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一册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绪言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2 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1.3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二章:物质构成与分类2.1 原子和分子了解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和特性2.2 离子与化合物学习离子的形成和性质掌握化合物的组成和分类2.3 物质的分类了解物质的分类体系掌握不同类型物质的特征第三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1 物质的性质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和表现3.2 物质的变化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和条件3.3 物质的制备和应用学习常见物质的制备方法了解物质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第四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4.1 有机物的概念与特点了解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物的命名和结构4.2 有机反应与合成学习有机反应的类型和条件掌握有机合成的方法和策略4.3 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应用了解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掌握有机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第五章:化学与社会发展5.1 化学与能源了解化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掌握常见能源的分类和利用5.2 化学与材料学习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掌握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5.3 化学与环境保护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掌握化学污染的防治和可持续发展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第六章:碳及其化合物6.1 碳的单质了解碳的单质形态,如金刚石和石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如燃烧和还原性6.2 碳的氧化物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碳的氧化反应和化学平衡6.3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了解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性质和反应掌握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溶解性和转化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7.2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学习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7.3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合成和催化中的应用第八章:金属及其化合物8.1 金属的性质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方法8.2 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学习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反应掌握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反应8.3 金属的盐和合金了解金属的盐和合金的性质和应用掌握金属的盐的溶解和沉淀反应第九章:有机合成材料9.1 塑料了解塑料的合成原理和性质掌握塑料的应用和回收方法9.2 合成纤维学习合成纤维的制备方法和性质掌握合成纤维的应用和鉴别方法9.3 合成橡胶了解合成橡胶的制备和性质掌握合成橡胶的应用和特点第十章:化学与生命科学10.1 糖类和脂肪了解糖类和脂肪的分类、性质和作用掌握糖类和脂肪的代谢过程10.2 蛋白质和核酸学习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掌握核酸的组成、结构和功能10.3 化学物质与健康了解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掌握化学物质的安全使用和防护措施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第十一章:化学与自然资源11.1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11.2 矿物与岩石学习矿物的特征和分类掌握岩石的形成和变化11.3 金属的提取与冶炼了解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掌握金属的提炼和精炼技术第十二章:化学与日常生活12.1 食物与营养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和作用掌握合理膳食的原则和方法12.2 药物与健康学习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掌握安全用药的常识和注意事项12.3 日用品与化学了解日用品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掌握日用品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第十三章:化学与工农业生产13.1 农业与化学了解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掌握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13.2 工业与化学学习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关键作用掌握化学工业的基本原理和流程13.3 化学与环境保护了解化学对环境的影响掌握化学污染的防治和环境保护的方法第十四章:化学实验技能14.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14.2 实验设计与评价学习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实验结果的评价和分析技巧14.3 实验安全与应急处理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实验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第十五章:化学与科学技术发展15.1 化学与新能源了解新能源的概念和种类掌握化学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作用15.2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习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在新型材料研制中的应用15.3 化学与信息技术了解化学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影响掌握化学物质在电子学和光电子学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2 化学方程式1.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二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2.1 空气与氧气2.2 水的净化与软化2.3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第三章:碳和碳的氧化物3.1 碳的单质3.2 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3.3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第四章:金属和金属材料4.1 金属的性质和分类4.2 金属的冶炼和提纯4.3 金属的应用和保护第五章:溶液的组成和浓度5.1 溶液的基本概念5.2 溶液的配制5.3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第六章:酸碱和盐6.1 酸和碱的概念及分类6.2 酸碱中和反应6.3 盐的性质和分类第七章:化学反应的奥秘7.1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7.2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条件7.3 化学平衡和勒夏特列原理第八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8.1 有机物的概念和分类8.2 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8.3 有机物的燃烧和反应第九章:生活中的化学9.1 饮食与化学9.2 健康与化学9.3 环境与化学第十章:化学实验技能10.1 实验基本操作10.2 常见仪器的使用10.3 实验安全与防护第十一章:化学与能源11.1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11.2 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11.3 化学电源和电池技术第十二章:化学与材料12.1 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12.2 陶瓷和玻璃材料的性质和应用12.3 塑料和合成纤维的性质和应用第十三章:化学与信息技术13.1 化学传感器和检测技术13.2 化学信息学和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13.3 纳米技术与化学第十四章:化学与生命科学14.1 生物大分子与生命过程14.2 药物化学与药物设计14.3 食品化学与食品安全第十五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15.1 化学与环境友好型技术15.2 绿色化学和清洁生产15.3 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重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一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一册)

