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流派
第03讲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流派PPT课件

14
多斯桑托斯的新依附论
代表性著作 《帝国主义与依附》,1978
相互依存的作用 相互依存关系具有缓和国际形势的作用
库柏的相互依存论是广义的相互依存理论
爱德华·莫斯(Edward L. Morse)的《现代化与国际关系 的变革》(1976)将库柏的理论用于国际政治分析,将相 互依存关系从单一的经济上相互影响推进到政治战略上的 相互影响上。
3
基欧汉和奈的复合相互依存论
主要观点 1. 依附概念的定义:被动反应、内部结构决定 2. 三种依附形式的分析:工业-贸易依附、工业-金融依 附、工业-技术依附 3. 发展中国家必须发动社会主义革命以改变内部政治 经济结构,根本上消灭依附,实现经济自主发展;
15
阿明的脱钩论
代表性著作 《不平衡的发展》,1973 《帝国主义与不平衡发展》,1977
12
普雷维什的发展主义
发展主义理论两大支柱 1、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论; 2、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对普雷维什的批判和发展促生了依附论 依附理论对普雷维什发展主义的批判
1、贫困根源的重新认识; 2、反对改良、主张激进革命
13
弗兰克的宗主-卫星国论
代表性著作 《不发达的发展》,1966 《依附性积累和不发达》,1978
多国间 长 低 实质性的
稳定性分析 摩擦的表面化 利害调整的可能性 体制剧变的可能性 体制的稳定性
低 小 大 表面的稳定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第一讲导论部分一、要点回顾:1 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关系国际关系研究跨界的人类团体之间的行为,研究超越国界的各种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国际政治学,简称IP;国际经济学,简称IE;国际政治经济学,简称IPE。
它是国际政治学与国际经济学的交叉,用经济学与政治学相结合的视角来考察国际事务2 关于国际关系特性的四个命题:全球范围内权力的非集中性;各权力集团权力的非平衡性;主权国家旨在服务本国民众;市场逻辑与国家逻辑的对立统一3 斯密定理斯密定理,即通过分工促进经济增长,是市场规模限制劳动分工的假说。
其实质是倡导自由贸易,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是市场逻辑的很好诠释4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流派: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自由主义理论渊源: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与约瑟夫奈代表性理论:相互依存理论(1)强调国家之间的相互易摧性和敏感性。
虽然美苏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但是在军事上它们却是最脆弱的,在核时代条件下互为“人质”;(2)国家所面临的许多问题趋于全球化,即类似能源、人口、环境、粮食、裁军、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单靠个别国家的努力已无法解决;(3)“高级政治”(指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军事战略等)逐步向“低级政治”(指经济发展、人口与粮食问题、社会福利等)过渡;(4)各国再也不能闭关锁国,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缓和与开放占据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5)随着缓和形势的发展,国际合作的趋势逐步超过国际冲突的趋势;(6)武力在解决国际争端上的作用日益减弱;(7)谈判逐步取代冷战,均势逐步取代遏制;(8)研究对象从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国家转向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国家以及跨国组织;(9)主张在国际体系中以平等关系取代等级制;(10)相互依存的趋势将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起溶解作用,推动全人类利益的形成,最终将成为通向未来没有国界的世界国家的“中途站”。
国际政治经济学(IPE)

国际政治经济学(IPE)IPE重点整理⼀、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出现在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其主要代表⼈物有亚历⼭⼤.汉密尔顿、李斯特等。
其主要的理论观点有:⽣产⼒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业是国家经济的⽀柱、关税是保护国内⼯业的主要⼿段;其主要的经济政策主张包括货币即财富、国际⼲预经济两⼤点。
2.相互依存: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经济联系加强,⾮国家⾏为体的发展,相互依存理论应运⽽⽣。
它是指跨国界的货币、商品、⼈员和信息流动所导致的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的⾏为体之间相互影响为特征的情形。
