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工程技术(4)学习资料
康复工程知识梳理

康复工程知识梳理康复工程是一门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恢复人体功能和减轻残疾的学科。
它致力于帮助患者重建自信和独立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工程知识包括康复工程的定义、原理、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本文将以结构化的方式对康复工程知识进行梳理,以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一、康复工程的定义康复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借助医学、工程学和社会学等知识,旨在帮助残疾人恢复或提高功能,以增加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康复工程的目标是通过技术手段,为残障者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康复工程原理康复工程的原理基于人体运动、神经学和生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
它通过分析和理解人体的功能丧失或障碍原因,设计和开发相应的康复辅助装置和技术,以实现残障者功能的恢复或替代。
康复工程原理的核心是个体化,即根据每个患者的特殊情况量身定制康复计划。
三、康复工程方法康复工程方法包括评估、设计、制造和临床实施等环节。
1. 评估: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估,以了解其康复需求和现状。
2. 设计:根据评估结果,设计符合患者需求的个性化康复计划。
包括选择合适的康复辅助装置或技术,并考虑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3. 制造: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康复辅助装置或技术的制造。
这涉及到工程技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知识。
4. 临床实施:将制造好的康复装置或技术应用于患者身上,并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
这需要医生、工程师和社会工作者等不同专业人员的协作。
四、康复工程技术康复工程技术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技术:1. 神经控制技术:利用脑电信号或神经电刺激等技术,实现残疾人对外部设备的控制,如假肢或轮椅等。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2. 康复机器人技术:通过机械装置模拟和辅助人体运动,帮助患者进行肌肉训练和功能恢复。
例如,在康复训练中使用的康复机器人可以帮助患者练习肢体运动,促进康复进程。
康复工程技术概述

05
应用康复工程技术治疗疾病的优势与风 险
优势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康复工程技术可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减少医疗费用
康复工程技术可以帮助患者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促进患者康复
通过康复工程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 康复,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提高医疗效果
康复工程技术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理 功能,提高医疗效果。
、心肺康复等,提高各类患者的康复效果。
02
康复治疗全过程
将康复工程技术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包括急性期康复、恢复期
康复和后遗症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康复效果。
03
康复工程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加大康复工程技术普及和推广力度,提高社会对康复工程技术的认知
度和重视程度,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
康复工程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反馈技术
将生物信号转化为反馈信息,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生理状态和康复进程。
康复工程技术的应用范围
神经系统损伤康复
针对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疾病患者,提供 有效的康复工程技术支持。
心血管系统康复
