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第三章感觉

普通心理学第三章感觉
❖ K=△I / I ❖ △I: JND I: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 K:常
数,韦伯分数 ❖ 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第二节 视觉
一、视觉刺激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 折光机制 ❖ 感觉机制 ❖ 传导机制 ❖ 中枢机制
折光机制
感觉机制
❖ 视网膜是眼球中的光敏感层 ❖ 最外: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 中间:双极细胞和其他细胞 ❖ 最内:神经节细胞
1.视觉适应
❖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 ❖ 暗适应 ❖ 明适应
参与细胞
持续时间
暗适应 先视锥与视杆细胞, 再视杆细胞
30-40min/510min
明适应
视锥细胞
5min/0.2s-1min
2.后像
❖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 并没有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 这种现象叫后像
❖ 正后像 ❖ 负后像
注视图中的花30秒,然后直接将视线转移到白色区域 或者一张白纸上。
3.闪光融合(闪光融合临界频率)
❖ 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 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4.视觉掩蔽
❖ 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 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 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视觉掩蔽。
万绿丛中一点红--视觉的对比
2.马赫带
❖ 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 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 一条更暗的线条。
3.视敏度
❖ 视觉系统分辨最小 物体或物体细节的 能力。
视力
(四)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 1.视觉适应 ❖ 2.后像 ❖ 3.闪光融合 ❖ 4.视觉掩蔽
大家好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

普通心理学考研资料----第三章 感觉

普通心理学考研资料----第三章 感觉

第三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感觉感觉(sensation):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它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视觉、听觉、味觉、肤觉感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二、近刺激和远刺激考夫卡(koffka)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

近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

远刺激: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不会有很大变化。

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

三、感觉的编码编码: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如:电报码感觉编码(sensory encode):将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的过程。

德国生理学家缪勒(Johannes Mvller)最早研究感觉编码,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theory of specific nerve energy)。

1.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它们在性质上是相互区别的。

2.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

(如视神经受刺激产生视觉,听神经受刺激产生听觉)3.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不同。

评价:1.在他看来,感觉不决定刺激的性质,而决定于感觉神经的性质。

否定了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在认识论上是错误的。

2.人脑对神经信号的加工是一种编码过程,它能揭示这种神经信号所代表的现实刺激物的特征,帮助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缪勒只承认人脑对神经自身状态的直接感受,否定人的感觉依赖于外物的性质。

3.缪勒承认感官的分化,但不了解感官分化的真正原因。

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 theory):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

左右半球各负责不同的功能。

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感觉的编码是由不同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

普通心理学 感觉

普通心理学 感觉
但在不同刺激背景下,某种感觉乘方函数的 指数是变化的。
第二节 视觉
一、视觉刺激(1)
8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对人来 说,视觉非常重要。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80毫微米的 电磁辐射。也叫可见光 。
波长
光源
光源:宇宙中能够产生 光线的物体
最重要的光源是太阳
波长(米)
交流电
理解公式
感觉的大小(感觉量)是刺激强度(刺激量)的对 数函数。
也可以认为:感觉的大小与刺激强度的对数 呈正比。
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感觉强度按算术 级数增加。
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2、乘方定律
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S.S.Stevens) 数量估计法 :给被试一个中等强度的刺激,要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做差 别感受性。
反比关系
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增加量 (即JND)与原有刺激量之间的比值,是 一个常数。
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K I I
I : 刺激的增加量 I:原有刺激量
(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1、对数定律(费希纳定律)
p K log I
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分为电磁能的,机械 能的,化学能的和热能的4大类
临床上把感觉分为四类:特殊感觉 ;体表感觉: 深部感觉:内脏感觉。
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
感 觉
内部感觉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内脏感觉)
Hale Waihona Puke 五、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 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I:刺激的物理量
理解
站在自然历史角度看,感觉器官对不同性质 的刺激的反应量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是人 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普通心理学 感觉

