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及其性状讲解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教案:溶剂的分类和性质

初中化学教案:溶剂的分类和性质

初中化学教案:溶剂的分类和性质一、溶剂的分类溶剂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能够与其他物质发生混合,并使其成为溶液。

根据溶剂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将溶剂分为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两大类。

1.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挥发性。

常见的有机溶剂包括醇类、醚类、酮类、酯类等。

这些溶剂在实验室中广泛应用于诸如提取、洗涤、稀释等操作中。

醇类有机溶剂主要是指含有羟基(-OH)功能团的化合物,常见的有乙醇、丙醇等。

乙醇可用作普通实验室中最常见的通用稀释溶剂,可用于水样预处理、显色试验以及纯化试样等。

醚类有机溶剂则是由氧原子与两个烷基链相连接形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环氧烷类例如乙二醚是许多实验室实施很多反应时所必须的有机溶剂。

酮类有机溶剂则是指含有羰基(C=O)功能团的化合物。

丙酮是一种常用的酮类有机溶剂,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可用于常见的稀释、洗涤等实验操作。

酯类有机溶剂则由羧酸与醇反应而成。

乙酸乙酯是一种较常用的酯类溶剂,它在分离和纯化过程中广泛使用。

2. 无机溶剂与有机溶剂相对应,无机溶剂一般是由无机物质构成的。

这些无机物质可能是单质或者化合物,如水、硫酸等。

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工业生产中,水都被广泛使用。

水作为天然资源,容易获取,并且具有独特的性质,在许多情况下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将盐类、碱类等计入无机溶剂范畴。

二、溶剂性质1. 溶解度和极性溶解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最多能够溶解多少溶质,通常以溶解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剂体积的比值来表示。

溶解度与溶剂的极性有直接关系。

极性溶剂一般能够溶解具有极性功能团(如羟基、酮基、酯基等)的物质,而非极性溶剂则更适合溶解非极性物质。

2. 活度系数活度系数是用来描述实际浓度与理想浓度之间关系的参数。

根据活动方程理论,可得到活度系数和摩尔分数之间的关系:γi=xi/phii(其中γi为第i个组分的活度系数,xi为该组分的 mol 分数,phii为该组分纯物摩尔体积与所有摩尔体积之和乘积的比值)。

常见有机溶剂的性质

常见有机溶剂的性质

常见有机溶剂的性质一、溶剂的定义溶剂(solvent)这个词广义指在均匀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一种过量存在的组分。

狭义地说,在化学组成上不发生任何变化并能溶解其他物质(一般指固体)的液体,或者与固体发生化学反应并将固体溶解的液体。

溶解生成的均匀混合物体系称为溶液。

在溶液中过量的成分叫溶剂;量少的成分叫溶质。

溶剂也称为溶媒,即含有溶解溶质的媒质之意。

但是在工业上所说的溶剂一般是指能够溶解油脂、蜡、树脂(这一类物质多数在水中不溶解)而形成均匀溶液的单一化合物或者两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

这类除水之外的溶剂称为非水溶剂或有机溶剂,水、液氨、液态金属、无机气体等则称为无机溶剂。

二、溶解现象溶解本来表示固体或气体物质与液体物质相混合,同时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一种过程。

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是描述液体状态的。

一些物质之间的混合,金与铜、铜与镍等许多金属以原子状态相混合的所谓合金也应看成是一种溶解现象。

所以严格地说,只要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相混合组成一个相的过程就可以称为溶解,生成的相称为溶液。

一般在一个相中应呈均匀状态,其构成成分的物质可以以分子状态或原子状态相互混合。

溶解过程比较复杂,有的物质在溶剂中可以以任何比例进行溶解,有的部分溶解,有的则不溶。

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其影响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与溶解过程有关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相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与不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的相互关系(主要是范德华引力);⑵分子的极性引起的分子缔合程度;⑶分子复合物的生成;⑷溶剂化作用;⑸溶剂、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⑹溶解活性基团的种类和数目。

