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沉香阁导游词(慈云禅寺)
上海沉香阁导游词范文3篇

上海沉香阁是一座集展示、销售和研究于一体的沉香文化博物馆,也是国内最具知名度的沉香文化品牌之一。
作为一家知名的沉香文化博物馆,上海沉香阁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下面,本文将为您介绍上海沉香阁的三份导游词。
一、上海沉香阁——典藏世间极品沉香之所上海沉香阁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步行街上。
作为集文化研究、文化交流、文化展示和文化传承于一身的沉香博物馆,上海沉香阁展示了许多被誉为世间极品的沉香作品,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沉香文化与古代文化融合的魅力,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珍贵和独特。
馆内展出的沉香手串、香盒、雕件、器皿等藏品,几乎都是世界上最顶级的沉香作品。
这些沉香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以其独特的香味吸引着众多沉香爱好者,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天然香料之一。
在展览中,游客可以近距离的欣赏或购买,同时还可以参加香道、茶道、书法等文化活动,领略沉香文化的魅力。
二、上海沉香阁——传承沉香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上海沉香阁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传承沉香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除了展览和销售高品质的沉香作品外,上海沉香阁还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体验和互动活动,使游客更好的了解和体验沉香文化,从而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沉香阁中,您可以参加香道文化、茶道文化等活动,了解沉香的特点、香味和使用方法。
还可以参加沉香的制作过程,近距离观看沉香雕刻师傅的精湛技艺。
此外,您还可以通过各种主题展览和展示,了解沉香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上海沉香阁——世间稀罕宝物,震撼人心的沉香馆上海沉香馆是一家集沉香展示、制作、销售为一体的沉香文化机构。
馆内展示的沉香作品无论从数量、工艺或是内涵丰富,都让游客们大为震撼,被誉为世间稀罕宝物。
展馆状态十分华丽,每一件展品都是令人捧腹的精品,令人陶醉于其中。
上海沉香馆还为游客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文艺活动,例如“沉香雕刻”,“沉香制作”,“沉香香道”,等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2018-2019】上海城隍庙导游词-word范文模板 (2页)

【2018-2019】上海城隍庙导游词-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
沉香阁
位于城隍庙西北面的沉香阁,原由豫园主人潘允端所建。
潘允端于明万历
二十八年(1600 年)督办漕运疏浚淮河打捞沉船时觅得一尊精美观音佛像,甚为喜欢,又于当夜梦见其母嘱托,即派人护送佛像回上海建阁供奉。
因佛像由名
贵海琼水沉香木雕制,芳香十分浓郁,故名沉香阁(据考,该佛像系隋代大业年间南洋赤土国回赠隋炀帝之礼,在淮河中遇风浪沉没,已卧伏河底近千年)。
明代之后,沉香阁迁址重建,曾改名为慈云禅寺,拥有丛林寺院规模,与龙华、
静安、玉佛三大名刹齐名今沉香观音虽非原像,但仍形神兼具、仪态万方,为
佛中珍品,香火终日兴盛。
阁内现还开设尼众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比丘尼寺
院之一。
豫园花园
明代豫园为沪上重要的传统旅游胜地,享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
该园由明
代进士、曾任四川布政史的上海籍人士潘允端于 1559年(明嘉靖 38年)始建,有愉悦双亲之意。
初占地 70余亩,曾盛极一时,后几经战乱,现尚存 30余亩。
园中布局精致、景色宜人。
