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九课第1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 憧憬美好集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憧憬美好集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憧憬美好集体”,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认识到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学会在集体中相互尊重、团结协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集体的定义、集体的特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建设美好集体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集体观念,但对集体的理解较为肤浅,缺乏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个人与集体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集体活动的抵触情绪,缺乏积极参与集体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集体的定义、特点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在集体中相互尊重、团结协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集体的定义、特点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难点:如何建设美好集体,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和特点。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案例材料及相关视频。
3.课堂活动所需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关于集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集体?集体对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性?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关于美好集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集体成员的特点和行为,引导学生认识集体的特点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建设美好集体?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建设美好集体的方法。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教案教学设计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生活需要法律保证,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开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此材料)材料一:为保证广阔人民群众能够放心购置各类消费品,市质监局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对299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
检查中,共立案查办131起,其中大案要案33起,查获涉案货值280余万元;检查中发觉的主要问题有:掺假,以次充好;标识标注无净含量;无3C、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伪造日期;棉花产品无中文标志;定量包装无厂名等。
材料二:张立兵、孙红等四人加工、销售黑心棉被、黑心棉垫子金额达7万多元,已X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张立兵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其女张蒙蒙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妻子孙红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女婿张大山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想一想:材料说明了法律怎样爱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提示:学生可以从法律的作用、执法治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
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平安稳定的空间。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一)法律与生活活动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84“运用你的经验〞栏目)想一想:(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吗?提示:老年人权益保证法、义务教育法、环境爱护法。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生活需要法律》,主要向学生介绍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对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深入。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法律现象,但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案说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生活需要法律。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模拟法庭道具和材料。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通过思考,初步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详细讲解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模拟法庭活动。
要求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原告、被告、法官等,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辩论和判决。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
4.巩固(5分钟)总结模拟法庭活动的成果,让学生复述所学法律知识,巩固学习效果。
[整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一)
![[整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一)](https://img.taocdn.com/s3/m/3326bb716294dd88d1d26b8a.png)
第九课:《走进法治天地》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教案师板书,学生总结课堂收获。
络,达成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附件2蚌埠市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格式《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一框题《生活需要法律》【教材分析】本框由“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和“法治的脚步”两目组成。
从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嵌入生活、法律相伴人生的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简要介绍法治的发展进程,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学情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抓好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为后续法律学习奠定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忽略的法律的保障作用,缺乏法律意识。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初步树立尊重法、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初步培养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知识目标: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2.了解法律的产生及其发展,认识法治对于推动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作用。
【课标依据】“成长中的我”中“心中有法”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难点:理解法律的产生及本质、法治的进程【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新课,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教师广泛搜集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设计及PPT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大学生掏鸟窝被判刑10年》思考:这个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师: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教学设计

我要购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我要安全出行:道路交通安全法
我要吃安全食品:食品安全法
得出结论: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
探究与分享:法律无处不在P85
问题: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
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一观点吗?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家庭中相关的法律;
学校中相关的法律;
社会上相关的法律
得出结论: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播放视频:一生有多少法律保护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列举从幼儿到老年各个阶段的法律
得出结论: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为学生进一步认识、体会“生活需要法律”奠定情感基础。
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于生活的作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一节第一目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教学设计
课题
第九课第一节第一目《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单元
第四单元法律在我们身边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讲授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P84
问题: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你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思考: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播放视频:8旬老人7子女无人赡养法庭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教案导演案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一、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自主预习1.作为社会关系的,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判断、处理和纠纷的标尺。
3. 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4.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三、合作探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以讨论依法治国为主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体系”,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说明了什么?(2)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全民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说说这项总目标指的是什么。
(3)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班会课、黑板报、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来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请你参加这次的活动,说说法治的重要性。
四、随堂演练1.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当地的派出所给我们报户口;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连;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
这些经历说明( )A.公民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儿童时期与法律无关C.成年人与法律的联系更紧密 D.法律对人们无能为力2.当经济发展向“互联网+”时代迈进时,“+”后面就少不了法治。
如果说,互联网技术与平台提供了“风口”,那么,必须让法治成为“翅膀”,为经济发展助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律是用来管理社会的工具,网络生活也离不开法律②只要有了规则,就能保障安定有序③所有规则都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志,法治可以保护网民的合法利益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3.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严禁酒后驾车”“严禁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对于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够深入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法律现象,但对于法律的重要性可能没有充分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体验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与法律相关的问题,共同探讨如何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作用,提醒学生遵守法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人权益的作用。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于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可能理解不深。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缺乏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因此,本课时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人权益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法律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
2.学生解决生活中法律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讨论的问题和探究的任务。
3.准备教学PPT,包括案例、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介绍案例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法律在案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4.巩固(5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其他法律问题,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1.知道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2.理解法治的发展过程。
3.了解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
教学重点:法治的要求。
教学难点:法治的脚步。
【课堂导入】
小张同学的烦恼
我爸爸是农民工,在工地工作一年了还没领到工资。
今天爸爸又喝醉了,又打了我。
摸着疼痛的胳膊去上学,谁知闯红灯的一辆自行车和我撞在了一起。
到了学校,发了试卷,又是不及格,同学们又叫我“红灯笼”了。
挨到放学,来到网吧散心还被老师发现了,被批评教育半小时。
天黑回家经过那家小工厂,闻着刺鼻的气味,咳嗽又加重了。
家里静悄悄地,一个熟悉的身影坐在我的书桌前,我大喊一声“妈妈,你又偷看我的日记”。
我的生活烦心事真多呀,我该怎么办呀?
小张同学为什么烦恼?他该怎么办呢?
通过探讨,明确小张同学可以求助法律使生活变得温馨美好。
引出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课堂探究】
归纳提升: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探究活动二:P85“探究与分享”,这说明法律与生活有什么关系?
归纳提升:法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通过以上探究,你的感悟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如:法律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要认真学习法律,依法办事。
法律为我们提供自由成长的空间,保障我们的生活幸福安全。
)
探究活动三:法治的脚步
人类一开始有法律吗?法律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法律?
归纳提升:
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探究活动四:案例分析
因不熟悉临床医学业务,衡水某医院放射科的王某便让自己的同事王某东代替自己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最终,被巡视组巡考人员发现并报警。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王某东因涉嫌代替考试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这是“国家考试作弊入刑”以来,桃城公安分局破获的首例代替考试案。
分析案例,你有何感想?你认为什么是法治?法治的作用有哪些?
感想:
1.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4.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学法守法。
归纳提升:法治: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法治的作用: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法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体现着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法律意识、法治观念,认真学法、正确用法,依法办事,自觉遵纪守法。
【课堂小结】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
法律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判断:我们现在还小,不需要遵守法律。
( ×)
2.判断: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 √)
3.这个路口没有电子眼、没有警察,车辆又少,红灯亮时,我该怎样做( C )
A.快速通过
B.看大家,大家走我就走
C.停下,遵守交通法规
4.小张去长城旅游时,在城墙上刻下“小张到长城,小张是好汉”。
小张的这种行为( D )
A.正确,是为了留念
B.正确,别人也这样做,小张这样做没什么
C.谁也管不着
D.是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
5.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四次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推进实施“互联网+法治”的行动计划,不断推进依法治党、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建设;我国法院依法审理各种案件,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这说明什么?
答案:说明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