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文言文篇目总结(周丽娟)

合集下载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文言文专题 PPT精品课件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文言文专题 PPT精品课件

第四题 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 请看资料历年学考真题,看看这道题考查什么知识 点?请认真总结。 • 【考查】情节(过程分析、概括段意、细节分析等),
人物形象、写法技巧(艺术特色)、主旨中心等
• (2016)C.渑池会上,秦国没有占到上风,可见廉颇的军事威慑力是赵国得胜的 根本原因。 • (2015)D.太子丹不忍心杀樊於期,樊於期自杀后他又伏尸痛哭,这些均反映了 他的懦弱和妇人之仁。 • (2014)D.文章写作技巧高明,记游是重点,为后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 • (2013)D.第4段作者既肯定了李氏子蟠的好学和博学,也批评了他不受时俗限制 的个性。 • (2012)A.孟子之所以赞扬梁惠王“好战”,是因为“行王道”的根本目的是打 赢每一仗。 • (2011)C.秦伯接受了烛之武的建议,与郑人结盟,完全是为郑国的利益考虑。 • (2010)B、写荆轲——“笑”——“顾”——“前”三个动作,衬托出秦武阳的胆 怯和秦王的威严。 • (一模)B、......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文言文专题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二 刘晓斌
君请看---历年(2010--2016)学考考查篇目:
时间 考查篇目 类型 命题特点
2016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之“渑池会”
史传文学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荆轲刺秦王》之“樊於期之死”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通假字 通假字
十一、于是、不足、学者
学者、弟子、众人、小学 鼓、罪、树、衣 (见)、共、说、知 (振)、卒、还、见
取材全是选文
取材全是选文 取材全是选文 取材全是选文 取材全是选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完整版本苏教版本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精选目文言文学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1

完整版本苏教版本高中语文浙江会考篇精选目文言文学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1

会考篇目文言文劝学一虚词1.而(1)吾尝整天而思矣 (连词,表修饰 )(2)吾尝肢而望矣 (连词,表修饰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 )(10)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并列 )2.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3.之(1)青,取之于蓝 (代词,代靛青 )(2)不如须臾之所学 (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3)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记,无实义)(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望者(助词,的 )1(5)冰,水之而寒于水(代,代“冰” )4于(1)青,取之于而青于(介,从 )(2)青,取之于而青于(介,比 )(3)善假于物也 (介,表象,能够不)二、1.通假字(1)鞣以 (通“ ”,用火烘木使曲折)(2)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 ,晒 )(3)知明而行无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通“性”,,禀 )2.古今异(1)鞣以:把⋯⋯做成(2)金就砺利古: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等(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宽泛地学3.活用(1)木直中,鞣以(使用法,使⋯⋯曲折)(2)其曲中 (形容活用名,曲折的弧度)(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作状,每天)(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作,游水)(5)上食埃土,下黄泉(名作状,向上,向下)2(6)专心一也 (数词作形容词,专一)(7)輮使之然也(动词作名词)(8)不可以十步(名词作动词,跨十步,至十步)(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望者,专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 2.省略句(1)輮 (之 )以(之)为轮 (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 (于 )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 )3.变式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 )(3)善假于物也 (状语后置 )(4)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四、要点语句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考试总结大全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考试总结大全

高中语文必修五知识点复习总结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高二(10班邝凯欣秋天特有的明丽阳光被窗棂分割成了小块,碎金铃铛一般摇曳着洒在地上。

那个始终微笑着的女孩轻轻走过我的身旁,略稍徘徊,随后优雅地坐在我旁边的座位上。

她说你好的时候,声音如婉转的夜莺浅吟。

南方的九月到了末梢才有点凉意,风开始掠过地面卷起几片落叶。

春夏间艳丽的花朵变得黯然失色,小雏菊微微显露出气色来。

她在画册上不断描绘着菊花优雅的身姿,眼睛里漏出一些悲伤。

她说她家里的菊花一直没开。

含苞却不能吐露出芬芳感到有些许压抑,花儿的头都快垂到略带腥味的泥土里。

我安慰她说九月过后,大概都会开放了吧。

她苍白的小脸上露出淡淡的浅笑,深深的梨涡显得异常可爱。

“那么九月结束后,一定要来看哦。

”她的笑脸像是看见满园婀娜多姿的美菊,少女特有的甜蜜。

我轻声应和,期待能与她一起观赏这秋天独有的美丽景色。

她非常的喜爱菊花,我与她相识不久就了解了她这个爱好,她对菊花的研究甚至比百科全书还要完整,由于菊花通常用于祭祀,所以我经常打趣说她总是弄得像个葬礼一样,她顿时皱起眉头一整天都不理睬我,但她偏爱的纯白棉布衬衣,穿在她瘦弱的身体上,以及她总是过于白皙的脸孔,都像道旁掩抑着悲伤开放的小雏菊。

