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名词解释
放疗题目1

放射治疗专业《放射治疗设备》试题集1一、名词解释1、放射治疗:是由一种或多种电离辐射的治疗方式组成的医学治疗。
通俗的讲,放射治疗就是利用放射源或各种医疗设备产生的高能射线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技术,简称“放疗”。
2、放疗设备:利用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类医疗设备3、射线特性:1)物理效应1.穿透作用2.电离作用3.荧光作用4.热作用物质所吸收的X射线能,大部分被转变成热能,使物体温度升高,5.干涉、衍射、反射、折射作用这些作用与可见光一样。
2)化学效应1.感光作用2.着色作用3)生物效应4、钴60治疗机:以钴-60做放射源,用γ射线杀伤癌细胞,对肿瘤实施治疗的装置。
5、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利用微波电场,沿直线加速电子到较高的能量应用于医学临床的装置。
7、剂量监测系统:医用加速器上测量和显示直接与吸收剂量有关的辐射量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具有当到达预选值时终止辐射和控制并保持输出剂量的稳定的功能。
8、医用电子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的等中心原理:只要将患者的肿瘤中心置于等中心点上,无论旋转机架、辐射头和治疗床处于什么角度,或作任何旋转,辐射野中心始终与肿瘤中心重合。
9、加速管特性:电子刚注入到加速管中时,动能约为10-40KeV,电子速度约为v=0.17-0.37c;当加速到1-2MeV时,电子速度就达到v=0.94-0.98c,其后能量再增加,电子速度也不再增加多少了。
10、外照射(teletheraphy):位于体外一定距离,集中照射人体某一部位11、近距离照射 (brachytherapy):将放射源密封直接放入被治疗的组织内或放入人体的天然腔内进行照射。
12、射线中心轴:(P215)表示射线束的中心对称轴线。
临床上一般用放射源S 穿过照射野中心的连线作为射野中心轴。
13、照射野(A):表示射线束经准直器后中心轴垂直通过体模的范围,它与体模表面的截面即为照射野的面积。
临床剂量学中规定体模内50%同等剂量曲线的延长线交于体模表面的区域为照射野的大小。
放疗的专有名词解释

放疗的专有名词解释放疗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方式,它通过利用高能射线或其他形式的辐射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它们的生长。
在放疗过程中,涉及到一些专有名词,这些名词对于了解放疗的原理和效果非常重要。
本文将解释一些放疗领域的专有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治疗方式。
1. 辐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辐射治疗是指利用射线来治疗癌症或其他疾病。
它是通过将高能射线直接照射到癌细胞或肿瘤上,破坏其遗传物质,以阻止其增殖和生长。
因为射线可以穿透人体组织,所以辐射治疗可以精确地定位在肿瘤区域释放辐射,同时尽可能减小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2. 线性加速器(Linear Accelerator)线性加速器是放疗中常用的治疗设备,它能够产生高能射线。
通过电磁场的作用,这种设备能够加速电子并使其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
线性加速器能够产生不同类型的射线,如X射线、γ射线和高能电子射线,具有精确照射和深度调节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放疗领域。
3. 照射计划(Treatment Plan)照射计划是放疗治疗开始之前制定的详细计划,用于确定照射次数、剂量、照射方向以及照射区域等治疗参数。
放疗师将根据医生的指示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照射计划,以保证辐射能够准确地瞄准肿瘤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4. 剂量分布(Dose Distribution)剂量分布指的是辐射治疗中射线的剂量在人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和覆盖率是评估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
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应足够,以确保肿瘤区域得到足够的辐射,而正常组织的剂量应尽可能低。
5. 生物学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 BED)生物学有效剂量是一种衡量辐射治疗效果的指标,它综合考虑了剂量分布、辐射类型和生物学修正因子等因素。
生物学有效剂量可以用于预测和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6. 放射性皮炎(Radiation Dermatitis)放射性皮炎是放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脱屑等症状。
肿瘤名词解释

肿瘤名词解释肿瘤是指在人体组织或器官中异常增生的一类疾病,它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类型。
在医学领域中,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的形成、发展和治疗的学科。
下面将对与肿瘤相关的一些常用名词进行解释。
