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穷人(教案)

合集下载

《穷人》教案(15篇)

《穷人》教案(15篇)

《穷人》教案(15篇)《穷人》教案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的能干、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

3.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感悟语言,学习作者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三、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词。

收集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四、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

展开想象,以升华情感。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交流、回馈预习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穷人》,它是一篇短篇小说。

(板题,读题)(交流预习成果)交流收集的作者的资料。

出示词语,认读。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__的主要内容。

(三)自主探究,体悟情感文中的“穷人”指的谁?作者描绘哪个人物用笔墨最多?对于主人公桑娜,通过预习,你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能不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桑娜给你留下的印象?请同学们先选择这些特点中的其中一个研究,具体步骤是自学后请同座位的同学坐在一起,讨论交流。

(四)交流学习,读中领悟(学生交流其它内容时,相机评价,并引导学生互评,体会桑娜的特点)1.重点指导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到什么?文中有两个词语准确地形容了这个渔家小屋(“温暖”“舒适”)正是这两个关键词,概括了小屋的特点。

(通过指导学生读懂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2.重点指导课文的第八至第十一自然段。

朗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__的内容,我们能读好这几段话,就理解了这几段话的意思。

9《穷人》教案(第一课时)

9《穷人》教案(第一课时)

《穷人》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三组教学主题:《穷人》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陈会玲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

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与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举动:在自己五个孩子的基础上,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

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事例,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

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

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

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

3.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过程中能熟练运用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自读自悟等多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接触过许多描写人物的文章,阅读中抓人物语言、神态描写来感受老教授对年轻人的呵护与鼓励,这一教学重点可以通过自读自悟,生生互动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领悟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会表达运用则需要教师课堂上创设情境,使学生运用课上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练笔,进行写法迁移。

9 穷人教案

9  穷人教案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⑴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⑵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⑶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⑷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4、小结:
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小结全文、续写课文
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吃的是_____,菜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学生续写。
3.、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推荐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课题9、穷人
单元
第三单元
课时
共2课时
主备人

《穷人》教案设计

《穷人》教案设计

《穷人》教案设计《穷人》教案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穷人》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穷人》教案设计篇1一、交代课题,板书课题简介作者:以前我们读过托尔斯泰的什么作品?(跳水)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的作家,他虽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压迫的农奴。

本文写的是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和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的穷?二、检查预习情况1、预习过课文的同学,(师出示课件):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请同学把主要人物写在黑板上。

板书(桑娜,渔夫)2、谁来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边听边想,托尔斯泰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课文先写的什么,再写的什么?最后写的什么?1、浏览课文,看谁能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2、你能用几个字来概括对穷人的印象?板书(善良)3、那么他们的善良表现在哪些地方?请把你最感动的地方画出来,写几句自己的感受。

四、学课文,谈感受1、默读第一部分,你能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他们的家境吗?(穷)2、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的穷?你读到这些句子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同情的心情表达出来吗?五、学习描写心理活动桑娜一家如此贫穷,可还毫不犹豫地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回来后她想了些什么?把有关语句画出来,体会体会。

重点点拨的句子: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我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恩,揍我一顿也好!”六、体会省略号的作用你从省略号体会到了什么?1、表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内容时断时续。

穷人教案锦集9篇

穷人教案锦集9篇

穷人教案锦集9篇穷人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结合阅读理解有关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和善,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关心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课,揭示课题。

1、为什么将课题定为穷人,课文仅仅写了穷人的穷吗?2、板书课题:穷人。

〔二〕阅读其次段。

1、老师范读,渲染故事发生的环境。

2、同学思索: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桑娜是穷人不是富人?从这段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恶劣的环境、桑娜着急的心情、桑娜的勤劳等〕3、同学自由回答,老师适当引导。

〔三〕阅读其次段。

1、同学默读,思索分层。

2、扫瞄阅读,分组商量。

3、指名朗读第一层。

思索:这一层,你读懂了什么?从桑娜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桑娜的关怀和怜悯〕4、轻声读其次层。

思索:西蒙是个怎么样的人?哪段文字最使你动情?〔指导朗读,从读中感悟对比描写的魅力〕5、自由读第三层,感悟桑娜的冲突心理。

〔分组自由读,小组推举读,从中体会桑娜的兴奋紧急担忧懊悔坚决冲突心理过程,启发同学找到桑娜冲突心理的客观缘由〕6、老师小结。

〔四〕阅读第三段。

1、轻声速读,预备角色。

2、分角色朗读。

思索:通过渔夫的言行,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3、老师小结。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设问:这篇课文表达了穷人之间的什么事?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六〕布置作业1、思索练习第三题,体会句子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桑娜夫妇的美妙品质。

