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十三位著名哲学家
当代中国十三位著名哲学家

当代中国十三位着名哲学家当代中国十三位着名哲学家张立文,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
主要代表作有;《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传统学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维反思》、《周易帛书今注今译》、《走向心学之路--陆象山思想的足迹》等。
叶秀山,1935年阴历6月4日生于江苏扬中县,祖籍江苏镇江,于上海读小学、中学。
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6年毕业,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迄今四十余年。
现任哲学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生院教授,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长期主攻西方哲学史,尤以古代希腊、近现代欧洲大陆哲学为主,兼及美学,近年注意思考中西哲学沟通问题。
平时喜好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书画、戏曲。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湖北省黄梅人。
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荣誉博士学位。
1983年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Luce Fellow!,曾任美国俄勒岗大学,1986!、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1995!香港科技大学,1992!麦克玛斯特大学,1986、1990!等校客座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宗教研究院研究员,1986!,1996年任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胡适讲座主讲教授,1997年任香港中文大学钱宾四学术讲座主讲教授。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 Research in Value and Philosophy ) 理事,第19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际道学联合会副主席,曾任国际中国哲学会主席,1992--1994!,现任该会驻中国代表。
世界及中国十大思想家

⑥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思想家、哲学家。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⑦牛顿(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数学家。终身未娶。
⑧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主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⑨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反士---康有为.
�
②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其哲学思想对西方世界影响很大,师承苏格拉底。
③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是柏拉图的学生。
④托马斯(1226-1274)。意大利神学家、经院哲学家。
⑤哥白尼(1473-1543)。波兰思想家、天文学家,日心学说的创始人。
⑩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思想家,进化论奠基人。
中国十大思想家.
道家鼻祖---老子
百世师表---孔子
东方亚圣---孟子
无神先师---王充
心学大师---王守仁
传统叛逆---李贽
经世匹夫---顾炎武
光耀百世---龚自珍
放眼世界---魏源
文档分享者,蒲正勋--QQ775489804
世界十大思想家: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托马斯.阿奎那
哥白尼
夫兰西斯.培根
牛顿
伏尔泰
康德
达尔文
①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开创儒家学说,其学说对中国四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以及对世界文化、思想影响极大。
中国成就最高的十位哲学家1

中国成就最高的十位哲学家1中国成就最高的十位哲学家11、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子。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老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
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
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却认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2、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
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3、列子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间,享年不明),本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学者,周朝郑国圃田(今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
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
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

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回到思想的本源:中西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对话赵敦华2006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自序“回到事物本身”,是现象学的口号。
对现象学而言,“事物本身”即显现于意识的对象,“回到事物本身”意味着在意识之中追寻事物的本源。
这本无不当之处,但一些主要的现象学家把“意识”等同于个人的“自我意识”;他们没有看到,人的意识是一个思想的世界,对人的意识的研究不能自我封闭在个人意识的领域,而要向人类的思想世界开放。
因此,我把现象学口号修改为“回到思想的本源”。
我所说的“本源”是一个复合词,包括“根本”和“起源”两层意思。
思想世界的根本是它的构成要素——文本。
文本既有思想的内涵,又是思想的载体,文本在历史中流传,出现在世世代代的人面前,供人们理解、欣赏和批判。
文本既是个人主体的显现,又是历史和公众的客观对象,我们在思想世界首先要面对文本,特别是经典文本。
“回到思想的本源”,就是要不断地解读经典,讨论经典,传播经典。
文本虽然重要,但不是世界的一切,文本的起源在文本之外的现实世界。
但现实世界是人的世界,人性和人所生活的环境和他们所创造的文化,是历史中的个人创造文本的永无止境和永不枯竭的源泉。
“回到思想的本源”,就是要回归到人性的起源和发展的那个进化过程,反思我们现在所处的思想世界的“原点”,从那里开始追寻文化传统之根和自我意识之源。
这本名为“回到思想的本源”的文集,纪录了我最近几年的研究心得。
进入21世纪以来,我的研究领域有所改变。
我过去专注于西方哲学的历史文本研究,最近转向了达尔文主义的发生学研究,更多地关注西方思想界关于人性、文化和精神、意识的起源问题的讨论。
受到这方面讨论的启发,我想把以前哲学家争论不休的宗教、道德和哲学的起源问题,说得更清楚一些,这是我所做的“推本溯源”工作。
这几年来,受中国哲学界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朋友们的影响,我对他们的工作很有兴趣,做了一些研究。
我试图用达尔文主义的发生学观点,重新解释中国文明的起源;用中西比较哲学的方法,重新理解先秦经典。
当代中国十三位著名哲学家精编版

