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有机污染物

合集下载

水环境化学讲义(5)典型有机污染物

水环境化学讲义(5)典型有机污染物

14
第三节
在环境中的迁移(PCBs 、OCs)
3、在环境中滞留的时间很长
PCBs和有机氯农药是非常难于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的,因此它们在环 境中滞留的时间很长。 PCBs的生物降解性随着分子氯代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联苯的氯代程度 越高越难于生物降解。 PCBs的生物转化随着可被微生物羟基化使用的C-H键数目的增加而增 高。氯代过程的增加降低了C-H键的数目,因此生物降解受到限制。 PCBs也是非常难于被氧化和酸碱水解的。在环境中氧化作用和水解作 用对PCBs转化作用的影响均很小。
15
第三节
在环境中的迁移(PCBs 、OCs)
4、对生物降解过程也具有抗性
有机氯农药对生物降解过程也具有抗性。 艾氏剂的生物转化产物是狄氏剂,产物难于进一步被生物降解。 DDT在自然环境中可通过生物过程转化为DDD和DDE,两种 产物更难于进一步被生物降解。DDT的微生物分解主要是在厌氧条 件下通过脱氯作用形成DDD的过程中而发生的。 在自然界中,其它有机氯农药如氯丹、硫丹、七氯和毒杀芬等 的生物降解速率都很低。 高丙体六六六是为数很少的降解速率较大的有机氯农药之一。
第五讲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
第一章 多氯联苯和有机氯杀虫剂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and Chlorinated Insecticides)
多氯联苯(PCBs)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自本世纪20年代末开始生 产和陆续大最使用以来,已逐渐地残留在人们周围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 中。 据估计,全世界已生产和应用的多氯联苯近百万吨,其在各类环境中 的累积量估计可达25~30万吨左右。 有机氯农药也是一种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的有毒有机化合物。
18
第二节 用途、产量和特征(PCDDs) 1、用途

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稀环芳烃:苯环与苯 环之间各由一个碳原 子相连,如联苯、三 联苯。 稠环芳烃:相邻的苯 环至少有两个共用的 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 如萘,苯并[a]芘。

苯并(a)芘 [benzo(a)pyrene, B(a)P]
理化特性

PAH室温下为固体,高熔点和高沸点,低蒸气压, 水溶解度低,PAH易溶于许多溶剂,具有高亲脂性。 B[a]P由五个苯环构成:
蔬菜品种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某县新蔬菜中硝酸盐含量(mg/Kg) 韭菜 大白菜 小白菜 胡萝卜婴 160~240 600 700~800 24~320 0.1 0.6~2.0 1.0~1.2 0.2~0.3
冬瓜 100 0.5
蔬菜腌制过程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消长 (mg/Kg) 时间(天) 1.5 2 3 5 8 15 24
③、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5、预防N-亚硝基化合物危害的措施

避免误食工业盐 —— 这常常是导致N-亚硝基化合物急
性中毒的主要原因

阻断或减少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① 作物栽培环节——施钼肥 ② 粮食储存环节——防止霉变及微生物污染 ③ 食品加工环节——控制使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降低亚硝基化合物的危害
2、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前体物质
① ②
N-亚硝化剂:硝酸盐、亚硝酸盐、氮氧化物 可亚硝化的含氮物
胺(伯胺/仲胺)、酰胺、 多肽、氨基酸、脲、 脲烷、呱啶、芳胺、 羟胺、脒、肼、腙、 酰肼、氰酰肼等
蛋白质、氨基酸、 磷脂代谢或腐败
3、食物中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

植物性食物中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长期 贮藏和加工(如腌制)过程中生成亚硝胺
三、杂环胺类化合物
1. 2.

