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训练-现代文阅读综合训练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跳河赵丽宏①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我爬上了苏州河大桥的水泥桥栏。
我站得那么高,湍急的河水在我脚下七八米的地方奔流。
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准备往下跳,然而脚却有点儿发抖……背后有人在小声议论——“喔,这么高,比跳水池的跳台还高!这孩子敢跳?”“胆子还真不小!”“瞧,他有些害怕了。
”议论声无一遗漏,都传进了我的耳朵。
于是我闭上了眼睛,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②这还是读初中一年级时的事情。
放暑假的时候,我常常和弄堂里的一帮小伙伴一起下黄浦江或者苏州河游泳。
有一天,看见几个身材健美的小伙子站在苏州河桥栏上轮流跳水,跳得又潇洒又优美,令人惊叹又使人羡慕。
我突然也想去试一试,他们能跳,我为什么不能呢?小伙伴们知道我的想法后,都表示怀疑,他们不相信我有这样的胆量。
我急了,赌咒发誓道:“你们看好,我不跳不姓赵!”看我这么认真,有几个和我特别要好的孩子也为我担心了,他们说:“好了,我们相信你敢跳了。
你可千万别真的去跳!”“假如‘吃大板’(“吃大板”,指从高空落水时身体和水面平行接触,极危险),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可是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拦我的决心。
我爬上桥栏时,小伙伴们都为我捏一把汗,有几个甚至不敢看,躲得远远的……③然而当我站到高高的桥栏上之后,却真的害怕起来,尤其是低头看桥下的流水时,只觉得头晕目眩。
在这之前,我从未在超过一米以上的高度跳下水,现在一下子要从七八米高的地方跳入水中,而且没有任何准备和训练,真是有点儿冒险。
如果“插蜡烛”,保持直立的姿势跳下去,危险性要小些,但肯定会被人取笑。
头先落水呢,一点儿把握也没有……我犹豫了几秒钟。
在听到背后围观者的议论时,我一下子鼓起勇气:头先落水!④我眼睛一闭,跳了下去。
但结果非常糟糕,因为太紧张,落水时身体蜷曲着,背部被水面又狠又闷地拍了一下,几乎失去知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训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为人指导演奏时,从来不说话。
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要把这一曲(qu qu)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jiao jiao)• •诲。
“琴声是最好的教育。
”他如是说。
一次,他收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生,在拜师仪式上,学生为他演奏了一首短曲。
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得出神入化、天衣无缝。
学生演奏完毕,这位大师照例拿着琴走上台。
但是这一次,他把琴放在肩上,却久久没有奏响。
他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把琴从肩上又拿了下来.深深地叹了口气,走下了台。
众人惊惶失措,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他微笑着说:“你们知道吗?他拉得太好了,我没有资格指导他。
最起码在刚才的一曲上,我的琴声对他只能是一种误导。
心脏全场静默片刻,然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蕴藏(zang cang)着三个含.义:一是为学生的精湛琴艺;一是为教师对学生真诚的赞美和尊重;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盛(sh©ng cheng)名之下的演奏家并没有担心在大庭广众之下褒扬学.生的高超,会无形中降低自己的威信。
他在拥有一流琴艺和一流师名的同时,也依然拥有磊落的胸怀和可贵的谦逊。
仅此一点,足以称之为大师。
1 .给短文选择恰当的题目(______ )(只填序号)①大师风范②大师③磊落的胸怀④可贵的谦逊2.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音节。
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出神(____ )化天(_______ )无缝惊慌失( ______ )光明(_______ )落4.把下面词语按感情色彩分成两类写下来。
磊落狭隘狡猾谦逊诽谤褒义词:_______贬义词:_______5.“琴声是最好的教育。
”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6.为什么短文最后说小提琴演奏家“足以称之为大师” ?参考答案1.④2. qu jiao zang cheng3. 入衣措磊4. 磊落谦逊狭隘狡猾诽谤5.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自己的倾听感悟。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陌上花开蝴蝶飞文/丁立梅①这世上,最让人惆怅的事莫过于,你曾经经历的蓊郁葱茏,都被时光的那只小手,拂得干干净净,烟尘也没留下一粒。
②有时半夜睡醒,我会突然想起从前的一些小光阴。
弯弯的田埂。
冒着炊烟的茅舍。
蜷在土墙上打盹的黑猫。
木槿花围成的篱笆院落,花红一朵紫一朵地开着。
岁月的波光涛影啊,它们在我的心头流啊流。
③我睁眼痴痴地想上一想,四周漆黑,万籁俱寂,我犹如孤岛。
我知道,回不去了。
我的村庄之于我,是陌生的了。
我之于它,亦像是天外来客。
故乡偶尔还是回的,却每每靠近,都有点像踩着唐时贺知章的脚印,怯了又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真的就是那样的。
