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单汇总
临床化验单解读

临床化验单解读LtD临床常见化验单解读一、三大常规即血、尿、粪常规检查。
1、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 3.5-5.0×1012/L,新生儿为 6.0-7.0×1012/L。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那么常见于各种贫血;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
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白细胞分为5类,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2、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
物理学检查主要是观察颜色、透明度、测尿比重。
正常尿比重波动范围大,一般在1.015-1.020之间。
比重增高,见于高热、糖尿病等;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等。
化学检查主要看酸碱反响、蛋白定性和糖定性。
正常尿呈弱酸性或碱性,无蛋白,无糖,常用阴性“─〞表示。
尿中有蛋白见于肾炎、心衰、发热性疾病和泌尿道感染等;有糖那么是糖尿病。
微镜检查主要看有无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各种管型及结晶等。
(完整版)教你看懂化验单各科室【全】学医必备

看懂化验单(蛮有归纳性的,学医的有必要把此当珍藏版呵呵)一,尿常规二,血常规三,其他检查五,生化检测检验项目英文缩写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二,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SGPT/ALT0-40U/L①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
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
三,总胆红质素T-BIL0~18.8umo1/1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D-BIL0~6.84umo1/1参考总胆红素总蛋白TP60~80g/1血清总蛋白增加①脱水如水份摄入不足下痢呕吐糖尿病酸中毒,肠梗阻或穿孔,灼伤,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等。
②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③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①出血、溃疡、蛋白尿等②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生贫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四,血清白蛋白ALB35.0~55.0G/L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五,碱性磷酸酶ALP成人20-110U/L儿童20-220U/L增高见于①骨髓疾患②肝胆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状腺腺瘤、甲旁亢。
六,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γ-GT)<50U/L①明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晚期性肝硬化、胰头癌②轻中度增高: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③酗酒,药物等所致七,胆固醇CHOCHO0~5.18mmo1/L<200①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析。
②用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断。
八,甘油三脂TG0~1.6pmmo1/L青年<150老年<200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
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
九,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HDL-C1.16-1.55mmo1/L男>40(1.03)女>45(1.16)胆固醇和冠心病患病数之间负相关已经被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1.生理性升高:运动(如运动员一般HDL—C较高)、饮酒、妇女服用避孕药、一些降胆固醇药物(如诺衡)等。
[全]化验单最详细的解释总结
![[全]化验单最详细的解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8ccadcba417866fb94a8ea5.png)
化验单最详细的解释总结一、尿常规二、血常规三、其他检查四、生化检查五、检验项目、英文缩写、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1、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SGPT/ALT0-40U/L①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
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2、总胆红质素T-BIL0~18.8umol/l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D-BIL0~6.84umol/l参考总胆红素总蛋白TP60~80g/l血清总蛋白增加①脱水如水份摄入不足下痢呕吐糖尿病酸中毒,肠梗阻或穿孔,灼伤,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等。
②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③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①出血、溃疡、蛋白尿等。
②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生贫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3、血清白蛋白ALB35.0~55.0G/L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4、碱性磷酸酶ALP成人20-110U/L儿童20-220U/L增高见于①骨髓疾患②肝胆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状腺腺瘤、甲旁亢。
5、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γ-GT)<50U/L①明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晚期性肝硬化、胰头癌②轻中度增高: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③酗酒,药物等所致6、胆固醇CHO0~5.18mmo1/L<200①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析。
②用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断。
7、甘油三脂TG0~1.6pmmo1/L青年<150老年<200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
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
8、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HDL-C1.16-1.55mmo1/L男>40(1.03)女>45(1.16)胆固醇和冠心病患病数之间负相关已经被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
临床常用化验单解读+

HUA
代谢综合征
72.9%的男性HUA患者同时具 有一个以上代谢综合征因素,支 持将HUA纳入代谢综合征
(P<0.05)。
脑卒中
HUA是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并 加重患者预后不良。
7/8/2019
9
血小板数减少 : ①血小板产生减少,见于造血功能受到损害,如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
②血小板破坏亢进,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脾功能亢进和进行体外循环时
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 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7/8/2019
10
7/8/2019
干化学分析法
减低 正常
慢性感染、慢性肝肾疾
病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减低
减低
减低 缺铁性贫血及铁利用不良贫 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7/8/2019
8
1.血小板数增高: ①一过性增高,见于急性大出血及溶血之后 ②持续性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出血 性
血小板增多症; ③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及许多恶 性肿瘤的早期常可见血小板增多。
7/8/2019
24
7/8/2019
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的诊断标准
有学者认为
异形红细胞占80%为肾性血尿 正常均一性形态红细胞占90%以上为非肾性
大多数作者认为
异形红细胞在75%以上为肾性血尿 而异形红细胞<20%,则为非肾性疾病
目前尚无定论,各作者定义不同.
7/8/2019
26
白细胞:粒细胞中的酯酶-吲哚酚酯 亚硝酸盐: PH 蛋白尿:尿白蛋白 葡萄糖:特异的葡萄糖氧化酶法 尿胆原、胆红素:重氮反应 隐血、红细胞:亚铁血红素-过氧化氢
25项血常规化验单各项解读

