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电脑的影响文库

合集下载

温度对通信设备的影响

温度对通信设备的影响

温度对通信设备的影响在日常的维护中我们发现,每到夏天都是设备故障高发的时候。

大部分都是因为设备温度过高引起的,传输设备误码,光收发器无光,电源模块故障等。

为什么高温能带来这么多的设备故障呢。

温度对设备运行的影响表现分为温度的影响和温度变化率的影响。

1、温度对设备运行的影响表现温度是通信设备能否长期可靠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将对设备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通信设备单板集成度高,使用了许多大规模芯片,这些芯片工作中发出的热量大,如果设备散热不好将导致温度升高,影响单板的正常工作,将可能导致支路或光路出现误码、信号中断等现象;部分对温度敏感的芯片或单板,长期工作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会出现损坏或留下隐患、影响其长期使用。

一般要求设备保证性能指标为-5 C。

~+40。

电信设备尤其是交换机等设备对机房的温度有着较高的要求。

温度偏高,易使机器散热不畅,使晶体管的工作参数产生漂移,影响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严重时还可造成元器件的击穿损坏。

因此,通信机房应安装通风、空调设备,使室内的温度长期保持在设备运行要求的范围。

另外,一般通信设备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要求分为:储藏温度(设备出厂到安装投运期间)、长期工作温度、短期工作温度(如:-5℃~5℃或45℃~55℃的短期工作时间应限制为连续不超过48小时和每年累计不超过15天)等。

温度的测量值,通常是指在地板以上2米和设备前方0.4米外测量的数值(机架前后没有保护板时侧量)。

2、温度变化率对设备运行的影响表现温度变化率对设备运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组成通信设备的各部件的热容量上。

由于材质、体积的不同,各部件的热容量相差很大,因此,其对温度变化率的敏感程度也就各不相同。

热容量愈大,器件特性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就愈大;热容量愈小,器件特性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就愈小。

同时,当温度急剧变化时,由于热胀冷缩效应而在各个部件上产生的应力也将相差很大,这对设备的机械结构将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可导致电路板开裂、元器件脱焊等事故。

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高温可能会导致电气设备的过热,从而降低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热量可以影响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特性,进而影响电路的稳定性和功能性能。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运行的电容器可能出现电流泄漏或电容值降低的问题,影响电路的工作效果。

此外,高温还会增加设备的能耗,因为内部电子元件的电阻增加,导致器件工作需要更多的能量。

另一方面,低温环境下也会对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在极低温度下,电子元件的导电性可能会降低,从而导致电压和电流的不稳定。

此外,低温还可能导致一些部件(如玻璃、塑料等)脆化,损坏设备的物理结构。

除了温度,湿度也是电气设备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考虑因素。

高湿度环境可能导致电路板表面和部件的腐蚀,进而降低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

湿度还可能导致电路板上的绝缘材料变得潮湿,从而导致电路短路或断路。

此外,湿度还会导致绝缘材料的特性变化,如电阻和电容的改变以及绝缘材料损坏等。

为了应对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设备的散热设计:确保设备有足够的散热能力,以防止因高温而造成设备的过热。

2.耐高温材料选择:使用适合高温环境的电子元件和材料,以保证设备在高温下的正常运行。

3.控制湿度:采取措施控制湿度,如使用湿度传感器和除湿机等设备,以防止设备受潮。

4.防护涂层:对电路板和部件进行防护涂层处理,以防止湿气对其产生腐蚀和损害。

5.温湿度监控:安装温湿度监测设备,及时探测和报警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总之,温湿度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不容忽视,而且可能对设备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

在设计和使用电气设备时,必须考虑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温湿度变化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这样才能确保设备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并具有长寿命。

计算机的工作环境

计算机的工作环境

计算机的工作环境
计算机的使用环境一般是指对其工作的物理环境方面的要求。

一般的微型计算机对工作环境没有太大的要求,通常在办公室等条件下就可以使用。

环境温度。

微型计算机在室温15度到35度之间一般能正常工作。

若是低于15度,则软盘驱动器对软盘的读写容易出错但现在很少计算机还在使用软盘。

若是高于35度如果计算机的散热不好,会影响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的正常中作。

环境湿度。

在放置计算机的房间内,相对湿度最高不能超过80%,否则会使计机的内部部件受潮变质。

甚至会发生短路,损坏计算机。

相对湿度不能低于20%,否则会由于过分干燥会产生静电,影响计算机。

洁净要求。

通常应该保持计算机房间内的洁净。

如果房间内灰尘过多,灰尘附落到电子元件上,可能引起短路。

灰尘附落软磁盘或者驱动器磁头上,不仅会引起读写错误,还有可能会缩短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电源要求。

