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重要性
规划方案中的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计划

规划方案中的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计划引言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土地的退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计划,旨在修复受损的土地和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的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计划的重要性、目标和实施方法,以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土地复垦的重要性土地复垦是指通过改善土壤质量、恢复植被和生态系统功能,使受损土地重新具备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经济活动的能力。
土地复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土地质量对于农业生产、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土地复垦可以减少土地的退化和沙化,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土地复垦是改善农民生活和减少贫困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生态恢复计划的目标生态恢复计划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保护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恢复计划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生态恢复计划旨在保护和恢复受损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包括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关键物种的保护。
2.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恢复计划通过恢复植被、改善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管理等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 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恢复计划旨在通过改善生态系统功能,促进可持续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恢复计划旨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等,以满足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需求。
实施方法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计划的实施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态系统类型和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施方法:1. 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和土壤保持能力。
土地复垦实施方案

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地资源的逐渐减少和不可持续利用现象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土地复垦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土地复垦的概念、必要性以及实施方案。
一、土地复垦的概念和意义土地复垦,指通过人工或自然手段,将被污染或废弃的土地恢复到原有的或新的可利用状态的过程。
土地复垦的意义在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通过有效的土地复垦,可以改善土地的生态功能,增加土地的经济价值,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土地复垦的必要性1. 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污染和废弃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土地复垦可以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减少环境风险。
2. 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合理复垦土地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量。
3. 经济发展推动:土地复垦可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4. 土地规划和管理:通过土地复垦,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推动城市化进程。
三、土地复垦的实施方案1. 调查评估:对需复垦的土地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了解土壤性质、污染程度、复垦成本等相关信息,为后续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 制定目标和计划: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明确的复垦目标和详细的实施计划。
包括复垦范围、时间表、资源需求等方面的考虑。
3. 土壤修复:根据土壤特性和污染程度的不同,采用适当的土壤修复技术。
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等方法,以恢复土壤的肥力和可利用性。
4. 植被恢复:通过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促进土壤水分保持和防止水土流失。
同时,植物还可以吸收有害物质和改善空气质量。
5. 监测和评估:在复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估,了解复垦效果和状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6. 宣传和教育:开展土地复垦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土地复垦的认识和重视,增强大众的环保意识。
土地复垦方案

土地复垦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土地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部分土地资源被过度开发、污染,导致土地退化、荒漠化以及生态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土地复垦方案应运而生。
二、土地复垦的意义1.生态保护土地复垦的首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
通过科学的土地复垦方案,可以修复受损土地的生物多样性,重建生态平衡。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还能改善空气质量、保水保肥,提高环境质量。
2.资源利用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利用好土地资源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复垦,可以使荒漠化土地重新变得肥沃,并应用于农业、林业、建设等领域,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率。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助力农村地区脱贫攻坚。
3.人居环境改善土地复垦方案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于宜居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
通过土地复垦,可以改善城市周边的环境质量,提供更多绿色生态空间,增加居民的娱乐休闲场所,切实提升城市的居住品质。
三、土地复垦方案的关键步骤土地复垦并非简单的填平挖掘的过程,而是需要建立科学、全面的方案来指导实施。
以下是土地复垦方案的关键步骤。
1.资源评估通过对待复垦土地的资源状况进行评估,了解其质量和功能特征,为制定合理的复垦方案提供依据。
评估包括土壤质量、水资源、气候条件等方面。
2.方案设计在了解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复垦方案。
方案要充分考虑土地的功能定位,包括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城市建设等方面,确保复垦过程中达到多个目标的协调统一。
3.技术实施根据方案,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进行复垦工作。
可以包括土地平整、植被恢复、水资源配置等。
同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采用环保可持续的技术手段。
4.监督管理在土地复垦过程中,建立监督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管和评估复垦效果,确保方案的贯彻执行和效果的评估。
土地复垦方案

