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小儿液体疗法

合集下载

04小儿液体疗法

04小儿液体疗法

新生儿出现惊厥
伴有饮食较差
较大儿童可有性格的改变
呕吐,汗出等症状
与低血钙临床表现类似
⑴早期补钙;
补钙中抽搐症状无改善时
⑵输液治疗中出现 抽搐者 应考虑到低镁血症(可
及时可给 10%葡萄糖酸钙 测定血清镁,有助诊断)
5~10ml静脉注射 q6h/次 25%硫酸镁0.1ml/kg/次,
⑶必要时重复使用
每日3~4次深部肌肉注射
疾病中受疾病或环境影响,发生水和电解质的代 谢障碍,导致体液平衡紊乱,致使病情加重。甚则可 危及小儿生命。
㈣ 意义:临床能够正确掌握小儿液体疗法,对儿科 危重疾病的治疗和抢救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小儿液体疗法(二.体液平衡 )
⒈体液分布 体 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间质液---指血管外液体,又称组织液 血 浆---指血管内液,又称血液
失水占体重 <5%
中度脱水 6%-10%重度Fra bibliotek水 >10%
(%)
50ml/Kg
60-100ml/Kg
100~120ml/Kg
口 腔 粘 膜 口欠湿润
口干欲饮
极度干燥
前囱、眼窝 凹陷不明显 凹陷明显
深度凹陷
眼泪、尿量 啼哭有泪
啼哭少泪
啼哭无泪
尿量稍减
尿量减少
尿量极少
皮 肤 弹 性 皮肤稍干
肤干苍白
肤干花斑
40~45 10~15 5
80 70 65 55~60
小儿液体疗法(二.体液平衡 )
二.小儿体液平衡 ⒋ 水的代谢特点 ⑴显性失水,以不含盐为主。可以饮服白开水或静脉 滴入5%葡萄糖液即可; ⑵大量出汗所致失水者,则需要适当补充钠盐溶液。 ⑶正常人每日分泌的消化液,大部分在体内再吸收; ⑷小儿年龄越小,消化液交换亦快,临床常容易因消 化功能障碍造成机体水和电解质的丧失。

(儿科学教学课件)液体疗法

(儿科学教学课件)液体疗法
保补液有效。
静脉补液
静脉补液的必要性
对于严重脱水的宝宝,口服补 液无法满足需求时,需通过静
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静脉补液的种类
包括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液制 品,根据宝宝病情选择合适的 种类和配比。
静脉补液的途径
可选择头皮针、留置针或中心 静脉置管等途径,确保输液通 畅和减少并发症。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密 切观察输液速度和宝宝反应,
学龄期
总结词
学龄期是指从6岁到12岁左右的时间,此时儿童的液体需求量相对稳定。
详细描述
学龄期儿童的液体需求量相对稳定,通常需要每天约60~80毫升/千克的液体量。此时,儿童的身体 功能逐渐接近成人,但他们的液体需求仍然较高,以确保身体正常发育和维持健康。
04
液体疗法的方法与技巧
口服补液
01
02
07
总结与展望
液体疗法在儿科中的重要性总结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液体疗法是治疗儿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补充或限制液体的摄入,有助于维持患 儿的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治疗脱水。
支持器官功能
促进疾病康复
在感染、创伤等情况下,适当的液体 疗法有助于患儿的康复,缩短病程。
适当的液体疗法有助于维持患儿的心、 肾功能,保证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
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 的液体需求及补液方 法。
液体疗法在儿科中的重要性
01
维持儿童正常生理功能
液体疗法是维持儿童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手段,能够补充因疾病、呕吐、
腹泻等原因导致的体液丢失,防止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02 03
支持疾病治疗
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液体疗法常作为支持治疗手段,有助于缓解症状、 促进康复。例如,对于严重感染、烧伤、休克等危重疾病,及时的液体 疗法有助于改善病情。

