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
理正参数常见问题(挡土墙篇)

理正岩土5.0 常见问题解答(挡墙篇)1.“圬工之间摩擦系数” 意义,如何取值?答:用于挡墙截面验算,反应圬工间的摩阻力大小。
取值与圬工种类有关,一般采用0.4(主要组合)~0.5(附加组合),该值取自《公路设计手册》第603页。
2.“地基土的粘聚力”意义,如何取值?答:整体稳定验算时滑移面所在地基土的粘聚力,由地勘报告得到。
3.“墙背与墙后填土摩擦角”意义,如何取值?答:用于土压力计算。
影响土压力大小及作用方向。
取值由墙背粗糙程度和填料性质及排水条件决定,无试验资料时,参见相关资料《公路路基手册》591页,具体内容如下:墙背光滑、排水不良时:δ=0;混凝土墙身时:δ=(0~1/2)φ一般情况、排水良好的石砌墙身:δ=(1/2~2/3)φ台阶形的石砌墙背、排水良好时:δ=2/3φ第二破裂面或假象墙背时:δ=φ4.“墙底摩擦系数” 意义,如何取值?答:用于滑移稳定验算。
无试验资料时,参见相关资料《公路路基手册》,592页表3-3-2 基底类别摩擦系数基底类别摩擦系数粘性土软塑状态(0.5≤IL<1)0.25 砾(卵)石类土0.4-0.5 硬塑状态(0≤IL<0.5)0.25-0.3 软质岩石0.5-0.6半坚硬状态(IL<0)0.3-0.4 表面粗糙的硬质岩石0.6-0.7砂0.45.“地基浮力系数”如何取值?答:该参数只在公路行业《公路路基手册》中有定义表格,其他行业可直接取1.0,具体《公路路基手册》定义表格如下:地基类别浮力系数地基类别浮力系数密实潮湿的粘土或亚粘土0.7-0.8 匀质而透水性小的岩石0.35含水饱和的亚粘土或亚粘土0.85-0.9 裂缝不严重的岩石0.35-0.50 细砂、中砂及砾砂0.9-0.95 裂缝严重的岩石0.75-0.956.“地基土的内摩擦角”意义,如何取值?答:用于防滑凸榫前的被动土压力计算,影响滑移稳定验算;从勘察报告中取得。
7.“圬工材料抗力分项系数” 意义,如何取值?答: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采用极限状态法验算挡墙构件正截面强度和稳定时用材料抗力分项系数,取值参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表5.4.4-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018

1总则1.0.1 为了在桩基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包括构筑物)桩基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应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宜,注重概念设计,合理选择桩型、成桩工艺和承台形式,优化布桩,节约资源;应强化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1.0.4 在进行桩基设计、施工及验收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桩基pile foundation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连接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连接的单桩基础。
2.1.2 复合桩基composite pile foundation由基桩和承台下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桩基础。
2.1.3 基桩foundation pile桩基础中的单桩。
2.1.4 复合基桩composite foundation pile单桩及其对应面积的承台下地基土组成的复合承载基桩。
2.1.5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settlement-reducing piles软土地基天然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为减小沉降采用疏布摩擦型桩的复合桩基。
2.1.6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ultimat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a single pile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承载力。
2.1.7 极限侧阻力ultimate shaft resistance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身侧表面所发生的岩土阻力。
2.1.8 极限端阻力ultimate tip resistance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端所发生的岩土阻力。
湖南长沙各工程岩土层主要设计参数汇总表

