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杆菌培养标准操作流程

合集下载

肺结核检查流程

肺结核检查流程

肺结核检查流程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为了及早发现并治疗肺结核,医院通常会有一套完整的肺结核检查流程。

以下是一般的肺结核检查流程。

首先,患者通常会首先就诊于门诊部,由医生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等症状以及是否接触过结核病患者等情况。

体格检查主要是听诊肺部是否有异常呼吸音,敲击胸部以便观察有无胸腔积液等。

接下来,医生通常会给患者开具肺结核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单。

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痰液涂片及杆菌培养、结核菌素皮下试验以及血液检查。

痰液涂片及杆菌培养是用于检查痰液中是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存在,以确定诊断。

结核菌素皮下试验则是通过注射结核菌素进入皮肤上层,并在48小时后测量注射部位的硬结大小,以评估患者是否感染结核菌。

血液检查可以检查体内的炎症反应水平,如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

除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也是肺结核检查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X线胸片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X线胸片主要用于观察肺部是否有结节、空洞、阴影等异常情况,对于确定肺结核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CT则是通过多层次的扫描获取更详细的肺部影像,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和定位结核病灶。

根据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活检等。

支气管镜检查一般用于观察支气管是否有炎症、溃疡或肿瘤等病变;病理活检则是通过取得肺部组织样本,送往病理科进行镜下检查,以确定组织中是否存在结核菌感染。

最后,根据所有的检查结果,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肺结核的治疗一般采用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疗程一般为6个月以上,严重和复杂病例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

总的来说,肺结核的检查流程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活检等。

这些检查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尽早发现和诊断肺结核,从而早期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结核杆菌培养标准操作流程

结核杆菌培养标准操作流程
根据需要将样本进行稀释,以便于后续接种和培 养。
灭菌处理
将处理后的样本进行灭菌处理,以消除杂菌干扰。
培养基制备
选择培养基
选择适合结核杆菌生长的 培养基,如罗氏培养基、 改良罗氏培养基等。
制备方法
按照培养基说明书,准确 称量、溶解、调节pH值等 步骤制备培养基。
灭菌处理
将制备好的培养基进行高 温高压灭菌,以确保无菌 状态。
结核杆菌培养的重要性
诊断价值
结核杆菌培养能够直接获得病原 菌,对于确诊结核病具有重要的
价值。
指导治疗
通过结核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 以了解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 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
结核杆菌培养还可以用于流行病学 调查,了解结核病的传播情况和菌 株的分布特点。
02
结核杆菌培养标准操作流程
02
实验室内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
监控和评估。
实验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技能和素质,确保
03
实验质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结核杆菌培养的应用
结核病的诊断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常侵犯肺部,但也可影响其他器官。 结核杆菌培养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培养出结核杆菌可确诊结核病。
感谢观看
结核杆菌培养标准操作流 程
• 引言 • 结核杆菌培养标准操作流程 • 注意事项 • 结核杆菌培养的应用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结核杆菌培养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培养可以获得结核杆菌的纯培养 物,用于后续的菌种鉴定、药敏试验等。
背景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随着耐药结核病的增多,结核杆菌培养成为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关键环节。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报告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理;2. 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及检测方法;3. 增强实验室操作技能,提高对结核病的防控能力。

二、实验原理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

本实验通过培养、分离、鉴定及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结核分枝杆菌菌种;(2)牛肉浸液;(3)鸡蛋;(4)石炭酸复红染液;(5)无菌生理盐水;(6)无菌试管;(7)酒精灯;(8)高压蒸汽灭菌器;(9)显微镜;(10)生物安全柜。

2. 实验仪器:(1)恒温培养箱;(2)电热恒温水浴锅;(3)无菌操作台;(4)超净工作台;(5)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菌种复苏(1)将冷冻保存的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复苏于牛肉浸液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2)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结果。

2. 分离纯化(1)将复苏后的菌液涂布于牛肉浸液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2)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重复涂布、培养,直至获得纯化菌落。

3. 鉴定(1)挑取纯化菌落,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制成菌悬液;(2)将菌悬液滴加于石炭酸复红染液中,37℃恒温染色30分钟;(3)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观察菌体形态及染色特性;(4)挑取染色阳性菌落,进行生化试验,如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等,以鉴定结核分枝杆菌。

4. 检测(1)挑取纯化菌落,制成菌悬液;(2)将菌悬液滴加于含有药物的琼脂平板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3)观察药物对菌落的抑制作用,判断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种复苏:复苏后的菌落呈白色,表面光滑,呈干燥状,有明显的溶血现象。