初中化学教案(全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级:九年级教师:***班级:九(1、2、3、4)学习目标: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铁:Fe 水:H2O 过氧化氢:H2O2学习研讨:1.什么是化学?【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

思考以下内容:(1).什么是化学?(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

(4).怎样学习化学?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化学的发展历史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

(道尔顿、阿附加的罗)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门捷列夫)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最新 人教版九年级 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 人教版九年级 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一、引言本教案旨在提供最新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3. 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单元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构成和性质;2. 原子的结构和分子的形成;3. 原子核的结构和放射性的原理。

单元二:化学与生活1. 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2. 常见化学反应的认识与实验;3.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三:分子结构和化学键1. 分子和化学键的基本概念;2.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3. 分子结构的解释和预测。

单元四:化学与社会1. 化学与环境污染、能源资源的关系;2. 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挑战;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化学解决方案。

四、教学活动安排1. 每个单元开始前,进行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2.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3. 设计小组合作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分享;5. 每个单元结束时,进行课后复和小结,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五、教学评估1. 设计形成性评估工具,例如小组活动报告、个人思考问题等,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评估其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2. 实验用具和化学试剂;3.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投影仪。

以上为最新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的简要内容和教学活动安排。

通过科学、生动的教学方式,我们相信学生将能够积极参与并全面提高化学科学知识和技能。

谢谢!。

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教案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教案1《金属材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资源、回收等;(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教学工具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铁片、酒精灯、绿豆粒大小的焊锡、锡、铅、火柴等教学过程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表感想]如: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化学元素符号及基本物理量的计算方法;2. 理解化学元素周期规律、元素周期表常用的化学属性和它们的变化规律;3. 认识酸碱中的常见物质,了解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和常见的应用;4. 探究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及应用。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元素符号及基本物理量的计算方法;2. 化学元素周期规律、元素周期表常用的化学属性和它们的变化规律;3. 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和常见的应用;4.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及应用。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元素及计量单位1.1 化学元素及符号1. 了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了解元素符号的定义及命名方法;2. 能够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名称和相对原子质量,掌握计算元素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基本方法。

1.2 计量单位1. 了解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了解摩尔和摩尔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熟悉常见物质质量和体积单位,掌握物质质量和体积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第二章化学元素和元素周期表2.1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规律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基本规律;2. 掌握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常用的化学属性及其变化规律。

第三章酸碱及盐类3.1 酸碱的认识和性质1. 了解酸、碱、中性物质等的定义;2. 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和常见的应用。

3.2 酸碱指示剂1. 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定义、作用以及常用颜色;2. 掌握酸碱指示剂对酸碱中和点的判断方法。

第四章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反应4.1 化学方程式1. 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定义;2. 掌握利用实验数据和化学方程式的前提下推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方法。