化学组成类似的物质相互容易溶解,极性溶剂容易溶解极性物质,非极性溶剂容易溶解非极性物质。

例如,水、甲醇和乙醇彼此之间可以互溶;苯、甲苯和乙醚之间也容易互溶,但水与苯,甲醇与苯则不能自由混溶。

而且在水或甲醇中易溶的物质难溶于苯或乙醚;反之在苯或乙醚中易溶的却难溶于水或甲醇。

这些现象可以用分子的极性或者分子缔合程度大小进行判断。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极性、沸点、溶解性等)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极性、沸点、溶解性等)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粘度(20℃)/mPa·s; —介电常数名称沸点密度粘度波长极性E T(30) 介电分子量溶解性水100 1 1 268 10.2 63.1 58.8 18二甲亚砜189 2.24 268 7.2 45 48.9 78.14 DMSO能与水、醇、醚、丙酮、乙醛、吡啶、乙酸乙酯等混溶,不溶于乙炔以外的脂肪烃化合物乙二醇197 1.1155 19.9 210 6.9 56.3 26.33 62.07 与水/乙醇/丙酮/醋酸甘油吡啶等混溶,微溶于醚等,不溶于石油烃及油类.能够溶解氯化锌/氯化钠/碳酸钾/氯化钾/碘化钾/氢氧化钾等无机物.甲醇64.9 0.7914 0.6 210 6.6 55.5 32.6 32.04 溶于水、乙醇、乙醚、苯等二甲基甲酰胺152.8 0.92 270 6.4 43.8 36.71 73.10 能和水及大部分有机溶剂互溶,是高沸点的极性(亲水性)非质子性溶剂,能促进SN2反应机构的进行苯胺184 4.4 - 6.3 44.3 6.98乙酸118 1.28 230 6.2 51.9 6.19乙腈81.1 0.37 210 6.2 46 37.5 41.05 相对密度0.79,与水混溶,溶于醇等多数有机溶剂硝基甲烷101 0.67 330 6 46.3 38.6丙酮56.5 0.32 330 5.4 42.2 20.5 58.08 与水、乙醇、氯仿、乙醚及多种油类混溶吡啶115 0.97 305 5.3 40.2 12.3二恶烷; 二氧六环102 1.04 1.54 220 4.8 36 2.21 88.11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2-丁酮80 0.8054 0.43 330 4.5 72.11 甲基乙基酮能溶于4份水中,但温度升高时溶解度降低,20℃时,水中溶解度26.8%(w),水在2-丁酮中的溶解度11.8%(w)。

溶于乙醇和乙醚,可与油混溶。

有机溶剂的特点

有机溶剂的特点

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1. 理化性质:(1)分子式C2H6O(2)相对分子质量46.07(3)结构式CH3CH2OH(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5)熔点(℃):-114.1(6)沸点(℃):78.3(7)相对密度(水=1):0.79(8)相对密度(空气=1):1.59(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2. 健康危害(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然后抑制。

(3)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4)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黏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机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3. 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4.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防护。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5. 危险类别:(1)燃烧性:易燃(2)闪点(℃):12(3)引燃温度(℃):363(4)爆炸下限(%):3.3(5)爆炸上限(%):19.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

溶剂按化学组成分为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

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

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如链烷烃、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

它存在于涂料、粘合剂、漆和清洁剂中。

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如油脂、蜡、树脂、橡胶、染料等)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有机溶剂的种类有机溶剂的种类较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②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④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⑥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⑦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毒性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因此除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内外,尚可经完整的皮肤迅速吸收,有机溶剂吸收入人体后,将作用于富含脂类物质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肝肾等实质脏器,同时对皮肤和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

不同有机溶剂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作用的强弱也不同,这决定于每一种有机溶剂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机体的敏感性。

①神经毒性。

以脂肪烃(正己烷、戊烷、汽油)、芳香烃(苯、苯乙烯、丁基甲苯、乙烯基甲苯)、氯化烃(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以及二硫化碳、磷酸三邻甲酚等脂溶性较强的溶剂为多见。

有机溶剂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中毒性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病人可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嗜睡、无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消瘦,以及多汗、情绪不稳定,心跳加速或减慢、血压波动、皮肤温度下降或双侧肢体温度不对称等表现;第二种为中毒性末梢神经炎。

纯溶剂的性质

纯溶剂的性质

异辛醇(H-8)异辛醇, 2-乙基己醇,2-乙基已醇,2-乙基-1-己醇,辛醇Cas号【104-76-7】Beilstein号1719280分子式C8H18O分子量130.23别名2-乙基己醇,2-乙基已醇,2-乙基-1-己醇,辛醇Isooctyl alcohol2-Ethyl-1-hexanol分子结构式性状无色有特殊气味的可燃性液体。

溶于多数溶剂,能与醇;醚;氯仿混溶,微溶于水(1g溶于约720倍的水),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仅0.1%。

与水形成的共沸物,水为20%,共沸点99.1%。

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12.46ml/kg。

有刺激性。

质量标准Q/(HG)SJ 248-91项目Item分析纯化学纯(AR) (CP) 沸程Boilingrange,℃ 184-185 184-185(95%) (95%) 密度(20℃)Density,g/mL0.8330-0.8350 0.8320-0.8350灼烧残渣(以硫酸盐计)Ignition residue,% ≤0.025 0.05酸度(辛酸)Acidity,mmol/100g ≤0.02 0.03水份(H2O)Water,%≤ 0.10.15色谱标准物(色标)GCS含量: 99.5-99.9%水分含量: ≤0.05%贮存密封阴凉保存。

