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第6课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卷(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同步检测

(二)课内阅读
阅读“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至结尾,完成下面的题目。
1.选段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答:.
。
2.“我”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请谈谈你的看法。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阴相荫荫:荫庇、遮蔽
B.乃疏凿芜秽秽:肮脏
C.南流数十步,合营溪合:汇合,汇入
D.遂命之曰“右溪”命:命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淡妆浓抹总相宜
B.植松与桂亭亭净植
C.此溪若在山野若啸呼状
D.攲嵌盘屈,不可名状不能名其一处也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C.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在溪水旁徘徊,我感到惆怅的样子!
D.刻铭石上,彰示来者: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
5.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6课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卷(1) (2)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卷(1)一、积累运用1.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2)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3)想起这些,我多么ào huǐ()!(4)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xuān nào(),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5)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qídǎo()的钟声也响了。
2.选词填空。
(1)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柔和温柔)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2)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庄严严肃肃穆)的气氛。
(3)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忠心忠实)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谢意敬意敬爱)。
二、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3.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
老师说:_____,儿童就猜测:。
老师说:_____,儿童就猜测:。
老师说: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
老师始终没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甜又粗的沙子。
”①雪是像冰淇淋一样②雪是像沙子一样③雪是像盐一样④雪是纯白的东西⑤雪是冷冷的东西⑥雪是粗粗的东西。
A.④③⑤①⑥②B.③④①⑤②⑥C.④③⑥①⑤②D.③④①⑥②⑤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4.下面一段有关《最后一课》赏析的文字中,画线的句子是病句,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
《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修改意见:5.依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以“爱国”为话题,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引用两句诗词名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6 最后一课 综合能力测试题.doc

6 .最后一课·综合能力测试题...........一、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赫叟..哽.住(..ch..à)..g.ě.ng..)...ǒ.u.).诧.异(..(.h.ǎ.o sB...祈.祷(.....o.).挟.(.ji..á)..懊.悔(à..q.í)C...惩.罚(....ch..ě.ng..).板.凳.(.d.è.ng..).捂.(.w.ǔ)D..紫....).赚.(.zhu...à.n.)...(.y.à.o shi..藤.(.t.é.ng..).钥匙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祈祷.....墙璧...督学.. B..思量C..惨白.....溜冰...阻塞.. D..戒尺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
..............................B..《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
.................D..《最后一课》运用了景物描写表现主题。
...................四、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
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①描写的对象是........................。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题

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赫叟(h a os o u) 诧异(ch a) 哽住(g e ng)B. 祈祷(q i) 懊悔(a o) 夹着(ji d)C. 惩罚(ch e ng) 板凳(d e ng) 捂(w U)D. 紫藤(t e ng) 钥匙(y a och i) 赚(zhu a n)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祈祷督学B.思量墙璧C.惨白阻塞D.戒尺溜冰3.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4. 下面的几个句子采用了何种描写方法,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A. 语言描写B.神态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E.服饰描写F.环境描写(1) 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2) 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3)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4) 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5)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5. 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
(1)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⑵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3)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ào( )悔祈( )dǎo chà( )异chéng()罚duó( )步gěng( )住钥( )shi wú()着2、选词填空。
(细心耐心用心关心专心分心)①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学习。
②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
③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听讲过。
④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讲解过。
⑤个个都那么(),教室里那么安静。
⑥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
3、仿写句子,要求句式、修辞基本相同,可任选一题作答。
①我难道就没有什么该责备我自己的?我不是也常常叫你们放下学习替我浇灌园子?还有,我要是想去钓鲈鱼,不是随随便便就给你们放了假?②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
答:二、翻开课文《最后一课》,阅读以下两个片段,回答问题。
片断一:正当我看了这一切感到纳闷的时候,哈墨尔先生走上讲台,……我站在坐位上左右摇晃,心里难受极了,头也不敢抬。
片断二:讲完了文法,就开始习字。
……“那些人是不是也要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鸣唱?”1、“我们课桌的三角架上挂着这些字模,就像是许多小国旗在课堂上飘扬。
”说说小弗朗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答:2、“有一群鸽子在低声咕咕,我一面听着,一面想:‘那些人是不是也要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鸣唱?’” 小弗朗茨从鸽子的叫声中所产生的联想,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3、找出文中体现小弗朗茨心情、态度变化的关键词语,联系全文说说其变化的内在原因是什么?答:*三、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小弗朗茨还是哈墨尔?存在不同的看法。
你的看法是什么?请与同学探讨探讨。
答:⊙发展空间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张进人们都知道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著名爱国作家、学者郑振铎先生的“最后一课”。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同步练习A组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郝叟..(hǎo sǒu) 诧.异(chà) 哽.住(gěng)B.祈.祷(qí) 懊.悔(ào) 挟.(jiá)C.惩.罚(chěng) 板凳.(dèng) 捂.(wǔ)D.紫藤.(téng) 钥匙..(yào shi) 赚.(zhàn)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手势哽住温和严肃B.奥悔旷课忠诚糊涂C.责备干脆激动古怪D.惨白墙壁气氛视察3.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B.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C.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D.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B.鲁迅先生的一生,写了不少讽刺揭露反动派罪恶的杂文。
C.在他不断的启发教育下,终于使我认识了错误。
D.还没吃晚饭,我已经做完了作业,只剩下外语作业还没动手。
B组5.阅读表格,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文字概括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了此表后,你有哪些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本事,你也撕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位数学老师,姓王。
部编版七年级(下)《第6课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卷

