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中言语幽默的社会:认知语用理据探究
中国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的语用分析

中国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的语用分析中国喜剧小品,作为中国艺术的一种特殊样式,是广大群众雅俗共赏的一种艺术形式,其言语幽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
目前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研究文献,多是分析总结其在语音、词汇、修辞格等方面的特点。
本文利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尝试性分析小品《扰民了你》的言语幽默,探讨中国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的语用机制。
关键词:喜剧小品言语幽默语用预设会话合作原则一、引言从1983年《卖花生仁的姑娘》作为一个戏剧小品被搬上春晚联欢晚会以来,从此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有了一个新的艺术形式“小品”。
小品以其短小精悍、雅俗共赏、风趣幽默、贴近生活的特点成为老百姓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与此同时,赵丽蓉、宋丹丹、赵本山、高秀敏、蔡明等一大批优秀的小品演员脱颖而出。
其中,小品演员蔡明凭借2013年春晚小品《想跳就跳》中的毒舌形象再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关注,而一个成功的喜剧小品,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会带给人们深刻的思考。
喜剧小品要想成功,除了要运用舞台道具、音响效果等外在艺术辅助手段,更重要是要取决于语言在小品所设情境中丰富的表现力。
本文以蔡明在春晚上表演的小品《扰民了你》为例,运用语用学相关理论分析研究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的语用机制。
二、语用预设理论与语言幽默(一)语用预设理论预设,也叫作前提、前设和先设,指的是说话人满足所说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的前提,即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作的假设。
最早在1892年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Frege提出。
他认为,命题中都存在着“一个理所当然的前提”,即充当命题的主项的“简单或者复合的专有名词都必须具有的指称现象。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预设从哲学界慢慢进入了语言学界,成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预设可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语用预设。
语言学家研究发现预设更多地与语境紧密联系,因此语用预设的概念就被提出。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赵本山小品中的幽默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赵本山小品中的幽默赵本山小品语言机智诙谐、灵活新颖,使得人们在观看其小品时,不由自主地被其幽默所逗乐。
赵本山小品的语言是一门艺术,不失为研究的对象。
这方面的研究确实很多,但大部分都只对其语言特色加以描述,而未对其幽默的真正原因加以分析。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利用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ohnL.Austen)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赵本山小品幽默的真正成因加以分析。
一、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指出,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或其他表达手段,而是完成一定的行为,如“陈述”“请求”“提问”“命令”“感谢”“道歉”“祝贺”等。
言语行为的特点是说话人通过说一句话或若干句话来执行一个或若干个行为,这些行为的实现还可能给听话人带来某些后果。
为此,奥斯汀将言语行为中的“言有所述”(表述句)和“言有所为”(施为句)区分开来。
在施为理论的基础上,奥斯汀进一步提出“言语行为三分”说,即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
以言指事指的是说话人按照语言要求将要说的话说出来,而以言行事指的是说话人在说这句话时,总带有一定的用意。
当说话人完成言语行为后,会对听话人产生一定的效果,这时会“收言后之果”,即“以言成事”。
在这三种言语行为中,以言行事是奥斯汀的关注中心,因为它需要通过语境来正确理解说话人的用意。
在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塞尔(Searle)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即当说话人出于某种原因或意图不想直接使用施为动词,而采用间接的言语手段来实现某一言语行为。
塞尔指出,要理解间接言语行为,首先要了解“字面用意”,即句子本身所隐含的“言外之力”,然后从“字面用意”推断出其间接用意,即句子间接表达的“言外之力”。
二、言外之意的不当理解产生幽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的一系列言语行为都属于间接言语行为,如只看说话人的字面意义,而不能结合语境理解说话人的真正用意,交际很难进行。
在赵本山的小品中,赵本山经常只是理解他人的字面意义,从而导致幽默的产生。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东北方言小品及影视剧的话语幽默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东北方言小品及影视剧的话语幽默摘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东北方言小品深受观众喜爱,以赵本山作品为代表的令人捧腹大笑的东北方言小品以及影视剧从二十世纪末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
