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谚语精选_谚语大全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节日的谚语

中国传统节日的谚语

中国传统节日的谚语中国传统节日可有着不少有趣又充满智慧的谚语呢!一、春节春节是咱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啦。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一串谚语啊,就把春节前的准备工作说得明明白白。

从二十三祭灶王爷开始,每家每户就忙活着准备过年,像糖瓜粘是为了让灶王爷嘴甜,上天言好事呢。

还有“有钱没钱,团聚过年”,这就体现出春节对咱们中国人来说,家人团聚才是最重要的,不管这一年过得咋样,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那才是幸福。

二、元宵节元宵节呢,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这谚语可神奇了,说如果八月十五那天晚上月亮被云遮住了,那到了正月十五就很可能会下雪打在花灯上呢。

还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上元无雨多春旱”,上灯的时候吃圆子,落灯的时候吃面,要是上元节这天没有雨的话,那春天可能就会干旱。

三、清明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清明节的时候,气温回升,土壤也松软了,正是适合种瓜种豆的好时候。

还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这个时候种树也是最好的时机,树木容易成活呢。

四、端午节端午节可离不开粽子。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就是说啊,在还没吃五月的粽子之前,天气还没彻底暖和,被子不能收起来,棉衣也还不能放起来呢。

还有“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端午节的时候戴上艾草,是为了辟邪,这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五、中秋节“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

”到了中秋节,月亮正南方的时候,家里的瓜果石榴都摆满盘子啦,这时候正是收获的季节,一家人一起赏月吃水果,那氛围可温馨了。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也是和中秋节有关的习俗谚语,在中秋节拜月的时候,通常是女性的活动,男性是不参与的。

六、重阳节“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

”重阳节这天下不下雨,可以预测立冬的天气,如果立冬也没雨,那这个冬天可能就会比较干旱。

描写中国传节日的谚语

描写中国传节日的谚语

描写中国传节日的谚语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有许多与之相关的谚语和俗语,这些谚语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结晶,通过它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谚语吧。

元宵节:谚语“元宵节,花灯夜,千门万户皆团圆”形象地描绘了元宵节的氛围。

这个节日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气息的节日之一。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举行猜灯谜、赏花灯等庆祝活动,家家户户都点亮灯笼,团圆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清明节:谚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揭示了清明节的特点。

清明节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拜祖先,扫墓祭奠,缅怀先人,同时也是踏青郊游的好时光。

端午节:谚语“端午节,龙舟赛,粽子香满大街”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的盛况。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又称为“重五节”。

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还有传说中的屈原投江救国的故事。

中秋节:谚语“中秋明月儿当空照,合家团圆共品月饼”传达了中秋节的关键元素。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

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花灯,同时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重阳节:谚语“重阳高,登高山,与亲人欢笑闹一天”形象地描述了重阳节的风俗。

重阳节是中国农历九月初九,也被称为“老人节”。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足,祭祖扫墓,同时也是敬老、尊老的日子。

春节:谚语“春节来临,喜气洋洋,万象更新,福满人间”生动地描绘了春节的氛围。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正月初一,又被称为“年节”。

这一天,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还有红包相赠的习俗。

除夕:谚语“除夕夜,年年有余,团圆饭,乐开怀”传达了除夕的重要意义。

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春节的前一天,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同时也是祭拜祖先和迎接新年的重要时刻。

以上是一些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谚语,它们凝聚了中国人民对节日的热爱和向往,也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关于传统节日的谚语

关于传统节日的谚语

关于传统节日的谚语
1.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你看,每到清明,爷爷就会念叨着这句话,然后带着我在院子里忙碌起来,翻土、播种,满心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2. “端午佳节,粽香四溢。

”哎呀,每年端午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粽子,那场面真是温馨极了,难道不是吗?
3. “中秋月圆人团圆。