她常常会说,花儿大概是睡着了,我要叫醒她们。

我不紧不慢的回答,别急,九月再过几天就结束了。

我常常会想象她或许是菊中的精魂,飘渺地在秋夜里淡雅地发着光。

一点也不像我们凡间那样的污秽。

终于走过了九月,随后她像是消失在我的人生里。

她躺在病床上浅浅的呼吸着,却依旧惦记着家里的菊花,是否已经苏醒了。

我笑着说起那些花都非常漂亮时,她也在淡笑中落下了泪水。

秋日的风跌宕在空气中,飘散着矢车菊的淡淡香气。

从我第一眼对她的印象开始,我觉得她就是一瞬间苏醒的最亮丽的雅菊。

于是我也像梦在现实中留下淡淡痕印。

九月结束时,请叫醒我高二(8)班林嘉玲人,头顶天,脚立地。

看似承天地之灵气,继自然之韵味,其实,现实并非如此。

2014-2015年会考文言文篇目整理(周丽娟)

2014-2015年会考文言文篇目整理(周丽娟)
1 2 3 4 5 6 7 8
2014年2014年2013年2013年2012年2012年2011年2011年2010年2010年 夏季 春季 夏季 春季 夏季 春季 夏季 春季 夏季 春季 《烛之武退秦师》 √ 《劝学》 √ 《逍遥游》 《归去来兮辞》 √ 《兰亭集序》 √ 《滕王阁序》 √ 《游褒禅山记》 《赤壁赋》 √ √
1 2 3 4 5 6 7 8

2014年2014年2013年2013年2012年2012年2011年2011年2010年2010年 夏季 春季 夏季 春季 夏季 春季 夏季 春季 夏季 春季 《烛之武退秦师》 √ 《劝学》 √ 《逍遥游》 《归去来兮辞》 √ 《兰亭集序》 √ 《滕王阁序》 √ 《游褒禅山记》 《赤壁赋》 √ √
《鸿门宴》 《陈情表》
√ √
时间 考查篇目 时间 考查篇目 2002年春季《鸿门宴》 2003年春季《庄暴见孟子》 2004年春季《项脊轩志》 2004年夏季 2005年春季《游褒禅山记》2005年夏季《廉颇蔺相如列传》 2006年春季《兰亭集序》 2006年夏季《归去来兮辞》 2007年春季 2007年夏季《齐桓晋文之事》 2008年春季《陈情表》 2008年夏季《五人墓碑记 》 2009年春季《鸿门宴》 2009年夏季《劝学》 2010年春季《项脊轩志》 2010年夏季《劝学》 2010年春季(新课标) 《赤壁赋》 2010年夏季(新课标) 《游褒禅山记》 2011年春季《归去来兮辞》2011年夏季 《烛之武退秦师》 2012年春季《兰亭集序》 2012年夏季《赤壁赋》 2013年春季《滕王阁序》 2013年夏季《陈情表》 2014年春季《鸿门宴》 2014年夏季
《鸿门宴》 《陈情表》
√ √
时间 考查篇目 时间 考查篇目 2002年春季《鸿门宴》 2003年春季《庄暴见孟子》 2004年春季《项脊轩志》 2004年夏季 2005年春季《游褒禅山记》2005年夏季《廉颇蔺相如列传》 2006年春季《兰亭集序》 2006年夏季《归去来兮辞》 2007年春季 2007年夏季《齐桓晋文之事》 2008年春季《陈情表》 2008年夏季《五人墓碑记 》 2009年春季《鸿门宴》 2009年夏季《劝学》 2010年春季《项脊轩志》 2010年夏季《劝学》 2010年春季(新课标) 《赤壁赋》 2010年夏季(新课标) 《游褒禅山记》 2011年春季《归去来兮辞》2011年夏季 《烛之武退秦师》 2012年春季《兰亭集序》 2012年夏季《赤壁赋》 2013年春季《滕王阁序》 2013年夏季《陈情表》 2014年春季《鸿门宴》 2014年夏季

