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双组分连续精馏筛板塔的设计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成绩:2014年7月7日0 序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设计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原始数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物料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塔顶、塔底的温度及最小回流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确定操作压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计算塔顶温度(露点温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计算塔底温度(泡点温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最小回流比R MI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冷流体(循环水)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油品走壳程。
选用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u i =1.0m/s 。
(二)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油的定性温度为:(℃) 管城流体的定性温度为:(℃)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三)计算中传热系数 1.热流量m 0=2750024300108.194=⨯⨯(kg/h )Q o =m 0c p 0Δt 0=27500×2.22×(140-40)=6.105×106kJ/h=1695.8 kW25 2.5mm φ⨯90240140=+=T 3524030=+=T2平均传热温差39304040140ln )3040()40140(21ln 21'=-----=∆∆∆-∆=∆t t t t m t (℃) 3.冷却水用量4.149632)3040(31008.4610105.60=-⨯⨯⨯=∆=iticp Qi w (kg/h ) 4.中传热系数K管程传热系数i i iid u 0.02 1.0994Re 27420.70.000725ρμ⨯⨯===()0.80.4i pi i i i i i i i i 0.40.82c d u 0.023d 0.626 4.080.0007253600 =0.02327421=7944m c 0.02020.626W μρλαμλ⎛⎫⎛⎫= ⎪ ⎪⎝⎭⎝⎭⨯⨯⎛⎫ ⎪∙⎝⎭。
壳程传热系数假设壳程的传热系2=400m cW α∙。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2

XXXX 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双组分连续精馏筛板塔的设计学院、系:化学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成绩:2014年7月2日目 录0 序言 ...................................................................................................................................................... 2 1 概述 ...................................................................................................................................................... 3 1.1 设计说明 ...................................................................................................................................... 3 1.2 原始数据 ...................................................................................................................................... 3 1.3 设计任务 ...................................................................................................................................... 3 2 物料衡算 .............................................................................................................................................. 4 3 塔顶、塔底的温度及最小回流比 ...................................................................................................... 5 3.1 确定操作压力 .............................................................................................................................. 5 3.2 计算塔顶温度(露点温度) ...................................................................................................... 5 3.3 计算塔底温度(泡点温度) ...................................................................................................... 6 3.4 最小回流比R MIN ........................................................................................................................... 6 4 确定最佳操作回流比和塔板层数 ...................................................................................................... 7 5 塔板结构计算(设计塔顶第一块板) ............................................................................................ 15 5.1 塔径计算 .................................................................................................................................... 15 5.2 确定溢流堰高度w h 和堰上液层高度ow h ............................................................................... 17 5.3 板面筛孔位置 ............................................................................................................................ 18 6 水力学性能参数的计算与校核 ........................................................................................................ 19 6.1 液沫夹带分率的检验 ................................................................................................................ 19 6.2 塔板压降 .................................................................................................................................... 19 6.3 液面落差校核 ............................................................................................................................ 20 6.4 塔板漏液状况校核 .................................................................................................................... 20 6.5 降液管下液泛情况的校核 ........................................................................................................ 20 7 筛板塔主要设计参数、工艺参数汇总 ............................................................................................ 24 8 工艺流程图 ........................................................................................................................................ 