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的护理常规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护理常规

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护理常规

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护理常规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健康史,既往有无高血压及治疗经过,有无并发症。

2、评估临床症状及体征,了解有无糖尿病、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表现。

3、了解辅助检查,如血儿茶酚胺测定、酚妥拉明药物试验、B 超、CT等检查结果。

4、评估患者术前有无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及手术耐受性。

【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无刺激及低盐饮食。

忌烟酒。

(2)严密观察血压,维持血压平稳,根据血压使用升压药或降压药,预防高血压危象。

(3)做好术前准备。

(4)给予心理护理,避免情绪激动,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

2、术后护理(1)了解患者术中及麻醉情况,患者术后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坐卧位,以利引流和呼吸。

(2)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律、心率、呼吸、神志等情况,预防心、脑并发症发生;观察有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的表现,如恶心、呕吐、腹泻、周身酸痛、休克等;观察血压异常波动和肾上腺危象。

(3)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输血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水肿、左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

(4)肛门排气后,逐渐恢复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营养均衡的食物。

(5)观察伤口有无渗血,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6)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遵医嘱常规、按时、准确给予皮质激素,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时注意防止药物外渗。

(7)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预防皮肤感染。

【健康指导】1、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兴奋、激动。

2、指导患者观察病情,如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周身酸痛等不适,及时就医,防止高血压、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发生。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常规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常规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常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产生过多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手术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围手术期的护理常规对术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以下是围手术期的护理常规:1.术前准备:-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计划,包括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和手术部位。

-确保患者的血压、心率和电解质水平稳定,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包括心肺功能、肾功能和神经系统状况。

-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过程和围手术期的期望。

2.术中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

-监测尿量和尿液的性状,以评估肾功能。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迹象。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包括提供必要的器械和药物。

-确保手术区域干净,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术后护理:-将患者转入恢复室,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检查手术切口,并进行必要的更换敷料。

-促进患者的早期活动,包括早期坐起和短暂行走,以预防术后并发症。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练习,以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提供适当的饮食和液体摄入,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4.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出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迹象,如术后持续的血性引流或休克的体征,及时通知医生。

-感染:采取必要的无菌操作和个人防护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和感染症状,及时进行感染评估和处理。

-尿潴留:由于手术和麻醉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尿潴留。

观察患者的尿量和排尿情况,必要时进行导尿。

-高血压和心血管并发症: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及时处理高血压和心血管并发症。

-水电解质紊乱:监测和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水平,避免低钠或高钾的发生。

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中,护士应密切与医生和其他团队成员合作,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支持,提供安全和舒适的护理环境。

嗜铬细胞瘤病人的护理

嗜铬细胞瘤病人的护理

术后护理
定期复查: 安排定期复查,评估手术效 果,并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长期护理
长期护理
定期随访: 与病人建立长期的 随访计划,关注病情变化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宣讲: 提供相关的健康宣 讲,帮助病人和家属更好地了 解疾病和护理方法。
长期护理
药物管理: 监测病人的药物使用情况, 遵循医嘱进行正确的药物管理。 定期检查: 根据医嘱,安排定期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长期护理
营养指导: 提供合理的饮食指 导,促进病人的康复和健康。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护理原则
心理支持: 提供病人及其家属 合理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 对困难和焦虑情绪。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
术后恢复: 监测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 体征等,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 伤口护理: 对手术切口进行适当的伤口 护理,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护理
恢复饮食: 根据病人的情况, 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注重蛋白 质和营养的摄入。 应激性心理反应处理: 帮助病 人和家属处理手术后的焦虑、 恐惧和其他应激性反应。
嗜铬细胞瘤病人的护理
目录 护理原则 术后护理 长期护理
护理原则
护理原则
病情评估: 根据病人的病情进 行全面评估,包括体征观察、 症状分析等。 正确的补充治疗: 根据病人的 情况,合理给予药物治疗或手 术治疗。
护理原则
定期检测: 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及时了 解病人的病情变化。
有效的疼痛管理: 监测病人的疼痛水平 ,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疼痛管理。