④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
还是趁我尚有记忆的时候,让我在记忆里打捞一把吧,以慰相思。
⑤我穿鞋,总是鞋头先破。
新鞋穿上没两天,脚趾已露了出来。
⑥不单单是我,那时的小孩,都是这样的。
我们走路从来没有正儿八经过,好好的路放着不走,却专门爱挑那些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地方走,也爱翻沟爬渠。
总之,是要带点挑战性的。
⑦路上遇到水洼子,我们踩水洼子。
遇到泥块,我们踢泥块。
遇到碎砖,我们踢碎砖。
遇到小石子,我们踢小石子。
实在没什么可踢的了,我们就踢路边长着的小花小草。
可怜了那些小花小草,就那么好脾气地任由我们踢着,早也踢,晚也踢。
反正,我们的脚是不能闲着的。
⑧我穿裤子,也总是裤兜先破。
⑨我妈晚上帮我脱裤子,准会在裤兜里倒出一堆的“宝贝”来:小石子,玻璃瓶底,小瓦片,树叶,泥块,芦苇枝……有时,还会有小虫子,像蚂蚱之类的。
⑩我妈边倒边骂:“讨债鬼,你装这些垃圾做什么啊!”我吓得不敢吱声,怕一吱声,我妈的巴掌就拍过来。
也还是不长记性,到第二天,裤兜里准又装上这些玩意儿了,乐此不疲。
我姐也是。
我弟弟也是。
害得我妈没完没了地替我们补着衣裳。
⑪在一个孩子的眼里,所有的物,都值得亲近,且是万金不换的宝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第一单元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第一单元课外阅读专项训练(5篇)一、现代文阅读一、《最后一壶水》这是爷爷给我讲的他遇到的一个真实故事。
我爷爷曾在国民党部队里呆过,那一年内战,爷爷所在的排,30来人,艰难地行走在一片杳无人烟的大沙漠中。
爷爷是这个排的排长。
顶头上司让他们横穿沙漠,将一个被捕的共产党员押送至另外一座城市。
他们押送的这位共产党员,是学医的,曾经在外国留过学。
国民党在一次扫荡中。
接到密报,抓住了他。
爷爷还说,这个共产党员是条硬汉子,在国民党的严刑逼供中,始终紧咬牙关,一声未吭,当然也没有在他的口中捞到任何秘密。
气急败坏的国民党,残忍地将他的舌头割了下来,使这位共产党员再也不能从嘴里说出一个字来。
爷爷有一副好心肠,每次在沙漠中几十号人喝一壶水时,爷爷首先让这位共产党员喝。
然后大家再依次喝一点,润润喉咙。
应该明白,人在沙漠中行走,水就是生命。
也不知爷爷他们就这样在沙漠中走了多少天。
带的几十壶水也日渐减少,最后,仅剩下一壶了。
爷爷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他知道,自己手下几十号人和这位共产党员的生命都系在这壶水上。
强忍着干渴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向前又走了一段路程,终于撑不住了,望着大家干裂的嘴唇。
爷爷用脏得不能再脏的大手从行囊中拿出了最后一壶水。
爷爷望着手上的这个与其他水壶不一样的水壶,心颤抖了。
这壶水等于是几十条生命啊。
爷爷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个与众不同的水壶,看了看,眼睛潮湿了。
爷爷还是像往常一样,将水壶递到这位共产党员面前,让他先喝第一口。
这些日子来,已与爷爷和爷爷的手下人渐渐熟悉的这位共产党员,睁着一双干枯但又有神的眼睛,看看爷爷,又看看爷爷手下的兵。
忽然。
他的一双大眼睛________①水壶上的外国文字。
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从眼神露了出来。
停顿,短暂的停顿。
猛地,这位共产党员接过爷爷手上的水壶,嘴对着水壶的嘴。
咕咚。
咕咚,咕咚,眨眼之间,一壶水让这位共产党员喝了个底朝天。
惊愕,愤怒的惊愕。
在这沙漠地带,水是生命,比金子还珍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雪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
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④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⑤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注释)暖国:指我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2~3自然段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第①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
江南雪景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陌上花开蝴蝶飞文/丁立梅①这世上,最让人惆怅的事莫过于,你曾经经历的蓊郁葱茏,都被时光的那只小手,拂得干干净净,烟尘也没留下一粒。
②有时半夜睡醒,我会突然想起从前的一些小光阴。
弯弯的田埂。
冒着炊烟的茅舍。
蜷在土墙上打盹的黑猫。
木槿花围成的篱笆院落,花红一朵紫一朵地开着。
岁月的波光涛影啊,它们在我的心头流啊流。
③我睁眼痴痴地想上一想,四周漆黑,万籁俱寂,我犹如孤岛。
我知道,回不去了。
我的村庄之于我,是陌生的了。
我之于它,亦像是天外来客。
故乡偶尔还是回的,却每每靠近,都有点像踩着唐时贺知章的脚印,怯了又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真的就是那样的。
④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
还是趁我尚有记忆的时候,让我在记忆里打捞一把吧,以慰相思。
⑤我穿鞋,总是鞋头先破。
新鞋穿上没两天,脚趾已露了出来。
⑥不单单是我,那时的小孩,都是这样的。
我们走路从来没有正儿八经过,好好的路放着不走,却专门爱挑那些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地方走,也爱翻沟爬渠。
总之,是要带点挑战性的。
⑦路上遇到水洼子,我们踩水洼子。
遇到泥块,我们踢泥块。
遇到碎砖,我们踢碎砖。
