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7《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教学设计目标:(一)知识、技术目标:1、让学生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领会爱心的奇特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领会要点词语、句子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研究地研读课文。

2、以读为主,读中生情,读中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关怀他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设计要点:抓住要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爱心对他人以致社会的意义。

教学设计难点:理解水罐为何会发生这么奇特的变化。

教学设计准备:课件,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图片。

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建情境,读文怀疑。

1、同学们,请看。

(课件出示:漂亮的夜空上闪闪发光的北斗七星)看到了漂亮、奇特的夜空,看到了光亮的北斗七星,大家必定想到昨天我们读过的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叫——《七颗钻石》(板书课题)2、读文怀疑。

1 / 9(1)、昨天我们在阅读中解决了同学们在字、词方面碰到的问题。

此刻我们再来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们有没有新问题。

(生自由读课文)好,开始读吧!(2)、谁能谈谈你在念书中碰到什么新问题?如:①大旱灾有多严重?②木头做的水罐为何变为银的?银水罐为何又变为了金的?金水罐里为何跳出七颗闪闪发光的大钻石,还涌出一股清亮的水流?(贴出木、银、金水罐,并绘图)③为何会有这么奇特的变化?师:你们真是会念书的孩子,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能够试试经过念书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品读第一自然段。

师:方才有的同学识“大灾旱有那么严重吗?”(或想认识旱灾时的情形),这个问题我们经过阅读哪个自然段就能解决?(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

请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感觉到旱灾很严重?2、指名沟通。

师:大旱灾严重吗?你从哪儿感觉到的?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指2名学生说)谁还有增补?(花儿都凋零了,凋零就是因为没有水,花瓣落下来了。

草木都枯黄了,枯黄就是没有水分了。

很多人和动物因焦渴而逝世,焦渴比干渴还渴。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 (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目标:1.能带着美好的感情朗诵课文,想像情境,从离奇中的情节中感觉童话故事的特色。

2.持续学习抓住要点句、词语理解自然段内容的方法,领会“爱”的巨鼎力量致使水罐发生一次次奇特的变化。

3.领会懂得关怀他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设计要点:持续学习抓住要点句、词语理解自然段内容的方法,领会“爱”的巨鼎力量致使水罐发生一次次奇特的变化。

同时帮助学生成立起对童话这类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透过童话作品中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离奇的情节,感觉主人公鲜亮的形象。

教学设计难点:感情体验,想象情境,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感觉爱心的奇特力量。

教学设计过程 :一、听写导入,整体回首:师:这节课我们持续学习第19 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先听写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上节课听写时错得比许多。

比比今日谁写得又正确、又规范又雅观。

1.听写词语 : 水罐唾沫2.回首内容: 迅速读文,回想一下水罐发生了哪些奇特的变化?二、品读奇特,角色体验,创建爱的奇特。

1.过渡:孩子们,水罐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就仿佛有位奇特的魔法师在施魔法,创建了一个又一个奇观。

你们此刻就是那些拥有魔力的魔法师,我呢,是你们的老师,你们谁想发挥魔法,得跟我说明你施魔法的原由,原由充足,你就能够发挥魔法。

2.回首第一自然段 : 魔法师们,你们看:(配乐)教师朗诵第一自然段。

就在这种状况下,故事发生了3.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分 : 师:请你仔细地默读第二自然段:贴词条:读读你看到的。

谈谈让你感人的。

谈谈施魔法的原由?生自读思虑( 1)爱母亲选择一世:这位魔法师,你究竟看到了什么,读读你看到的【 2 个句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患病的母亲去找水。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流。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连忙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读中体会,品中想象,弄清水罐发生的变化和原因, 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3、感受童话故事想象的神奇,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难点:1、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的神奇力量。

2、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布置学生阅读、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

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昨天的语文课我们被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吸引了,故事的名字叫——七颗钻石(齐读题目),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七颗钻石》,进入新内容学习前,先来查看上一节课掌握的情况。

故事中的这只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板书:木──满水──银──金──钻石)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发生在一次大旱灾中,齐读第一自然段三、品读、领悟内涵──爱是变化的力量(一)、齐读第一自然段:师: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什么?(大旱灾)(出示相关句子品读)师:旱灾严重到什么程度?(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因焦渴而死去。