用途染料、树脂和油的溶剂, 有机合成, 增塑剂, 去泡剂, 织物丝光处理。

危险性质(?)危规编码联合国编号1987二乙二醇乙醚(E-222)二乙二醇乙醚, 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一乙醚,二甘醇一乙醚Cas号【111-90-0】Beilstein 号分子式C2H5OCH2CH2OCH2CH2OH分子量134.18别名二乙二醇一乙醚,二甘醇一乙醚,乙氧基三乙二醇醚,2-(2-乙氧基乙氧基)乙醇,二乙二醇-乙醚2-(2-Ethoxyethoxy)ethanolCARBITOL®;Diethylene glycol ethyl etherEthyldiglycol分子结构式性状无色液体。

化工厂溶剂培训

化工厂溶剂培训
工业酒精:95%的乙醇,其中含有甲醇,甲醇的危害比乙醇的大
工业酒精不能用于人体的消毒,因为甲醇会导致中 毒,用于皮肤消毒也会有部分被皮肤吸收,中毒后 严重的可导致失明甚至死亡!
由于工业酒精和食用酒的有效成分都是乙醇,故而 也被一些不法商家用来制作食用酒。这种"酒"被人饮 用后,就会产生甲醇中毒,所以用工业酒精勾兑的 酒也叫"毒酒".
五.烘赔的物品排列不能太密。干燥箱底部(散热板)上不可 放物品,以免影响热风循环。禁止烘赔易燃、易爆物品及有 挥发性和有腐蚀性的物品。
六.烘赔完毕后先切断电源,然后方可打开工作室门,切记不能直 接用手接触烘赔的物品,要用专用的工具或带隔热手套取烘赔 的物品,以免烫伤。
七.干燥箱工作室内要保持干净。
我们公司的主要溶剂
1.甲苯(二甲苯)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
醉作用。
2.正庚烷(环己烷)
外观与性状 :无色易挥发液体。
健康危害: 本品有麻醉作用和刺激性。急性中毒: 吸入本品蒸气可引起眩晕、恶心、厌食、欣快感和 步态蹒跚,甚至出现意识丧失和木僵状态。对皮肤 有轻度刺激性。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神经衰 弱综合征。少数人有轻度中性白细胞减少,消化不 良。
乙酸乙酯及乙酸激眼睛,长期接触可能引 起皮肤干裂,蒸汽可能引起困倦和眩晕。
溶剂的总结:
• 1.不管做哪个实验测试,只要接触溶剂的,都必须带手套。 • 2.手或身体不小心接触到溶剂,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 3.眼睛不小心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
零点,然后逐渐加入待称物质,直到所需重量为止。 • 被称物质的重量是显示屏左下角出现“→”标志时,显示屏所显示的实际数值。 • 称量结束应,关上侧门,切断电源,并做好使用情况登记。

电解液各溶剂简称及其参数

电解液各溶剂简称及其参数

锂电池电解液常用溶剂碳酸丙烯酯:PC分子式:C4H6O3无色无气味,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溶于水和四氯化碳,与乙醚,丙酮,苯等混溶。

是一种优良的极性溶剂。

本产品主要用于高分子作业、气体分离工艺及电化学。

特别是用来吸收天然气、石化厂合成氨原料其中的二氧化碳,还可用作增塑剂、纺丝溶剂、烯烃和芳烃萃取剂等。

特性分子量:102.09物理性质:外观无色透明液体熔点-48.8 ℃沸点242℃闪点132℃溶解度参数δ=14.5相对密度1.2069溶解度参数[2] δ=14.5饱和蒸汽压0.004kpa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丙酮、醇,乙醚、苯、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折光率1.4189比重1.189粘度2.5mPa.s介电常数69c/v.m毒理数据:动物实验经口服或皮肤接触均未发现中毒.大鼠经口LD50=2,9000 mg/kg.质量标准项目指标优级品一级品外观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含量, %≥99.5≥99.0 水份, %≤0.3≤0.5 溴化物(以溴离子计), %≤0.01≤0.1 密度20oC(g/cm3)1.200±0.0051.200±0.005用途²电子工业上可作高能电池及电容器的优良介质²高分子工业上可作聚合物的溶剂和增塑剂。