化学与环境第六章有机污染物

化学与环境第六章有机污染物
一、含氧有机污染物 (一)酚
酚(phenol)具特殊的臭味,易溶于水,易被氧化。环境中 常见的酚主要为苯酚、甲酚、五氯酚及其钠盐。酚是水质污染 的一个重要标志,微量的酚可使水产生不适的味觉和嗅觉。酚 使细胞原浆中的蛋白质变形,形成不溶性蛋白质。在低浓度酚 的空气中,能引起皮炎。吸入高浓度酚,可引起中枢神经障碍 。酚污染主要通过含酚废水对水体污染。
化学与环境
6.2 烃污染物
一、石油 烃类化合物是石油的主要成分。石油相对密度为0.829~
0.896,化学性质稳定。 海面油污染的去除方法有:用稻草、米糠、泡沫塑料等能
漂浮在水面上的多孔物质进行吸收,然后予以回收或烧毁;或 以白垩等粉状物撒布于海面,使油聚集成较重的质点沉降;或 用泵抽吸海洋表面,或在海面上直接燃烧油层;也有用合成洗 涤剂使油凝聚,以便除去,或是用溶于油的铁磁性流体(含铁 的油溶性物质)撒布油面,然后用电磁铁收集;也可用特别选 育的能够分解石油的微生物,使石油降解。
化学与环境
6.2 烃污染物
孤立多环芳烃如二联苯,简称联苯: 稠合多环芳烃如萘、蒽、芘:
化学与环境
6.2 烃污染物
化学与环境
6.3 含氮、磷的有机污染物
一、含氮有机污染物 (一)N-亚硝基化合物 亚硝胺类的结构式为:
当R=R′时,称为对称亚硝胺,如二甲(基)亚硝胺;当 R≠R′ 时,称为不对称亚硝胺,如甲(基)苯(基)亚硝胺;当R 和R′成闭合环状时,称为环状亚硝胺。
有机氮农药主要是氨基甲酸酯的衍生物,具有下列结构。
化学与环境
6.3 含氮、磷的有机污染物
二、含磷化合物 (一)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杀虫剂一般具有下列结构:
A和A′为烷基或烷氧基,X和Y为氧原子或硫原子,R为脂 肪链或具芳香环的原子团,R通常是在昆虫体内首先被代谢、 裂解的基团。

有机污染物目录

有机污染物目录

有机污染物目录有机污染物是指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脂肪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及某些其他可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物质为组成的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室内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有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氨,氡等。

有机污染物主要是前三种。

测定甲醛的常用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是酚试剂分光光度法,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

测苯常用气相色谱法。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主要是室内的建筑材料,涂料等挥发出来的,抽烟和烹调的时候也能产生,由于所含物质种类比较多不能全部定性,不能定性的按甲苯算,主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因为室内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在空气中的比例较低,采集空气样品时,应该采用富集吸收法。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协定2001年5月22日,包括中国在内的90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签署一项公约,决定禁止或限制使用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中8种是有机氯杀虫剂:艾氏剂(农业上用于防治农作物害虫,可引起人肝功能障碍、致癌)、氯丹(又称氯化茚、1068,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白蚁和卫生害虫,可使人致癌)、狄氏剂(用于防治蚊、蝇、白蚁、蝗虫以及地下害虫、棉花害虫、森林害虫,可引起人肝功能障碍、致癌)、异狄氏剂(用于防治棉花害虫、水稻害虫、甘蔗害虫、鼠类,可妨碍人发育、致癌)、七氯(又称七氯化茚,农业上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及卫生害虫,可影响人的生殖器官、致癌)、灭蚁灵(用于防治棉象鼻虫和害虫、蝇、蟑螂,可使人致癌)、毒杀芬(又称氯化茨烯、3956,用于防治棉花害虫、地下害虫、蝇、蟑螂,可使人致癌)、滴滴涕(又称二二三,农业、林业、粮食卫生等行业用来防治害虫,影响人的肝脏、致癌)。

以上8种有机氯杀虫剂中的前7种将在公约正式生效(至少50个国家批准)时停止生产和使用,只有滴滴涕,被允许在大约25个国家,绝大多数是非洲贫困的热带国家继续使用。

他们要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下,严格限制使用滴滴涕对付传播疟疾的蚊子,尽快找到其他经济适用的杀虫剂。

