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介绍
曼陀罗绘画心理课件:曼陀罗绘画疗法

基督教也一样,耶稣和基督在中间,
四个教徒围绕着他转。
01
04
曼陀罗结构指的具有神圣意义,结构完 整,与方圆相结合的图形。
北京的天坛和地坛公园,也是中心 很重要,外周一圈一圈围绕着它转。
02
03
中国的太极图,也是一个圆圈,不断有 着旋转。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八卦,也 是这样的图形。
曼陀罗,是什么时候变成了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直到2011年一位心理分析大师对荣格这一幅画做出了点评和分析,这位大师认为,荣格在表面上为 世界的物种(画里有男人、昆虫、蛇、一只带着翅膀的老鼠和基督教里的圣杯)进行定位,当你的 心情比较混乱,或者心情不是很平静的时候,如果去收拾房间时,你会感觉到心情一下平静了,而 且会感觉到特别放松。这说明什么?
自我解读
01
直觉法
02
冥想法
03
拆分联想法
解读曼陀罗
1.直觉法 以直觉方式去解读,捕捉在作画过程中和完成后脑海中涌现的词汇和感受,捕捉所联 想到的记忆、思维、事件,把它们记录下来,需要用智慧的领悟式语言表达出来。
2.冥想法 作品完成后,伴随轻音乐,让自己放松下来,看着曼陀罗中的图画,提取你想要关注 的其中一个图案或者色彩,让脑海展开冥想,由一个点冥想下去,完成心灵体验的完 整历程。也可以捕捉作画时或作品完成后脑海浮现的任何信息和画面进行冥想。
因为与父亲关系交恶,与师傅关系破裂,导致荣格有着深深的心理创伤。荣格出 现了一大堆的幻觉、幻想,甚至快精神分裂了。在精神分裂的边缘,很多幻想快 把荣格吞没了。这时候他努力的画一些画,最后把他治疗好了。这些画为什么能 起着心理治疗的功能?当时荣格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画成这样。
荣一般的意象。《红色日记》里,第 一幅画就是曼陀罗,一圈一圈的东西围绕着中心转。
曼陀罗绘画原理

曼陀罗绘画原理
曼陀罗绘画原理
曼陀罗绘画是一种运用光影色调、节奏艺术技法结合原创感的艺术表现形式,以高度的视觉感官与心灵感受为表现核心,运用光影色调的技巧去叙写我们愿景与思想、精神境界的抒情艺术。
曼陀罗绘画具体的画法原理,就是一种心灵的传达,重点在于形象的意境,体现出被写者的情感情绪。
它以抽象的笔触与勾勒出的静谧意境为营建,以光影色调的变化为衬托,以节奏艺术的运用为平衡,以自由意志的运用为力量。
通过敏锐捕捉到被写者所呈现的情绪与气息,用笔尖精准表达出感性内心的交融幻影,为被写者打造一种张力感,让作者自由追求精致的表现意境,把最真挚的情感贯穿于每一幅画中。
曼陀罗绘画的核心精神在于融合灵性与情感展示,让被写者的精神从画面跃起,以最新颖的笔触给我们最原始的感受,以一种变幻的艺术灵感,触及当下最原生的情怀。
让作者有画,让观者有悟!
- 1 -。
画曼陀罗的原理

