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大雾成因
大雾天气

大雾的影响因素
• 虽然根据大雾的形成环境场有很多不同的分类,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它 们的形成和维持条件是相似的。影响大雾的因子主要有以下几个:动 力学要素、湿度及水汽环境、中低层稳定层结、热力学原理作用、近 地层层结的稳定性。 1、热力学原理作用 在晴朗的天气,白天地面吸收短波辐射增温明显,夜晚天空无云, 地面发射长波辐射,降温强烈,致使昼夜温差巨大,导致空气中的水 汽大量析出,为成雾提供了条件
我国大雾天气的发生大致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态势 ,其中东部沿海、四川盆地和长江流域东部以及云南南部 等地是大雾天气最多的地区,年均雾日在60d以上。我国 内陆大部分地区的雾多属于辐射雾,在季节分布上11月和 12月为多雾月,5月和6月为少雾月;而沿海城市以平流雾 为主,春、夏季最多。雾的日变化也很明显,尤其是辐射 雾,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0h,主要发生在夜间到清晨 ,能见度较低的雾持续时间相对要长一些。 对于华东地区过去47年间,雾日数在北部地区都为增加 趋势,但在南部多数地区为减少趋势,而霾日数在华东多 数地区都表现增加趋势。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全 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华东地区气温升高,而同时露点温度差 也在增大,另外还有下垫面的变化大气污染程度的日益严 重,使得华东地区呈现变暖变干的趋势,导致近些年华东 地区雾日数逐年减少,而霾日数逐年上升。
上面为经验公式,其中TH为预报日前一天13-15时平均最高温度,TL为预 报当日的最低温度,V为预报日当天02-07是的平均风速,当 0.2<Wu<0.35时较容易发生大雾
2021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雾的分类成因和高考题

(1)甲、乙两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 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
浓雾
水汽 凝结核 低温
答案: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 水汽较多(靠近河流) (易产 生浓雾)。
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当暖水面蒸发的水汽在空气中冷却达到过饱和时可 形成。 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或暖洋流移动到气团控制区均 可形成蒸气雾。 当暖雨水下降到锋面以下的冷空气中,空气中的水 汽过饱和时也常生成蒸气雾。
【例4】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 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 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② 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 汽凝结;
③ 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 下来; ④ 有充足的凝结核。
平 流 雾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 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 渐冷却而形成的雾。 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① 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② 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③ 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 2~7m2/s); ④ 大气稳定。
较厚 在一天的任何时间可以形 成和平流到某区域。在海 域下午或傍晚易发展。
辐射雾 较短(小于24小时), 经常日出增温后消散。
在开阔的区域或水源附 近雾相对较浓。
典型的是在一个区域形 成,分片的或是局地 相对浅
在夜间或清晨易形成, 常在降水后的晴空和日 落后出现。
【例3】
• 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误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 雾日,优势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
近35年南充大雾特征分析

近35年南充大雾特征分析作者:王碧波刘书慧张勇为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34期摘要利用雾霾统计14∶00法、NCEP再分析资料,对近35年南充大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大雾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就季节而言,大雾天气主要出现在秋冬季;从空间分布来看,雾日主要出现在高坪,浓雾和强浓雾主要出现在仪陇,高坪和仪陇两站的雾日数占全市总雾日数的70%以上。
低层湿度较大、风力较小、层结比较稳定的天气形势有利于大雾天气的形成,再加之晴朗少云的夜间辐射冷却(秋冬季)及特殊的地形作用(高坪站沿江的城区地形及仪陇站较高的海拔高度),共同构成了南充大雾天气成因;大雾天气与空气污染有较好的相关性,当连续出现大雾天气时,对应AQI指数和空气污染等级升高。
关键词大雾;浓雾;强浓雾;变化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 S1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34-296-04雾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最近几年尤其是人们对雾霾及环保问题的更加重视以后,使得人们对于大雾的成因及其带来的影响研究越发频繁,得出了一些可参考的理论分析成果[1-2]。
如徐会明等[1]对四川全省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四川大雾天气盆地多于高原,最近20年呈减少趋势,大雾形成环境主要与空气湿度大密切相关;顾清源等[2]对盆地大雾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盆地大雾主要形成在地面均压场、对流层中层风力微弱、外围无冷平流入侵的天气形势下。
四川盆地由于特殊的地形及湿润的气候特征,成为全国多雾区之一。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形以丘陵为主,嘉陵江由北向南穿越而过,特殊的地形地貌赋予了南充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也正因如此,每年尤其是秋冬两季为大雾多发期,而其中又以辐射雾为主。
根据《四川天气预报手册》的统计分析,盆地大雾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南充大雾日数年平均为37~63 d,且主要分布在沿江一线[3]。
自然类(雾)(专项训练)新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强化专项训练(解析版)

