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的耐久性
棉织物紧度对其力学耐久性的影响

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织物 紧度的增加 , 织物的拉伸断裂和耐磨性 呈波动增 长趋 势 ; 撕 裂和顶破性 不断增大直到 织物 紧度
增大到一定值后 变化趋于平稳 。
关键词 : 棉 织物 ; 紧度 ; 力学性 能; 服 用耐久性
中图分类号 : TS l 1 5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0 3 5 6 ( 2 O 1 3 ) O 1 —0 0 4 6 一O 3
4 平纹 l 8 . 2
5 平纹 1 8 . 2 6 平纹 1 8 . 2
1 . 2 测 试 仪器和 方 法
测试棉织物的撕裂性采用 Y G 0 3 3 A织物撕裂仪 ;
拉伸断裂性采用 Y G 0 2 6 -2 5 0 D型电子强力机 ; 顶破性
采用 YGO 2 6 1 > 2 5 O型 电子强 力机 ; 耐磨 性采用 Y5 2 2 织
织物 开始 撕 裂 时首 先 是 屈 曲 的纱 线 进 行 伸 展 , 从
而扩大织物上承受外力 的区域 , 提高了织物纱线 的撕 裂强力。在织物紧度较小时纱线问交织点少使得纱线 易滑 落 , 形成 的受力 三角 形较 大 , 撕 裂强 力较 大 。分 析 表 2中数据可知, 随着紧度的增大, 撕裂强力呈现波动 增大趋势 ; 当织物紧度增加至 8 5 左右时, 随着屈曲纱
2 结果和分析
织物抵抗因外力引起损坏的性质即为织物的耐久 性, 其大多是通过测试织物 的拉伸断裂 、 顶破、 撕裂及 耐磨性等来反映的口 ] 。
2 . 1 撕 裂性 能
关系使得其面料耐久性差 , 如何通过合理 的织物设计
来改善就是一种考验 。由于织物紧度对织物的耐久性 有较大影响, 本文从织 物紧度与其机械性能之间的关 系角度 , 分析了其对耐久性 的影响, 为面料设计提供一 定依据 。
织物的耐久性

织物的耐久性织物的耐久性取决于多个因素。
首先是原材料的选择,纤维的质量和强度决定了织物的耐久性。
天然纤维如棉花、羊毛和丝绸通常比人造纤维更耐磨损。
其次是织物的密度和编织方式,高密度的布料往往更坚固耐用。
最后是加工工艺,包括染色、印花和整理等环节,这些都会影响织物的耐久性。
消费者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测试织物的耐久性。
首先是触摸和感受,手感粗糙且质地坚实的织物往往更加耐用。
其次是拉伸和扭曲,如果织物很容易变形或者断裂,那么它的耐久性就不够。
最后是观察,看织物的表面有没有起球、褪色或者破损的迹象,这些都是耐久性不佳的表现。
在购买织物时,消费者应该注意选择品质好的原材料,密度高的织物,并且仔细观察是否有任何瑕疵。
另外,正确的使用和保养也能够延长织物的使用寿命,如避免摩擦、用中性洗涤剂清洗、避免阳光直射等。
总的来说,织物的耐久性是一个综合因素,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综合考虑原材料、工艺和使用条件,才能选择到耐久性好的织物产品。
很多时候,当我们购买织物制品时,特别是家居用品(如窗帘、床上用品等)或者服装时,我们可能会被各种各样的优惠、花哨的设计以及时尚的风格所吸引,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产品的耐久性。
事实上,耐久性是评价一种织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耐久性不仅仅是指产品是否经久耐用,还包括了产品的抗磨损能力、抗老化能力、抗日晒能力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购买织物产品时,我们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够选择到最具有耐久性的产品。
首先,原材料的选择对产品的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天然纤维比起合成纤维通常更加耐磨损。
例如,棉花纤维因为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耐受性,所以常常用来制作高耐久性的家居用品,比如床上用品和窗帘。
另外,羊毛也是一种非常耐久的原材料,因为其纤维的强度和柔软度都非常出色。
所以在购买时可以优先选择这些原材料制造的产品。
其次,织物的密度和编织方式也是决定其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密度高的织物通常更加耐久。
因为高密度的织物更加紧密,难以磨损,也更难被穿透。
涤纶高强力丝在织物中的耐久性分析