相互依存并不意味着互利、“⾮零和”和完全平等。
其主要特性是敏感性与脆弱性。
相互依存是⾃由主义者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提出的有⼴泛影响的三种学说之⼀。
3.国际机制:指导国际⾏为的明⽰的和含蓄的原则、规范、规则和程序,国际机制在某个国际关系领域内,⾏为体围绕机制形成相互预期。
这⾥⾯的⾏为体是指国际关系中各种政府和⾮政府⾏为主体。
它们既是机制的创造者,也受到机制的制约。
机制中的原则反映了⾏为体的观念和信仰。
规范是指以权利和义务⽅式确⽴的⾏为标准,规则是指对某些⾏为的专门禁⽌,决策程序是指决定和执⾏共同政策的习惯做法。
4.结构性权⼒和联系性权⼒:苏珊斯特兰奇的“结构性权⼒分析法”把权⼒分为结构性和联系性两种。
联系性权⼒是指甲国依靠权⼒让⼄国去做本来不愿做的事情的能⼒,经典现实主义主要集中在对这种权⼒的研究上。
结构性权⼒⽐联系性权⼒更加重要,结构性权⼒的核⼼是国家,它包括四个⽅⾯:安全结构、⾦融结构、⽣产结构、知识结构。
5.新依附P205⼆战后,出现了以跨国公司投资为基础的“新依附”。
代表⼈是多斯桑托斯。
特征是:(1)⼯业发展主要依靠出⼝产业,因为出⼝能赚取外汇来购买资本货物。
(2)⼯业发展为国际收⽀的波动所左右,这往往导致附属国在国际收⽀上出现⾚字。
国际政治经济学现实主义

国际政治经济学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现实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流派,它试图解释全球政治和经济的互动过程,并强调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这一流派的核心理念是“国家利益至上”,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变化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国家需要采取最保守的行动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繁荣。
现实主义者认为,国际关系是由强国和弱国之间的战略博弈和力量平衡构成。
这意味着国家必须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以权力为导向,以权力为武器,以权力为手段,以权力为目标,以权力为保障。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国家间的合作和互惠关系只是暂时的,只要出现利益分歧,这种合作关系就会立即瓦解。
现实主义者还赞成经济利益至上的观点,他们认为国家应该采取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以确保本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地位的稳定。
这种经济保护主义往往以关税和配额为手段,限制进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但同时,现实主义者也意识到,开放和贸易自由化是可行的,但国家必须以谨慎的态度行事。
现实主义者还强调,战争和武力是国际关系中常见的解决问题手段。
这种态度是根据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为过去的历史表明,国家间的竞争和博弈往往无法通过谈判和合作解决,通常需要采取武力行动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地位。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现实主义的框架下,国家保持强大、稳定和自主是至关重要的。
它包括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并通过利用国际体系中的机会来促进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实现。
此外,现实主义者强调了国家统一和内部政治稳定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国际政治经济学现实主义提供了一种理性和实用的框架来解释和理解国际关系的本质和动态。
它对国家利益、力量平衡、战争和武力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深刻而有力的解释,并帮助国家制定合理而有效的政策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繁荣。
第二讲 现代国际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 5、认知心理学派
• 认知学派是从心理学角度阐述国际政治理论。其 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政治学教 授罗伯特· 杰维斯(ROBERTJERVIS 1940-), 代表作《国际政治的知觉与错误知觉》
• 主要观点:
• 为什么在行为体双方都不希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中、 在本来是可以合作的条件下,会发生冲突和争斗, 会拒绝合作而走向战争? • ---错误的认知导致错误的决策,并夸大对方的敌 意,导致冲突的爆发
三、新现实主义学派(Neo-realism 70-80s)