小儿液体疗法很全

小儿液体疗法很全

药物存储
儿童液体药物应存放在儿童不能 触及的安全位置,避免误用和事 故。
过期药物
不要使用过期的液体药物,应定 期清理并更新医药箱。
结论和总结
有效疗法
小儿液体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儿童疾病的方法,能够快速缓解症状。
注意事项
在使用液体药物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和警告注意事项来使用。
儿童健康
通过小儿液体疗法,我们可以帮助儿童恢复健康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儿液体疗法很全
小儿液体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儿童疾病的方法,通过给予液体药物来促进 康复和健康发展。
小儿液体疗法的定义
治疗方法
通过口服或注射液体药物来改善和恢复儿童的健康状况。
适用对象
适用于儿童患有各种疾病和症状的情况,包括感冒、咳嗽和发烧等。
医疗专业性
由专业医生根据患儿的情况和需要来制定具体的液体疗法方案。
2
静脉注射
将液体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儿童的血液循环系统,以快速起效。
3
外用液体药物
将液体药物应用到患儿的皮肤上,以治疗皮肤病和外伤。
小儿液体疗法的优点
1 易于吸收
液体药物更容易被儿童的消化系统吸收,以实现更快的治疗效果。
2 个性化调整
医生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和病情调整液体药物的剂量和配方。
3 方便服用
液体药物更容易被儿童接受,尤其是对于无法吞咽固体药物的患儿。
小儿液体疗法的适用范围
发热
可以通过液体退烧药物儿童的咳嗽症状。
感冒
鼻腔喷雾剂可以帮助儿童缓解感冒 引起的鼻塞和流鼻涕。
小儿液体疗法的注意事项
儿童剂量
确保按照医生的指示给予儿童正 确剂量的液体药物。
小儿液体疗法的原理

儿科学 小儿液体疗法

儿科学 小儿液体疗法

液体疗法小儿的生理特点一、小儿体液的组成及分布1、体液的组成:人体内所含液体称体液,体液是一种溶液,溶剂是水,溶质是葡萄糖、蛋白质、尿素等有机物及钠、钾、钙、镁、氯、HCO3-等无机物。

2、体液总量:小儿体液量相对比成人多,年龄越小,体液总量占体重的百分比越高。

新生儿体液总量占体重80% 婴儿约占70%学龄儿童约占65% 成人约占60%原因:小儿新陈代谢旺盛,需要更多的水排泄代谢产物肾脏浓缩功能差,尿量多体表面积相对成人大,不显性矢水较多机体0.5-0.3%的水用于迅速的体格生长,这是成人不需要的。

3、体液分布体液分为三大区:血浆区、间质区、细胞区前二区的体液合称为细胞外液,后一区为细胞内液小儿细胞外液主要是间质液,占的比重较大(足月38%、1岁25%、儿童20%、成人15%),而胞内液和间质液与成人相似(占比例较固定40%),间质液具有较大的伸缩性,故在维持各区之间的液量恒定上起重要作用。

血浆占5%。

4、机体内主要电解质成分细胞内液的阳离子以K+、Mg2+为主,阴离子以蛋白质和有机磷酸盐为主;细胞外液的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CL-、HCO3-以为主;5、体液的交换血浆区与间质液区的体液交换: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外区和细胞内区的体液交换:通过细胞膜机体与外界的交换:入量口服(90~95%)、氧化食物(5~10%)→体液→出量肾排泄(40~50%)、大肠(3~10%)、肺及皮肤(40~50%)、保留生长所需(0.5~3%)。

所以从尿排出不是总入量的100%。

另外每天从消化道分泌各种消化液数量非常大,其中含有丰富的电解质,正常情况下均完全吸收,最后从粪便中仅排出约100ml。

若有吐泻则影响其消化与吸收而从粪便中排出以至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成人:唾液1500 ml,胃液2000 ml,胆汁700 ml,胰液800 ml,肠液3000 ml共8000 ml)6、体液的调节体液的渗透压平衡:血浆渗透压范围为280—320mmol/l,在此范围内称等渗性;低于此范围为低渗性;高于此范围为高渗性;在体液中起渗透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