普通心理学 感觉
✓ 后象持续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
二、 感觉后像: ✓ 如在注视电灯光之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灯的一
个光亮形象,这是正后像,以后可能看到一个黑色形 象,出现在光亮背景之上,这就是负后像。
二、 感觉后像: ✓ 彩色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 ✓ 红色——蓝绿色;黄色——蓝色
三、感觉对比 ✓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第三章 感觉
第一节 感觉的概念
一、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
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意义: (1) 感觉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其它心理现象 的基础,感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 (2) 感觉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信息超载与感觉剥夺
感觉剥夺实验装置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
物间的最小差异量,也称最小可觉差(简称 j.n.d)。
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 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 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也称韦伯定律。
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它是 一个范围。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 反之亦然。(E=1/R: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 阈限)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强度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刚刚引起感觉的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一)韦伯定律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他
让被试用手先后提起两个重量不大的物体,平判 断哪个物体中。结果发现:

普通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ppt课件

人类几种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
(二)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 异量,也称最小可觉差(简称j.n.d)。 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差别阈限 越小,差别感受性变越大。
这杯水要加多少糖才能感觉到甜?
费希纳只有在中等强度的刺激时才适用。
2.幂定律 斯蒂文斯用数量估计法研究刺激强度和感觉大小的关系, 发现心理量并不随物理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与物 理量的幂成正比。 P=KI
n
P指感觉大小,I指刺激的物理量,K和n指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 征。
当幂指数n小于1时,心理变化的幅度慢于物理量的增长; 当幂指数n大于1时,心理变化的幅度快于物理量的增长。
绝对阈限
这杯糖水,需要再加多少糖才能感觉变得更甜了 一点?
差别阈限
韦伯定律:
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取决于一个刺激物增加的绝对重 量,而取决于刺激物增加重量和原刺激量的比值。
K=△I/ I
I为标准刺激强度或是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是 一个常数。
对不同的感觉,K的值即韦伯分数也不同。K值可以判断 感觉的灵敏程度,K值越小,感觉越敏锐。
3.信号检测论 人们对信号的检测不仅依 赖于他们的感受性,还依 赖与所设定的反应标准。 虚报率高说明被试采用了 较低的反应标准;漏报率 高,表明采用了较高的反 应标准。
第二节 视觉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80%的外界信息由视觉提供。 一、视觉刺激 视觉是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产生的。要看见东西就要有光。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80纳米的电磁(光)波。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实验的研究工作是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赫布和贝克 斯顿在1954年进行的。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3章 感觉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3章 感觉

1.3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n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n 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
绝对感受性( absolute sensitivity )——人的感 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1.3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 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 )
圆窗。 ? 内耳:前庭器官和耳蜗。 ? 传导和中枢机制
第三章 感觉
我们如何认识世 界? 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觉!
? 1.为什么辣的事物会产生痛觉? ? 2.如果剥夺人所有接受信息的机会,会怎么样? ? 3.感觉是如何产生的?感觉的功能是什么? ? 4.听觉的功能是什么? ? 5.视觉的功能是什么? ? 6.触觉、味觉、嗅觉、内部感觉的功能是什么? ? 7.为什么感觉器官能把外界刺激转化为生理信号?
差别感受性 (difference sensitivity )——对最 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1.3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 韦伯定律( Weber ' s law ): ? K =△I / I ? (I 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
激量;△I 为引起差别感觉的 刺激增量,即 JND ;K 为常 数。) ? 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 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度。韦 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 但是,韦伯定律只适应于中 等强度的刺激。
? 7、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 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 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视觉掩蔽。
? 8、视敏度: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 的能力。
第三节 听觉
3.1 听觉的生理机制
? 耳(外耳、中耳、内耳) ? 外耳:耳廓、外耳道 ? 中耳:鼓膜、三块听小鼓、卵圆窗和正