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一、概述
嗜铬细胞瘤大多数发生在肾上腺髓质,是肿瘤或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以高血压、高血糖、高代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心悸、出汗三联症状和高血压、高代谢、高血糖“三高症”。

【特殊检查】儿茶酚胺测定、B超、CT。

【治疗要点】手术切除肿瘤或增生的肾上腺,效果良好。

二、术前护理
1、同皮质醇症病人的护理。

2、术前准备术前使用立其丁或配合氨酰心安等药物,将血压、心率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同时补液扩容。

遵医嘱严格选择麻醉前用药,应禁用阿托品,以免导致心率加快和心律失常。

三、术后护理
(一)护理诊断同皮质醇症病人的护理。

(二)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术后48~72h内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一般根据血压情况调节输液速度,防止脑水肿、肺水肿、左心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病人血压降至正常值以下时,遵医嘱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注意勿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即用透明质酸酶封闭,防止局部坏死。

约有70%病人血压恢复正常,尚有一小部分人术后血压仍很高,其原因是
高血压继发血管病变所致,术后还应观察有无高血压危象发生。

2、体位、营养支持、并发症的预防、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同皮质醇症病人的护理。

内分泌科嗜铬细胞瘤致高血压危象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嗜铬细胞瘤致高血压危象护理常规

嗜铬细胞瘤致高血压危象护理常规
制订(修订)者:护理部审批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定义:嗜铬细胞瘤患者因情绪激动、体位改变、用力大便等致血压异常升高( 2〜3/150〜180mmHg),伴剧烈头痛、烦躁、恶心、呕吐、心悸、心律失常、视力模糊进而出现急性左心衰、心脑血管意外的表现。

并发症:急性左心衰、心脑血管意外等。

护理要点:
1、绝对卧床,抬高床头,吸氧,保持安静。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如:静脉滴注酚妥拉明,同时监测血压,当血压降至160/1mmHg左右时应停止注射,再遵医嘱给予酚妥拉明缓慢静滴,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硝普钠静滴。

3、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注意有无直立性低血压发生,心率过快者遵医嘱给予0-受体阻滞剂。

4、安慰患者,指导患者放松技术。

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及健康宣教

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及健康宣教

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及健康宣教1.术前护理(1)完善各项检查,做好禁食、禁饮、肠道及皮肤准备。

(2)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练习术后体位、有效咳嗽的方法。

(3)积极控制好血压,口服а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控制好血压。

(4)预防腹压增高,如提重物、大声咳嗽、用力排便等都会刺激瘤体导致血压增高。

(5)体液不足的护理,儿茶酚胺症患者术前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术后儿茶酚胺急剧减少可导致外周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

2.术后护理(1)常规护理体位:全麻未清醒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减少误吸的风险。

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鼓励患者适当的翻身及活动。

饮食指导:患者无腹胀、肠鸣音好,有肛门排气后即可进食。

(2)严密观察血压切除肿瘤后,由于血浆儿茶酚胺相对不足,血管因张力减低而容积增大,血容量相对不足,易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等休克症状。

(3)预防出血术后24小时内要观察伤口处有无渗血,尤其要观察注意腹膜后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一般24小时内腹膜后引流液不超过50ml的血性液,以后逐渐减少,术后72小时方可拔除引流管。

如引流液每小时超过100ml以上并液色鲜红,同时伴有血压降低、脉搏加快、面色苍白、中心静脉压降低等症状说明有内出血的发生,应及时输血、输液、给止血药,并做好二次手术的准备。

