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性眼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观察
眼底血管造影教学

眼底血管造影教学眼底血管造影【教学要求】1.掌握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根本原理、常见的正常与异常荧光征象;2.熟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应用;3.了解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根本原理和临床运用。
【内容】概述一、眼底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从肘静脉注入,利用眼底照相机和特定的滤光片,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注过程的一种检查方法。
二、分类:分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fluorecence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两种。
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以荧光素钠为造影剂,主要反映视网膜血管的情况,凡使眼底组织的内外屏障功功能受损的眼病均为FFA的适应证。
2.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以吲哚青绿为造影剂,反映脉络膜血管的情况,有助于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等情况。
使用红外线作为激发光,可穿透视网膜色素上皮、较厚的出血和渗出物,清晰地显示脉络膜的血液循环状况,对于发现脉络膜或视网膜新生血管膜有其独特之处。
临床主要用于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肿瘤、多种脉络膜炎等病变的检查与诊断。
1 目前临床运用较广的是FFA。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眼科检查技术,被称为20世纪眼科界对于视网膜循环形态研究的两大突破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该项技术日趋完善。
FFA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可以动态地观察眼底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第一节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根本原理和方法一、根本原理用荧光素钠为造影剂;在蓝色光波的激发;荧光素发出黄绿色荧光;提高视网膜血管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得以了解情况视网膜血管的细微结构和微循环的变化、以及视网膜血管的病理生理改变。
〔一〕荧光素的根本性质1.荧光素在吸收一定波长的激发光〔490nm蓝色〕后,那么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520nm的绿色〕——选择滤光片的依据。
护理干预对荧光素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影响重点

・研究荟萃・护理干预对荧光素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影响孟媛 孙维岭 张衍伟250014济南,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眼科通信作者:孟媛,Email:sxhjc@126.com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6.12.028【摘要】 目的 分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干预对降低其不良反应的作用。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或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检查53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22例为护理干预组,210例为对照组,分析总结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532例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49例,发生率为9.2%,主要为恶心不适或皮肤瘙痒等症状。
男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女性为6.2%,两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不同年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P>0.05)。
单独行FFA检查患者32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FFA联合ICGA检查患者14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9%,单独行ICGA检查患者6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P>0.05)。
在造影前进行护理干预的322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未行护理干预的210例患者为12.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
结论 造影检查前做好充分解释,检查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各种表现,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造影过程中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安全性。
【关键词】 眼底;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术; 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Effectsofnursinginterventionontheadversereactionsduringfundusfluoresceinand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 MengYuan,SunWeiling,ZhangYanwei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QianfoshanHospitalofShandongProvince,Ji′nan250014,ChinaCorrespondingauthor:MengYuan,Email:sxhjc@126.com【Abstract】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adversereactionsduringthe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or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andtheeffectsofnursinginterventionontheminimizingtheprevalenceofadversereactions.Methods FromJanuary2012toJune2015,atotalof532patientsunderwenttheFFAorICGAinourhospital,inwhich322caseswererandomlylocatedinnursinginterventiongroupand210casesincontrolgroup.Theprevalenceofadversereactionsofallpatientsandtheeffectsofnursinginterventionwereanalyzed.Results Amongthe532casesofpatients,therewere49caseswithadversereactionsmainlyslightnauseaorskinrushwith9.2%.Theprevalenceofadversereactionswas11.8%inthemalesand6.2%inthefemales(χ2=4.94,P<0.05).There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amongtheagegroups(χ2=2.88,P>0.05).Theprevalenceofadversereactionswas9.7%intheFFAgroup,9.9%inFFAcombinedwithICGAgroupand4.9%inICGAgrouprespectively(χ2=1.52,P>0.05).Theprevalenceofadversereactionswas7.1%inthenursinginterventiongroupand12.4%i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χ2=4.17,P<0.05).Conclusions TheintensivenursinginterventionwithcarefulinterpretationbeforetheexaminationsandcloselyobservationsduringtheFFAorICGAexaminationscanminimizetheoccurrenceofadversereactionsandimprovethesafety.【Keywords】 Fundus; Fluoresceinangiography; 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 Adversereaction; Nursingintervention 眼底血管造影技术主要包括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两者是将荧光素钠或吲哚青绿染料快速注入被检者静脉内,同时用眼底照相机观察拍摄眼底血管的动态循环过程,现已广泛用于观察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循环状况和病变情况[1-3]。
荧光素纳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措施