普通心理学_第三章_感觉

普通心理学_第三章_感觉
感觉是客观的,它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但带有主观 色彩。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感觉是对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感觉的种类
感觉
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
视觉 听觉 肤觉 味觉 嗅觉 动觉 平衡觉 内脏觉
触觉 压觉 痛觉 温觉
感觉的种类
感觉的作用
通过看、听、嗅、触摸等,感觉提供了 机体内外环境的信息;痛觉=报警系统
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
? 如何测量感觉
感觉的测量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韦伯定律 2、心理物理定律
psychopyhsics(心理物理学) 3、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一种心理量,即感觉器官对 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刺 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四、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对此一感觉的弱 刺激会提高另一感觉的感受性,而强刺 激会降低这种感受性。
2、联觉: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 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
3、不同感觉的补偿:感觉能力的补偿有 关键期。
辣的食物会产生痛觉
August 13, 2021
PSYCHOLOGY
15
无意识感觉:阈下刺激
阈下刺激对人没有影响? 广告中是否有阈下刺激的感觉效应?
作用不如想象的那么大
August 13, 2021
PSYCHOLOGY
16
感觉现象——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的适应 感觉的对比 感觉的后象 联觉
同一感受器----同一刺激 同一感受器----不同刺激 不同感觉之间
音调——频率 响度——振幅 音色——波形
听觉知觉理论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