1. 良性肿瘤(Benign Tumor):良性肿瘤是指细胞生长有限、形态规则,不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不具有转移能力的肿瘤。
它通常生长缓慢,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2. 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恶性肿瘤是指细胞生长无限、形态不规则,具有侵犯和破坏周围组织和器官,而且可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扩散至其他部位的肿瘤。
恶性肿瘤通常为癌症的一种。
3. 转移(Metastasis):转移是指恶性肿瘤从原发部位扩散至体内其他部分的过程。
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导致肿瘤治疗困难的原因之一。
4. 原发肿瘤(Primary Tumor):原发肿瘤是指恶性肿瘤最初发生的部位,即恶性肿瘤起源的地方。
5. 头颈肿瘤(Head and Neck Tumor):头颈肿瘤是指发生于头部和颈部的肿瘤,包括口腔、鼻腔、喉部、甲状腺等组织的肿瘤。
头颈肿瘤的发病率较高,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6. 化疗(Chemotherapy):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来治疗癌症的方法。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杀死体内的癌细胞。
7. 放疗(Radiation Therapy):放疗是利用电离辐射来治疗肿瘤的方法。
放疗可以破坏癌细胞的DNA,阻止其增殖和扩散。
8. 手术切除(Surgical Resection):手术切除是通过手术方式将肿瘤从身体中完全切除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通常适用于早期诊断的肿瘤,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扩散和复发。
9. 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靶向治疗是利用特定的药物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可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10. 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免疫疗法是利用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治疗肿瘤的方法。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等疾病的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放射治疗技术名词解释:
1. 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等疾病的技术。
放射治疗是通过放射线杀死癌细胞,减缓肿瘤生长和治疗癌症的一种方式。
2. X 射线:X 射线是一种光子束,通过医疗设备产生,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X 射线可以穿过人体,透过物体,并且可以照射到不同的组织中,从而产生图像。
3. 加速器:加速器是一种医疗设备,通过加快电子的速度来产生高能射线,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加速器通常用于放射治疗中,可以提供更高的放疗剂量。
4.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局部放射治疗,通过使用多种不同角度和剂量的放射线来治疗肿瘤。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精确地控制放射剂量,只对肿瘤进行治疗,而对周围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最小的损伤。
5. 放疗剂量:放疗剂量是指放射线治疗肿瘤时所释放的剂量。
放疗剂量的大小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
素。
6. 放疗分期:放疗分期是指将肿瘤和周围组织划分为不同区域,并对每个区域分配不同的放疗剂量和角度,以便更好地治疗肿瘤。
7. 辐射暴露:辐射暴露是指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所面临的风险。
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疗计划和防护措施来降低。
8. 辐射防护:辐射防护是指通过采取措施来降低患者和工作人员暴露在辐射下的风险。
辐射防护的措施包括屏蔽、限制接触时间和剂量、使用辐射防护设备等。
放疗基本知识介绍

放疗基本知识介绍一、放疗是什么?放疗,即放射治疗,是一种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方法。
它通过使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伽马射线等,对肿瘤进行照射,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主要用于治疗无法通过手术完全切除的肿瘤。
二、放疗的原理和目的放疗的原理是利用放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照射,破坏其DNA结构,使肿瘤细胞无法正常分裂和增殖,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放疗的目的主要是控制肿瘤的生长,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放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放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各种实体瘤,如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等。