”可不是嘛,一到中秋,大家不管多忙都要赶回家,一起赏月吃月饼,团团圆圆多幸福啊!
4. “七月七,鹊桥会。

”就像牛郎织女盼着这一天相聚一样,情侣们也会在这一天格外甜蜜呢,对吧?
5. “重阳登高,步步高升。

”记得小时候重阳节,会跟着爸爸妈妈去爬山,那时候觉得可好玩啦!
6. “冬至大如年。

”真的呀,到了冬至,家里会准备丰盛的食物,像过年一样热闹呢!
7.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

”哈哈,每到腊八,就感觉特别冷,但是喝上一碗暖暖的腊八粥,就什么都不怕啦!
8. “正月十五闹元宵。

”这一天啊,满大街都是花灯,人们欢声笑语,那热闹劲儿简直无法形容!
9. “过了小年就是年。

”真的呢,一过小年,感觉年味儿就越来越浓了,大家都开始兴奋地准备迎接新年啦!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关于传统节日的谚语,就像生活中的小灯塔,照亮着我们每个节日的时光,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它们不仅是简单的话语,更是承载着我们对节日的美好期待和回忆呀!。

关于节日的谚语大全

关于节日的谚语大全

关于节日的谚语大全置不完的年货,买不完的嫁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节日谚语,希望大家喜欢关于节日谚语11、三十晚上坐一宿。

初一的饺子。

2、年到二十六,年关难过出目汁。

3、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

4、大年初一扭一扭。

5、二十六炖大肉。

6、二十七,杀只鸡。

7、二十四,扫房子。

8、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贴倒有。

9、嘱咐截紫绉,要把靴口沿。

10、年到初七八,家家劣粥钵。

11、三十晚上坐一宿。

12、十三、十四窜汤丸。

13、二十五擂大鼓。

14、二十八把面发。

15、二十七宰公鸡。

16、上马饺子下马面。

17、二十九蒸馒首。

18、一阵胡吵闹,令人不耐烦。

19、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

20、初三合子往家转。

关于节日谚语2糖瓜称几两,黄面烙几盘烧香供神马,叠锞化银钱奠酒辞了皂,拾掇置办年蒸糕用黄米,加枣助味甜发面蒸馍馍,多多揣几拳诸般供仰菜,少霎把集赶量上把粮食,粜米好使钱花椒茴香有,就是少粉团海蛰麒麟菜,虾米大的甜香蕈与竹笋,木耳称几钱想着请门神,画子捎几联先买对子钱,丹红砂绿全花笺共黄表,锡箔不用言蜡烛称几斤,爆仗买两盘茂陵盅一块,碟子要花篮汤匙不要紧,壶要扎裹全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燕子低飞,天将雨。

燕子窝垫草多,雨水多。

群雁南飞天将冷,群雁北飞天将暖。

蚂蚁搬家,天将雨。

大榕树冬不落叶,兆春寒。

猪衔草,寒潮到。

狗泡水,天将雨;鸡晒翅,天将雨。

蜜蜂迟归,雨来风吹。

蚯蚓封洞,有大雨。

日暖夜寒,东海也乾。

看云测天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

乌龙打坝,不阴就下。

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

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

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

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

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

关重阳节的传统农谚与俗语

关重阳节的传统农谚与俗语

关重阳节的传统农谚与俗语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同时也有一些与关重阳节相关的传统农谚和俗语流传至今。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关重阳节的传统农谚与俗语。

1. "过重阳,阴阳康宁"这句谚语意味着在关重阳节这一天,人们追求阴阳的和谐与平衡,希望家庭与社会都能够和平与幸福。

2. "重阳愈蛇尝血"这个谚语大概意味着,关重阳节这一天,人们可以多吃一些动物血制品来驱寒保暖,如蛇血酒,以增强体力和抵抗寒冷。

3. "长阳还须来讨债,秋浓怪不过醉英豪"这句俗语讲述了关重阳节与债务有关,人们要在这一天收回欠款。

同时,秋天的季节使人们容易醉倒,所以在关重阳节里提醉也是一种让人心生怀疑的行为。

4. "重阳节,犹如蟾老伸"这个俗语的意思是,关重阳节就如同蟾蜍一般,可以伸长身体,增长寿命。

因此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做一些有益健康、延年益寿的事情,比如散步、爬山等。

5. "重阳太阳长寿酒"这句俗语意味着,在关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饮用一些寓意长寿与安康的酒类饮品。

