务设施齐全,交通便捷,是宣传、弘扬水文化的良好载体。

关键词:苏州;水利风景区;可行性苏州市属太湖水系,属于典型的江南水网化平原地区,河网交错,湖荡密布,主要湖泊有太湖、阳澄湖等,主要河流有连接南北的长江、江南运河,以及贯穿东西的望虞河、七浦塘等。

1 基本情况1.1 苏州古城水系特点1.1.1 主水。

苏州古城区周围的水系主要包括外城河及进出外城河的河流如胥江、西塘河、外塘河、元和塘等,集中在城西和城北,河流的水量和水位受太湖和长江的影响,并与降水等相关。

外城河环绕苏州市古城区一周,是古城区水系与周边水系进行水体交换的主要通道。

1.1.2 客水。

古城内河流落差小、补给水量少,流速缓慢,且本地地面径流不能满足当地需水要求,必须靠上游客水补给。

而苏州古城内无入海河道,长江和太湖是境内河道的主要排水出路,又是来水资源之一,是改善苏州古城区水动力条件的保证水源。

1.1.3 控水。

苏州古城区水系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城内河流基本由人工开凿而来,但与城外的天然江湖水系自然相连通,需“疏涤江浦,以除水患”,并在引江湖之水处“置闸”。

1.2 通江达湖工程管理围绕古城主要引水通道中,古城东北引水通道已修建七浦塘江边枢纽、阳澄湖枢纽,西北引水通道建有西塘河枢纽,做到“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涝则闭闸,拒江水之害”;西南太湖引水流向顺逆不定,古城区位于太湖流域阳澄淀泖区西部下游区,胥江是太湖东北方向的主要出水河道之一。

通江达湖工程——胥口枢纽、西塘河枢纽、阳澄湖枢纽、江边枢纽均由苏州市水利工程管理处管理,管理处隶属于苏州市水利局,主要承担对苏州市太湖水利工程、长江防洪工程和其他重要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负责四大枢纽闸站、堤防、河道保洁、绿化、蓝藻防控等工程管理。

打造城区沿河观光风景带的建议和意见

打造城区沿河观光风景带的建议和意见

打造城区沿河观光风景带的建议和意见想要打造城区沿河的观光风景带,首先得琢磨清楚,这可不是单纯的“铺路架桥”这么简单。

咱们得把它打造成一条集休闲、娱乐、旅游于一体的景观带,真正让人一走到河边,心情就跟着开朗了。

说白了,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心情息息相关,想想看,如果你每天都在一条浑浑噩噩、没什么特色的河边溜达,那心情能不差吗?不说别的,单单是环境,一下就能让人觉得有活力。

所以,这样一条沿河的风景带,得让它既美丽又实用,既能吸引游客,又能让本地居民天天来走走散散步,享受一下大自然的馈赠。

咱得给这条风景带设计一个“眼睛”。

什么是眼睛?就是说你站在这里看过去,远远的就能看见这条河的美,能感受到水面上的光辉,能看到远处绿树成荫、花香扑鼻的景象,甚至能看到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那才叫惬意!得保证这个“眼睛”不是虚假的,不能搞那种假山假水,弄得人都看得出来是“画皮”。

真正的自然景色才是最打动人的,靠近水边走几步,水面上倒影的景色,随时都能带给你不同的感受。

春天是柳树垂翠,夏天是绿意盎然,秋天是金黄的落叶,冬天呢,白雪皑皑也别有一番韵味。

沿河的步道可得修得漂亮点。

说白了,走在这条步道上,心情必须得跟着飞扬。

你想,谁不喜欢在清晨或者傍晚的时候,去河边溜一圈,透透气,看看水鸟,听听风声?这时候,步道得宽敞点,不会让人觉得拥挤。

地面最好铺上柔软的材料,走起来舒服,春秋两季,太阳刚好照在身上,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旁边适当设置一些座椅,别太多,也别太少,散步累了可以随时坐下,抬头看看天,看看水,放松一下心情。