2. 分离纯化:纯化后的菌落呈白色,表面光滑,呈干燥状,有明显的溶血现象。

3. 鉴定:挑取染色阳性菌落,进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均为阳性,符合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结核杆菌培养操作流程

结核杆菌培养操作流程

结核杆菌培养操作流程
朋友!今天来跟您唠唠结核杆菌培养这档子事儿。

想当年我刚开始接触这玩意儿的时候,那叫一个懵啊!不过慢慢也就摸出点门道了。

咱先说说准备工作哈。

您得把那些瓶瓶罐罐的都准备好,像培养皿啦、培养基啦,可别少了。

我跟您说,有一回我就忘了拿培养基,那叫一个尴尬!
然后呢,采集样本。

这可得小心着点儿,别弄得到处都是。

我记得有次小李采集样本的时候,手一抖,差点就搞砸了。

接下来就是接种啦。

这一步可关键了,动作得轻、得准。

我当初学这个的时候,总是掌握不好力度,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唉!
培养的时候,温度和时间可得控制好。

我记得好像是 37 度左右,时间嘛,大概得几周。

不过也可能记错喽,您可得再确认确认。

哇,这中间还得时不时观察观察,看看有没有啥变化。

有一次我观察晚了,差点就错过了重要的情况。

嗯...说到这,我突然想起个事儿。

之前听说有个同行,在培养的时候居然把培养箱的温度调错了,结果全白费了,您说多可惜!
对了,还有个小细节得跟您说。

这培养的时候啊,有时候会有点怪怪的味道,您可别被吓到。

如果您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啥不对劲的,别慌,赶紧停下来找找原因。

我这又扯远啦。

反正您就按照这些步骤来,多练几次,准能行!
怎么样,朋友,您觉得能搞明白不?。

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方法

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方法

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方法结核病是一种大家较为熟知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

可通过空气传播,且感染剂量很低,人吸入很少的结核分枝杆菌即可引起感染。

该疾病会在任何年龄发病,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近年来,随着艾滋病发病率的增加,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吸毒人群的增多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我国结核病发病率仍然较高。

结核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如何知道自己得了结核病呢?当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因感染的部位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例如肺结核患者主要会表现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低烧,盗汗,乏力等一些呼吸道疾病症状。

而感染肾脏时,患者会出现尿急,尿痛,血尿等泌尿系统症状。

大部分患者感染结核杆菌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热,盗汗,虚弱等等。

当人体出现以上症状时,即可高度怀疑为结核病。

出现自觉症状后,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建议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以此来确定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脏器部位,同时也会进行体液培养来进一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结核杆菌,通常会采取患者的痰液来进行检验。

让我们进一步来了解一下吧。

一、什么是结核杆菌?结核杆菌即为结核分枝杆菌。

它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而结核杆菌是一种较为古老的细菌,早在4500年前的古埃及,人们就已经发现了这种细菌的存在。

古代时大家将肺结核患者称为肺痨患者。

在1882年,该病菌由一名德国的细菌学家郭霍发现后,才被正式命名为结核菌。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类专性需氧菌,它生长较为缓慢。

对干燥,冷,酸碱等抵抗力非常的强,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痰液中的结核杆菌需要经过六个小时左右才会被彻底杀死。

目前痰培养是确定结核杆菌感染的主要检查项目,经过痰液培养分离细菌可以发现,结核分枝杆菌革兰染色不易着色,需用特殊染色方法荧光染色或萋—尼抗酸染色。

经抗酸染色后菌体为红色细长直或略弯的杆菌,该细菌没鞭毛,无芽孢,有荚膜,多数有异染颗粒。

荧光染色、抗酸染色如图:从致病性角度分析可见,结核杆菌本身不会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物质主要是他的荚膜、脂质以及蛋白质。

结核杆菌培养标本处理标准操作程序

结核杆菌培养标本处理标准操作程序

结核杆菌培养标本处理标准操作程序1 检验目的结核病的确证诊断。

2 样本类别痰、尿、粪、脑脊液、胸腹水、分泌物等。

3 采样容器无菌容器或运送培养拭子。

4 试剂4%NaOH、罗氏培养基。

5 检验程序5.1 标本采集和处理5.1.1 痰标本:用无菌容器留取清晨痰,用 4%NaOH 等量进行前处理 5 分钟,3000r/min 离心 30 分钟,取沉渣接种罗氏培养基 2 枝,37℃孵育 4 周。

5.1.2 尿标本:留取晨尿(或 24H 尿的沉淀部分 10- 15ml)送检,用 4%NaOH 等量进行前处理 5 分钟,3000r/min 离心 20 分钟,取沉渣接种罗氏培养基 2 枝,37℃孵育 4 周。