2024年儿科液体疗法医学课件

2024年儿科液体疗法医学课件

儿科液体疗法医学课件引言:儿科液体疗法是儿科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儿童在多种病理状态下体液平衡的维持和调整。

由于儿童在生理、解剖、代谢等方面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儿科液体疗法具有其特殊性。

本课件旨在系统介绍儿科液体疗法的基本原理、常用液体类型、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以提高临床医生在儿科液体疗法方面的专业素养。

一、儿科液体疗法的基本原理1.1体液平衡的重要性体液平衡是指体内水分与电解质浓度的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以满足生理功能的需要。

对于儿童而言,体液平衡的维持尤为重要,因为儿童的身体比例与成人不同,对水分和电解质的需求更为敏感。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液平衡的维持对于细胞增殖、器官发育和功能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1.2儿科液体疗法的分类(1)维持性液体疗法:用于补充儿童正常生理需要的水分和电解质,如生理盐水、5%葡萄糖盐水等。

(2)纠正性液体疗法:用于纠正儿童已存在的体液失衡,如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如高渗盐水、碱性液体等。

(3)预防性液体疗法:用于预防某些疾病或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体液失衡,如预防脱水、预防低钠血症等。

二、常用液体类型及适应症2.1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一种等渗液体,含有0.9%的氯化钠,与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近。

生理盐水主要用于维持儿童正常的生理需要,补充因腹泻、呕吐、烧伤等原因引起的水分和电解质丢失。

2.25%葡萄糖盐水5%葡萄糖盐水是一种等渗液体,含有5%的葡萄糖和0.9%的氯化钠。

5%葡萄糖盐水主要用于补充儿童因疾病或治疗过程中消耗的葡萄糖和水分,同时维持电解质平衡。

2.3高渗盐水高渗盐水是指渗透压高于生理盐水的液体,如3%盐水、5%盐水等。

高渗盐水主要用于纠正儿童低钠血症,以及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等疾病。

2.4碱性液体碱性液体是指pH值高于生理盐水的液体,如碳酸氢钠溶液等。

碱性液体主要用于纠正儿童酸中毒,如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等。

三、儿科液体疗法的治疗策略3.1评估液体需求在进行儿科液体疗法前,应全面评估患儿的液体需求,包括生理需要、病理状态、液体丢失量等。

2024版小儿液体疗法PPT课件

2024版小儿液体疗法PPT课件
目的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 病死率。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腹泻、呕吐、高热等引起的轻、中度 脱水;新生儿黄疸的蓝光治疗;部分 药物的静脉输注等。
禁忌症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休克、严重肾功能 不全、严重水肿等患儿应慎用或禁用。
治疗方法简介
小儿液体疗法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小儿液体疗法概述 • 小儿液体平衡特点 • 小儿液体疗法基本原则 • 常见小儿液体疗法操作技巧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小儿液体疗法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小儿液体疗法是通过补充适当的液 体和电解质,以预防和治疗小儿脱 水、电解质紊乱等疾病的一种治疗 方法。
实验室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血液、尿液 等相关实验室检查,了解 患儿的电解质、酸碱平衡 等情况。
制定பைடு நூலகம்性化方案
确定液体种类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需要, 选择合适的液体种类,如 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
计算液体量
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 病情等因素,精确计算每 日所需液体量。
确定输液速度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耐受能 力,确定合适的输液速度, 避免过快或过慢。
03
液体疗法的临床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小儿液体疗法在儿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如腹泻
病、脱水、酸中毒等,强调了液体疗法在危重病儿救治中的重要性。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掌握了小儿液体疗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员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对小儿液体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基本知识 和技能,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很大帮助。