画曼陀罗的原理曼陀罗(Mandala)是一种古老的图形或图案,常见于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东方宗教及哲学体系中。
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神秘而又深奥的意义。
曼陀罗的原理涉及到宇宙和人类的关系以及生命的平衡和和谐。
下面将详细介绍曼陀罗的原理,以及它的一些传统意义和应用。
曼陀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印度的教义和宇宙理论。
它通过形状、几何图案和符号来表达宇宙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曼陀罗的基本形式是一个圆形,被分为多个同心环,每个环都描绘有不同的几何图案和符号。
这些几何图案和符号代表着不同的概念,如宇宙的元素、生命的循环、意识的层次等。
整个曼陀罗被视为一个象征性的图像,代表宇宙的完整性和和谐。
曼陀罗的核心原理之一是“整体性”。
它表明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宇宙中的一切存在都是相互依赖和互为条件的。
这个原理同时也强调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生物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曼陀罗试图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图案和符号,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与宇宙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帮助我们实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另一个核心原理是“平衡”。
曼陀罗中的每个几何图案和符号都代表着一种力量或能量。
这些力量既相互依赖,又需要保持平衡,以维持宇宙的和谐。
曼陀罗通过它们的排列和组合,传达了平衡的原则。
当我们欣赏曼陀罗时,我们可以反思自身的内在平衡并尝试恢复或调整我们的生命中的力量和能量。
曼陀罗还涉及到“中心”。
整个图案的中心通常被视为最重要和最具力量的部分。
在一些曼陀罗中,中心核心可能是一个特定的符号或形象,如莲花、光明或智慧。
中心代表着宇宙的本质,也是我们个体意识的源泉。
通过聚焦和冥想曼陀罗中的中心,并与之融合,我们可以获取智慧和洞察力,并触发我们内在的潜能。
除了这些核心原理外,曼陀罗还具有一些具体的应用。
在佛教的修行中,曼陀罗被用作冥想和集中注意力的工具。
修行者可以使用曼陀罗图案,通过注视和内省,获得内心平静和洞察力。
此外,曼陀罗还被用于治疗和疗愈。
医疗专业人士利用曼陀罗的图案和符号,帮助患者恢复身心的平衡和和谐。
曼陀罗绘画心理疗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曼陀罗绘画心理疗法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作者:夏德琴曹继军来源:《江苏教育·心理健康》2019年第09期【摘要】曼陀罗绘画心理疗法源自心理学家荣格的自性理论,通过曼陀罗绘画能激发绘画者的自性原型,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
曼陀罗绘画心理疗法操作简易,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能促进其心理素质的提升。
通过重体验、玩变式、拓空间等方式发挥曼陀罗绘画的疗愈作用,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情绪得到宣泄,发现生命的美好。
【关键词】曼陀罗绘画心理疗法;小学生;疗愈心灵【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2-0048-03【作者简介】1.夏德琴,江苏省江阴市周庄实验小学(江苏江阴,214423)教师,高级教师;2.曹继军,江苏省江阴市周庄中学(江苏江阴,214423)教师,高级教师。
一、曼陀罗绘画心理疗法的介绍及操作(一)曼陀罗绘画心理疗法的介绍“曼陀罗”代表着具有神圣意义、结构严整且以方圆结合的图形,而曼陀罗绘画是指通过各种工具制造这些图形的过程。
曼陀罗绘画心理疗法源自心理学家荣格的自性理论。
他发现,通过曼陀罗绘画能激发绘画者的自性原型,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
教师可以将曼陀罗绘画心理疗法应用于小学心理课堂,学生通过线条和色彩将内心故事呈现在画纸上,表达内心感受、释放内在情绪、放松身心。
(二)曼陀罗绘画心理疗法的具体操作1.准备。
物资准备:一些由各种直线或弧线构成的圆形图案,即曼陀罗图案;水彩笔、蜡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心理准备:播放一支宁静轻柔的音乐,引导学生深呼吸,放松身体,进入内心的想象世界,用心感受自己的情绪、思想以及脑海中的画面。
2.作画。
请学生拿起彩笔,给曼陀罗图案上色。
涂什么颜色,色块的大小、数量,都随学生自己的心意。
或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宣泄自己的情绪,或诠释自己的思想,可以是一次激烈的“战斗”,可以是一个美好的回忆,还可以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3.讲画。
附1_曼陀罗绘画简介

附1:曼陀罗绘画疗法简介
曼陀罗(Mandala)是印度梵文的音译,是“圆”的意思,泛指轴心、圆周或奇妙的圆形。
在佛教的延伸义中“曼陀罗”又称坛城,把圆形和方形,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并紧紧围绕中心展开。
荣格(Jung)认为曼陀罗的创作是“个人对于追求内在完整,以及外在生命经验完整性的努力”,而只有当我们愿意面对自身的恐惧和阴暗面,生命才有转化的可能。
曼陀罗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后者是向外表现自我,能量是发泄的、是外放的;而曼陀罗的「圆」则具有强烈的收摄力,将能量往内收至自身,使人专注地回到中心,达到更高的自我整合与转化。
曼陀罗绘画解读方法