25项血常规化验单各项解读血红蛋白浓度(Hb)介绍: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提及(L)血液内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正常值: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1.血红蛋白增多(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2.血红蛋白减少(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2)病理性减少: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②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③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红细胞计数(RBC)简介: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正常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临床意义1.红细胞计数值增多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③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④慢性一氧化碳中毒;⑤肾癌,肾上腺肿瘤;⑥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⑦高山居民,新生儿可见生理性增高。
化验单模板

1、血常规:WBC: ×109/L,N%: %,L%:3 %, RBC: ×1012/L,HGB: g/L,MCV fL, MCH g,MCHC g/L ,PLT ×109/L,HCT简单模式:血常规:WBC: ×109/L,N%: %,L%:%, RBC: ×1012/L,HGB: g/L,PLT:×109/L。
2、急诊全项:TP:g/l,Glu:mmol/l,K: mmol/l,Na:1 mmol/l,CL: mmol/l , Ca: mmol/l,BUN mmol/L、Cr umol/l,CO2 mmol/L,3、乙肝六项: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乙型肝炎前S1抗原()4、凝血四项:PT s、HDD %,APTT s,FbgC g/l,TT s。
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s,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s,凝血酶时间:s,纤维蛋白原:g/L5、便常规:OB(+),RBC、WBC(-)。
6、ASO,RF IU/mL7、ANA(1:100)弱阳性,dsDNA、抗Sm抗体8、血沉 mm/h;CRP mg/L9、ANA(1:100)弱阳性,dsDNA、抗Sm抗体;ANA、抗ds-DNA(-)10、血AMY: U/L,LIP U/L。
11、血气分析:PH 7.418,PCO2 38.0mmHg,PO2 73.2mmHg,BE-0.1mmol/L.12、肝功能:TBIL: umol/L,DBIL: umol/L,IBIL: umol/L ALT: IU/L,AST:Iu/L,TP: g/l,ALB: g/l,GLB: g/l,ALP Iu/L, GGT:U/L,TBA:umol/L,PALB:mg/dl;TGS mmol/l,13、肿瘤学标志物:AFP ng/ml;CEA:ng/ml, CA-199:U/ml,CA-125:U/ml;14、甲功三项示:FT3 1.50Pg/ml ,FT4 2.81 Pg/ml;15、HBV-DNA:6.34×105IU/L16:腹水:TP:g/l,Glu:mmol/l, CL: mmol/l ,肝功全项及:TBIL: umol/L,DBIL: umol/L,IBIL: umol/L ,ALT: U/L,AST IU/L,ALP IU/L,GGT: U/L,LDH IU/L,CK IU/L,CKME U/L,TP g/L,PALB mg/dL,ALB g/L,GLB g/L, 13、急诊B超示:肝剑下6.8cm,肋下4.0cm,右肝斜径:9.5cm,实质回声均。
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化验单分析

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化验单分析常规血液检验1、血常规1.1 血红蛋白(Hb)- 参考值:男性(120-160 g/L),女性(110-150 g/L) -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贫血、失血、肾脏疾病等1.2 红细胞计数(RBC)- 参考值:男性(4.3-5.8×10^12/L),女性(3.5-5.2×10^12/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贫血、骨髓疾病等1.3 白细胞计数(WBC)- 参考值.4-10×10^9/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炎症、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1.4 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值.100-300×10^9/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血液凝固障碍、骨髓疾病等生化指标检验2、肝功能检验2.1 谷丙转氨酶(ALT)- 参考值:男性(10-40 U/L),女性(7-35 U/L) -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肝脏损伤、肝炎等2.2 谷草转氨酶(AST)- 参考值:男性(15-40 U/L),女性(10-35 U/L) -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肝脏损伤、肝炎等2.3 白蛋白(ALB)- 参考值.35-55 g/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肝功能异常、营养不良等2.4 总胆红素(TBIL)- 参考值.3-22 μmmol/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肝功能异常、胆道梗阻等3、肾功能检验3.1 血尿素氮(BUN)- 参考值.2.5-6.4 mmol/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肾功能异常、脱水等3.2 肌酐(CREA)- 参考值:男性(62-106 μmol/L),女性(44-80 μmol/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肾功能异常、肌肉损伤等3.3 尿酸(UA)- 参考值:男性(202-416 μmol/L),女性(143-339 μmol/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痛风、肾功能异常等血脂检验4、血脂检验4.1 总胆固醇(CHOL)- 参考值:<5.2 mmol/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等4.2 甘油三酯(TG)- 参考值:<1.70 mmol/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高血脂症、肥胖等4.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参考值:<3.12 mmol/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等4.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参考值:男性(0.9-1.6 mmol/L),女性(1:0-1.9mmol/L)- 异常结果可能表示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等附件:本文档所附的附件包括了各项检验项目的示例报告单,以供参考和理解。
常见化验单