4.2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1. 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及其反应特征和反应机理;2. 熟悉化学反应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按章节、模块化教学,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注重新颖、有趣、生动,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训练。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化学知识,并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案内容
第一单元:化学基础知识
- 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 原子和分子的组成
- 元素的存在状态和组合方式
- 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
- 酸、碱和盐的特性及反应
- 速率、平衡和能量变化
第三单元: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及其周期表上的特征
- 阶段表和阶段规律
- 各类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 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 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四单元: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速度控制因素
- 平衡反应和平衡常数
-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分类
- 燃烧和腐蚀的化学反应
- 聚合物和生物分子的化学反应
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研究效果,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 示范实验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实践能力
- 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精神
- 讨论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 多媒体教学和互动研究,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评估
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教师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 课堂参与和表现
- 作业和实验报告
- 小组合作和讨论贡献
- 综合测试和考试
参考资源
- 《化学全册》(人教版)
- 化学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全一册教案【篇一: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下册全套】5-1 碳的几种单质【教学目的】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教学用具】集气瓶、氧化钠、木炭、品红、水、烧杯【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征与用途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法、实验法【教学过程】写出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c co co2 h2co3 caco3碳及碳的化合物是化学世界最庞大的家庭,有碳单质,如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炭,还有无机含碳物质,和有机物等,所有有机物都有碳,氢两种元素。

如天然气的主要成份甲烷(ch4),还有酒精、醋酸等,今天,我们来学习碳的几种单质。

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金刚石、石墨,还有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等。

(注意:碳和炭)问: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都是以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果把石墨和金刚石混合在一起,是混合物还纯净物?是混合物,它也说明了以前学习过的单质的概念,应该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不能光光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下列我们分别讨论一下这几种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的用途:一、金刚石1.物理性质纯净的金刚石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经仔细琢磨会带上光泽,成为璀灿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是一种不导电、不导热的固体,是自然存在的最硬的一种物质。

2.用途坚硬是金刚石最重要的性质,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将金刚石做为切割玻璃的玻璃刀,还可用来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作为钻探机的探头。

二、石墨1.物理性质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地很软,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以导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它具有滑腻的感觉。

2.用途利用它具导电性能可作为电极,如电池中的石墨电极等,因为它具有滑腻的感觉所以它可用来作为润滑剂。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它们的性质(物理性质)却截然不同,它主要是因为其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才会这么大的差异。

三、无定形碳无定形碳中有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等,而木炭是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一种,现在主要以木炭为代表研究一下木炭的物理性质及它的一些主要用途。

(一)木炭1.物理性质木炭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一种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演示:演示实验5-2现象:实验前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当加入木炭振荡后,红棕色消失。

结论:木炭具有强的吸咐能力。

演示:演示实验5-3现象:实验前小锥形瓶里的水显红色,当加入木炭后振荡,红色消失结论:木炭具有强的脱色能力。

木炭具有强的吸咐能力,具有强的脱色能力。

问:木炭为什么具有吸附能力呢?答: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中的管道愈多,跟气体或溶液接触面积就愈大,吸附能力愈强。

2.用途利用木炭的具脱色、吸附能力,可用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也可以用来吸附有臭味的物质,作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

无定形碳中的焦炭常用于冶金工业,炭黑常用于制造墨、油墨、油漆、鞋油和颜料等,把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等制品的耐磨性。

【小结】总结全节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课后作业】p82 1、2、3【板书设计】5-2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目的】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温时的化学活动性2.了解各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但化学性质却相同3.掌握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4.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教学难点】碳单质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用具】集气瓶【教学过程】复习:1.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有哪些?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②碳在氧气中燃烧。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比如:木炭在常温下稳定,金刚石,石墨也是这样,还有我国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都说明了碳在常温下,性质是稳定的。

一、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二、碳跟氧气反应(可燃性)在讲一章“氧气的性质”时,我们已经学过了碳可以在氧气中燃烧,那么,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样的(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是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现象,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充分燃烧:c+o2==co2(点燃)如果说,大量的碳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结果就不一样了,这时就是碳燃烧不充分,此时生成物量种叫一氧化碳的气体,同时放出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不充分燃烧:2c+o2==2co(点燃)上述两个反应,在以煤为燃料的厨房里也经常发生。

