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作文素材》
鸿门宴故事作文

鸿门宴故事作文
“来来来,大家吃好喝好!”刘邦脸上堆着笑,心里却在打鼓。
这可是项羽设的鸿门宴啊!刘邦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和项羽这对曾经一起反秦的兄弟,如今会闹到这般田地。
项羽坐在主位上,威风凛凛,眼神却时不时扫向刘邦,那目光就像刀子一样,让刘邦觉得后背发凉。
刘邦的手下们也都紧张得不行,樊哙这个大老粗,手里紧紧握着剑,眼睛瞪得像铜铃。
“刘邦啊刘邦,听说你先入了关中,想称王?”项羽突然发问。
刘邦心里“咯噔”一下,连忙起身,躬身说道:“项王啊,这可真是天大的误会!我哪有那胆子啊,都是为您打前阵,这关中的一切都等着您来接收呢!”
项羽冷哼一声,没再说话。
这时候,范增一个劲儿地给项羽使眼色,那意思再明显不过:赶紧杀了刘邦,以绝后患!
可项羽这哥们儿不知道咋想的,愣是没动手。
刘邦这边是如坐针毡,心里想着怎么才能脱身。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樊哙站了出来,大声说道:“项王,您这可不地道!我们沛公辛辛苦苦为您打仗,您却听信小人之言,要加害于他!”
项羽被樊哙这一吼,愣了一下,竟然还有几分欣赏樊哙的勇猛。
刘邦趁机说要去方便一下,赶紧溜出了营帐。
一出营帐,刘邦撒腿就跑,连手下都顾不上了。
等他跑回自己的营地,这才松了一口气,心想:“哎呀妈呀,这鸿门宴可真是差点要了我的老命!”
从此以后,刘邦和项羽算是彻底决裂,展开了一场争夺天下的大战。
这就是那有名的鸿门宴,真是惊险万分呐!。
关于鸿门宴作文高中

关于鸿门宴作文高中我们都知道一个有名的历史故事。
鸿门宴,鸿门宴上本是除掉刘邦的绝好时机,然而只因为项羽的狂妄自大,优柔寡断,痛失良机。
放虎归山,自己还浑然不知,最后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鸿门宴作文高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鸿门宴作文高中1今天,我读了《二十五史故事》这本书。
其中,《鸿门宴》使我感触最深。
话说公元前206年,刘邦攻下咸阳。
项羽打败章邯后,也向咸阳进发,但在函谷关被拦了下来。
他立刻将其攻破,将军队驻扎于此。
刘邦的左司曹无伤害怕了,派人告诉项羽,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大怒,下令明天犒赏士兵,打败刘邦!谋臣范增提醒道:切不可错过杀刘邦的机会。
刘邦闻知,连夜找到项伯,叫项伯在项羽面前说好话,但项伯提出要刘邦一早去向项羽请罪。
第二天,刘邦来到鸿门,项羽出来迎接,刘邦向他谢罪,项羽把他邀进大账内喝酒。
范增多次向他使眼色,可项羽却置若罔闻。
范增便悄悄对项庄说,你去舞剑助兴,趁机杀死刘邦,项庄边舞剑边等待时机杀刘邦。
一旁的项伯十分着急,张良连忙找樊哙帮忙,樊哙二话不说,怒气冲冲地冲入营帐把项羽都惊到了,自认为可以收买人才,还给樊哙酒肉。
后来,刘邦趁机找借口逃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做人不可刚愎自用,有时要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项羽因为太过狂妄自大,自以为是,没有听取范增的意见,放虎归山。
其实可以这么说,项羽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己!如果他能把握住这次机会,历史的局面将有可能被改写!关于鸿门宴作文高中2《鸿门宴》让人想到的是刀光剑影,险象环生,我们着实为刘邦捏一把汗,同时又为项羽这西楚霸王着急。
最终形势峰回路转,刘邦化险为夷。
我们或许会认为,决定刘邦存活的是多人的保护,但我认为刘邦活命是必然,他不在项伯的维护,不在张良与樊哙的对策,不在项王与范增意识上的冲突,而在于项王对刘邦力量作出的判断。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力量对比之悬殊,一目了然,刘邦对项羽完全构不成威胁。
大丈夫能屈能伸,鸿门宴作文素材

大丈夫能屈能伸,鸿门宴作文素材中文回答: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典故,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之一。
它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是秦始皇去世后,由项羽和刘邦两位霸主举行的一场宴会。
这场宴会不仅仅是为了庆祝和团结,更是一场政治阴谋的开端。
在这场宴会上,刘邦以“大丈夫能屈能伸”之姿态,不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更是为后来的反击埋下了伏笔。