近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东北演员站上了舞台为观众带来一次有一次视觉与听觉上的享受。
东北方言本身的幽默性以及其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小品赋予了持久的生命力,演员们在小品的演绎过程中故意将东北方言本身的特点夸大,加之恰当的艺术手段,从而借助语言的魅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来对东北方言小品的幽默言语进行分析,进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幽默机制。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东北方言;小品;影视剧;幽默引言:在中国,不同地域的人在周围环境以及社会文化影响之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说话方式及习惯,这些说话方式是一些地区特有的不同于标准语的语言,实则为语言的地方变体,被称为“地方语言”,简称“方言”。
在中国众多的方言之中,受众率最多的方言之一便是东北方言,而这其中一大部分的原因就是东北方言的小品以及影视剧带来的影响,自上世纪末起,东北方言的小品及影视剧将东北方言带进了更多人的视野,这中间的领军人物,赵本山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多年来,极大多数的中国观众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期盼赵本山的身影,除了对于赵本山本身的欣赏之外,不得不承认的是东北方言所固有的生动形象,幽默简洁的特点为荧幕作品制造了独一无二的幽默效果。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们看到更多来自东北的优秀喜剧演员开始站上舞台,走向荧幕。
这也是多年来,大众对于东北方言的喜爱日益增加的原因之一。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东北方言在荧屏之上的幽默感被放大呢?国家广电总局明确规定除地方戏曲片之外的电视剧的语言应该以普通话为主。
这样一来,在大众的主流思想中,电视上面所展现的作品就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正式的感觉。
话语幽默与否,除了言语本身的特点影响之外,与其发生的语境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同样的话语出现在日常交际中或是电视上的效果可能就有很大的差异。
《2024年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研究》范文

《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研究》篇一一、引言幽默言语作为人类交际的一种独特方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体现了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研究旨在探讨幽默言语的生成、理解、接受和运用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涉及的认知和语用因素。
本文将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出发,对幽默言语进行深入探讨。
二、幽默言语的生成幽默言语的生成涉及语言知识、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和创造力等多个因素。
首先,语言知识是幽默言语生成的基础,包括词汇、语法、句型等。
其次,文化背景对幽默言语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幽默言语往往具有不同的风格和内涵。
此外,认知能力和创造力是幽默言语生成的关键,它们使人们能够在语言和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意表达,生成具有幽默效果的言语。
三、幽默言语的理解与接受幽默言语的理解与接受过程涉及听者的认知、情感和语境等多个因素。
首先,听者的认知能力对幽默言语的理解至关重要。
听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以便理解幽默言语的内涵和意义。
其次,情感因素在幽默言语的接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往往因为觉得某段言语有趣、好笑或者能够引发共鸣而接受它为幽默言语。
此外,语境也是影响幽默言语理解和接受的重要因素。
相同的幽默言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听者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幽默言语的意图和含义。
四、认知语用视角下的幽默言语研究从认知语用视角看,幽默言语的研究涉及认知过程、语用推理和交际意图等多个方面。
首先,认知过程是幽默言语理解和生成的基础。
人们在理解幽默言语时,需要运用记忆、推理等认知能力来分析言语的内涵和意义。
其次,语用推理在幽默言语的理解和接受中起着关键作用。
听者需要通过语境、语言形式等线索来推断说话者的意图和含义,从而理解幽默言语的幽默效果。
最后,交际意图是幽默言语研究的重要方面。
说话者在表达幽默言语时,往往希望通过特定的交际意图来传达信息、表达情感或达到某种目的。
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分析

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分析【摘要】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幽默是常常被人们所使用的。
要理解在幽默言语,需要说话者与听话者双方,在一定具体语境环境下,通过交际中的言语信息,根据自己知识结构的已知信息进行关联,找到相互理解的契合点,从而在相互理解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幽默效果。
本文试图通过认知语用对幽默语言进行分析,从而更为精确理解幽默言语在交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幽默言语;认知语用;关联幽默言语是人们在日常言语交往中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普遍,最能体现一个人言语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同时能显示个人魅力的言语。
