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教学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课教学大纲

中文系

第一章:美学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一节美学课简介

一、课程定位:

“美学原理”课是汉语言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必修课),是文艺理论课程群当中的核心和基础部分。课内学时48课时,学习时间为16周,3学分。

二、主要内容

对美学学科的介绍与说明,对人类的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发生、审美活动的独立的整体探讨,对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价值类型、现实的审美活动、现实审美活动的个性的具体分析,以及对美的哲学探讨,从而对人类的审美现象形成全面剖析。

三、教学目的:

通过“美学原理”课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美学的基本特性与问题,把握与理解审美活动的结构与特点,了解美的类型或形态,体悟美的文化意蕴以及审美活动的人类学起源与宇宙学根据,从而增强学生的美学修养,开启学生的人文智慧。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正确地分析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学现象,为学生学习其他文学课程、从事各项社会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美学虽然是中文系的课程,但严格地说,美学的学科性质却应归属于哲学。也就是说,美学在本质上与哲学一样,运思面对着的是永恒无解的难题,永远在问题的境域之中。没有问题就没有美学,这是美学的困惑也是美学的魅力,所以,学习美学要有“问题意识”,要把美学问题与中外美学史联系起来,倡导“交流”“对话”的解释学的思想方法,因为美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开启学生的人文智慧。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

“美学”是一门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课,以讲授为主。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并要求学生对少数经典文献要做较为深入的阅读和讨论。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审美问题的能力。

讲授中突出重点难点,解决疑点。适当地安排审美鉴赏实践,如观摩影像,举行文艺作品研讨会,在审美实践中学习美学,提高审美能力。

1

第二节美学与文艺理论课程群

一、何为课程群:在研究对象具有交叉和相互联系的一些课程称之为一类课程群。我们将从理论上把握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相关课程称作广义的文学理论课程群。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角度,最终为理解文艺的丰富性提供帮助。

二、文艺理论:从文学活动、文学创造、文学作品、文学消费与接受4个方面建构有当代感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对于“文学活动”的认识,从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入手,把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作多层面的系统性的把握,提出了“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含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这样一个重要的基本观点。

三、文艺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来阐释文学活动过程,因为一般的认识论是无法代替审美心理学的。

三、中国古代文论(中国文学批评史):对中国古代有关文艺的理论进行梳理和阐释

四、西方文论:西方文论与美学又分为古典与现代两大部分。西方现代文论变化大、问题新、流派多,更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它体现出的社会批判的转向、语言学的转向、反理性的转向以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分析。

五、马列文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具有的批判意义使得马克思主义文论依然是一股活跃的学术力量。主要讲述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的文艺思想。广义的也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自卢卡奇、葛兰西、阿尔都塞、法兰克福学派到当今最有影响的两位马克思主义文论家――詹姆逊和伊格尔顿――的思想。

六、美学概论(原理、导论):从哲学的角度去探讨包括艺术在内的人类审美活动的特点与价值意义。

本课程选用朱立元主编《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另外可参考

王旭晓《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周长鼎、尤西林著《审美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杨辛、甘霖著《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张法《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七、美学其它分支学科

中国美学史西方美学史、现代西方美学、文艺美学、比较美学

第三节美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美≠美学:

2

审美活动很早就出现,“美学”学科出现得较晚。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作为精神活动

美学的史前史

二、是“美”还是“审美”

“美”具有本质论之嫌疑,而“审美”是以实践论为基础,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

殊的实践关系。

三、“美学”一词命名和翻译

1、“美学”一词出现的哲学背景

一般认为,美学学科的名称Aesthetica (英文是Aesthetics,现代德文Ästhetik),是德

国哲学家的鲍姆加通(Baumgarten,1714一172)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2、鲍姆加通所说“美学”的内涵

aesthetics(感性学),鲍姆加通所谓的“Aesthetca”还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美学”。鲍姆加通的“Aesthetica”的对象和范围是比“审美”广泛得多的“感性认识”,他的定义是:“Aesthetica(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的学说、用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类理性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3、“美学”名称的定型

康德对三大批判对知、情、意的讨论。黑格尔及谢林时代这一名称仍然处于争议当

中,他们对“美学”概念作了狭隘化改造:艺术哲学。黑格尔《美学》(Ästhetik)。直到

费舍尔(黑格尔传人)于1846-1857年发表六卷本《Ästhetik或美的科学》,才使这一名

称被确定下来。

4.“美学”一词是通过日本学人的转译而进入中国学界的。

用美学来译aesthetics,在现代汉语体系中是有问题的,现代汉语在形成时模仿西方

近代文化的明晰性,区分性和机械观,这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

另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不在这里讨论。在汉语语境中,“美”成了与“美感”相对的词,

完全客观化了,“美学”因词生义就成了“美”的科学。

第四节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属性

作为一门学科,美学既是很年轻的,也是发展变化很大的,问题很多,这是学习美

学的困难所在,也是学习美学的乐趣所在。

一、美学是“一门奇怪的学科”

一)研究对象人言人殊

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呢?这却是个人言言殊的问题。国内美学界就有些不同意见,

1)“美学是研究美的学问”

2)“美学是艺术哲学”

3)“美学研究是以研究审美心理为中心的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研究审美经验)4)研究审美关系的一门学问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