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污染物(VOCs)种类及危害
VOCs废气的危害及处理技术综述

VOCs废气的危害及处理技术综述VOCs废气的危害及处理技术综述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废气的排放量也大幅增加。
VOCs废气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还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本文将综述VOCs废气的危害以及当前可行的处理技术。
一、VOCs废气的危害1.对人体健康危害VOCs废气中的化合物往往具有高毒性、致癌性和损害生殖能力等特性。
长期接触VOCs废气可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如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紊乱、神经系统衰退等。
2.大气污染VOCs是大气中臭氧的前体,其排放会导致臭氧生成的速率增加,从而增加雾霾、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物的浓度。
此外,VOCs 也是酸雨的重要组成部分。
3.环境生态系统破坏VOCs废气通过大气传播,最终降落到地表和水体中。
这些污染物会进入土壤、河流和湖泊,对植物、水生生物和土壤微生物造成损害,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VOCs废气处理技术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通过物理原理实现VOCs废气的去除。
常见的物理处理技术包括吸附、冷凝、膜分离和压力摩擦等。
其中,活性炭吸附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吸附作用去除废气中的VOCs。
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利用化学反应将VOCs废气中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常用的化学处理技术包括催化氧化、氧化还原、光催化等。
催化氧化是一种高效的方法,通过催化剂在适当条件下将VOCs废气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对VOCs废气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降解。
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反应器。
这些方法具有高效、低成本和对多种有机物适用性强的特点。
4.其他处理技术除了上述的主要处理技术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处理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例如,等离子体技术利用等离子体在高温下使有机物发生部分或完全催化氧化。
超临界流体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对VOCs废气中的有机物进行萃取和分离。
VOCs的基本特性

VOCs 的基本特性1.VOCs 的定义VOCs 的学术定义:是指在正常状态下(20℃,101.3kPa),蒸气压在0.1mmHg(13.3Pa)以上沸点在260℃(500℉)以下的有机化学物质。
2.VOCs 的特性●均含有碳元素,还含有 H、O、N、P、S 及卤素等非金属元素。
● 熔点低,易分解,易挥发,均能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在阳光下产生光化学烟雾。
●常温下,大部分为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或特殊气味。
●大部分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种类达数百万种,大部分易燃易爆,部分有毒甚至剧毒。
●相对蒸气密度比空气重。
3.VOCs 的分类VOCs 按其化学结构,可以分为:烃类(烷烃、烯烃和芳烃)、酮类、酯类、醇类、酚类、醛类、胺类、腈(氰)类等。
4.常见 VOCs 的理化性质所列部分VOCs选自GBZ2.1《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VOCs 的主要危害1. 总体危害(1)危害环境①在阳光和热的作用下参与氧化氮反应形成臭氧,导致空气质量变差并且是夏季光化学烟雾、城市灰霾的主要成分;② VOCs 是形成细粒子(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质,大气中 VOCs 在PM2.5 中的比重占20%~40%左右,还有部分PM2.5 由VOCs 转化而来;③ VOCs 大多为溫室效应气体--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升温。
(2)危害健康①刺激性&毒性VOCs 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道,使皮肤过敏、咽痛与乏力;VOCs很容易通过血液-大脑的障碍,损害中枢神经;VOCs伤害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
②致癌性、致畸作用和生殖系统毒性2. 常见毒性 VOCs 的具体危害注:皮:指因皮肤、黏膜和眼睛直接接触蒸气、液体和固体,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引起的全身效应敏:指已被人或动物资料证实该物质可能有致敏作用G1:指国际癌症组织(IARC)确认为致癌物;G2B:指为可疑人类致癌物3. 常见毒性 VOCs 的容许浓度注:①中国职业接触限值悉依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
voc安全事项

voc安全事项VOC安全事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物之一。
VOCs是一类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其存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保障VOC的安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重点介绍VOC安全事项,以提高人们对VOC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一、了解VOC的特性和危害VOCs具有易挥发、易燃、毒性较大的特点。