As a famous historical event in Chinese history, the Hongmen Banquet is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political events. It took place in 206 BC, after the death of thefirst emperor of the Qin Dynasty, and was hosted by two powerful leaders, Xiang Yu and Liu Bang. The banquet wasnot only a celebration and a show of unity, but also the beginning of a political conspiracy. During the banquet,Liu Bang demonstrated the ability to bend and stretch, not only saving his own life, but also laying the groundworkfor his future counterattack.鸿门宴的故事告诉我们,“大丈夫能屈能伸”,意味着一个人应该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退让和妥协,同时也要有时机地坚定立场和反击。
这种灵活的态度和策略不仅在政治斗争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举个例子,假如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困难的同事,我可以选择适当地屈服和妥协,以保持和谐的工作氛围。
鸿门宴成功和失败的作文素材

鸿门宴成功和失败的作文素材
《鸿门宴上的那些事儿》
话说当年那鸿门宴啊,可真是充满了戏剧性。
就好像那次我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一样,表面上大家都客客气气,其实暗地里风起云涌。
在鸿门宴上,刘邦和项羽那可是各怀心思啊。
刘邦呢,小心翼翼地应对着,就跟我在那聚会上,明明对有些人不太喜欢,但还得陪着笑脸一样。
而项羽呢,优柔寡断的,就像我那个朋友,面对一些情况迟迟下不了决定。
再看看项羽的那些手下,范增那是一心想干掉刘邦,急得不行,就好比聚会上那个特别着急让大家玩某个游戏的人,就想快点达到自己的目的,可其他人不太配合呀。
还有项庄,舞剑舞得那叫一个惊心动魄,我感觉啊,就像聚会上有人突然开始表演一些特别夸张的节目,大家都被吸引了目光。
刘邦这边呢,张良那真是聪明绝顶,不停地出谋划策,就像我在聚会上有个特别靠谱的朋友,总能在关键时刻给我出些好点子。
而整个鸿门宴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复杂的人际较量,就跟在聚会上大家各种勾心斗角差不多。
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有的人在努力维持
平衡,刘邦最后成功逃脱,就像我在聚会中巧妙地避开了那些让我不舒服的情形一样。
所以啊,这鸿门宴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人生处处都有这样类似的情况。
不管是在古代的宴席上,还是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都不简单呐!嘿嘿,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鸿门宴故事作文

鸿门宴故事作文话说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崛起,都想在这乱世之中分得一杯羹。
其中啊,刘邦和项羽这两位可是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
刘邦呢,这人有点小狡猾,但也很有谋略。
项羽可不得了,力大无穷,那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而且手下兵强马壮。
这两人原本都是为了推翻秦朝的统治而奋斗,可秦朝一倒,就开始互相瞅着不顺眼了。
当时啊,刘邦先一步打进了关中,这可让项羽心里很不痛快。
项羽就想啊:“好你个刘邦,我在前面和秦军主力打得死去活来,你倒好,偷偷摸摸就先进了关中,还想当关中王,没门儿!”于是,项羽就决定要给刘邦一点颜色看看,摆一场鸿门宴。
这鸿门宴的地点就设在鸿门这个地方。
刘邦接到项羽的邀请,心里直犯嘀咕:“这项羽请我吃饭,肯定没安好心啊。
可是不去的话,那不就等于直接和他撕破脸了吗?”思来想去,刘邦还是决定硬着头皮去。
刘邦带着樊哙、张良等几个亲信就去赴宴了。
到了那儿一看,好家伙,项羽那边的阵仗可大了。
项羽坐在主位上,那眼神就像两把刀似的,旁边站着的项庄,那也是一脸的严肃。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项羽的谋士范增就给项庄使了个眼色,那意思就是:“该动手了,找个机会把刘邦给干掉!”项庄就站起来说:“大王啊,军中没有什么娱乐节目,我来舞剑给大家助助兴吧。