微型计算机对电源的要求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电压稳定,而是工作的时候不能断电。

电压不稳不进会造成磁盘驱动
器的工作不稳定,引起读写失误,而且对显示器和打印机也会有影响。

电脑CPU温度过高会导致什么问题

电脑CPU温度过高会导致什么问题

电脑CPU温度过高会导致什么问题在我们日常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电脑运行速度变慢、卡顿甚至死机的情况。

很多时候,这些问题的“罪魁祸首”就是 CPU 温度过高。

那么,CPU 温度过高究竟会导致哪些具体的问题呢?首先,当 CPU 温度过高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系统性能的下降。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体力和精力都会受到影响,效率自然也就降低了。

对于 CPU 来说,高温会导致其内部的电子元件性能不稳定,从而无法高效地处理数据和执行指令。

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感觉到电脑打开程序的速度变得很慢,运行多个程序时会出现卡顿,甚至在进行一些复杂的计算或图形处理任务时,电脑会变得几乎无法响应。

其次,过高的温度还可能导致电脑死机或自动重启。

当 CPU 温度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极限时,电脑为了自我保护,可能会突然死机或者自动重启。

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导致未保存的数据丢失,而且频繁的死机和重启还可能对电脑的硬件造成损害,缩短其使用寿命。

再者,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工作,会加速 CPU 的老化。

就像人的身体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压力和恶劣的环境中会加速衰老一样,CPU 也不例外。

高温会使 CPU 内部的晶体管等元件的物理特性发生变化,从而降低其性能和可靠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CPU 的性能会逐渐下降,甚至可能出现故障。

另外,过高的温度还可能引发系统的错误和不稳定。

比如,可能会导致内存读写错误、硬盘数据传输错误等,从而使电脑出现蓝屏、数据损坏等问题。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 CPU 温度过高的呢?一方面,电脑的散热系统出现问题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如果电脑内部的风扇积尘过多、风扇损坏或者散热片与CPU 之间的导热硅脂老化、干涸,都会影响散热效果,导致 CPU 温度升高。

另一方面,过度使用电脑进行高负荷的任务,如长时间玩大型游戏、进行视频编辑等,也会使 CPU 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散热跟不上,温度就会迅速上升。

此外,电脑所处的环境温度过高,或者机箱内部的风道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导致 CPU 散热不良,从而引起温度过高。

笔记本cpu的正常温度

笔记本cpu的正常温度

笔记本cpu的正常温度一、笔记本CPU正常温度范围。

1. 空闲状态下。

- 一般来说,在笔记本CPU空闲时(只运行一些基本的系统后台程序,如系统服务等),温度通常在30 - 50°C左右。

这是比较理想的空闲温度范围。

例如,英特尔酷睿i5 - 10代处理器在这种状态下可能会保持在40°C上下。

2. 轻度负载下。

- 当进行一些轻度的办公任务,如使用Word编辑文档、浏览网页(打开几个普通网页,非大量图片或视频的网页)时,温度可能会上升到40 - 60°C。

像AMD Ryzen 3系列处理器在这种轻度负载下可能会在50°C左右。

3. 中度负载下。

- 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办公操作,如同时打开多个办公软件并且在它们之间频繁切换,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图像编辑(如裁剪、调整颜色等小操作),CPU温度可能在60 - 80°C。

例如,英特尔酷睿i7 - 11代处理器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达到70°C 左右。

4. 重度负载下。

二、影响笔记本CPU温度的因素。

1. 散热系统。

- 笔记本的散热系统对CPU温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散热系统包括散热风扇、热管和散热鳍片等部件。

- 如果散热风扇转速不正常(可能由于灰尘堵塞、风扇故障等原因),就无法有效地将CPU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导致CPU温度升高。

例如,一台使用了几年没有清理过内部灰尘的笔记本,其CPU温度在同样负载下可能比刚购买时高出20 - 30°C。

- 热管的质量和数量也会影响散热效果。

一些高端游戏本会配备多根热管,能够更快速地将CPU的热量传导到散热鳍片上,保持CPU温度在较低水平。

2. CPU性能和功耗。

- 高性能的CPU在运行时通常会产生更多的热量。

例如,英特尔酷睿i9系列处理器,其核心数多、频率高,在高负载下的功耗较大,产生的热量也相对较多。

- 不同架构的CPU在相同性能下的功耗和发热情况也可能不同。

温度对电源内部元器件的影响

温度对电源内部元器件的影响

温度对电源内部元器件的影响温度是影响电子产品性能的最重要因数,民用消费类产品跟工业类和军品类产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工作温度,工作温度又分环境温度和元器件。