土地复垦方案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地造成破坏和占用。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土地复垦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一、土地复垦的背景和意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类建设项目如矿山开采、道路修建、工业园区建设等,大量占用和破坏了土地资源。
这些被破坏的土地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复垦,将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甚至威胁到区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复垦的意义在于:1、恢复土地的生产功能,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3、增加土地资源的有效供给,缓解土地供需矛盾。
4、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二、土地复垦的原则和目标(一)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被破坏土地的类型、地理位置、土壤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复垦方案,选择适宜的复垦措施和植物品种。
2、综合治理原则:将土地复垦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工作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谁破坏谁复垦原则:明确土地破坏主体的复垦责任,确保复垦工作的顺利进行。
4、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复垦土地的长期利用和管理,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目标1、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被破坏的土地恢复到可利用状态,达到相应的土地质量标准。
2、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和抗灾能力。
3、实现复垦土地的合理利用,如农业耕种、林业种植、建设用地等,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
三、土地复垦的对象和范围土地复垦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采矿用地:包括露天采矿场、地下采矿巷道、废渣堆场等。
2、交通水利建设用地:如公路、铁路、水库等建设过程中占用和破坏的土地。
3、工业建设用地:工厂、工业园区等建设造成的土地破坏。
4、其他建设项目用地:如房地产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等导致的土地损毁。
土地复垦 工程方案

土地复垦工程方案引言土地复垦是指对废弃、荒芜的土地进行修复、改良,使其重新具备农业、林业、畜牧业、工业等生产利用价值的一项工程。
土地复垦工程对于保护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土地复垦工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方案制定。
一、土地复垦的概况1.1 土地复垦的背景我国土地资源丰富,但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废弃土地。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农田被占用用于开发建设;另一方面,由于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等原因,使得部分土地荒芜废弃,丧失了生产利用价值。
土地复垦工程就是要通过采取适当措施,使废弃土地重新具备生产利用价值,实现资源再利用。
1.2 土地复垦的意义(1)保护环境。
废弃土地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往往会形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而进行土地复垦,可以减少土地的荒芜和废弃,减少土壤侵蚀,保护生态环境。
(2)提高土地利用率。
进行土地复垦工程,可以使废弃土地重新用于农业种植、林业养殖、水利建设等用途,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3)保障粮食安全。
土地复垦工程有利于增加农田面积,提高农业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4)促进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对废弃土地进行复垦,可以促进农产品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3 土地复垦的现状目前我国土地复垦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复垦工程缺乏综合规划,导致复垦地点选择不合理,复垦项目之间缺乏协调。
(2)复垦工程中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导致复垦效果不佳。
(3)土地复垦过程中,缺乏对土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4)土地复垦的投入和效益不成比例,导致一些复垦项目难以持续。
(5)土地复垦过程中,存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土地复垦工程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和管理,提高复垦工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持续性。
二、土地复垦的技术方案2.1 土地复垦的项目选择在进行土地复垦工程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选择复垦项目。
土地复垦实施方案

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土地复垦是指对已经开垦利用过的土地进行再次整治,以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和农业生产能力。
土地复垦实施方案是指在土地复垦工作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步骤,以达到有效复垦土地的目的。
本文将就土地复垦的意义、实施方案和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土地复垦的意义非常重大。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因此,进行土地复垦工作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恢复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土地复垦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土地进行调查评估,了解土地的利用历史和退化程度,为后续的复垦工作提供依据。
其次是制定复垦计划,确定复垦的范围和目标,明确复垦的重点和重点地区。
然后是采取有效的复垦措施,包括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以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和农业生产能力。
最后是进行复垦效果评估,对复垦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最后,土地复垦的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土地复垦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同时,土地复垦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和保持。
综上所述,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对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土地复垦工作,加大对土地复垦的投入和支持,制定科学合理的复垦方案,积极推动土地复垦工作的开展,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同时,广大农民和社会公众也应该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土地复垦工作,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解读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解读首先,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编制复垦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本、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复垦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要求编制单位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编制单位应该具备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以确保编制出具有科学依据的复垦方案。
第三,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要求编制过程要透明公开,并且要广泛征求相关利益方的意见。
在编制方案的过程中,应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且将评审过程和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参与。
同时,也要征求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包括土地所有者、农民、居民以及环保组织等。
这样可以确保复垦方案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第四,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要求对复垦前后的土地进行综合评估和规划设计。
编制复垦方案需要对复垦前的土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包括土壤质量、植被状况、水源情况等。
在此基础上,制定复垦目标和方案,并进行规划设计,确定复垦后的土地用途和结构。
第五,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要求制定复垦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要求。
复垦方案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并且,在制定方案时要注重生态经济的发展,通过复垦创造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六,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要求制定复垦方案时要注重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
复垦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农民的生计保障和经济增收的问题,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利益。
同时,要注重社会公益性项目的建设,为周边地区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提升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是制定土地复垦方案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
编制单位应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编制过程要透明公开并征求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对土地进行综合评估和规划设计,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

