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体育专业学校体育学试卷及答案

体育专业学校体育学试卷及答案

体育专业学校体育学试卷(A卷)一、名词解释题:(共8题,每题3分)1.体育教学:2.体育教学目标:3.体育教学大纲:4.体育教学手段:5.体育教学原则:6.体育课的结构:7.课时计划:8.课外体育训练: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1分)1.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门学科。

2. 学校体育是以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并承受一定的。

3.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促进,培养和良好的,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和。

通常也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方面组织形式。

5. 体育实践课教学是以为基础,以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

6.运动技能的形成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阶段,阶段和阶段。

7. 以我国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为例,其结构由,,三部分构成。

7.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教授方法有,,,。

9.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是指。

10. 1990年3月,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和卫生部联合颁布了和。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1. 简述学校体育的功能?2.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3. 体育实践课组织的内容?4. 竞赛规程及其内容?5. 课外体育训练的特点与目标?四、论述题:(共3题,每题12分)1. 发展体能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2. 常见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方法有哪些?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方法?3. 编写实践课教案的步骤,方法与要求?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并养成终身锻炼身体习惯的教育过程。

2.体育教学目标:是指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定的教学结果和标准。

学校体育学学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学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身体训练包括__一般身体训练___和__专门身体训练_。

专项身体训练2、体育课分组教学的形式分为_ 分组不轮换_ 和___分组轮换_两种。

3、体育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教法,而且要备_ 学生__,还要备___场地器材_.4、分析体育课的方法有__全面分析法_和__专题分析法__.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分别用“√”、“×”表示。

每小题1分,共10分)1、体育教学大纲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学进行微观管理的依据。

()2、运动负荷的表面数据是指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 ()3、自我暗示也是一种语言法的形式. ()4、学校体育竞赛的法规性文件是竞赛规程. (×)5、连续重复练习多用于动作技术教学的初学阶段。

(×)6、在制定体育教学进度时,耐久跑教材宜采用混合排列. ()7、学校体育学属于社会学科范畴。

( )8、为显示动作的左右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

(×)三、选择题(根据需要进行多选或单选。

每小题1分,共10分)1、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直接陈述是( B )的讲解形式A、直陈式B、概要式C、测重式D、联系式2、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D )A、流水依次进行B、条件不断变化C、每站练习无间歇D、能有效地增大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3、间歇练习法的作用是( D )A、能提高肌肉力量B、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协调能力C、能提高供氧能力D、能提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4、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优秀行为进行肯定评价是一种( C )A、说服法B、榜样法C、表扬法D、评比法5、一节课按45分钟计,其基本部分的时间,一般安排( B )分钟A、10—20B、28-32C、30—35D、35—406、周期性训练原则的理论依据是(B )A、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B、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C、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D、超量恢复原理7、下列活动中属于教师指导的是( C )A、讲解B、整队C、示范D、调动队伍8、下列形式属于直观法的是(A )A、示范B、自我暗示C、条件诱导D、默念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学校体育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发展的有利作用或效能。

学校体育学试题及答案+相关电子教程

学校体育学试题及答案+相关电子教程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填空题1.1953年,毛泽东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号召。

2.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或扬州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3.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学校应做到“三育并举”。

4.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提出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而且在于“卫国”。

5.我国的古代学校体育,是从奴隶社会开始出现的。

6.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倡体、智、德三育,称力、智、德三育为国家民族富强之基础。

7.主智主义主张将一堂体育课分为准备、基础、结束三部分。

8.199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

9.杜威认为“任何时代任何人,对于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年幼儿童的教育,无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和娱乐。

”10.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已经提出“寓兵于民”的主张,但首先使用“军国民主义”一词的是蔡锷。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学科。

(√)2.德绍五项是指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

(√)3.中国的学校体育是从18世纪后期开始从西方一些国家传入的。

(×)4.国家体委于1954年制定并公布了《劳卫制》。

(√)5.自然主义体育理论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体育学说。

(×)6.最早把体育引进学校教育的教育家是德国的巴泽多。

(√)7.1923年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科”。

(√)8.学校体育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教育和体育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形成体系。

(√)9.军国民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10.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教育应回归自然,顺应儿童的本性,按儿童的兴趣、爱好组织活动,使儿童的身心都得到自由的发展。