1.86
5
4.6X10-5
淤泥质粉质粘 土②
80
2.3
1:2.00
/
/
10
10
20
1.73
5
4.0X10-6
粉质粘土③
200
5.0
1:1.50
1:1.75
/
20
14.5
45
1.93
28
3.0X10-6
粉质粘土④
240
7.5
1:1.25
1:1.50
/
25
18.5
55
1.95
32
2.5X10-6
粉质粘土⑤
90
23
1:1
中风化砾岩⑦
1200
/
/
120
/
3500
/
/
/
/
三C雅郡)
2010.1
地层名称
承载力特征值(KPA)
压缩模量Es(MPa)
qpa
qsia
凝聚力c(kPa)
内摩擦角 (°)
土体与锚固体粘 结强度特征值frb(kPa)
容重r0
素填土①
/
/
/
-8
10
8
8
18.5
粉质粘土②
280
10
/
50
60
280
35*
35
2
21.5
0.50
120
1:1.10
160
2.26X10-2
粉质粘土⑦
200
6.5
19
28
19.6
0.70
45
1:1.20
50
1.92X10-5
建筑讲座:桩基础沉降的计算

13
桩侧负摩阻力的危害
• 可见,桩侧负摩阻力的发生, 将使桩侧土的部分重力和地面 荷载通过负摩阻力传递给桩, 因此,桩的负摩阻力非但不 能成 为桩承载力的一部分.反而相 当于是施加于桩上的外荷载, 这就必然导致桩的承载力相对 降低、桩基沉降加大。
14
二、负摩阻力的计算
1.单桩负摩阻力的计算
(1)中性点的位置 中性点的位置取决于桩与桩侧土的相对 位移,原则上应根据桩沉降与桩周土沉降相 等的条件确定。 要精确计算中性点的位置是比较困难的, 目前多采用近似的估算方法,工程实 测表明,在可压缩土层 L0 的范围内, 中性点的稳定深度Ln是随桩端持力层 的强度和刚度的增大而增加的,其深 度比 Ln / L0 可按下表的经验取用。
18
(3) 下拉荷载的计算
下拉荷载 Fn为中性点深度 Ln 范围内 负摩阻力的累计值,可按下式计 算:
Fn u p lni ni
i 1
n
19
2 .群桩负摩阻力的计算
对于桩距较小的群桩,群桩所发生的负摩阻力因 群桩效应而降低,即小于相应的单桩值,这种 群桩效应可按等效圆法计算
群桩中任一单桩的下拉荷载:
28
(3)“m”法:假定kx随深度 成正比地增加,即是 kx=mz。我国铁道部门 首先采用这一方法,近 年来也在建筑工程和公 路桥涵的桩基设计中逐 渐推广。
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五)