温度。

一般电源等级分类如下表:温度主要通过影响电源中的电容和半导体元器件,进而影响到电源的性能:温度变化会引起输出电压变化,即通常讲的温飘。

温度对AC/DC电源影响大是因为大部分AC/DC电源都大量使用铝电解电容(如滤波电容、储能电容、启动电容),铝电解电容除了容量大、耐高压外无任何优点,若电脑电源使用质量差的铝电解电容,可能发生低温不启动、高温容易坏(铝电解电容中电解液干枯所致)。

温度对DC/DC电源影响不大也是因为电容,DC/DC电源中不是使用铝电解而大多使用钽电容、瓷片电容等,当然他们的价格也不会是同一个档次。

温度对电容的影响如下:一般情况下,电容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最明显的是电解电容器。

一个极限工作温度为85℃的电解电容器,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工作时,一般可以保证180000小时的正常工作时间,而在极限温度85℃的条件下工作时,一般情况仅仅可以保证2000小时的正常工作时间。

任何电容器都有一个损耗角正切值,即电容器的损耗。

一般情况下正切值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

例如CC10型超高频瓷介电容的损耗角正切值,在正常温度下(20℃±5℃),为0.0012,在正极限温度下(85℃),却为0.0018,可以看出,受温度的影响是较大的。

一般情况下,电容的绝缘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绝缘电阻的降低又将导致电容的漏电流增大。

电容的温度系数是指电容的容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设计精密电容定时电路和由电容决定频率的振荡电路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温度对电容容量的影响,否则,所设计的电容定时电路就会定时不准确;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就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总而言之,在使用电容器时,应充分考虑到温度对电容的影响,应尽量使电容在20℃左右的条件下工作,避免温度对电容诸多参数的影响。

计算机最佳工作温度

计算机最佳工作温度

计算机最佳工作温度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我们都离不开计算机。

而计算机的工作温度对于其性能和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计算机最佳工作温度的概念。

计算机最佳工作温度是指计算机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内部元件温度保持在一个合适且稳定的范围内。

这个温度范围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以保障计算机的稳定运行和组件的寿命。

理想的计算机工作温度一般在15℃到25℃之间。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计算机的功能正常,硬件设备运转平稳,不易出现过热、死机等问题。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计算机内部元件的温度上升,可能引发电子元器件烧毁、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

过低的温度则可能导致计算机运行异常缓慢,出现系统错误等问题。

提供一个适宜的工作温度对于计算机的长期使用非常重要。

首先,保持适宜的工作温度可以保障计算机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电子元件的运转速度是最快的,可以获得最佳的性能表现。

其次,适宜的工作温度有助于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过高的温度会加速硬件元件的老化速度,过低的温度则可能影响到元件的稳定性,导致故障和损坏。

因此,保持适宜的工作温度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要保持计算机在最佳工作温度下运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首先,要确保计算机周围环境的温度适宜。

避免将计算机放置在过于狭小或密闭的空间内,确保空气流通畅通,可以通过安装风扇、散热器等设备来增加空气流通性和散热效果。

其次,及时清理计算机的内部和外部。

灰尘和杂物会阻塞计算机的散热孔,导致散热效果下降。

定期清洁计算机,保持其内外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适当控制计算机的使用时间和负载。

长时间高负荷运行会使计算机温度升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使用时间,并及时关闭不必要的应用程序和进程。

总之,计算机的最佳工作温度对于其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并合理控制计算机的工作温度是确保计算机正常、稳定、持久运行的必要措施。

环境温度对计算机设备的影响

环境温度对计算机设备的影响

环境温度对计算机设备的影响电脑在使用的过程中,环境条件对电脑的影响常常被人们忽视,然而,它对电脑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利用却有着很大的影响。

各种系列电脑的技术设备和信息记录介质,对环境条件的参数范围都有技术规定,超过和达不到这个规定,就会使电脑的可靠性降低,寿命缩短。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清洁度、照明度、锈蚀、电磁干扰、静电和电源问题等。

所以要用好电脑首先要了解环境条件对电脑的影响。

今天就来讲讲温度、湿度、灰尘对电脑的影响!我国对计算机设备的工作环境制定了国家标准GB 2887-89,其中对计算机工作环境温度要求如下表:等级开机时停机时a级20±2℃5~35℃b级15~30℃5~30℃c级10~35℃10~40℃一、高温对电脑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从而加快半导体材料的老化,并在内部引起暂时的或永久的微观变化。