”项羽也没多想,就点头答应了。
这项庄就开始舞剑了,可这剑舞着舞着就不对劲了,剑老是朝着刘邦的方向去。
刘邦心里害怕极了,脸都有点发白。
张良一看这情形,也很着急,偷偷溜出去找樊哙。
樊哙一听,这还得了,提着剑就冲进了营帐。
他那模样可吓人了,眼睛瞪得像铜铃,头发都竖起来了。
项羽一看,哟,这人是谁啊,这么莽撞。
樊哙就大声说:“大王啊,我们沛公可是一心为了反秦大业,先入关中也是为了给大王看守好地方,大王怎么能听信小人的谗言,想要谋害沛公呢?”项羽听了,一时之间也有点犹豫了。
就在这时候,刘邦借口上厕所,想趁机溜走。
他对樊哙说:“兄弟啊,我得赶紧走了,这地方待不下去了。
”樊哙说:“行,沛公您先走,我在这儿顶着。
关于项羽的作文素材鸿门宴

关于项羽的作文素材鸿门宴
项羽,一个让人敬意的名字,如同一把被火焰燃烧的巨剑,割破历史的夜空。
鸿门宴,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却也将是了一段悲烈的传奇。
西楚霸王,豪气万千,他挥起着手中的巨戟,破楚进关,一统天下似乎就在眼前。
而现在,命运的齿轮转动,刘邦,这个本是碌碌无为的对手,却以柔克刚,用尽心机,可是将项羽逼入了绝境。
鸿门宴,那是一场华丽至极精致的陷阱,酒过三巡,杯觥交错间,却无限杀机汹涌。
项羽,一个不豫权谋的英雄,他眼中仅有兄弟情义,却对政治的阴谋不以为然。
他不会也许樊哙的忠诚,他相信张良的你你真心,他哪怕不会相信刘邦的卑微渺小渺小的存在,但他,这全是一场亲自炒缝制的谎言。
项羽挥舞着巨戟,他怒吼着,他咆哮着,他要想用武力来称霸一切,却忘了,这世间,有比武力更强大的东西,如果不是不是人心。
那一晚,项羽的命运,将是要走过去悲剧。
他错信了太多人,他过分再注意了太多细节,他过分看穿了自己的力量,再次,他被命运的巨手,无情冷酷地拽入了深渊。
项羽的失败,是英雄的悲剧,倒是是时代的悲剧。
他说不定是也没刘邦的奸诈,没有韩信的算计,他只是因为一颗火焰熊熊燃烧的流星,掠过激情燃烧的岁月,他留一道夺目的轨迹,到最后,却凝成了漫漫长夜中的星尘。
而现在,项羽的精神,却永远,永远肯定不可能迅速消失了。
他的勇猛无比,他的豪放,他的不屈,都那一次的了历史的注脚,人们在闲谈他时,眼中始终面带敬仰,心中仍然涌动着澎湃的激情。
项羽,他也许是一次了,但他回去的传奇,将永在。
鸿门宴写作素材

《鸿门宴》写作素材积累【写作素材】项羽攻入函谷关后,拥有大军四十万,实力强大,士气正旺,颇为自负。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以为刘邦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鸿门宴上坦然接受刘邦恭卑的谢罪,其傲慢轻敌的思想最终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内涵挖掘】轻敌思想要不得,在任何时刻都不要忽略了对手的存在;要尊重对手、警惕对手,对对手不能过于傲慢自负。
【适用话题】 1、自负。
2、对手。
3、居安思危。
4、忽略。
【写作素材】范增向项羽进谏,刘邦“其志不在小,有天子气,急击勿失”;项伯却劝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羽对此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能正确对待两人的不同建议。
【内涵挖掘】要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对待不同的意见自己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
【适用话题】 1、主见。
2、纳谏与止谤。
3、选择。
4、认知。
【写作素材】在项伯的劝说下,项羽放弃了原先攻打刘邦的计划;鸿门宴上,范增几次暗示项羽要杀死刘邦,项羽默然不应。
【内涵挖掘】做事不能优柔寡断,患得患失;果决才是做事应有的态度。
【适用话题】 1.果断。
2.犹豫。
3.患得患失。
【写作素材】鸿门宴上,刘邦卑词“谢罪”,项羽便非常坦率地说出告密者是刘邦手下曹无伤,致使曹无伤被刘邦诛杀。
【内涵挖掘】坦诚是有条件的,对敌人坦诚相待只能被敌人所利用;为人处世,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有点城府和心机;要保守秘密,保护投诚者,才会吸引更多人敢投靠自己。
【适用话题】 1.坦诚。
2.为人处世。
3.秘密。
4.选择。
【写作素材】项羽讲究仁义,接受项伯的建议,在宴会上不忍杀死刘邦;刘邦参乘樊哙闯入军帐,斥责项羽,项羽也心存仁义,反而赐予酒肉,没有怪罪。
【内涵挖掘】讲仁义是有条件的,对敌人心存妇人之仁只能被敌人所利用;仁义道德之光的闪现,如果没有仁义之心,项羽定多只是一个残暴的君王,而非后人所扼腕叹息的悲剧英雄,也不值得司马迁如此费尽笔墨为其立传。
【适用话题】 1.条件。
鸿门宴作文素材