25 9 结束语 ................................................................................................................................................ 26 10 参考资料 .......................................................................................................................................... 27 10.1参考文献 ................................................................................................................................... 27 10.2附录 . (27)《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学会各种手册的使用方法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查找方法和技巧;掌握各种结果的校核,能画出工艺流程、塔板结构等图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设计时间:序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化工原理》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制图》等)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单元设备设计为主的一次性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作用。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更加熟悉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方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计算能力等。
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含可液化的气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单元操作,在化工,炼油,石油化工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精馏过程在能量剂驱动下(有时加质量剂),使气液两相多次直接接触和分离,利用液相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度的不同,使易挥发组分由液相向气相转移,难挥发组分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实现原料混合液中各组分的分离。
根据生产上的不同要求,精馏操作可以是连续的或间歇的,有些特殊的物系还可采用衡沸精馏或萃取精馏等特殊方法进行分离。
本设计的题目是苯-甲苯连续精馏筛板塔的设计,即需设计一个精馏塔用来分离易挥发的苯和不易挥发的甲苯,采用连续操作方式,需设计一板式塔将其分离。
目录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书 (3)二、设计计算 (3)1.设计方案的确定 (3)2.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3)3.塔板数的确定 (4)4.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8)5.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 (10)6.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11)7.筛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13)8.塔板负荷性能图 (15)9.接管尺寸确定 (30)二、个人总结 (32)三、参考书目 (33)(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设计分离苯―甲苯连续精馏筛板塔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设计任务:物料处理量: 7万吨/年进料组成: 37%苯,苯-甲苯常温混合溶液(质量分率,下同)分离要求:塔顶产品组成苯≥95%塔底产品组成苯≤6%2、操作条件平均操作压力: kPa平均操作温度:94℃回流比:自选单板压降: <= kPa工时:年开工时数7200小时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三、设计方法和步骤:1、设计方案简介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对比,选定适宜的流程方案和设备类型,初步确定工艺流程。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了解化工生产的基本过程和设备,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熟悉化工生产的基本过程和设备;(3)掌握化工计算方法和技能。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化工过程设计和优化能力;(3)学会使用化工设备和仪器进行实验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2)增强学生对化工行业的认识和兴趣;(3)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溶液、蒸馏、吸收、萃取、离子交换等基本操作原理和方法。
2.化工生产过程和设备:包括反应器、换热器、蒸发器、膜分离设备等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3.化工计算方法:包括物料平衡、热量平衡、质量平衡等计算方法。
具体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2周: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第3-4周:化工生产过程和设备;第5-6周:化工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化工原理》;2.参考书:相关化工原理的教材和学术著作;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动画等;4.实验设备:反应器、换热器、蒸发器、膜分离设备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用于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的评估,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化工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包括流体流动、传质、传热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2.了解传质和传热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3.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和流程。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流体流动、传质、传热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运用化工原理的基本单元操作设计和优化化工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积极面对和解决化工过程中的问题;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使其能够有效地参与和完成化工项目。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单元操作。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流体流动:流体的性质、流动的类型和计算方法;2.传质:传质的类型和计算方法、传质的设备;3.传热:传热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传热的设备;4.化工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反应器、分离器、输送设备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工原理的知识;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工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和流程;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验证化工原理的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化工原理教材,用于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2.参考书:化工原理相关参考书,用于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案例;3.多媒体资料:化工原理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4.实验设备:化工原理实验设备,用于进行实验操作和验证。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苯-甲苯冷凝器工艺设计-(2).