对于某些早期癌症,如前列腺癌和宫颈癌,放疗也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然而,放疗也有一定的禁忌症,如对放射线过敏的患者、患有严重心脏病或肺部疾病的患者等。
四、放疗的剂量和时间安排放疗的剂量和时间安排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放疗的剂量是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分期等因素来确定的。
而放疗的时间安排则取决于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
一般来说,放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放疗治疗。
五、放疗的副作用及应对方法放疗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皮肤损伤、疲劳、恶心、呕吐等。
针对这些副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例如,对于皮肤损伤,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保护皮肤的药物或采取其他措施来减轻皮肤损伤。
对于疲劳,患者可以采取适当的休息和锻炼来缓解疲劳。
对于恶心和呕吐,医生可能会给予止吐药物来缓解症状。
六、放疗的仪器设备及其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放疗的仪器设备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常用的放疗设备包括直线加速器、伽马刀、射波刀等。
这些设备通过高精度的定位和剂量控制技术,可以更精确地照射肿瘤组织,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此外,一些新的技术如质子治疗和硼中子俘获疗法也在逐渐应用于临床。
这些新技术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低的副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放疗名词解释

放疗名词解释:1、放射生物学:临床放射生物学是在放射生物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肿瘤及其正常组织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生物学效应问题的一门科学,是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2、相对生物效应:是指要达到同样生物效应时的标准射线(250KV X 射线)所用剂量和某种射线所用剂量的比值。
3、直接作用:指放射线直接作用于生物组织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使其产生电离和激发,并最终导致其发生放射性损伤称之为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
高LET射线以直接作用为主。
4、间接作用:指在放射线与生物组织作用、尤其是与生物组织内水分子作用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再与生物大分子作用使其损伤。
这种放射性损伤称之为电离辐射的间接作用。
5、核衰变:放射性核素自发地发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变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称为核衰变。
核衰变是放射性核素的一种属性。
衰变必然伴随有放射。
6、放射性活度:指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目,其单位为1/秒。
专用名:贝可Bq7、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的同位素具有放射性。
这种不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不平衡性造成的。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一种元素的同位素越来越多。
元素周期表后面的重元素都具有天然放射性。
8、放射源: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规定为放射源前表面的中心,或产生辐射的靶面中心。
9、照射野中心轴:射线束的中心对称轴线,临床上一般用放射源S 与穿过照射野中心的连线作为照射野的中心轴。
10、等中心:是准直器旋转轴(假定为照射野中心)和机架旋转轴的相交点,与机房中所有激光灯出射平面的焦点相重合。
此点到放射源的距离称源轴距11、肿瘤的致死剂量:通过放射治疗使绝大部分的肿瘤细胞死亡而达到控制肿瘤,局部治愈的放射剂量即为肿瘤的放射剂量。
12、正常组织耐受量:各种不同组织接受射线照射后能够耐受而不致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所需要的最大剂量为该组织的耐受量。
13、组织量:所谓组织量是指患者受照射组织在一定深度的射线吸收剂量。
什么是“放疗”