5.1.3 粪标本:留取 5-10 克粪便于广口瓶中,加入生理盐水 30-40ml,用玻棒搅拌,静置 10 分钟,吸取混悬液部分,3000r/min 离心 30 分钟,取沉渣接种罗氏培养基 2 枝,37℃孵育 4 周。

5.1.4 脑脊液、胸腹水:将标本 3000r/min 离心 30 分钟,取沉渣接种罗氏培养基 2 枝,37℃孵育 4 周。

5.1.5 分泌物:直接接种罗氏培养基 2 枝,37℃孵育 4 周。

5.2 细菌鉴定5.2.1 染色:取 2 周后罗氏培养基上生长菌落涂片,作抗酸染色5.2.2 鉴定:取菌落进行相应的生化鉴定(手工或仪器)5.3 结果报告5.3.1 阴性结果报告:结核培养未生长。

5.3.2 阳性结果报告:结核菌名。

6 质控程序见室内质控操作程序。

7 注意事项7.1 结核菌培养时,污染标本要进行前处理,防止普通细菌的干扰。

7.2 结核菌接种应在生物安全柜中。

7.3 液体标本应离心,增加阳性率。

8 临床意义结核菌在人群中传播,并使之感染和发病,与患者排菌量有密切关系。

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续发性结核病痰涂片检查阳性的患者,痰涂片检查可作为肺结核诊断的重要依据。

对于生长繁殖的结核菌,抗结核药的杀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处于代谢缓慢生长期的结核菌,药物几乎不起作用,因此,结核菌培养是化学治疗效果的重要指征。

结核分枝杆菌镜检执行标准

结核分枝杆菌镜检执行标准

结核分枝杆菌镜检执行标准背景: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结核病的威胁。

结核分枝杆菌的镜检是结核病的常用检测方法之一,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结核分枝杆菌镜检的执行标准。

1. 目的本标准旨在规范结核分枝杆菌镜检的操作流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结核病的早期诊断率,并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2. 材料与仪器2.1 高质量显微镜及放大镜。

2.2 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可通过刮取痰液等方式制备。

2.3 阳性和阴性对照材料,用于质控。

3. 操作流程3.1 准备工作3.1.1 根据个人卫生要求,佩戴洁净外科口罩、手套和实验服。

3.1.2 准备所需材料和仪器。

3.1.3 对显微镜进行预检和校正并清洁。

3.2 样本处理3.2.1 从痰液中取适量样本,将其涂布于玻璃载玻片上,并晾干。

3.2.2 经过染色和脱色处理,使结核分枝杆菌显现出红色的链状或弯曲形态。

3.2.3 加盖干净的盖玻片。

3.3 镜检操作3.3.1 将涂片放在显微镜台上。

3.3.2 使用低倍镜进行初步扫描,找到适当的漏光区域。

3.3.3 切换到高倍镜,检查漏光区域的细胞形态及聚集情况。

3.3.4 在偏光下检查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特征。

包括:红色、链状或弯曲形态、长度及宽度相对较长等。

3.3.5 对疑似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进一步确认,如需要,可使用特殊染色技术或其他特异性检测方法。

3.4 结果判读3.4.1 对每个涂片进行镜检,详细记录结果。

3.4.2 根据阳性和阴性对照材料进行质控。

3.4.3 结果判读包括:阴性(未发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及鉴定结核分枝杆菌数量。

4. 质量控制4.1 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

4.2 定期校准显微镜并保持其清洁和良好状态。

4.3 定期对阳性和阴性对照材料进行质控。

5. 报告与记录5.1 根据检测结果生成报告,并进行传达和归档。

5.2 记录检测样本的信息和结果。

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操作

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操作

痰分枝杆菌培养操作注意:培养操作必须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以上的防护条件下进行,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安全!一、材料与准备1.实验物品:生物安全柜、漩涡振荡器、计时器、斜面架、培养箱、记号笔、登记本。