)(课件展示图片)师:因为没有水,大地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

所以,当时最缺的是什么?(水)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生命)过渡:是呀,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水呢,这生命之水又在哪里呢?眼看着旱灾将毁灭一切时,一个小姑娘拿着空木水罐,要为生病的妈妈去找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板书:空)(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课件展示句子)学生自读。

2、和我们说说你读后的体会。

3、师:在这个漆黑不见五指的夜晚、没有人出来行走、寂寞的、孤单的小姑娘怕吗?生:不怕,她想着要为妈妈找水,要挽救妈妈的生命。

师:正是一份爱的信念,使她充满了力量。

师:你还可以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她对妈妈的爱?(哪儿、累倒、睡着了)师:她可能到过什么地方?生:小溪边,大河旁......师: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实在太累了,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案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案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基本理念:当下,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

本课也旨在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联系实际,设境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七颗钻石》,请大家先看老师带来的一组图片,仔细看看,待会儿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出示一组云南干旱缺水的图片)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是的,这就是我们云南正在经历的百年大旱,缺水,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课文第一自然段就描绘了这样的景象。

2、(出示课文第一段)(1)、自己读读,注意加点的字,看看能体会到什么?(2)、这段话里有两个近义词,看谁先找到。

(干涸、干枯)两个词都是形容缺少水份,调换位置行吗?(不行。

“干涸”指的是江河湖海没有水,所以是三点水旁。

而“干枯”指的是草木丛林缺少水份,所以是木字旁。

)正因为河流干涸,草木干枯,所以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同学们,这时,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那你能不能用朗读让所有人都感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残酷?(生读课文。

)(3)、此时的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水)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谁能试着说一说?(生命、希望、活着的力量、一切)是啊,在大旱灾中水就是生命、就是希望。

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80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想想故事里的水罐发生了几次怎样的变化?请你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2、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

水罐的变化一、变出水二、绊倒了未洒三、由木变银的四、由银变金的五、变出钻石、水流、星星三、精读探究大家真不错,能找到水罐发生变化的原因吗?1、在什么情况下由空——满的呢?找一找,指名回答。

《七颗钻石》教案2课时

《七颗钻石》教案2课时

《七颗钻石》教案2课时第一篇:《七颗钻石》教案2课时2课时人教版《七颗钻石》教案《七颗钻石》教案2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凭借水罐的一次次变化,朗读感悟,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

2.学生:搜集关于童话的资料。

【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导入课题,在学习过程中会用到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概括一些句子的大体意思体会其深层含义从而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1.问题导入:大家知道什么是童话吗?谁来和大家说说。

出示: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让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指名读)2.同学们读过童话故事吗?谁来和大家说说你读过什么童话故事。

3.揭题: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4.板书课题:19七颗钻石,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同学们知道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谁吗?(列夫·托尔斯泰)老师搜集了一些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谁来读一下?出示: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妮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童话.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天才艺术家”。

(这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他写的文章,希望同学们能记住他。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七颗钻石》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1.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2.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齐读课题二、复习生字词(生齐读)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绊倒一瞬间干涸三、复习第一自然段,学习水罐的第一次变化1.学生配乐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2. 课文写了水罐的哪几次变化?空木罐——装满了水——水还是满的——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3.学习第一次变化(空木罐——装满了水)(1)找出描写水罐第一次变化的相关内容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2)品“竟”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小姑娘醒来水罐会有水了?)你觉得这个罐子怎样?(神奇)句子里的哪个字,让你最能感受罐子的神奇?(竟)指导感情朗读。

(3)引导想象“哪儿”小姑娘为什么会累得睡着了?从哪个词语可以知道小姑娘不是只找了一个地方?(哪儿)她可能去了哪些地方找水呢?(小河、小溪、水井……)她这么辛苦地去找水,是为了谁?(母亲)指导朗读,读出小姑娘的辛苦和疲劳(4)体会小姑娘的心情,品“喜出望外”(高兴、激动)(5)读到这里,你知道为什么空罐子竟然会装满了水吗?(小女孩的孝心)指导朗读整段话。

四、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水罐的第二——五次变化1.小结学法: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展开现象,读懂了水罐的神奇。

《7颗钻石》第2课时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7颗钻石》第2课时教学设计完整篇.doc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同学们,请看。

