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散文阅读之结构思路1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的结构思路》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的结构思路》1. 不同散文的行文思路散文类型行文思路 写景状物散文 引出写作对象→写景咏物,时空拓展→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由自然之物延伸议论→抒情议论,升华主旨写人叙事散文 写作缘起→写人叙事→穿插场景、细节→抒发情感,总结感悟 议论说理散文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进行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2. 散文的“六大”线索类型阐释 作用或效果 时间(时线)时间的变化推移,如事情的发展等 (1)结构方面:①组织材料,贯串全文;②结构清晰;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2)思想内容方面: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②揭示主题;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3)特殊方面:①物线有象征、呼应作用,丰富了文章内涵;②情线有使情感浓厚、深化主题的作用。
地点(地线) 地点的转移,如游记散文的移步换景等 物象(物线) 赋予某个物象以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围绕此物象行文人物(人线) 以人物的变化或人物之间的关系发展行文感情/心理(情线) 以情感的脉络或心理状态的变化来行文事件(事线)以某个事件为中心行文3. 散文的“八大”结构形式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写人叙事散文多按此种结构展开,重点突出时间因素,按时间顺序层层铺开,条理清晰,叙事完整。
按空间位置变化组织材料文化游记散文多按此种结构展开,不突出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位置的变化。
按事物性质、类别组织材料有些议论说理散文往往按事物性质展开,有时还把感受分成几类写,便于安排结构。
以中介物组织材料把中介物作为串联作者思想感情和材料的媒介。
所谓的中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问题、概念、思想等。
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 有些散文往往是按照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来写的,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围绕“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行文,写出了自己络组织材料内心的情感变化,使文章意蕴丰富。
以双线结构(复调)行文,分明线和暗线明线,即作品中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如时间线或空间线;暗线,即作品中未直接描述或间接呈现出来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线索,如作者的情感变化。
散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散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散文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常以抒发个人情感与思想为主要特点。
在分析散文的文章结构时,需要把握文章的主题、情感表达和叙事方式等要素,以达到恰当地把握文章思路的目的。
散文的文章结构通常包括开始、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但具体的结构形式和篇幅要根据文章的题材和表达方式而定。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散文结构框架:一、开始部分开始部分是散文的引子,通常包括背景介绍、事件引出或寓意开示等内容。
在这部分,要引起读者的兴趣,以吸引他们继续往下阅读。
1.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文章主题,并以个人或鲜活的事例作为引子,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初春的阳光洒满大地,我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花海,心情不由得兴奋起来。
”2.引人入胜:通过给读者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或人物介绍,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这种方式常常采用形象的描写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例如:“人们常说山水有灵,但我从未亲身体验过。
直到那天,我走进了这片神奇的山林。
”二、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通过描写、抒发情感、陈述观点或阐述故事来展开表达。
1.折叠式叙述:逐步展开主题,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叙述,将整个思想过程阐述出来。
例如:“我走进了这片深山,真切地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美妙。
这里的花花草草、山川河流,宛如一幅自然审美的画卷。
”2.夸张和对比: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强调散文中的主题和情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效果。
例如:“我来到了这座古老的城市,它破败而苍凉,却又散发着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
古老与现代,在这座城市中交织着,形成了独特的魅力。
”三、结尾部分结尾部分是对散文的总结与应用,通常包括感悟、思考、呼吁或意义解读等。
通过对主题的再次强调和总结,营造出令人满意和耐人回味的结尾效果。
1.见微知著:通过对散文中其中一细节的描写和点评,进一步展开主题和思考。
例如:“细雨绵绵,如丝如缕,淅淅沥沥地洒落在大地上。
不禁让我想到了人类对自然的渺小和对生命的珍惜。
”。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一、思路结构类试题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
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格式一般为:第一部分〔先〕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要点:因这类题涉及的内容皆在文中,所以考虑它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第一就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的关联。
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
答题思路:“作用〔如:承上启下〕+分析〔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结构形式,绝不能仅只回答“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一定要有作用分析。
3.开头有什么作用〔“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答题要点:因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四个要素: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4.文中某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或在开头,或在中间〕答题要点:有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不要生拉硬扯〕;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1.全文内容要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答题要点: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那就是前面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
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
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高三语文 散文常用结构思路有哪些

高三语文散文常用结构思路有哪些以高三语文散文常用结构思路有哪些一、引子式引子是散文的开篇,它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一个情节或者一幅插图,通过引子,读者可以迅速进入故事的氛围,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读者的情感。
引子式可以是直接引子、间接引子、双引子等。
二、对比式对比式是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异同来突出散文的主题。
可以通过对比两个人物、两个事件、两个时间、两个地点等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对比式可以是并列对比、递进对比、转折对比等。
三、因果式因果式是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可以通过描述一个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后果,或者通过描述多个事件的因果关系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因果式可以是单因果、多因果、链式因果等。
四、叙述式叙述式是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或者经历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可以通过描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一个地方的变迁等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叙述式可以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主题顺序等。
五、抒情式抒情式是通过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可以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反思人生意义等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抒情式可以是描写抒情、抒发抒情、抒发思考等。
六、议论式议论式是通过阐述观点、论证论点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议论式可以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等。
七、描写式描写式是通过描写人物形象、环境场景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语言、细腻的描写手法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描写式可以是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
八、哲理式哲理式是通过思考人生的意义、追求真理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可以通过提出哲理问题、探索哲理思考、阐述哲理观点等来展示散文的主题。
哲理式可以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
以上是高三语文散文常用结构思路,每种结构思路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主题和要素进行选择和运用。
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结构思路,可以使散文更加丰富多样,更加生动有趣。
散文阅读之结构思路