涤纶高强力丝在织物中的耐久性分析涤纶高强力丝作为一种常用的合成纤维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织物中。
它具有许多优点,如高强度、耐热性、耐磨损性和耐化学品等。
然而,在织物中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它的耐久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因此,本文将对涤纶高强力丝在织物中的耐久性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涤纶高强力丝具有较高的强力和耐磨损性。
这使得织物在撕裂和抗拉伸方面表现出色。
涤纶高强力丝的高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不易断裂或磨损,因此织物的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与其他合成纤维相比,涤纶高强力丝的耐磨性能也更为出色,使织物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较好的外观和性能。
其次,涤纶高强力丝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
在日常使用中,织物往往会受到阳光、紫外线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材料老化和性能下降。
然而,涤纶高强力丝具有出色的抗紫外线能力,能够有效抵御紫外线的侵害,减缓织物的老化速度。
此外,涤纶高强力丝对一些化学物质也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不易受到腐蚀和损害,从而保障织物在各种环境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然而,涤纶高强力丝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如易产生静电、吸湿性较差等。
由于涤纶高强力丝的纤维结构,其表面电阻相对较高,容易积聚静电。
这可能导致穿着织物时的不适和电击感。
此外,涤纶高强力丝的吸湿性较差,容易导致织物穿着时的不透气性和湿热感。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和改进,以提高织物的舒适性和适应性。
针对涤纶高强力丝的缺点和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和工艺改进来提高织物的耐久性。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的表面形态或添加特殊涂层来改善织物的静电性能。
此外,可以使用特殊的加工工艺来提高涤纶高强力丝的吸湿性能。
这些改进措施能够改善织物的舒适性和性能表现,提高织物的耐久性。
除了涤纶高强力丝自身的特点外,织物的耐久性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织造结构、加工工艺和使用环境等。
在织造结构方面,合理的纺织工艺和设计可以使织物具有更好的强度分布和防断裂性能。
织物手感评价标准

织物手感评价标准织物手感是评价纺织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涉及到织物的柔软度、平滑度、粗糙度、蓬松度、重量和保暖性等多个方面。
织物手感评价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过程,但有一些常见的评价标准和观察点。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织物手感评价标准:1. 滑爽度:织物的表面滑爽程度,与织物的平滑度、柔软度和光泽度有关。
2. 柔软度:织物的柔软程度,可以通过触摸和按压来评估。
柔软的织物通常更舒适,但也可能容易起皱或变形。
3. 弹性和回复性:织物被拉伸或压缩后,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
良好的弹性和回复性可以使织物更加耐用。
4. 厚薄度:织物的厚度和密度。
较厚的织物通常更保暖,而较薄的织物则更适合夏季或热带地区。
5. 重量:织物的重量,通常以克或克重表示。
较重的织物通常更厚实,而较轻的织物则更加轻盈。
6. 纹理:织物的表面纹理,可以通过观察和触摸来评估。
不同的纹理会影响织物的触感和外观。
7. 抗皱性:织物抗皱的程度,与织物的纤维成分、加工工艺等因素有关。
抗皱性好的织物不易起皱,更容易保持整洁。
8. 色泽:织物的颜色和光泽,色泽鲜艳、光泽度高的织物通常更有吸引力。
9. 耐久性:织物耐用程度,包括耐磨、抗皱、抗褪色等方面。
耐久性好的织物可以长时间保持其性能和外观。
这些是常见的织物手感评价标准,但具体的评价标准可能会因应用场景、目标受众和产品定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评价织物手感时,建议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便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结果。
织物手感是纺织品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它涉及到柔软度、平滑度、粗糙度、蓬松度、重量和保暖性等多个方面。
为了准确评估织物手感,可以采用专业的手感测试仪进行客观测量,也可以通过评价员进行主观评价。
通过综合运用客观数据和主观感受,可以对织物手感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为消费者和纺织品制造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021,2021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真题名词解释答案

2021,2021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真题名词解释答案20211、纳米:纳米:长度单位,一微米为千分之一毫米,一纳米等于千分之一微米。
相当于发丝的十万分之一,没有技术属性。
)2、短/短(S/S)及短/长(S/F)复合纺纱: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状的单纱或长丝束加工成的一根纱线。
具有复合效应及特殊的外观。
有不同种类短纤的并合及长丝与短纤纱的并合。
3、织物的耐久性:一般是指材料与使用寿命有关的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化学、生物老化等性质,还涉及织物形态、颜色、外观的保持性,即织物性状的持久与稳定。
狭义的耐久性是指力学性质的持久与稳定。
4、纤维的形态特征及原纤:纤维的形态特征:指纤维长短、粗细、截面形态、卷曲和转曲的表达和测量,是纤维性状定量描述的基本内容,也是确定纺织加工工艺参数的先决条件。
原纤:纤维是柔软的细长物,其微细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大多为细长纤维状的物质,统称为原纤。
5、品质长度及短绒率:品质长度(右半部平均长度):比主体长度长的那部分纤维的平均长度。
短绒率:某一界限以下的纤维所占的百分率(表示长度整齐度的指标)。
6、针织物的未充满系数:δ为线圈长度与纱线直径的比值。
可以表示织物在相同排列密度条件下,因纱线粗细对针织物稀密程度的影响。
未充满系数越大,说明织物线圈全部面积中被纱线直径所覆盖的面积越小,即织物越稀疏。
7、各向异性:材料在各个方向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呈现差异的特性。
8、接触角及浸润滞后性:接触角:气-液切面与固-液界面间含液体的夹角。
浸润滞后性:固体表面第一次浸润和第二次浸润间存在的差异,且第一次浸润角恒大于第二次浸润角。
9、混纺织物:混纺织物:是以单一混纺纱线织成的织物。
10、纺织材料的耐热性及热稳定性:纺织材料的耐热性:纤维经热作用后力学性能的保持性;纺织材料的热稳定性:指纤维在热作用下的结构形态和组成的稳定性。
20211、分子间引力:纤维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大分子链间的相对位置,链的形状、大分子排列的密度及链的柔曲性等有关。
影响织物整理耐久性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

