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慰藉与寄托——宗教建筑 佛教

合集下载

高三美术 外国美术鉴赏第3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高三美术 外国美术鉴赏第3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2、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三大宗教建筑的主要特征。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宗教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

难点: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以及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法选择:举例法、讲解法。

学法选择: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中国的宫殿建筑——故宫建筑群和天坛,它的形式是为王权服务的。

这一讲,我们来赏析为宗教服务的建筑——宗教建筑。

(板书课题: 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影响深远。

宗教对于一时还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

在世界三大宗教盛行的年代里,世界各国建造了一大批宗教建筑。

(二)结合课件讲授新课:1、佛教建筑概述:佛教的概况。

结合教材中的讲述,介绍印度《桑奇大塔》和《婆罗浮屠》。

引导学生与中国佛塔进行比较,归纳、总结特色:对称、多种造型手法的综合运用等。

并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

2、基督教建筑概述:基督教的概况。

基督教的教堂集欧洲中世纪美术制大成。

它先后创造了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三种建筑风格。

其中哥特式教堂建筑式西方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夏特尔主教堂》、《兰斯主教堂》和《科隆主教堂》。

学生围绕这几个代表作欣赏,分组讨论: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什么?讨论指出: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它们直接反映了中世纪新的结构技术和浓厚的宗教意识。

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

而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

心灵的慰藉与寄托—宗教建筑_佛教资料

心灵的慰藉与寄托—宗教建筑_佛教资料

佛教建筑的特点: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 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在主 轴的最前方是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山 门内左右两侧分设钟、鼓楼。中央正对山门 的是天王殿,常做成三间穿堂形式的殿堂。 穿过天王殿,进入第二个院落,座落在正中 主轴上的是正殿,常名为“大雄宝殿”。正 殿对于整个佛寺建筑群体是中心建筑物,它 不论在建筑体积和质量,都在其他单体建筑 之上。正殿左右配殿或作二层楼阁形式。正 殿后一进院落,常建筑二层“藏经楼”。另 外,多在主轴院落两侧布置僧房、禅堂、斋 堂等僧人居住的房屋。
基督教的教义 基督教义
1、上帝是有位格的独一真神; 2、上帝是天地万有的创造者; 3、上帝是历史的主宰; 4、上帝要拯救他的百姓,赦免 他们的罪孽,令他们作他的儿女; 5、上帝将于世界末日审判世人。
教堂(基督教教会建筑物)
教堂特征 : 1.平面一般为十字架形。 2.高耸入云的塔楼多为笋状。 3.斜柱加固支撑较薄的墙面,形成一种特殊的外墙结构。 4.薄壳般的穹顶正中有三个大门,中间的大门为主要通道。 5.内部为轻盈、裸露的棱线飞肋骨架穹隆。 6.高大、宽敞、明亮的内部空间具有良好的采光性能。 7.窗户多位植物的叶片式,窗户上以五彩玻璃镶嵌图案。 8.正门上为大圆形的玻璃蔷薇纹样,正门为若干层次逐步向内收缩的 门道,每层均有雕像。
婆罗浮屠
这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塔。“婆罗浮屠”是梵 文的译音,意为“山丘上的佛塔”。像这样独特的 建筑形态,意在创造一座立体的“曼陀罗”。实际 上是佛与菩萨的修身养性之地,也是佛教徒心中的 理想境界。
基督教
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 世界三大宗教,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 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 类原罪、拯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 早期的基督教是作为群众运动产生的。相对于 传统犹太教强调遵循律法,基督教则强调耶稣救赎 的恩典,并认为只要信奉耶稣基督就是旧约圣经里 众先知所预言的救世主,愿意接受他为主,并决意 以上帝的心意为生活的准则,让耶稣基督为自己承 担所犯的过错,就被认为是已悔改,可以借着洗礼, 被接纳成为教会的一分子。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PPT课件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PPT课件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宗教建筑
❖ 目标展示: ❖ 了解并感受宗教艺术 ❖ 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认识,具体分析三种
建筑的特点特色。 ❖ 可以比较明确的分清基督教的三种建筑样式。
讨论宗教如何产生?
❖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产品,对于一 时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广大人民群众往往是一 种心灵的慰藉和寄托。他们怀着虔诚的心情 为他们的信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内 部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 外部高、尖、直,挺拔、俊秀、轻盈、纤细。 但失雅味。
❖ 结构拱券结构,尖拱、飞拱。像机器一样。 ❖ 彩色玻璃窗花。
❖ 泰姬陵
伊斯兰教
科 尔 多 瓦 大 清 真 寺
伊斯兰建筑的特点
❖ 拱券结构,比欧洲建筑机器般的结构粗曼了 许多但是韵味十足。穹窿顶外部像一个“洋 葱头”。
❖ 装饰丰富,纹样多。 ❖ 开孔多为尖拱、马蹄拱、多叶拱。
课堂练习:
❖ 谁能用最简单的艺术语言在黑板上画出基督 教建筑的特色。(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 式、)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 宗教艺术品作为宗教的宣传品,它凝聚了广 大劳动人民的理想和审美形式。
世界三大宗教
❖ 佛教 ❖ 基督教 ❖ 伊斯兰教
看课本分析三大宗教的特点
❖ 佛塔
佛教
外形:圆形、方形
这种形状意在表现什么? 表现一种理想世界的井内部
内部装饰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6)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6)
用马的形象来比喻官 吏的“廉”与“贪” .
龚开的《骏骨图》 抒发的是才华无以施展 的痛苦。画的题跋说: 一般的马只有10片左右 的肋骨,而千里马有15 条肋骨,可是如果不画 得这么瘦,谁能看出是 千里马呢?好好的一匹 千里马,却画得瘦弱不 堪,令人叹息。
二马图 任仁发 元 骏骨图 龚开 南宋
活动建议: 本课中三幅有关马
2、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 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
坚贞不屈、孤芳自赏。里面的诗反映了作 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 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
墨兰图(中国画 纸本) (元)郑思肖
自主讨论: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否 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
时南宋已亡了30年,而郑思肖也垂垂老矣,改字 为“所南”,坐卧必面向南方。他擅长画象征君子的 兰花,因国土为元人所夺,故喜作“无根兰”,此图 用淡墨描绘兰花高洁、潇洒的姿态.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问题:
1、为什 么作者要 画成墨梅?
2、王冕 这样称赞 梅花具有 什么样的 特殊含义?
墨梅图(中国画 纸本) (元)王冕
1、这首诗题为“墨梅”, 表现了诗 人在元朝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此 画意在言志,王冕将画格、诗格、人格有 机地融为一体。
的中国画作品分别作于 不同的时期,但都寄寓 了画家的心志,请仔细 观察作品,结合所学的 历史知识,尝试从色彩、 构图、笔法、形式及当 时的社会环境等方面以 表格的方式来分析与比 较它们的异同。
奔马 徐悲鸿 1941
作品 色彩 构图 笔法 立意
二马图(任仁发) 着色