儿科教学课件-液体疗法

儿科教学课件-液体疗法

实践操作技巧与经验分享
熟悉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生理特点和需 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与患儿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解释治疗方案、注意事项和预期效果 ,增强家长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度。
适感。
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 己的技能和能力,为患儿提供更好的 治疗服务。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脱水患儿的液体疗法
总结词
及时纠正脱水,预防并发症
详细描述
脱水是儿科常见的急症,需要及时补充体液。对于轻度脱水患儿,可采用口服补 液盐的方式;对于中重度脱水患儿,需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快速补充体液,同时 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案例二:腹泻患儿的液体疗法
总结词
预防脱水,调整饮食结构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制定合适的补液方案,以维持 水、电解质平衡。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对于酸碱平衡失调的患儿,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适当调整补液种 类和速度。
补充能量和营养
对于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障碍的患儿,应适当补充能量和营养,以 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
不同年龄段的液体需求
01
02
加强液体疗法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和推广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液体疗法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相对薄弱,未来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和技术 支持等手段,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液体疗法水平和能力,更好地为患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 务。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含有电解质和葡萄糖的液体。
高热
高热时,患儿的代谢率增高,应适 当增加液体的摄入量,同时注意补 充因出汗而损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可能导致患儿呼吸急 促、出汗等症状,应根据情况适当 补充含有电解质和葡萄糖的液体。

儿科液体疗法课件

儿科液体疗法课件
重要性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液体疗法是治疗多种疾病的基础措施之一,如腹泻、呕吐、 高热等,对于危重患儿的抢救更是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液体疗法,可以纠正患 儿的水电解质紊乱,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液体平衡原理
水平衡
指体内水分平衡状态,包括细胞 内液和细胞外液。水平衡的维持 依赖于肾脏、皮肤和呼吸道的调
对于轻度腹泻,可以口服补液 盐来补充损失的水和电解质。 对于重度腹泻,则需要通过静 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补液。
在治疗腹泻期间,应避免油腻 和刺激性食物,尽量选择易消 化的食物,以减轻肠道负担。
高烧治疗
高烧对人体的影响
补液原则
高烧会导致人体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影 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在发烧期间,应根据患儿的体重和发烧程 度,补充适量的水分和电解质溶液。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研究方向
未来儿科液体疗法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针对不同疾病和患儿情况,探索更加有 效的治疗方案。同时,研究将更加注重 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VS
挑战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儿科液体疗法 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例如,新型药物 的研发和应用、治疗技术的创新和改进等 ,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同时,随着医疗 需求的不断增加,儿科液体疗法需要更加 注重医疗质量和效率,以满足患儿和家长 的需求。
儿科液体疗法课件
目 录
• 儿科液体疗法概述 • 儿科液体疗法的基本原则 • 儿科液体疗法的应用 • 儿科液体疗法的注意事项 • 儿科液体疗法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儿科液体疗法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儿科液体疗法是指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液的方式,为儿科患者提供适当的水、电解 质和营养物质,以维持或恢复其正常的体液平衡和生理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0/2020
细胞外液量下降﹢渗透压升高 水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
细胞内液量明显减少 细胞外液量部分补偿 细胞内脱水 循环障碍症状不明显
细胞内脱水:皮肤黏膜干燥、烦渴、高热、烦躁 不安、肌张力增高、惊厥;
脑细胞脱水:脑脊液压力降低,脑血管破裂出 血,脑血栓。
7/10/2020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2. 脱水性质
细胞内液减少明显,脱水征 比其他两种为轻
小儿不同性质脱水的鉴别诊断要点
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腹泻及呕吐时间 长
较长