(4)预防感染:包括肺部和泌尿系感染。

应鼓励患者咳嗽、翻身、叩背,并及时给予雾化吸入和应用抗生素。

在留置尿管期间,给予患者尿道口护理2次/日,保持尿道口清洁;保持尿管位置低于膀胱位,防止尿液返流。

(5)预防肾上腺低功:应准时、准量给予糖皮质激素,并且观察患者神志变化,有无恶心、呕吐、肌无力、大汗和心慌等症状。

(6)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应观察患者双下肢有无水肿、疼痛;并教会患者双下肢被动运动和按摩的方法。

【健康教育】1.定期复查嗜铬细胞瘤术后有复发倾向,故要求患者定时复查,及时早发现肿瘤复发。

2.监测血压少数患者术后血压仍高,其原因可能是长时期高血压使血管壁弹性减弱所致,所以术后仍要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如血压不稳定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一、概念
嗜铬细胞瘤是由神经悄起源的嗜铬细胞产生的肿瘤,这些肿瘤合成、贮存和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表现为高儿茶酚胺血症。

二、护理:
1、参见ICU—般护理常规。

2、肿瘤切除后患者的血压不稳定,病人宜取平卧位,减少搬动,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注意血压及心率的变化,随时调整药物的浓滴数,保持血压波动在正常范围。

4、注意各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打折、脱落,1-2天更换引流袋一次。

5、整个围手术期均应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尤其是术前肺功能减损患者更应注意呼吸道管理工作,包括抗炎、呼吸功能锻炼等,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6、肾上腺危象的观察与护理:嗜钻细胞瘤行肾上腺部分切除后,使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秘骤减,体内原有的ACTH水平骤然降低,由此可能导致肾上腺危象的发生,因此应严密观察,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正确判断及时处理。

嗜铬细胞瘤护理业务学习PPT

嗜铬细胞瘤护理业务学习PPT

什么是嗜铬细胞瘤?
发病机制
嗜铬细胞瘤的形成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等有 关。
大约10%的嗜铬细胞瘤是遗传性的,与多发性内 分泌腺瘤综合征(MEN)有关。
什么是嗜铬细胞瘤? 流行病学
嗜铬细胞瘤在成年人和儿童中均可发生,男性和 女性发病率相似。
该病相对少见,年发病率约为2-8例/百万。
谁需要护理?
谁需要护理?
嗜铬细胞瘤护理业务学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嗜铬细胞瘤? 2. 谁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4.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5. 护理的预期效果是什么?
什么是嗜铬细胞瘤?
什么是嗜铬细胞瘤?
定义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源自肾上腺髓质的肿瘤,通常 会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
这种肿瘤可引起高血压、头痛、出汗等症状,严 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患者出院后需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及预防复发 。
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和健康管理。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和心理 状态。
定期评估可及时发现并发症或心理问题。
如何进行有效护理? 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疾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巧 的教育。
帮助他们理解病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患者群体
所有确诊为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均需要专业的 医疗护理。
特别是具有高血压症状或手术后恢复的患者 。
谁需要护理?
护理团队
护理团队通常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及心 理咨询师等。
跨专业团队合作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多方面 需求。
谁需要护理?
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支持
患者的家属也需要了解病情,以提供必要的 支持和照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铬细胞瘤的护理常

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一)定义
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组织,如腹腔神经丛、纵隔、膀胱等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约占85%,其中10%为双侧性。

其可释放儿茶酚胺入血,是可以引起高血压和多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的一种少见的肿瘤。

(二)临床表现
所谓“6H表现”:hypertension(高血压),headache(头痛),heart consciousness(心悸),hypermetabolism(高代谢状态),hyperglycemia(高血糖),hyperhidrosis(多汗).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疼痛:与手术创伤以及术后留置引流管有关。

2、有出血的危险:与手术切口为完全愈合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留置引流管有关。

4、有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与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5、有坠积性肺炎的危险:与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6、组织灌注不足:与手术失血有关
7、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

(四)观察要点
1、高血压危象:若出现血压急骤升高达200mmHg以上,伴头痛、头晕心悸、气短、胸闷压抑、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情况时,提示发生高血压危象,严重时出现脑溢血或肺水肿。