鸿门宴作文素材英文回答:The Hongmen Banquet, also known as the Feast at Hong Gate, was a legendary event in Chinese history that took place in 206 BC.The banquet was hosted by Xiang Yu, the leader of the Western Chu forces, who had recently defeated Qin, theruling dynasty of China. Xiang Yu invited his rival, Liu Bang, the leader of the Han forces, to a meeting at Hongmen, a pass in present-day Shaanxi province.Xiang Yu's intention was to assassinate Liu Bang, butLiu Bang was warned of the plot by Zhang Liang, his advisor. Liu Bang arrived at the banquet with a small contingent of escorts and was able to escape Xiang Yu's ambush.The Hongmen Banquet is a famous example of thetreachery and intrigue that was common in ancient Chinesepolitics. It is also a reminder of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prepared for danger, even when it seems like everything is going well.中文回答:鸿门宴,又称鸿门之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项羽篇一、人物简介项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
楚国将门后裔,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
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
二十四岁的项羽,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与之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取而代之、先发制人、破釜沉舟、以一当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沐猴而冠、四面楚歌等。
(一)、性格特点:1、少怀壮志,志向远大,不甘为人下(1)少时聪明,但学写字和剑法都没能坚持。
结果被叔父项梁责备,就满不在乎地说出了:“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念书识字有什么用处?学会了,不过记记自己的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没什么了不起。
要学,就要学打大仗和万人对敌的本领。
)的豪言,令项梁很高兴,遂教其兵法。
从其豪言中可以看出,项羽并不甘为人下,要一鸣惊人。
(2)秦始皇巡游会,项羽与父同去观看,发出“彼可取而代也”(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的惊人之语。
吓得项梁忙掩其口,警告他不要乱说话。
此即成语取而代之的故事由来。
他年纪轻轻就可以说出这样的话,而项羽最终尽管统治地位不长久,但也的确带领起义军灭了秦朝。
他在摧毁秦王朝暴虐统治的斗争中,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3)当会稽守通向项梁表达了希望先发制人揭竿反秦,以免后人受制于人的时候,不甘为人下的项梁和项羽就马上把他杀了,接收了他的部下,自己登上领导者的地位,组织反秦。
2、率直爽朗,坦荡淳朴,以诚待人。
(1)在攻占黄城后,他听取了外黄城十二三岁小孩子关于收取民心的建议;(2)鸿门宴上,对樊哙的“闯宴”大度且容忍,只因欣赏樊哙的英武气质;(3)在与刘邦的争斗中,对于刘邦划分鸿沟,约定中分天下的和解条约都信以为真并努力维持。
3、勇猛无敌(英勇善战)(1)身材魁梧,又有才能勇气,吴中的年青人,都很敬畏他。
(2)项羽“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有拔山盖世的勇力(“力拔山兮气盖世”)。
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在追随叔父项梁的反秦斗争中屡建奇功。
项羽正是靠着他所向披靡的勇力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节节取胜,夺得了西楚霸王的统治地位,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3)(项羽与敌将对阵,经常只要嗔目视之,就令敌将闻风丧胆。
