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下面是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阶段:
1. 古代货币:古代中国货币发展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在这个时期,人们使用的主要货
币是贝壳、铜制品和布帛等实物货币。

2. 金银货币:春秋时期(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476年)至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中国开始使用金银货币。

这些货币的使用主要源于对金属的认可和接受。

3. 铸币制度的建立: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铸币制度。

汉朝采用铜作为主要的货币材料,铸造了大量铜钱。

4. 纸币的出现:唐朝(618年至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使用纸币的朝代。

唐朝发行了大量的纸币,方便了交易和贸易。

5. 表记货币:从宋朝(960年至1279年)开始,中国开始使
用银锭和铜锭等表记货币。

这些货币通常以一定重量的银和铜为基准,用于计算和结算交易。

6. 元朝(1271年至1368年)发行的大额铜钱:元朝以大额铜
钱的发行来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

这些大额铜钱通常有较高的含铜量。

7. 近代纸币的发行:清朝(1644年至1912年)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发行纸币。

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纸币逐渐取代了铸币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8. 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现代金融体系,并发行了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

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包括货币改革、外汇制度改革和金融市场改革等。

以上是中国货币的主要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货币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史(带图解说)先秦钱币(一) 先秦时期经济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

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

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

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

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

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

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

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

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

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

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

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

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

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内容如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远古时期的实物货币时代
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还处于原始的自给自足的状态,没有出现专门的货币。

当时人们只能通过实物交换的方式来获取所需物品。

一些具有一定价值和保值功能的物品,如贝壳、玉器等就成为了当时的"货币"。

2. 铜钱时代
公元前6世纪,秦国开始铸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种铜钱,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铜钱时代。

铜钱统一了全国货币,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之后的历代朝代也广泛使用铜钱。

3. 纸币时代
公元960年,北宋政府下令全国通行纸币,标志着我国进入纸币时代。

纸币的出现大大简化了货币流通,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其后元、明、清等朝代也广泛使用纸币。

4. 近代货币时代
1890年,清政府开办中国第一家政府银行——湖北官钱局,发行银元券,标志着近代银行券时代的开始。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发行法币,统一全国货币。

5. 新中国人民币时代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根据地首次发行人民币,标志着人民币时代的开启。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

此后,人民币不断完善,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货币。

我国货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远古时期的实物货币,到铜钱、纸币、近代银行券,直至今天的人民币时代,反映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1. 货币萌芽阶段(先秦时期)
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采用了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方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等价物作为一般等价物,如贝壳、玉石等,这标志着货币的萌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铁器被广泛用作货币。

2. 铜钱时代(秦汉至隋唐)
公元前前3世纪,秦统一六国后铸造了圆形孔钱,标志着我国货币正式步入铜钱时代。

汉代重铸五铢钱,成为长期通行的主要货币。

隋唐时期,出现了开元通宝、永徽重宝等名钱。

3. 纸钞货币时期(宋元明清)
北宋时期,由于铜钱贬值,政府开始发行交子和会子,为纸钞货币的雏形。

元代正式发行纸钞交子。

明清两代均沿袭纸钞制度,并出现了一些地方钞。

4. 近代货币时期(1840年至1949年)
鸦片战争后,洋钱(主要是银元)流入中国大量使用。

1935年发行了法币,但由于战乱无法统一管理。

1948年发行人民币,为新中国货币制度奠定基础。

5. 新中国人民币时代(1949年至今)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根据地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1955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1962年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1987年发
行第四套人民币。

2005年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我国货币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实物货币到铜钱,再到纸钞货币,最后发展到统一的人民币制度,见证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进步。

中国货币史笔记摘抄(3篇)

中国货币史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与发展1. 货币的起源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起源于商品交换的发展。

在中国,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

当时,人们为了方便交换,开始使用实物作为交换媒介,如牲畜、粮食、贝壳等。

2. 古代货币的发展(1)夏商时期的货币夏商时期,货币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的货币主要是海贝、骨贝等,称为“贝币”。

贝币在当时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2)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种类逐渐增多,除了贝币外,还有刀币、布币、圜钱等。

这一时期的货币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区的货币形状、重量、大小都不尽相同。

(3)秦朝统一货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统一货币。

秦朝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重量为半两,称为“半两钱”。

(4)汉代的货币汉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货币制度,除了半两钱外,还有五铢钱、一刀钱等。