背景:1973年的中东战争 代表人物:肯尼思· 沃尔兹(Kenneth Waltz) 1979年出版《国际政治理论》 主要观点: (结构现实主义) 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是无政府状态 权力不是目的,而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 国际政治的因果关系是双向的 国际合作是可能的,但却是脆弱的
为研究和观察国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制定对外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 提供 了新的思维方法和手段。(国际政治经济学、合作论、 霸权稳定论、国际机制论等)
第三节 西方国际政治学主要流派
五、建构主义学派(Constructivism20世纪90年代)
背景:冷战结束 代表人物:亚历山大· 温特、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1999年出版
第三节 西方国际政治学主要流派
建构主义的基本评价
学术意义
将哲学和社会学引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质疑主流学 派的
理性主义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认识国际社会从哲 学本体论的角度出发,解答“我是谁?” “它是谁” 的问题
局限性:局限于社会学的角度,视野狭窄 文化和共有知识高于物质的唯心主义
案例:美国对中苏结盟的认识
• 其次是诱发定势。人们在接受到信息的时候,会 以自己当时集中关注和考虑的问题为定势,据此 解读自己接受到的信息。 • 第三是历史包袱。历史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但历史也可以是沉重的包袱。他会使人们简单机 械地将现实与历史相比,结果就会完全错误地认 识现实。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主要流派介绍

凯南
;( 1
,
辛 格 为 代表 其 知 名 著 作 是 《国 际
,
。
Η
,
4 ( ( : (
・
6 阿 诺德
沃 尔 弗 斯 ,Ι
1 (
,
28
关 系 分析 》 《国 际 政 治 的 系统 和 过 程 》 《 量 国 计
际 政治学 》 等
,
1 4 ;5 6 雷蒙 ϑ 2Κ
阿隆 ,≅
4Δ
:
ΔΦ
:
8 Ι
;1 (
,
这 一 学 派认 为 当前
、
联 系 新 的 时 代 问 题 跨 国 关 系 及 复合 相 互
,
∃ 世 界 处 于 一 个 相 互 依 赖 的时 代 国 际 政 治 中 除
依 存 流派对 其 它 流 派 特 别 是 现 实 主 义 流派 进 行
了 挑 战 首 先 他 们认 为 国 家 不 是 世 界 政 治 的 唯 一 行 为 体 多 国 公 司 跨 国 银 行也 是 行 为 体 这
,
,
、
定 稳 源 的 阔 广 如 也 国 中 但
) ! ( 达 进 放 开
,
,
。
,
,
已 洲 两 欧 亚 次 其 ,
经 欧
历 为 成 衡 均 体 实 极 三 这
史 由 力
界
家 提
中 平
的 消 有
∗ 入
会 认 发
遍 二 一
多
议 益
两 同 解
上,
∋
如果 各 国 都 在 追 求 最 大 的 权 力 那 么 稳
点 汇 则 原 的 新 欧 亚
∋
,
后 的 方 双 于 助 有 将 伙 等 平 型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件(整理版)

我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所下的定义是,这 门学科是研究影响到全球生产、交换和分配体系, 以及这些体系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组合社会、政 治和经济安排。这些安排不是天赐的,也不是偶然 机会带来的。他们是人类在自己确定的体系和一套 自己确定的规则和惯例中做出选择的结果。 —— SUSAN STRANGE 苏珊· 斯特兰奇 《国家与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
2
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国际关系学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国际政治经济学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简称IPE),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国际 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冷战以及两极国际 体系的现实,国际关系的研究主要立足于政治和军 事要素。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在西方的学术界常被 称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就是国际政治关系。
国际政治经济学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全球视野下的市场与国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and State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1
第一章 导论
• 国际政治经济学与国际关系学之间的关系是 什么? •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 国际政治经济学在西方经过了一个什么样发 展过程? • 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如何?