学校体育学试卷一

学校体育学试卷一

《学校体育学》试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少年儿童训练应以()为主。

A)专项训练B)一般训练C)技术训练D)战术训练2.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是()。

A)讲解B)口令C)方言D)专业术语3.在跳远运动中,()是技术的关键环节。

A)助跑B)起跳C)空中动作D)落地4.群众体育在国外也称()。

A)大众体育B)社区体育C)社会体育D)基层体育5.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B)卢梭C)斯宾塞D)裴斯泰洛齐6.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 )。

A)教养B)教育C)强身健体D)美育7.《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

A)陈独秀B)二十八画生C)恽代英D)徐冰8.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指( )。

A)早操B)课间操C)体育课D)课外训练9.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是指( )。

A)认识规律B)社会制约性规律C)动作技能形成规律D)教与学辩证统一规律10.编选体育教学内容时应遵循( )。

A)自觉性原则B)经常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针对性原则11.按教学手段的时代性特征来划分,有( )。

A)传统型和现代型B)常规型和专门型C)视觉型和听觉型D)固定型和可动型12.为了有效地发展体能,教师要控制和调节的基本要素是指( )。

A)身体素质B)运动能力C)身体健康D)负荷与休息13.( )是运动技能教学要经过的阶段之一。

A)体力准备阶段B)粗略掌握动作C)运动经验积累D)心理准备14.直观法指的是( )。

A)口令与指导B)口头评价C)教师演示D)口头汇报15.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直接陈述是()的讲解形式。

A)直陈式B)概要式C)侧重式D)联系式16.一节课中,学生做练习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称为课的()。

A)综合密度B)专项密度C)练习密度D)一般密度17.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是( )。

A)教学一般规律反映B)教学特殊规律反映C)课外锻炼规律反映D)课外锻炼计划的反映18.我国整体运动训练体系的一个环节是( )。

学校体育学试题答案及评分说明

学校体育学试题答案及评分说明

学校体育学试题答案及评分说明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方案、实施2、练习密度、运动负荷3、根底性、业余性4、教师、学生、教材5、说明、教材纲要体系、考核工程级标准6、全面、针对、多样7、观察法、自我感觉法、生理测定法8、校内竞赛、校外竞赛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和物力,以最正确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体育的根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展方案、实施、检查、评定的工作过程。

2、指以教学目标和任务为核心,遵循教材选编原那么,将经过选择的各种教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要求组合成的统一整体。

3、指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

4、指对体育课中的各项评定内容,根据评价者的经历,从理论上对可的质量作出的分析与评价。

5、指通常在学期初,为了解学生根底和特点所进展的考核。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教育性原那么;(2)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那么;(3)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原那么;(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那么;(5)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那么。

(注:每一个要点1分)2、(1)自觉、自愿性原那么;(2)经常性原那么;(3)针对性原那么;(4)适量性原那么;(5)渐进性原那么。

(注:每一个要点1分)3、依据:(1)社会的需要(1分);(2)学校体育本身的功能(1分);(3)学生身心开展特点(1分)要求:(1)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1分);(2)可行性与挑战性相结合(0.5分);(3)详细化与定量化相结合(0.5分)。

4、是教师(或指定学生)以详细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动作的方法要领,以建立动作的正确表象。

(2分)选择是范位置和方向时应注意:(1)示范应根据学生队形、动作情况、平安的要求,运用不同的方位进展(1分);(2)应防止让学生面向阳光和迎风(1分);(3)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示范(1分)5、(1)注意合理安排新旧教材的教学顺序,加强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和整体性(2分);(2)在实际教学组织过程中,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难度的新旧教材内容(1.5分);(3)根据新旧教材内容特点和要求,对不同年龄、性别、水平的学生进展合理分组练习,并合理地分配练习时间,安排练习密度和生理负荷(1.5分)。

2019年《学校体育学》模拟试题A卷及答案

2019年《学校体育学》模拟试题A卷及答案

2019年《学校体育学》模拟试题A卷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校体育管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2.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增大_____和______。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______和 _____特点。

4.体育教学应以______为主导______为主体______为主线。

5.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构成。

6.选择和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注意____性、_____性和_____性。

7.测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常采用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法。

8.按竞赛进行的空间范围,学校运动竞赛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和“×”表示。

每小题1分,共10分)1.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2.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

