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1《公民基本权利》教案.docx

合集下载

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1《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1《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程依据标准:本节内容选自《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三课公民权利。

《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的、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内容解析:本课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法律专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公民权利的内容。

从教材编写理念来看,本单元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从教材体例上看,本节课内容框架清晰,理解逻辑结构有助于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掌握,从内容上看,本册教材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基础落实,立足教材文本2.能力目标:明晰各项权利,在生活中勇于维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宪法精神,梳理权利意识教学重点:各项基本权利的理解,依据法律,注意事项教学难点:基本权利细节理解,知识落实与运用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教师课前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了解学生对权利的认识,以便有针对性的教学(2)教师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自读教材文本(2)小组合作对存在的疑问进行整理教学过程:第1课时政治权利与自由导入 1. 出示宪法2. 播放视频:长春市朝阳区检察院宪法宣誓3. 设立国家宪法日课前活动《畅谈我眼中的宪法》引用列宁的一句话:“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导入新课: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一节公民基本权利名词解释:公民和公民基本权利(设计意图:为所讲内容做铺垫)环节一:自读生疑阅读教材,完成任务(给8分钟时间)任务一:完成教材,“运用你的经验”中的问题。

任务二:找出本节谈及哪几个方面的基本权利?设计意图:绘制思维导图,形成内容框架教师给出任务一答案,请一位同学绘制思维导图。

环节二:知识点分块学习,采用案例教学法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含义: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享有参加选举和被他人选举的权利,包括提名代表候选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公民的基本权利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公民的基本权利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公民的基本权利教案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设计课题:公民的基本权利.内容简析:本框由三目组成,第一目主要讲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第二目主要讲人身自由,第三目主要讲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自觉培养权利观念,学会正确行使权利。

2、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理解公民权利是广泛而平等的。

3、能力目标:能够认清公民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

教学重点: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教学难点:理解公民权利是广泛而平等的新课导入畅所欲言话权利阅读课本P32案例——小云一家的生活他们享有哪些权利?1、小云上学,体现她享有__________2、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享有__________3、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__________4、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__________新课讲授环节一:3、多次反映之后,工商部门全体出动,对市场的部分商户进行了罚款,有些商户对这样的罚款行为表示愤慨,认为自己并没有乱摆放,为什么还要被罚款!(展示图片)结论:商户针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环节二小结: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内容: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地位(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内涵: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行为:①非法拘禁②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展示图片案例:非法拘禁和非法搜身小结: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内容: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原因: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政治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政治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政治教案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3.1公民基本权利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本单元逻辑架构十分明显,先讲权利后讲义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

本框内容详细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以及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本框内容教学安排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知晓权利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略知一二,但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

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

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课程标准课程依据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小云一家的权利”“选举人大代表”等案例,结合教材,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和涵义。

2、阅读教材,结合案例探究,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3、列举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感受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

难点:理解公民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容与含义,能够准确指出宪法中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涵与其他法律中的区别。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人人有权,其国必兴;人人无权,其国必废;此量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古今不易,遐迩无殊。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 公民基本权利》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并能够正确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认识尚不全面。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部分学生对于公民权利的行使和维护仍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行使和维护公民权利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公民素养,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

四. 教学重难点1.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和内容。

2.正确行使和维护公民权利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实际场景,亲身体验公民权利的行使和维护。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3.制作好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4.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宪法的封面,引导学生回顾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然后提出问题:“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哪些基本权利?”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内容及其意义。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公民基本权利。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 《公民基本权利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 《公民基本权利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民基本权利》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中规定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人身自由权、受教育权、监督权等,以及这些权利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和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中规定的基本权利,以及这些权利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中规定的基本权利。

2.难点:让学生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权利。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情境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模拟生活中如何运用公民基本权利,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2.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相关条文,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公民基本权利,引导学生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权利。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1《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1《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难点
人身自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田甜的成长故事
问题:问题:大家说说田甜都享有哪些权利?
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
通过田甜的成长故事,引出权利。
讲授新课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练习题:请判断下列人物能否行使选举权。
意义
探究与分享:P33
公民享有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
你心目中的人大代表是什么样的?
政治自由
含义
意义
反对日本“钓鱼岛”事件游行
监督权的含义
探究与分享:P35
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
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小刚和小明的故事
问题:小刚和小明将发现的情况及改进意见反映给有关部门,这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小岩爸爸的话,引导学生珍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通过钓鱼岛事件中国民众的游行,引导学生理解政治自由的含义和意义。
通过罗先生和小刚小明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监督权并学会运用监督权。
通过列表对比,直观形象,再次加深学生的记忆。
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明白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含义,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通过正反情形对比,引导学生对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加深理解和认识。
通过萨迪的名言,引导学生感受人格尊严的的重要性。
通过黄晓明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名誉权
通过葛优诉讼艺龙网,引导学生理解肖像权。
引导学生通过漫画情形感受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权利。
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明白财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1《公民基本权利》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1《公民基本权利》优秀教案
重点
感受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难点
珍惜公民基本权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运用你的经验”内容
提问:
1.从小云一家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他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2.以此为示例,写一写你的家庭成员生活,并分析你家庭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阅读运用你的经验内容
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运用你的经验考查学生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认知,根据学生已有经验,确定本课教学重点。
提问:
当地政府和公安局的行为是否违法?你认为胡某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犯?
胡某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权均受到了侵害。
人身自由的含义及地位: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地位: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出示图片
提问:
国家为什么要对公民的科学文化活动给以鼓励和帮助?
文化权利。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阅读内容
思考回答问题
看图片
了解劳动权的核心内容
看图片,讲故事
阅读材料
通过该材料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宪法中关于“监督权”的内容。
讲授新课
人身自由
某市访民胡某,因为地方官商包庇不处理问题,被开发商暗算拆迁协议而被逼到北京上访,但地方截访人员将她从北京接回来押送市公安局拘留10天,拘留期满没有释放,后又借口以涉嫌敲诈勒索罪把她刑拘,并将其住宅强制拆除了。而胡某并未实施过敲诈勒索行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1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公民基本权利》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使学生认识到公民权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解较片面,容易将权利与权利之间相互冲突,缺乏全面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民基本权利,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利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民基本权利,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情景模拟素材,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了解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讨论如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行使和保护权利的方法。