备战2022年新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强化专项训练自然类(雾)专项训练【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雾的形成条件。
2、了解不同地区分析雾的形成差异。
3、理解雾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
【教学过程】一、近年来“雾”的考法和出现的频率。
二、雾是什么?(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三、雾的形成条件①水汽充足:湿度大;②降温:遇冷凝结;③凝结核:尘埃物质多;④扩散难:地形封闭(盆地、谷地风力小不易扩散);大气稳定(出现逆温,无风)无风。
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北部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冬季多雾,被称为“雾鲁木齐”。
从2015年12月1日到2016年2月25日的87天里,乌鲁木齐的雾日多达73天。
分析乌鲁木齐被称为“雾鲁木齐”的原因。
(6分)冬季多(积)雪,空气中水汽充足;冬季燃煤取暖和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多;靠近沙漠,沙尘多,凝结核多;冬季多逆温,三面环山的地形,风力小,不利于雾的消散.分析思路:结合雾的形成条件,要有充足水汽、凝结核、大气稳定、降温等因素分析,采取对应措施。
可以对工业生产和采暖锅炉做好除尘工作。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
北部地区做好固沙工作,减少大气中的凝结核。
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加强空气四、雾的分布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
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答案】1.D 2.D【解析】1.根据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并结合图例可知,选项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应该是柴达木盆地,D正确。
福建沿海年平均雾日≥ 50天,黄海沿岸年平均雾日20-49天,准噶尔盆地年平均雾日约为5-19天,ABC错误。
常见的天气现象:云、雾、雾凇、霜、露-2023高考地理微难点突破课件

7.云瀑常常出现的时间是( )
A.晴朗的白天
B.晴朗的早晨
C.湿润的白天
D.湿润的早晨
01
云瀑是流云在垂直方向上的一种动态景观,流云顺地表溢出,沿山岭向下翻腾,落到半 山腰又猛地收住,犹如天河倾泻,气势磅礴。四川盆地,尤其是川西地区,是云瀑景观发现 的中心区域。据此完成7~9题。
8.云瀑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
8.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的海云,其 循环周期一般是( )A.一小时 B.一个白天
C.一昼夜
D.一年9.维持时间长且快
速发展的海云最可能开始于( )A.午夜的陆
地上 B.黎明前的海上
C.日出时的陆地上 D.午后的海上
02
(2021·广东省1月适应性测试)秋冬季节,我国环渤海区域由于西北弱冷空气
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01
海云是沿海一带一种特有的对流发展较旺盛的积云,形似古代的城墙。海云的演变有 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但是维持时间较短;另一种快速发展 ,整日或连日维持不散。下图为海云形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能示意荚状云现象的是(
)
01
当空气流经某些山峰,会形成波状气流,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美丽的荚状云,其中 间厚、边缘薄,云块呈豆荚状。荚状云形似飞碟,它能与山峰相伴而存,成为奇观,如 下图所示。据此完成4-5题。
5.谚语:“连日多阴沉,忽现豆荚云,云往西边去,雨
雪定来临”能反映荚状云形成的条件是(
16.福州市出现雾的概率最高的时间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日出前后—近地面气温最低
B.14时前后—水汽最充沛
高考地理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霜、霜冻、无霜期

高中地理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霜、霜冻、无霜期秋冬时节的早晨,常常有迷雾出没。
雾的来去悄无声息、神秘莫测,却是秋冬时节舞台的重要角色。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接近零点,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的成因及形成条件空气容纳的水汽是有限度的,当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也就饱和了。
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容纳的水汽多少也与气温高低有关。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气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反之则越少。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
雾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几种常见雾的类型雾是千变万化,纷繁复杂,雾到底有哪几种类型呢?因为形成的原因不同,雾也分很多种,像是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等。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谁是雾?谁是霾?从污染角度区分霾≈空气污染,雾≠空气污染。
从能见度角度区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就是雾;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的,称为轻雾或霾;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
雾的厚度一般只有几十米至几百米,霾则有1千米~3千米。
从颜色区分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霾则是黄色、橙灰色;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雾的影响与危害No.1 雾对交通的影响与危害雾会使能见度降低,对交通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对高速公路车辆行驶和机场飞机起降的影响最大。
大雾天气常常导致许多地方高速公路封闭和机场航班延误。
No.2 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雾天,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后将变得不易扩散与沉降,这使得污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们经常活动的高度。
而且,一些有害物质与水汽结合,毒性会变得更大。
四川盆地大雾天气与预报概要