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名称苯-甲苯冷凝器工艺设计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学生姓名学号1040902015系、专业生化系201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指导教师胡建明2013年1 月4 日目录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3)二、概述 (5)三、设计依据 (8)四、工艺设计计算 (8)五、物料衡算 (8)2.1 精馏塔物料衡算 (8)2.2 冷凝器物料衡算 (9)六、热量衡算 (11)3.1 冷凝器热量衡算 (11)七、设备设计与选型 (14)八、设备设计 (14)1、流体流径选择 (14)2、冷凝器热负荷 (14)3、流体两端温度的确定 (14)4、总传热系数 (14)5、换热面积 (14)6、初选管程及单管长度 (14)7、筒体直径计算 (15)8、数据核算 (15)九、设备选型 (19)十、总结 (25)十一、参考文献 (26)十二、致谢 (27)十三、附工程图纸 (28)10级化学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课题:苯-甲苯精馏装置进料冷凝器设计一、设计条件1、年产苯:70000吨2、产品苯组成:C6H699.5% (质量分数,下同) 、C6H5-CH30.5%3、原料液为常温液体;原料组成:C6H670%,C6H5-CH330%4、分离要求:塔釜苯含量≤0.5%二、设计内容1、物料衡算(精馏塔、冷凝器)2、热量衡算(冷凝器)3、冷凝器热负荷计算4、冷凝器换热面积计算5、冷凝器结构、材质选择6、冷凝器结构尺寸、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等7、冷凝器总传热系数的校核8、冷凝器装配图的绘制三、设计要求1、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要的论述。
2、工艺设计选定工艺参数,对单个设备作出衡算示意图,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以表格形式表达衡算结果,其中的数据(非给定数据)及计算公式(经验公式)必须交待来源(即何种参考书目,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3、设备计算选择设备的结构形式,并说明理由。
进行设备的结构尺寸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浮筏式精馏塔设计2

p p pc pl p
p h ,m L g
即要验算: pp (1)干板阻力hc:(F1型重阀) 阀全开前
hp hc hl h
h p Lg 设计值(0.7kpa)
u0 u0c u0 u0c
hc 19.9
u0
0.175
L
(m液柱)
u0
F0
v
式中: F0——气体通过阀孔的动能因子; uo——孔速,m/s; ρV——气相密度,kg/m3; d0——阀孔直径,由浮阀的型号决定。对F1型重阀取0.039m。 Vs——气相流量,m3 /s; n——阀孔数;
2、阀孔排列
浮阀在塔板上常按三角形排列,可顺排或叉排,采用叉排更好。
整块板:正三角形叉排,t =75、100、125、150mm等; 分块板:等腰三角形叉排,t =75mm; t'=65mm、70mm、80mm、90mm、100mm、110mm几种。
一般了解
若低于此值或Lh/lw<3m3/(m.h),改用齿形堰。how也不宜超过 0.06~0.07m,否则改用双溢流型塔板。
hOW
齿形堰:
hOW由齿根算起
LS hn 1.17 lW
2 5
液层不超过齿顶
lw LS 0.735 hn
5 5 2 2 [hOW (hOW hn ) ] 超过齿顶
(2)板上充气液层阻力hl:
பைடு நூலகம்
hl 0 hL (h W +h OW) 0
ε0 ——反映板上液层充气的程度称充气因数。水:0.5;油: 0.2~0.35;烃:0.4~0.5。
(3)液体表面张力阻力hσ
2 h h L 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计题目:热水冷却器的设计一.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 2500kg/h(热水)2.设备型式:锯齿型换热器3.操作条件⑴热水:入口温度80℃,出口温度55℃⑵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38℃⑶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二.设计要求(一)、编制一份设计说明书(打印稿),主要内容包括:1.前言;2.流程的确定和说明书(附流程简图);3.生产条件的确定;4.换热器的设计计算,由热平衡计算传热量的大小,并确定第二种换热流体的用量并决定流体通入的空间。
5.算流体的定性温度,以确定流体的物性数据。
初算有效平均温差。
一般先按逆流计算,然后再校核。