)楚汉双方在广武对峙时,项羽派出三名壮士向刘邦挑战,结果都被刘邦的射手楼烦射死。
项羽一怒之下拍马出阵,“嗔目叱之”,竟吓得楼凡“目不敢视,手不敢发”,拔马逃回军中。
(4)救赵是最好的体现。
巨鹿之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九战九捷,大破秦军,秦将苏角被毙,王离被活捉,涉间不降,自焚身亡,章邯向南溃逃,项羽取得了巨大胜利,奠定了项羽在反秦历史上的地位。
也充分体现了项羽的骁勇善战。
秦二世二年冬十月,楚王派卿子冠军率军援赵,宋义行军至安阳,便安营扎寨,整四十天按兵不动,项羽请战,宋义拒绝并说:“夫披肩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连策,功不如义。
”之后仍旧“饮酒高会”而不顾“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怒不可遏,便于“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
随后派英布,蒲将军率两万兵救巨鹿,但“战少利”“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甄,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这即是历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战。
(5)项羽在乌江自刎前的逃亡途中,汉将杨喜穷追不舍,项羽勒马回首,竟吓得杨喜人仰马翻,兵退数里。
(6)垓下失败后,他引兵东向逃到东城时,只剩二十八骑,而汉兵有数千人之多。
项羽将仅有的二十八骑分为四队,鼓动余部做最后拼杀,向四面突围。
他身先士卒,率先冲向汉军,斩杀将军数十百人。
最后,项羽退至乌江,江上有一船可渡河而逃,但他因当年率西击秦军的江东八千子弟没有一人生还,竟不肯渡江。
赠出乌骓马后又与汉军展开搏斗,相继杀死数百人。
最终身负重伤,对乌江自刎而死。
这突出他勇猛刚毅的英雄气概,不愧为一代豪杰,李清照有诗云:“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对项羽最好的评价,垓下之战,即使项羽后来只剩下二十八骑,面对汉军几千骑,仍毫不畏惧,只丢失两骑,就把对方杀了几百人。
4、重情重义(有恭敬慈爱仁者之心)(1)垓下之围中,项羽“夜闻汉军四面楚歌”大为惶恐,项羽面对其随军宠妾虞姬和心爱的乌骓马,不禁感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呜喑悲慨,凄凉动人,这是项羽本人面对自己经历和面对失败的心路写照,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千古有心人莫不下涕。
歌声在铁马寒风,夜月刁斗的军营中回荡,令人伤感唏嘘!情不深无以至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项羽在战场勇猛杀人如麻以外深情至切的另外一面。
此时的项羽不再是杀人不眨眼的暴君,也不是意气风发的英雄,他只是一个真情流露的男儿。
他用情之深之真,在他英雄的身份之上更让人唏嘘不已。
他和虞姬的爱情也传唱至今。
英雄末路的悲凉和爱情的凄美共同造就了这千古姻缘,让人难以忘怀!(2)项羽也“项羽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饮食。
”他不杀刘邦,也不杀其父亲和妻儿。
(3)在垓下之围中,他悲歌辞美人,意气慷慨;(4)在乌江畔,他马赠亭长,情调悲凉,(5)自刎而死,为仇者成“德”。
5、侠骨柔情、优柔寡断(妇人之仁)(1)对于谋士范增,虽尊为亚父,但是屡屡不采纳他的意见,气得范增说“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中,项羽私自改变向刘邦进攻的决定,同时对范增在席间屡次劝他杀死刘邦的暗示不表态(“默然不应”),致使刘邦最后逃离鸿门,丧失除掉自己这一劲敌的机会。
(2)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开始他接受范增的建议要“击破沛公军”,可是听了项伯的三言.两语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还同意刘邦前来谢罪。
堂堂一军统帅,做事却“风吹墙头草”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不能说不是项羽的个人悲哀。
而项庄舞剑,项伯以“身翼蔽沛公”时,项羽却一味地姑息纵容,范增的计划因此再度落空,后来樊哙闯了进来,将项羽大骂了一通,按理说樊哙没有资格进会场,况且还带兵器,项羽应对他的擅闯宴会应予制止,但项羽并未将樊哙逐出。
不料项羽非但没有发怒,反以欣赏口气连呼“壮士”,对他赐酒赐肉,礼待有加,使得后来刘邦有可能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金蝉脱壳、逃之夭夭。