荧光素纳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措施【关键词】眼底血管造影;荧光素纳;不良反应;护理荧光素纳眼底血管造影可为眼底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现已成为现代眼科诊断内眼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随着其检查的增多,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为确保患者检查时的安全,加强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及时正确的处置亦显的尤为重要。
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荧光素纳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472例,其中男性848例,女性624例,年龄5岁~93岁,平均年龄45岁。
黄斑变性783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76例,视神经炎89例,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56例,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47例,其他21例。
2 不良反应与护理措施2.1 应激反应过强应激反应为机体受到刺激而发生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上脑下部�泊固迩耙丢采錾舷倨ぶ使δ茉銮课�主要特点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其为生物体具有的生理、心理反应。
本组病例观察约30%的患者在检查时可出现应激反应。
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心律加快、血压升高,检查中配合注意力难于集中,个别患者甚至发脾气不愿配合而放弃检查。
护理措施:对应激性反应过强者应加予正确引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等有地放矢的实施健康教育并给予耐心解释检查的目的、方法,使其了解检查对诊断和治疗的必要性,提供可能获得的支持途径的信息和方法,包括肌肉松驰法,腹式呼吸法使其通过调整呼吸从而放松心情的方法及其检查中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主动参与检查的配合。
并安排患者提前进入检查室,使之先适应暗光环境,使之自觉调整精神心理压力,保持情绪稳定,以助于缓解不良情绪。
检查时调整患者体位使之处于最佳舒适体位。
同时注意改善检查室环境,保持其清洁、整齐、空气流通、室温调整为20~22℃,湿度为40%~50%的舒适状态。
技术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尽量减少噪音,语言温和,努力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
眼底荧光造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吲哚氰绿血管造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ecine angiography FFA)是六十年代初由Novotny和Alvis首创的眼底荧光照相和直接观察眼底血管内循环的新方法。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基本具备条件:眼底照相机:必须是具有特殊滤光片(激发荧光片、栅滤光片)装置,能快速拍照(每秒1~2秒)专门功能的眼底照相机,临床上一般用黑白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其对比较为鲜明,可以为诊断、治疗、科研提供依据,但也可以用彩色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进行检查。
黑白荧光血管造影胶片一般用感光度在27DIN以上,彩色荧光血管造影多采用22DIN以上。
目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亦可以通过电脑图像处理系统,直接用激光或喷墨打印机打印出眼底图像。
血管造影剂:荧光素钠注射液。
荧光素是一种染料,其钠盐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荧光,在PH=8时荧光最强。
荧光素对人体无害,静脉内注入以后,一部分与各种血清蛋白和红细胞结合,一部分流离,大部分通过肾脏随小便排出体外,其余经胆道排出。
因此,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忌用。
浓度有10~20%,一般剂量为15~20mg/kg体重计算,成人常用量600mg(20%荧光素钠3ml)。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副作用:注射荧光素钠后,较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打喷嚏、眩晕等,属于轻型反应,发生率在1~15%之内。
出现上述反应,一般检查可以完成。
亦有极少数出现过敏性休克反应而导致死亡者,因此作本项检查时,必须具备有急救所需的设备,检查前必须详细了解病人有无禁忌症。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临床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期:荧光素在视网膜血管内循环情况,即静脉内注射荧光素钠后,从眼底血管(脉络膜血管、视网膜血管)开始出现荧光至荧光素在眼底血管内逐渐减退的时间,称为视网膜循环时间。
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过程中,分期各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过程分为五期为宜。
1. 动脉前期:为脉络膜血管充盈荧光(称背景荧光),见眼底有地图状或小斑状朦胧荧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关知识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盈之前
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④ 视网膜静脉期:从静脉任何一支血管出现层流至
静脉荧光消失(30-60”)
⑤ 晚期:注射5’后,主干血管内荧光明显减弱或消失,
视盘边缘残留荧光,背景荧光中,可见视网膜脉络 膜血管荧光虚空影
静 脉 期
1 1. 网膜静脉层流
3
1
2. 脉络膜完全充盈
2
2 3. 视盘缘巩膜染色 4. 排空的脉络膜血管
4
视网膜循环分期-Hayreh分5期
① 视网膜动脉前期:(9-10”) ② 视网膜动脉期: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充盈之前
(10-15”)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盈之前
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
盈之前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④ 视网膜静脉期:从静脉任何一支血管出现层
流至静脉荧光消失(30-60”)
⑤ 晚期:注射5’后,主干血管内荧光明显减弱
或消失,视盘边缘残留荧光,背景荧光中, 可见视网膜脉络膜血管荧光虚空影
动 脉 期
2
1. 睫状视网膜动脉
视网膜循环分期-Hayreh分5期
① 视网膜动脉前期:(9-10”) ② 视网膜动脉期: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充盈之前
(10-15”)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盈之前
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④ 视网膜静脉期:从静脉任何一支血管出现层流至
静脉荧光消失(30-60”)
⑤ 晚期:注射5’后,主干血管内荧光明显减弱或消失,
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措施

