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中的经典典故

合集下载

西方国家1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

西方国家1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

西方国家1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本文是关于西方国家1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关于中国的历史典故大家可能知道不少,但是西方国家的历史典故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西方的历史典故哦!今天继续和小编一起搜集作文素材吧!西方国家1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1、潘多拉的盒子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

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

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和疾病立即从里面飞出来。

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

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

“潘多拉的盒子”被用来比喻造成灾害的根源。

2、达摩克利斯剑达摩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帝王。

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以此告诉他,虽然身在宝座,利剑却随时可能掉下来,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刻存在着忧患。

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

3、缪斯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

她们均为主神和记忆女神之女。

她们以音乐和诗歌之神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

古希腊的诗人、歌手都向缪斯呼告,祈求灵感。

后来,人们就常用“缪斯”来比喻文学、写作和灵感等。

4、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就是他。

他给俄狄浦斯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

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

green-eyed monster 典故

green-eyed monster 典故

绿眼怪兽(green-eyed monster)在西方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典故意义。

这个短语最早出现在莎士比亚的作品《奥赛罗》中,描述人类内心的嫉妒和猜忌。

绿眼怪兽的形象鲜明地展现了人心中那种令人不安的嫉妒和渴望。

这段典故所蕴含的内涵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欲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绿眼怪兽的形象从外表上可以看出,绿色是一种既不寻常又引人注目的颜色,它与人们通常所描述的嫉妒和猜忌等负面情绪紧密相连。

绿色代表着嫉妒的心理状态,它给人一种丧失理智和克制的感觉。

这种颜色在文学和文化中被赋予了负能量的形象,成为了表达嫉妒情感的最佳象征。

绿眼怪兽代表了一种人性弱点,暴露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负面情感。

在莎士比亚的《奥赛罗》中,男主角奥赛罗就成为了绿眼怪兽的受害者,他被嫉妒和猜忌的情绪所折磨,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这个典故通过奥赛罗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嫉妒和猜忌的危害。

它们会导致人们失去理智和道德准则,破坏个人和社会关系,甚至引发悲剧性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中,嫉妒和猜忌这种负面情感依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从个人关系到社会竞争,嫉妒和猜忌无处不在。

面对这种情感,人们需要学会克制和排解,以维护自身心灵的平静和健康。

绿眼怪兽的典故不仅仅是一则古老的传说,它更是对人性中那种执着而又危险的欲望的深刻剖析。

我个人认为,要面对自己内心的绿眼怪兽,关键在于自我认知和情感调控。

在社会竞争中,人们需要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而不是将其视为威胁。

积极的情感管理、心理疏导和心灵修炼也是缓解嫉妒和猜忌的有效途径。

只有通过自我提升,才能真正战胜内心的绿眼怪兽。

绿眼怪兽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留下了丰富的意义。

它不仅是一种人性弱点的象征,更是一种对内心诱惑和挑战的深刻反思。

我们需要正视内心的绿眼怪兽,拒绝被嫉妒和猜忌所困扰,努力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这或许就是新时代下对绿眼怪兽典故的一种现代诠释和回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嫉妒和猜忌。

西方文学中最有名的典故(精选)