幽默是“一种艺术手法,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的内庄外谐的态度,在引人发笑的同时竭力引导人们对笑的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①幽默分为言语幽默和情景幽默,言语幽默主要指通过语音、词汇、句法等多种语言手段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下,使其产生喜剧效果。
幽默言语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需要说话人与听话人双方的配合,即当说话人说出具有幽默性质的言语时,需要听话人能够明白其中的幽默点,才能说话人追求的产生幽默效果。
以下面英语幽默对话为例:Man:Haven’t I seen you some place before?Woman:Yes.That’s why I don’t go there anymore.男子在与心仪的女子搭讪,说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期待着女子惊讶的回应,然后女子并没满足男子的期待,而是说这是为什么我再也没有去过那个地方的原因。
幽默地回绝了男子的搭讪。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双方并不能达成理解幽默的默契,幽默的效果是无法产生的。
也就是说,幽默效果的产生与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的社会、文化、具体语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其中,语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言语交往中,说话者与听话者能够相互理解,对语言环境的理解是理解的基础,特别是幽默言语交往。
从认知语用角度分析,语境应该是具有认知性的。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赵本山小品的幽默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赵本山小品的幽默余瑞瑞【摘要】Zhao Benshan’s comic skits are known to almost all the people and famou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Zhao Benshan is honored“Popular Comic Star”,“The King of Comic Skit”,“Eastern Chaplin”,“China Comic star”and so on. This paper analyzes his hum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ustin’s speech act theory, and il ustrates how he creates humor on dif erent levels of speech act aiming to show his language’s charm.% 赵本山的小品妇孺皆知,蜚声海外,被观众誉为“红笑星”、“小品王”、“东方卓别林”、“中国笑星”等美誉。
本文试从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其幽默,解读其如何在言语行为的每个层面上制造幽默、展示语言魅力。
【期刊名称】《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2页(P69-70)【关键词】赵本山;小品;幽默;言语行为理论【作者】余瑞瑞【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4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6一、引言“Humor”这个词源于拉丁文的“(h)umour”,意为“液体”。
现在我们所说的“幽默”一词是林语堂将英语单词音译而来的。
幽默指那些荒谬的、荒唐的、不协调的事物,而在表现方式上又具有含蓄性或令人回味深长的特征。
波切普佐夫(1981)把幽默分为情境幽默(situational humor)和言语幽默(verbal humor)两大类。
小品剧本的幽默艺术探秘

小品剧本的幽默艺术探秘在戏剧表演中,小品剧本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通过夸张、幽默的手法,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以取得笑声和观众的共鸣。
本文将就小品剧本的幽默艺术展开探究,从构思、台词、表演等多个方面分析其幽默之所在。
首先,小品剧本在构思阶段就要寻找切入点,捕捉观众的笑点。
作者可以找准社会痛点,融入对现实问题的嘲讽和批判,或是寻找人性的弱点与智慧结合。
例如,可以通过刻画官僚主义现象、揭示人们的虚伪面孔等方式,来达到幽默的效果。
此外,小品剧本还可以玩味于寓言和谐、带有反转的情节等元素,以戏谑和巧妙的方式打破观众的认知,进而令观众产生心理上的突然落差,进而发出笑声。
其次,台词是小品剧本中表达幽默的关键之一。
幽默台词不仅要富有戏剧性,还要贴近生活,富有幽默感。
从语言上,摒弃琐碎的细节,字数尽量简练,可加入些许口语化的内容,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情节,感受到笑点的存在。
尽可能利用言简意赅的台词,让笑点更凸显。
此外,一些冷笑话、讽刺话语或者双关语也常被用于小品剧本中,以突出幽默效果。
除了台词,表演是传达幽默的重要手段之一。
演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来增强幽默效果。
夸张的动作和语气有时能使笑料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通过音乐、灯光等元素的配合,也可以为戏剧增色不少。
例如,在小品剧本中,演员可以利用夸张的动作,夸大的表情,来体现角色的特点和情绪,从而激发观众的笑点。
此外,小品剧本中的角色刻画也是幽默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角色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格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展现为小品剧本增添了笑点。
例如,一个讲究节俭的人,在剧本中可以表现出各种稀奇古怪的购物方式,从而引发观众的笑声。
而主角与配角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可以加强幽默效果。
在小品剧本中,观众往往会因为角色本身的特殊性格走向,而产生欢乐。