环境中的有机化学污染物

环境中的有机化学污染物

环境中的有机化学污染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其中,有机化学污染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有机化学污染物是指由碳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包括了各种化工产品、农药、塑料、石油产品等。

这些有机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有机化学污染物对环境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破坏。

例如,农药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土壤和水体中农药残留的增加,破坏了土壤的生态平衡,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此外,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化学污染物也会进入水体,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这些破坏行为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其次,有机化学污染物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许多有机化学污染物被证实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危害性。

例如,苯、甲醛等挥发性有机化学污染物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

此外,许多塑料制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对内分泌系统有干扰作用,可能导致生殖系统疾病和生育问题。

这些有机化学污染物通过空气、水、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为了减少环境中的有机化学污染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控制,建立完善的污染物检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有机化学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要加强环境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有机化学污染物的排放和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

同时,应加强科学研究,开发环保型替代品,减少有机化学污染物的使用。

此外,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有机化学污染物的认识和意识,促进环保行为的形成。

在个人层面,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有机化学污染物的使用。

例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选择环保型家居用品和个人护理产品,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清洁剂等。

此外,要注意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有机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个人行为做起,减少有机化学污染物的排放和使用。

水环境化学(5)典型有机污染物

水环境化学(5)典型有机污染物

1948年发明了七氯(Heptachlor),艾氏剂(Aldrh),狄氏剂 (Dieldrin)和毒杀芬(Toxaphene)。毒杀芬是由萜烯氯代衍生而成的, 是170种以上成分组成的混合物。 异狄氏剂(Endrin)和硫丹(Endosulfan)是1950年开始生产和使用 的。 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也是在1969年才被广泛地使用。
据估计,全世界已生产和应用的多氯联苯近百万吨,其在各类环 境中的累积量估计可达25~30万吨左右。
有机氯农药也是一种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的有毒有机化合物。
多氯联苯是联苯进行多氯代过程的产物。
有机氯杀虫剂主要包括DDT、DDD、三氯杀螨醇、艾氏剂、狄 氏剂、氯丹、七丹、毒杀芬等。 DDT是有机氯杀虫剂中最早使用的合成农药。学名为2,2‘-双 (对氯苯)-1,1,1-三氯乙烷(P,P’-dichlorophenyl Trichloro-ethan, 缩写DDT),由氯苯和三氯乙醛在浓硫酸存在下缩合制成。 生物体可以使DDT发生局部代谢转化,其代谢产物主要有DDE、 DDA、DDD和DDT醇等。
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杀虫剂是持久性最强的人工合成有机化 合物之一。 Aroclor是人工合成PCBs的商业名称。Aroclors是一系列多氯代 二联苯、三联苯的混合物,用一个四位的数字来加以区别,前面的两 个数字对应于分子类型(例如12-对应于二联苯,54-对应于三联苯), 后面两个数字对应于混合物中氯的重量百分数。 Aroclorl016是最近被定义的,它是一种持久性较强的化合物, 这种产品主要包括单、双和三氯苯的同分异构体。
1939年,Paul、Muller发现了有机氯农药DDT的高效杀虫力, 从此DDT开始被使用。 九年以后,Muller因此发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DDT包含大约 80%的P,P-DDT和l5一20%的O,P-DDT。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随着工业和人口的增长,水污染问题也逐渐加剧。

有机污染物是水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就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详细的探讨,包括定义、来源、影响与控制等方面。

一、有机污染物的定义有机污染物是指由碳元素及其他元素构成,并且通常含有可感知的刺激性气味的化合物。

它们可以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排放、生活污水以及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等。

这些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溶剂、农药残留、工业废物、石油及其衍生物等。

它们的存在使得水的品质下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

二、有机污染物的来源1. 工业废水工业活动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例如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等。

这些有机污染物通常是由化工、石化、制药等行业所产生的。

这些废水通过排放口进入水体,对水质造成直接的危害。

2. 农业排放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也会成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这些化学物质通过农田的浸出和径流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 生活污水居民生活中产生的污水也是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例如洗涤剂、护肤品、药物残留等。