第七章四川盆地大雾天气与预报 (268)7.1 雾的定义及分类 (268)7.2四川盆地大雾的分布特征 (269)7.3 四川盆地大雾的主要形成机制 (270)7.4 四川盆地大雾的预报经验指标 (272)7.5 四川盆地大雾的典型个例分析 (273)第七章四川盆地大雾天气与预报雾对人类生活、生产建设都有诸多不利影响。
随着现代化建设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雾的危害性更为显著。
大雾对交通运输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对航空和高速公路运输,经常引发严重交通事故。
另外,被人类活动污染了的城市或工矿区的雾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苯等重金属微粒以及灰尘和病源微生物,这些物质可伤害树木和农作物,被吸入人体后可危害人们的健康。
大雾还是输电网络的破坏者,雾不仅因为潮湿,更因其中含有的多种化学腐蚀剂,易使输电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导致短路或跳闸,造成大面积停电。
四川盆地由于特殊的地形原因及湿润的气候特征,成为了全国多雾区之一,尤其是在冬季,成雾之后,有时经久不散,常给民航、高速公路、水运等交通运输以及电力供应和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7.1 雾的定义及分类雾是指浮游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通常将水平能见度在10千米到1千米的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称为大雾,其中,水平能见度在500到50米(含50米)的雾称浓雾,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称为强浓雾。
雾的厚度一般在几十到几百米,厚的也可到1千米以上,厚度不到两米的雾,叫做浅雾。
雾按形成条件可分为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蒸发雾、谷雾。
根据雾中温度高低,又可分为暖雾与冷雾。
按物态分,有水雾、冰雾和水冰混合雾三类。
雾的天气学分类法将雾分成气团雾和锋面雾两类。
此外,人们还常把发生在海上的雾称为“海雾”。
(1)辐射雾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近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
一般出现在晴朗、微风而近地面气层又比较潮湿的夜晚或清晨,在秋冬季比较容易出现。
(2)平流雾平流雾是暖而湿的空气流经冷的表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
1981—2010年四川省金堂县大雾气候特征