2、肾上腺危象:脱水、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虚脱、厌食、呕吐、精神不振、嗜睡乃至昏迷。

3、生命体征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完善各项检查,做好禁食、禁饮、肠道及皮肤准备。

(2)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练习术后体位、有效咳嗽的方法。

(3)积极控制好血压,口服а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控制好血压。

(4)预防腹压增高,如提重物、大声咳嗽、用力排便等都会刺激瘤体导致血压增高。

(5)扩容治疗:术前3~6天进行输液扩容治疗。

(6) 体液不足的护理,儿茶酚胺症患者术前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术后儿茶酚胺急剧减少可导致外周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①体位:全麻未清醒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减少误吸的风险。

②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鼓励患者适当的翻身及活动。

③饮食指导:患者无腹胀、肠鸣音好,有肛门排气后即可进食。

(2)严密观察血压:切除肿瘤后,由于血浆儿茶酚胺相对不足,血管因张力减低而容积增大,血容量相对不足,易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等休克症状。

预防出血:术后24小时内要观察伤口处有无渗血,尤其要观察注意腹膜后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一般24小时内腹膜后引流不超过50ml的血性液,以后逐渐减少,术后72小时方可拔除引流管。

如引流液每小时超过100ml以上并液色鲜
红,同时伴有血压降低、脉搏加快、面色苍白、中心静脉压降低等症状说明有内出血的发生,应及时输血、输液、给止血药,并做好二次手术的准备。

(4)预防感染:包括肺部和泌尿系感染。

应鼓励患者咳嗽、翻身、叩背,并及时给予雾化吸入和应用抗生素。

在留置尿管期间,给予患者尿道口护理2次/日,保持尿道口清洁;保持尿管位置低于膀胱位,防止尿液返流。

(5)预防肾上腺低功:应准时、准量给予糖皮质激素,并且观察患者神志变化,有无恶心、呕吐、肌无力、大汗和心慌等症状。

(6)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应观察患者双下肢有无水肿、疼痛;并教会患者双下肢被动运动和按摩的方法。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向患者反复耐心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了解和明白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并简要介绍手术方法,打消患者顾虑。

患者因儿茶酚胺大量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痛、多汗等症状,并表现为排尿后血压急剧上升,同时手术危险性大,术前准备时间长,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惧怕排尿,故在进行各种检查前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消除其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心理达到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顺利接受手术。

2、健康指导
(1)应注意检查血糖和糖耐量试验,根据检查的结果,调整饮食的结构,适当安排患者进行低糖、低盐、高蛋白食物,多食钾、钙含量高、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能够补充机体由于代谢紊乱所消耗的能量,鼓励患者多饮水。

(2)保持敷料清洁干燥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脱落更换体位时勿过度牵拉或打折,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做好记录。

(3)预防呼吸道感染,术后分泌物较多,为使痰液易于咳出,给庆大霉素、糜蛋白酶雾化吸入,达到消炎止咳、祛痰效果,鼓励患者咳痰,讲解其重要性,并协助按住伤口轻叩背部或改变体位,进行有效排痰,必要时在围术期加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患者肠蠕动恢复后开始进食,开始先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饭和普通饭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血压急剧变化,发生摔倒甚至猝死。

3、出院指导
(1)防止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2)术后2周复查血、尿儿茶酚胺,观察血压是否稳定,以了解有无肿瘤残留或其他异位多发灶。

(3)患者康复出院后,嘱其定期测量血压,血压高者,可遵医嘱口服降压药物。

患者外出活动时,须有专人陪护,防止因血压发生变化摔倒。

定期复查,血压稳定者可正常工作和生活。

(4)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血压急剧变化。

4、健康促进
(1)定期复查。

(2)要保持心情放松,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以使血压处于稳定水平。

同时避免单独外出,以防意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