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水污染及其成因习题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2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1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选修23

第2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1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整治,曾被济南市民称为“小黑河”的小清河又碧波重现,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完美回归。
据此完成1~2题。
1.该市排入小清河的污水来源是( )A.工业和生产废水及地面污水B.上游来水C.海水倒灌D.地下泉水2.引水补源,对小清河水质改善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其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增强了河水的自净能力B.对污水起到了稀释作用C.将污水带到了河流下游D.加速了水中重金属的富集【解析】第1题,水中的污染物多种多样,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第2题,引水补源一方面对污水起到了稀释作用,另一方面将污水带到了河流下游,同时增强了河水的自净能力,但无法加速水中重金属的富集,且富集会造成更大的环境问题。
【答案】 1.A 2.D2011年6月4日,位于渤海中南部海域的蓬莱19-3油田连续发生溢油事故。
截至9月6日,溢油导致累计5 500多平方公里的海水受到污染,给渤海海洋生态和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据此回答3~4题。
3.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4.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解析】第3题,石油污染造成鱼类迅速死亡的原因主要是鱼类中毒和缺氧窒息两方面。
第4题,将石油从海水中取走是最好、最环保的办法。
【答案】 3.C 4.B5.读我国南海海域水质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南海水质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Word版

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学习目标:1、了解主要环境的污染问题。
2、学会分析水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
3、了解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学习重、难点: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
2、作用的机理(或作用的过程)是难点,因为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可以举一两个例子,不必追究细节。
学习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读图2.1“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思考天然水的自净过程。
学生讨论思考:①什么样的水体自净能力强?什么样的水体更易受到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水污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②为什么沿海地区水污染严重的工业要布局在河流入海口附近?③“一节5号电池能污染6吨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们为什么不主张废旧电池回收?阅读图2.2思考:流动性强的河流为什么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归纳水污染的概念水污染:二、水体污染现象利用教材的案例1、案例2、案例3 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
要求:找出每个案例中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的过程及其危害。
案例1震惊世界的水俣病1.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阅读图2.6分析湖泊是如何演变成沼泽原理案例2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思考:1.导致太湖出现这种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是什么?2.这些污染物质是从哪里来的?3.太湖富营养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4.太湖流域污染区域防治的治理措施从控制废水的排放人手,将“监管”“预防”“治理”三者结合起来。
一要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与治理,二要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和修复。
2.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⑴污染物:⑵常发区域:⑶原因:⑷危害:案例3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思考:1.造成此次海洋污染事件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是什么?2.试说明此次污染造成的危害。
三、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学生自由讨论,引导学生出水污染的成因入手进行分析。
然后把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经典例题1]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横贯在上海中部的苏州河,西源太湖,东接黄浦江。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69

2.1水污染及其成因[学习目标] 1.联系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结合实际,理解天然水体的自净能力。
2.理解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这就是环境的自净能力。
2.天然水体的净化作用(1)(2)自净能力影响因素:流动速度快,____________短,溶解氧____,则自净能力强;反之,则弱。
自净能力的比较:________>________>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____________,充分利用水体的____________,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定义思考为什么河流水的自净能力强?二、水体污染现象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________、________等。
(2)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水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3)危害⎩⎪⎨⎪⎧ 迅速繁殖,出现“水花(水华)”或赤潮湖中植物因 受阻而死亡鱼类大量死亡, 遭到严重破坏湖泊演变成2.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________、加工、________。
(2)危害①油污染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________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________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②油膜、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________作用,沉降到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
③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__________,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探究点一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探究活动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图A 为我国华北某区域简图,图B 为甲、乙两水文站实测化学耗氧量COD(mg/L)水质状况曲线图。