监测心脏功能、辅助进行心脏康复训练, 降低再入院率和死亡率。
骨骼肌肉系统损伤康复
辅助骨折、肌肉损伤等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提高康复效果。
提高社会认知度
未来康复工程技术将通过更多的 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其认知 度和关注度,推动该领域的普及 和应用。
04
康复工程技术的相关领域
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是康复工程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包括X线、 CT、MRI、超声等多种影像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对患者的 病情进行诊断、评估和监测,为康复治疗提供重要支持。
康复工程技术主要学什么

康复⼯程技术主要学什么
康复⼯程技术主要学解剖学、⼈体⽣物⼒学、矫形病理、机械设计与制图、⼯艺技术、假肢矫形器技术、⼈体辅助康复器械等。
在校内进⾏⼈体结构与功能、⼈体⽣物⼒学、⼈体机能替代装置、假肢技术、矫形器技术、器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和电⼯技术应⽤、⼯艺技术、康复⼯程专业基础等实训。
康复⼯程技术前景
康复治疗⼯程专业属于⼀个偏冷门的专业,可⾯向康复⼯程技术领域、康复⼯程产品监督管理与检测机构、临床康复、医疗/康复器械⽣产与贸易企业、机械设计、电⼦与计算机技术等部门从事设计与技术服务、营销和管理⼯作。
这个⾏业前景⽐较好。
适于各级康复机构、综合医院康复科、各类疗养院、社区医疗保健中⼼、民政福利机构、残联等相关的康复治疗技术岗位。
康复⼯程技术就业⽅向
主要⾯向假肢矫形器装配以及与康复⼯程、医疗器械⼯程相关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康复医疗机构,在假肢矫形器制作装配、康复器具⽣产制造及销售维修技术岗位群,从事假肢矫形器设计、制作、装配、维修、技术⽀持、客户管理、营销等⼯作。
康复工程学复习资料

一、截肢的体位摆放★术毕后24~48h ,抬高患肢,(消肿、舒适);术毕48小时后,患肢下勿放枕,(防止关节挛缩、畸形);每天至少俯卧1h (很重要)二、临时假肢★1.上肢截肢:残肢肿胀消失后即可安装正式假肢,不需等三个月,但对于恶性骨肿瘤截肢者,应在刀口愈合后半年到一年,肿瘤无转移时再装配假肢。
也就是说在截肢的前三个月装配的假肢一般为临时假肢。
2.下肢截肢:是用临时接受腔和其他基本假肢部件组装的简易式假肢。
①术后即装临时假肢:手术结束后在手术台上就可完成。
②充气式临时假肢:由一个固定的框架和一个可以充气的袋子组成,一般截肢24h 后就可以使用。
③组件式临时假肢:由塑料板材或树脂做成的接受腔与假肢零部件组装而成,一般在截肢14天后,即患者的残肢伤口拆线后进行。
早期装配临时假肢:1)减轻残肢肿胀2)减轻残肢痛和患肢痛3)减轻患者心理上的压力4)减少截肢术后的并发症5)促进残肢定型6)促进截肢者早日康复和回归社会。
三、包扎方法★1)弹性绷带包扎:用15~20cm 宽的弹性绷带包扎残肢,包扎时先沿残肢长轴包绕2~3次,再从远端开始斜行向近端包扎,缠饶时应以斜8字形方式缠绕。
当然还有专用的弹力袜套,其有极强的收缩能力,效果较好,但价格较贵。
2)石膏绷带包扎:用石膏绷带作为主要材料缠绕在已用敷料包扎好的残肢上,一般方法可用U 形石膏固定。
3)硅胶套或弹性袜套(残肢套):对没有感染、运动协调好的患者截肢手术后,开始的5~7天中先使用弹性绷带,然后穿戴硅胶或弹性袜套,对残肢进行压缩。
4)其他。
四、截肢康复的主要步骤和功能障碍★1.主要步骤:1)皮肤处理 2)神经的处理 3)血管的处理 4)骨的处理 5)肌肉的处理 6)关节离断的处理2.功能障碍:1)身体方面: 局部性影响:①残肢肿胀②残肢的疼痛③残肢关节畸形全身性影响:①截肢后患者运动量突然减少,引起患者体重急剧增加。
②全身性的肌力下降,体力减弱2)心理方面:①否认②愤怒③讨价还价④抑郁⑤接受现实体位具体姿势体位摆放仰卧位躺在硬板床上,两条腿捆绑在一起骨盆应保持水平位置健侧卧位患肢在上,健肢在下患肢应尽量的保持向内收及自然伸直姿势俯卧位使用硬板床,保持髋部平放与床上,两腿并拢尽可能多的采取伸位姿势,大腿截者若伤口情况允许,每天俯卧睡1~2小时坐位坐在硬椅子上,身子挺直,重心落在两髋之间。
康复工程学试题及答案(四)

康复工程学试题及答案临床康复工程学:是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改善功能障碍者的活动和参与,使之重返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功能障碍者:是指有一种或多种损害,一种或多种活动受限,一种或多种参与限制,或三者综合的人。
康复工程:是研究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开发功能障碍者的潜能,以帮助功能障碍者实现全面康复。
辅助器具:简称辅具,是指能预防、补偿、监护、减轻或抵消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性的任何产品(包括器具、设备、工具、技术和软件),可以是特别生产的或通常可获得的。
辅助技术:是指为改善功能障碍者的功能而设计和利用的各种装置、服务、策略和实践。