它们可以来自于家庭装修材料、家具、办公用品、清洁剂、油漆等各类日常用品。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VOCs环境中,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肝脏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严重疾病。
二、选择低VOC产品为了降低VOC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我们应选择低VOC产品。
在购买家具、装修材料和清洁剂时,可以查看产品的VOC含量信息,并选择低VOC或无VOC的产品。
此外,选择水性油漆和环保材料也是减少VOC排放的有效方法。
三、保持良好通风良好的通风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空气中VOCs的浓度。
在新装修的房屋或新购买的家具进场后,应及时开窗通风,排除室内的VOCs。
此外,定期清洁空调和通风系统也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的关键。
四、避免烟草和油烟烟草和油烟是VOCs的重要来源之一。
吸烟会释放大量的VOCs,对吸烟者本人及周围人群造成危害。
同时,煎炸、炒菜等烹饪方式也会产生大量的油烟,含有大量的VOCs。
因此,我们应该远离烟草,减少炒菜烹饪的油烟产生。
五、正确使用清洁剂清洁剂中的化学成分往往含有VOCs,使用不当会加剧室内空气污染。
我们应该选择低VOC的清洁剂,并按照说明正确使用,避免过度使用清洁剂。
在清洁时,保持通风和佩戴防护用品也是必要的。
六、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定期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是保障VOC安全的重要手段。
可以使用专业的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仪器,检测室内空气中VOCs的浓度,及时采取措施降低VOCs的含量。
VOCS环境影响及管理

VOCS环境影响及管理
一、挥发性有机物(VOCS)环境影响
1.VOCs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它们可与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反应,
产生臭氧层和悬浮颗粒物,这会导致大气污染,并且会给人们带来健康风险;
2.VOCs可以进入土壤和水体,并且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水体的水质,影响生态环境安全;
3.含VOCs的溶剂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水分,产生潮湿的气氛。
过多的
潮湿空气会降低空气质量,影响人们的健康;
4.VOCs可以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特别是长期接触VOCs
的人会发生肝脏、肺部和血液疾病。
二、VOCs管理
为了减少VOCs带来的环境污染,全球针对VOCs的排放和使用实施了
严格的监管政策,这既考虑到了环境问题,也考虑到了用户的安全与健康。
具体的VOCs管理措施可概括如下:
1.强制实施排放标准,对VOCs的排放量有严格的限制;
2.禁止生产和使用VOCs含量较高的物质,加强行业准入制度;。
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及治理措施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加速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废气污染成为了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中,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尤为严重。
本文将就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及治理措施进行阐述。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包含了很多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苯、甲苯等VOCs和苯并[a]芘等PAHs。
这些物质一旦被人体吸入,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或急性中毒,不仅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器官造成损害,而且还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等。
2.对环境的危害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还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产生酸雨等酸性物质,导致大气污染;(2)进入水体和土壤,引起地下水和土壤污染;(3)影响生态环境,导致植物凋萎,水生生物死亡等。
1.源头减排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治理污染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源头减排是治理废气中有机污染物最有效的方法。
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治理、加强企业设施改造、推广清洁生产等。
2.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是一种常用的治理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通过将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吸附在吸附剂表面,以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
主要采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
3.化学吸附化学吸附的原理是在吸附剂表面通过化学键结合的方式而吸附有机污染物。