()3.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4.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

()5.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的认识活动规律提出的。

()6.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

()7.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8.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

()9.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

()10.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学校体育管理:2.教材体系:3.运动负荷:4.定性评价:5.预先考核: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确定体育教学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2.简述课外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确立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有哪些?4.何谓示范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选择示范的位置和方向?5.怎样上好综合课?6.对少年儿童实施耐力训练应注意什么问题?五、论述题:(共15分)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谈谈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校体育学_上海体育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学校体育学_上海体育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学校体育学_上海体育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列属于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常见组织形式的是()。

参考答案:班级体育活动课_大课间体育活动2.以下是根据体育课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的规定,哪几个选项表述正确?()参考答案:3-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_初中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以下哪项属于课后常规的内容()。

参考答案:做好教学总结_及时回收器材4.常见体育教学设计形式有哪四种()。

参考答案:课时教案、单元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学年教学计划5.体育教学组织中的分组轮换形式有哪几种()。

参考答案:两组一次轮换_三组两次轮换_先合组,后分组轮换_先分组,后合组轮换6.高等教育阶段,体育活动主要分为专项运动技能以及()四项内容。

参考答案:保健类特殊课程_以进一步发展各项身体素质为主的专项性练习_以体育社团进行组织的各类运动竞赛7.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体育教师职业生涯的永恒主体,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是体育教师的终身追求。

参考答案:正确8.对于技术简单的,或对身体素质要求高、体力消耗大的教学内容适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结合排列方式。

参考答案:错误9.学校体育目标在效果学段维度上分为:()以及高等阶段体育目标。

参考答案:学前阶段体育目标_初等阶段体育目标_中等阶段体育目标10.策划与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通常面对的首要问题是()。

参考答案:场地空间不足11.体育素养是是指人类在生命过程中获得个人生存发展的运动要素的综合,包括体育技能、体质和()。

参考答案:体育行为_体育意识_体育知识12.下列哪种教学组织形式具有能够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更好的实行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的优点()。

参考答案:个别指导13.制约学校体育功能取向确立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大学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测试卷

大学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测试卷

大学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测试卷一、单选题(每题只能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在横线上填写序号,每题2分,共10分)1. 体育学科的功能是指体育与人的个体、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特殊社会作用与效能。

A社会影响作用 B社会相互作用 C环境影响作用 D心理影响作用2. 1979年教育部在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各种国外的体育思想和体育教学理论与教学法。

A.徐州B.苏州C.扬州D.福州3.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其中对学生的管理包括:学生行为的解析;课堂纪律的维护和。

A自我调节 B自我表现 C自我激励 D自律意识的培养4. 14一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

A.人本主义B. 人文主义C.军国民主义D.主智主义5.体育教师的特殊性格特征,首先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其次是对学生的爱和良好的教态;第三是。

同时还应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

A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B潇洒的风度 C高尚思想品德 D坚强的意志二、多项选择(每题要选择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用序数号填写在横线上,每题2.5分,共15分)1.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的七艺:骑马、游泳、投枪的内容和形式;A击剑 B狩猎 C书法 D吟诗 E 下棋2.学校体育目标本质包括:不同指向的方向性;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

A 不同标准的要求B激励进取的前瞻性C具有一定的灵活性D具有一定的曲折性 E不同层次水平3.体育学习的认知策略其主要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练习策略、。

A反复练习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大负荷策略E提炼加工策略4.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是一个以宏观调控指导为特点的操作过程。

A 自觉自愿为主 B强制规定为辅 C 辅助练习为辅 D微观自主开放 E自主灵活为主5.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取向是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取向。