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五)澳门特别行政区某住宅公屋项目,由1栋34层高塔楼、4层裙房及塔楼局部地下空间组成,局部地下空间为深埋主缆,埋深为6.0m;其余为浅埋承台及地梁,其埋深为1.6m~2.6m。
塔楼为带梁式转换层剪力墙结构,裙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勘察报告将地层从上而下划分为5层,分别是填土层、上层海相沉积层、冲积层、下层海相沉积层及基岩三层,主要由淤泥(mud)、砂土(Sand)、黏土(Clay)、完全风化花岗岩(C.D.G)以及中会风化花岗岩(M.D.G)、微风化花岗岩(S.D.G)等岩土层组成。
建筑物不设整体地下室,设计采用在塔楼中部设置平面尺寸为31.7m×27.6m的地下室,其承台埋深为6.0m;五桩沉箱及基桩数大于5的承台埋深为2.4m;其余承台埋深为1.9m;承台间设置基础梁及地面结构层,地梁埋深1.6m,地面层板厚度为250mm。
桩基设计为直径Φ610mm进度表预钻孔工字钢水泥浆灌注桩,桩隔墙端进入中风化或微风化花岗岩层,单桩竖向沃尔穆特征值为4900kN,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N,桩基平面布置见图1。
该工程水平很大风荷载关键作用较大,由于东西两侧高层柱廊下无东西地下室,设计采用粉喷水泥土桩对周围地基土进行加固,并在场地四周设置永久钢板桩,地基修复深度拟定为6m,以满足基桩水平承载力要求。
为可以有效传递结构劳动生产率力,基础梁与地面层结构应有足够的厚度及刚度,使得建筑物各承台短期内可想像成整体,以有效递送水平作用,降低基底应力和建筑物的建筑物水平位移。
另外,为保证蒙孔图填土对基础的埋置约束作用,承台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回填工作,承台周围回填土应均匀自上而下夯实,以保证回填土与外围土体紧密基础,能有效传递水平力。
根据以上条件,对该工程在水平风荷载下的基础水平承载力进行验算,验算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21中5.7节相关新规定进行计算,并在考虑承台(含地下墙体)-桩-土共同作用下进行分析,计算其在水平风载作用下桩基承台位移、桩身内力等。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重庆市工程树立规范DBJ/T50-X X-2020修建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testing of building foundation〔征求意见稿〕2021-01-20发布2021-03-01实施重庆市城乡树立委员会发布重庆市城乡树立委员会关于发布«修建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的通知渝建发【2021】9号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树立局,有关单位:现同意«修建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为我市工程树立引荐性规范,编号为:DBJ50/T -136-2021,自2021年3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重庆市城乡树立委员会担任管理,重庆市修建迷信研讨院担任详细技术内容解释。
二〇一二年一月二十日前言依据重庆市城乡树立委员会城科字2007年第281号文的要求,由重庆市修建迷信研讨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了«修建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
在编制进程中,编制组调查总结了近年来重庆市修建地基基础检测的实际阅历,参考了国际有关技术规范,吸收了国际外相关科技效果,展开了多项专题研讨,并在重庆市范围内普遍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经重复讨论、修正、空虚,构成送审稿并经过了审查。
本规范共5章和7个附录,内容包括总那么、术语、符号、基本规则、检测要求、实验方法等。
本规范由重庆市城乡树立委员会担任管理,由重庆市修建迷信研讨院担任详细内容的解释。
为了提高«重庆市修建地基检测检测技术规范»的编制质量和水平,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进程中,留意总结阅历,积聚资料,并将意见和建议寄至: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二村50号重庆市修建迷信研讨院«重庆市修建地基检测检测技术规范»管理组〔邮政编码:400020〕。
主编单位:重庆市修建迷信研讨院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审查专家:目次1 总那么 (1)2 术语和符号 (2)2.1 术语 (2)2.2 符号 (3)3 基本规则 (6)3.1 普通规则 (6)3.2 检测任务顺序 (6)3.3 验证与扩展检测 (6)3.4 检测报告 (8)4 检测要求 (9)4.1 普通规则 (9)4.2 地基检测 (10)4.3基础检测 (11)4.4 基桩检测 (11)4.5 支护工程检测 (12)5实验方法 (13)5.1浅层平板载荷实验 (13)5.2 深层平板载荷实验 (14)5.3 岩基载荷实验 (15)5.4 圆锥动力触探实验 (16)5.5 规范贯入实验 (18)5.6 多道瞬态面波法 (20)5.7 地质雷达法 (25)5.8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实验 (29)5.9 单桩水平静载实验 (33)5.10 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法 (35)5.11 低应变反射波法 (38)5.12 声波透射法 (41)5.13 钻芯法 (46)附录A 平板载荷实验记载表 (51)附录B 圆锥动力触探实验记载表 (51)附录C 规范贯入实验记载表 (51)附录D 桩基静载实验原始记载表 (52)附录E 低应变法检测基桩完整性原始记载表 (54)附表F 声波透射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现场记载表 (55)附表G 钻芯法检测记载表 (56)本规范用词说明 (57)援用规范名录 (58)条文说明 (59)CONTENTS1 General principles2 Terms and symbols2.1 Terms2.2 Symbols3 Basic rules3.1 General rules3.2 Testing procedures3.3 Verify and expand testing3.4 Testing report4 Testing require4.1 General rules4.2 Subgrade testing4.3 Foundation testing4.4 Foundation pile testing4.5 Retaining engineering testing5 Testing method5.1 Shallow plate-load test5.2 Deep plate-load test5.3 Loading test of batholith5.4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DPT)5.5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SPT)5.6 Multi-channel spectra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s (MSASW)5.7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5.8 Vertical Static loading test of single pile5.9 Horizontal static loading test of single pile5.10 Self-balanced measurement method of pile bearing capacity5.11 Low strain integrity testing5.12 High strain dynamic testing5.13 Cross hole sonic logging5.14 Core drilling methodAppendix A Original record for plate loading test (PLT) Appendix B Original record for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 (DPT) Appendix C Original record for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SPT) Appendix D Original record for static loading test of pile Appendix E Original record for low strain integrity testing Appendix F Original record for cross hole sonic logging Appendix G Original record for core drilling method Explanation of the Specification’s DictionReferenceExplanation of provision1 总那么1.0.1为提高修建地基与基础工程检测的技术水平,做到平安适用、准确牢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结合重庆市实践,制定本规范。
基础工程(第二版)2-3地基承载力确定与验算--68页