曼陀罗绘画解读方法一、什么是曼陀罗绘画曼陀罗绘画是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源自于印度教和佛教的文化背景。
曼陀罗是一种几何图案,被视为神圣的符号,代表着宇宙的结构和人类的心灵成长。
曼陀罗绘画是通过绘制这些几何图案来表达宇宙和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二、曼陀罗绘画的意义1. 宇宙的结构曼陀罗绘画通过绘制复杂的几何图案,展现了宇宙的结构与秩序。
曼陀罗中的各个元素代表了不同的宇宙要素,如五行(火、水、土、金、木)、四方位、太阳、月亮等。
通过绘画曼陀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构成和运行规律。
2. 内心的平衡与和谐曼陀罗绘画也被用作冥想和心灵成长的工具。
绘制曼陀罗需要专注和耐心,这有助于人们放松心灵、平衡情绪,并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曼陀罗图案的几何结构和对称性也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内在的能量,促进身心的平衡。
三、曼陀罗绘画的步骤1. 准备工作在开始绘画曼陀罗之前,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包括绘画纸、铅笔、直尺、圆规和颜料等。
确保工作区域整洁,以便专注于绘画过程。
2. 确定中心点首先,在绘画纸上确定中心点。
这个中心点将成为曼陀罗图案的核心,并决定整个图案的对称性和平衡性。
3. 绘制基本图案接下来,使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基本的几何图案。
可以从中心点开始,根据曼陀罗的设计原则,逐步绘制出各个元素和纹路。
绘制过程中需要保持细心和耐心,以确保几何图案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4. 上色和装饰完成基本图案后,可以选择给曼陀罗上色。
通常使用明亮和鲜艳的颜色,以突出曼陀罗的美感和神圣性。
同时,也可以通过添加装饰性的纹理和花纹来丰富曼陀罗的细节。
5. 完成作品一旦绘制和上色完成,可以对作品进行仔细审查和修饰。
确保曼陀罗的各个元素和纹路之间的比例和对称性。
最后,将作品签名并保护好,以展示和保存。
四、曼陀罗绘画的效益1. 冥想和放松绘画曼陀罗是一种冥想的方式,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
在绘画过程中,人们可以专注于图案的绘制,忘却杂念,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儿童画什么曼陀罗最有效?

儿童画什么曼陀罗最有效?小曼碎碎念:绘画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儿童没有涂鸦的经历。
儿童心理症状的显著特点是他们难以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内心体验。
基于此,绘画成为儿童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而通过绘画来认识儿童的内心世界就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曼陀罗绘画中,大圆让儿童联想到母亲的积极面,并从中能感受到被包容和接纳。
那么,什么样的主题设置对孩子来说是最合适的呢?下面小曼为大家介绍十一种不同绘画要求和主题的曼陀罗。
个人曼陀罗绘画根据绘画的要求和主题不同,我们分了十一种曼陀罗:自我、姓名和全家福用以对自我功能的探索;自发、心情、梦曼陀罗用以儿童无意识的探索;魔法阵和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曼陀罗用以探索儿童阴影和阿尼玛(阿尼姆斯);宝物和梦想曼陀罗用以直观展现自性的功能。
与成人相比,儿童临床的咨询与治疗更强调游戏的功能。
儿童曼陀罗绘画应在宁静、轻松及充满趣味的氛围中进行。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分析师在使用指引语时应该充满趣味;对于青少年则应按照平时的风格。
自我曼陀罗自我曼陀罗要求儿童把大圆看成一面神奇的镜子,冥想镜子所显现的自我意象,然后并把所见的形象绘画出来。
自我曼陀罗绘画常用于分析与评估儿童自我功能。
如果作品中的自我意象比较悲伤、退缩、无助、被忽视、充满攻击性或大量使用黑色,这暗示着儿童的自我功能相对弱小;如果作品中自我意象较乐观、现实感较强、色彩丰富鲜艳推测可知意象心情积极则意味着儿童自我功能发展较好。
图1为一名8岁半2年级的女孩子画的自我意象。
她在观看Hello Kitty的演出,十分开心,有趣的是她在背后一旁观看。
图2为另一名12岁6年级的女孩子所画的自我意象,她喜欢唱歌并且经常与朋友们一起去唱歌。
画完该曼陀罗后,她心情非常满足和愉悦。
她给作品的名字《安娜的力量》,安娜是它的英文英文名。
图1观看Hello Kitty图2安娜的力量图3是一名初中女生所绘制的自我意象曼陀罗,她除了画上自己的自画像外,还加上了她的标志L。
最新 曼陀罗绘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精品