五铢钱是汉代最主要的货币,因其重量为五铢而得名。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魏晋南北朝时期,货币种类繁多,有五铢钱、十铢钱、百钱等。

这一时期的货币主要流行于北方,南方则以铜钱为主。

(6)隋唐时期的货币隋唐时期,货币制度进一步发展。

隋朝实行通宝制,唐朝则继续沿用。

这一时期的货币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等。

(7)宋元明清时期的货币宋元明清时期,货币制度逐渐成熟。

宋朝出现了交子、会子等纸币,元朝则大量发行钞票。

明清时期,铜钱、银两并用,形成了以银两为主、铜钱为辅的货币体系。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变1. 近代货币的演变背景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迫使中国开放市场。

这一时期,中国货币制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 近代货币的演变过程(1)洋务运动时期的货币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的货币制度,发行了银元、铜元等。

这一时期的货币具有一定的现代化特征。

(2)清末民初的货币清末民初,清政府实行货币改革,发行了银元、铜元等。

这一时期的货币逐渐与国际接轨。

(3)民国时期的货币民国时期,中国货币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货币发展史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

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

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

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

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史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演变,从最初的实物货币到金属铸币,再到纸币的出现,每个阶段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技术以及文化的特点。

以下是中国古代钱币发展的主要阶段概述:1.自然货币时期:最早的钱币形式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和早期奴隶社会,以贝壳(如贝币)、布帛等充当交易媒介,这是中国最早的实物货币。

2.金属称量货币时期:商朝晚期出现了铜贝,是最早的金属货币形态,但还处于称量交换阶段,没有固定的形状和重量标准。

西周时期,开始铸造青铜材质的“布”、“刀”、“圜钱”等形态各异的金属货币,虽然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但已逐渐过渡到形制化的铸币阶段。

3.标准化铸币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自行铸币,其中楚国的蚁鼻钱(鬼脸钱)和齐国的刀币、赵国的铲币(布币)等流通较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货币,这标志着中国古代铸币走向了规范化和标准化。

4.通宝元宝时期:汉武帝时期,铸行五铢钱,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国家货币制度。

唐朝时,“开元通宝”的出现开启了新的纪元,其后的“乾元重宝”和“淳化元宝”等都是以“通宝”或“元宝”为名的货币体系,确立了以“文”为单位的计价方式,并影响了此后千年的中国货币形态。

5.纸币与银锭时期:宋代是中国古代纸币发展的重要时期,交子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四川地区发行,随后又有会子、关子等相继出现。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重要的流通货币,同时,明朝政府也发行了大明宝钞等纸币,而清朝则广泛使用银两和制钱。

6.近代变革:近代以后,受西方货币制度影响,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先后进行了货币改革,银元和法币相继出台。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变迁,同时也展示了我国先民们在货币制度上的智慧与创新。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货币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

我国货币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 实物货币时期
最初,我国使用的是一些实物作为货币,如贝壳、玉石等。

公元前6世纪,开始出现金属货币,以铜钱为主。

这一时期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才开始有了全国统一的货币制度。

2. 铜钱时代
秦朝统一后,开始铸造圆形孔钱,并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

从此,我国进入了长达两千多年的铜钱时代。

铜钱在历代王朝间虽有细微变化,但其基本形制保持不变。

3. 银元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白银在国内外的使用日益广泛,出现了以银元为主要货币的局面。

同时,铜钱仍在流通使用。

这一时期,我国货币制度较为混乱,银钱比价经常波动。

4. 近代纸币时期
1890年代,为应对白银储备短缺,清政府开始发行纸币。

1935年,国民
政府实行金银货币双本位制,并颁布法令实行统一的法定货币。

5. 人民币时代
194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发行人民币,次年4月1日正式流通。

人民币取代了旧中国的法币,成为新中国的统一货币。

人民币的发行标志着我国货币制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货币发展历程渊源悠久、曲折动荡,最终确立了统一的法定货币制度。

人民币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货币制度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货币发展简史
10级经济学
(2)xxxx10号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我国货币在发展中的几次重大演变。

【关键词】货币发展演变
1.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

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在这一期间,我们大致将货币的发展分为先秦钱币、秦汉钱币、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代钱币、辽金西夏、元明清阶段,货币的发展由最早的贝币到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以及北宋纸币“交子”的出现等等。