除了前文提到的要素外,小品剧本在幽默艺术探秘中还有许多可以深入研究的方面。
例如,通过舞台背景的设置、道具的运用等手段,也可以营造出不同的幽默效果。
用关联理论解读赵本山小品中的言语幽默

第年 月 卷第 期源自长春教育学院学报用关联理论解读赵本山小品中的言语幽默
张俊强
吉林建 筑工程 学院 外 国语 学院 , 吉林 长春 摘 要 赵本 山是 我 国著名 的小品表 演艺 术 家 。他 与众 不 同的表 演风 格 , 独特 的衣 着打 扮 , 幽双 风趣 的语 言是
其小品深受人们喜 爱和欢迎的根本原因 。本文将运用关联理论对赵本 山小品 中的言语 幽欢进行分析和研 究 , 旨 在揭示赵本山小品 中言语幽庆的潜在机制 , 即制 笑机制 , 也就是对作为表 演者的赵本山是如何 引人发笑以求达 到幽欢效果 , 以及作为欣赏者的观众如何理解和获得这种效果做 出阐释 , 使人 们对赵本 山小品 中的言语 幽双有
山小 品中的语言之所以 引人发笑 , 并最终能达到幽默 境效果 。比如理解 反语 、夸张等 言语行 为时 , 付出的 效果 并不是其所使用 的语言本 身具有幽默性 , 而是其 言语表达所运用的手段和机制 。那么这些手段和机制 努力会比较大 , 获得语境效果也相应较大 。 最大关联就是话语理解 时付 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 而最佳关联就 是话语理解时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o u r n a l o f Qi q i h a r J u n i o r Te a c h e r s ’ Co H e g e
No . 1, 2 0 1 5
( 总第 1 4 2期 )
齐 齐哈 尔师 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Ge ne r d. N O. 1 4 2
小 品中言语 幽默 的社会 : 认知语 用理据探 究
陈 倩
(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兰州 7 3 0 0 7 0)
摘 要 : 小 品 中的 言 语 幽 默 是 一 种 复 杂 的话 言使 用现 象 , 传统的合作理论 、 关联理论 、 概 念 整合 理 论缺
乏对其 生成机制的 阐释力 , 本研 究从社会—似 知这一崭新的语 用视 角阐述 小品 中的言语 幽默。基 于所
Ab s t r a c t :C o o p e r a t i o n p in r c i p l e s , r e l e v a n c e a n d c o n c e p t u a l b l e n d i n g t h e o r y c o u l d n o t p r o b e d e e p l y i n t o t h e e s s e n c e o f v e r b a l h u mo r i n
一
、
引言
自s e r b e r & Wi l s o n提 出 关 联 理 论 后 ,语 用 学 被 “ 认 知 化” , 随 着 认 知 语 言 学 的 社会 转 向 【 1 】 1 ' 语 用 学 研 究 也 呈 现 新 的 研究视角 , 国际著名语用学家 K e c s k e s 的“ 社 会一 认知” 范式 ( s o c i o — c o g n i t i v e a p p r o a c h , 简称 S C A )  ̄ 0 是 当 今 崭 新 的 研 究 视 角, 正如王寅所指 出的, “ 社会” 、 “ 认知 ” 两大要 素将 会成为二 十一世纪语用学研 究的重要方 向[ 2 1 。 本文 的社会—认知是通
t i o n . T h e i f n d i n g s h a v e s o me i m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f u 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o n v e r b l a h u mo r i n i n t e r a c t i o n .
文章编号 : 1 0 0 9 — 3 9 5 8 ( 2 0 1 5) 0 1 — 0 0 6 9 — 0 2
On Ve r ba l H um o r i n TV S ke t c he s a nd I t s Pr a g ma t i c M o t i v a t i o ns
CHEN oi a n
( Co l l e g e o f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s, No r t h we s t N 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L a n z h o u 7 3 0 0 7 0 , Ch i n a )
Ke y WO r d s : v e r b l a h u mo r ; s o c i o — c o g n i t i v e p r a g ma t i c a p p r o a c h ; p r a g ma t i c mo t i v a t i o n
TV s ke t c h e s , wh i c h i s a c o mpl e x ph e no me n o n i n l a ng ua g e us a g e . Th i s pa p e r a t t e mp t s t o a n a l yz e t he v e r ba l hu mo r i n TV s ke t c h e s f r o m t h e
收 集的小品会话语料 , 本文从 突显与 关联 、 意图与注意、 前经验与 当前 经验 的相 互作 用深入 解析小品 中
言语 幽默 的社 会 —认 知 语 用理 据 。
关键 词 : 言语 幽 默 ; 社会 一 一认 知语 用 范 式 ; 语 用 理 据
中图分类 号: H 0 3 0 文献标识码 : A
t i o ns f r o m t h e i nt e r p l a y be t we e n s a l i e nc e a nd r e l e v a nc e ,i n t e n t i o n a nd a t t e nt i o n,a s we l l a s pr i o r kn o wl e d g e a n d kn o wl e d g e i n t h e s i t u a -
n e w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s o c i o - c o g n i t i v e a p p r o a c h . B a s e d o n t h e d a t a c o l l e c t e d f r o m t h e T V s k e t c h e s , t h e p a p e r e x p l o r e d t h e p r a g ma i t c mo t i v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