什么是“放疗”癌症,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的大难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方法被应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上,比如手术、化疗和放疗,有专家戏称这三种方式是治疗癌症的“三驾马车”,尤其是对于中晚期的癌症患者来讲,放疗更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说起放疗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但若是具体点讲,很多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为此笔者特整合了有关放疗的资料,和大家好好说一说什么是放疗。
所谓放疗,就是放射治疗的简称,属于局部治疗方法,其有力武器是高能射线,包括加速器产生的电子线、X射线、质子束以及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B、Y射线等等,放射线无色无味,看不见也摸不着,且均带有能量,虽然不会被人体感知,但是进入人体之后这些能量能够转换给人体组织,破坏肿瘤细胞的染色体,从而产生杀死肿瘤细胞的效果,也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可能有人会说,这其中会不会有正常的细胞被射线杀死呢?自然会,这也是放射治疗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医学研究者们共同努力的方向,且已经有了研究成果。
肿瘤细胞属于增殖和分裂速度特别快的细胞,这种细胞对射线的损伤十分敏感,但是正常细胞增殖和分裂的速度比肿瘤细胞慢很多,所以射线才能够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最初临床实施放射治疗时应用的是最简陋的X线机,然后发展至超高压直线加速器,在此过程中也从X射线发展到了高能粒子线,不仅机器越来越智能,射线的性质也越来越符合肿瘤细胞对高剂量和正常组织对低剂量的需求,再加上计算机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精确放疗能够将射线精准瞄准于肿瘤组织,并释放超强的破坏力,以达到杀死肿瘤细胞,且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的目标。
相关调查数据表示,约有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运用放射治疗,而且放疗能够参与到恶性肿瘤发展的各个阶段,在早期,放疗可做为根治性放疗,很多患者都能够通过放射治疗达到治愈的效果,比如宫颈癌、鼻咽癌等,据了解,鼻咽癌的放疗治愈率已经达到80%左右。
放疗科普知识

放疗科普知识
1. 化疗:化疗是指利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抗癌治疗。
目前,化疗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被广泛应用,采用正确的治疗策略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病人的寿命。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指利用电离辐射杀伤癌细胞的抗癌治疗方法,常用于颅内及头颈部癌症,如胸部、消化道、泌尿系器官、以及一些外科手术难以完成清创的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可以选择性杀伤恶性肿瘤细胞,而不损伤健康细胞。
3.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针对恶性肿瘤特异性分子靶点的疗法,有助于阻断肿瘤细胞生长或耐药性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预后。
靶向治疗优于传统的化疗药物的药效,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减少患者的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疗名词解释:1、放射生物学:临床放射生物学是在放射生物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肿瘤及其正常组织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生物学效应问题的一门科学,是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2、相对生物效应:是指要达到同样生物效应时的标准射线(250KV X射线)所用剂量和某种射线所用剂量的比值。
3、直接作用:指放射线直接作用于生物组织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使其产生电离和激发,并最终导致其发生放射性损伤称之为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
高LET射线以直接作用为主。
4、间接作用:指在放射线与生物组织作用、尤其是与生物组织内水分子作用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再与生物大分子作用使其损伤。
这种放射性损伤称之为电离辐射的间接作用。
5、核衰变:放射性核素自发地发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变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称为核衰变。
核衰变是放射性核素的一种属性。
衰变必然伴随有放射。
6、放射性活度:指单位时间内原子核衰变的数目,其单位为1/秒。
专用名:贝可Bq7、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的同位素具有放射性。
这种不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不平衡性造成的。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一种元素的同位素越来越多。