得,或者由抗剪强度指标 c 、 的设计值 cd、 d直接代入极
限荷载公式求得。
0S R
2021/3/1
cd
ck
c
;
d
k
15
六、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1) 地基承载力的定义
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 载,通常把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称 为极限荷载或极限承载力(kPa)。
2021/3/1
16
(a) 按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地基的载荷试验是在现场试坑中设计基底标高处的
天然土层上设置载荷板,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面 积不应小于0.25m2,对于软土不应小于0.5m2;试验基坑 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并应保持试验 土层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根据平板载荷试验所得到 的p-s曲线,可分三种情况确定地基承载力:
受水平力较大的建筑物(如挡土墙),除验算沉降外, 还需进行沿地基与基础接触面的滑动、沿地基内部滑动和 沿基础边缘倾覆等方面的验算。
地基基础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荷载,按 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取各自最不利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 应组合进行设计,最不利组合和对应的抗力限值如下:
(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 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采用正常使 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抗震设防时,应计入 地震效应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 桩承载力特征值。
(4) 在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 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 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 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 项系数。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水平承载力与位移,群桩基础计算

η c=0,η s =η p = η sp =1 当根据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
值时,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
R Quk sp
当承台底面与土脱开(非复合桩基)时,即取η c=0;
4 桩顶作用效应简化计算
1.基桩桩顶荷载效应计算
以承受竖向力为主的群
1.单桩的水平承载力
桩的水平荷载作用的特征 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桩身产生挠曲变形,变
形的形式与桩和地基的刚度有关。桩身变形挤压侧 土体,而土体对桩侧产生水平抗力,其大小和分布 与桩的变形、地基条件和桩的入土深度有关。
桩在破坏之前,桩身与地基的变形是协调的,相 应地桩身产生了内力。随着桩身变形和内力的增大, 对于低配筋率的灌注桩来说常是桩身首先出现裂缝, 然后断裂破坏;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基础,常以承受竖向荷载 为主,但在桩基上作用有较大水平荷载时还必须对桩的水 平承载力进行验算。
一般来说当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合力与竖直线的夹角 不超过5度时,竖直桩的水平承载力不难满足设计要求, 更应采用竖直桩。因此下面的讨论仅限于竖直桩的水平承 载力。
实践表明:桩的水平承载力远比竖向承载力要低!
(2).地震作用效应
对于抗震设防区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低承台桩 基,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桩顶作用效应计算可 不考虑地震作用:
(a)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可不进行天然 地基和基础抗震承载力计算的建筑物;
①群桩基础中各基桩的工作性 状与单桩基本一致;
②群桩基础承载力等于各单桩
承载力之和; 1 ③群桩的沉降量几乎等于单桩
的沉降量;
当各群 桩的沉降量几乎 等于单桩的沉降 量。
端承型群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