散文阅读之结构思路★【学习目标】一是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思路。
二是分析句段的作用。
★【知识讲解】一、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思路1•关于文章整体结构安排的问题2•关于材料组织的问题▲从时间上组织材料▲从空间上组织材料▲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按情感或认识过程组织材料注意: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感情、事物、人物、思绪、景物、行程、时间、空间等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也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3•关于线索的问题(1)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2)抓线索,要注意以下三点: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一般以感情为线索。
二要洼意文童标翹h頁旳标題揭示.线袈h三要注意文卡反复出现i斤词语.、.甸子.四要需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二、分析句段的作用▲答题角度:①结构②内容、主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时,要注意该句段在文中所处的位置,位置不同,在结构上的作用也不同。
1、开头句段的作用:点明标题,开门见山;引起下文或引出话题;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正反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总领全文;制造悬念。
2•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应结尾;转折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总领(引起)下文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
3•结尾句段的作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总结上文;卒章显志,点明主题;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呼;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4•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结构上:交代线索;前后呼应。
内容主旨: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
散文的结构与思路

散文阅读题型1
张华
—分析结构思路类
汇报人姓名
回顾旧知——温故知新
现代文阅读失分原因(存在的问题): 读不懂文章。考生本身缺乏阅读技巧和文化底蕴,再加之考场心浮气躁,阅读效果差。 【对策:整体阅读,把握文章基调,知道在写什么;分层阅读,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明晰要点之间的关系;带题阅读,揣摩命题意图和题干指向,准确查找答案大致区间,明确答案大致来源。) 审不好题干。或审题不仔细,丢掉了主要信息,或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指向。 【对策:审题时圈点勾画试题的题干重点,了解设题指向、答题角度、答题范围(区间)】
例:(09年江苏卷)《上善若水 》(张笑天 ):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如开篇连续发问,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2
——行文思路分析
3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思路有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
4
分析思路,其实就是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提各段之纲,挈各段之领”。
包括的内容: 段内的结构层次;全文的结构层次;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④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⑤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设问方式:见(创新导学案》P77)
01
02
答: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高中散文阅读 结构思路

2013年潍坊中学高三语文复习学案散文阅读——分析文章思路结构【教学目标】1、掌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方法;2、以思路为方法归纳文章主旨,然后以结构思路结合主旨为方法解答具体考题。
【学法指导】一、1、考点解读:《考试大纲》规定:“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对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其能力层级为C。
2、《考试说明》要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
”3、本考点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⑴能够分析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段内的结构层次),⑵能够分析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全篇的结构层次),⑶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
二、高考回眸:1.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6分)《听朗诵》(2012年全国大纲卷)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6分)《耳边杜鹃啼》(2012年湖北卷)3.文章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6分)《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2010年重庆卷)4.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大河家》(2010年全国卷Ⅱ)5.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6分)《谈静》(2010年江苏卷)三、文章结构思路类题型知识点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
结构是组织和安排材料的方法和手段,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
分析结构的过程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
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
大的结构指文章的谋篇布局,小的结构指语段和语句的安排。
1.文章结构方式及作用(1)总分式:简单明了,完整谨严。
(2)并列式:大开大合,丰富内容。
(3)层进式:层层深入,引人入胜。
(4)对照式:前后对比,鲜明突出。
散文阅读解题技巧之结构思路