元素周期表后面的重元素都具有天然放射性。
8、放射源: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规定为放射源前表面的中心,或产生辐射的靶面中心。
9、照射野中心轴:射线束的中心对称轴线,临床上一般用放射源S与穿过照射野中心的连线作为照射野的中心轴。
10、等中心:是准直器旋转轴(假定为照射野中心)和机架旋转轴的相交点,与机房中所有激光灯出射平面的焦点相重合。
此点到放射源的距离称源轴距11、肿瘤的致死剂量:通过放射治疗使绝大部分的肿瘤细胞死亡而达到控制肿瘤,局部治愈的放射剂量即为肿瘤的放射剂量。
12、正常组织耐受量:各种不同组织接受射线照射后能够耐受而不致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所需要的最大剂量为该组织的耐受量。
13、组织量:所谓组织量是指患者受照射组织在一定深度的射线吸收剂量。
14、皮肤量:射线束照射野内皮肤表面所吸收的剂量称作皮肤量。
此剂量既来源于原发射线也来源于散射线,其值为原发射线量和散射线量之和。
15、远距离放射治疗:放射源位于人体外部一定距离,集中照射人体某一部位,这种射方式叫远距离照射,简称外照射16、源皮距放射治疗技术:固定源皮距照射,是将放射源到皮肤的距离固定,不论机头在任何位置,在标准源皮距下,将治疗机的等中心放在患者的皮肤上而肿瘤或靶区中心放在放射源S和皮肤入射点连线的延长线上。
17、旋转放射治疗技术:旋转放射治疗技术ROT与SAD技术相同,也是以肿瘤或靶区中心T 为旋转中心,用机架的旋转运动照射代替SAD技术中机架定角照射。
18、近距离放射治疗:将密封的放射源通过人体的天然腔道(如食管、气管),或经插针置入、经模板敷贴于瘤体内或临近瘤体表面进行的照射,称为近距离放射治疗或内照射。
19、后装技术:它是主管医生首先通过手术方法或直接将施源器植入患者的治疗部位。
使用“假源”通过x射线影像技术,检验施源器位置准确无误后,再由医护人员隔室操作,用手工或机械驱动方式将放射源植入施源器内实施治疗。
20、放射性核素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利用人体某种器官对某种放射性核素的选择性吸收,将该种放射性核素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入人体内进行照射的一种方法,也称为内用核素治疗。
21、根治性放疗:通过给以根治剂量的放射治疗使病变在治疗区域内永久消除,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22、姑息性放疗:适用于晚期患者或对放射线照射不甚敏感的肿瘤,通过放射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抑制肿瘤生长目的的治疗。
2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用多个小野三维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颅内不能手术的放射性治疗术。
24、等剂量曲线:用来描述吸收剂量的二维或三维分布状况的。
将模体中百分深度剂量相同的点连接起来,即成等剂量曲线,实际上它是一个平面。
等剂量曲线图能够直观地给出整个照射野在二维方向上模体对放射线的吸收情况。
25、剂量建成效应:高能(能量在4-10MV)X射线进入人体组织后,其最大剂量值不在人体组织表面,而在距体表一定距离的组织内,此现象称为剂量建成效应。
26、剂量建成区:该皮肤表面到最大剂量点的距离又称为剂量建成区,此区域内剂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27、氧效应:指受照射的组织、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的辐射效应随其周围介质中氧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
28、氧增强比:氧效应的大小可用氧增强比(OER)来表示,它是指在缺氧条件下引起一定放射生物学效应所需辐射的剂量与有氧条件下引起同样生物学效应所需辐射剂量的比值。
29、放射增敏剂:是指能够增加机体组织或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并且与放射线合并应用时能够增加照射致死效应的化学物质或药物。
30、致死性损伤:为不可逆的和不可修复损伤,最终无可挽回地走向死亡31、亚致死性损伤:照射后经过一段充分的时间能够完全被细胞修复的损伤称为亚致死性损伤。
32、潜在致死性损伤:这是一种照射后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损伤,在一定条件下损伤可以修复。
33、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性:人体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其增殖能力呈正比,与其分化程度呈反比,即增殖能力越强的组织对放射线照射越敏感,分化程度越低的组织对放射线照射也越敏感,反之亦然。
同时,在一定剂量照射下,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其受照射的体积有关,身体受照射的体积越大,反应越大,体积越小,反应越小。
34、电离作用:生物组织中的原子被粒子或光子流撞击时,其轨道电子被击出,产生自由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即形成离子对,这一过程称为电离作用。
35、物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由于自身的衰变,其活度减小,至原有活度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物理半衰期,简称半衰期。
36、生物半衰期: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生物代谢作用,活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生物半衰期。
