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写作入门——平仄之【五律】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第一篇: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一般来说,通晓格律诗要具备两种修养:掌握格律诗的平仄字音和掌握格律诗的平仄体裁。
两者兼备,可以互相促进,提高效率。
前面,我们已安排有专门的章节讨论如何读懂唐代的平仄字音问题,有了这个基础,看到格律诗作品便应该了解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因而通过分析律诗来介绍律诗的平仄格式,估计读者能够接受。
以下先介绍五律的四种格式:①五律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五言a1句式做首句)五律作品实际平仄原型格式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感时花溅泪,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烽火连三月,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白头搔更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浑欲不胜簪。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杜甫《春望》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一句第一字“国”,第四句第二字“别”,第七句第一字“白”,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
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国破山河在”的原型句式“仄仄平平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
排列方法的要领:紧接第一句,其后各句的平仄是“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反复进行;或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
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句两者平仄一致。
第三句第一字“感”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
第四句两者平仄一致。
第五句第一字“烽”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
第六句,两者平仄一致。
第七句第一字“白”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
第八句第一字“浑”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
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写诗技巧平仄

写诗技巧平仄平仄- 概念: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平仄简表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对联:(联尾)上仄下平五绝【1】五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2】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3】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4】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绝【1】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2】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3】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4】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1】五律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2】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3】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4】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七律【1】七律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2】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3】七律仄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4】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分析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四句第三字“石”,第五句第一字“竹”,第七句第五字“歇”,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空山新雨后”的原型句式“平平平仄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或依其要领进行: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杜甫《春望》
此诗的实际平仄,按古音认定,需注意第一句第一字“国”,第四句第二字“别”,第七句第一字“白”,此三字今念平声,古为入声,属仄。其馀字音的平仄,古今没有区别。
以“国破山河在”的原型句式“仄仄平平仄”为首句,运用五言的a1、b1、a2、b2四种结构材料,让后一句与前一句按两条轨迹排列:句中的平仄是对立、粘连、对立、粘连……不断对粘;句脚的平仄是对立、对立、对立、对立……不断对立。排列方法的要领:紧接第一句,其后各句的平仄是“上对下对”、“上粘下对”、“上对下对”、“上粘下对”,反复进行;或让续句的平仄,句中不断对粘,句脚不断对立。排足八句,便是此五律的原型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二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三句第一字“露”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四、五、六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七句第一字“寄”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杜甫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对比实际平仄与原型格式,可见,第一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二句第一字“天”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三句第一字“明”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四句两者平仄一致。第五句第一字“竹”规定用平,实际用仄,属变通。第六句第一字“莲”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七句第一字“随”规定用仄,实际用平,属变通。第八句两者平仄一致。将所有变通了的字反用平仄,亦即恢复原状,便是王维这首五律所遵循的平仄格式。
五言律的诗体格律

五言律的诗体格律诗体格律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与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
但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依然有首联用对仗的例子。
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黑体字为韵脚,要求用平声。
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规,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第二种格式:首句不入韵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示例:春望 (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第三种格式:首句入韵平起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示例:晚晴 (唐)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四种格式:首句不入韵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学诗笔记之:五言律诗的格律变化规律及名篇欣赏

学诗笔记之:五言律诗的格律变化规律及名篇欣赏五言律诗一般是指每句由五个字组成、每首由八句组成、符合一定格律要求的诗,简称“五律”。
五言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是从五言古诗中演变出来的新诗体。
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
五言律诗除符合字句数要求外,必须符合押韵、对仗、平仄变化等格律要求。
具体如下:字句数量: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两句一联,全篇共四联八句、四十字。
五言句的节奏形式: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五言句的基本句式:五言律诗有四个基本句式,按每一句末尾两个字的平仄分为平仄脚、仄平脚、仄仄脚、平平脚。
分别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
仄平脚:平平仄仄平。
仄仄脚:平平平仄仄。
平平脚:仄仄仄平平。
注:仄、平分别表示应该用仄声字和平声字。
句与联:单句称为出句,双句称为对句,出句和对句加起来叫一联。
即第一、三、五、七句为出句,第二、四、六、八句为对句,一、二句为一联,三、四句为一联,五、六句为一联,七、八句为一联。
每一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hàn)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押韵:偶数句必须押平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三、五、七句不押韵。
全篇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对仗:第三句和第四句(颔联)、第五句和第六句(颈联)必须对仗。
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平仄变化规则:平仄有“对”的规则和“粘”的规则,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即一联内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做对。
相邻两联后一联出句的平仄和前一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做粘。
违反粘的规则叫做“失粘”(广义的“失粘”指的是不合平仄,这里用的是狭义);违反对的规则叫“失对”。
判断是否符合“粘”和“对”一般拿每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作为衡量标准。
怎样才能写好五律和五绝的诗?