辅助技术服务:是指能直接帮助功能障碍者在选择、获得或应用辅助技术装置方面提供的服务。
环节:相邻2个关节中心之间的肢体部分为一个环节。
运动链:3个或3个以上环节通过关节相连,组成运动链。
步态周期:行走过程中,从一侧足跟着地开始到该足跟再次着地构成一个步态周期。
步态分析:对行走功能的测量、分析和评价方法称为步态分析。
应力集中:应力集中是指受力构件由于几何形状、外形尺寸发生突变而引起局部范围内应力显著增大的现象。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运用其理论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残疾人全面康复实践中的问题。
蠕变:若应力保持一定,物体的应变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这种现象称为蠕变。
应力松弛:当物体突然发生应变时,若应变保持一定,相应的应力会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应力松弛。
肌肉的离心收缩:指外力作用于受刺激肌肉,并且这个力大于受刺激肌肉产生的最大肌力,此时肌肉被拉长,称为离心收缩。
重心:在人体运动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参数,人体全部环节(整个人体)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就称为人体重心。
环境控制技术:利用各种设备来提高残疾人实现一种或多种操作能力的方法,其研究目的在于为功能障碍者创造一个全新的、可控的、人工的积极环境,全面辅助功能障碍者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
康复工程学(电子教案)

康复工程学(电子教案)康复工程学是一门致力于应用工程技术和工程原理,为失能、残疾和受伤人士提供医疗康复和辅助设备的学科。
康复工程学为医学、生物学和工程学三个领域之间的交叉学科,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一、概述康复工程学是一种以工程技术为基础,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使用显微镜、电脑技术、机械学原理,将科学知识用于修复残体、替代生理功能、改变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学科。
二、特点1. 康复工程学涵盖医学、生物学和工程学三个领域,将三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
2. 康复工程学关注的是物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体能力和功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可穿戴技术、缓解疼痛、功能性假肢和辅具、神经假体、运动康复系统、智能健康监测等方面。
4. 康复工程学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需要严格保护患者隐私,遵从医疗伦理规范。
三、应用领域康复工程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 物理治疗: 康复工程学中的可穿戴技术,能够为康复患者提供较好的物理治疗方案。
例如,智能冰袋能够提供准确的温度、湿度和压力,帮助患者快速恢复。
2. 神经科学: 康复工程学还涉及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
例如,功能性的假肢和辅具可以帮助缺失肢体的患者维持正常的生活。
3. 运动康复系统: 康复工程学的另一个应用领域是运动康复系统。
通过运动康复系统可以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训练和运动方案,帮助康复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4. 疾病管理: 康复工程学的应用还涉及疾病管理方面。
例如,智能健康监测系统可以帮助患者监测疾病的进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康复工程学也将不断发展和进步。
未来,康复工程学可以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智能康复工具。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康复工程学还可以发展出更加智能化的康复工具,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治疗方案。
2. 家庭化康复设备。
随着科技的发展,康复工程学还可以开发出更加家庭化的康复设备,帮助患者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康复训练和治疗。