影响织物整理耐久性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1)在整理剂选择方面,具有反应性基团的整理剂耐久效果远高于没有反应性基团的整理剂,这是因为反应性基团会与纤维上原有的基团发生交联产生共价键,而不是简单的物理吸附或形成键能较小的氢键,这就跟染料分子的活性基团跟纤维分子结合的原理一样。
另外,在一定范围内,反应性基团越多则整理的效果越长久。
(2)在整理工艺方面,轧余率的大小影响着整理剂在织物上最大保留量。
而焙烘工艺同样对整理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焙烘是促使整理剂的树脂初缩体在催化剂存在下,与纤维发生交联反应或初缩体自身聚合生成高聚物的过程。
焙烘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可为共价键的形成提供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使如涤纶等少反应性基团的纤维发生熔融或分子链的打开,有利于整理剂进入纤维内部形成氢键,从而提高整理的耐久性。
焙烘时间的长短也决定了整理剂在织物形成共价键的多少。
一般来说,焙烘温度高,所需时间就短;反之,焙烘温度低,所需工艺时间就长。
根据所施加的树脂整理剂和耐久要求的不同,应当选择合适的焙烘温度和时间。
要求是:就某一点而谈,比如具体服饰款式:基同在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影响。
或公元前多少时期的比较研究。
东华纺材第十七章_织物的耐久性

(2)疲劳性的测量与表达 临界伸长率:织物在临界力作用下,在极长的时间 内,仍无法达到破坏而达到的临界伸长率,也称极 限弹性伸长率:
C PC S F
P P0 PC O t T2>T1
(t0) 1 C
b
(P0,T2)
(P0,T1) (PC,T1)
四.织物的耐刺割性 1.基本概念 织物被利器刺穿或切割或复合作用破坏的难易性。
2. 刺割破坏机理
P I弯曲拉伸区 II切割挤入区 III挤压摩擦区
(a) (b) O x
图17-12 织物刺割曲线
机理:刺割破坏是刺入的拉、压、弯引起纤维变形及 避让和切割引起纤维断裂的双重作用的复合。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织物的触点处的弯曲与其他部位伸长, 与顶破试验相同; 第二阶段:纤维、纱线的切断及纤维、纱线的分 开,取决于利器的锋利程度; 第三阶段:利器穿过织物形成连续切割和挤压摩 擦的过程。
P
a
b d c e
O
0
0
图17-3 定伸长率(应变)反复拉伸曲线
(4)疲劳极限与循环次数
b b C C
O 105 N O (a)-N或 -N曲线
b断裂应力 b断裂应变
lnN
b
b
(b)lnN-()曲线
图17-4 疲劳极限与使用寿命曲线
一般当N≥105时,认为材料已能够达到无限反复 作用的使用极限,此时的最大应力、应变值即称为 疲劳极限。
织物 0 (b)回转式
转盘 转速可调
图17-6 平磨式磨损测量机构原理示意图
磨刀 重锤 (重量可调)
夹头
夹头 织物
L 往复平台
织物的耐久性与使用寿命研究