14
国际政治经济学在西方经过了 一个什么样发展过程?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20世 纪中后期以来全球化及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深刻变化的具体要求。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欧洲统一和区域 一体化运动,以及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 构成催生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现实依据。
国际政治经济学基本知识

国际政治经济学基本知识目录第一部分国际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五大论) (1)一、相互依存理论 (1)二、国家主义理论 (3)三、霸权稳定论 (8)四、依附论 (11)五、世界体系论 (14)第二部分国际贸易体系 (18)一、比较优势 (18)二、现在国际贸易体系的起源(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18)三、第一次相互依存时代(1873——1914) (19)四、两次大战与贸易保护主义 (19)五、第二次相互依存时代(1945——1989) (20)六、贸易理论的发展 (21)七、围绕贸易政策的争论 (25)第三部分国际货币体系 (28)一、货币与货币政策 (28)二、汇率与国际收支 (28)三、国际货币领域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30)四、金本位体系 (31)五、布雷顿森林体系 (32)六、目前的浮动汇率制度 (33)七、浮动汇率的风险——拉美债务危机 (34)八、浮动汇率的风险——东亚金融危机 (35)九、改革的努力:欧元诞生 (35)第四部分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 (37)一、国家间的竞争 (37)二、国家间的合作 (39)第五部分全球时代的经济与政治 (45)一、全球化浪潮 (45)二、新时代的竞争 (46)三、新时代合作 (47)四、相互依存体系的前景 (48)第一部分国际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五大论)一、相互依存理论(一)背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社会出现了本质的变革。
美元的浮动标志着固定汇率时代的结束,石油危机的冲击让人们意识到经济的相互依存可以转化为政治力量,贸易保护主义在各国抬头。
这些现象学者对50-60年代盛行的现实主义进行了反思。
相互依存理论就是这种反思的结果。
相互依存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理查德·库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学:大西洋共同体的经济政策》(1968);爱德华·莫尔斯的《现代化和国际关系的转化》(1976);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的《权利和相互依赖》(197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拉斯纳的学术思想
克拉斯纳对国际贸易结构与权力关系和 国际合作机制进行了开创性论述。他认 为:国际贸易结构是由追求最高目标的 国家利益和权力决定的;国家利益的基 本内容就是国民总收入、社会稳定、政 治权力和经济增长;国家利益的实现程 度与商品流通的开放程度是紧密相联的, 而两者间关系的状态取决于特定国家的 经济实力和国家间的权力分布。克拉斯 纳并不否认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贸易利 益”理论,但是在他看来,国际贸易的 开放化或自由化程度并不在于人们追求 贸易利益的主观愿望,而在于国际体系
霸权衰落的学说。
基欧汉和奈并不反对霸权稳定理论。
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为什么霸 权体系和相应的经济制度会崩溃”。 他们不同意新重商主义者关于“国际 经济体系是国际政治、军事格局的直 接反映”的说法,认为应该从更为复 杂的总体权力结构方面进行分析,特 别是从非霸权国家的“相对经济实力” 变化和各种超国家或跨国经济实体的 作用中寻找原因。
在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的相互关系 上,政治决定经济是其主要特征, 无论在东西方之间还是西方发达国 家之间关系中都是如此。
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的变革或变化, 不过是一种主权国家间权力分配的 转换,无论历史上还是当代都是如 此。在这个充满相互竞争的世界上, 状取相对利益要比相互利益更为重 要,因此各个国家都试图运用自己 的权力来改变国际经济关系法则或 规则,以便获得比其他国家更多的 利益。