(注:COD 的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越严重)说出甲、乙两处河流水质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探究点二 水体污染现象探究活动随着太湖、巢湖和滇池相继爆发大规模的蓝藻,并危及周边群众的饮水安全,湖泊生态危机再次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水体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A.水体的自净能力就是水体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人类的破坏力越大,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越强B.由于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产生水体污染现象C.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类向水体中过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时,水体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发生水污染现象D.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数量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解析:水体具有自净能力,且有一定的限度。
当人类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便会产生水污染现象。
答案:D2下列水体类型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A.河流水B.淡水湖泊水C.地下水D.咸水湖泊水解析:河流水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对污染物能起到很好的稀释作用,自净能力也强。
答案:A3下列情况不易发生水污染的是( )A.只有狭小出口的海湾,很少有径流注入B.光照强,水温高,水面上空气流稳定C.周边地区传统工业发达D.流速较快的河流解析:只有狭小出口的海湾相对比较封闭,受海流的影响小,不利于污水扩散,加上很少有径流注入,更使得水体易发生污染。
光照强,水温高,水面上空气流稳定,使得水体的流动性较小,也不利于水体的自净。
传统工业一般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较大,当然也易造成水体污染。
河流流速越快,自净能力也就越强。
答案:D4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是( )A.氮、磷等营养元素B.汞、镉等金属元素C.油类污染物质D.工业冷却水解析: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是氮、磷等。
答案:A5关于湖泊沼泽化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湖泊沼泽化都是由人类活动影响形成的B.湖泊沼泽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C.水体富营养化是湖泊沼泽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种人为现象D.湖泊沼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一演变过程解析:湖泊沼泽化主要是人类向水体中排放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的,但是假如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原因也会造成湖泊的沼泽化。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1 水污染及其成因同步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新人教版高中选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记一记填一填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1)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2)天然水体自净能力比较:环境空间越大的水体自净能力越强,流速越快的水体自净能力越强。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二、水体污染现象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氮、磷等营养物质。
(2)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生物群落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3)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积聚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蓝藻、绿藻占优势。
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水花(水华)”,又称“藻花”,在海洋上则称为“赤潮”。
(4)富营养化的水体,导致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的原因分析:藻类本身有毒,残体分解时还要消耗大量溶解氧,并伴有恶臭,使鱼类大量死亡。
藻类死亡残体被分解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重新释放到水中,形成周而复始的物质循环,最后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且难以恢复。
久而久之,湖泊演变成沼泽。
2.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漏(1)原因: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海洋石油污染。
其中大型和超大型油轮事故,经常引发附近海域严重污染的急性事件,对海洋和附近海岸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2)危害: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高中地理 2.1 水污染及其原因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原因难度及题号考查知识点及角度基础中档稍难水体净化能力 1 2 8水体污染现象3、6 4、7 51.下列天然水净化作用中,属于化学净化作用的是( )。
A.混合B.沉淀C.分解、凝聚D.微生物的氧化分解解析化学净化有: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凝聚等。
答案 C2.下列有关水体自净能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相同的B.水体的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实现的C.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D.水体的自净能力可随污染物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加强解析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说来,水体的流动速度越快,循环周期越短,水体中的溶解氧越多,污染物越容易被氧化分解,自净能力越强,故水体自净能力,一般是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其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实现的。
如果人类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便会产生水体污染,引起水体自净能力的减弱。
答案 D深圳特区报2012年4月6日讯昨日有市民爆料,大梅沙海滨公园海面部分海水变成了深褐色,夹杂着一股腥味。
记者从深圳市海洋局了解到,4月3日位于大梅沙西部、盐田港内侧的海域发生100平方米范围的赤潮,赤潮持续了两天,昨日上午,该范围赤潮面积增大到10平方公里。
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4.形成长江口赤潮的自然因素主要有( )。
A.海水温度B.海水密度C.海水盐度D.潮汐现象5.长江口易出现赤潮灾害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是( )。
A.寒暖流交汇B.天文大潮C.夏季风增强D.海水富营养化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赤潮形成的主要因素。
第3题,赤潮的发生有自然原因,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原因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向海洋排放大量的含氮、磷元素的营养物质,导致藻类大量繁殖。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新人教