当代中国十三位著名哲学家当代中国十三位著名哲学家张立文,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
主要代表作有;《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传统学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维反思》、《周易帛书今注今译》、《走向心学之路--陆象山思想的足迹》等。
叶秀山,1935年阴历6月4日生于江苏扬中县,祖籍江苏镇江,于上海读小学、中学。
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6年毕业,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迄今四十余年。
现任哲学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生院教授,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长期主攻西方哲学史,尤以古代希腊、近现代欧洲大陆哲学为主,兼及美学,近年注意思考中西哲学沟通问题。
平时喜好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书画、戏曲。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湖北省黄梅人。
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荣誉博士学位。
1983年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Luce Fellow!,曾任美国俄勒岗大学,1986!、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1995!香港科技大学,1992!麦克玛斯特大学,1986、1990!等校客座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宗教研究院研究员,1986!,1996年任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胡适讲座主讲教授,1997年任香港中文大学钱宾四学术讲座主讲教授。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 Research in Value and Philosophy ) 理事,第19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际道学联合会副主席,曾任国际中国哲学会主席,1992--1994!,现任该会驻中国代表。
中国哲学主要哲学家

中国哲学主要哲学家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他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鲁定公十三年春天,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
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
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
孔子非常失望。
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逝世时,终年七十三岁,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
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鲁国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
孟子的生平和孔子很相似,都是贵族的后裔,平民出身,幼年丧父,一生所走的道路都是求学、教书、周游列国。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
他认定个人不能单独存在,一切行为都是人和人相互关系的行为,都是伦理的行为。
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
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
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
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荀子:荀子,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当代中国十三位著名哲学家