皮肤:颜色 苍白 苍白
潮红
温度



弹性
低下 良好
良好
粘膜
湿Leabharlann 湿干口渴 不明显 不明显 显著
眼眶凹陷 显 不显

神经症状 嗜睡 不明显 明显
末梢循环障碍 明显 不明显 不明显
7/10/2020
7/10/2020
表4-4 小儿每日水的需要量
年龄
需水量(ml/kg)
<1岁
120~160
1~3岁
100~140
4~9岁
70~110
10~14岁
50~90
7/10/2020
表4-5 不同年龄的不显性失水量
不同年龄或体重 早产儿或足月新生儿
750~1000g 1001~1250g 1251~1500g
*停止高钾食物和饮料 *停止静脉注射含钾溶液 *停止摄入高钾或导致血钾升高的药物
*10%氯化钙注射液10~25mg/kg,静脉注射2~5分钟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0~100mg/kg,静脉注射2~5分钟
*碳酸氢钠注射液1~2mmol/kg,静脉注射5~10分钟 *胰岛素0.25U/kg加入葡萄糖1g/kg,持续静脉滴注2小时 *沙丁胺醇吸入剂(用2.5ml生理盐水雾化)
血清 Ca2+﹤1.75mmol/L (7mg/dl) 低钙血症 Mg2+﹤0.6mmol/L (1.5mg/dl) 低镁血症
原因:
– 进食少,小肠吸收不良 – 腹泻丢失较多 – 活动型佝偻病伴长期腹泻,营养不良患者
7/10/2020
低钙和低镁血症
脱水纠正前,可不出现症状 血液浓缩, 酸中毒时离子钙增多
7/10/2020
脱水酸中毒纠正后,易出现症状 血液稀释, 酸中毒纠正后,离子钙减少
低钙和低镁血症
临床表现: • 震颤、手足搐搦、惊厥。多在补液后出现。 • 若补钙后抽搐仍不见缓解,应考虑低镁。
7/10/2020
(三)酸碱平衡紊乱
正常儿童血pH与成人一样,范围7.35-7.45 人体调节pH在较稳定的水平的两个机制: ①理化或缓冲机制。 ②生理机制。 酸碱平衡是指正常体液保持一定的[H+]浓度。 常见的酸碱失衡为单纯性(呼酸、呼碱、代酸、代碱);
心率、血压、 脉搏、肢温、 7/10/体202温0 、尿量。
眼窝凹陷、眼裂不能闭合:
7/10/2020
口唇干燥、皲裂
7/10/2020
心率增快 脉搏 血压
皮肤灌注 皮肤弹性
前囟 黏膜 眼泪 呼吸 尿量
7/10/2020
表4-6 脱水的症状和体征
轻度(体重的5%) 无
可触及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湿润 有 正常 正常
25
40
2~14岁
65
5
20
40
成人
55~60
5
10~15
40~45
7/10/2020
不同年龄组体液分布比例