煤的主要成份是碳,当空气充足,炉火很旺时,煤燃烧充分,主要生成二氧化碳,炉火不旺时,煤燃烧不充分,生成较多量的一氧化碳,前面我们学习过一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一种气体,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那么在冬天生火取暖时,若门窗关闭,为什么容易中毒呢?(这是因为门窗关闭之后,碳燃烧不充分,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而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以上实验说明了碳具有可燃性。

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三、高温下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1.与氧化铜发生反应:演示:演示实验5-4“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现象:加热片刻,看到试管的黑色氧化铜粉末逐渐变红,右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黑色氧化铜逐渐变红,说明氧化铜被木炭还原成铜:而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炭在加热条件下被氧化铜氧化成二氧化碳。

结论:白色浑浊是碳酸钙,红色固体是铜粉。

这个反应说明了单质碳具有还原性,它可用于冶金工业,例如:用焦炭可把炭可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中还原出来,单质不仅可将金属从它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它还可与二氧化碳,水等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

(还原反应)单质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2.与二氧化碳反应发生反应c+co2==2co(高温)单质碳与二氧化碳反应需吸热,而碳在氧化中燃烧时是放热的,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变化,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的现象,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可以得到证实,在烧得很旺的炉火里,添上大量的煤之后,湿度会降低,同时产生煤气(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也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它在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关于它的一些性质,我们将在本章第五节中学习,下面我们再来学习碳与水的反应。

3.碳与水的反应碳和水反应之后,生成的混合气体,我们称为水煤气(主要是co和h2),这就是我们工业上制取氢气的原理:c+h2o==co+h2↑(高温)单质碳和水反应之后,生成的水煤气中的两种气体都是易燃的,这就是为什么湿煤比干煤烧得更旺的原因所在。

我们说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是一种主要的能源,可直接供给人们取暖、加热、也可转化为电能、动能等,如核电站就是将化学变化时放出的热量变成电能的典型例子。

讨论:如果没有化学变化放出的热量,世界将变化什么样?答:若没有化学变化放出的能量的利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没有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文化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

我们今天所学的单质碳的性质和前面所学过的什么物质的性质很相似?碳和氢气的性质比较:【总结】总结全节内容,突出重点:碳单质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课后作业】p85 1、2、3、4【板书设计】5-4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目的】1.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跟水的反应【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教学用具】烧杯。

试管【教学过程】复习:1.单质碳具有哪些化学性质?2.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是稳定还是活泼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道了在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但在高温条件下,它的化学性质大大增强,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碳的一种化合物--二氧化碳的性质。

碳的化合物有co、co2、h2co3、碳酸盐及有机物等,其中二氧化碳是我们最熟悉的,大家知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只占0.03%,如果说,没有这些二氧化碳行不行呢?或者它的含量比0.03%来得大,甚至很多可以吗?如果没有大气中这些二氧化碳是不行的,如果没有的,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没有了氧气,则人类的生存和其他动物的生存就无法进行,则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的存在了,但若是它的含量提高,当它的含量达1%,对人体就有害处,达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呼吸就会停止(因为二氧化碳是不能供给呼吸),所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要有,但又不能太高。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它的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它的密度为1.977克/升,约为空气的1.5倍,可溶于水,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在降温加压时,可把二氧化碳气体变成无色的液体,甚至变成雪花状固体,我们称二氧化碳固体为“二冰”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演示:演示实验5-6,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

现象:低的一根蜡烛先灭,高的一根蜡烛后灭。

结论:它是一种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是一种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同时它也不能供给呼吸。

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窑,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底部,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在进入这些地方前,应先做“灯火试验”确定能否进去。

否则会发生意外。

2.二氧化碳水溶液显酸性演示:演示实验5-7现象:实验前,试管里的溶液显紫色,通入二氧化碳后,溶液颜色变成红色,对该试管里的溶液加热后,溶液又显紫色,结论:二氧化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显酸性),但它是一种不稳定【篇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目前最好的下册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目前最好的下册教案课题1 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