教师进行点评,巩固学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锻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基本权利》教案【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本单元逻辑架构十分明显,先讲权利后讲义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

本框内容详细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以及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本框内容教学安排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知晓权利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略知一二,但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

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

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课程标准】课程依据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

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小云一家的权利”“选举人大代表”等案例,结合教材,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和涵义。

2、阅读教材,结合案例探究,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3、列举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感受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

难点:理解公民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容与含义,能够准确指出宪法中的住宅权和的内涵与其他法律中的区。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小法。

【教学程】入人人有,其国必;人人无,其国必;此量如日月天,江河行地,古今不易,遐迩无殊。

——清·何启·胡礼垣:哪位同学可以来一下句的涵?生:每个人都有自己有的利,不会遭到欺,国必旺;人民没有利,遭受迫和苦,必起反抗,国家必乱;准就像日升月落,江河奔流大地,从古之近不,(近一)世界各地都如此。

:从句中,我可以感受到公民利的重要性,今天我就一起来学我究竟有哪些利。

政治利和自由任一、通探究“小云一家的利”“ 人大代表”和“ 先生”的案例,及列政治自由的事例,知道法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利和自由,了解公民政治利和自由的内容,理解其个人意和社会价,养成和增利意。

探究活一小云爸爸的工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奶奶每月能到养老金,当人大代表。

早餐后,小云去上学,爸爸去上班,奶奶相伴去公园散步。

是他平凡而幸福的一天。

从小云一家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他享有哪些基本利?小云上学,体她有。

当人大代表,体她有爸爸上班,体他有奶奶取养老金,体他有⋯⋯。

参考答案:受教育、被、、物帮助。

依照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一下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探究活动二教材 P33,探究与分享(上)公民享有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你心目中的人大代表是什么样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过渡:在我们了解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之后,接下来就来看一下政治自由指的是什么?它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探究活动三讨论:政治自由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举出几个生活中的案例。

生:我们可以对社会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由的进行讨论,这就是政治自由中的言论自由。

报社、杂志社等可以发行报纸、杂志,就属于政治自由中的出版自由。

政治自由。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探究活动四教材 P33,探究与分享(下)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参考答案:监督权,在行使监督权时应注意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

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人身自由任务二、小组讨论,并探究案例“严某检举乡政府”,了解人身自由所包含的各项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理解其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

过渡:师:公民的基本权利只是政治权利和自由吗?如果不是的话,那究竟还有什么呢?生:还包括有人身自由。

师:人身自由是什么呢?谁可以给它下一个定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的生活(意义)。

过渡:在知道了人身自由的具体内容后,我们来通过探究案例具体的学习人身自由所包含的几个权利。

探究活动五严某在网上发帖检举乡政府违法占用村民土地。

次日一早,乡政府工作人员破门而入,将还在睡梦中的严某强行带到乡政府“教育”了一整天。

乡政府的行为是否违法?你认为严某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了侵犯?参考答案:乡政府的行为涉嫌违法:严某的人身自由权和住宅权受到了侵犯。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住宅不受侵犯。

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此处详细讲解,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住宅的范围,还要了解禁止非法搜查和非法侵入的具体内容。

)住宅是指公民生活和居住的固定场所,也是公民个人财产的主要存放场所,是公民赖以生存的主要条件。

其范围包括通常所说的私人住房,还包括固定的宿舍、旅馆、办公室等场所;不仅包括建筑结构内部的居住场所,还包括建筑结构外部的得以侵犯公民私生活的场所、器具等。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包括:第一,对住宅的搜查和侵入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

第二,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住宅,主要是对公共权力而言的。

第三,禁止非法侵入他人住宅。

主要是禁止非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未依据法律规定就擅自进入他人住宅,或者未经主人同意而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

过渡:除了案例中严某被侵犯的两个权利之外,人身自由还包括了什么?生:还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师: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以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具体含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任务三、通过探究案例“警察征用摩托车”“国家保障孩子上学”和“国家促进科学文化发展”,了解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所包含的各项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理解其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人身自由这两方面的基本权利,那公民的基本权利只有这两个方面吗?对,不是。

公民的基本权利还包括了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接下来,我们来看公民在这方面又有哪些权利。

探究活动六教材 P37,探究与分享(上)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参考答案:财产权。

财产权。

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辨析:宪法上的财产权、民法上的财产权宪法上的财产权主要对抗国家权力侵犯,或者要求国家权力作为而保障其权利的实现,一方面国家不得随意侵犯个人财产自由,另一方面国家要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他人对个人财产自由的侵犯。

民法上的财产权是以财产利益为客体的民事权利,由民事法律加以规定,以防范其他平等私主体的侵犯。

过渡:除了财产权之外,我们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提到小云的爸爸妈妈去上面,体现他们有劳动权,小云的爷爷奶奶领养老金,体现他们有物质帮助权。

这两个权利属于哪方面的权利?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劳动权。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由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物质帮助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探究活动七教材 P37~38,探究与分享。

从三名同学的对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结合这段材料,请和同学讨论:国家为什么要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受教育权。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探究活动八播放有关于国家通过各种方式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鼓励和帮助公民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图片。

思考国家为什么要对公民的科学文化活动给予支持和帮助?文化权利。

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