怎样才能写好五律和五绝的诗?谢邀答!写好五律和五绝须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律诗和律绝讲究平仄格律。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四声系统中的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诗家称之为”平”;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诗家称之为“仄”。
古声韵系统(平水韵)中的“入声字”,也被诗家归类为“仄”声字,已分别归类到普通话四声系统中了。
如果诗句中的汉字不符合平仄规则,诗家称之为“出律”。
出律的诗是古体诗,而不是律诗或律绝了。
律诗和律绝的诗句中的汉字要求按“两两交替”的音步来组合,以形成鲜明的节奏和抑扬顿挫的韵律美感。
如果诗句出现“孤平”、“三平尾”、“三仄尾”,诗家称之为“诗病”,就不是律诗和律绝了。
要写好五律和五绝,须记住和掌握平仄押韵格律。
平仄押韵格律按首句第二字平仄和最末一字是否押韵,可划分为“平起”、“仄起”、首句“入韵”和“不入韵”的格式。
五绝平仄押韵格律如下(“中”表示可平可仄):1.平起首句不入韵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押韵)2.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押韵)中仄仄平平(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押韵)3.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押韵)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押韵)4.仄起首句入韵中仄仄平平(押韵)平平仄仄平(押韵)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押韵)在五绝平仄押韵格律基础上复制粘贴,由四句变为八句,就可推导出五律平仄押韵格律了。
如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的格式复制粘贴为五律平仄押韵格律如下: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押韵)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押韵)余类推之,这里从略。
二、律诗中间两联还须讲究对仗。
上下句平仄相反,词性与句式结构相同,诗家称之为“对仗”。
上下句词性与句式结构相同,平仄无拘者只能是修辞手法中的对偶,不是律诗中所指的“对仗”。
因此,平仄格律是律诗和律绝这种体裁形式赖以存在的灵魂。
离开相应的体裁形式去空谈五律和五绝的内容,即使内容写得再好,还能算是律诗和律绝这种体裁的作品吗?律绝可不用对仗,也可用对仗。
五言律诗格律规则及例子

五言律诗格律规则及例子五言律诗格律规则及例子作者:孤泠月来源:孤泠月整理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单就平仄、句式而言,把五言绝句按照“对”和“粘”的规则继续往后延伸四句,变为八句,即成五言律诗。
因为五言绝句有四种格式,所以五言律诗也有相应的四种格式。
第一种格式:仄起首句不入韵:诗词格律诗词举例:杜甫《春望》仄仄平平仄国破山河在平平仄仄平(韵)城春草木深平平平仄仄感时花溅泪仄仄仄平平(韵)恨别鸟惊心仄仄平平仄烽火连三月平平仄仄平(韵)家书抵万金平平平仄仄白头搔更短仄仄仄平平(韵)浑欲不胜簪第二种格式:仄起首句入韵:诗词规则:诗词举例:王维《终南山》仄仄仄平平(韵)太乙近天都平平仄仄平(韵)连山接海隅平平平仄仄白云回望合仄仄仄平平(韵)青霭入看无仄仄平平仄分野中峰变平平仄仄平(韵)阴晴众壑殊平平平仄仄欲投人处宿仄仄仄平平(韵)隔水问樵夫第三种格式:平起首句不入韵诗词规则:诗词举例:王维《山居秋暝》平平平仄仄空山新雨后仄仄仄平平(韵)天气晚来秋仄仄平平仄明月松间照平平仄仄平(韵)清泉石上流平平平仄仄竹喧归浣女仄仄仄平平(韵)莲动下渔舟仄仄平平仄随意春芳歇平平仄仄平(韵)王孙自可留第四种格式:平起首句入韵诗词规则:诗词举例:李商隐《风雨》平平仄仄平(韵)凄凉宝剑篇仄仄仄平平(韵)羁泊欲穷年仄仄平平仄黄叶仍风雨平平仄仄平(韵)青楼自管弦平平平仄仄新知遭薄俗仄仄仄平平(韵)旧好隔良缘仄仄平平仄心断新丰酒平平仄仄平(韵)消愁斗几千可以看出,首句不入韵的五律就是在首句不入韵的五绝基础上重复两遍,而首句入韵的五律就是根据“粘对”的规则,重复与第四句相粘的五绝平仄。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此文对您有帮助,这里是诗文荟萃原创古风平台,感谢您对原创古风文字的支持。
这里有各种原创古风诗、词、歌、赋、段、微、文章,欢迎您的欣赏和阅读。
当然,如果您有原创古风文字,也可以投稿至诗文荟萃官方邮箱*****************,诗文荟萃网期待您的风采,更希望古风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如何写五律诗

如何写一首真正的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格律特征:1、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
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为正格,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一样,四联八句,每一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与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
但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依然有首联用对仗的例子。
五言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型:1、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2、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3、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4、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如: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格律对照例诗: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写作入门(三)平仄之【五律】
【定义】
五律是五言律诗的简称,属于近体诗中律诗(格律诗的意思)的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或排律。
排律,一般都是五言的,句数不定,但必须超过八句,句数是偶数,如十句,二十句,一百句,至二百句以上。
按照一般习惯,律诗是最讲究语言锤炼的,古人有“五律如四十尊菩萨,着一俗汉不得”的说法。
【形成】
南北朝文学作品注重对偶和平仄,对律诗的发展影响深远。
南齐永明之世,周颙和沈约创四声八病之说。
影响所及,当时诗人作诗讲究声律,世称“永明体”,这是由古体诗演变到近体诗的重要桥梁。
唐初上官仪提倡“六对”、“八对”之说,将前人对偶之法加以总结归纳,对律诗的发展颇有影响。
初唐四杰所作律诗甚多,促进了律诗的发展。
沈佺期、宋之问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加以琢磨,去粗取精,把律诗的格式固定下来。
【格律要求】
1、句数方面:律诗每首限定八句,排律则八句以上,长度不限。
2、句式方面:律诗句子长短全首一致,不是五言,就是七言。
3、对仗方面:律诗每首必有对仗,且位置也有规定,全诗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必须对仗工整,词性相对,其他二联则不拘。
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一律用对仗。
4、音律方面:律诗每首平仄都有规定,讲求“粘对”和平仄谐协。
5、用韵方面:律诗只可押平声韵,不可换韵,一韵到底,双数句或偶句末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金朝、元朝以来通行“平水诗韵”,用韵限于一韵部。
长律则可以换韵,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
【五绝平仄押韵基本句型】
⊙表示平仄均可
【1】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2】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回
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轻【3】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例诗: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4】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例诗: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