CHAPTER 04
土地复垦法律法规与政策
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
国家土地复垦法律法规
包括《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 例》等,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了法律 基础和指导原则。
国家政策文件
例如《全国土地复垦规划(20152020年)》等,明确了土地复垦的目 标、任务和措施。
地方性法规与政策
地方土地复垦法规
总结词
水土流失治理案例主要针对土壤侵蚀和 水资源流失问题,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整 治和保护。
VS
详细描述
某地区由于地形陡峭、降雨集中等因素, 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为了保护土地 资源和生态环境,土地复垦方案采取了综 合措施,如修建水土保持工程、植树造林 和推广水土保持技术等,有效控制了水土 流失,提高了土地的生态功能。
方案评估
对土地复垦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 经济可行性分析,确保方案的合理性 和可行性。
方案实施
按照方案设计,逐步实施土地复垦 措施,并进行监测和评估。
方案调整
根据实施情况和监测结果,对土地 复垦方案进行适时调整,确保达到 预期目标。
CHAPTER 02
土地复垦技术与方法
土壤改良技术
01
02
03
土壤结构调整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
目录
• 土地复垦方案概述 • 土地复垦技术与方法 • 土地复垦项目实施与管理 • 土地复垦法律法规与政策 • 土地复垦案例分析
CHAPTER 01
土地复垦方案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土地复垦方案是对已损毁土地进 行修复、整治和改良的一系列措 施和计划,旨在恢复土地的生产、 生态功能和景观风貌。
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的收支、核 算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重要性
作者:李丹李贤波周颖明
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7年第01期
摘要复垦方案是一种基于科学预测的超前规划,具有前瞻性、预测性和动态性,通过分析土地复垦中表现出的问题及弊端,说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对于土地复垦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复垦方案;必要性;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S28;F30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7.02.039
土地资源是我国较为重要的资源,近年来,由于城镇的快速发展,导致城镇周边各种临时用地、采矿用地等生产建设项目对土地资源造成严重损毁,且呈急速加剧的状态。
土地复垦是恢复土地使用价值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持双赢,实现土地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复垦方案是一种基于科学预测的超前规划,具有前瞻性、预测性和动态性。
一个完整的土地复垦项目包括复垦方案编制、实施方案设计、阶段复垦工程施工、阶段竣工验收和复垦工程后期管护,因此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对整个土地复垦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1年,国务院公布实施《土地复垦条例》,发布《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比国土资发[2007]81号《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无论从结构、形式和内容上都更为完整,将土地复垦方案作为一个行业标准实施,更规范、统一了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实施,充分体现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在土地复垦过程中的重要性。
1 当前土地复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土地复垦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由于缺少前期土地复垦方案而造成土地复垦中的问题也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政策实施不到位
2011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实施《土地复垦条例》[1],在复垦方案编制和审核方面,将复垦方案提高到申请采矿许可证、建设用地“敲门砖”地位,督促复垦义务人重视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并为土地复垦打好基础。
但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复垦方案并没有成为申请采矿许可证和建设用地审批的必要文件,减少了后期对于复垦义务人的约束力。
1.2 保证金收取不明确
《土地复垦条例》规定确保土地复垦义务人能够对后期土地进行复垦,需收取一定的保证金作为后期复垦土地费用。
临时用地、采矿用地等生产建设活动有一定的周期且不同项目区对土地损毁情况不尽一致,又缺乏统一标准可以参考,因此保证金的收取没有统一标准及可参考的依据,造成政府所收取的保证金远远低于复垦土地所需要的资金[2]。
如2015年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临时用地复垦项目中,临时用地属于大西铁路提供混凝土而建造的拌合站,建设单位提交的保证金为9 000元/667 m2,但后期土地复垦所需费用约3万/667 m2,因此土地复垦义务人(建设单位)提交的保证金不能保证后期土地复垦费用,要对此土地进行复垦必须政府土地复垦资金进行补充。
1.3 土地复垦质量不达标
土地复垦质量的制定不宜低于原(或周边)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质量与生产力水平。
对于损毁土地的复垦,土地复垦义务人一般为企业,企业考虑资金投入,在前期土地损毁前未对可利用的表土进行剥离再利用,造成表土资源损毁及浪费;企业完成自身生产建设时,对损毁土地进行复垦即使损毁的表土不能满足土壤质量要求时,企业为节约外购土壤的资金,依然以损毁土壤作为耕作层,不能满足复垦工程的质量要求。