看到了美丽、神奇的夜空,看到了明亮的北斗七星,大家一定想到了昨天我们读过的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就是──《七颗钻石》。

2、昨天我们在阅读中解决了同学们在字词方面遇到的问题。

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看看同学们有没有新问题。

3、梳理学生的问题,并板书重要问题:大旱灾有多严重?(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发生自然灾害可不稀奇,一些灾害常常给人们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木头做的水罐为什么变成了银的?银水罐为什么又变成了金的?金水罐里为什么跳出七颗闪闪发光的大钻石,还涌出一股清澈的水流?神奇?(贴水罐:我和你们有同感,也觉得这些变化很神奇。

)你们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你们很会读书。

这节课我们还可以尝试着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处理第一自然段1、刚才有的同学问大旱灾有那么严重吗?(想了解旱灾时的情景),这个问题我们通过阅读哪个自然段就能解决?(生:第一自然段)2、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出示第一自然段)3、大旱灾严重吗?(指着板书)你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名两人说)生: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干涸就是一滴水都没有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干枯就是植物都没有水分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焦渴就是比干渴还渴。

(指名一人补充)4、自由读:你们体会的真好,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残酷。

5、指名一人读。

三、精读课文,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过渡语:看,大旱灾多么严重,多么残酷啊!就在这场大旱灾中,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很多神奇的变化。

1、指名读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上节课,同学们在读书时画出了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

现在我们再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2、默读二、三自然段:(指板书)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大家能不能还像刚才那样通过阅读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默读课文的二~七自然段,试着找一找答案。

指名说。

3、指名四人读二、三自然段:看来,同学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有的同学还联想到这是神的力量。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童话内容,在了解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明白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2、通过水罐一次次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感受童话的神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理解爱的力量让水罐发生一次次神奇的变化达到有感情朗读;教学难点:爱的一次又一次力量让水罐发生神奇的变化,教育学生学会关爱身边一切。

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感人的童话故事颗钻石》,(板题)2、复习词语:旱灾、水罐、(幻灯片出示)(设计意图: 巩固上节的知识。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地球上很久没有下雨,太阳每天火辣辣的晒着,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当时大旱灾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吗?2、生自由发言:花草枯死了、小河干涸了、动物们没水喝要渴死了、人们也要渴死了……这生命攸关的“渴”,就是“焦渴”;3、齐读第一自然段; 这水可是生命之水啊!(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和发挥想象的方式训练学生说话能力,感受水在旱灾时对谁都特别重要,是生命之水,为下文体会小姑娘和她的母亲那无私奉献的爱心做好铺垫。

)三、学习2——4 自然段感受水罐变化的神奇1、在这大旱灾的一个晚上,一位小姑娘拿着水罐出去找水,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句子用〜〜' 画下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能力。

)2、空水罐第一次发生了什么变化?指生读句子、引导读出神奇:一个“竟”字多么神奇啊!齐读;3、接着呢?还有更神奇的呢?引导读出神奇; 相机板书:空水罐、满水罐银水罐金水罐、跳出钻石涌出水流)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水罐呢?(神奇)过渡: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 到底是什么魔力使水罐由铁的变成了金的,而且跳出钻石、涌出水流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找找原因吧!四、精读课文1、请默读2——4 自然段,看看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用直线画下相关句子读读,写写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读中体会,品中想象,弄清水罐发生的变化和原因, 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3、感受童话故事想象的神奇,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难点:
1、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的神奇力量。

2、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布置学生阅读、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昨天的语文课我们被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吸引了,故事的名字叫——七颗钻石(齐读题目),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七颗钻石》,进入新内容学习前,先来查看上一节课掌握的情况。

故事中的这只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板书:木──满水──银──金──钻石)
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发生在一次大旱灾中,
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品读、领悟内涵──爱是变化的力量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什么?(大旱灾)
(出示相关句子品读)
师:旱灾严重到什么程度?
(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因焦渴而死去。

)(课件展示图片)
师:因为没有水,大地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

所以,当时最缺的是什么?(水)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生命)
过渡:是呀,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水呢,这生命之水又在哪里呢?眼看着旱灾将毁灭一切时,一个小姑娘拿着空木水罐,要为生病的妈妈去找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板书:空)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展示句子)学生自读。