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

宗教的分类: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等 佛教:于公元前6~5世纪首创于古印度,其创始人相传为 “释迦牟尼”。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因而受到中下层 民众的欢迎与支持。 基督教:在大约公元1世纪中期最早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 的巴勒斯坦一带,脱胎于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基督教信仰 上帝,崇奉耶稣为“救世主”,由此得名。基督教的经典 为《圣经》。早期基督教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导 信徒之间衣食互济,反对罗马当局的残暴统治,在下层民 众中具有广泛影响。 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时于阿拉伯半岛产生的,由穆罕默 德所创。伊斯兰教信仰惟一真神“安拉”,奉穆罕默德为 “安拉的使者”,伊斯兰教徒称“穆斯林”。以麦加为宗 教圣地和朝拜中心,《古兰经》为宗教经典。
佛塔共有 10 层,四周的中间各有一条笔直的石级通道,由基角 直达顶层。佛塔第一层至第六层是四方形,第七层至第九层象是顶 塔的座脚,呈圆形。第十层是钟形的大塔,直径是 9.9 米。按照佛 教解释,塔的下部四方形平台表示所谓“地界”,上部圆形平台表 示所谓“天界”。
“地界”各层共建有石壁佛龛 432 个, 每座佛龛内有一莲座及盘足趺坐的佛像。
基督教建筑
1173年8月9日开始建造时的设计是垂 直竖立的,原设计为8层,高54.8米,但是 1185年,当钟楼兴建到第4层时发现由于地 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导致钟楼已经倾斜 偏向东南方,工程因此暂停。 1360年,作了最后一次重要的修正。 1372年摆放钟的顶层完工。54米高的8层钟 楼共有7口钟,但是由于钟楼时刻都有倒塌 的危险而没有撞响过。
基督教建筑
比文化遗产,是意大利 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 有大教堂、洗礼室、钟楼和墓地。 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 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 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 结构的屋顶。大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底层入口处有 三扇大铜门,上有描写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 像。大门上方是几层连列券柱廊,以带细长圆柱的精 美拱圈为标准,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 布满整个大门正面。教堂外墙是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 砌成,色彩鲜明,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2019年高一美术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市公开课)