〔七〕板书设计。

穷人勤劳桑娜西蒙和善心惊肉跳忐忑担心淳朴渔夫忧虑熬过去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关心他人穷人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把握18个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凄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妙心灵。

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4.续编《穷人》的故事,绽开合理的想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妙心灵。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共8篇)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共8篇)

篇一:《穷人》优秀教案《穷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解题 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文中写了几个穷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渔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⑴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体悟“穷”1. 质疑激趣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2. 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

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五、课堂小结六、作业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口头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

二、走进心理,体会品质★“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①理解“忐忑不安”: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

穷人教案(多篇)

穷人教案(多篇)

穷人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了解穷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穷人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穷人面临的生活困难和挑战1.2 教学内容穷人的特点:生活困难、教育资源匮乏、健康问题等1.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看有关穷人的纪录片或图片,引发学生对穷人的关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穷人的理解和看法1.4 教学评价学生口头报告对穷人的理解和看法学生写作表达对穷人的关注和帮助的意愿第二章:穷人的生活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穷人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了解穷人的生活环境对生活的影响2.2 教学内容穷人的居住环境:贫民窟、简陋住房穷人的工作环境:低收入工作、恶劣工作条件2.3 教学活动学生观看有关穷人人生活环境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穷人生活环境的理解和关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穷人人生活环境的看法和感受2.4 教学评价学生口头报告对穷人人生活环境的理解和关注学生写作表达对穷人人生活环境的看法和感受第三章:穷人的教育和医疗问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穷人的教育和医疗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穷人教育和医疗问题的方法3.2 教学内容穷人的教育问题:缺乏教育资源、学校设施不足、辍学率高穷人的医疗问题:缺乏医疗服务、医疗费用高昂、健康问题严重3.3 教学活动学生观看有关穷人人教育和医疗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穷人教育和医疗问题的关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穷人人教育和医疗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3.4 教学评价学生口头报告对穷人人教育和医疗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学生写作表达对穷人人教育和医疗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第四章:帮助穷人的方法和途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帮助穷人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帮助穷人4.2 教学内容慈善机构和非营利组织:捐款、志愿者服务政府和社区项目:社会保障、教育援助、医疗援助4.3 教学活动学生了解慈善机构和非营利组织,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组织进行捐款或志愿者服务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政府和社区项目的了解和看法4.4 教学评价学生口头报告对慈善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了解和参与经历学生写作表达对政府和社区项目的看法和参与意愿第五章:总结和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和反思学习穷人教案的收获和体会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中5.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前四章的内容:穷人的定义、生活环境、教育和医疗问题、帮助方法和途径思考和讨论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中5.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穷人教案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学生进行小组分享,讨论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中5.4 教学评价学生口头报告对穷人教案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学生写作表达对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中的看法和计划第六章:国际贫困问题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贫困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让学生了解国际组织如何帮助贫困地区6.2 教学内容国际贫困问题的现状:全球贫困人口分布、贫困程度国际贫困问题的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战争和冲突、自然灾害国际组织的帮助: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6.3 教学活动学生观看有关国际贫困问题的纪录片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国际贫困问题的关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国际贫困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6.4 教学评价学生口头报告对国际贫困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学生写作表达对国际贫困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第七章:可持续发展和减贫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和减贫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减贫7.2 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减贫的策略:提高教育水平、发展农业、创造就业机会7.3 