当代中国十三位著名哲学家当代中国十三位著名哲学家当代中国十三位著名哲学家张立文,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
主要代表作有;《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传统学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维反思》、《周易帛书今注今译》、《走向心学之路--陆象山思想的足迹》等。
叶秀山,1935年阴历6月4日生于江苏扬中县,祖籍江苏镇江,于上海读小学、中学。
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6年毕业,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迄今四十余年。
现任哲学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生院教授,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长期主攻西方哲学史,尤以古代希腊、近现代欧洲大陆哲学为主,兼及美学,近年注意思考中西哲学沟通问题。
平时喜好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书画、戏曲。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湖北省黄梅人。
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荣誉博士学位。
1983年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Luce Fellow!,曾任美国俄勒岗大学,1986!、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1995!香港科技大学,1992!麦克玛斯特大学,1986、1990!等校客座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宗教研究院研究员,1986!,1996年任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胡适讲座主讲教授,1997年任香港中文大学钱宾四学术讲座主讲教授。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 Research in Value and Philosophy ) 理事,第19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际道学联合会副主席,曾任国际中国哲学会主席,1992--1994!,现任该会驻中国代表。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介绍(最终五篇)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介绍(最终五篇)第一篇: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介绍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介绍1、陈寅恪陈寅恪:字鹤寿,江西修水人。
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2、王国维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
汉族,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3、严复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
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4、谭嗣同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5、梁启超梁启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第二篇:著名教育思想家思想总结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相同点:1.其教育思想都以社会的目的作为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选择的目的,必要的目的——道德的目的”。
前者在于通过教育培养人未来从事某项社会职业的能力,后者在于通过教育形成人类的共同道德品质。
这样,两者的教育既培养了人类社会生存能力,又使之具有社会正义观念。
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为的是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维持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十三位着名哲学家当代中国十三位着名哲学家张立文,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
主要代表作有;《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传统学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维反思》、《周易帛书今注今译》、《走向心学之路--陆象山思想的足迹》等。
叶秀山,1935年阴历6月4日生于江苏扬中县,祖籍江苏镇江,于上海读小学、中学。
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6年毕业,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迄今四十余年。
现任哲学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生院教授,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长期主攻西方哲学史,尤以古代希腊、近现代欧洲大陆哲学为主,兼及美学,近年注意思考中西哲学沟通问题。
平时喜好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书画、戏曲。
汤一介,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湖北省黄梅人。
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荣誉博士学位。
1983年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Luce Fellow!,曾任美国俄勒岗大学,1986!、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1995!香港科技大学,1992!麦克玛斯特大学,1986、1990!等校客座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宗教研究院研究员,1986!,1996年任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胡适讲座主讲教授,1997年任香港中文大学钱宾四学术讲座主讲教授。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 Research in Value and Philosophy ) 理事,第19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际道学联合会副主席,曾任国际中国哲学会主席,1992--1994!,现任该会驻中国代表。
国内任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大学兼任教授。
饶宗颐,字国庵,又字伯濂,伯子。
号选堂。
一九一七年生于广东潮安。
父亲饶锷,为潮州大学者,着作甚富。
幼承家学,未冠整理其父遗着'潮州艺文志',于一九三七年刊登'岭南学报',以此知名。
一九三五年之一九三七年,应中山大学之聘任广东通志馆专任纂修。
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一年协助叶恭绰编'全清词钞'。
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任无锡国专教授。
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出任汕头华南大学文史系教授兼'潮州志'总编纂。
一九四九年迁居香港。
自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六八年,历任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
高级讲师及教授职。
一九六二年获法国法兰西学院颁发'汉学儒莲奖'。
一九六三年,曾至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作学术研究。
一九六五年至一九六六年又在法国国立科学中心研究敦煌写卷。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三年应新加坡大学之聘出任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期间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七一年,曾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客座教授。
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三年,又任台湾中央研究院教授。
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八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期间于一九七四年,为法国远东学院院士。
一九七八年退休后,又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七九年任法国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
一九八零年,任日本京都大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六年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高级研究员,期间于一九八二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复获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衔。
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八年曾担任澳门大学客座教授。
一九九二年起被复旦大学聘为顾问教授。
一九九四年起又任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华文化学术研究院院长。
1/3页饶教授有关东南亚华侨史研究的重要着作有;'星马华文碑刻系年'及'新加坡古事记'两种及发表了多篇论文;'新加坡古地名辩正''秦代初平南越辨''苏门答腊北部发现汉钱古物''蒲甘国史零拾''论述中缅文化关系''论述中越文化关系'等,为华侨史研究增添了珍贵的资料,又曾于一九七零年就'新加坡古代名称的检讨(蒲罗中问题商议'与许云樵教授,陈育崧先生展开了为期九个月的论战,引起学术界的密切关注。
六十多年来,孜孜不倦,在文学,语言学,古文字学,敦煌学,宗教学及华侨史料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除了专着六十多种外,尚有发表在世界各大学术期刊及各大书刊上的论文,短文和杂文约有四百篇。
庞朴,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淮阴,汉族。
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班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
1974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以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等职。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
现为'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楼宇烈,男,汉族,浙江省嵊县人,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
一九五五年毕业于上海浦光中学同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一九六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一九六0年七月至一九七九年五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助教一九七九年六月至一九八?年十一月,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一九八?年十二月至一九八五年八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一九八五年九月至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九九0年起中国哲学博士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85年 9月起!,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1985年12月起!,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1989年 3月起!,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89年12月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7年起!,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第三届,1992年起!,全国宗教学会理事,第三届,1988年起!,孔子基金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1986年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1991年起!,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1999年起!李泽厚,着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
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
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路径上艰辛前行。
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 李学勤,1933年3月生于北京,读书于清华大学哲学系。
1952年-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着《殷虚文字缀合》。
1954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
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5-1988年任副所长,1991年-1998年任所长。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多所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等。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1984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95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2002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及奖章。
曾多次在欧美日澳及港台地区任教讲学。
1986年被推选为美国东方学会荣誉会员,199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何兆武,原籍湖南岳阳,1921年9月生于北京。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时就读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高中一年级,9月全家间道南返故乡,在长沙入中央大学附中,由南京迁校!,1939年,入西南联合大学。
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43(1946年读清华在,西南联大!研究生。
1946(1949年任台湾建国中学、湖南第十一中学教师,1949(1950年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毕业,1952(1950年北京图书馆编目员。
1952(1956年西安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
1956(1986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
1986年后任清华大学文化研究所教授。
1980年曾兼任中美文化交流委员会2/3页中方访问美国学者,198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鲁斯基金访问教授,1986(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1993(1994年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1995年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
方立天,1933年生。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宗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宗白华(1897一1986),原名之木魁字伯华。
哲学家、美学家、诗人。
江苏常熟虞山镇人。
1916年入同济大学医科预科学习。
1919年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
同年8月受聘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任编辑、主编。
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学灯》,使之成为'五四'时期着名四大副刊之一。
就在此时,他发现和扶植了诗人郭沫若。
1920年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美学等课程。
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北京等地大学任教。
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
着有《宗自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
宗自华于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殷海光,1919-1969!原名殷福生,湖北黄冈人。
中国着名逻辑学家、哲学家。
曾从师于着名逻辑学家、哲学家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并曾在金陵大学(原中央大学)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青年军。
1949年到台湾,同年8月,进入台湾大学哲学系任教。
在几十年的治学生涯中,殷海光一直以介绍西方的形式逻辑和科学方法论到中国为己任,撰写了《思想与方法》、《论认知的独立》、《中国文化之展望》等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