西方文学中最有名的典故(精选)
西方文学中最有名的典故(精选)
1、洗礼 :出自《圣经》。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听了神蛇的话偷 吃禁果犯下了罪,这个罪过从此代代相传,叫做 “ 原罪 ” ;各人违背 上帝旨意也会犯罪,称为 “ 本罪 ”。所以,凡笃信上帝的人,必须经 过洗礼,洗刷原罪和本罪。洗礼时,主洗者口诵经文,受洗者注水 额上或头上,也有全身浸入水中的,故洗礼也称 “ 浸洗 ” 。 后比喻经 受某种锻炼或考验。 2、禁果: 《旧约 ?创世纪》: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上帝允许 他们实用园中的果子,惟有一棵 “ 知善恶树 ” 上的果子禁止吃。但狡 猾的蛇引诱他们吃了禁果。结果心明眼亮,知善恶,辨真假,羞耻 之情油然而生,被上帝逐出伊甸园。蛇也受到惩罚:终生用肉躯爬 行。比喻因被禁止而更想得到的东西。 3 、犹大的亲吻 :犹大是《圣经》中耶稣基督的亲信子弟 12 门徒之 一。耶稣传布新道虽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却引起犹太教长老司祭 们的仇恨。他们用 30 个银币收买了犹大,要他帮助辨认出耶稣。他 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假装请安,拥抱和亲吻耶稣。耶稣随 即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人们用犹大的亲吻比喻可耻的叛卖 行为。 4 、海妖之歌 :出自希腊神话。传说在一个岛上住着一些以美妙歌 声迷人害人的海妖,名叫塞壬。后奥德赛路经该岛,事先得到瑟西 女仙的警告,用蜡封住同伴们的耳朵,又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同伴 们奋力划桨,终于战胜了迷人的歌声。 比喻那种骗人的甜言蜜语。 5、苹果之争 :出自希腊神话。密尔弥多涅斯人的国王珀琉斯和女神 西蒂斯邀请众神参加婚礼,惟独忘了争吵之神厄里斯。厄里斯寻衅 将一个金苹果扔在宴席中,说是要送给最美丽的女神。天后赫拉、 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芙罗狄蒂都争相要这个金苹果,最后苹果
3
使读者瞠目结舌,却又深信不疑。 后泛指这种在结尾处峰回路转、 柳暗化明的突变手法。 15 、蒙娜 ·丽莎的微笑 :《蒙娜 ?丽莎》是意大利达 ?芬奇的作品。完 成于 1506 年,画中的蒙娜 ? 丽莎相传原是佛罗伦萨有名的美女,她 性情矜持,郁郁寡欢。为了使蒙娜 ?丽莎发自心扉的微笑,达 ?芬奇 请乐队演奏美人家乡的作品,才使他嫣然一笑。而这一微笑的含义 就成为几百年艺术史上的不解之迷。 常比喻青年女子迷人的微笑, 或转义为神秘的微笑。 16 、极乐世界 :原为印度佛教名词。又译 “安乐国 ” 、 “安养国 ”、 “ 佛 国 ”、“净国 ”、“净土 ”等,俗称 “西天 ”。极乐世界是 “无有众苦,但受 诸乐 ”的地界。 比喻最快乐的地方或虚无飘渺的地方。 17 、护城神像 :古希腊作为城市保卫者的武装神祗的雕像。当时的 人认为,只要护城神像还在,敌人就攻不破。被雕成的神像主要有 太阳神阿波罗、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和智慧女神雅典娜。 后转义 为有力的保障和支柱。 18 、骑士精神 :骑士原是中世纪时欧洲封建贵族中等级最低、人数 最多的一个阶层。他们通过服骑兵兵役获得国王或大领主的采邑。 因当时欧洲各国封建割据,领主们为保存并扩张势力,就得依靠骑 射搏击的武功。因此无论国君还是爵爷,实际上都是骑士,这使得 骑士的地位大大提高了。由于当时社会崇尚武艺,因而骑士很受人 仰慕。骑士周身披着钢甲,头上戴着有蒙面罩的兜帽,腰间插着十 字柄的直剑,手执长矛和盾牌,骑膘悍的高头大马,威风凛凛。他 们经常比武打斗,与上流社会的妇女谈情说爱。成为当时文学创作 的重要题材,出现了历久不衰的 “ 骑士传奇文学 ” 。后来,欧洲人常 把崇尚武艺、扶弱抑强、尊重女性、忠贞爱情、捍卫荣誉的品质称 为 “骑士精神 ” 。另, 18 世纪意大利有些贵族青年效仿中世纪骑士的 做法,甘愿为一些名门贵妇服役,人们嘲讽的称这些贵族青年为 “侍

英语知识15个常见的英文典故

英语知识15个常见的英文典故

英语知识:15个常见的英文典故柏拉图式爱情Platonic Love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其哲学思想对唯心主义在西方的发展影响极大,代表作有《理想国》、《法律》等。

他主张人的绝对精神,而忽视肉体感受。

“柏拉图婚姻”即是没有肉体性欲,而是绝对精神的男女爱恋。

诺亚方舟Noah’s Ark出自《圣经》。

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罪孽非常忧虑,决定用洪水消灭人类。

而诺亚是个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灾。

经过40个昼夜的洪水,除诺亚一家和部分动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没了。

后来人们常用此语比喻灾难中的避难所或救星。

滑铁卢Waterloo1815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惨败。

随后,拿破仑以退位结束了其政治生涯。

因此,“滑铁卢”常常被用来比喻惨痛的失败。

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本是名著《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书名,作者为英国的约瑟夫·海勒。

军规规定:面临真正的、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对自身安全表示关注,乃是头脑理性活动的结果;如果你认为你疯了,可以允许你停止飞行,只要你提出请求就行。

可是你一提出请求,就证明你不是疯子,就得继续飞行。

此语常用来比喻圈套、枷锁等。

它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自相矛盾的一套诡辩逻辑,任何人也逃不出它的手心。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

一次他雕刻了一座美丽的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

后来,爱神阿佛洛狄忒见他感情真挚,就给雕像以生命,使两人结为夫妻。

于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为一个人只要对艺术对象有着执著的追求精神,便会发生艺术感应的代名词。

缪斯Muse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

她们均为主神和记忆女神之女。

她们以音乐和诗歌之神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

议论文素材(西方)

议论文素材(西方)