这不仅象征着对健康长寿的祝福,也代表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6. "九九重阳忆故乡"这个传统农谚传达了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

在关重阳节这一天,人们常常怀念故乡,思念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也会回忆起过去一年的种种经历与感慨。

7. "丹桂飘香,万祝千裕"这句谚语意味着在关重阳节这一天,人们希望能够迎接好运与繁荣。

丹桂是重阳节的象征,人们根据这个美好的寓意,互相赠送桂花,表示祝福与吉祥。

总结起来,关重阳节的传统农谚与俗语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祝福寓意。

人们在这一天通过这些农谚和俗语,表达对健康、长寿、幸福和团圆的向往和祝愿。

这些丰富而传承深远的谚语和俗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尽追求。

关于传统节日的谚语

关于传统节日的谚语

关于传统节日的谚语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谚语也有不少,大家知道有哪些吗?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传统节日的谚语,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关于传统节日的谚语1. 大年初一不出门,初二开始拜亲人。

2.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3.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4.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5.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6.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7.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8. 三十无鱼不为宴,初一无鸡不成席。

9.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10.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11. 大年初一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

12. 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

13.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14. 三十无鱼不为宴,初一无鸡不成席。

15.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16.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17.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18.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19.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20. 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

21.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22. 清明冷,好年景。

23.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24.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25.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26. 五月端阳,粽糕拌糖。

27.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28.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29.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30.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关于过年的俗语谚语

关于过年的俗语谚语

关于过年的俗语谚语
过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俗语和谚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关于过年的俗语谚语:
1.年年有余,岁岁平安:寓意每年都有多余的粮食和财物,生活富足;同时希望每年都能
平安无事。

2.瑞雪兆丰年:在过年期间如果下了大雪,人们会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预示着来年会有
丰收。

3.爆竹一声除旧岁:在除夕夜,人们会燃放爆竹来驱赶一年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这句话也可以引申为摆脱旧有的不良习惯或困境,迎接新的开始。

4.三十晚上无外人:指的是除夕之夜,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不欢迎外人打扰。

5.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形容过年期间人们的忙碌和热闹,这种热闹的气氛
会一直延续到二月份。

6.小孩盼过年,大人忧无钱:小孩子总是期待着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吃;
而大人则可能因为经济压力而感到忧虑。

7.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无论贫富,人们都会在过年前理发,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8.过年过在嘴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过年是一个享受美食的好时机,人们会准备各种丰盛
的食物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有关春节谚语

有关春节谚语

有关春节谚语有关春节谚语11、立春寒,一春暖;立春暖,一春寒。

2、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

3、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双春好种田。

4、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5、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6、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

7、春打六九头,耕牛满地走。

8、万物土中生。

9、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10、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

11、土地是个聚宝盆,看你手脚勤不勤。

12、七十二行,庄稼人头一行。

13、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

14、科学种田,越种越甜。

15、天变人不变,种田难增产。

16、立春晴,雨水均。

17、立春下,一春下。

18、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19、地是聚宝盆,粮是宝中宝。

20、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21、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22、要得宝,土里找。

23、增产措施千万条,不误农时最重要。

24、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25、船到不等客,季节不饶人。

26、立春一日。

水暖三分。

27、打春冻人不冻水。

28、春脖长,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

29、立春晴,一春晴。

30、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31、预测天气变化。

32、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

33、立春不冷寒。

34、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35、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36、春前十日暖,春后十日寒。

37、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

38、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39、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有关春节谚语21、“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2、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每年的春节是民间最热闹最受百姓重视的节日。

除夕之夜,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满怀喜悦从四面八方奔进心里的温馨港湾———家。

这时家里家外都已装饰一新,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丰盛的年夜饭,聊着永远也说不完的家常,呈现出一派安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谚语精选
谚语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

