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练习题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诗[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诗首句一个“铺”字,表现出青草茂盛、原野开阔的自然景象,给人和缓舒适的感觉。

B.吕诗次句一个“弄”字,传达出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之感,衬托出乡村深夜的静谧。

C.黄诗首句从远处的“前村”落笔,而一个“过”字使得“牧童骑牛”这一画面具有了动态感。

D.黄诗次句“隔陇闻”以声写人,却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极具想象力。

B [B项,“乡村深夜的静谧”错误,应该是“黄昏”时分。

](2)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各尽其妙,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①吕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②黄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表露出诗人清高自适、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解析] 吕诗的三、四两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意思是: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诗句中写牧童放牧归来之事,描写他月夜露天休息的场景,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黄诗的三、四两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意思是: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诗人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重难点16 诗歌比较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练(全国通用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16  诗歌比较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练(全国通用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16 诗歌的比较阅读题型一比较诗歌形象(意境)题型二比较诗歌语言题型三比较诗歌表达技巧题型四比较诗歌感情态度总结:鉴赏原则:整体把握,寻同辨异解题方法:1.审题关键:“同”“异”“同和异”2.答题指向:比较点——寻同辨异3.答案层次:分值、分布2022年全国甲乙卷,诗歌鉴赏的简答题,考查的都是比较阅读试题。

【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一般从“求同”、“求异”或“求同和异”三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比较类型】1、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和《暮春浐水送别》韩琮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广东卷)《春日登楼怀归》寇准问题: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天睡舟尾,横一孤笛”。

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3、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福建卷)《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

(湖南卷)《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和《登崖州城作》李德裕问题: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天津卷)州歌(其六)》汪元量问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一、【河南省洛阳市一中2023届高三11月调研检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唐】皮日休家资是何物?积快列梁梠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②,犹胜凡俦侣。

【核心考点集训】24 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

【核心考点集训】24 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

24 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类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双竹①湛师房二首(其二)苏轼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②。

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

楚桥秋暮阻雨张耒③水满城西钓艇横,云豪风弱晚冥冥。

天寒小店人愁雨,灯暗孤舟客卧听。

【注】①双竹:即杭州广严寺;广严寺“有双竹相比而生,举林皆然”,故又名双竹寺。

②红:油灯。

③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佛寺里傍晚击鼓,早晨敲钟,苏诗首句即点明寺庙的生活,照应了题目。

B.苏诗次句写诗人对着将熄的灯光闭门独卧,自然引出下面拨火的细节。

C.张诗写秋日的傍晚,虽然乌云密布,却因秋风的减弱延阻了秋雨的到来。

D.苏轼称赞张来的诗作“气韵雄拔”,张诗前两句可以体现这一风格特点。

2.同是写“卧听”雨声,苏诗恬静,张诗悲凄。

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华州太守花园徐积南园花谢北园开,红拂栏干翠拂苔。

却是梧桐且栽取,丹山相次凤凰来。

和毛君州宅八咏其一凤凰山苏辙山川蟠踞偶成形,威凤低回久未行。

更种梧桐真可致,高飞性似伯夷清。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诗着重描写了园中的花卉,在对比中巧妙地表现花叶的错落之貌。

B.苏诗妙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川蟠踞之势,形如徘徊低飞的凤凰。

C.徐诗和苏诗都符合起承转合的章法,第三句“转”出一层新的诗意。

D.徐诗和苏诗都虚实结合,既写眼前的景象,又写想象中飞翔的凤凰。

4.两首诗均写到了“种梧桐”,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夜李峤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中秋月张祜碧落【注】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注】碧落:道家认为东方最高的天有碧霞遍布,故称为“碧落”,后用以指天空。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圆魄”“桂含姿”,都是喻指月亮,同时也都点明了诗歌中的所咏之物。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练习题教学内容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练习题教学内容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练习题教学内容2016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专项练习一.考点介绍:在近年的古代诗歌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加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高考的新宠。

它有利于引导学生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类学习。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或三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一两个方面相同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

考生要注意求同,更要求异。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2015全国新课标卷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例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问题。

(11分)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张先惜霜蟾照夜云天。

朦胧影、画勾阑。

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

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

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

问何日藕、几时莲。

(1)两词都写到了荷这一意象,但所写之荷时间有别,其中《苏幕遮》所写的是______________之荷,《系裙腰》所写是____________之荷。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归石湖[南宋]范成大晓雾朝暾绀碧烘①,横塘②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蝸翠扫空。

【注】①朝、(zhāo tūn) :初升的太阳。

绀(gàn) :稍微带红的黑色。

②横塘:湖名,在苏州市西南。

越城:古代越国的城池。

(1)请赏析本诗前两联的渲染烘托手法。

(2)本诗颈联中的“自能”和“时复”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董元达谢逸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①破屋应数间。

【注】①玉川: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六句意即董元达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时候,议论慷慨,连天子也为之开颜。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刷题练习题5(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刷题练习题5(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刷题练习题5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葛长庚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情与景相兼相融,虽情感悲戚,景象凄清,但语言晓畅,气韵生动。

B.上片主要写作者和好友在中途分别的场景,下片抒发了自己的孤寂感情。

C.词篇描写离别,用所见的江、山、云、双燕、飞花等直接表现离人的辛酸。

D.结尾句描写了词人的形象,将所有的情思凝聚在深沉的眼神里,耐人寻味。

2.葛长庚的词讲究语言凝练,工于推敲。

请结合本词内容选取两处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①卢肇②三载皇都恨食贫,北溟今日化穷鳞③。