2019年高一美术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市公开课)
2020/10/4
古老的佛教建筑——桑奇大塔之《攀着芒果树枝的药叉女》
作为桑奇大塔(窣堵波1号)塔门的托架 像,从形体到姿态都具有强烈的民族传统。 桑奇大塔四周塔门的雕刻,集中了印度早 期佛教艺术的精华.每座塔门用砂石制作, 高约10米,由三道中间微拱的横梁和两根 方形侧柱以插榫法构成,在横梁和侧柱和柱 头上布满了浮雕嵌板与半圆雕或圆雕构件。
2020/10/4
基督教建筑
一座有纪念碑性质俄罗斯风 格建筑,沙皇伊凡四世(1530 年—1584年)为纪念1552年最后 战胜外族侵略者而建.整个建筑风 格独特,中央主塔采用俄罗斯民 间建筑特有的帐篷顶,高47米, 形成垂直线,统率着周围8座形状、 色彩与装饰各不相同的浑圆饱满 的穹顶。
这一建筑所运用的华丽的装 饰和强烈的色彩,使它体现出具 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出色地 体现了俄罗斯历史上民族独立、 人民胜利这个伟大的主题。
像这样独特的建筑形态,到底意味着什么?原来, 婆罗浮屠的设计者们试图创造一个立体的“曼陀罗”。曼 陀罗是佛教用语,是梵文Mandala的音译,意译是“坛” 或“坛场”。印度佛教密宗修“秘法”时,为了防止“魔 众”侵入,便在修法处划一圆圈或建一土坛,有时还在上 面画以佛、菩萨等像。以后,一般把划为圆形或方形的修法 地方或坛场称为“曼陀罗”,认为这里是佛与菩萨聚集之 处。换句话说,“曼陀罗”就是佛与菩萨修身养性之地。 实际上这是佛教徒们心中的理想境界。他们使用规则的方 形、圆形等完整的图形,企图表现这种理想世界秩序井然 的境界。
2020/10/4
婆罗浮屠不仅是印尼现存最重要的佛教建筑,而 且是世界现存的最大的佛塔.台基上有面积依次递减的五层 方形台,各边都有数层曲折;方形台之上又有依次递减的 三层圆形台,直径分别为51米、38米、26米;方形台的各层, 在主壁和栏杆间共有4个宽约2米的回廊.在方形层的各栏 杆,按一定间隔配置一个外向的佛龛,共432个,中间各安 置一尊等身大坐佛。此外,在三层圆台都有一圈钟形小塔, 下层32座,中层24座,上层16座,共计72座,它们像众星 拱月一样环绕着中心大窣堵坡。

家乡的宗教信仰与宗教建筑

家乡的宗教信仰与宗教建筑

家乡的宗教信仰与宗教建筑宗教信仰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灵的寄托与力量源泉。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不同地方的宗教信仰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风貌。

作为一个中国的一部分,我要介绍一下我家乡的宗教信仰与宗教建筑。

我家乡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一个美丽的山水之地。

在这里,佛教和道教是最主要的两种宗教信仰。

佛教信仰深入人心,寺庙遍布山水间,成为了家乡的重要宗教建筑。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位于家乡市中心的大观寺。

这座寺庙建于清代,是我家乡最有名的佛教宗教建筑之一。

寺庙依山傍水而建,环境清幽宜人。

进入寺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山门。

山门高大宏伟,上面雕刻着佛教经文和神兽图案,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穿过山门,进入寺内,会看到一个庄严的大殿。