康复工程学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康复工程学实训,使我对康复工程学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同时,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康复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内容1. 康复工程学基本理论(1)康复工程学概述康复工程学是研究如何运用工程技术和方法解决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康复效果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生物力学、医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
(2)康复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康复工程学的主要任务是:①为康复患者提供适合的康复器材和设备;②研究康复过程中的力学原理和生物力学模型;③开发新型康复技术,提高康复效果;④优化康复环境,提高康复质量。
2. 康复工程学技术方法(1)生物力学分析生物力学分析是康复工程学的基础,主要研究人体在康复过程中的力学特性。
通过对人体运动、姿势、肌肉、骨骼等进行分析,为康复器材和设备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康复工程材料康复工程材料主要包括生物医用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等。
这些材料在康复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生物医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用于制造植入物、人工关节等。
(3)康复工程设备康复工程设备主要包括康复训练器材、辅助器具、康复机器人等。
这些设备在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康复训练器材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辅助器具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3. 康复工程学实际应用(1)康复训练器材康复训练器材在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跑步机、划船机、功率自行车等。
这些器材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2)辅助器具辅助器具主要包括拐杖、轮椅、助行器等。
这些器具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康复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化的康复设备,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
康复机器人具有以下特点:①智能化: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进行实时调整;②个性化: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针对性训练;③互动性:可以与患者进行实时互动,提高康复效果。
第四章 其他康复辅助器具技术 (1)

(三)轮椅的结构
(4)座椅、靠背和手推把:具体如下 1)座椅:起直接承受乘坐者的臀部到功能,其高、深、宽 取决于患者的体型,其材料质地也取决于患者的病种。 2)靠背:起支托乘坐者的背部的功能,靠背有高矮及可倾 斜和不可倾斜之分,如患者对躯干的平衡和控制较好,可选用 低靠背的轮椅,使患者有较大的活动度,反之,要选用高靠背 轮椅。 3)手推把:固定在轮椅的靠背后面顶部,用于他人帮助患 者推动轮椅。一般采用PU橡胶和海绵制作而成。
(三)轮椅的结构
1. 轮椅的基本结构 普通轮椅一般主要由轮椅车架、车 轮(大车轮、小车轮)、驱动装置、制动装置、座椅和靠背 等部分组成。电动轮椅的结构远较普通轮椅复杂。它由以下 几个部分组成:
①驱动装置:由12V或24V蓄电池提供能源,有前轮驱动 式和后轮驱动式,前轮驱动的易于跨越障碍物;
②变速装置:分有级变速和无级变速两种; ③制动装置: 又称刹车装置,大多采用马达反转的作用; ④蓄电池:用24V的汽车蓄电池,充一次电能连续使用3~
第一:在手推圈表面加橡皮等以增加磨檫力。
(三)轮椅的结构
第二:沿手推圈四周增加推动把手。推把有以下几种: ①水平推把:用于C5脊柱损伤,因此时肱二头肌健全,手 放在推把上,靠屈肘力可推车前进,若无水平推把,则无法 推动; ②垂直推把: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手关节活动受限,因 此时无法使用水平推把;③加粗推把:用于手指运动严重受 限而不易握拳的患者,也适用于骨关节炎、心脏疾病或老年 病患者。
《康复工程技术》 第四章 其它康复辅助器具技术
第一节 轮椅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康复医疗系 肖晓鸿
学习目标
1. 掌握 轮椅的基本结构;轮椅的选配技术;轮椅的使 用技术。
2. 熟悉 轮椅的附属结构;轮椅的适用范围和特点;轮 椅的保养与维修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取消了膝关节铰链和皮上 靿,完全由残肢承重,接受腔都 是闭合的,与残肢形状十分吻合 ,适用于小腿中段截肢者。