水污染及其成因【基础达标练】1.不论哪一种水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若排入的污染物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 )①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②使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消失③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④造成水质恶化⑤使水生生态系统更加多样化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2.关于水体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赤潮是海洋水体污染造成的B.水华是淡水水体污染造成的C.水体污染只能使水质变坏,而不会使水深变浅D.湖泊水流动性差,更新周期长,污染后自净较难读“化肥的污染示意图”,完成3~4题。
3.若水中鱼类最后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A.硝酸盐中毒死亡 B.溶解氧缺乏,窒息死亡C.藻类缺乏,饥饿死亡 D.食道癌、胃癌发病死亡4.由图可以看出,过量施肥可能造成( )①土壤污染②白色污染③臭氧层破坏④水体污染⑤农作物污染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读图完成5~6题。
5.甲湖面积比20世纪缩小近一半,其后果是(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B.导致湖泊周围地区土地沙漠化C.人口密度减少,城市数量减少D.对河流调节能力减弱6.乙湖泊周边地区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近年来环境问题突出,治理乙湖的措施是( )①大面积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②增加湖泊网箱养殖面积③引水入湖,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④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⑤建设污水处理厂A.①③⑤ B.①②④C.③④⑤ D.②③④7.下列各项可能导致海洋生态破坏的是( )①石油泄漏②过度捕捞③陆上交通运输④全球气候变暖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8.读“湖泊沼泽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词语前的序号填写到相应的空格内(每项限用一次)①阻挡阳光②鱼类死亡③水生植物死亡④蓝藻爆发⑤分解耗氧(2)水污染会加速湖泊向沼泽的演化,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后检测新人教选修6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一、选择题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1~3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解析:第1题,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
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废水排入海水中,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故B项正确。
第2题,水温高,赤潮生物繁殖生长快;风力小,易于赤潮生物聚集。
因此水温高、风力小的海域易暴发赤潮,故C项正确。
第3题,赤道附近水温高、风力小,但含氮、磷的污水排入少,故A项错误。
大洋中部远离海岸,陆地上排放的含氮、磷的污水难以到达,故B项错误。
中、低纬近海水温较高、陆地污水排入较多,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故C项正确。
高纬近海水温低,不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故D项错误。
答案:1.B 2.C 3.C泉州市作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在“创模”期间先后建立了印染、电镀、制革等10个工业集中控制区,对其实行集中污水处理并实行污水处理产业化运作专业化经营。
建立了福建省第一个BOT建设—运营—移交产业化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综合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等。
泉州市已经摸索出一条新的企业环境管理模式。
据材料回答4~5题。
4.泉州市对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集中控制并实行集中污水处理这一措施说明泉州市( )A.对每一个生产环节均进行控制,实行清洁生产B.集中控制管理实际就是即将取缔这些工业C.注重了工业生产的末端处理D.拿大笔资金打“水漂”,搞的是形象工程5.建立BOT产业化污水处理厂说明( )A.注重发展循环经济以节约、合理、充分利用资源B.说明泉州市的工业都实行清洁生产C.各企业间已形成生态工业园区式的生产D.这种企业的建设势必加重环境的压力解析:第4题,对污染大的企业集中控制并不一定是对每个环节都采取防治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水污染及其成因
2011年6月4日,位于渤海中南部海域的蓬莱19-3油田连续发生溢油事故。
截至9月6日,溢油导致累计5 500多平方公里的海水受到污染,给渤海海洋生态和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据此回答1~2题。
1.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①②③④
2.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整治,曾被济南市民称为“小黑河”的小清河又碧波重现,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完美回归。
据此完成1~2题。
3.该市排入小清河的污水来源是( )
A.工业和生产废水及地面污水
B.上游来水
C.海水倒灌
D.地下泉水
4.引水补源,对小清河水质改善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其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增强了河水的自净能力
B.对污水起到了稀释作用
C.将污水带到了河流下游
D.加速了水中重金属的富集
5.读我国南海海域水质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南海水质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区域工业结构以________为主,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农业废水排放,极易造成海水_______,成为我国沿海________发生最严重的海域之一。
同时海运繁忙,________成为南海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3)每年冬春季节,该海域发生咸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7.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
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8.某水库是该地的重要饮用水源地,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下图示意该水库集水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
高表示污染严重)。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2004~2005年该水库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简述改善库区水质的主要措施。
答案
1.C
2.B
3.A
4.D
5 (1)从外海到内陆,污染逐渐加剧,尤其以珠江口最严重
(2)轻工业富营养化赤潮石油污染
(3)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减少
6 (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
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
(答三点即可)
7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8 (1)总体趋势:水质趋于恶化。
原因:混合林地、水域和裸地面积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民点用地和耕地,污染源增加,使水质恶化。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源保护意识;禁止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封山育林,保护森林植被;采取生态护岸、退耕还湖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