亭台楼阁参差错落,曲经回廊交相掩映,池水萦绕
与假山怀抱,名贵花木与奇石争辉,尽显江南名园之风范,并留有清代上海著
名小刀会起义的遗址。
大假山是豫园景色的精华所在,也是江南园林中黄石假山的典范之作,由
明代最具权威的叠山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并亲自参与建造,用数千吨浙江武
康的黄石堆砌而成。
上海沉香阁的导游词

上海沉香阁的导游词上海沉香阁是一家以销售玄级沉香为主的香品店,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888号锦江国际大厦内。
香味浓郁、香气持久、质地坚硬的沉香,一直被誉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自然形成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
在这里,您不仅可以品尝最优质的沉香,而且还可以充分认知、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精髓。
首先,导游会为游客讲解沉香的产地和制作过程。
沉香主要产自西南山区,如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因为那里气候、土壤条件都非常适宜沉香生长。
沉香从萃取到加工成品的过程非常漫长,不仅需要挑选优质原料,还需要经过交椅、磨砂、洗炼、制材、刻字、雕刻等繁琐的工序。
而制成品后,还需要经过多年时间的历练,才能达到完美香气。
沉香阁为游客提供了沉香品质的权威证明——“沉香国际安全检验标志”,只有通过检验的沉香才将被销售。
其次,导游会介绍沉香的应用和意义。
沉香味香气深厚,它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达到放松身心、养生保健、散心静神的作用。
沉香在佛教文化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可以净化身心,进入“静坐与禅化”的状态。
而在民俗传统中,沉香还被用来防腐、开光财、辟邪等。
因此,无论您关注养生、修行、还是护家三生,沉香阁都可以为您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最后,导游还会分享一些沉香文化的历史典故。
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黛玉的母亲老太太身上使用了很多沉香,表达了她的高品位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而中国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曾经写过《赤壁赋》,诗中“帝子乘风西归兮,秦川雄师,骑都尉的跨马揬篮齐喝采,该翰林侍书舞简》”一段,描述了一位翰林侍书借助沉香牌的香气来表达自己对政治上的不满情绪。
这些典故印证了沉香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地位,有助于加深游客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认知和理解。
总结起来,上海沉香阁是一家阐扬中华文化传统的香品店,通过导游的讲解,让游客了解沉香的产地、制作过程、应用与意义以及历史典故,进而领略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沉香的独特魅力。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沉香将不断发掘和传承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为激励人们追求品位、提高生活质量的特殊力量。
上海导游词怎么写.doc

上海导游词怎么写上海话一般是指上海市区话,也就是现在被广泛使用和认同的上海主流通用方言。
松江本地话是上海话的基础。
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上海的导游词,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七宝老街概况导游词七宝古镇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自古以来,这里人文荟萃,商贾云集。
漫长的岁月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古镇成为了上海本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七宝老街位于古镇上,因传有金字莲花经、神树、氽来钟、飞来佛、金鸡、玉筷、玉斧"七宝"而得名。