优点:接触面积大,改善了承重 功能,增加了病人支配假肢的能 力和稳定性。减轻了假肢重量, 方便了穿脱,并避免了大腿肌肉 萎缩与影响残肢血运。
缺点:不适用于膝关节过伸或伴 有异常活动者。
(3)包膝式小腿假肢(PTES小腿假肢)
(二)、赛姆假肢(Syme prosthesis)
适用:赛姆截肢和皮罗果夫截肢后残端有良好的承重功能,锥状残肢 有利于悬吊、固定假肢。
特点:外观和功能都比足支架假半脚好。
(三)、小腿假肢(below-knee prosthesis ,简称BK) 通常由假脚、踝关节、小腿部、接受腔及悬吊装置组成。
第一节 下肢假肢的分类
(一)、按结构分 1、壳式假肢
2、骨骼式假肢
第一节 下肢假肢的分类
(二)、按安装时间分 1、训练用临时假肢
2、永久性假肢
第一节 下肢假肢的分类
(三)、按功能分 1、作业用假肢
2、常用假肢
3、运动专用假肢
第一节 下肢假肢的分类
(四)、按截肢部位分
1、半骨盆假肢 2、髋关节离断 3、大腿截肢(极短残肢)
2、常用的小腿假肢
根据接受腔悬吊不同分为
(1)传统小腿假肢:多 用皮革、金属条或铝, 木材制成,多为开放型 接受腔,容易串动,造 成残肢与接受腔壁摩擦 。采用金属铰链和皮上 靿,能悬吊假肢和承担 大部分体重和稳定膝关 节,但束缚大腿会造成 残侧大腿肌肉萎缩和影 响残肢血运,不舒适, 穿脱不便。
(2)髌韧带承重小腿假肢(PTB小 腿假肢)
(四)、膝部假肢(Knee prosthesis) 适用:膝关节离断,股骨髁上截肢(膝关节间隙上8cm处)和小腿极短 残肢(膝关节间隙之下5cm以内)的截肢者 。由假脚、踝关节、小腿 部、膝铰链和接受腔组成。
第二节 下肢假肢的品种和选用原则
(一)、部分足假肢(partial foot prosthesis ,简称PF)
1、靴形假半脚 适用:经跖骨截肢或跖跗关节 离断后,残肢无马蹄畸形,足 底承重功能良好的病人。 特点:在趾处配以橡胶材料, 弥补外观缺陷
2、足支架假半脚 适用:跖跗关节离断,跗间关 节离断,残足有马蹄畸形,末 端承重功能差的病人。 特点:在靴形半脚基础上增加 了金属、皮革或增强塑料制作 的小腿支架
特点:接受腔前缘侧缘高,包容了髌骨 和股骨内外髁,于膝关节屈曲位穿假肢 ,适用短残肢。
缺点:屈膝90度时接受腔前缘支裤子 影响外观,不适合女性。
(4)髁部插楔式小腿假肢(KBM小腿假 肢)
特点:接受腔内、外侧缘高至股骨内、 外髁上方,内上壁有一可拆卸的楔形板 ,扣住内髁。适用小腿中段截肢或残肢 短于膝关节间隙下11cm的病人。
缺点:只能跖屈、背屈运动,无法实现内、外翻及水平面上的转动。在不平路 面行走不能补偿其他方向的受力。与固定踝相比,较重,外观差。
(2)万向脚(Greissinger脚)
通常用一块可以允许任何方向运动的弹性块作为假肢小腿部分和脚之间的连接 件。
优点:能减少假肢其他部件在侧向和水平面上的受力,实现内、外翻及水平转 动,适合于截肢者在不平路面上行走。
(5)全面承重型小腿假肢(TSB小腿假肢)
特点:接受腔是封闭式的,与残肢全面接 触、全面承重,适用短残肢。
优点:扩大了承重面积,预防由于负压而 造成的残肢水肿。增加了接受腔与残肢的 摩擦力,提高了悬吊性能。
(6)PTK小腿假肢
特点:接受腔内衬套做成整体包膝式,接 受腔的前壁向上延伸到髌骨上缘,两侧壁 向上紧紧抱住股骨内、外侧髁,在髌骨处 开槽。
髋离断假肢
第一节 下肢假肢的分类
(四)、按截肢部位分
4、大腿假肢 5、膝离断假肢
6、小腿假肢 7、赛姆假肢
第一节 下肢假肢的分类
(四)、按截肢部位分
8、皮罗果夫截肢 9、包爱得截肢 10、邵帕特截肢
AFO假半脚(支架假半脚)
第一节 下肢假肢的分类
(四)、按截肢部位分
11、利士弗兰克截肢(靴形假半脚) 12、经跖骨截肢(靴形假半脚) 13、截趾(塑料海绵脚趾鞋 垫)
缺点:结构复杂,维修需求高,价格较贵,重量也大。
(3)定踝软跟脚(solid ankle cushion节,假肢的小腿和脚是用螺栓固定在一起的。
材料:橡胶或聚氨酯(整体)
优点:整体都具有一定弹性,允许一定的内、外翻和水平转动。结构简单,基 本不需要维修,重量很轻,降低运动能量消耗,外观可以像真脚,在脚和小腿 之间没有缝隙。
第一节 下肢假肢的分类
(五)、按控制假肢方式分 1、气压控制假肢 2、液压控制假肢
3、计算机控制假肢
第一节 下肢假肢的分类
(六)、按制作材料分
1、皮假肢(腿) 2、铝假肢(腿) 3、木制和竹制假肢(腿) 4、塑料制假肢(腿) 5、不锈钢制假肢(腿) 6、钛合金假肢(腿) 7、铝合金假肢(腿) 8、碳纤维假肢(腿)
缺点:不能像单轴脚一样很方便地跳转脚的跖屈和背屈角度,如果后跟硬,对 不平路面的行走,不如万向脚好。会逐渐失去弹性,脚前部趾跖关节也会因反 复折曲而断裂。
(4)“储能”脚(SACH变种脚,固定踝类) 没有一个活动的踝关节,假肢的小腿和脚是 用螺栓固定在一起的。 材料:橡胶或聚氨酯(外面脚形状),脚 芯(特殊弹性材料) 优点:适应截肢者的运动需要,具有良好 的回弹性或称“储能”性。
康复工程技术2012(4)
第一节 下肢假肢的分类
下肢假肢:是用于截肢者为弥补下肢的缺损,代偿已失去的下肢 的部分功能而制造装配的人工肢体。 安装下肢假肢的目的:在于使截肢者尽可能地恢复失去的正常外 形,重建已失去的站立和行走等功能。 对下肢假肢的基本要求是: 1、合适的长度,与健侧等长。 2、穿戴舒适,有良好的承担体重的功能。 3、有类似正常关节功能的机械关节及正确的假肢承重力线。 4、假肢的重量适中,结实、耐用、外观近似健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