A 形成性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 终结性目标 E 过程性目标6.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可分为、达到自动化熟练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体育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5673 更新时间:5/26/2009
客观题部分(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分,时间为40分钟,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于(A )社会
A、奴隶
B、封建
C、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2、国民体育的基础是(C)
A、大众体育
B、终身体育
C、学校体育
D、竞技体育
3、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D )
A、礼、乐
B、书、数
C、诗、书
D、射、御
4、毛泽东同志发出的三好号召是(B)年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B)
A、1950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C)
A、场外性
B、竞技性
C、基础性
D、技术性
7、文艺复兴以后,第一个倡导“三育”学说的教育家是(A )
A、洛克
B、卢梭
C、夸美纽斯
D、斯宾赛
8、体育教师的特殊性语言是(B )
A、专业术语
B、口令
C、方言
D、艺术语言
9、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较其他学科(B )
A、单一
B、多样
C、没有差异
D、有差异,但不大
10、体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应(D )全面贯彻
A、必须
B、不一定
C、一定不能
D、有所侧重地
11、体育教学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是(A )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抛物线关系
D、不存在
12、任何动作的完成都要有相应的力量,而起决定作用的是(A )
A、人体的内力
B、人体外力
C、支撑反作用
D、摩擦力
13、体育教学中,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纠正错误动作时可采用(D )
A、分解法
B、快速示范
C、常速示范
D、正误对比示范
14、体育课的综合密度应是(A)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练习强度大时小些好
15、在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单
的情况下,宜采用(B)
A、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C、先合后分
D、先分后后
16、布置场地器材时,可移动器材与固定器材之间应尽可能(B )
A、分开
B、相对靠拢
C、保持距离
D、保持较远
17、在哪种情况下采取分组不轮换的教学形式(A )
A、人数不多场地器材设备条件充足
B、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
C、人数多
D、人数少
18、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
的作用,这一环节即为(C)
A、技术基础
B、技术环节
C、技术关键
D、技术细节
19、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即为体育课的(B )
A、综合密度
B、专项密度
C、练习密度
D、一般密度
20、课时计划也称(D )
A、年度计划
B、教学进度
C、单项计划
D、教案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A”和“B”表示。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B )
2.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

( A )
3.体育课的一般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A)
4.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

(B )
5.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提出的。

(A )6.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

(B )
7.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A )
8.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

(A)
9.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

(B)
10.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

(A)
主观题部分(三、四、五题为主观题,共70分,时间为80分钟。

要求字迹工整,
卷面整洁)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技术细节:在不破坏技术环节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细微的技术结构
2、课的结构:是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以及时间的分配等。

3、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4、淘汰赛:指在比赛过程中逐渐淘汰成绩差的队和个人最后赛出优胜者的方法
5、综合密度: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五、问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我国学校体育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育、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什么是动作示范?运用动作示范时应注意什么?
答:是教师以具体动作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注意:(1)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2)示范要正确、熟练、轻松、优美(3)示范要有利于学生观察(4)示范要与讲解相结合
3、试述运动竞赛规程的内容包括哪一些?
答:(1)运动竞赛的名称(2)竞赛的目的和任务
(3)竞赛的时间和地点
(4)参加单位及各个单位运动员的人数、分组办法
(5)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6)竞赛办法
(7)报名办法(8)奖励办法
(9)特殊规定及注意事项。

六、应用题(共20分)
假设已测得体育课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为:
教师指导:621秒;学生练习:810秒;组织措施:378秒;
观察、保护:216秒;休息:540秒;不合理时间:135秒。

一节课按45分种计算,请计算下列各题:
1、课的综合密度是多少?
2、课中各项活动的密度是多少?
3、不合理运用时间的比例是多少?
《学校体育学》试题A卷(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共20分;每题1分,错1个扣1分)
1、A
2、C
3、D
4、B
5、B
6、C
7、A
8、B
9、B 10、D
11、A 12、A 13、D 14、A 15、B 16、B 17、A 18、C 19、B 20、D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A
3、A
4、B
5、A
6、B
7、A
8、A
9、B 10、A
三、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在不破环技术环节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细微的技术结构
2、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以及时间分配等。

3、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担。

4、指在比赛过程中逐渐淘汰成绩差的队或个人最后赛出优胜者的方法。

5、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四、问答题(共30分)
1、答: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
发展,培养德、育、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分)
2、答:是教师以具体动作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注意:(1)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2)示范要正确、熟练、轻松、优美
(3)示范要有利于学生观察
(4)示范要与讲解相结合(5分)
3、答:(1)运动竞赛的名称(2)竞赛的目的和任务
(3)竞赛的时间和地点
(4)参加单位及各个单位运动员的人数、分组办法
(5)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6)竞赛办法
(7)报名办法(8)奖励办法
(9)特殊规定及注意事项。

(10分)
六、答:综合密度= 95% 教师指导密度= 23% 学生练习密度= 30%
组织措施密度= 14% 观察、帮助密度= 8% 休息密度=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