明清时以布、纱、酒、木器、水运而名重黄浦、吴凇两江,老街经重新整修后,成为沪上胜景。
蒲汇、横沥二水交汇,三桥跨于清流之上。
水中桨橹声声,岸表柳丝袅袅。
街分南北,巷串东西,呈现出"非"字形格局。
老街的深巷是宋代遗存的,亭台楼阁是明清风格的,小桥流水是江南特色的,老街上的羊肉、糟肉、方糕、肉棕远近闻名。
漫步老街,感受到的是传统文化的悠远与凝重。
棉织坊明清两代,七宝因棉纺织业的发展而繁荣,所产棉布有"七宝尖"之称,棉织坊以实物、操作表演、人物蜡像展示传统的棉布制作工艺,让人领略到当地的布文化及先人的智慧与勤劳。
坊内还设传统的"喜堂",重现古代江南地区的民间婚俗场景。
酒坊七宝地区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所产白酒"七宝大曲"曾风靡沪上。
老酒坊集生产、观赏、销售于一体,一展酿酒工艺全过程。
内设品酒小席、名酒陈列、历代宴饮餐具等部分,让人于休闲之中体味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行当七宝自古为沪西重镇,商铺林立,百业俱兴。
这里将已消失的老行当——传统行业浓缩、提炼、以街景、实物人物蜡像的形式再现昔日七宝百业兴旺的景象。
木匠、铁匠、银匠、竹匠、作坊、豆腐房、店铺......让人置身于数百年前的集镇喧嚣声中,感受先人们的劳作与生存状态。
蟋蟀草堂七宝蟋蟀历来名躁沪城、饮誉江南。
草堂于典雅环境中,挖掘历代蟋蟀文化,将捕捉、饲养、竞斗以及有关器具、方式一一展示,让人充分玩赏这一饶有情趣的市井文化现象,感受其中的乐趣。
【精编范文】上海沉香阁导游词(慈云禅寺)-推荐word版 (1页)

【精编范文】上海沉香阁导游词(慈云禅寺)-推荐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上海沉香阁导游词(慈云禅寺)
也许您还喜欢:
∙沙家浜特产导游词
∙吊水楼瀑布导游词
∙内蒙古阿尔山景点导游词二
∙黑龙江五大连池导游词
∙苏联红军烈士公园导游词
∙晋商遗迹—山西会馆导游词
∙牡丹江概况导游词
∙天龙山风景区导游词
∙山西大显通寺
∙北京故宫博物院导游词
∙幽默导游词《大连导游欢送词》
∙航天科技游圣地—东风航天城导游词。
上海导游词汇总_导游词

上海导游词汇总上海导游词一日游下面是橙子整理整合的关于上海的一些导游词,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们喜欢。
上海外滩城市雕塑群导游词外滩城市雕塑群位于上海金陵东路外滩绿色长廊中,台湾导游词,城市的美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建筑、雕塑和绿化。
上海导游词怎么写吸引上海话一般是指上海市区话,也就是现在被广泛使用和认同的上海主流通用方言。
松江本地话是上海话的基础。
橙子为大家准备了关于上海的导游词,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上海静安寺导游词静安寺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号。
上海南京路的导游词范文5篇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
它东起外滩、西迄延安西路,横跨静安、黄浦两区,全长5.5公里,以西藏中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
1945年,国民政府从列强手上回收所有租界后将南京路改名南京东路,静安寺路改名南京西路。
上海旅游导游词范文下面是橙子整理的关于上海的一些导游词,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上海市七宝老街概况介绍全文七宝古镇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自古以来,这里人文荟萃,商贾云集。
5篇有关上海东方明珠的导游词范文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The Oriental Pearl Radio TV Tower)是上海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一,1 / 91995年5月投入使用,承担上海6套无线电视发射业务,地区覆盖半径80公里。