语文会考文言文学习知识点总结.docx

语文会考文言文学习知识点总结.docx

《烛之武退秦师》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② 之(人称代,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④子犯之(秦国,代)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⑥ 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也(,表承接)②敢以事(介,拿)③越国以鄙(,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表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气)②焉用亡以陪(疑副,何)③朝而夕版焉(兼,“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代,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国)②君知其也(代,件事)③吾其也(表商量或希望气)注:思考三中“若、、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③秦伯(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函陵、秦汜南(名用作,扎)②既封(封,疆界。

里用作,使⋯⋯成疆界)③若不秦(使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作,害)⑤越国以鄙(名的意用法,把⋯⋯当作邑)⑥若亡而有益于君(使用法,使⋯⋯亡)⑦ 之武退秦(使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那个人”,今“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出所包裹”)五.特殊句式( 1)状后置(介构后置)A .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伯(2)省略句A.晋 (于)函陵 ,秦 (于 )汜南(省略介“于”)B.(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C.敢以(之)事(省略介,以之)( 3)前置夫晋,何之有(“之”作前置的志)《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臣,通“悦”,yu è,高。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振怖大王之威5.奉樊於期函奉,通“捧”,捧着。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2、写作特点(1)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行文注意对仗骈偶,且又灵活多有变化。

既讲用韵辞采,又简洁清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强烈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助于景物描写而自然流露,全辞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3)结构谨严,不蔓不枝首段直接抒情,照应序文;二、三段借物抒情,表达情怀;末段属总结,卒章显志。

四、《归去来兮辞》补充拓展1、补充解释: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接舆用歌劝孔子归隐。

陶渊明引用这两句意思是说:认识到出仕是错了,而归隐还不晚。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此句系从《离骚》的"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脱胎而来。

"觉今是而昨非'出自《庄子.寓言》:"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也。

'三径就荒"三径'指三条小路。

《三辅决录》卷一:"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

舍中有三径,不出,惟求仲、羊仲从之游。

'后人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仅能容下双膝的小屋。

《韩诗外传》:"今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

'复驾言兮焉求驾言,驾车出游。

《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这里截取《诗经》的这句话,以表示驾车的意思。

乐琴书以消忧乐琴书,喜欢抚琴读书。

萧统《陶渊明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琴以寄其意。

' 感吾生之行休行休,将要结束。

《庄子》:"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登东皋而长啸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课本解释为高歌似欠妥。

高歌,即按一定的乐曲或节拍咏唱。

统编版五册文言篇目知识梳理高二上

统编版五册文言篇目知识梳理高二上

统编版五册文言篇目知识梳理(高二上)《论语》十二章(一)通假字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通“智”,智慧)(二)词类活用1.君子食无求饱(名作动,吃饭)2.就有道而正焉(使动,使……正)3.见贤思齐焉(形作名,贤人;形作动,看齐)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名状,把“仁”)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名动,符合礼制)(三)一词多义1.克(1)克己复礼(约束)(2)克终者盖寡(能够)(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4)克期完成(限定)(5)虽多忌克(妒忌刻薄)(四)古今异义1.文质彬彬古义: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文雅貌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一个字今义:一句话(五)特殊句型1.判断句(1)止,吾止也。

(2)进,吾往也。

2.宾语前置(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状语后置敏于事而慎于言4.固定句式(1)如乐何如……何,对……怎么样《大学之道》(一)古今异义1.大学之道古义: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二)词类活用1.在明明德(形作动,弘扬)2.先齐其家(使动,使……整齐)(三)一词多义1.明(1)在明明德(动词,彰明)(2)在明明德(形容词,美好的)2.道(1)则近道矣(名词,规律、道理)(2)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说)(3)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4)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3.修(1)先修其身(动词,修养)(2)修守战之具(动词,修理、整治)(3)邹忌修八尺有余(名词,长,这里指身高)(四)状语后置1.在止于至善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通假字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纳”,接纳,交纳)2.若火之始然(同“燃”,燃烧)(二)古今异义1.自贼者多古义:伤害今义:偷东西的人(三)一词多义1.所以(1)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介词,用来……的、的凭借)2.是(1)人之有是四端也(指示代词,此)(2)斯是陋室(判断词,同今义)3.事(1)不足以事父母(动词,侍奉)(2)今日之事何如(名词,事情)(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3)无辞让之心,非人也;(4)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