37、有效半衰期: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放射性衰变及生物代谢的共同作用,活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称有效半衰期。
38、血管内介入放疗:利用导管介入治疗的方法把微型放射源放置在心导管内,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同时,对冠状动脉进行放疗,预防PTCA后的再次狭窄。
问答题1、什么是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同一剂量的同一种辐射作用于机体后,体内不同细胞受辐射损伤程度的差别很大,有些细胞迅即死亡,而另一些细胞则仍保持其形态的完整性,此现象指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细胞的群体,细胞的周期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2、细胞分裂周期有哪几期?细胞周期与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有什么关系?细胞周期包括S,M两个主要期及G1,G2两个间隙期。
M期为有丝分裂期,Gl期为DNA合成前期,S期为DNA合成期,G2期为DNA合成后期。
根据照射同步化培养的细胞证明,M相(有丝分裂期)细胞对辐射很敏感,较小剂量即可引起细胞死亡或染色体畸变。
在间期细胞中,G2(DNA合成后期)时相的细胞对辐射最敏感,其次为G1(DNA合成前期)时相的细胞,而S(DNA合成期)时相的细胞则相对不敏感。
3、什么是细胞存活曲线?细胞存活曲线的形状如何?该曲线有什么临床意义?细胞存活曲线是通过测量受不同辐射剂量照射后,有增殖能力的细胞在体内、外形成克隆或集落的能力,即根据其存活率的变化所绘制出的细胞存活曲线,也称为剂量一效应曲线。
以照射剂量为横坐标,细胞死亡率为对数纵坐标,可得到一条特定细胞系在特定条件下的细胞存活曲线。
细胞存活曲线是描述放射剂量与细胞存活之间关系的曲线。
放射效应与放射的总剂量有关。
剂量效应之间的关系呈“S”形状曲线,当剂量达到一定阈值时,增加少许剂量放射敏感性可明显增加。
但剂量达到一定限度后即使再增加剂量,放射效应的增加也很轻微。
该曲线的意义是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放射剂量的微小增加将引起局部肿瘤控制率的明显增加;反之,剂量轻微降低就会引起肿瘤局部复发显著增多。
所以,一个严格、准确的照射剂量对于精确的放射治疗计划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第2 / 4页4、绘制细胞存活曲线主要用于研究哪些放射生物学问题?绘制细胞存活曲线的目的①各种细胞与辐射剂量的定量关系;②比较各种因素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③观察有氧与乏氧状态下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改变;④观察各种辐射增敏剂的效果,或放射治疗合并化学药物治疗肿瘤的作用,或放射治疗合并加温治疗的作用;⑤比较不同LET射线的效应;⑥研究细胞的各种放射性损伤(致死性损伤、潜在致死性损伤和亚致死性损伤)以及损伤修复的放射生物学机理;⑦指导临床分次放射治疗肿瘤。
5、细胞放射性损伤分为哪几类?第一类为致死性损伤(lethal damage, LD)第二类为亚致死性损伤(sublethal damage,SLD)第三类为潜在致死性损伤(potential lethal damage,PLD)6、氧增敏有什么方法?氧增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⒈高压氧舱3个大气压左右的高压氧进行治疗,使血液中氧分压提高。
但肿瘤组织放射敏感性增加的同时,正常组织损伤也加重。
⒉低氧放疗正常组织的氧分压迅速下降,肿瘤组织氧分压下降缓慢,故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性增加,肿瘤组织的放射敏感性改变不大,因此可提高肿瘤乏氧肿瘤的辐射剂量。
⒊纠正贫血4. 乏氧细胞增敏剂——甲硝哒唑等5.吸入纯氧吸入气中氧分压升高,可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可比吸入普通空气高6倍。
同时氧的弥散范围也随之扩大,使乏氧细胞再氧合。
6、吸入碳合氧(即5%CO2~95%O2)以提高血液氧含量,解决慢性乏氧的问题,同时用烟酰胺扩张肿瘤内暂时闭塞的血管,从而克服肿瘤内的急性乏氧细胞。
7.注入高氧制剂一个容积2%的H2O2能释放十容积的氧,如在供应瘤组织的动脉内滴注H2O2制剂,可明显增加瘤组织的含氧量。
8.促使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可使之释放更多的氧。
如用安妥明使之与血红蛋白分子结合或升高局部温度降低pH值等都能促使氧合血红蛋白的离解。
9 .高LET射线的使用7、剂量建成效应的明显程度与什么有关?该效应有什么实际意义?8、什么叫X线硬化?如何使X线硬化?X射线具有连续谱,直接在临床应用,其低能部分会增加皮肤损伤,为克服这一弱点,通常在x射线治疗机中采用滤过板,以吸收其“软光子”即低能射线,改变x射线能谱,即使x 射线“硬化”。
这是因为使用滤过板后,x射线的强度会减弱,但能谱中的高能部分的相对强度增加。
复合滤过板(铜铝合金)使用,要注意正反面.9、什么是治疗机的半影?钴-60治疗机有哪些半影?10、放射治疗机半影的形成原因?对放疗的影响?减少半影的方法是什么?11、X线治疗机的类型有哪些?第3 / 4页12、常用描述射线质的方法有哪些?13、模拟定位机的功能有哪些?l 靶区及重要器官的定位2 确定靶区(或危及器官)的运动范围3 治疗方案的确认(治疗前模拟)4 勾画射野和定位、摆位参考标记5 拍射野定位片或证实片6 检查射野挡块的形状及位置14、什么是焦皮比?什么叫r刀、X刀?“焦皮比”是指单位体积内病变组织与健康组织所受剂量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