放过了一个绝妙的机会。
尤其是樊哙借项羽“复能饮乎”的发问,指责项羽席间舞剑“欲诛有功之人”,项羽“未有以应”,而且非但不怪罪樊哙的放肆无礼,反而赐坐。
(仁慈软弱,缺乏原则性)(3)鸿门宴上,根本没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以为杀之无益;而刘邦亲自来请罪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认为杀之不武。
(4)鸿门宴上沛公逃席却安然接受刘邦的礼物(“置之坐上”)。
(与范增对比:“置之地,把见撞而破之”)(5)项庄舞剑意图寻机杀刘邦时,项伯不奏请,亦擅自舞剑,并暗中保护刘邦。
项羽对此睁只眼闭只眼,未对项伯的行为加以制止。
6、自矜功伐(骄傲自大)(1)项羽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所以决定进攻。
(2)宴会上的座次安排,违犯了宾为尊,主为次的原则,项王、项伯最上位,范增第二,刘邦再次,张良侍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西向坐;张良西向侍。
”)7、不善用人(1)在用人原则上,苛礼唯亲,项庄、项伯都是他的族亲。
(2)在用人态度上,刚愎自用,多疑嫉才,所以很多原来是项羽麾下的将领后来都投向刘邦。
如陈平、韩信,尽管他们有惊世之才,但项羽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只将他们分配到地方做小角色,大材小用,最后两人都投奔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臣谋士,夺取天下的有力棋子。
他看不起出身无赖的韩信,当韩信投奔他时,只给他做了个肩戟侍卫的郎中。
韩信曾“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无奈之下,韩信投奔刘邦,并在萧何的竭力推荐下达到重用,成为三杰之一。
陈平也是这样,他出身寒门,既无资力可凭,又无声望可恃,仅是一个“好读书”的穷书生,当他往归项羽时,项羽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尽管他有“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的奇才,项羽却不能用,也尽管他有“击降殷王”之功,项羽不仅不予重用,反而“将诛定殷者将吏”(《史记;陈丞相世家》)这就使得陈平在项羽麾下不仅不能谋得存身立命之地,还有丢掉脑袋的危险,“陈平惧诛”只有偷偷地逃走投奔了能用人的刘邦,并成为刘邦的重要谋臣。
纵观他为刘邦出的六计:一是捐金行反间计,离间项羽和锺离昧;二是用恶劣菜蔬进食楚使,离间项羽和范增;三是夜出妇女,解荥阳围,实是帮刘邦逃出荥阳;四是潜蹑帝足,请封韩信为齐王,以安定天下;五是伪游云梦,抓韩信;六是救出白登,让刘邦脱离匈奴人之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平的奇才,如此贤良,项羽却因其偏见和高傲而不能用,败局已经很明显了。
一个成功的帝王他可以没有卓越的才干,但一定要有识人用人的才华。
刘邦之所以得天下,而项羽之所以失天下,究其原因,刘邦说:“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餽,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汉书;高祖本纪》)这足见一个帝王能否用人,善于让人才尽其所用,是十分重要的。
能否正确用人,根本原因在于他对世界的认识,对个人关系的认识,在于他的时间经验和策略思想,同时,还在于他的心胸之广狭,换句话说,还在于用人者的不同性格。
因项羽出身贵族,所以他身上有贵族的骄傲和偏见,他看不起出身无赖的韩信和出身寒门的穷书生陈平,这就使得韩信、陈平在项羽麾下不仅不能谋得存身立命之地,投奔了能用人的刘邦,并成为刘邦的重要谋臣。
若项羽可以谦虚些,放下他贵族的骄傲,历史会不会改写很难断定,但至少可以断定他绝不会败得那么悲惨。
刘邦用人则正与项羽相反,刘邦是地痞流氓出身,没有那么多的偏见和傲慢,他的信念就是于己有用的都接受,一视同仁,心胸宽广。
是贵族出身的张良也罢,无赖出身的韩信也罢,只要你有才他都会用,而且能让人尽其全才。
王符在《潜夫论•本政》中论刘邦用人:“苟得其人,不患贫贱;得其才,不嫌名迹。
”真是一语点中要害。
项羽和刘邦抱有不同的人才观(项取人以名以尊,形成亲亲尊尊的人才观;刘取人以实以贤,形成尚贤任能的人才观),执行了相反的用人政策(刘虚己听人,放手用人,赏不移时;而项刚愎自用,信谗多疑,忘功寻过),用人得失是楚汉战争胜败的关键。
在用人原则上,刘唯才是举,项苛礼唯亲;在用人态度上,刘自明听人,项刚愎自用;在用人政策上,刘宽容诚信,项多疑嫉才。
所以刘邦本身并不一定具有超人的文武之才,却能取众才用众智,项羽虽武艺出众,勇猛过人,但他用人有失无得,既不能尽己人才,更不能尽人之才,这是汉胜楚败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