任何一种工业,靠了勤奋、技术和节约,不久 总有所成就,总有利可图的;任何一个在农业 上、文化上已经有了发展的国家,其幼稚的工 业如能加以适当的保护,不论开始时怎样缺点 累累,成本高昂通过实践、经验与国内竞争, 其产品一定能够在任何方面与国外竞争者的老 牌产品相匹比而毫无愧色;任何一种工业的成 功总不是孤立的,总是与许多别的工业的成就 相辅相依的;任何一个国家,对于工业如果能 代代相传,历久不衰,把前一代留下的工作由 后一代接着继续下去,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就必 然会发展—如果还有人不相信这些,或者对于 这些情况完全无知,那么在他大胆建立自己的 理论体系以前,或者在他向操着国家祸福之权 的执政诸公献策以前,我们敢请他先读一读英
第二节 经济自由主义+政治理想主义
基本观点
人类的利己主义本性引起交换,国家之间由 于地区差异和不同产品生产成本差异而形成 国际分工,进行国际贸易,获取贸易利益, 进而提高生产力,增强国家的财富。 建立在以市场为核心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基础 上,认为国家不仅在国内经济发展问题上应 当实行自由放任,而对国家间的经济交往也 不能干顶,即对外应实行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不仅能够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而 且能够扩大国家间的互利互惠,巩固彼此间 合作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汉密尔顿
“制造业优先”和“进口替代”的战略 制造业优先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美国这样 一个刚刚摆脱殖民主义的国家的意义不仅在 于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 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独立。而保护和发展 制造业的关键是加强国家干预,实行贸易保 护。 “不仅国家的财富,而且是国家的独立和安 全,都与其制造业的繁荣息息相关。为了实 现这些伟大的目标(独立和安全),每个国家 必须致力于拥有这些本国能够提供的所有必 需品,它们包括口粮、住宅、衣服和防务。”
凯恩斯
凯恩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挑战只限于宏观经 济学,而不是整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对 新古典派的微观经济学仍是笃信不疑的。 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政府 对市场的干预,或更确切地说是对市场的 “管理”。而这种管理的前提是“将那些从 技术上讲是社会的服务与那些从技术上讲是 私人的服务区分开来”,以便进行“合理” 的管理。 他特别强调了“国家内部半自治群体” ,例 如大学、中央银行、铁路公司以及某些工业 组织等在宏观经济调节中的作用。
阅读材料:李斯特生产力理论
事实的确是这样。力量的确比财富更加重要。 为什么呢?只是因为国家力量是一种动力,新 的生产资源可以由此获得开发,因为生产力是 树之本,可以由此产生财富的果实,因为结果 子的树果实本身价值更大。力量比财富更加重 要.因为力量的反面—软弱无能—足以使我们 丧失所有的一切.不但使我们既得的财富难以 保持,就是我们的生产力量,我们的文化,我 们的自由,还不仅是这些,甚至我们国家的独 立自主,都会落到在力量上胜过我们的那些国 家的手里;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已经有了充分证 明,意大利共和国、汉撒同盟、比利时、荷兰、 西班牙、葡萄牙都是前车之鉴。
当代新现实或新重商主义 IPE的代表人物
吉尔平
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现实主义 霸权稳定论
克拉斯纳
国际合作机制
斯特兰奇
权力结构基础上的“民族国家中心论
”
吉尔平的学术思想
吉尔平《美国的权力与多国公司:对外 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系统阐 述了经济关系的冲突性本质、民族国家 作为经济关系的主要角色、最大限度追 求国家利益作为经济活动的首要目标、 政治决定经济、以权力分配转换作为基 本功能的变革等新重商主义观点。在 《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一书中, 他又进一步阐释了“霸权稳定”和“秩 序变革”理论,他在《国际关系的政治 经济学》一书中对自己的观点作了修正, 对经济民族主义进行了反思,被学术界 冠以“新国际政治经济学”,但仍未改
他对比了三种国际体系(即诸多高度 发达的小国组成的体系、几个发展 不平衡的大国组成的体系和霸权体 系)下国际贸易结构的可能状况,得 出的结论是,“当一个霸权国家处 于绝对优势地位期间,最容易产生 开放体制”。因为发达的小国尽管 趋向于开放,但它们的政治权力有 限;处于发展不平衡状况的大国之 间因彼此间的权力斗争而不愿意接 受开放的贸易体制;只有霸权国家 可以运用其政治权力来创立一个开 放的结构。