记得,座椅得设计得有趣一点,不一定要一成不变的木椅,偶尔换个造型,给人新鲜感。

也可以搞点小花坛,点缀一下,让人走着走着,心情愉悦得不行。

另外呢,得考虑一下周围的绿化问题。

绿化带,绿化带,咱可不能忽视了。

沿河两岸种点树木花草,最好是本地的品种,这样更贴近自然,而且管理起来也方便。

不要为了追求美观,乱种一些不适应本地环境的花草,搞得水土不服,结果不但美不了,还得天天担心它们的死活。

GIS在苏州旅游河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GIS在苏州旅游河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 模 型 , 于评 价 和分 析 。 用 21 评估 对象 . 评估 的首要 任务 是 将 明确评 估 旅游 河 道规 划 外 河 道有 着 显著 的空 间及 景观 差 异 ,以环古 城河 为 界 限将 苏州 河道 系统分 为 城 内和 城 外 。 外 区域 广 泛 , 一 步划分 为 古城 外 围区域 和 城 进 离 城 区较远 的周 边地 区。 因此形 成古 城 区 、 围 区域 外 和周 边地 区三个 评估 对 象等 级 。
关键 词 i 地理 信 息 系统 ; 游 河道 ; 旅 评估 中图分 类号 :U9 4 T 8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0 4 ( 0 7 0 — 0 9 0 1 7 — 1 2 2 0 )3 0 1— 4
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2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 4 以江南水乡著称于世 , 城市的.速发展, 陕 使苏州城的 水乡历史特色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近年来苏州政府做出很多了努力 , 相继把一些具有历史 文化价值的古迹建筑列为保护单位 , 点” 以“ 的形式进行一些保护性改造; 20 年世界遗产大会前后又分 在 04 别做 了山塘河 、 环古城 、 大运河 、 塘 、 上 胥江等 一系列保 护性规划 , 线 ” 以“ 的形 式进行 改造 。本次 受苏州规 划
J un lo azo oye h ia n t ue o r a f ih uP lte ne lIsi t T t
Vo . No3 17 .
J n2 0 u .0 7
GI 苏 州旅 游 河 道 规 划 中 的应 用研 究 S在
白小松 , 龚
( 东南大学 建筑学院 ,江苏

南京 209 ) 10 6
维普资讯
泰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城市滨水区案例分析

城市滨水区案例分析

城市滨水区案例分析城市滨水区是指河流、湖泊或海洋与城市之间的交接区域。

它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具有独特的环境和资源条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滨水区的规划和建设。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城市滨水区的案例,探讨其发展模式和问题,以期为其他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第一个案例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滨水区。

阿姆斯特丹是一个位于荷兰北部的滨水城市,其部分地区位于依,包括市中心和海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阿姆斯特丹的滨水区经历了一场彻底的转变。

过去,这些滨水区主要用作港口和工业区,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业的衰退,这些区域逐渐变得废弃,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阿姆斯特丹开始进行滨水区的规划和建设,并引入了许多创新的理念和设计方案。

阿姆斯特丹滨水区的发展模式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注重保护环境和增强社会功能。

在规划上,阿姆斯特丹将滨水区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园和文化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建设上,阿姆斯特丹注重保护环境和水资源,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阿姆斯特丹还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保护,在滨水区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以增强城市的独特魅力。

然而,阿姆斯特丹滨水区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开发滨水区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对城市的财政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滨水区的发展会带来人口流动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这可能导致原居民的离开和社会冲突。

同时,滨水区的开发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洪水和海平面上升等,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个案例是美国芝加哥的滨水区。