对于一些难以通过物理吸附去除的有机物质,化学吸附是很有效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吸附剂有脲醛树脂、多壁碳纳米管等。
4.生物净化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废气治理方法,它不仅能起到治理污染的作用,还能转化有机污染物,使废物得到有效利用。
主要采用的处理方法有生物滤池、生物反应器等。
5.光氧化法光氧化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废气治理技术,它是通过光和氧气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该技术能够对多种有机物质进行快速而有效的处理,且具有设备简单、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综上所述,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必须采取科学高效的治理措施,才能够有效地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持续可持续发展。
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类(挥发性有机物VOCs

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类(挥发性有机物VOCs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类一、从物理性质来划分1、挥发性有机物VOCs (沸点在170°C以下)挥发性有机物一-般是指沸点在200°C之内,蒸气压≥0. 1mm Hg,分子量范围约在16~ 250 amu的有机物,这类污染物在空气中主要以气体状态存在,在水中趋向于向大气中扩散。
主要的化合物:卤代烃、苯系物。
前处理方法:采用吹扫捕集(P&T) ,顶空方法(HS) ,空气采用吸附剂、气体采祥袋、数码罐采样。
挥发性有机物的定义:国际标准ISO 4618/1-1998和德国DIN 55649- -2000标准对VOC 的定义:原则上,在常温常压下,任何能自发挥发的有机液体和/或固体。
同时,德国DIN 55649-2000标准在测定V0C含量时,又做了-个限定,即在通常压力条件下,沸点或初馏点低于或等于250"C的任何有机化合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 :动点有在配的化念物金湿下馆和蒸气压超过13 39在常温下双源气部式存在于空中。
有机物为挥发性有机物(VOCs)。
美国:常温条件下饱和蒸汽压大于10 Pa,标准大气压下沸点小于260 c,而且碳原子个数等于或小于15的有机物。
欧盟:在欧盟国家空气污染排放限值指令(EU National Emissions Ceilings Directive, 2001/81/EC) VoCs 被定义为除了甲烷以外在光照条件下能够与氮氧化物(NOX) 反应生成光化学氧化剂的有机物。
中国:挥发性有机物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133.32Pa、常压下沸点在50- -260"C的有机化合物,或在常温常压下任何能挥发的有机物固体或液体。
不同定义的异同点这些定义有相同之处,但也各有侧重。
如美国的定义,对沸点初馏点不作限定,强调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
不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就叫作豁免溶剂,如丙酮、四氯乙烷等。
VOC有机废气

VOC有机废气一、VOCs有机废气来源和危害:有机的废气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同行业的有机物废气的毒性也是各不相同的,其中工业废气中十多种常见有机的废气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苯类有机物多损害人的中枢神经,会造成神经系统的障碍,当苯蒸气的浓度过高时(空气中含量达2%),可以引起致死性急性的中毒;2、多环芳烃有机物有强烈的致癌性;、苯酸类有机物能使细胞的蛋白质发生变形或凝固,致使全身中毒; 34、腈类有机物中毒时,可引起呼吸困难、严重窒息、甚至意识的丧失直至死亡;5、硝基苯有机物影响神经系统、血相和肝、脾器官功能,皮肤的大面积吸收可以致人死亡;6、芳香胺类的有机物致癌;7、二苯胺、联苯胺等进入人体可以造成缺氧的症状;8、氮化合物有机物可致癌;9、有机磷的化合物降低血液中胆碱脂酶的活性,使神经系统发生功能的障碍;10、有机硫化合物,低浓度的硫醇可引起不适,高浓度的可致人死亡;11、环氧乙烷,含氧有机的化合物中,吸入高浓度的环氧乙烷可致人死亡;11、丙烯醛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12、戊醇可以起头痛、呕吐、腹泻等。
二、通常有机废气成分种类:1、甲醛有机废气、2、苯、甲苯、二甲苯等苯系物有机废气、、苯乙烯、丙烯酸有机废气处理、 74、乙酸、乙酯废气处理、3、丙酮、丁酮有机废气、5、油雾有机废气处理、6、糠醛有机废气处理、8、树脂有机废气处理、9、添加剂有机废气处理、10、漆雾有机废气处理、11、天那水有机废气12、碳氢氧元素等有机废气三、有机废气处理工艺:VOC有机废气?预处理设备(粉尘颗粒去除过滤、雾化喷淋塔、水汽分离等设备)?等离子分解废气净化器/UV光解除臭光触媒废气净化器/等离子UV光解除臭废气净化器?高排四、等离子UV光解除臭废气净化器工作原理:1、等离子体是继固态、液态、气态之后的物质第四态,采用脉冲高频高压等离子体电源,利用双介质齿板放电装置,以尖端放电形式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能够在毫秒级的时间内,把空气和废气分子击穿,发生一系列分化裂解反应,产生高浓度、高强度、高能量的各种活性自由基、电子、离子、臭氧、原子氧、生态氧等混合气体而再进行一系列更加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活性自由基可以有效地破坏各种病毒、细菌中的核酸,蛋白质,使其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和生物合成,从而致其死亡;而生态氧能迅速将有机废气分子异味气体分解或还原为低分子无害物质;另外,借助等离子体中的离子与物体的聚合吸附作用,可以对小至亚微米级的细微有机废气颗粒物进行有效的吸附沉降处理。
VOCs相关资料

VOCs相关资料1、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的定义美国EPA:VOCs是除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与碳酸铵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