如果污水处理不得当,这些有机物质将进一步污染环境。

三、有机污染物的影响1.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水生生物产生直接毒性作用。

这些有机物质能够累积在水生生物体内,干扰其生理功能。

例如,有机溶剂可以影响鱼类的呼吸和运动能力,农药残留则会导致水生动物中毒甚至死亡。

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同样构成威胁。

饮用受污染的水可能引发胃肠道疾病、呼吸系统问题以及慢性病。

此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还与某些癌症的发生相关。

3.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机污染物的存在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它们可以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繁殖,引发蓝藻水华等问题。

这些藻类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致使其他水生生物死亡,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常见五种污染物

常见五种污染物

常见五种污染物,并每种举一代表例子及中毒机理1.无机无毒污染物:酸度或碱度过高以及氮或磷等营养物质过多的水体2.无机有毒污染物:氰化物、砷化物和汞、镉、铬、锌、铜、镍、铅等重金属离子。

其中氰化物中毒机理是氰化物进入人体内释放出氰离子,能与体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生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

该酶失去传递电子的功能,导致呼吸链中断,引起细胞内窒息,细胞不能利用血中的氧,出现缺氧,如抢救不及时,很快导致死亡3.无毒有机污染物:蛋白质4.有毒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其中毒机理为,天然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一般为5mg·L-1~10mg·L-1。

当大量耗氧有机物排入水体后,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水体出现恶臭,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对渔业生产的影响甚大。

这类物质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可间接地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有机物生化分解过程所消耗的氧量(以mg·L-1为单位),即生物化学需氧量(BOD)来表示。

一般用水温在25℃时5天的生化需氧量(BOD5)作为指标,用以反映耗氧有机物质的含量与水体污染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水体中BOD5低于3mg·L-1时,水质较好。

BOD5量愈高,表明溶解氧消耗就愈多,水质就愈差。

因此,BOD5达到7.5mg·L-1时,水质不好;大于10mg·L-1时,表明水质很差,鱼类已不能存活。

放射性污染物:镭(226 Ra)、铀(235 U)、钴(60 Co)、钋(210 Po)、氘(2H)、氩(41 Ar)、氪(35 Kr)、氙(133 Xe)、碘(131 I)、锶(90 Sr)、钜(147Pm)、铯(137Cs)等。

钋是放射性元素中最容易形成胶体的一种元素,它在体内水解生成的胶粒极易牢固的吸附在蛋白质上,能与血浆结合成不易扩散的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钋-210进入人体后,能长期滞留于骨、肺、肾和肝中,其远期辐射效应会引起肿瘤。