2、和我们说说你读后的体会。

3、师:在这个漆黑不见五指的夜晚、没有人出来行走、寂寞的、孤单的小姑娘怕吗?生:不怕,她想着要为妈妈找水,要挽救妈妈的生命。

师:正是一份爱的信念,使她充满了力量。

师:你还可以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她对妈妈的爱?(哪儿、累倒、睡着了)
师:她可能到过什么地方?
生:小溪边,大河旁......
师: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实在太累了,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想像一下,她会做什么样的梦呢?
生:(展开合理想象,自由发言)
过渡:当她醒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四)、体会小姑娘的孝心。

1、汇报水罐的第一次变化:当她醒来的时候,水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空水罐装满了水,板书:满)
师:谁来说说水罐里怎么会有水了?这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为生病的母亲找水。

师:你说得真好,是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这份真挚的爱感动了命运之神。

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孝心使水罐发生第一次神奇变化。

(板书:孝心)指导朗读:多么有孝心的孩子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内容,要读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

2、看见这罐清澈新鲜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如何?
“小姑娘喜出望外……”
①“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你的话,会怎么做?小姑娘在“喜出望外”时想的是什么呢?(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喝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②多么孝顺的小姑娘呀,她爱妈妈胜过爱自己,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

③我觉得这“抱”字,换成“拎、提”你们同意吗?为什么?(水很珍贵,用“抱”更牢固,不易洒出。


(五)、讲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姑娘有了一罐水了,但这罐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这水罐后来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变化呢?变化的原因是不是也和爱有关呢?请同学们先快速地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在这个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爱呢?(男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回答水罐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

(根据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要给小狗喝?)
小姑娘有一罐水,给妈妈舍得,给小狗舍得,给自己反而不舍得。

什么叫无私,这就是。

2、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这银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颗晶莹美丽的善心呀!所以生命之神点木成银。

(板书:银爱心)
3、谁体会到了小姑娘这份爱心,来读给我们听听(指名朗读)
(六)、学习第四段:伟大的母爱
师:后来,银水罐为什么变成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你画到得句子。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读,师读旁白,生读母亲的话)
1、谁愿意来读读母亲的话。

2、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爱?
小姑娘的妈妈是多么爱自己的女儿啊,亲需要这生命的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也把生命的希望留给了孩子。

这次变化是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创造的奇迹。

──你们发现了吗,水罐的奇迹不在于小姑娘一个人,而在于爱的行为。

只要有爱,就会有奇迹发生。

3、小结:母爱真伟大!是母爱的力量把银水罐变成了金的!(板书:金母爱)
4、齐读这段。

第四次变化(钻石):
(1)神奇的故事还没结束,金罐再一次发生变化,再回到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水流。


①指名读。

②小姑娘口渴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③在这种口渴难忍的情况下,门外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过路人讨水喝,你觉得她会怎么做?
忍不住了可还在忍,而且是如此艰难的忍了,为的是帮助一个陌生的过路人。

7、出示填空:
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先想到的是______,是______,是______,却忘了______。

出示:小姑娘有一颗()的心灵。

同学们啊,爱的心灵就是这样的崇高!因为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友爱,所以:
七颗很大的钻石从水罐里──跳了出来,
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涌了出来。

⑷让我们再一次张开想象的翅膀,设想一下,在清流的滋润下,大地出现了怎么样的美丽景象?
(出示图片)
那股水流越涌越多,向门外流去,向____流去,向____流去……
草儿____,花儿____,树木____,
牛儿羊儿____,
老人、孩子、小伙……
5地球在清流的滋润下,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是什么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爱)
三、延伸阅读爱能创造奇迹
最后一段: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路读来,一路想来,让水罐不断发生变化的爱心。

(板书:画水罐,写爱心)
虽然爱的内容不同,但爱的意义是相同的,是爱创造了故事中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神奇的变化还未停止。

老师朗读最后一段。

2、为什么不把钻石留给小姑娘她们,而让它飞上天变成了星星呢?
(闪闪发亮的星星象征着爱心。

七颗钻石化成了七颗星星,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


你们看,天空中这么多星星,寄托着同学们一个个美好的愿望。

晶莹闪亮,玲珑剔透。

希望同学们这颗颗爱心永远像钻石般闪亮,像星星般璀璨!
最后请同学们欣赏《爱的奉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