曼陀罗绘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曼陀罗”这个词语来自于梵语,是“圆轮、坛城”的意思,一般以外圆内方或外方内圆为主,图案则是相互对称的。
“曼陀罗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在藏传佛教和印度教中,它都代表着宇宙和生命的终极圆满,是人类心灵至高无上的理想境界”[1]。
曼陀罗mandala绘画最早由分析心学派创始人荣格发明。
荣格认为,曼陀罗绘画具有整合心理分裂,增强心理和谐与人格完整的功能。
[2]他认为曼陀罗的创作过程是一种自我治疗的表达,个体通过创作曼陀罗可以使心灵保持宁静并使绘画者自己得到成长。
荣格曾说过:“我所画的轮圆似乎每天都能与我当时的心境相呼应;后来,我逐渐发现原来轮圆正象征着我们内在的本质我与性格的全部。
如果轮圆俱足,我们的生命则呈现调和之象。
创作曼陀罗不仅能释放情绪,跳脱旧的思考模式,还可以协助你归于中心、静心冥想,看到内心的丰富多彩。
”经由荣格提倡,曼陀罗绘画成为表达性治疗的重要形式。
一、曼陀罗绘画的理论基础曼陀罗绘画作为绘画治疗的其中一种方式,具有与绘画治疗一脉相承的理论基础。
“人类先创造出图画再创造出文字,学龄前的小孩子也是先会在纸上涂涂画画而不是直接学习文字”[3]。
2007年,英国艺术治疗协会(British Association of Art Therapists,BAAT)对绘画疗法下了定义:“绘画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它以媒介为主要的交流工具。
接受绘画治疗的来访者不需要事先具备美术经验和技能,治疗师并不是对来访者所做的形象进行审美评价或者诊断评估,其目的是为来访者提供一个相对安全和有帮助的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下通过美术材料的使用取得人格层面上的变化和成长”[4]。
(一)投射理论投射在上是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映于外界事物的一种心理作用。
荣格经常鼓励病人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的心象和梦记录下来,以此来分析其人格”[5]。
投射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分析心理学中,被认为是一种无意识的主动表现自身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介绍
《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结合临床案例,系统阐述曼陀罗绘画治疗的理论及操作。
《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介绍是本人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
作者:陈灿锐,高艳红
出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XX-7
平装:16开257页
ISBN:9787566818560
定价:
丛书:荣格曼陀罗绘画疗法丛书
内容简介
心理疾病的根源往往在于早年创伤,因此研究儿童的心理病理机制及心理发展特点,无疑是心理治疗的重中之重。
绘画是儿童的天性,在涂鸦中会自发画出曼陀罗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其心理困扰神奇地得以缓解。
编辑推荐
我们希望读者通过阅读《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能够把握曼陀罗绘画在儿童心理分析及心理治疗中的运用。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是我们在理论学习、临床治疗及心理培训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儿童曼陀罗绘画治疗的系统观点。
《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中所提出的自我—情结—自性轴、根源情结、自性发展阶段理论、自性原动力、儿童绘画发展六阶段、游戏同盟等都是具有原创性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在儿童曼陀罗绘画治疗实践中也得到相应支持。
我们也希望通过《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的介绍给读者留下这样的印象:儿童曼陀罗绘画治疗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同时又能够扎扎实实地运用于儿童心理治疗中。
不过,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可能存在不少错误的地方,我们真诚欢迎读者们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陈灿锐,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专业博士,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专门研究荣格自性理论和曼陀罗绘画疗法。
高艳红,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负责、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擅长荣格心理分析与MBTI技术、精神分析、艺术表达性治疗及曼陀罗绘画治疗等。
部分目录
前言
理论篇
第一章儿童绘画的意义
第一节儿童绘画的心理动力
第二节儿童画的评估作用
第三节绘画在儿童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第四节曼陀罗绘画的治愈功能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及治疗观
第一节荣格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