国外商业界的营销者研究差别阈限的目的是为了对广告、产 品包装、商标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经营者精心设计每一商品的包装与商标不断进行低于差别阈 限的微妙的变化,从而使消费者觉察不到商品的包装与商标 的改变。
三 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
在视觉系统中,如果视网膜某一特定区域在受到光刺激时能够 引起视觉系统较高水平单一神经纤维或单一神经细胞的电反应 ,这个区域就是该神经纤维或细胞的感受野。
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Hubel和Wiesel(1979)证实 大脑内的确有特征察觉器,神经元接收信息并对特殊特征做出 反应-----独特的边缘、线条、角度和运动。
实验结果
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 觉……
他们感到非常难受,根本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 的时间内注意力都无法集中,思维活动似乎总是“跳来跳去”。
更为可怕的是,50%的人出现了幻觉,包括视幻觉、幻觉和触 幻觉.
本章内容
第一节:感觉概述 第二节 感觉的度量 第三节:视觉 第四节:听觉 第五节:其他感觉
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感觉对比(Sensory Contrast)
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的作用下,感受性发生 变化的现象。
同时性对比 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引起感受性发生的变化
。如:马赫带现象 继时性对比 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感受性变化。 如:苦药--糖 觉得糖特别甜
第三章 感觉
P.T.是一名中风病人,恢复后遇到了一些识别地点与物体具体 方面的困难。他不再认识他周围的人,包括他的妻子。他可以 描述她的行为,知道她的各部分,身体、腿、胳膊和头,但是 看不出来这些部分属于一个特定的个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实验的研究工作是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赫布和贝克 斯顿在1954年进行的。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认知活动的基础,也是人全 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具有反射的性质。感 觉包含感受器和效应器的活动。
感受器接受体内外各种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达到中枢 神经;中枢神经发出指令,效应器接收产生应答性活动, 并参与信息获得的过程。
听觉
安静房间内可以听到20英尺外的表的滴答声。
味觉
两加仑水中加一片茶叶可以辨认出甜味
嗅觉
一滴香水可使香味扩散至三个房间
触觉
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厘米外落到面颊上可觉到
(二)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 异量,也称最小可觉差(简称j.n.d)。 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差别阈限 越小,差别感受性变越大。
P=KIn P指感觉大小,I指刺激的物理量,K和n指被评定的某类经 验的常定特征。 当幂指数n小于1时,心理变化的幅度慢于物理量的增长; 当幂指数n大于1时,心理变化的幅度快于物理量的增长。
3.信号检测论
人们对信号的检测不仅依 赖于他们的感受性,还依 赖与所设定的反应标准。
有信号 无信号
虚报率高说明被试采用了 较低的反应标准;漏报率 高,表明采用了较高的反 应标准。
甜是由于苹果内部的化学物质 作用与舌头;
有重量,是由于苹果压迫皮肤 表面引起的。
感觉的意义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外部环境:通过看、听、触摸、闻、尝的等方式,了解外 界事物的各种属性,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 内部环境: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从而实现自我调节, 以保证正常生活。
2. 感觉保证了机体和环境的信息平衡 个体从环境中获得必要的信息是保证机体正常生活所必须 的。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产生严重后果。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或感觉器官对 适宜刺激的敏感程度。 适宜刺激:某种感觉器官最敏感的那种刺激。 感受性的高低是用感觉阈限来度量的。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它是一个范围。
(一)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受阈限;而感官察觉 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就是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受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 阈限值低,感受性高,反之亦然。
E=1/R
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阈限值不是绝对不变的。受活动性质、刺激强度和持续时 间,个体注意、年龄等因素影响。
人类几种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
感觉种类 绝对阈限
视觉
晴朗夜空中可以见到30英里外的一支烛光
二、感觉的分类
根据刺激物的性质和作用器官,人的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 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
感 觉
内部感觉 (机体觉)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运动觉 平衡觉 内脏感觉
考夫卡对刺激的划分:
远刺激: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属于物体自身,不会发生 很大的改变。
近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变化。
(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刺激强度和感觉大小有直接关系。 刺激的物理强度的变化,并不引起等量的感觉变化。 1.费希纳的对数定律
剌激引起的知觉大小 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 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 积
P=KlogI
I是刺激量,P是感觉量。
费希纳只有在中等强度的刺激时才适用。
2.幂定律
斯蒂文斯用数量估计法研究刺激强度和感觉大小的关系, 发现心理量并不随物理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与物 理量的幂成正比。
报告有 报告无
击中 虚报
漏报 正确拒 绝
第二节 视觉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80%的外界信息由视觉提供。 一、视觉刺激
视觉是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产生的。要看见东西就要有光。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80纳米的电磁(光)波。
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致密程度不同, 会发生折射。
三、感觉的编码
外界刺激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成为神经系统能 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即感觉编码。
缪勒的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各种感觉神经有自己的特殊能量,性质上互相区别; 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 感觉由感觉神经的性质所决定。
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外物引起 的神经冲动。
近年来感觉编码的两种代表性理论: 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由不同性质的神经元传递; 模式(或模块)理论:编码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发。
近年来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感觉系统中,神经系统会同时采 用特异性编码和模式编码。
四、刺激强度和感觉大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是不是所有的刺激我们都能感觉到? 是不是刺激强度越大,我们的感觉也就越强?
第三章 感觉
本章知识要点
感觉的一般概述 视觉 听觉 其他感觉
你知道“感觉”是什么吗?
“跟着感觉走” “我对你没感觉” “感觉不太舒服” “感觉要变天了”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 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 映。
红色是由苹果表面反射的光波 引起;
圆是苹果的轮廓线条作用于眼 睛引起;
这杯水要加多少糖才能感觉到甜?
绝对阈限
这杯糖水,需要再加多少糖才能感觉变得更甜了 一点?
差别阈限
韦伯定律:
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取决于一个刺激物增加的绝对重 量,而取决于刺激物增加重量和原刺激量的比值。
K=△I/ I
I为标准刺激强度或是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 激增量;K是一个常数。
对不同的感觉,K的值即韦伯分数也不同。K值可以判断 感觉的灵敏程度,K值越小,感觉越敏锐。 注: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强或过弱, K值都会发生变化。
宇宙中凡是能够产生光线的物体都是光源。其中最重要的 光源是太阳。
太阳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各种光线混合成的混合光,通过三 棱镜的折射,可以产生由红到紫的各色光谱,称为色散。
色散后不能继续分解的光称为单色光,具有单一的波长。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 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一)眼球
视觉器官是眼睛,形状近似一个球形。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 眼球壁包括三层:外层是巩膜和角膜;中层是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 内层是视网膜和视神经内段。 眼球内容物包括晶状体、房水和玻璃体,都是屈光介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