教学活动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和减贫的关系,讨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减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可持续发展减贫策略的看法和实施方案7.4 教学评价学生口头报告对可持续发展减贫的理解和实施方案学生写作表达对可持续发展减贫的看法和实施方案第八章:个人责任和社会参与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个人在减贫中的责任让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减贫工作8.2 教学内容个人在减贫中的责任:节约资源、支持公平贸易、参与志愿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减贫工作:支持慈善机构、参与社区项目、提高环保意识8.3 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个人在减贫中的责任,讨论如何履行个人责任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积极参与社会减贫工作的看法和实施方案8.4 教学评价学生口头报告对个人责任和社会参与的理解和实施方案学生写作表达对个人责任和社会参与的看法和实施方案第九章:案例研究:成功的减贫项目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成功的减贫项目案例让学生分析成功减贫项目的原因和经验9.2 教学内容成功减贫项目案例:扶贫项目、教育项目、农业发展项目分析成功减贫项目的原因和经验:政策支持、社区参与、可持续性9.3 教学活动学生了解成功减贫项目案例,讨论成功减贫项目的原因和经验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成功减贫项目的看法和实施方案9.4 教学评价学生口头报告对成功减贫项目的理解和实施方案学生写作表达对成功减贫项目的看法和实施方案第十章:未来展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贫困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让学生思考如何为减贫工作做出贡献10.2 教学内容贫困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全球化、人口增长、气候变化为减贫工作做出贡献:继续教育、职业发展、社会参与10.3 教学活动学生思考贫困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讨论如何应对未来挑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为减贫工作做出贡献的看法和实施方案10.4 教学评价学生口头报告对未来展望的理解和实施方案学生写作表达对为减贫工作做出贡献的看法和实施方案第十一章:多元文化与贫困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与贫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贫困问题11.2 教学内容多元文化与贫困的关系:文化差异、文化认同、文化资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贫困问题:种族贫困、性别贫困、地区贫困11.3 教学活动学生了解多元文化与贫困的关系,讨论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贫困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贫困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11.4 教学评价学生口头报告对多元文化与贫困关系的理解和解决方案学生写作表达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贫困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第十二章:科技创新与贫困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对贫困问题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科技解决贫困问题12.2 教学内容科技创新对贫困的影响:互联网普及、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利用科技解决贫困问题: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农业科技12.3 教学活动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对贫困的影响,讨论如何利用科技解决贫困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利用科技解决贫困问题的看法和实施方案12.4 教学评价学生口头报告对科技创新与贫困关系的理解和实施方案学生写作表达对利用科技解决贫困问题的看法和实施方案第十三章:环境贫困与可持续发展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贫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对贫困问题的影响13.2 教学内容环境贫困的概念: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土地退化可持续发展对贫困的影响:绿色能源、生态农业、循环经济13.3 教学活动学生了解环境贫困的概念,讨论可持续发展对贫困问题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环境贫困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看法和解决方案13.4 教学评价学生口头报告对环境贫困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理解和解决方案学生写作表达对环境贫困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看法和实施方案第十四章: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企业社会责任(CSR)对减贫的影响让学生思考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以减缓贫困问题14.2 教学内容企业社会责任(CSR)对减贫的影响:企业扶贫、企业环保、企业透明度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以减缓贫困问题:创造就业机会、支持教育项目、提供公平薪酬14.3 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减贫的影响,讨论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以减缓贫困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看法和实施方案14.4 教学评价学生口头报告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减贫关系的理解和实施方案学生写作表达对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对减贫问题的看法和实施方案第十五章:总结与行动呼吁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整个穷人教案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中15.2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穷人教案的学习内容:贫困定义、生活环境、教育医疗问题、帮助方法和途径、国际贫困问题、可持续发展和减贫、个人责任和社会参与、案例研究、未来展望、多元文化与贫困、科技创新与贫困、环境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中15.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整个穷人教案学习内容的总结和体会学生进行小组分享,讨论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中15.4 教学评价学生口头报告对整个穷人教案学习内容的总结和体会学生写作表达对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中的看法和计划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穷人教案(精选多篇)》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涵盖了穷人的定义、生活环境、教育和医疗问题、帮助方法和途径、国际贫困问题、可持续发展和减贫、个人责任和社会参与、案例研究、未来展望、多元文化与贫困、科技创新与贫困、环境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等多个方面。