散文阅读解题技巧之结构思路作者:梁昱伶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21年第06期解题技巧结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
结构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设置结构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梳理结构思路不仅仅是一个重要考点,更重要的是只有把握住它,才有可能真正掌握文本,为进一步赏析文本做好铺垫。
一、设问方式1.间接式提问,例如: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2015年·湖南高考)“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013年·广东高考)文章前一部分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
(2012年·安徽高考)2.直接式提问,例如: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2012年·重庆高考)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2012年·大纲卷)3.其他设问方式,例如:(1)本文主要写了几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2)文章的情感线索是怎样的?请分条列出文章情感发展变化的情况。
二、解题思路1.明确文体,把握全貌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
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
不同的文章类型,结构思路应该有所不同。
2.圈点勾画,抓关键句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示段意,显露脉络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每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
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成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4.理清思路,把握结构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考试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
• 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筛选并 整合文中的信息; •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 味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 力的领悟 •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 精神的发掘 •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抓关键,细提炼
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和各段中表明作者感受
的关键语句等语言标志,提炼各段的主要内容 : ① 童年 时间支配着作息和快乐; 童年时代 ②那时 时间与我们一同经历生活; ③上初中以后 冷落了时间;
⑤十几年前 时间隐藏在生活里; ⑥现在 时间引领着我们的生命 ④后来 时间栖身的地方多了,无处不在;
答题指导:回答“线索”类试题考虑其在结 构上的作用,还要考虑它在内容上的作用,并且 要作简要分析。(结构上的分析较单一,内容上的分
析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如果有象征义,就答清象征什么, 寄托了什么情感;有的还要分析围绕这一线索写了什么 内容。)
知识链接:贯串全文联缀人物和事物的 顺序叫“线索”。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 全文的作用,常见的线索有:时间、空间、 事物、情感、一句话等。
月星辰中,在梦中。
关键句
⑥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 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 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 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 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 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 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 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知识链接 文章结构层次的三种表现形式,即三种层次关 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 通常有以下几种: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 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 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分总和总分 总关系关系。 划分层次就是进行分类,把相同的内容合为一 层,把不同的内容分开来。不同文体的文章结构特 点是不同的。
答案二:
先写作者认为两只鸟是去年那两只回到旧巢; 联想到人类对动物的残害和作者内心的愧疚和不安。
再写发现这两只鸟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后代,并看他们筑巢; 答案三: ①“我”看到两只飞回的鸟在空中盘查,以为是去年的鸟 在寻找巢;②“我”看到它们重建,“我”认为是老鸟的 子女,“我”感悟到它们独立不依赖;③作者由鸟的独立 与虔诚联想到了人类自己,应该反省, 保护鸟类。
答题步骤归纳:
作遵 者路 思识 有斯 路真 ,
第一步 读题干,明方向 第二步 回原文,逐段读 抓关键 第三步 抓关键,细提炼 第四步 巧转述, 组答案
相关真题:(2010江苏卷) 16.文章题 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 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2011重庆卷)15.文章围绕“诚意”展 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6分)
读题干,明方向
回原文,逐段读
抓关键,细提炼 巧转述,组答案
读题干,明方向
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 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 理作者的思路。(6分)《时 间怎么样地行走》
“我”在不同时间段对时间的不同感受。
•回原文,逐段读 •抓关键,细提炼
时间怎样地行走
关键句
迟子建
①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着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 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 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 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在 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 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 关键句 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 着烟袋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他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 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 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 是温情的,在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在子时钟声 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 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②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 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 关键句 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诱惑的脚,从来 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 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潮涨潮落。 摇篮曲。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潮涨潮落。
例1(2010重庆卷)15.文章是围绕“我观察 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参考答案: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 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猜 测,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 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 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
答题指导:行文思路往往与作者的立意和构思密 切相关。首先要对文章内容层次有个大致的切分, 然后进行内容概括。概括时必须从某一恰当的角度 (事物、情感、事件、时空变化等)出发。表述时 最好采用“先写„„再写„„最后写„„”(或者开 头写……中间写……结尾写……①……②……③…… )的句式。 知识链接:1、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 (对象)→联想→感悟。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 思路。写景叙事类散文多按照时间、空间、中心事 件顺序进行,而状物抒情类散文多以某一事物、某 种感情为线索安排思路,议论性散文多以逻辑认识 为序。2、理清思路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抓结构层 次,抓文章线索,抓叙述顺序。
命题类型二 :
• 把握文章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设题方式
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是围绕什么展开情节的? ⅹ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ⅹⅹ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写在结构上有什么 作用? 文章以ⅹⅹ为题有什么好处? ……
典题导航
(《齐白石的蒲草帽》)请简要分析“蒲草帽” 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案:①“蒲草帽”在结构上起线索作用。全文 对齐白石的回忆及对其精神和思想的理解紧紧围绕 “蒲草帽”展开,一根线索贯串全文,使文章形散 神聚。 ②“蒲草帽”在内容上具有象征义,象征齐白 石发自性情、根植乡野的创作精神和思想,突出了 文章主题。(一点2分,要点正确,分析清楚得4 分。)
考点研读
1、考纲相关要求 2、近几年的命题特色
(详见全品118页)
考题类型
1、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概括文章每部分 的主要内容。 2、把握文章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3、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过渡等部分 以及文中穿插性材料的作用。 4、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
命题类型一 :
• 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
设题方式
⑤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 关键句 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 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 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 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 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驼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突然让一个活 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 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 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 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 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 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 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 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 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 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 握文章的思路了。
抓关键,细提炼
找出各段中表明作者对时间感受的关键语句 1.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 它 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 2.时间……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雨雪,潮涨潮落。 3.手表里的时间也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4.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时间有如繁星一样到 处都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5. ……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 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6.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 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相关真题:(20,其有 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 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案:雪是贯彻全文的线索;雪化成水汇成了 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雪赋予祁 连山以壮丽景观;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 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 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
关键句 关键句 ③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手腕上跳 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 关键句 绝于耳。手表里的时间给我一种鬼鬼崇崇的感觉,少了几分气势和威严,所以明明到了 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 ④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台历 上镶嵌着时间,玩具里放置着时间,至于电脑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 时间有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 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有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 了。 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