织物的耐久性与使用寿命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物无处不在,从我们身上穿着的衣物到家居中的窗帘、床上用品,再到汽车内饰和工业用布等。
然而,你是否曾经思考过这些织物能够陪伴我们多久?它们的耐久性如何?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它们的使用寿命呢?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消费选择和经济支出,还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影响。
织物的耐久性,简单来说,就是指织物抵抗各种破坏因素的能力,包括物理磨损、化学侵蚀、光照、温度变化、湿度影响等。
而使用寿命则是指织物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保持其性能和外观的时间长度。
物理磨损是影响织物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常见因素之一。
当我们穿着衣物进行日常活动时,织物会与身体、外界物体不断摩擦。
例如,袖口、领口、裤脚等部位往往更容易受到磨损。
如果织物的纤维强度不够高,或者编织结构不够紧密,就很容易在这种反复的摩擦中出现起毛、起球、变薄甚至破损的情况。
化学侵蚀也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在洗涤衣物时使用的洗涤剂、漂白剂等化学物质,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织物本身对这些化学物质敏感,就可能导致纤维的损伤和褪色。
此外,汗液、油脂等人体分泌物也可能对织物产生化学作用,使其性能逐渐下降。
光照同样会对织物产生影响。
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会使纤维老化、变脆,颜色也会逐渐褪去。
这在户外用品如帐篷、遮阳伞等织物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也会对织物的耐久性产生作用。
高温可能导致纤维变形、缩水,而潮湿的环境则容易滋生霉菌和细菌,影响织物的卫生和质量。
除了外部因素,织物本身的材质和结构也是决定其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关键。
天然纤维如棉、麻、丝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但相对来说,其强度和耐磨性可能不如一些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尼龙等。
然而,合成纤维在某些性能上表现出色的同时,也可能存在透气性差、静电问题等不足。
织物的编织结构也至关重要。
紧密的编织结构能够提供更好的耐磨性和抗拉伸性,而疏松的结构则相对更容易受损。
例如,平纹织物结构简单,透气性好,但耐久性一般;而斜纹和缎纹织物由于纤维交织点较多,结构更稳定,耐久性通常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P0 不停顿(a=b) a
b
O
d
c
e
1 2
3
c O d
e
1 2 3
(a)受力有停顿
(b)到P 0立即回复
P
图17-2 定负荷反复拉伸曲线
a
b d c e
O
0
0
图17-3 定伸长率(应变)反复拉伸曲线
b b C C
O
b断裂应力 b断裂应变
p0 压力可调 织物 压块
吸尘口 p0 压力可调 磨轮
磨料
往复移动块 v 速度可调 (a)往复式
织物 0 (b)回转式
转盘 转速可调
图17-6 平磨式磨损测量机构原理示意图
夹头
磨刀 重锤 (重量可调)
夹头 织物
L 往复平台 试样
图17-7 曲磨测定仪
图17-8 折边磨测定仪
重锤 (重量可调)
lnN
105 N O (a)-N或 -N曲线
b
b
(b)lnN-()曲线
图17-4 疲劳极限与使用寿命曲线
3.影响织物耐疲劳性能的因素 二、织物的耐磨损性 1.织物的磨损机理
接触物体(磨料) P A 移动 B C
织物表面
图17-5织物表面受到磨损的示意图
2.织物耐磨性的测量方法及指标
第十七章 织物的耐久性
第一节 织物的力学耐久性
一、织物的耐疲劳性 1.织物在静态机械外力作用下的疲劳
P P0 PC O t T2>T1
(t0) 1 C
b
(P0,T2)
(P0,T1) (PC,T1)
O
t(1)
t0
t
图17-1 静力作用下的伸长率与时间曲线
2.织物在动态机械外力作用下的疲劳
滑车 砂纸 (磨料可换) 织物
叶轮
试验筒
速度可调
磨料
图17-9 动态磨测定仪 图17-10 翻动磨测定仪
3.影响织物耐磨性的主要因素 三、织物的耐钩丝性
1.织物的钩丝性 2.织物钩丝性的测量方法和指标
试样 夹布滚筒 刺辊 针排
链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刺辊式
排钉 铜球 试样 毛毡层
试样箱
锯条 试样
橡胶层 (a)钉锤式
皮辊 (c)滚箱式
图17-11 织物钩丝测量方法及机构示意图
3.影响织物钩丝性的因素 四.织物的耐刺割性
1.基本概念 2. 刺割破坏机理
P I弯曲拉伸区 II切割挤入区 III挤压摩擦区
(a) (b) O x
图17-12 织物刺割曲线
3. 织物耐刺割性的测量与指标
P v 力传感器 刺刀 l0 夹头 (a)机构原理图 O x O xC xS x PS0 PC 无切割 PS 有切割 PS 易于切割
(b)不同切割效果
图17-13 织物刺割仪测量原理及刺割曲线
4. 影响织物耐刺割的基本因素
第二节 织物的耐老化性
一. 织物老化现象及作用
1. 现象 2. 作用形式
二. 单一作用的老化
1. 基本作用机理 2. 基本测量与评价指标
三. 复合作用的老化
1. 基本复合作用及结果差异 2. 一般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