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范文5篇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为长江三大庙之一。
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
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上海的导游词分享橙子为大家准备了上海的导游词分享,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们喜欢呀。
.金茂大厦旅游景点金茂大厦简介金茂大厦(Jin Mao Tower),又称金茂大楼,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黄浦江畔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楼高420.5米。
关于上海导游词分享海派特色的滑稽戏产生于抗日战争中期,由上海的曲艺独脚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
最新 沉香阁解说词最新-精品

引导语:沉香阁,又名慈云禅院,坐落在上海市沉香阁路29号。
它和玉佛寺、龙华寺、静安寺、圆明讲堂等五所上海的佛教寺院于1983年4月同时被国务院列入全国142所汉族地区重点寺院。
以下是lw54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沉香阁解说词最新,欢迎阅读!沉香阁又称慈云禅寺,位于上海市南市,初创了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是上海市著名的佛教比丘尼道场。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1943年,现代名僧应慈法师应沉香阁住持苇乘之请,驻锡沉香阁,在这里首先开讲华严初祖杜顺(557-640)所著《华严法界观门》,从此,慈云寺(沉得阁)成为应慈汉师在上海弘扬华严宗的道场。
应慈(1872-1965年)法师自称为华严座主,一生教演《华严》,深受国内外宗教界的敬仰。
他法名湿亲,安徽歙县人,26岁在普陀山出家,28岁在宁波天童寺受具足戒,后到金山、高旻、天宁等寺参学,依明性、寄禅、大定、月郎、冶开等名僧为师,后随月霞法师研究《华严经》,毕生致力于宏扬《华严经》教义,对近现代华严宗的传播影响很大。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因实际创始人法藏被武则天赐号“贤首”,该宗又称首宗。
华严宗认为,世界是毗卢遮那佛的显现,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宣传“法界缘起”的世界观和“顿入佛教”的思想。
应慈法师随月霞法师在上海华严在大学、虞山兴福寺华严讲堂讲授《华严经》。
1922年,他到杭州西湖菩提寺,潜心专修《华严经》。
随后数十年,应慈法师在江苏、浙江、山西、上海等地传播华严宗教义,并在常州、上海等地创办华严学院,培养僧才。
1948年,主持华严法会事务。
晚年应慈法师常住沉香阁,仍弘扬演教,讲学不辍,自律为“四壁有经皆可读,一年无日不参禅”。
应慈法师是位爱国爱教的佛教界代表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府的政策法律,拥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954年当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7年,又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1962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_上海城隍庙解说词-上海导游词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_上海城隍庙解说词-上海导游词上海城隍庙导游词_上海城隍庙解说词-上海导游词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越来越需要解说词,解说词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那要怎么写好解说词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上海城隍庙导游词_上海城隍庙解说词-上海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_上海城隍庙解说词-上海导游词1有说城隍作为神,是由《礼记》中所渭“天子大蜡八”而来。