芝加哥位于五大湖附近,拥有丰富的滨水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芝加哥通过滨水区的规划和开发,有效地利用了这些资源,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芝加哥滨水区的发展模式是多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讲师
(510275)
第3期
黄 泰等:城
问题是关键。针对此,我们制定了如下开发目标:以景观修 建和生态保护为保证,以旅游促发展,重点加大旅游产品开 发力度,提升苏州水上旅游活力,培育苏州旅游新的强势品 牌,推动苏州水上旅游网络的形成,打造东方水城新形象, 最终实现环城河景观带的旅游、景观与生态的和谐持续发展。
最后说明一点,我国城市河流的水上旅游开发至今仍然 迷雾重重,如何才能早日冲出困境?追根刨底,我们需要接 受并切实贯彻一种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需 要各类城建部门达成共识并通力合作,需要政府、企业、全 民参与的先进“城市管制”理念及实务,只有这样我们的水
218
中国水运
第 08 卷
上旅游才可能早日迎来新的春天。
旅游策划 核心与导向 空间活动策划
景观修建 审美需求基础 视觉形象设计
生态维护 环境需求基础 环境生态设计
图 1 我国城市河流景观带水上旅游综合开发及多元设计模式 对环城河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不难发现,
这些问题基本涵盖了旅游、景观、生态三个方面,其中旅游
收稿日期:2008-01-10 作者简介:黄 泰 男(1977-) 研究方向:旅游规划、旅游信息化
(3)建筑景观规划 重视空间节点的分布及相互对位关系,通过轴线与视觉 通道的引导,使各节点形成视觉延续与转折的关系。进一步 加强建筑景观界面的整饰,体现苏州古城、水城民居的建筑 风格。在适当节点修建仿古建筑亭、台、阁、榭、古城墙、 城门、桥梁等,增强建筑景观文化符号的视觉冲击。 (4)灯光规划 夜游是苏州环城河水上游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夜 游最重要的是灯光设计,主要包括设计不同格调的灯具,突 出景区特色,增强旅游视觉冲击和整体感受;对各类桥体进 行各具特色的灯光亮化;水上巴士、游船、商船等各式各样 的旅游交通工具采取独具特色的灯光亮化效果。 3.河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障系统的维护 世界旅游发展的普遍规律表明,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 系到旅游开发的成败。目前我国城市河流普遍面临着生态退 化的严峻考验。人们对城市河流的印象也正在由亲切清澈的 碧水蓝天向“恐怖”污浊的“臭水沟”转变。这种意识的形 成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城市河流水上旅游顺利开 展。环城河的生态建设现状及发展态势良好,从水上旅游发 展的角度有两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是护岸设计的人性化、生态化问题。 目前,环城河护岸是以防洪或节约用地为主要标准的垂 直型混凝土护岸。这种硬质护岸一方面它割断了水、陆两个 生态系统的融合与共生;另一方面往往令人望而却步,制约 了滨河旅游/游憩功能的发挥。建议分期、分段、分重点地进 行人性化、生态化改造:设置水陆换乘系统及台阶式亲水平 台,降低滨水步行带的标高,设立休息座椅,利用钓台、跌 落式亲水平台等设施,增加亲水平台深入水面,使游人真正 融入水体。 另外,便是沿岸旅游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生态建设必须要重视环境维护。作为旅游、游憩活动密 集地带,目前环城河沿线环卫基础设施修建迫在眉睫。拆除 处在重要景观节点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环卫设施;保留或新设 的收集点,要对构筑物外观进行改造,尽量小型化,提高隐 蔽性,与周围的旅游环境相协调。 四、研究结论及意义
三、开发方案的提出及设计实现
要实现环城河水上旅游开发的三元复合目标,水上旅游 活动项目策划是关键,滨河旅游景观设计是基础,生态环境 建设是保障。开发设计对应的 3 部分内容为:
(1)旅游动力系统的培育——水上旅游活动项目策划 (2)景观基础系统的修建——滨河旅游景观规划设计 (3)生态保障系统的维护——河流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其中,旅游是开发设计的重点,也是整合和串联 3 部分 内容的主题或灵魂。在形式上可采取将规划设计分为旅游、 景观、生态三个部分的技法,但在内容上三者必须是兼顾、 融合和统一的,是始终以“旅游”为导向的。 1.水上旅游活动项目策划——旅游动力系统的培育 旅游活力不够是水上旅游开发面临的普遍难题。根据经 典旅游推拉模式[9],水上旅游项目与活动,是动力系统的核 心。根据对 1865 份市场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合 21 世 纪苏州旅游的整体发展方向,环城河水上游必须面向来苏游 客(观光与休闲相结合)和苏州市民(休闲为主)两个市场, 打造以休闲为导向、观光为基础的休闲+观光复合型产品,注 重培育水上休闲品牌;重视日游与夜游相结合,重点发展水 上夜游产品。紧紧围绕四大主题,对六大旅游区进行项目与 活动策划,主要内容详见附表 1。 2.滨河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基础系统的修建 河流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景观元素,同时它也是城市历 史文化肌理的有机组分。然而,现阶段我国城市水系的“美 化”与治理,正在被一种落后的、源于小农时代对水的恐怖 意识和工业时代初期以工程为美的硬化、渠化理念支配着[3]。 在这种理念驾驭下,祖国大江南北许多城市河流的景观建设 工程中,景观设计的第一要素——人的需要被无情的冷落甚 至放弃,这无疑是景观设计的最大败笔,也将直接制约河流 及滨水区旅游/游憩功能的发展,成为水上旅游开发的桎梏。 环城河古城风貌保护建设已经开展了数年,并取得显著 成效。但由于目标层次和出发点的不同,环城河景观的旅游 功能开发仍需作如下改进: (1)沿河水乡生活场景的营造 恢复部分景观河段水上人家的传统风貌,如在盘门水上 市场、阊门苏州街等处。展现具有水乡特色的生活气息,如 枕河人家,水边捣衣的大娘等;河面上各式各样的小民船, 如捕鱼卖鱼的渔家船,卖红菱莲藕的小商船,水上流动的评 弹表演船等。 (2)水景观设计 继续加大环城河水质保护的力度,打造碧水蓝天的优美 自然景象;利用水的曲线、灵气和动态变化,设计丰富多彩 的水景,如各式喷泉、水帘、瀑布、水幕电影等,充分展示 苏州水景观的动感和魅力,丰富城市景观的层次和内涵。