青云乍喜逢知己,白社犹悲送故人。

对酒共惊千里别,看花自感一枝春。

君归为说龙门事,雷雨初生电绕身。

末秋到家潘图归来无所利,骨肉亦不喜。

黄犬却有情,当门卧摇尾。

【注】①潘图:袁州宜春人,唐会昌年间贫居长安三载,应举不第。

②卢肇:唐会昌三年状元,此前他在科场困厄近二十年。

③出自《庄子·内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3.下列对《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下句典出《庄子·内篇·逍遥游》以北溟鱼化为大鹏比喻自己科场及第,扣合题意。

B.颔联与“身处朱门,而情游江海;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中的“青云”都指“隐居”。

C.颈联对仗工整,抒发了饯别友人的嗟惊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的欣喜。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课件31张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课件31张
4.甲乙两诗都是咏史诗,说说二者在语言表达上有何 异同?
甲诗语言含蓄深沉,(叙)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 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 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 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析)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乙 诗巧妙地借用了典故、双关、暗示等手法,融深沉的感叹与嘲讽于华语丽 辞与景物描写之中,使诗歌风格显得深沉委婉,富有深意。
2
1.简要分析乙诗“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一句运用了怎
3
样的表现手法。
这句巧用典故,语涉双关,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 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 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 是用典。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 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情。 例:《征人怨》。
诗歌类型及解说
7
闺怨诗:闺怨诗属于汉族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唐代 这一时期,其中又有特别的一类称为闺怨诗。闺怨诗 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 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 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 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 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 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 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 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诗人 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 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 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 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 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复习+内容分类+思想主题++课件(31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复习+内容分类+思想主题++课件(31张PPT)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般醉 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 虑。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 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闲适,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水 诗田 园诗
山村、 农村生 活环境 优美、 恬静
雄心壮志 赞物,闲适,富有情趣 赞春、惜春 忧国忧民、壮志难酬 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
七、哲理诗
以诗说理,在 宋诗中多见。一 种是诗人在创作 时,便赋予了哲 理的内涵;一种 其哲理内涵是人 们在欣赏时领悟 到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边塞诗中许多作品体现了 爱国主义的思想。
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王昌龄等。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 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 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专项练习一.考点介绍:在近年的古代诗歌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加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高考的新宠。

它有利于引导学生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类学习。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或三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一两个方面相同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

考生要注意求同,更要求异。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2015全国新课标卷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
【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例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问题。

(11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

朦胧影、画勾阑。

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

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

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

问何日藕、几时莲。

(1)两词都写到了荷这一意象,但所写之荷时间有别,其中《苏幕遮》所写的是______________之荷,《系裙腰》所写是____________之荷。

(2)两词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系裙腰》的下片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1.(1)夏春
(2)①《苏幕遮》:思乡。

《系裙腰》:相思盼团圆。

(2分)
②运用了双关手法。

末句“问何日藕、几时莲”中“藕”谐音双关为“偶”,“莲”谐音双关为“怜”。

该句表面写不知荷花何日生藕,何日产莲,实际写不知何时能与心上人团圆,得到心上人的爱怜。

(3分)
二、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例三】阅读下面陈子昂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11分)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 ①春秋时魏绛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

②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第一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技巧?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2)陈子昂的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1)用典。

(2分)全诗用霍去病、魏绛、六郡豪杰、窦宪等四个典故,肯定了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扬名塞外。

(5分)
(2)《送魏大从军》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全诗语气慷慨雄壮,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扬。

(3分)《春夜别友人》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朋友间的深挚情意,离情缠绵而不过分哀伤。

(意思对即可)(6分)
三、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至于比较途径和目的,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果用“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当关注以下对比热点(这也就是命题人常设题作“比”的方面):①诗作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出来的情感;②诗句的意思和作用;③诗作塑造的主要形象、创设的具体意境;④遣词
的生动、形象、精巧;⑤诗句的前后勾联照应;⑥修辞手法的功能、作用;⑦诗作结构的总体安排等。

还有一些典故的运用、反向衬托的作用等。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在平时的训练中,则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对同一题材的吟咏。

像杜牧(唐)《过华清宫》与杜常(宋)《题华清宫》的异同比较,畅当(唐)《登鹳雀楼》与王之涣(唐)《登鹳雀楼》优劣的比较。

第二,要注意运用相似手法表达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达相同感情的诗作。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11分)
【例四】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
飘然羁旅!
[注]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

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5分)
答: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6分)
答:
【答案】3.(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生灵涂炭、朝廷腐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地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3分)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2分)
(2)(示例一)喜欢辛词的写法。

(3分)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

(3分)
(示例二)喜欢陆词的写法。

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

四.诗歌鉴赏比较阅读训练题:
【例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11分)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屠苏:药酒名。

(1)同在除夕之夜,两首诗的作者的心境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分析。

(5分)
答:
(2)“又将憔悴见春风”和“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1)来诗表达的是事已成空的愁苦之情、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2分)王诗通过对元日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乐观自信的心态和喜悦的心情。

(3分)
(2)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分)“又将憔悴见春风”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分)“春风送暖入屠苏”则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了作者愉快
的心情。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