天子要祭八种神,其中有“坊”与“水庸”,大略是对城堑、护城沟渠之祭,这是对城市守护神的祭札。
明代人陆容《菽园杂记》卷五谈到了城隍之祀:城隍之在祀典,古无之。
后世以高城深池,捍外卫内,必有神主之,始有祠事。
惑于理者,衣冠而肖之,加以爵号,前代因袭,其来久矣。
后世的城隍正是被赋予了城市守护神的面目与功能,御灾难,安生聚,垂丰穰,庇百姓。
城隍庙亦就因此成为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祭典场所。
地方官府朔望进香,祈晴祷雨,并常藉以宣讲乡约。
士庶禳病祈福,牲醴香楮,祷献报赛。
这也就难怪城隍庙庙宇崇闳,香火繁盛。
上海地区供奉城隍由来已久。
早在宋淳佑七年(1247),华亭即立城隍庙。
上海在置县前,也供祀城隍于淡井庙,以作为华亭县城隍行殿,后人称老城隍。
明朝开国后,于洪武二年(1369),诏封天下州县城隍府神为显佑伯。
相传上海的城隍神姓秦,名裕伯,字景容。
为宋代尤图阁学士秦观八世孙。
元时累官至福建行省郎中。
元末避兵扬州,转徙上海。
当时占据苏州的张士城派人前往招用,为其拒绝。
吴元年及洪武初年,朱元璋几次淮备起用秦裕伯,秦均称疾不出。
初定天下的朱元璋对于秦裕伯隐卧上海甚感不安,这位生性多疑的皇帝深虑由此“海邦不靖”,即下手谕:“海浜民好斗,裕伯智谋之士而居此地,坚守不起,恐有后悔。
”手谕的意思十分明白,秦裕伯只得应召人朝,次年拜待制,旋为治书待御史。
洪武三年,设科取士,与刘基同为京畿主考官。
洪武六年(1373)病卒,葬于上海长寿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沉香阁导游词(慈云禅寺)沉香阁又称慈云禅寺,位于上海市南市,初创了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是上海市著名的佛教比丘尼道场。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1943年,现代名僧应慈法师应沉香阁住持苇乘之请,驻锡沉香阁,在这里首先开讲华严初祖杜顺(557-640)所著《华严法界观门》,从此,慈云寺(沉得阁)成为应慈汉师在上海弘扬华严宗的道场。
应慈(1872-1965年)法师自称为华严座主,一生教演《华严》,深受国内外宗教界的敬仰。
他法名湿亲,安徽歙县人,26岁在普陀山出家,28岁在宁波天童寺受具足戒,后到金山、高旻、天宁等寺参学,依明性、寄禅、大定、月郎、冶开等名僧为师,后随月霞法师研究《华严经》,毕生致力于宏扬《华严经》教义,对近现代华严宗的传播影响很大。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因实际创始人法藏被武则天赐号“贤首”,该宗又称首宗。
华严宗认为,世界是毗卢遮那佛的显现,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宣传“法界缘起”的世界观和“顿入佛教”的思想。
应慈法师随月霞法师在上海华严在大学、虞山兴福寺华严讲堂讲授《华严经》。
1922年,他到杭州西湖菩提寺,潜心专修《华严经》。
随后数十年,应慈法师在江苏、浙江、山西、上海等地传播华严宗教义,并在常州、上海等地创办华严学院,培养僧才。
1948年,主持华严法会事务。
晚年应慈法师常住沉香阁,仍弘扬演教,讲学不辍,自律为“四壁有经皆可读,一年无日不参禅”。
应慈法师是位爱国爱教的佛教界代表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府的政策法律,拥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954年当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7年,又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1962年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1985年,明旸法师为纪念应慈法师圆寂二十周年题词一首:佛学耆宿仰应公,德重道高四众崇。
一片丹心爱祖国,大悲宠愿护禅宗。
经谈般若真空理,教演华严玄妙功。
二十年前撇手去,今朝又显六神通。
“文化大革命”中,沉香阁被工厂占用。
为了落实宗教政策,市政府花大力气协调各方面关系,搬迁工厂,将沉香阁移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使用。
现沉香阁内还建有“应慈法师纪念堂”,每天都有许多国内外信徒、游人前来瞻礼、参观。
1989年落实宗教政策,开始边修复边开放。