2.耗材(每份标本):前处理管、无菌4%NaOH、无菌吸管(3支)、酸性罗氏培养基(2支)。

3.准备工作:①将培养基从冷藏环境取出,检查培养基(污染或干裂的弃去不用),合格的培养基室温放置5-10分钟,待其恢复至室温,拭去外壁的凝结水后在培养基斜面背面标记编号、患者姓名、接种日等;②取无菌的前处理管,标记患者姓名、实验室编号;二、标本处理与接种1.在生物安全柜内,用无菌吸管吸取痰标本1-3ml,加入到前处理管中;2.视痰标本性状加1-2倍体积的4%NaOH溶液,立即开始计时15分钟;3.涡旋振荡30-60秒后室温静置,直至15分钟结束(如果标本较多,应当分别处理,保证氢氧化钠处理时间不超过20分钟!);4.检查培养基的凝固水,如果过多,应沿培养基管壁弃去,避免凝固水流经斜面5.用无菌吸管吸取经过前处理的痰标本,接种0.1ml至培养基斜面,尽可能将标本铺满斜面(可在斜面上部和中部各滴一滴标本液,拧紧培养基管盖后向各方向倾斜),每份标本接种两支培养基;三、培养与观察1. 新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斜面架上,保证斜面水平向上,在培养箱37℃培养24小时;2. 24小时之后,将培养基竖直放置,继续培养;3. 接种后第3天、第7天各观察一次,如果有菌落生长,则进行涂片镜检以鉴别污染菌或速生分枝杆菌。

以后每周观察一次,并记录结果;4. 至第八周末,仍无菌生长,可报分枝杆菌阴性。

5. 典型的结核分枝杆菌菌落形态为淡黄色、菜花样、粗糙、干燥、不透明。

非典型分枝杆菌菌落形态不一,有的与结核杆菌相似,有的黄色、湿润、光滑。

6.如查不能区分杂菌污染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应进行涂片抗酸染染色镜检,如为非抗酸菌,则报告污染(如果培养实验室仅承担菌株分离任务,则不需在培养实验室涂片确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痰标本的采集
1、痰标本的种类 根据痰标本采集时间,可 将标本分为3类: (1)即时痰:就诊时深呼吸后咳出的痰液; (2)清晨痰:患者晨起立即用清水漱口后咳 出的第2口、第3口痰液; (3)夜间痰:送痰前一日患者晚间咳出的痰 液。
2、正确的咳痰方法:
(1)咳嗽前应缓慢的深吸气,吸气后稍屏气片刻。 (2)躯干略向前倾,两侧手臂屈曲,平放在两侧胸 壁下部,内收并稍加力。 (3) 咳嗽时腹肌用力快速收缩,使腹壁内陷。一次 深吸气可连续咳嗽三声。 (4)停止咳嗽并收缩将剩余的气体尽量呼尽。 (5)在缓慢吸气或平静呼吸片刻,准备再次咳嗽的 动作。 (6)勿将漱口水、唾液、呕吐物、鼻咽分泌物等混 入痰内,以免影响检验结果。如标本不合格,检验 人员应当拒收,并和临床医生对接,重新采样。 (7)标本量一般在3~5毫升。
分支杆菌培养阳性(3+):菌落占斜面面3/4 分支杆菌培养阳性(4+)菌落布满全斜面。
5、培养基污染情况报告
在观察分支杆菌生长情况时,发现有非分支 杆菌生长,报告污染,重新送检。污染必须 控制在2%以下,当污染率高于2%时,提示 培养基污染或消化处理不当,应采取相应措 施,查寻和分析原因。
结核分支杆菌培养
讲述内容: 一、痰标本的采集 二、结核分支杆菌培养操作规程
结核分支杆菌培养是结核病诊断 细菌学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是 “抗酸杆菌涂片检查法”)这里我只 讲结核分支杆菌培养。 讲之前我还是要强调下要保护好 自己(即生物安全问题)。结核分支 杆菌是怎样传播我想你们比பைடு நூலகம்懂,由 于时间关系,这里也不展开讲,进入 正题………
3、接种方法:取前处理消 化后痰液0.1mL,无菌操作接 种于培养基斜面上,每份标 本同时接种两支酸性改良罗 氏培养基,放37℃孵育。
4、结果与报告
接种后3~7天观察,此后每周观察一次菌落生 长情况,有菌落生长需经抗酸染色确认是否为分 支杆菌。若至第8周仍无菌落生长方可报告阴性 结果。 分支杆菌培养报告方式 分支杆菌培养阴性:斜面无分支杆菌菌落生长 分支杆菌培养阳性(1+):菌落占斜面面积1/4 分支杆菌培养阳性(2+):菌落占斜面面积1/2
3、痰标本的保存和输送
痰标本容器密封,勿倒置,严防痰液外 溢。不能立即培养的痰标本,须置4℃冰箱 保存,防止痰液干涸或污染。
二、结核分支杆菌培养操作规程
培养基 酸性改良罗氏(分离培养)——目前由州 疾控统一购买按任务数配发并4℃冰箱保存。 1、将培养基从冰箱取出,恢复到室温并在培 养管上编培养序号,写上患者姓名、培养 日期、痰涂片编号等信息。 2、标本前处理:碱处理法 取2mL痰标本于前处理管中加1-2倍痰标本量 的4%NaOH,振荡器上震动30-60s后室温 放置10-15min(不得超过20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