大殿内供奉着巨大的佛像,佛像金身光彩照人,给人一种平静安宁的氛围。

大殿两侧还有小殿供奉其他菩萨和神祇。

虽然我并非佛教徒,但每当我走进大观寺,心头总是涌起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

除了佛教寺庙,道教宫观也是我家乡宗教建筑的一大特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位于山脚下的玉皇庙。

玉皇庙建于清代,是我家乡最古老的道教庙宇之一。

庙宇内主要供奉的是道教的最高神明——玉皇大帝。

庙宇正殿的大殿墙壁上,绘有道教经典故事,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在这里,我可以听到当地老人讲述关于神话传说和道教信仰的故事。

这座庙宇被当地人视为抚平灵魂的“精神家园”,每年重要的节日和庙会期间,香火鼎盛,人们络绎不绝。

除了这些有名的宗教建筑,我家乡还有许多小型寺庙和庙宇,分布在山间的小村落和风景区。

这些宗教建筑虽然规模不大,但各具特色,有的依山而建,有的依水而居。

每个寺庙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和历史,吸引着人们前来参拜和膜拜。

这些宗教建筑不仅烘托了家乡的宗教氛围,也成为了家乡的一大景观。

家乡的宗教信仰与宗教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宗教建筑都以庄严、恢弘的气势和独特的风格赋予了家乡一种神圣与和谐。

这些宗教建筑也见证了家乡人民对信仰的执著和对尊严的追求。

第三课__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1)

第三课__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1)
像这样独特的建筑形态,到底意味着什么?
婆罗浮屠的设计者们试图创造一个立体的“曼陀罗”。曼陀罗是佛教用语,意译是“坛” 或“坛场”。印度佛教密宗修“秘法”时,为了防止“魔众”侵入,便在修法处划一圆 圈或建一土坛,有时还在上面画以佛、菩萨等像。以后,一般把划为圆形或方形的修法 地方或坛场称为“曼陀罗”,认为这里是佛与菩萨聚集之处。他们使用规则的方形、圆 形等完整的图形,企图表现这种理想世界秩序井然的境界。
药叉女雕像,古代印度早期 农耕文化生殖崇拜的象征。 在当时那个年代,能拯救人, 给人治病她就是神的化身, 所以药叉女形象作为佛教元 素被运用一佛教建筑造型中 了。它是古印度最美的女性 祼体雕像之一。这个雕像在 这儿起着支撑的作用和装饰 的作用。
《婆罗浮屠》
是佛教的圣地,它是佛与菩 萨修身养性的地方,是佛教 徒心中的理想境界。它建造 利用四周低中间高的地形, 建起一个高台,人们在这样 一个台上,向四周看都视线 都比较开阔。 天圆地方 天圆象征“阳”,代表积极 主动的事物。 地方象征“阴”,代表消极 被动的事物。
著名的佛教建筑:印度桑奇大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
佛教建筑特点:建筑体现出佛教的宗教理念,佛塔主体浑圆,
主体顶上有方形存在。
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 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常常原谅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苍的原谅。
兰斯主教堂
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
哥特式教堂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 正门的立面有圆花窗(有人称“玫瑰 窗”),教堂内部则广泛应用彩色玻璃 窗画。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哥特式教 堂,在艺术风格上还稍有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式塔
妙 应 寺 塔 元 代 北 京 塔 宋 代 上 海 州天宇宝塔
思考: 思考:
印度佛教建筑对中国佛教建筑有 哪些影响?
什么是宗教? 什么是宗教?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 意识形态。“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 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 的幻想的反应,在这种反应中,人间的 力量采用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宗教的意义: 宗教的意义:
列宁指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从这个意 义上讲,宗教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宗教的本质是唯 心主义,它既不能科学地认识世界,也不能揭示出自 然现象和社会变化的客观规律。但是,在一定的历史 条件下,特别是充满苦难的年代里,宗教对于一时还 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广大人民群众,又往往是一种心灵 的慰藉和寄托。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在特定的历史条 件下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这说明宗教是一种 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
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
《桑奇大塔》时间:公元前250年 地点:印度桑奇 《婆罗浮屠》时间:公元8—9世纪 地点:印尼爪哇岛 《龙华寺塔》 时间:三国 地点:上海 《妙应寺白塔》时间:元代 地点:北京
《桑奇大塔》 桑奇大塔》
桑奇大塔东门 中国牌坊
《婆罗浮屠》 婆罗浮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