经上海市佛教协会与市文管部门研究,决定按照明清古建筑格局修复沉香阁。
经过五年整修,沉香阁又重现了明清时期的旧貌。
四柱三间三牌楼的山门,基本保存了原有的石柱和部分构件;天王殿正中奉天冠弥勒、韦驮、四大金刚;大雄宝殿中奉卢舍那佛、文殊、普贤、梵王、帝释,两旁为十八罗汉坐像,扇墙后为海岛观音;后殿为全寺主体建筑“沉香阁”——观音楼。
前后三进,两边耳房为配殿、僧寮,结构完整,布局紧凑。
现在的沉香阁,中轴线上,第一个建筑是修复的明代石牌楼,飞檐斗拱,气宇轩昂,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的匾额“沉香阁”悬挂在上面。
第二进是天王殿,天冠弥勒、韦驮和四大天王像全部新塑装金。
天王殿里,一般都塑有四大天王,故称为天王殿。
明清以后的四天王像,基本成为定式,即东方持国天王,白面,手执琵琶;南方增长天王,黑面,手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红面,手执一条龙或蛇;北方多闻天王,绿面,手执一柄大宝幢(雨伞)。
佛教中认为,四大天王,能护佛护法护国土护众生,佛教信徒从四天王手中所持的法宝(宝剑挟“风”、琵琶“调”音、宝幢喻“雨”、龙蛇喻“顺”人之心意),能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年“风调雨顺”。
天王殿的正中,面南而塑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佛教中是受佛授记,继佛之后在世间教化众生的未来之佛,故又称为弥勒佛。
沉香阁内,塑的是弥勒尚在兜率天内院时,现菩萨法相的天冠弥勒像。
现在大多数寺院都塑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像。
相传在五代时,浙江奉化有一个名叫契此的僧人,常常蓬头垢面,手里拿一个布口袋,乞讨于街上,人们都叫他“布袋和尚”。
某年农历三月初三日,端坐圆寂之前,说了一首偈子:“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
时时示世人,世人常不识。
”佛教徒认为他就是弥佛的化身,而且他慈眉善目,使人见了都能生欢喜心,所以一般的佛教寺院中都将他塑为布袋和尚相。
弥勒的背后是韦驮天将像,佛教中说他常常手执降魔杵,巡游东、西、南三洲,面对佛尊,守护佛法,称为“三洲感应”。
是寺院的守护神,老百姓又称他为韦驮菩萨。
常见的韦驮像为立像,一种是双手合十,降魔杵横搁于两臂弯中,另一种是双手扶杵柱地,或左手扶杵柱、右手叉腰,面对大雄宝殿,注视出入之人。
个别寺院也有将韦驮塑为坐像的,如江苏如皋定慧寺内,就塑坐、立各一尊韦驮像。
第三进是大雄宝殿,迎门的一副楹联,是新加坡吴伟业居士所献,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成都比丘尼道场铁像寺和爱道堂的住持隆莲法师所撰书:沉沦人尽渡载三千佛子一叶舟中;香水海无边礼百亿法王千花台上。
大殿正中须弥座上端坐报身佛卢舍那佛,文殊、普贤,大梵天、帝释天分列两旁。
顶上精工雕刻的藻井,整个大雄宝殿顶上,有348尊贴金小佛像围绕卢舍那佛,按佛教《梵网经》经义,象征这所庄严的比丘尼道场,严持比丘尼348戒。
佛前供桌和桌上五供具都按明代式样配置。
大殿两侧是装金十八岁汉。
大殿南端东钟西鼓,晨钟暮鼓修持诵经。
进入大殿后的宽敞天井,空地上有一座三层铜制宝鼎和一对石灯台。
广场周围建筑都是两层楼阁,东西两厢的楼上东边是专供海外女宾来寺院时的四套客房,按春夏秋冬季节特点布置有明式床寝家具,但配有现代化的卫生设备。
西楼上是沉香阁常住比丘尼们的寮房。
楼下东庑是客堂,千手观音殿和伽蓝殿,伽蓝殿内供有一尊明代木雕伽蓝神关羽像。
西庑是祖堂,祖堂内供着沉香阁(慈云禅院)历代祖师莲位,和1943年起即卓锡于此、并一生弘扬《华严经》的“华严座主”应慈法师的莲位。
天井正面的建筑,可以说是全国独特的。
从庭院向上看,正中四根立柱架起一重飞檐,檐上一个悬空亭阁,东南西全部落地窗。
这就是全国闻名的沉香阁的阁,赵朴初居士为之题额为“南海飞渡沉香大士宝阁”。
登两侧的楼梯而上,立即可闻到芳香馥郁,到此方是真正的沉香阁。
虽然名称为阁,实际上,阁只是凸出向外的十乎方的小阁,放几把明式单背的椅子和高脚花几而已。
阁的后面的就是一个观音殿,上面张挂着绣有“南海宝筏飞渡沉香大士”的欢门和四条风幡。
正面一个大佛龛,龛前一张明式楠木大供桌,明黄色瓷五供具,恰到好处地陈列在供桌上,二尺高的缕空香炉内,飘出缕缕檀香味。
佛龛两侧有铜制伽蓝神和两童子像。
佛完内供的就是沉香观音。
这尊沉香观音,又名如意观音。
观音呈坐像,原高三尺,是用特别名贵的沉香木雕就,故而得名。
屈右足于坐上,右肘倚于右膝上,左手支撑于座上,头微右侧,作凝思状,花冠缨络,庄严慈祥。