6.计算传热系数K值,然后再作校核。
7.估传热面积。
常取实际传热面积是计算值的1.5-1.25倍。
8.计算流体流动阻力。
如阻力超过允许范围,需调整设计,直至满意为止。
选择适宜的锯齿型换热器并进行核算。
9.附属设备的选型和计算;10.设计结果列表;11.设计结果的讨论和说明;12.注明参考和使用的设计资料;13.结束语。
(二)绘制换热器装配图1张 (手绘1#号图纸)三、设计日期: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1月11日1 概述 (1)1. 1 换热器简介 (1)1. 2 设计方案简介 (2)1. 3 确定设计方案 (2)1. 3. 1 设计流程图 (3)1. 3. 2 工艺流程简图 (4)1. 3. 3 换热器选型 (4)1. 4 符号说明 (4)2 锯齿形板式热水冷却器的工艺计算 (5)2.1 确定物性数据 (5)2.1.1 计算定性温度 (5)2.1.2 计算热负荷 (6)2. 1. 3 计算平均温差 (6)2. 1. 4 初估换热面积及初选板型 (6)2. 1. 5 核算总传热系数K (7)2. 1. 6 计算传热面积S (9)2. 1. 7 压降计算 (10)2.2 锯齿形板式热水冷却器主要技术参数和计算结果 (10)3 课程设计评述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13)1 概述1.1 换热器简介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日常生活中取暖用的暖气散热片、汽轮机装置中的凝汽器和航天火箭上的油冷却器等,都是换热器。
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工艺过程对介质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换热器种类很多,若按换热器传热面积形状和结构可分为管式换热器和特殊形式换热器。
由于生产规模、物料的性质、传热的要求等各一相同,故换热器的类型很多,特点不一、可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进行选择。
本次设计为锯齿形板式热水冷却器。
板式换热器是由许多波纹形的传热板片,按一定的间隔,通过橡胶垫片压紧组成的可拆卸的换热设备。
板片组装时,两组交替排列,板与板之间用粘结剂把橡胶密封板条固定好,其作用是防止流体泄漏并使两板之间形成狭窄的网形流道,换热板片压成各种波纹形,以增加换热板片面积和刚性,并能使流体在低流速成下形成湍流,以达到强化传热的效果。
板上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的分配管和泄集管,两种换热介质分别流入各自流道,形成逆流或并流通过每个板片进行热量的交换。
板式换热器的特点包括:(1)体积小,占地面积少;(2)传热效率高;(3)组装灵活;(4)金属消耗量低;(5)热损失小;(6)拆卸、清洗、检修方便;(7)缺点是密封周边较长,容易泄漏,使用温度只能低于150℃,承受压差较小,处理量较小,一旦发现板片结垢必须拆开清洗。
1.2 设计方案简介根据设计要求:用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38℃的循环水冷却热水(热水的入口温度80℃,出口温度55℃),通过传热量、阻力损失传热系数、传热面积的计算,并结合经验值确定换热器的工艺尺寸、设备型号、规模选定,然后通过计算来确定各工艺尺寸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后完成工艺流程图和设备主体条件图,进而完成设计体系。
设计要求:选择一台适宜的锯齿形换热器并进行核算。
下图中左面的为板式换热器外形,右边的是板式换热器工作原理图。
1.3 确定设计方案1.3.1 设计流程图裕度过大或过小1.3.21.3.3 换热器选型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80℃,出口温度55℃;冷流体人口温度25℃,出口温度38℃。
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初选BJ0.2锯齿形波纹板片的板式热水冷却器。
1.4 符号说明Pr —— 普兰特准数,无因次; R e ——雷诺准数,无因次;a ——对流给热系数,W/(m 2·℃); S ——换热面积,m 2; W h ——热流体的质量流量,kg ·s -1;`mt ∆——平均传热温差;K ——总传热系数,W/(m 2·℃); N ——管子总数; H ——传热面积裕度;`mt ∆——平均传热温差,℃;Q ——换热器的热负荷,kw ;μ——粘度, Pa ·s ;R i ——垢阻热阻,m 2·℃/W ; R i ——导热热阻,m 2·℃/W ;λw ——导热系数,W/(m 2·℃); b ——管壁厚度,mm;d ——换热器直径,m ; 0ρ——密度,kg/m 3 N p ——管程数; T m ——定性温度,℃;L ——管子总长,m ; D e ——当量直径,mm;u i ——循环水的流速,m/s ; W i ——冷却水用量,Kg/h ;裕度合适⑨C ph ——热流体的平均定压比热,kJ/(kg ·℃)2 锯齿形板式热水冷却器的工艺计算将2500kg/h 的热水从80℃冷却至55℃,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为38℃,设计一台锯齿形板式热水冷却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2.1 确定物性数据2.1.1首先计算定性温度,并查取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 热水:T m = (80+55) /2 = 67.5℃ 冷却水:t m = (25+38)/2 = 31.5℃查化工原理附录,两流体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如下表:表2.1 水的物理性质2.1.2计算热负荷Q = W h C ph (T 1-T 2)式中W h = 2500/3600=0.694kg/s Q =0.694×4.181×(80-55)=72.54 kw 2.1.3计算平均温差(按逆流计算)()()()()C 66.532555/3808ln 25553808︒=-----='∆mt2.1.4初估换热面积及初选板型对于粘度小于1×10-3Pa ·s 的热水与循环冷却水的换热,列管式换热器的K 值大约为850~1700W/m 2•C ︒,而板式热水冷却器的K 值大约为为列管式换热器的2~4倍,则可初估K 为2500 W/m 2•C ︒。
初估换热面积23862m.066.3325001054.27=⨯⨯='∆=mt K Q S初步选定BJ0.2锯齿形波纹板片的板式热水冷却器,其单通道流通截面积为0.00045m 2,有效单片传热面积0.10m 2。
试选组装形式1011010.2⨯⨯。
该组装形式中2.0表示其公称换热面积为2.0m 2;分子的101⨯表示,热水的程数为1,每程的流道均为10;分母的101⨯冷却水的程数也为1,其流道为10。
因所选板型为混流,故可采用列管式换热器的温差校正系数:923.125385508151.02508253812211112=--=--==--=--=t t T T R t T t t P图2.1 温差校正系数图查单壳程的温差校正系数图,得79.0=φ259m .4366.5379.0=⨯='∆=∆mm t t φ初估板式换热面积2384m.059.4325001054.27=⨯⨯=∆=mt K Q S2.1.5计算总传热系数K(1)计算热水侧的对流给热系数 热水在流道内的流速160m/s.01000045.07.997/946.01=⨯=u当量直径mm0.100.522=⨯==δe D (δ为板片波纹高度,即板间距)8613000406.07.997601.001.0Re 1111=⨯⨯==μρu D e (在2850~14600之间)615.2266.0414000.01418Pr 1111=⨯==λμp c如果选用0.2m 2锯齿形波纹板片,则其传热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301610111310..ePr Re D λ.α=(此公式适用于Re 在2850~14600之间)C3W/m.4220615.2861301.0266.031.023.061.01︒⋅=⨯⨯⨯=α(2)计算冷却水侧的对流给热系数冷却水的质量流量()()()()34kg/s12538417455081418946.01221⋅=-⨯-⨯⨯=--=t t c T T c W W pc ph h c冷却水在流道内的流速30m/s.01000045.02.599/34.12=⨯=u2.4193000712.02.59930.001.0Re2222=⨯⨯==μρu D e (适用Re 在2850~14600间)801.4196.0000712.04174Pr 2222=⨯==λμp c402610222310..ePr Re D λ.α=(此公式适用于Re 在2850~14600之间)CW/m6.5359801.424193.01.0196.031.024.061.02︒⋅=⨯⨯⨯=α(3)金属板的热阻R=w bλ拟选用板材为不锈钢(1Cr18Ni9Ti ),其导热系数λw =16.8W/m C ︒⋅,板的厚度估计为b=0.8mm (估计值),则R=C/Wm 000048.08.16108.023︒⋅=⨯=-wbλ(4)污垢热阻附录24 壁面污垢热阻表2.2 冷却水的壁面污垢热阻-1C/W m 107197.1C/W m 107197.1242241︒⋅⨯=︒⋅⨯=--R R(5)总传热系数KCW/m3.12266.5359100017197.0000048.000017197.03.42201111122211︒⋅=++++=++++=αλαR bR K w2.1.6计算传热面积S 设备实际传热面积()()2m9.11.01201.01=⨯-=⨯-=N S所需传热面积23,m71.159.343.12261054.72=⨯⨯=∆='逆m t K Q S带入由实际传热面积和理论传热面积计算的:安全系数(裕度)H =%1.11%10071.171.19.1=⨯-传热面积的裕度可满足工艺和安全的需要,故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