2024年《穷人》语文课文教案

2024年《穷人》语文课文教案

2024年《穷人》语文课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穷人生活的艰辛,培养学生珍惜现有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1.2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穷人》的基本情节。

分析主人公桑娜的善良品质。

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社会背景。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穷人》的基本情节。

理解并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善良品质。

分析课文中所体现的社会背景。

2.2 教学难点理解穷人的生活困境及其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深入剖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手段。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穷人的生活场景,引起学生对穷人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感受主人公桑娜的善良品质。

4.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社会背景,分析穷人的生活困境及其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4.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深入剖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4.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穷人生活的艰辛和主人公桑娜的善良品质。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5.2 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目的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2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和品质。

开展小组辩论,正反双方辩论穷人的幸福观。

第七章:教学评估与反馈7.1 评估目的通过评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7.2 评估方式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作业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穷人©教学目标凸1•学会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C教学重点诙1•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2•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

学习通过环境、人物言行和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6教学时间总2课时、导入新课1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可作者却是以一类人的总称一一“穷人”为题目,这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呢?文中的“穷人”穷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然而除了穷他们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世界大文豪一一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

板书:穷人教学提示:从表面上看,这是三个问题。

实际上,后两个问题是对前一个问题的分解,这样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较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介绍写作背景©敎学难点第一课时《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

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

《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读通顺课文,自己认读字词:搁板抱怨掀起湿淋淋撕破倒霉忧虑魁梧蜷缩黧黑呼啸汹涌澎湃心惊肉跳2 课文围绕“穷人”写了哪些内容,你从这些内容中能够回答老师开始时提出的三个问题吗?(教学提示: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所以并不要求学生回答得多么精准,只要能够通过阅读与理解,进行合作学习,对以上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即可。

)教学参考:课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 梳理全文,给文章划分段落和层次:明确:等待渔夫(1-2 自然段)、探望西蒙、抱回孩子(3-11 自然段)、渔夫归来(12- 结束)三、按内容逐层学习课文,提示学生一定要紧紧围绕“穷人”来理解1 指名学生读“等待渔夫”这部分,思考:你从这一层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学提示:之所以把问题提得如此笼统,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理解,体会文字的真正含义,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应该发现以下几点:事情发生的季节与当时的天气;家境的贫困、生活的艰难;主人的勤劳与小屋的舒适;主人的善良。

一定要以具体的语句加以理解。

出示:①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②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③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要学生通过读来体会,在深一层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重点体会主人的勤劳与小屋的舒适。

注意:第二自然段钟响的句子所用的标点是为了突出时间过得漫长,从而突出了桑娜对丈夫的关心,应该以质疑的方式提出并让学生解答。

2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探望西蒙”,思考:西蒙是什么人?她的家境怎样?你从这件事中又体会到了什么?(教学提示:这一段主要要求学生理解两个方面:一是西蒙的家境非常贫穷;二是“穷人”富有同情心,热心助人的善良美德。

要求抓住细节和关键语句加以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主动性。

)重点体会有两点:一是通过桑娜由看灯塔转而想起看望西蒙和“寡妇的日子真难啊” 来体会桑娜的善良;二是通过对西蒙家中的情景,尤其是对西蒙母子情状的描写,体会“穷人” 的善良。

教师要加强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中,进入到角色中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帥皇爪结这一堂课重点是让学生对《穷人》这篇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熟悉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总结。

同时这一堂课也对整篇文章进行了结构划分,使学生对文章的脉络一目了然,并对前半部分内容进行细致探究,对人物的精神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第二课时一、听写上一节课讲到的字词二、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三、交流感悟,研读课文1指名读第二部分第二层“抱回孩子”,思考:从这一层的描写中我们又可以体会到什么?(教学提示:本层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桑娜的心理,感受到她的善良美德。

并且要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来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对本层重点句子的理解: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 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抚养成人。

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

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忐忑”是指心神不定。

“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

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

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

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

课文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

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激起读者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注。

(补充: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2 学习最后一部分。

齐声朗读,通过两人的对话和渔夫的表现,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教学提示:一定要抓住人物的心理与语言、神态加以理解,进一步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对本层重点语句的剖析:(1)……桑娜沉默了。

“沉默”是不做声的意思。

桑娜与渔夫对话时先后两次“沉默” 。

第一次是桑娜与渔夫同时沉默。

渔夫回家了,鱼网也撕破了,面对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

而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说话了。

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

桑娜的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心地善良。

(2)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

“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表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

“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

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

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3)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桑娜拉开了帐子。

文章的悬念终于消除,读者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动、兴奋的快慰中。

这“一动不动”的动作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她当时的心情,达到了似平静又不平静的效果,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觉。

四、探究写作特色1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2另外,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设置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五、课堂小结本堂课将余下的部分进行了细致分析,使学生脑海中的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同时在写作特色的挖掘方面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

六、布置作业续写《穷人》:桑娜一家有五个孩子,他们拼命地劳作才能勉强吃饱,如果再增添两个孩子,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你为《穷人》续写一个结尾吧。

'等待丈夫抱回孤儿、丈夫心惊肉跳)忐忑不安卜兴奋欣慰,生活贫穷心灵美好⑥教学反思蠱《穷人》的教学片段中,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

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

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解读”,更引导学生“创读”,甚至允许“误读”。

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