传说,据《隋书》记载,隋大业四年(608),隋炀帝派大臣常骏出使南方国家,赐赠中国工艺品等礼品,赤土国回赠沉香观音一尊,常骏回到长安,正值隋炀帝巡游扬州,常骏等从淮河乘船赶往扬州,途上遇风翻船,沉音观音沉落淮河。
直至明代潘允端发现后,奉回上海,建阁供于此处。
据说原来每逢雨天,沉音芳馥四溢。
可惜“文革”之中不知去向。
现在的沉香观音,是由沉香阁住持观性法师1990年专程去泰国,从泰国募集到一段极其珍贵的真正的沉香木,价值一万多美元。
运回上海,配以上等檀香木,照原样放大重雕而成,其神态和工艺水平,不逊于原像。
阁的楼下为慈云堂,里面装修、布置简洁古雅,正中北壁一长几、一八仙桌、两张靠椅,两侧各四张靠椅,居上空地一张园拼桌,四个鼓形园凳。
全部明式红木所制,无桌围椅披,高雅而有气度;所有摆设,不过是左右各一座黄梨木独幅屏风,红木长几上一大理石插屏和一对花瓶而已。
正面壁上一幅彩描观音中堂和两副对联,分别由赵朴初居士和真禅法师所撰书:赵朴初所撰为:花海沉思洞明自性;旃檀香风恒可众心。
真禅法师所撰为:无我无人观自在;非色非空见如来。
慈云堂西面是贵宾接待室。
东面是方丈室,现沉香阁住持为观性法师。
观性法师,现已85岁高龄,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曾任南市区人民代表、区政协委员,又兼慈修居住持。
由她带领这两个比丘尼道场的六七十比丘尼和二十多位佛学院尼众班学尼熏休修持。
沉香阁东北部重建了一幢明式建筑的小楼,现为“应慈法师纪念堂”,堂额为赵朴初居士所题。
底层是一个小法堂,二、三楼陈列着反映应慈法师生前弘法利生事业的珍贵照片、著作、手迹和遗物。
二楼堂中应慈法师遗像两侧,真禅法师为其亲教师所书对联:霞月宗风不坠佛海圆融曾讲三译华严冗称教主;永怀无私慧照幸侍师门灵山盛会依然一真法界。
应慈法师(1882一一1965),俗姓余,安徽歙县人。
一生以弘扬华严宗为宗旨,自号“华严座主”,晚年又起别号“拈花老人”。
16岁依普陀山明性禅师出家,1900年依宁波天童寺寄禅法师受具足戒,先后参镇江金山寺大定1扬州高旻寺月朗常州天宁寺冶开、扬州宝轮寺月霞法师等高僧。
1906年与月霞等同得法于冶开法师,成为临济宗第四十二世,法号为显亲。
以后随月霞法师讲经、办僧教育。
1917年任常熟兴福寺方丈。
同年末,月霞法师圆寂时,嘱应慈法师:“善弘华严,莫作方丈。
”次年春,应慈法师即辞住持与持松,自任监院。
此后,终身以弘法讲经为己任。
1943年起移锡慈云禅院(原为比丘道场,即现沉香阁),二十年间多次讲三十(卷本)《华严经》、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和八十《华严》。
建国以后,自1953年起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1954年任上海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57直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1962年任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1954年被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一直连任至1965年圆寂于沉香阁。
应慈法师在遗嘱中,希望“后辈弟子及学人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学习,加强改造,拥护政府政策法令,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至要至要。
”沉香阁的东部,建有一幢综合楼。
楼下是能供二三百人用餐的斋堂,在佛教节日和香期中,为佛教信徒们供应有广东风味的素斋。
在二楼上,还设有一个小巧精致的餐厅,古色古香,装饰有贴金的宝相花图案。
尤其是一幅精美的壁塑,按河南巩县石刻原样复制的北魏“帝王礼佛图”,更显得古雅庄重。
这个餐厅在上海佛教寺院,甚至大宾舍馆中,也可称得上第一流的。
楼上是上海佛学院尼众班的教室和学尼们的案房,每庙都有二十多位学尼,来自全国各地。
现在已招收第四届学员。
以前毕业的学员都已受过具足戒,并分配在本市的各个尼庵中或佛学院中,担任着重要的执事和教师,成为一代新的比丘尼接班人。
上海沉香阁,以其古雅,以沉香观音,闻名于海内外。
它又处在上海市市中心的旅游胜地,与老城隍庙和豫园的邻近,吸引着无数的海内外佛教信徒和游客,为上海市的繁荣兴旺,作出了它应有的贡献。
修复后的沉香阁为上海最大的比丘尼丛林。
沉香阁住持观性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