享。 (5)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来刻画小弗郎士的内心活动。如: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 来就是这么一回事!”写出了他的难过、愤慨之情。 请你回忆自己在发试卷之后的心理,仿照文中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写一段文字来表达 自己的感受。(100 字左右)
本体:
喻体:
含义:
。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法国作家。
B.《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
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
D.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每一次的用意都相同,都表达了对最后一课的眷
。
4.下面语段有三处错误,请根据提示加以修改。
①我几乎差不多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②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
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
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③带着又那么稳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
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1)第①处语意重复,应删掉“
”。
(2)第②处标点符号用错了,应把“
”改为“
”。
第1页(共6页)
(3)第③处用词不当,应把“
”改为“
”。
5.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及含义。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
的钥匙。
本体:
喻体:
含义: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糊.涂fú强.迫qiǎng 宛.转wǎn 惩.罚chéngB.皱.边zhòu 踱.步duó哽.住gěn 摇晃.huàngC.祈祷..qǐdǎo 诧.异chà挟.着jiǎ浇.花jiāoD.发抖.dǒu 郝.叟hǎo 皱.边zhòu 喧.闹xuān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懊晦婉转膝头气氛B.穿带画眉哽咽晴朗C.蹉跎督学肃静钥匙D.赚钱思量奴隶字贴3、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B.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
C.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D. 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
C.通过学习《最后一课》,使我明白了母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D.《最后一课》由于其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艺术手法,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5.(2017·益阳)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
老师说:___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说:___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说:___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始终没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甜又粗的沙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卷(2)
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给加粗字注音。
郝叟
..哽.祈祷
..
诧.异惩罚
..踱来踱.去
2.选词填空。
(1)“想起这些,我多么(痛心、懊悔、悔恨)!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
(2)个个都那么(留心、细心、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肃静、寂静)!
(3)这套衣服,他只有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庄严、严肃、肃穆)的气氛。
3.请用下面所给的词语写一段话。
字数在200字左右。
宛转喧闹踱来踱去懊悔
4.阅读《最后一课》,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
(2)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的含义?
(3)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有人说是韩麦尔先生,有人说是小弗郎士。
你同意哪个观点?请说明理由。
5.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
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
柏林已经来了命令“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
新老师明天就到。
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
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
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
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1)读第一段和第二段,看这两段交待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2)韩麦尔先生今天与往常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为什么会这样?
(3)画线的句子表达了小弗郎士怎样的心理?
(4)小弗郎士的学校为什么不教法语了?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5)在这节课上小弗郎士都学到了什么?
6.
我的自白
我虽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奖,但我肯定我不是天才,在12岁以前,我还没上学呢!
念小学时,我们学校是一所大学附属小学,妈妈是那所大学的校长。
小学的教师
全是妈妈的学生,谁都不管我。
爸爸、妈妈也不怎么管我。
当时,我对上学没有兴趣。
到学校看看,不喜欢我就走掉了,到池塘游泳,到河边捉小虾,四处游荡。
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与其他小朋友一样,生活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
我的父母都是教授,都是科学家。
家里进进出出也都是科学家,再加上从小父母就把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讲给我听,耳濡目染地,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童年,影响我最深刻的人是我的外祖母。
外祖母一直照顾我,她没有一般“望子成龙”的心态。
我父母也让我自由发展,这和很多中国的家庭不同。
每天,我从早上7点30分踏进实验室,到晚上11时走出实验室,没有圣诞节,没有星期天,这是出自我对科学的兴趣。
可以说,是兴趣把我牵引到国际科学的“峰巅”。
兴趣对一个人的事业很重要。
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兴趣如何去享受工作呢?所以,我劝那些想干成一番事业的朋友,应该以兴趣为出发点,不能勉为其难。
现在我不强迫孩子读书。
其实,孩子在学校考第一不代表什么,至少,我认识的那些科学家们,都不是年年拿第一的好学生。
我更不曾考过第一名。
我这位开朗的爸爸常把我的孩子带进实验室,从小如此。
我的女儿三岁时,就可以清楚地认清各种仪器了,而且她还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问我希望女儿长大干什么,我当然想让女儿学物理,长大去接我的“班”,不过,女儿却对生物有兴趣。
对这,我不去干预。
各有各的兴趣嘛!我想,她将来会在生物学上做出贡献的。
父母不该包办孩子的兴趣,因为“包办”是不能代替孩子的。
(1)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望子成龙:
②勉为其难:
(2)文中第三段加粗成语“耳濡目染”能否换成“潜移默化”?为什么?
(3)文中第二段说“我对上学没有兴趣”,第五段说“是兴趣把我牵引到国际科学的‘峰巅’”,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有如此大的变化?
(4)在作者看来,一个人成才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5)请写出两条关于“兴趣”的名言警句。
7.生活在集体之中,你一定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如相互切磋学习经验,一起参与科技制作,分工创办班级小报,共同夺取球赛胜利,等等。
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品尝快乐;在协作中学会做事,分享成功。
请选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以“合作“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
8.选词填空。
(1)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柔和、温柔)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上课,不等你了。
”
(2)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忠心、忠实)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谢意、敬意、敬爱)。
(3)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装进、塞进、挤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卷(2)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hǎosǒu;gěng;qídǎo;chà;chéngfá;duó;2.懊悔;专心;安静;严肃;3.;4.;5.;6.家长要有望子成龙的愿望,更要有培养和教育孩子成材的行动。
;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我也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他的请求;7.;8.温和;忠诚;敬意;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