血常规检测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测参考值:红细胞成年男性 4.0~5.5×1012/L 女性 3.5~5.5×1012/L新生儿 6.0~7.0×1012/L血红蛋白成年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1. 相对性增多:因血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
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甲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 绝对性增多:(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红细胞代偿性增加生理性如: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病理性如: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
红细胞非代偿性增加如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
(2)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生理性减少: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低10%~20%。
部分老人、妊娠中晚期可见减少。
病理性减少:各种贫血。
二、白细胞的检测参考值: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分类:中性粒、嗜酸性、嗜碱性、淋巴、单核细胞。
白细胞总数的增多和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影响。
(一)中性粒细胞1. 增多:常伴白细胞总数的增多。
生理性增多: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严寒等均可使其暂时性增高。
妊娠后期或分娩时。
病理性增高: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最常见。
(注意: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不但不升高,反而降低)。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的破坏,如较大手术、急性大出血。
白血病等。
2. 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3.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
(二)嗜酸性粒细胞1. 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等。
2. 减少:常见于伤害、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等。
(三)嗜碱性粒细胞1. 增多:常见于白血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检验项目、英文缩写、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
1、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SGPT/ALT
0-40U/L
①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
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
2、总胆红质素
T-BIL
0~18.8umol/l
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
D-BIL
0~6.84umol/l
参考总胆红素
总蛋白
TP
60~80g/l
血清总蛋白增加
①脱水如水份摄入不足下痢呕吐糖尿病酸中毒,肠梗阻或穿孔,灼伤,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等。
②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③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
①出血、溃疡、蛋白尿等。
②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生贫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3、血清白蛋白
ALB
35.0~55.0G/L
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
4、碱性磷酸酶
ALP
成人20-110U/L
儿童20-220U/L
增高见于①骨髓疾患②肝胆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状腺腺瘤、甲旁亢。
5、γ-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
(γ-GT)<50U/L
①明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晚期性肝硬化、胰头癌
②轻中度增高: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
③酗酒,药物等所致
6、胆固醇
CHO
0~5.18mmo1/L
<200
①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析。
②用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断。
7、甘油三脂
TG
0~1.6pmmo1/L
青年<150
老年<200
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
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
8、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
HDL-C
1.16-1.55mmo1/L
男>40(1.03)
女>45(1.16)
胆固醇和冠心病患病数之间负相关已经被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
1.生理性升高:运动(如运动员一般HDL—C较高)、饮酒、妇女服用避孕药、一些降胆固醇药物(如诺衡)等。
2.生理性降低:少运动的人,应激反应后。
3.病理性降低: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
4.病理性升高:慢性肝病、慢性中毒性疾病、遗传性高HDL血症。
HDL胆固醇是一种和总胆固醇浓度无关的危险因素,而且有很高的预期价值.
因此,HDL胆固醇浓度的测定对冠心病危险的评估是必需的
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2.84~
3.10mmol/L
增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10、淀粉酶
AMS
血清0-220U/L
尿<1000U/L..
增多见于急性胰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减低见于严重肝病(血清尿淀粉酶同时降低)
11、二氧化碳结合率/力
CO2-Cp
45.0~65.0ml%
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增多,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酸性中毒的代偿。
六、乙肝五项指标含义
HBsAg、抗HBs 、HBeAg、抗HBe、抗HBc。
以上即为乙肝的" 二对半",正常均阴性。
下列各种"组合"的阳性,其意义如下:
①HBsAg、HBeAg、抗HBc(1 、3、5项)阳性:急性或慢性乙肝。
俗称"大三阳" 。
②HBsAg、抗HBe 、抗HBc(1、4、5 项)阳性: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无症状HBV(乙肝病毒)携带者。
俗称"小三阳"。
③HBsAg、抗HBc(1、5 项)阳性:无症状HBV(乙肝病毒)携带、急性HBV感染。
④抗HBs、抗HBe 、抗HBc(2、4、5 项)阳性:表示感染后恢复,已获得免疫力。
⑤抗HBe、抗HBc(4、5 项)阳性:有既往感染史、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⑥抗HBs(2项)阳性:被动或主动免疫,对HBV (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⑦抗HBc阳性(5项):急性HBV(乙肝病毒)感染核心窗口期(尚未发病但可传染)。
七、凝血四项
取血做凝血4项检查,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
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
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
人体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
当人意外受伤流血时,止血功能迅速发挥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伤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丢失。
当患者需要手术时,医师必须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术中可能会大出血以至发生手术意外甚至死亡。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长见于:
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
当Vit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亦见于阻塞性黄疸。
c、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疗。
缩短见于:
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梗、脑血栓形成
(2)凝血酶时间(TT)
延长见于: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
延长见于:
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
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纤维蛋白原减少
c、有肝素等抗凝物质存在
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
e、DIC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增高:烧伤、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
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