间质
6%
37%
细胞内 35%
新生儿78%
血 间质 5% 20%
细胞内 40%
7/10/2020
2~14岁65%
血 间质 5% 25%
细胞内 40%
~1岁70%
血 间质
细胞内
5%
10~ 15%
7/10/2020
低钾血症的治疗:四不宜原则
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恢复正常饮食 能口服者尽量口服补充钾。
• 不宜过早: 见尿补钾;(补钾前6小时内有尿); • 剂量不宜过大:
轻度为3-4mmol/L/d. (0.15-0.3g/kg/d), 重度为4-6mmol/L/d. (0.3-0.45g/kg/d); • 浓度不宜过高:不应超过0.3%,静脉滴入的时间, 不应少于8小时; • 速度不宜过快:慢滴,忌静推。 • 一般静脉补钾要持续4-6天。能口服时可改为口服补充。肾功能不好 7/10/2020 则禁补钾。
*聚苯乙烯磺酸钠1~2g/kg,口服、鼻饲或直肠给药 *利尿药
呋塞米1~2mg/kg,静脉注射或口服 氢氯噻嗪1mg/kg,口服(最大剂量200mg) *透析或连续血液净化(CBP)
低钙和低镁血症
• 正常血清 Ca2+ 2.2-2.7mmol/L (9-11mg/dl) Mg2+ 0.8-1.2mmol/L (2.0-3.0mg/dl)
病因: 肾排钾减少 钾分布异常 钾入量过多
2、高钾血症 血清钾>5.5mmol/L
7/10/2020
高钾血症临床表现
神经肌肉系统:精神萎靡,嗜睡,手足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 时弛缓性瘫痪,尿潴留,呼吸肌麻痹。 心血管系统:心肌收缩无力,心音低钝,心率缓慢,心律紊乱,甚至心跳停 止。心电图显示T波高尖呈帐篷状;血钾达7~8mmol/L时,P波扁平或消 失,P-R间期延长,QRS波增宽,R波振幅降低,S波加深,S-T段压低; 血钾≥10mmol/L时,增宽的QRS波与T波融合成正弦样波形,出现各种紊 乱的心电图。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
中度(体重的10%) 有
可触及(减弱) 直立性低血压
正常 轻度降低 轻度凹陷
干燥 有或无 深,也可快
少尿
重度(体重的15%) 有
明显减弱 低血压 减少,出现花纹
降低 凹陷 非常干燥 无 深和快 无尿或严重少尿
2、脱水的性质:(根据血清钠离子浓度分为)
• 等渗性脱水-血清钠130-150mmol/L • 低渗性脱水-血清钠<130mmol/L • 高渗性脱水-血清钠>150mmol/L
正常:(12±4)mmol/L(范围:8-16mmol/L) AG增加提示代谢性酸中毒,但是,不是所有的代酸均有AG增高。 AG降低在临床上较少见:肾病综合症。 阴离子间隙增加及正常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见表4-7
7/10/2020
表4-7 阴离子间隙增加及正常 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
混合性。
7/10/2020
• 原因 • 细胞外液酸的产生过多; • 细胞外液碳酸氢盐丢失。
代谢性酸中毒
7/10/2020
代谢性酸中毒分度:(正常 PH: 7.35-7.45)
HCO3- mmol/L 正常: 22~27
CO2CP vol% 40~60
轻度: 13~18
30~40
中度: 9~13
20~30
第四章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第三节 儿童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目的要求
掌握小儿液体疗法的计算原则。 掌握小儿腹泻时液体疗法方案的制定(口服和静脉)。 熟悉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 熟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应用,新的ORS配方。
7/10/2020
一、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
血钠、钙、重碳酸盐较低。早产儿更低。
• 新生儿生后数天排H+能力差,易出现酸中毒。
7/10/2020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三 )水代谢的特点 1、不显性失水多(为成人2倍)。 2、水代谢旺盛:婴儿占细胞外液量的1/2;而成人则为1/7。 3、消化道液体交换快 4、小儿处于较快生长发育,每日保留摄入水分的0.5-3%用于生长发育; 5、水代谢调节功能较差:肾、肺。
7/10/2020
(二)钾代谢异常
1、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
(1)病因:
钾入量不足 经消化道失钾过多 经肾排钾过多 细胞内外分布异常 各种原因的碱中毒。
7/10/2020
低钾血症临床表现
• 精神萎靡不振 • 骨骼肌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呼吸肌受累,呼吸变浅或呼吸
麻痹; • 平滑肌肌张力下降,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 心肌收缩无力,心律失常,心肌受损,表现为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心衰; • 心电图表现为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出现U波 、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 • 肾损害,严重有碱中毒。
体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体液平衡,即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度、 渗透压等的动态平衡,其依赖于神经、内分泌、呼吸、肾脏等系统的调节。
7/10/2020
一、小儿液体平衡的特点
儿童容易发生体液平衡失调的原因: 1.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 2.体液平衡调节功能差,易受疾病和外界环境等的影响; 3.体液占体重比例较大; 4.新陈代谢旺盛等生理特点。
>1500g 婴儿 幼儿 儿童
不显性失水量[ml/(kg·d)]
82 56 46 26 19~24 14~17 12~14
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一)脱 水:
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体液总量 (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除水分丧失外,尚有钠、 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7/10/2020
1、脱水程度
重度: ﹤9
﹤20
7/10/2020
临床特点:
• 轻度:症状不明显,仅呼吸稍快 • 重度:
精神不振,烦躁不安,嗜睡,昏迷 呼吸深大, (Kussmauls breathing) 呼气凉、有酮味 口唇樱红 恶心,呕吐
7/10/2020

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
①积极治疗原发病:缺氧、组织低灌 注、腹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