急性钋中毒与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症状基本相似,到晚期突出的症状是肾萎缩和肾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保护细胞,使细胞内的水分渗出,可防止细胞结冰。
储运
密闭、防晒、防水,18以下结晶
♥二氯甲烷
Synonym
DMSO
CAS #
75-09-2
name
(Dichloromethane;Methylenechloride;Methylene dichloride
Molecular Structure
CH2Cl2
常用药品性质
名称
英文
密度
分子量
沸点/℃
饱和蒸汽压
丙酮
Acetone
0.788(25℃)
58.08
56.48℃
53.32(39.5℃)
二氯甲烷
Dichloromethane
1.3266(20/4℃)
84.94
39.8
30.55kPa(10℃)
正己烷
n-hexane
0.6594
86.17
68.74
乙醚
diethyl ether
(g/m or mg/L at25 C):
0.00161, 0.0039 (quoted exptl., calc-TSA, Dickhut et al. 1994)
0.00472 (shake flask-fluorescence, Haines & Sandler 1995)
0.00182 (gen. col.-HPLC/fluorescence, De Maagd et al. 1998)
规格
优级品、医药级、光谱级、食品级、电子级
性质
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具有类似醚的刺激性气味。溶于约50倍的水,溶于酚、醛、酮、冰醋酸、磷酸三乙酯、乙酰乙酸乙酯、环己胺。与其他氯代烃溶剂乙醇、乙醚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溶。相对密度1.3266(20/4℃)。熔点-95.1℃。沸点40℃。自燃点640℃。粘度(20℃)0.43mPa·s。折射率nD(20℃)1.4244。临界温度237℃,临界压力6.0795MPa。热解后产生HCl和痕量的光气,与水长期加热,生成甲醛和HCl。进一步氯化,可得CHCl3和CCl4。无色易挥发液体。熔点-95.1℃,沸点40℃,相对密度1.3266(20/4℃)。常用来代替易燃的石油醚、乙醚等,并可用作牙科局部麻醉剂、制冷剂和灭火剂等。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比氯仿稍强,使用高浓度二氯甲烷时应注意。
DDT也可被微粒氧化酶进行较小程度的降解,在α-H位置上发生反应,生成开乐散。最近,已发现一个新的厌氧降解途径,尤其是在污泥中可被细菌转化成DDCN[化学名称:双-(对氯苯基)乙腈]。
DDT在土壤环境中消失缓慢,一般情况下,约需10年。
最近研究结果证明DDT在类似高空大气层实验室条件下,可降解成二氧化碳和盐酸。
BaP, B(a)P, 3,4-benzopyrene
CAS #
50-32-8
Molecular Formula
C20H12
Molecular Structure
Molecular Weight
252.32
Density (g/cm at20C)
Fugacity Ratio
0.03WatBiblioteka r Solubility蒸汽压
2.53×10-8kPa/20℃
规格
优级品、医药级、光谱级、食品级、电子级
性质
稳定性DDT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分解。对酸稳定,强碱及含铁溶液易促进其分解。当温度高于熔点时,特别是有催化剂或光的情况下,p,p'-DDT经脱氯化氢可形成DDE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轻度中毒可出现头痛、头晕、无力、出汗、失眠、恶心、呕吐,偶有手及手指肌肉抽动震颤等症状。重度中毒常伴发高烧、多汗、呕吐、腹泻;神经系统兴奋,上、下肢和面部肌肉呈强直性抽搐,并有癫痫样抽搐、惊厥发作;出现呼吸障碍、呼吸困难、紫绀、有时有肺水肿,甚至呼吸衰竭;对肝肾脏器损害,使肝肿大,肝功能改变;少尿、无尿、尿中有蛋白、红细胞等;对皮肤刺激可发生红肿、灼烧感、瘙痒,还可有皮炎发生,如溅入眼内,可使眼暂性失明。DDT一般毒性与六六六相同,属神经及实质脏器毒物,对人和大多数其它生物体具有中等强度的急性毒性。它能经皮肤吸收,是接触中毒的典型代表,由于其在常压时即使在12℃以下,也有一定的蒸发,所以吸入DDT蒸气亦能引起中毒。对人不论是故意的或是过失造成大量服用时,即能引起中毒。
0.00544 (gen. col.-GC/ECD, Shiu et al. 1997)
Vapor Pressure (Pa at25C):
0.0023 (selected, Mackay et al. 1992, 1995; quoted, Shiu & Mackay 1997)
Henry's Law Constant
用途
用作农药、染料、医药中间体等有机合成溶剂;芳烃抽提、纶纺丝高分子聚合、石蜡精致、柴油精致、电子元件清洗、气体吸收、稀有金属萃取溶剂;电容器介质防冻剂、液压液原料;化学反应加速溶剂;农药、农肥医药效剂。本身具有消炎、止痛、镇静、利尿、促进伤口愈合作用;并能将溶于其中的其它药物通过皮肤涂抹渗入体内,代替口服或注射。用于治疗关节炎、皮炎、脚气、牛皮癣、扭伤、肿瘤等各种疾病。故得名“万能药”或“万能溶媒”