用作胶黏剂和密封剂的增塑剂。

还可用作酚醛树脂固化促进剂和水溶性胶黏剂颜填料的分散剂。

²化工行业是合成碳酸二甲酯的主要原料也可用于脱除天然气、石油裂解气中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²另外:还可用于纺织、印染等工业领域。

包装 200公斤镀锌铁桶包装,也可按顾客要求进行包装。

储运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钢瓶应垂直放置,避免受热和爆晒。

碳酸甲乙酯:EMC分子式:C4H8O3分子量:104.1,密度1.00 g/cm3,无色透明液体,沸点109℃,熔点-55℃,是近年来兴起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一种优良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溶剂,是随着碳酸二甲酯及锂离子电池产量增大而延伸出的最新产品,由于它同时拥有甲基和乙基,兼有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特性,也是特种香料和中间体的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剂的溶解性,溶解度,蒸发速度是影响油墨性状的重要因素.
二 溶剂的分类--按沸点分类
定义
低沸点溶剂
沸点
< 100℃
中沸点溶剂 100~150℃
高沸点溶剂 >150℃
二 溶剂的分类--按极性分类
极性溶剂:具有强极性和高导电 率的溶剂
如醇类,醇醚类,酮类溶剂.
非极性溶剂:具有低导电率的溶 剂

醋酸乙酯,醋酸正丙酯,醋酸丁酯.

丙酮,丁酮.
溶纤剂
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
三 溶剂的溶解性能
溶剂和树脂的相溶性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极性相似相溶 一般来说,极性溶剂能溶解极性聚合物,而非极性溶剂能溶解非 极性聚合物.
2. 溶解度参数(δ)相近相溶. 一般来说,溶剂和树脂的溶解度参数之差越小,溶剂对树脂的
溶解性越好,当两者之差大于1.5,溶剂就不能溶解树脂. 值得注意的是溶解度参数和相溶性的关系只适合于一般
极性或弱极性碳氢化合物,对于强极性化合物或强氢键化合物 仅溶解度参数相近不一定相溶,这种情况,只有极性相近,氢键强 度相近才能相溶.例如,聚丙烯腈的δ=12.3,乙醇的δ=13,按前述 的理论应该相溶,但实际上两者并不相溶,其原因是因为聚丙烯 腈是强极性的,而乙醇是中极性的.如果用强极性的溶剂甲酰胺 就能和聚丙烯腈相溶.
应用上式,能将两种以上溶剂的配比进行调整,而使混合溶剂 的溶解度参数和聚合物相近,这样能够配出溶解力很好的溶剂.这 种方法即使是使用两种非溶剂时也同样有效.例如,硝化棉 (δ=10.7),既不溶于乙醚(δ=7.4),也不溶于乙醇(δ=13),但能溶于 两者的混合溶剂中.
四 溶剂的挥发
溶剂的挥发速度主要与溶剂的沸点有关, 但不仅取决于其沸点,溶剂的蒸汽压,蒸 发能,导热系数,蒸汽比重及氢键强度等 都会影响溶剂的挥发速度.
溶剂及其性状
深圳深日油墨有限公司
目录
一. 溶剂的机能 二. 溶剂的分类 三. 溶剂的溶解性能 四. 溶剂的挥发 五. 溶剂选择的原则
一. 附表-凹版常用溶剂及物理参数
一 溶剂的机能
溶解树脂,组成连接料,赋予油墨适 应性.
调节油墨粘度,使油墨具有适当的 印刷适性和印刷效果.
调节油墨的干燥速度
三 溶剂的溶解性能
常用聚合物溶解度参数
三 溶剂的溶解性能
常用溶剂溶解度参数
三 溶剂的溶解性能
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的计算方法.
当使用混合溶剂时,其溶解度参数可用下式计算(体积计算法).
δm=V1δ1+V2δ2+···+Vnδn
式中:
V1 , V2 为纯溶剂的体积份数; δ1, δ2 为纯溶剂的溶解度参数.
如烃类溶剂.
二 溶剂的分类--按蒸发速度分类
快干溶剂.
醋酸乙酯,丙酮,丁酮,苯,正己烷等.
中干溶剂.
乙醇,异丙醇,甲苯,醋酸正丙酯.
慢干溶剂.
醋酸丁酯,溶纤剂
迟干溶剂.
环己酮,二乙二醇醚.
二 溶剂的分类--按化学结构分类
烷烃
正己烷,正庚烷.
芳香,丁醇.
常用溶剂的比挥发速度请参阅附表.
五 溶剂选择的原则
溶剂对树脂的溶解性.
它决定油墨的流动性,是液体油墨的 最基本要求
溶剂的挥发性(释放性)
它决定油墨的干燥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