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措施近年来眼科影像学检查发展很快,许多眼科影像学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及病情随访的常用方法。
其中,眼底血管造影是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眼底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从肘静脉注入人体,利用特定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入的过程。
分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氰氯血管造影两种。
吲哚氰氯血管造影检查临床应用较少,比较常见的是荧光素血管造影。
它是以荧光素钠为造影剂,主要反映视网膜血管的情况,是常用、基本的眼底血管造影方法。
对眼底疾病的定位诊断、制定激光治疗方案,临床用药指导,视力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20XX年5月至20XX年3月本科共为105名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现将造影的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XX年5月至20XX年3月供105例眼底病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年龄16~85岁,男75例,女30例。
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7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10例,分支静脉阻塞患者15例,中Y静脉阻塞患者3例,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患者23例,其他眼底病变患者9例。
排除严重心脑血管器质性病变,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心电图、血糖检查结果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无特殊药物过敏史。
12方法眼底照相。
造影剂为美国进口荧光素钠注射液(历设得),规格每支5ml,含荧光素钠05g。
采用德国产同步共焦激光眼底造影仪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2护理措施21造影前护理211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为患者测量眼压、血压、脉搏,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为预防或减轻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胃肠道等不良反应,造影前半小时予口服盐酸甲氰氯普胺10mg,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mg,造影不宜空腹进行,因患者易发生低血糖性晕厥,也应避免过饱引起呕吐。
完善各项检查后,用复方托品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
嘱患者抬头,自然睁眼,双眼各滴一滴散瞳药,每5分钟滴1次,共滴3次。
嘱患者闭目休息20~30min,待瞳孔散至7~8mm,即可行血管造影检查。
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观察

荧光素钠注射时可能引起注射部位疼痛,而吲哚菁绿注射时疼痛相 对较少。
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管系统反应
吲哚菁绿注射后可能出现心血管系统反应,如心悸、血压下降等, 而荧光素钠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反应较少见。
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01
荧光素钠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 低,多数反应程度较轻,如轻微 的皮疹、恶心等。严重的不良反 应较为罕见。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不良反 应机制
为了更好地理解荧光素钠和 吲哚菁绿的不良反应,未来 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药理 机制、药代动力学以及与机 体相互作用的细节,为临床 安全用药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
个体化用药策略
针对个体差异对不良反应的 影响,可以开展个体化用药 策略的研究。通过基因检测 、代谢组学等手段,预测患 者对药物的反应,从而实现 个体化用药,降低不良反应 的风险。
指导临床用药
观察不良反应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药物耐受性和过敏史,为医生提供用药参考,避免或减少 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诊疗质量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可以为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宝贵的临床数据,有助于优化诊疗方案,提 高眼底血管造影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这些数据也有助于推动相关药物的研发和改进 ,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诊疗方法。
02
荧光素钠不良反应观察
常见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荧光素钠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包 括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呼 吸急促等。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
导致过敏性休克。
胃肠道反应
部分患者在接受荧光素钠造影后可 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 不适。
注射部位反应
荧光素钠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 红肿、硬结等症状。
特殊不良反应
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

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作者:李春杨郑祥陈丽萍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对脉络膜病变,特别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使眼科护理人员更加了解ICGA的原理和意义,并掌握有关操作与配合。
方法:造影前应协助患者取舒适坐位头固定在支架上,上臂放平避免静脉扭曲或衣袖过紧,影响臂到脉络膜或视网膜的循环时间。
用5ml注射器抽取5ml0.9%氯化钠注射液连接7号头皮针头进行静脉穿刺(选取肘静脉)。
推入5ml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血管情况,如无异常连接ICG溶液待用。
嘱患者双眼向前看,固视前方指示灯听从医生要求向上、下、左、右看。
待医生对准病灶后护士再将ICG溶液以3—5秒的速度快速静脉推入,同时进行计时。
穿刺时尽量选择肘部较粗大而有弹性的血管。
护士应技术过硬,“一针见血”,避免反复进针造成疼痛或药液外渗等,导致造影失败。
结论: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对脉络膜病变,特别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规范护理操作流程,眼科护理人员更加了解ICGA的原理和意义,并熟练掌握有关操作与配合。
【关键词】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护理【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93—01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是眼底造影检查的一种,它弥补了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缺点。
由于吲哚菁绿的分子量大不易从窗孔型的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且其荧光光谱可穿透视网膜色素上皮、黄斑区叶黄素、出血及浆液性渗出等.从而能很好的对脉络膜血管显影。
如果说FFA对视网膜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那么ICGA则对脉络膜病变,特别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两种检查配合使用为眼底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有效、可靠的手段。
我院眼科为了配合开展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下新生血管膜,对眼底黄斑疾病病患者进行了ICGA,为了使眼科护理人员更加了解ICGA的原理和意义,并掌握有关操作与配合,现将我们进行ICGA的护理方面情况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