1885种。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定义,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260℃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国家环保部:2014年发布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中定义,VOCs指在标准状态下饱与蒸气压较高(标准状态下大于13.33Pa)、沸点较低、分子量小、常温状态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炔烃的C2~C12 非甲烷碳氢化合物,醛、酮、醇、醚、酯、酚等C1~C10 含氧有机物,卤代烃,含氮有机化合物,含硫有机化合物等几类152 种化合物。
2、VOCs的危害VOCs一般是强挥发、有特殊气味、有刺激性、有毒的有机气体,部分己被列为致癌物,如氯乙烯、苯、多环芳烃等。
主要危害有:(1)VOCs是产生大气雾霾、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的主要因素。
(2)VOCs污染因子众多且毒性较大。
(3)大多数VOCs都易燃易爆,在高浓度排放时易酿成爆炸,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4)VOCs排放与恶臭污染密切相关,是信访的重点。
3、治理技术按照处理的方法,有机废气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回收法,另一类是消除法。
回收法主要有炭吸附、变压吸附、冷凝法及膜分离技术,回收法是通过物理方法,用温度、压力、选择性吸附剂与选择性渗透膜等方法来分离VOC 的。
消除法有热氧化、催化燃烧、生物氧化及集成技术;消除法主要是通过化学或生化反应,用热、催化剂与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变成为CO2与水。
表1.常见VOCs治理技术4、近年来VOCs的防治技术及其适用范围表2. 2016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VOCs防治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IR POLLUTION CONTROL
天津大学
第七章
7-1
从物理特性角度——说明这类物质的可挥发性
有蒸气压(0.01kPa ) 和沸点(250℃或260℃) 两种表述方式
主要应用于工业界, 对VOCs 产品(如涂料、 油墨等) 进行描述或检测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这类物质的污染特征
有狭义(如光化学反应性、健康毒性、臭味等)和广义(全部气态有机化合物)两种
表述方式,应用于环境界,VOCs 作为污染物,反映它们的健康和环境效应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汽车制造业(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
机化合物,简称VOCs。
用于核算或者备案的VOCs指20℃时蒸汽压不小于10Pa或者101.325kPa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不高于260℃的有机化合物或者实际生产条件下具有以上相应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除外)的统称。
以非甲烷总烃(NMHC)作为排气筒、厂界大气污染物监控、厂区内大气污染物监控点以及污染物控制设施去除效率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性控制指标。
VOC的定义
WHO
沸点在50-260°C之间的所有有机物,除了杀虫剂
EU
在20°C条件下,蒸
气压大于0.01kPa的
所有有机物
USEPA
所有含碳的并参加
大气中光化学反应
的有机物
Australian National
Pollution Inventory
澳大利亚国家污染物
清单
在25°C条件下蒸气压
大于0.27kPa的所有有
机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简称VOCs
Ø室温下(25℃)
Ø饱和蒸气压超过133.32Pa Ø气态分子形态逸散到空气中
Ø有机化合物
VOCs
根据沸点
根据饱和蒸气压
Ø常压下Ø沸点低于250℃Ø有机化合物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 )、极易挥发性有机物(VVOC )、挥发性有机物(VOC )、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 )
烷烃、芳香烃类、烯烃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和其它化合物等8类
可检测到的VOCs 有300多种
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工艺尾气,如石油炼制工艺,石油化工氧化工艺,石油化工储罐生产工艺;
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的开采和储运过程中可有大量VOCs 气体产生;
煤、石油、石油制品、天然气、木材、烟草燃烧时的不完全燃烧产物,废弃物焚烧时产生的烟气,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的未完全燃烧的烃类物质;
VOCs 的排放源及其污染物排放量的研究是控制大气中VOCs 的根本,而VOCs 气体的来源很广泛。
典型的VOCs 排放源可分为人为排放源(包括固定源与移动源)和自然排放源
(包括生物源与非生物源)两类,其中以人为排放源为主。
通过分析总结,VOCs 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糖类等氧化与分解时产生部分有机污染物。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如油漆、喷漆及其溶剂、木材防腐剂、涂料、胶合板等常温下可释放出苯、甲苯、甲醛、酚类、二甲苯、甲醛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质;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化妆品、有机农药、除臭剂、消毒剂、防腐剂、各种洗涤剂的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产生酚类、醚类、多环芳烃等挥发性有机物质;