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2.近代货币发展史
在此期间,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人民政权革命三个阶段。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发行了军事用票和军用钞票,这些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钟金币、银元、铜元、镍
币等货币。

人民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发行了银铜纸布等货币,这些统称为人民政权货币,这些币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稳定金融,推进革命形式的发展,扩大任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公共,乃至中国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3.当代货币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当代货币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六个时期。

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同时还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后,还诞生了香港货币和澳门货币。

在建国之初,人民金融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洗礼,通过“三平”政策,有效的抑止了10余年来的通货膨胀;从58年至76年,人民金融事业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大跃进”时期,人民金融受浮夸和盲目发展的驱使;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它为把国民经济推上协调发展的轨道做出了贡献;在十年动乱中,它也保守破坏和摧残,曾有两次转轨,又两次受挫而被压制下去。

粉碎“四人帮”后,金融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中国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的重大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21年),由于诸侯割据,中国的货币文化呈现出自由奔放的势头,就青铜铸币而言,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货币。

不同地区的铸币,它们的器形、重量、文字标志、货币单位、合金成分都不一样。

中原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工具刀削,称之为刀币;南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青铜贝。

称之为蚁鼻钱;中西部地区的货币形制起源于纺轮(或是玉壁),称之为圜钱;大约在战国中期以后出现了方孔圆钱。

就目前掌握的资料,除了大量的青铜铸币外,有时我们还会发现铅质的铸币。

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还使用黄金,称之为金钣,也有人称之为印子金。

西方的秦也曾仿制过金钣,中原也有过金贝、银贝,还发现过银币。

战国中期以后,秦国的主要货币是“半两”方孔圆钱。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秦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

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

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

因为“钱重难行”,确立了法定铜钱重五铢的制度,第一次推行中央集权的政策,由上林三官负责铸钱。

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王莽篡位以后,打出复古旗号,实际是推行大钱制度,收敛钱财,于是在中国货币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当千、当五千的大钱,并且恢复了布币、刀币等钱制。

但它只是昙花一现,汉光武帝重建东汉政权以后,很快便恢复了五铢钱制。

从此,五铢钱一直沿用到隋末唐初。

4.由文书重量向xx、xx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

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

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

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

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

“交子”先是由四川地区的一些富商发起,政策在益州设“交子务”,并于第二年正式发行官交子,以取代私交子,这便是由政策发行的最早的纸币。

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

“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早期的纸币,名目繁杂,制度也不规范,经过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到元朝,纸币成为中国的主要通货,这对西方也曾经有过很大的影响。

到明朝,纸币名称统一为“大明通行宝钞”。

清朝曾一度禁行纸币,到咸丰三年,因财政拮据,才又重新发行“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

对于这些古代的纸币,钱币界统称之为古钞。

中国的新式纸币,出现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即由北洋铁轨官路总局和台湾先后发行的银元票。

光绪二十三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最早的银行,从此中国才有了银行发行的兑换券。

6.名目繁多的xx业务
银行卡是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和转账支付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

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智能卡等。

银行卡的出现,是银行业务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其中,信用卡是银行卡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信用卡是代替现金和支票使用的支付工具,发卡人是银行,也可以是公司和零售商店。

信用卡具有“先消费,后付款”的特点。

发卡行还为持卡者规定一个透支限额,即可超过存款金额支付。

信用卡在刷卡和透支使用时,已在某种程度行使了货币的功能,直接通过银行终端支付,是现代社会货币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7.网上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
方便、快捷、超越时空;成本低;拓宽了金融服务领域;从传统银行一般是单方面开发业务品种,向客户推销产品和服务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的传统营销方式,即可以按照客户要求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

虽然网络银行好处众多,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比如安全问题和法律规范问题等等。

纵观中国货币的发展史,可以通过中国货币的发展反映出中国在相应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高低。

中国古代货币由于古代中国国力和经济实力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较长时间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世界货币的发展潮流;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货币发行权虽掌握在政府手中,但实质上是听从帝国主义国家的摆布;直至新中国的成立,才渐渐恢复和规范了货币发行权和管理权;改革开发后,中国积极和世界接轨,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推行法改革。

可谓是在曲折中不断的发展、进步和完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