遇到小石子,我们踢小石子。
实在没什么可踢的了,我们就踢路边长着的小花小草。
可怜了那些小花小草,就那么好脾气地任由我们踢着,早也踢,晚也踢。
反正,我们的脚是不能闲着的。
⑧我穿裤子,也总是裤兜先破。
⑨我妈晚上帮我脱裤子,准会在裤兜里倒出一堆的“宝贝”来:小石子,玻璃瓶底,小瓦片,树叶,泥块,芦苇枝……有时,还会有小虫子,像蚂蚱之类的。
⑩我妈边倒边骂:“讨债鬼,你装这些垃圾做什么啊!”我吓得不敢吱声,怕一吱声,我妈的巴掌就拍过来。
也还是不长记性,到第二天,裤兜里准又装上这些玩意儿了,乐此不疲。
我姐也是。
我弟弟也是。
害得我妈没完没了地替我们补着衣裳。
⑪在一个孩子的眼里,所有的物,都值得亲近,且是万金不换的宝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含答案)期末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北京的春节(节选)》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
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这广告可不庸俗。
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儿了。
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元宵节吃汤圆:寓意__________2.老舍着力描写元宵节的灯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B.烘托出元宵节的欢乐气氛C.突出元宵节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D.说明他小时候家庭条件优越3.认真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______4.认真阅读短文,按照要求完成下面表格时间人们的活动详略安排表达作用正月初六_______略写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 春节结束_______阅读追赶风筝的孩子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齐刷刷的目光①岁月如歌,心灵的历程如一叶孤舟,停泊过温柔恬静的港湾,也经历许多惊涛骇浪。
每个人的心中总有一些无法抹去的伤痕。
②四年前,我无缘参加高考,因为我预考的分数离分数线都还差二百多分。
我并没有痛不欲生,在那个偏僻的山沟里,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上大学,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上大学。
③接下来,像其他学生一样,父母要我去复读。
我呢,要我去我就去,反正再考不上父母就死了心。
母校肯定是不要我的,因为老师知道我是连预考都没通过的差生,后来,父母托亲戚帮我联系另一中学,称我高考只差几分。
于是我便来到了那个中学读补习班,稀里糊涂读了几天,和以前读书没什么区别。
这一天上午,补习班的彭老师,一个胖胖的却很认真的老师,在讲台上大声宣布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勒令我立刻滚蛋,因为他在县教委查过我的分数,发现我连预考都差十万八千里。
当时我坐在教室的后面,全班同学齐刷刷地都回过头来看着我这个混进高考队伍的倒霉蛋。
④那一刻,教室里静得可怕,空气都凝固了,我感觉老师和同学的目光都像利剑一样,我已经没有勇气再赖着不走了,在极度的羞愧中我不知道我是怎样离开教室的。
回家的路上,阳光暴晒,分外刺眼,我的眼泪在无声地流个不停,我感到心也在一滴滴流血。
我发誓,如果不考上大学,誓不为人。
⑤想读书了,却没有学校接受我,我惶惶不可终日。
忽然有一天,一个同学来邀我去湘乡读补习班,于是我跟着她来到了湘乡。
⑥在一个四面漏风破庙似的教室里,我开始疯狂地读书。
我知道,我面临的比赛,别人都快接近终点了,而我此时还刚开始跑,我只有拼命地跑、不停地跑,才能赶上和超过别人。
强烈的信念使我不知疲惫不分昼夜地读书,早上我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晚上我一个人还在点着蜡烛看书。
头发长及披肩也浑然不觉,因为,我就压根儿没照过镜子--⑦第二年,我以班上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大学,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导讲义学员姓名:学科教师:年级:辅导科目:语文授课日期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主题第1讲现代文阅读综合训练教学内容1.复习现代文专题内容,把握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2.进一步掌握现代文的阅读方法,综合提升答题的准确率。
你能把所学的内容写在下面这棵知识树上吗?【知识梳理】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1)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2)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2)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3)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1)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2)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1)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2)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3)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4)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