他将国际机制定义为“一系列隐含的或 明确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 行为主体对某个国际关系特定领域的期 望围绕着它们而聚合在一起。原则是对 事实、因果关系和正确判断的信奉;规 范是由权利和义务所界定的行为标准; 规则是关于行动的特定规定或禁令;决 策程序是做出和实施集体选择的普遍实 践”。在他看来,所谓“信奉”和“规 范”主要是指政治信仰和国际政治规范; 权利义务关系的界定和规则、禁令的确 立所依据的是国际政治权力结构,是由 大国或霸权国家制定的,大国或霸权国 家并不受其约束.。
阅读材料:李斯特生产力理论
按照他们(亚当· 斯密和萨依)的说法,英国应当 到能够按最低价格供应最高质量的商品的那些 地方,去采购它所需要的东西。它以较高代价 来自己制造那些它可以在别处买得到的东西, 同时却把那部分利益让给大陆各国,这分明是 件傻事。 但是按照我们的理论,情形却适得其反;这个 理论我们把它叫做“生产力理论”(the Theory of the Powers of Production)英国执 政者对于这个理论所依据的基础并未加以审察, 然而当他们执行着输入天然产物、输出纺织品 的原则时,实际上却采用了这个理论。 英国执政者所注意的并不是在于价格低廉的、 并不是经久存在的那些工业品的取得,而是在 于代价虽较高而能够长期存在的制造力的取得。
基欧汉和奈的学术思想
“复合相互依赖”(complex interdependence)学说。
相互依赖归因于货币、商品、人员和信息的 跨国流通。他们认为这种相互依赖是多领域、 多渠道、多层次的。在复合相互依赖的条件 下,权力仍有其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 的。复合相互依赖的不同特征决定着不同的 政治过程,决定了国家所追求目标的多样性。 在复合相互依赖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已 经不再是国家所拥有的武力,而是国家间经 济、科技乃至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依赖。
国际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理论流派
主要内容
经济重商主义+政治现实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政治理想主义 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经济重商主义+政治现实主义
基本观点
基本理论出发点是政治—国家中心 主义,即把对国际政治权力的分析 放在首位; 强调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性;认为 经济与政治的密切联系就在于其不 过是源于国家政治权力的重要手段, 任何对内对外经济政策都应服从于 国家的政治和安全战略; 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要侧重 于政治因素对各种经济关系的影响。
跨国政治经济关系学说。
基欧汉和奈是最早对跨国政治经济进行研究 的西方学者。在他们看来,以主权国家为中 心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已经过时,因为大量 非国家实体,特别是国际经济实体(国际经 济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国际体系发 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的一个重 要特征,就是非国家因素在协调国家间关系 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强,而且这种调节更多 地是通过非政治的手段,特别是经济或市场 的手段来进行的。跨国关系的出现也使传统 意义上的国家利益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即各 国国家的政府、利益集团和民众都开始在越 来越广泛、密切的相互交往中重新界定自身 的利益。
斯特兰奇的学术思想
斯特兰奇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国际政 治经济中的基本价值观念(安全、财 富、自由和公正)以及权力结构(结构 性权力和联系性权力)与市场的相互 关系问题。在她看来,“正是权力 决定了权威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如 果没有运用和拥有权力的人们的允 许,市场是无法依靠其政治经济功 能而发挥主导作用的”。因此,国 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分析的终结目 标就是要搞清“如何运用和拥有权 力以塑造政治经济。
该学派的共同观点
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就是各国国民 经济持续不断,然而不均衡地扩张。 国际社会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 依旧基本是无政府的“自然状态”, 各个国家所要追求的首先是自己的 国家利益,而各国国家利益之间从 根本上说是相互冲突的。
国际经济关系的结构和秩序主要由 国际社会中各个主权国家的国家利 益所驱动。国家利益的内容主要包 括政治权力、国民总收入、经济增 长和社会稳定。其中权力仍旧是核 心,而政治权力仍旧是首要目标。
李斯特
“国家经济学”
国家的存在比个人的存在更重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