在我们在生活、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国外的典故,如果你对国外的历史、文化、神话故事不了解的话,就可能看不懂对方想表达的意思,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洋典故”,供参考。

建议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1.潘多拉的盒子: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

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

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

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和疾病立即从里面飞出来。

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

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

“潘多拉的盒子”被用来比喻造成灾害的根源。

2.达摩克利斯剑:达摩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帝王。

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以此告诉他,虽然身在宝座,利剑却随时可能掉下来,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刻存在着忧患。

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

3.缪斯: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

她们均为主神和记忆女神之女。

她们以音乐和诗歌之神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

古希腊的诗人、歌手都向缪斯呼告,祈求灵感。

后来,人们就常用“缪斯”来比喻文学、写作和灵感等。

4.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就是他。

他给俄狄浦斯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

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

俄狄浦斯答对了。

斯芬克斯羞愧坠崖而死。

西方经典象征

西方经典象征
▲乌托邦
源出希腊文ou(无)和topos(处所),意即“乌有之乡”。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其《乌托邦》一书中,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即乌托邦。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均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则按需分配;人人都从事生产劳动,并有充足的时间供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故此词喻指根本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
▲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就是他。他给俄狄浦斯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俄狄浦斯答对了。斯芬克斯羞愧坠崖而死。“斯芬克斯之谜”常被用来比喻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
What are you trying to say?(你到底想说什么?)
Don't be silly.(别胡闹了。)
How strong are your glasses?(你近视多少度?)
Just because.(没有别的原因。)
It isn't the way I hoped it would be.(这不是我所盼望的。)
▲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疾病和战争等立即从里面飞出来了。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故此“潘多拉的盒子”常被用来比喻造成灾害的根源。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分析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分析

知识文库 第13期26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分析王涵羽典故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表现方式之一,它引用大量古代故事与有来历的词源,成为了大众社会某些耳熟能详的、具有教育意义的重要典故内容。

这些典故不但表达效果良好,且还同时具有丰富的文学文化底蕴,为文学作品本身赋予了强大的艺术魅力与深邃的文学价值。

当代人通过分析这些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文学精彩文化与语言内容实现跨文化交流,了解世界,了解历史。

1 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来源解读在英语文学作品中有关典故的来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它们分别来自于神话故事、《圣经》、历史事件、寓言故事以及文学作品,下文将分别解读这些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来源。

1.1 神话故事中的典故来源解读在英语文学作品中是蕴藏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内容的,而它们也是英语国家历史典故的主要来源。

在英语文学作品所描绘的远古时代,人类所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太多,所以西方人就产生了信仰,假想在自然中是存在神明体系的,而这些神明的故事也就发展形成了现代西方人所传颂的神话故事。

在英语文学作品中,几乎每一个文化体系的源头都有神明与神话故事存在。

比如说古希腊文明就是西方文学艺术的诞生源头,例如在英语文学作品中所经常出现的Europe(欧罗巴)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美貌少女的化身。

所以我们可以在大量的古希腊神话中看到充浪漫主义色彩的、具有神明色彩的奇妙内容,它们被称之为“a Greek gift”,即“来自于希腊人的礼物”。

例如在经典的文学作品《特洛伊战争》中就拥有“特洛伊木马”和“木马屠城”这样脍炙人口的典故内容。

它在文学作品中被称之为“希腊人的礼物”,同时也被后人引申为“别有用心的礼物”。

同理,像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阿波罗等神话人物也经常成为英语文学作品创作中的主角,他们每一名人物角色都拥有自己的典故,绝大部分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典故,迄今为止依然具有教育意义。

1.2 《圣经》中的典故来源解读在《圣经》中也有经典的典故故事,而且作为欧美国家人皆有之的书籍,《圣经》在宗教典籍中的价值不言而喻,它的典故内容深深影响着西方社会文化发展,甚至许多经典的文学大师作品中也融合了《圣经》典故内容。

关于菟丝子的西方神话典故

关于菟丝子的西方神话典故

关于菟丝子的西方神话典故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种被称为“安泰”的神奇植物,即我们今天所称的菟丝子。

这种植物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通过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吸收其养分以维持生存。

在西方神话故事中,菟丝子常被赋予象征意义,如生存之本、生命之根等。

安泰的力量源于大地母亲,这使得它具有无穷的力量。

在神话故事中,安泰是巨人族的始祖,他的力量使得巨人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被击败。

然而,安泰的力量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的身体必须与大地母亲保持接触,否则他将失去生存能力。

有一天,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发现了安泰的弱点。

他抓住机会,将安泰举到空中,使其与大地母亲脱离接触。

失去了力量来源的安泰,最终被赫拉克勒斯击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力量,都源于他们的生存之本、生命之根。