各种合成材料、有机粘合剂及其他有机制品遇到高温时氧化和裂解,可产生部分低分子有机污染物;
另外,根据调研结果,我国工业VOCs 排放源的行业分布情况见下图。
1111
11
11
23
16
15
10
8
5
33
3
4
2
普通机械制造业 1%专业设备制造业 1%家用制造业 1%
非金属矿物制造业 1%木材加工业 1%橡胶制造业 1%体育用品制造业 1%橡胶制造业 1%
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 23%医药制造业 1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5%包装印刷业 10%家具装修业 8%电子及通信业 5%塑料制造业 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金属制品业 3%
食品加工及制造业 4%皮革、羽绒及其制造业 2%
单位%
VOCs 的危害
VOCs 是O 3和PM 2.5的关键前驱体,对夏季臭氧和秋冬季的细颗粒物污染贡献巨大。
VOCs 的危害小结
大气环境污染方面
导致复合型污染
诱发灰霾
产生光化学烟雾污染室内空气影响动植物生长
人体健康方面
毒性&刺激性:丙酮,脂肪烃(C 6-C 12),含氯溶剂,醋酸丁酯,二氯苯,4-苯己
烯,萜烯(松香油),臭氧
致癌性:苯,1,3-丁二烯,甲醛
大多数VOCs 具有刺激性气味或臭味,可引起人们感官上的不愉快,严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恶臭气体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并引起人们不愉快的气体物质。
VOCs 成分复杂,有特殊气味且具有渗透、挥发及脂溶等特性,可导致人体出现诸多的不适症状。
还具有毒性、刺激性及致畸致癌作用,尤其是苯、甲苯、二甲苯及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大,长期接触会使人患上贫血症与白血病。
另外,VOCs 气体还可导致呼吸道、肾、肺、肝、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造血系统的病变。
随着VOCs 浓度的增加,人体会出现恶心、头痛、抽搐、昏迷等症状。
VOCs 种类众多,其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VOCs多半具有光化学反应性,在阳光照射下,VOCs会与大气中的NOx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如:臭氧等)或强化学活性的中间产物(如:自由基等),从而增加烟雾及臭氧的地表浓度,会对人造成生命危险,同时也会危害农作物的生长,甚至导致农作物的死亡。
由光化学反应所造成的烟雾,除了能降低能见度之外,所产生的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PAN)、过氧苯酰硝酸酯(PBN)、醛类等物质可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伦敦、东京等城市都相继出现过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某些VOCs易燃,如苯、甲苯、丙酮、二甲基胺及硫代烃等,这些物质的排放浓度较高
时如果遇到静电火花或其他火源,容易引起火灾。
近年来由于VOCs造成的火灾及爆炸
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常发生在石油化工企业。
部分VOCs可破坏臭氧层,如氟氯烃物质。
当其受到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时,可发生光
化学反应,产生氯原子,从而对臭氧层中的臭氧进行催化破坏。
臭氧量的减少以及臭
氧层的破坏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紫外线对人类皮肤、眼睛及免疫系统有
较大的危害。
VOCS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作业等环境中无处不在,因此对于VOCS的检测和治理应加强和普及。
分类方法
VOC 物质
人体健康影响
EU 分类1或2
或者
IARC 分类1或2A
? No
Yes
EU 分类3 或者
IARC 分类2B
? 有其它毒害作用数
据?
No
中等毒害 有吸入毒性?
Yes
具有很强的吸
入或摄入毒性
高毒害
Yes
Yes
Yes
Yes
有害?
环境影响
存在光化学反应、臭氧耗损或全球变暖的证据?
光化学潜势 POCP >85?或者 臭氧耗损潜势 ODP >0.2?或者 全球变暖潜势 GWP >10?
低毒害
中等毒害
Yes
No
No
No
Yes
IARC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分类
组1,对人类是致癌物。
对人类致癌性证据充分者属于本组。
如吸烟和二手烟。
组2,对人类是很可能或可能致癌物。
又分为两组,即组2A 和组2B 。
组2A ,对人类很可能(probably)是致癌物,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
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如生产艺术玻璃、常用电吹风的理发师。
第一类致癌
第二类很可能致癌
IARC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分类
组3,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
组4,对人类可能是非致癌物。
第四类未知
第五类很可能不致癌
组2B ,对人类是可能(possible)致癌物,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第三类可能致癌
欧洲国家的VOCs 分级控制标准
高毒害
苯、氯乙烯、1,2-二氯乙烷等具有极高的健康风险,需要针对个体污染物,制订
严格的排放限值。
中等毒害
其它一些VOC 物质,有一定的健康风险,或者可生成光化学烟雾、造成平流层
O 3耗损或全球变暖。
低毒害
其余的大多数VOC 物质,具有较低的毒害作用。
按毒害作用分类
分级控制要求
高毒害:
5mg/m 3丙烯腈、苯、环氧乙烷、1,3-丁二烯、1,2-二氯乙烷、氯乙烯等
中等毒害:
20mg/m 3甲醛、乙醛、酚类、苯胺、硝基苯、氯甲烷等
低毒害:100mg/m
3甲苯、二甲苯、乙苯、氯苯、甲醇、丙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