以下是由PQ 橙子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中国传统节日谚语,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中国传统节日谚语
清明节谚语精选
清明节气的阴晴雨雪与对未来天气及年景有一定预示的谚语有: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1 / 10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清明暖,寒露寒(湘)
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

比如: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闽)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清明节农事谚语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降水较前有增加,一般年份仍干旱,
有的年份连阴雨,寒潮侵袭倒春寒。

2 / 10
地温稳定十三度,抓紧时机播春棉,
看天看地把种下,掌握有急又有缓,
棉花播下锄梦花,提温保墒效果显。

涝洼地里种高粱,不怕后期遭水淹。

瓜菜分期来下种,水稻育秧抢时间。

麦苗追浇紧划锄,查治病虫严把关。

继续造林把苗育,管好果树和桑园,
栽种枣槐还不晚,果树治虫喂桑蚕。

牲畜配种抓火候,畜禽防疫要普遍,
大力提倡种牧草,种植结构变“三元”。

鲤鲫亲鱼强育肥,适时栽种苇藕芡,
捕捞大虾好时机,昼夜不离打鱼船。

家鼠田鼠一齐灭,保苗保粮疾病减。

端午节谚语精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

(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3 / 10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江苏)
中秋节谚语精选
中秋谚语
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
吃乱了月饼死公公
(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否则就算吃乱了月饼)
五月回港扒龙舟六月割禾有钱收
七月烧纸盂兰节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茂名)
冬唔饱,夏唔饱,八月十五食餐饱。

(广州,中秋节令,供果丰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节,教学的
(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
到中秋,赛摸秋(鄂西·土家)
八月摸个秋,摘柚抱瓜不算偷
摸秋:习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园挂失果实不视为偷。

俗信,这天4 / 10
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得子。

中秋歇后语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腊八节谚语精选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老北京俗语
意思是说到了腊七腊八,就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儿冻死。

只要在这天早晨喝了腊八粥,就会一冬天不冻手脚。

寒鸦
俗名:白脖子老鸹、白颈子老鸹。

分类:雀形目、鸦科、鸦属
体形中等偏小,有一白色领圈、胸、腹等亦白色,余部全黑,易与其他鸦类区别。

后颈、颈侧、上背及胸、腹部均苍白色,其余各部均黑色;头顶、后头以及翅上的内侧覆羽均带紫色亮辉,余羽均闪着绿蓝色反光。

头侧和耳羽杂有白色细纹。

鸣声很单调,较短促而尖锐,5 / 10
喧闹不堪。

春节谚语精选
1.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灶王爷上天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道友(春联),
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2. 腊月二十三吃着年糕就数落: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窟窿堵,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白面发,
二十九贴倒有,
三十晚上坐一宿。

初一的饺子,
初二的面,
6 / 10
初三的盒子往家转……
那年味多浓啊
3.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首,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4. 有一首旧北平的歌谣十分有趣
地道出了当时北京腊月的习俗:
老婆老婆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7 / 10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白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宵……
5. 天津年俗文化(年前、年后的习俗)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帖吊酉、
三十的夜里闹一宿。

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盒子往家转(赚)、
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包饺子(捏小人)。

6. 小寒大寒,打春过年。

”民谚如是,童谣也如是: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8 / 10
二十六,炖大肉;
7. 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往家转,
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初六捏面团,
初七、初八炸年糕,
初九、初十白米饭,
十一、十二八宝粥,
十三、十四窜汤丸,
正月十五元霄圆。

元宵节谚语精选
谚语: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雨打上元灯,云罩中秋月
俗语:
偷挽葱,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
一年一度元宵明
十五夜抱大猪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红火
正月十六游了春,一年四季不害病
歇后语:
9 / 10
包米面做元宵——捏不到一块儿
茶壶里下元宵——只进不出(比喻非常吝啬,只许别人给他东西,他的东西从不外给。

茶壶里煮元宵——满腹心事(食)
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团
肉锅里煮元宵——浑蛋
元宵掉进锅里——说你是混蛋你心里更觉甜
元宵滚进锅里——混蛋一个
正月初一捧元宵——都是好
10 /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