(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1)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2)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自然环境的作用:1)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2)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8、记叙文语言评析:1)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2)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1)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联系本句内容做答;2)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3)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①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②再回答其作用。
(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内容?”)9、文段的作用:1)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2)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3)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二、说明文阅读(一)步骤及技巧: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掌握为说明对象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和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还需要掌握文章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以及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另外说明文阅读中也会考察说明文的结构形式,如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
因此,阅读此类文章,自然也应该抓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看看它是如何来“说”的。
“三读”:1、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
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也就是说明文的中心思想。
方法主要有三点:(1)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
俗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
(2)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
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
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
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
2、读精细——细部研讨方法点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清说透,就肯定离不开说明方法。
因此阅读说明文,就应当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种说明方法的联系和作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
3、读品味——捕捉咀嚼情感点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说”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课文所不可或缺的。
二、说明文阅读结构思路:(一)把握说明对象,辨识说明方法1、常见题型: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拟标语、提建议等。
2、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一般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好的说明文往往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文的事物和特征。
(二)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1、常见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和局部的说明顺序;或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直接划分全文的结构或划分某段的层次.2、常见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
4、抓逻辑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方法有以下两种:①看内容,辨顺序。
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
②找重点词句辨顺序。
空间顺序一般用方位词;时间顺序一般用时间名词;逻辑顺序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
▲理清了说明顺序,说明结构就可根据顺序来划分。
(三)体味说明语言,概括语言特点。
常见题型有如下两种:1、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为什么?③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2、分析、体味语言。
说明文中文句的理解与品位主要有两种题型:①请找出一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句子来分析。
②“ⅩⅩⅩⅩ”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3.答题时语言要规范: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答题格式: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
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或更换,为什么?答题三步走:A.表态,明确表示“不能去掉”或“不能换”;B.结合语境结实该词;C.与改换的词或去掉加点词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
答题格式:不能,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地说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去掉(或更换)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不能,删掉“ⅩⅩⅩⅩ”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ⅩⅩⅩⅩ”词,准确地说明了……【典型例题】行走京城①自十七岁告别故乡求学京城,到今天的已届知天命,三十年仿佛弹指之间。
回顾其间历程,有三种画面,总是于脑海中反复浮现且互相叠印。
②步行,串联起了大学的四个寒暑。
除了坐332路到首都体育馆看比赛,乘103路到中国美术馆看画展和到王府井书店买书,那几年间的生活范围主要是以校园为中心,辐射到周边,所凭借的交通工具基本是两条腿。
脚步踏在地上,年轻的心脏有力地跳动着。
未名湖的湖光塔影,朗润园的林木蓊郁,都在脚步的挪移间,袒露美的极致。
最常去的,当数海淀镇的新华书店和中国书店,从学校西南门出发,穿过一纵一横两条狭窄胡同就到了。
③参加工作有了收入,一辆坚固的天津产飞鸽牌自行车,陪伴了我十多个年头。
单位位于南城,周边的古迹名胜,都是靠了骑自行车游览观赏的。
陶然亭公园的楼阁参差、亭台掩映,天坛公园的坛墙环绕、古木森森,都被我无数次地亲近。
去琉璃厂一条街,仰望传统文化的精深博大;到前门大栅栏,感知商业繁华的遗风流韵。
更于千百条纵横交错的胡同巷陌之间,体验普通百姓的寻常日子,感受弥漫其间的老北京的韵味。
车轮辚辚中,生命也在扩展自身,告别青春余韵,平添了一份责任感,一种沉静和笃实。
④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和京城成千上万个家庭一样,我也拥有了自己的轿车。
油门轻轻一踏,胸间便升腾起翱翔的感觉,行走的半径便超越了城市。
东边,去通州的运河古渡口,遥想当年的帆影与渔歌;西边,到门头沟的明清古村落,自精美的石雕砖雕中体味民居建筑艺术的精湛;北边,在密云的深山里采摘新鲜果蔬,齿颊间萦绕一缕清香;南边,于永定河畔的森林小径上漫步,头顶枝叶间筛落斑驳的阳光……散步不外乎几条街道,骑车拘囿于有限区域,而驾驶则不管多远没有不到之处,纵横驰骋,以想象力为边界。
⑤时光之水流淌得多么迅疾!国家腾飞的振翅之声,具体到一座城市,便是建筑物的规模急剧扩展,长高,变宽,其速度令人惊叹。
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在几年间降临,梦幻一般。
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丰台园博园……它们都是恢弘的城市交响乐中,一个个响亮的乐章。
它们把城市装扮得日渐美丽,使城市的内在蕴涵也变得更加丰富。
古老的北京,因为它们,继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⑥行走京城三十载,我熟知她的美丽和瑕疵,仿佛了解自己掌心的纹路。
我盼望着,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会把车载空气净化器撤除,一同消逝的还有雾霾等词汇;城市的道路会变得更加畅快,堵塞将成为媒体的当日新闻。
⑦偶尔,我也会考虑一下更远的退休后的日子。
出行时我会重新选择骑车或者步行。
那时,阳光正从蓝天和白云之间,瀑布一样倾泻下来,淹没了这座城市。
一份久违了的从容和悠闲,会再度降临到我的心上。
那时,我会避开通衢大道和繁华场所,更多流连于那些洋溢着历史文化情味的所在,一条饱经沧桑的胡同,一座幽静古朴的四合院,远近各处的公园,形形色色的博物馆……⑧那时候,这个城市的一切,该是被调配得恰到好处。
⑨这样的想象让我迷醉。
⑩我相信,这不会仅仅是一个梦。
1、作者三十年间以不同方式“行走京城”。
阅读第①-④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5分)行走时间行走方式行走区域①步行②参加工作十余年间③④新世纪⑤京城周边的景点2、阅读第⑤段画线句,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它们都是恢弘的城市交响乐中,一个个响亮的乐章”。
(5分)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第⑧-⑩段的理解。
(不超过120字)(5分)【巩固提升】一路母爱①十二岁那年,我的父亲因病去世了。
家里一下子少了主心骨,那时外婆已六十多岁了,姐姐上初中,弟弟上小学,最小的妹妹只有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