实际上,当环境温度超过26℃时,内存中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开始出现,逻辑运算的结果,算术运算的结果,甚至磁盘上的数据都可能出现错误。

一般情况下,室温控制在下列范围比较合适:开机时18~24℃停机时0~40℃电脑芯片和许多部件对温度非常敏感,环境温度太热,且无通风冷却条件,可使元器件内部温度太高而发生老化。

高温还会导致软磁盘的物理变化,致使软磁盘损坏而损坏磁头。

部件的温度过高是产生故障及造成衰老的主要原因。

通常热量的产生并不是来自整个部件,而是部件里某些特定的区域,例如CP U、电源电路等。

可读写存贮器(RAM)芯片是最容易因高温而造成故障的元件。

热会使元件产生软性错误(Soft Error)而使数据漏失或错误,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热破坏(ThremalWipeout)效应(或称热效应)如:温度过高后经常出现读写错误。

除此之外,热量也会造成磁盘损坏,磁盘和唱片一样,如果放置在高温的地方或让阳光直接照射,一定会弯曲变形;一旦弯曲变形,贮存在磁盘里的数据便再也无法顺利读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对电脑有影响不?默认分类 2009-11-16 10:08:22 阅读46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电脑在使用的过程中,环境条件对电脑的影响常常被人们忽视,然而,它对电脑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利用却有着很大的影响。

各种系列电脑的技术设备和信息记录介质,对环境条件的参数范围都有技术规定,超过和达不到这个规定,就会使电脑的可靠性降低,寿命缩短。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清洁度、照明度、锈蚀、电磁干扰、静电和电源问题等。

所以要用好电脑首先要了解环境条件对电脑的影响。

今天就来讲讲温度、湿度、灰尘对电脑的影响!
我国对计算机设备的工作环境制定了国家标准GB 2887-89,其中对计算机工作环境温度要求如下表:等级开机时停机时
a级 22±2℃ 20±2℃ 5~35℃
b级 15~30℃ 5~30℃
c级 10~35℃ 10~40℃
一、高温对电脑的影响
温度过高会使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从而加快半导体材料的老化,并在内部引起暂时的或永久的微观变化。

实际上,当环境温度超过26℃时,内存中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开始出现,逻辑运算的结果,算术运算的结果,甚至磁盘上的数据都可能出现错误。

一般情况下,室温控制在下列范围比较合适:
开机时18~24℃停机时0~40℃
电脑芯片和许多部件对温度非常敏感,环境温度太热,且无通风冷却条件,可使元器件内部温度太高而发生老化。

高温还会导致软磁盘的物理变化,致使软磁盘损坏而损坏磁头。

部件的温度过高是产生故障及造成衰老的主要原因。

通常热量的产生并不是来自整个部件,而是部件里某些特定的区域,例如CPU、电源电路等。

可读写存贮器(RAM)芯片是最容易因高温而造成故障的元件。

热会使元件产生软性错误(Soft Error)而使数据漏失或错误,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热破坏(ThremalWipeout)效应(或称热效应)如:温度过高后经常出现读写错误。

除此之外,热量也会造成磁盘损坏,磁盘和唱片一样,如果放置在高温的地方或让阳光直接照射,一定会弯曲变形;一旦弯曲变形,贮存在磁盘里的数据便再也无法顺利读出。

如果用两块玻璃把磁盘夹住,放在阳光下照射,这样也许可以使磁盘恢复原状,但是用这种方法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下列措施可以帮助你避免各种因热引起的故障:
1.如电脑有偶发性的错误,则将所有的芯片从插座中拔出,再插入;
2.散热风扇要保持干净;
3.将电脑安装在少灰尘的地方;
4.定期做预防保养;
5.机箱加装辅助散热风扇。

二、低温对电脑的影响
探讨低温对电脑的影响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超高速电脑必须在超低温下才可正常运行,但个人电脑则不行。

一般来说,电子元件可以在低温的环境下良好地运行,但温度迅速下降时却会使金属部件产生不易处理的问题。

以磁盘驱动器为例,一般来讲磁盘驱动器只能在5~55℃范围的环境下工作,若低于这个温度,由于金属的钝化,可能会造成数据读写的错误,而且软磁盘片也会由于低温而变得极为脆弱。