1.4 企业法律观念和土地复垦意识不强
土地复垦工作是企业完成自身建设活动后对土地进行复垦恢复可供利用的状态,但部分企业法律观念和土地复垦意识不强,只破坏、不复垦。
2016年,西安市长安区引镇街办采石场土地复垦项目属于2008年开始采石作业,经过5年采石作业,对周边山体植被等均有较大破损,2012年政府强制关闭该采石场。
但2016年对采石场进行复垦时发现,该采石场并为进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且采石场企业法人外逃,因此短期内复垦该地块的土地复垦费用则需政府投资。
2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 必要性
2.1.1 建立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施刚性
土地复垦方案审查制度是土地复垦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是国土部门监督土地复垦义务人履行复垦义务的重要措施。
《土地复垦条例》规定了土地复垦方案的效力,未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或土地复垦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有关人民政府不得批准建设用地,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颁发采矿许可证。
2.1.2 强化土地复垦方案审查制度
《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3]第六条中规定了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在办理建设用地申请或者采矿权申请手续时,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的要求,组织编制土地复垦方案,随有关报批材料报送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解决土地复垦规划与矿区开采及土地利用规划衔接不够紧密,缺少对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整体考虑,措施不合理,缺少法定的审查、审批和监管程序[4]。
2.2 重要性
2.2.1 明确土地复垦方向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时应明确项目区、复垦区及复垦责任范围、永久性建设用地及临时用地所在区域,且在审批时要求提供坐标及宗地图,准确认定临时用地的地类,计算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建设用地的面积,要求提供西安80系拐点坐标,形成与“一张图”结合的监管服务。
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能够明确土地复垦中地块地点、面积、义务人和复垦后土地利用类型等基本特性,对后期土地复垦工程提供依据。
2.2.2 落实土地复垦资金
土地复垦方案通过明确复垦目标任务、复垦质量及选择合理复垦措施等,确定复垦投资的费用。
通过工程设计和工程量测算进行土地复垦投资估算,能够详尽、系统地估算出后期土地复垦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落实土地复垦方案可计算出总投资、单位面积投资等技术经济指标,同时对政府收取保证金提供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保证后期土地复垦的实施和实效。
2.2.3 加强对表土资源保护
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可加强对表土资源的保护。
土地复垦方案在土地未被损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剥离的表土的厚度、方量及确定剥离表土的面积;确定表土的剥离、运输、储存、回覆等各个环节中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要求,确保原有剥离土壤保持肥力。
复垦施工过程中要求达到可供利用的状态,前期进行表土存储则可直接利用原有土层进行回覆,即保护原有土层不损毁,又不造成二次外购土源的浪费,减少造价成本保持生态环境,且复垦施工完后土壤能够尽快实现可供利用的状态。
2.2.4 保证复垦工作与采矿工程同步进行
《土地复垦条例》规定生产建设周期长、需分阶段实施复垦,矿山企业还应当对土地损毁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
土地复垦方案要求对拟损毁土地预测进行分析,生产年限较长的需
分时段分区域进行损毁预测;监测和管护措施是对土地损毁及复垦效果监测,也是落实年报制度的基础。
采取以上分时段分区域计划安排,可保证已损毁土地复垦效果,监测防止拟损毁土地扩大,实现企业“边开采、边复垦”,增强了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而且减少土地损毁面积,降低了复垦成本。
3 结语
土地复垦是解决人地矛盾、推进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选择,在土地复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作为复垦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是对复垦工程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的科学分析和论证;是为复垦工程的后期设计、施工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是决策科学化的必要步骤和手段,因此在土地复垦工程中应从前期审批,后期实施各个方面完善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避免后期复垦过程中因缺失土地复垦方案而造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土地复垦条例[Z].2011-03-05.
[2]刘洪源.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6.
[3]国土资源部.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Z].2013-03-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TD/T 1031.1-2011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S].2011.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