念和方法,为我国城市河流景观带的水上旅游开发探索了一条出路。
关键词:城市河流景观带 水上旅游 综合开发 苏州环城河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08)03-0216-02
近年来,城市河流的水上旅游开发正在逐步兴起并成为 一些城市旅游开发的热点。然而,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城市 河流景观带的水上旅游开发仍然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在实 践上,迄今为止成功的案例不多;在理论上,相关研究主要 集中于宏观层面上旅游开发方略的探索[1,2],更具体的开发与 设计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不多。本文针对我国水上旅游开 发在理论认识及实践操作上的薄弱环节,立足于迎合水上旅 游开发实践的迫切需要,以苏州环城河水上旅游开发设计为 例,阐述了城市滨河景观带水上旅游开发设计的一些理念和 方法,为我国城市河流景观带的水上旅游发展探索了一条综 合开发及多元设计之路。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75-95. [4] 刘滨谊.现代风景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J].规划师,2001,
17(6):64-65,85. [5] 胡绍学,陈曦 等:我国近代滨水区旅游开发中的城市设
计总体构思[J].建筑学报,2004.21-25. [6] 孙鹏,王志芳.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景观设
我国城市河流水上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可归纳出 以下几点:(1)水上旅游产品活动开发设计水平不高,通常表 现为可参与性低、地方精神的丢失等。(2)水上旅游市场调研 及宣传力度不够,这也是我国旅游开发存在的通病。(3)水陆 旅游交通体系欠完善,基本存在可进入性差、缺乏生态及连 贯性等系列问题。(4)错误理念支配下的景观设计[3],景观河 段的可观赏性、可进入性、亲水性等人性化程度较低。(5)河 流污染,生态退化,直接制约水上旅游的开展。(6)开发管理 体制的制约[2],客观要求创新体制、加强安全防护及宣传力 度。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贾佳.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功能开发研究[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 (2):99-102. [2] 徐永建,阎小培.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初探—北美的成功
经验及其启示[J].经济地理,2000,20(1):99-102. [3]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
二、开发目标及设计理念
前文分析表明,我国水上旅游开发所面临的问题不是单 一的,而是多元的;不仅包括旅游开发自身存在的问题,还 包括景观、生态方面的问题,以及来自其它开发建设形式的 压力乃至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局限等。面临如此困境,我国 水上旅游开发的目标,不可能是单一的旅游功能的实现,而 必须特别强调旅游开发的综合效益,树立以旅游为核心,旅 游、景观、生态多功能和谐发展的综合性、多层次复合目标[4]。 复合目标的确立与实现要求我们在水上旅游开发过程中,必 须特别重视景观修建与生态维护的基础工作,并将其切实纳 入水上旅游开发规划设计的内容体系。今后我国城市河流的 水上旅游开发,也应当借鉴和采用这种体现可持续理念的、 以旅游发展为核心与导向的综合(综合功能→综合效益)开 发及多元设计模式。这既是我国城市河流综合治理的客观要 求[3,4,5,6],也代表了世界城市河流景观带综合开的主流方向 [7,8]。
第 08 卷 第 3 期 2008 年 3 月
中国水运 China Water Transport
Vol.8 March
No.3 2008
城市河流景观带水上旅游综合开发研究
——苏州环古城河开发案例
黄 泰 1,2,魏向东 2
(1 中山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2 苏州大学 旅游管理系,江苏 苏州 215021)
计[J].城市规划,2000,24(9):19-22. [7] Lawrence A.Baschak , Robert D.Brown : An ecological
framework for the planning,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river 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 1995,33:211-225. [8] Ross E.Freeman,Robert O.Ray:Landscape ecology practice by small scale river conservation 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1,56:171-184. [9] Smith S.Recreation Geography[M].London & N.Y. Longman,1983.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