当我们失去了与生存之本、生命之根的联系,我们将变得脆弱,无法继续生存。

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我们的根源,珍惜并维护它们,才能使我们的生命之树常青。

在文学创作中,菟丝子的形象常被用来比喻作家、诗人与生活、民众之间的关系。

作家、诗人如同菟丝子一样,需要从生活中吸收养分,以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同时,他们也需要保持与生活、民众的联系,以获取创作的灵感。

只有这样,他们的作品才能具有深刻的内涵,引起广泛的共鸣。

总之,菟丝子作为一种神奇的植物,其背后的神话故事为我们提供了深刻
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须知道的外国典故
1 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

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

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

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和疾病立即从里面飞出来。

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

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

“潘多拉的盒子”被用来比喻造成灾害的根源。

2 达摩克利斯剑:
达摩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帝王。

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以此告诉他,虽然身在宝座,利剑却随时可能掉下来,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刻存在着忧患。

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

3、
缪斯是希腊神话中9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

她们均为主神和记忆女神之女。

她们以音乐和诗歌之神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

古希腊的诗人、歌手都向缪斯呼告,祈求灵感。

后来,人们就常用“缪斯”来比喻文学、写作和灵感
等。

4 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就是他。

他给俄狄浦斯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

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

俄狄浦斯答对了。

斯芬克斯羞愧坠崖而死。

“斯芬克斯之谜”常被用来比喻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

5 皮格马利翁: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

他憎恨女性,决定永不结婚。

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女像,并爱上了她。

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

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被用在教育心理学上,也称“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比喻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对他们施加的方法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一
样。

6 犹大的亲吻:
犹大是《圣经》中耶稣基督的亲信子弟12门徒之一。

耶稣传布新道虽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却引起犹太教长老司祭们的仇恨。

他们用30个银币收买了犹大,要他帮助辨认出耶稣。

他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假装请安,拥抱和亲吻耶稣。

耶稣随即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人们用“犹大的亲吻”比喻可耻的叛卖行
为。

7 诺亚方舟:
出自《圣经》。

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罪孽非常忧伤,决定用洪水消灭人类。

诺亚是个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灾。

经过40个昼夜的洪水,除诺亚一家和部分动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没。

后被用来比喻灾难中的避难所或救星。

8 伊甸园:
出自《圣经》。

上帝在东方的一片富饶的平原上开辟了一个园子,里面有果树和各种飞禽走兽。

上帝让亚当看守园子。

为排解他的寂寞,上帝从亚当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夏娃来陪伴他。

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人们用伊甸园比喻人间的乐园。

9 禁果:
出自《圣经》。

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上帝允许他们食用园中的果实,唯独“知善恶树”上的果实不能吃。

狡猾的蛇引诱他们吃了禁果,从此他们懂得了善恶,辨别出真假,而且产生了羞耻之心。

上帝因此将他们逐出伊甸园。

禁果比喻被禁止得到而又渴望得到的东
西。

10 多米诺骨牌:
是一种西洋游戏,将许多长方形的骨牌竖立排列成行,轻轻推倒第1张牌时,其余骨牌将依次纷纷倒下。

用于比喻时,“多米诺骨牌效应”常指一
系列的连锁反应,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11 象牙塔:
出自19世纪法国诗人、文艺批评家圣佩韦·查理·奥古斯丁的书函《致维尔曼》。

奥古斯丁批评同时代的法国作家维尼作品中的悲观消极情绪,主张作家从庸俗的资产阶级现实中超脱出来,进入一种主观幻想的艺术天地——象牙之塔。

“象牙塔”被用来比喻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

12 滑铁卢:
1815年,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拿破仑率领法军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展开激战,法军惨败。

随后,拿破仑以退位结束了其政治生涯。

“滑铁卢”被用来比喻惨痛的失败。

13 鳄鱼的眼泪:
西方传说,鳄鱼捕到猎物时,一边贪婪地吞噬,一边假惺惺地流泪。

喻指虚假的眼泪,伪装的同情。

又被引申为一面伤害别人,一面装出悲天悯人的阴险狡诈之
徒。

14山姆大叔:
是美国的绰号,产生于1812年美英战争时期。

纽约州一位诚实能干的肉类包装商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山姆大叔”。

他担任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军需检验员,负责在供应军队的牛肉桶和酒桶上打戳。

人们发现该厂的牛肉桶上都盖有E.A—U.S.标记。

本来,E.A是一个军火承包商的名字,U.S是美国的缩写。

碰巧山姆大叔(UncleSam)的缩写与美国的缩写(U.S.)相同,人们就管美国叫“山姆大叔”。

美国人把“山姆大叔”诚实可靠、吃苦耐劳以及爱国主义精神视为自己民族的骄傲和共有的品质。

1961年,美国国会正式承认“山姆大叔”为美国的民族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