慢性毒性:人群慢性中毒症状有食欲不振,上腹及右肋部疼痛,并有头痛、头晕、肌肉无力,疲乏,失眠、视力及语言障碍、震颤、贫血、四肢深反射减弱等。有肝肾损害、皮肤病变、心脏有心律不齐、心音弱、窦性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及心肌损害等。
代射和降解
DDT在人本内的降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脱去氯化氢生成DDE。在人体内DDT转化成DDE相对较为缓慢,3年间转化成DDE的DDT还不到20%。从1964年对美国国民体内脂肪中贮存的DDT调查表明,DDT总量平均为10mg/kg,其中约70%为DDE,DDE从体内排放尤为缓慢,生物半减期约需8年。DDT还可以通过一级还原作用生成DDD,同时被转化成更易溶解于水的DDA而使其消除,它的生物半衰期只需约1年。
Molecular Weight
284.79
Density (g/cm at20C)
1.5691(23.6C, Weast 1972-73; Horvath 1982)
Water Solubility
(g/m or mg/L at25 C):
0.0063(quoted, Figueroa & Simmons 1991)
环境行为
环境中的DDT或经受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生物学和环境的降解变化,主要反应是脱去氯化氢生成DDE。DDE对昆虫和高等动物的毒性较低,几乎不为生物和环境所降解因而DDE是贮存在组织中的主要残留物。
在生物系统中DDT也可被还原脱氯而生成DDD,DDD不如DDT或DDE稳定,而且是动物和环境中降解途径的第一步。DDD脱去氯化氢,生成DDMU[化学名称:2,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烯],再还原成DDMS[化学名称:2,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烷],再脱去氯化氢而生成DDNU[化学名称:2,2-双-(对氯苯基)-乙烷],最终氧化DDA[化学名称:双-(对氯苯基)乙酸]。此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比DDT大,而且是高等动物和人体摄入及贮存的DDT的最终排泄产物。在环境中,DDT残物可被转化成,对-二氯二苯甲酮。
DDT极易在人体和动物体的脂肪中蓄积,反复给药后,DDT在脂肪组织中的蓄积最初很大,以后逐渐有所减慢,一直达到一种稳定的浓度。象大多数动物一样,人可以将DDT转变成DDE。DDE比其母体化合物更易蓄积。
据大多数报告,不同国家的普通人群血中总DDT含量范围为0.01~0.07mg/L,最高平均值为0.136mg/L。人乳中DDT含量通常为0.01~0.10mg/L。如将DDT的含量与其代射物(特别是DDE)的含量相加,大约比上述含量高1倍左右。DDA在普通人群尿中平均含量为0.014mg/L左右。一般情况下职业接触使DDT和总DDT在脂肪中的平均蓄积浓度分别达到50~175mg/kg与100~300mg/kg。
OCPs
♥ HCH
NAME
hexachlorocyclohexane [ ,heksə,klɔ:rəu,saiklə'heksein ] n. [化]六氯环己烷,
Common Name
Hexachlorobenzene
CAS#
118-74-1
Molecular Formula
C6Cl6
Molecular Structure
50-32-8
Molecular Formula
(CH3)2SO
Molecular Structure
Molecular Weight
78.13
Density (g/cm at20C)
1.1014(20)
规格
优级品、医药级、光谱级、食品级、电子级
性质
一种透明、无色、无臭、呈微苦味的液体,毒性极低。它是一种水溶性的化合物,能溶解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甚至对无机盐也能溶解。液态的二甲基亚砜能高度缔合。属极性溶剂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对肌体的渗透性。纯品对金属无腐蚀,含水对铁、锌、铜有轻微腐蚀。性质稳定,长时间在沸点温度下加热微量分解在碱性状态下可抑制腐蚀或分解。
Vapor Pressure (Pa at25C):
7.05x10-7, 2.18x10 (GC-RT, Hinckley et al. 1990)
3.0x10-7 (selected, Ma et al. 1990)
7.0x10-7 (selected, Mackay 1991; Mackay et al. 1992, 1995;)
残留和蓄积:DDT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用药6个月后的农田里,仍可检测到DDT的蒸发。DDT污染遍及世界各地。从漂移1000公里以远的灰尘以从南极溶化的雪水中仍可检测到微量的DDT。一般情况下,非农业区空气中的DDT的浓度范围为小于1~2.36×10-6ng/m3,农业居民区其浓度范围为1~22×10-6ng/m3,在开展灭蚊喷雾的居民内DDT的浓度更高,据记录高达8.5×10-3mg/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