而且温度过低还容易出现水汽的凝聚和结露的现象。

为避免低温所造成的困扰(尤其是北方城市),最好的办法是在电脑开机之前,将电脑加温至室温并保持这个温度。

电脑从冷的环境进入温暖的环境以后,要过一个适应期才能开机,否则会产生结露现象,这些附着在电路板或元器件表面的小水珠,轻者腐蚀元器件和电
路板,重者造成短路故障。

据统计,温度每超出正常温度10℃,计算机的可靠性就下降25%。

看来电脑也要防冻的说法,绝非戏言。

就元器件而言,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所和要求,分为军用级、工业级和民用级三个等级。

功能相同而等级不同的器件,价格相差数倍,它们主要差异就在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上。

如果电脑的电路板上使用了低温特性不太好的元件,就只有预热一段时间,才能进入正常状态。

一些计算机的电源风扇进入冬季后刚开机时呼呼作响,使用一段时间后噪音逐渐减弱。

这是风扇轴承中的润滑油冬季过于粘稠,导致阻力增大的缘故。

环境温度升高,故障便会自行消失。

同样的原因,硬盘在环境温度很低时,由于轴承中润滑剂凝固,盘片也会因阻力大而转不起来,出现“找不到硬盘”的故障。

三、湿度环境对电脑的影响
相对湿度过低,容易产生静电,对电脑造成干扰。

相对湿度过高,会使电脑内部焊点和插座焊点的接触电阻增大。

对电脑来说,湿度最好在30~80%之间。

相对湿度过高,如超过80%,那么雾化的危险就大大地增加了,会有结露现象,使元器件受潮变质。

它会使电气触点的接触性能变差,甚至被锈蚀,还会导致电源系统和电子元件的短路。

相对湿度过低,则会使机械摩擦部分产生静电干扰,损坏元器件,影响电脑的正常工作。

四、灰尘对电脑的影响
在主机和显示器中堆积的静电会吸附灰尘。

灰尘对电脑的损害较大。

如磁盘和磁头上的灰尘太多时,轻则造成读、写错误,重则造成划盘。

因此,电脑周围要定期除尘并保持电脑的清洁。

如果清洁度低就会有灰尘或纤维性颗粒积聚,微生物的作用还会使导线被腐蚀断掉,这对软磁盘驱动器及各种类型的绘图仪会造成损坏。

灰尘对触点的接触阻抗有影响,它将造成键盘不能进行正常的输入操作,还特别容易破坏磁盘的磁记录表面。

磁盘表面上的指纹污点、烟粒或一点灰尘,将足以引起磁头的磨损,丢失数据,并可损坏磁盘。

灰尘过多还会造成打印机的打印头不能正常工作。

在室内环境中,通过除尘的手段,达到空气洁净的目的,一般认为采用30万级洁净室即可,其粒度≤0.5μm。

在正常情况下操作的电脑系统,灰尘的沉积会在电子元件与空气之间形成绝缘层,阻碍元件产生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使得元件的温度上升到超过额定值烧毁,很多芯片的损坏大部分是由这个原因引起的。

打印机和磁盘驱动器等电机机械设备比电子电路的设备更容易发生故障,原因是打印机和磁盘驱动器含有机械运动的元件,容易因污染造成温度过高而损坏。

仔细检查打印机内部,你将发现包括纸屑灰尘在内的大量脏东西,这些东西阻碍了正常情况下所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散发到空气中。

灰尘在磁盘驱动器中所造成的问题又比在打印机中所造成的问题来得严重。

因为磁盘驱动器在存取数据的磁头与磁盘之间的间距非常小,任何外来的粒子,例如灰尘、烟灰、纤维等,如果跑进磁头与磁盘的封套里面,都会造成磁盘数据的存取困难。

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含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粒子,这些粒子若落到磁盘里,在数据存取时与磁头相撞而在磁盘上造成缺口,或者附着在磁头上而把别的磁盘表面划伤。

当然,磁头也会因灰尘的侵蚀而提早报销。

香烟和雪茄的含焦油烟雾,会在磁盘驱动器内部元件形成胶状的沉积物。

除引起数据的存取错误外,还会干扰机械元件的运作,使得磁盘驱动器故障的机会大为提高。

香烟的烟雾会使电路的接脚及接头急速被氧化而接触不良,引起间歇性的数据存取错误,因此使用电脑室请尽量避免抽烟。

防止灰尘侵害电脑的方法通常有:
使用防尘盖;
不要在电脑周围吸烟;
电脑的周围不要放置或食用会产生碎屑的食物;不要让液体渗进电脑机箱内;
不要用手接触磁盘表面;
每周一次,用吸尘器清理电脑内部及其周围地区;用抗静电材料清洁显示器屏幕;
定期清洁地面、墙面、顶棚、门窗、隔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