3 2 季节变化 表1 为各季节大雾日数统计表。由表 1看出: 大雾主要出现在冬季( 1 0a 出现 6 3 1d ) , 占全部雾 日的 5 7 5 %, 其次为秋季, 占2 5 1 %, 夏季最少, 仅 占7 7 %。从分年代际统计来看, 同样存在冬季最 多, 秋季次之, 夏季最少的特点。同时发现, 除9 0年 代秋季大雾日数是先增加后减少之外, 其余各季节
图 2 是金堂大雾结束时间日数的日变化图。由 图可见, 金堂县大雾结束时间主要集中 在 0 8 —1 2 时, 约占总次数 8 5 3 %, 其中以 1 0时结束次数为最 多, 0 9时 和 1 1时 紧 随 其 后, 分别为 2 0 1次 ( 占 1 9 2 %) , 2 0 4 次( 占1 9 5 %) 。
关键词: 大雾; 气候特征; 金堂县 中图分类号: P 4 6 6 文献标识码: B 图 1为 1 9 8 1 —2 0 1 0年金堂县大雾日数图。由图可 2 0 世纪 8 0年代后期到 9 0年代初期( 即1 9 8 6 — 见, 1 9 9 5 年) 是一个相对高发期, 平均达 5 6 7d , 但是 1 9 8 9 年为一个特例( 仅3 5d ) ; 1 9 9 8年以后年均大 雾天数明显减少( 平均 1 8 7d ) , 尤其是进入 2 0 0 7 年以来, 大雾天数均低于 1 1d , 是一个大雾相对少发 =- 期。统计上述资料, 建立变化趋势方程: Y ( t ) x+6 , 即大雾天数以 1 5 6 / 1 0a的速 0 6 8 3 1 5 6 02 率减少。
冬季最多, 秋季 ② 大雾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 次之, 夏季最少。同时发现, 除2 0 世纪 9 0 年代秋季 大雾日数是先增加后减少之外, 其余各季节大雾日 数均按年代际呈现出依次减少的趋势, 特别是进入 2 1 世纪后, 大雾日数迅速减少。 2 月最多, 1 月次之, 这2 ③金堂县大雾日数以 1 个月就占了全年的 4 9 5 %; 6月最少, 仅占全年的 0 6 %( 近3 0a 仅7 次) 。 8 时之前; 结束时间 ④金堂县大雾主要开始于 0 主要集中在 0 8 —1 2 时。 参考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个例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四川 雾日热力学特征的个例分析 年 月 日到 年 月 日 四川盆 天的连续大雾天气
大气处于一种
准饱和状态 ≈ ° 层与 ° 层的 Η 差值 都为正值 大气中低层处于稳定状态 …对流层中低 层 小于
° 以下层 虽然风向变化大 但是风速都
≈
≈
尹球 许绍祖 辐射雾生消的数值研究 李玉芳 张安云 许彬 等 大雾成因分析 ≈ 年
气象学报
≈
月下旬江西连续大范围
江西气象科技
≈
吴洪 柳崇建 邵洁 等 北京地区大雾形成的分析和预报 ≈ 应用气象学报 四川省气象局 四川省短期预报员手册 ≈ 局 朱乾根 林锦瑞 寿绍文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 版社 成都 四川省气象 北京 气象出
第
卷第 期 年 月
气
∞× ∞ ≤
象
科
技
⁄ × ∞≤ ≠
∂
≥≤ ∞ ≤ ∞
四川盆地大雾成因剖析
顾清源 徐会明
四川省气象台 摘要
陈朝平
成都
杨淑群
为了构建/ 四川盆地大雾天气客观化预报系统0 采用天气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
成因进行了剖析 ∀ 分析表明 四川盆地多雾同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近地层空气湿度大密切相关 ∀ 形成四 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有利条件为 近地层层结稳定 !近地层风力弱 !近地层准饱和 大雾预报最为重要的是判断未来 是否有降雨产生和辐射冷却强度 ∀ 关键词 大雾成因 地理因素 热力学特征 动力学分析
∗ ∗ ∗
之间的都记 占 凌晨 在后
∗ ∗ ∗ ∗
分时计前一个时次 ∀ 统计结果为 成雾
∗
∀ 葛良玉等针对沪宁线一场持续性
时间在前半夜的 上午
大雾天气个例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 低空下沉 逆温 地面辐射逆温是雾形成和长时间不消的重要 条件≈ ∀ 尹球等采用数值研究方法得出 / 风速大 不利于雾的形成发展 而有利于消雾 ∀ 云层对雾生 消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低云阻止雾的形成 促进雾 的消散 高云则可能非但阻止不了雾的形成 反而妨 碍了雾的消散0 ≈ ∀ 李玉芳等对江西大雾成因分析 认为 雨转晴或晴转雨的转折点上有利于雾的形 成≈ ∀ 吴洪等对北京地区大雾形成的分析表明 近 地面 弱 干 平 流 !云 量 少 于
×
∏ ∏
√ 2
Κεψ ωορδσ:
∏
√
…层结条件 近地面层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层存在时
°
盆地风
西南风 东风 有冷平流
有利于雾的形成 ∀ 二者以上同时满足占到了所选个 例的
∀ 而这些条件的形成同天气形势分布是
区冷平流 无冷平流 强南风或强北风 风速
°
密不可分的 ∀ 利用上述 见表
∀
个四川盆地辐射雾个例
从天气形势入手进行统计分析 描述天气形势的量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有利于四川盆地辐射雾形 成的主要天气形势是 ≠ 地面的均压场 低层风力微弱 ≈ 外围无冷平流入侵 ∀
°
饱和程度
逆温
有逆温 无逆温
表3
天气形势要素量值
要素值 青藏高原有低槽 所占比例
≠ 辐射冷却条件 晴朗少
青藏高原系统
青藏高原平直气流 青藏高脊 西北风
云的夜间 地面有效辐射强 !散热迅速 使近地面气 水汽条件 湿度 层降温多 有利于水汽凝结成雾 越大和湿层越厚 就越有利于形成雾 ≈ 风力条件 微风有利于雾的形成 风力过大 不利于雾的形成
≈
有爬坡雾存在 本文主要对冬半年四川盆地辐射雾 的成因进行分析 ∀ 四川盆地大雾生消的时间特征 选取四川盆地范围内成都 !乐山等有地面连续 观测资料的
∗
个国家基准站为统计分析对象 对 年共 年资料中有关大雾天气的开始
∗ ∗
时间和结束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 分析中时间以整 点计 例如 把雾开始于 为 半夜的 占 中午 占 占 占 凌晨 占 下午
春季
2 2
第
期
顾清源等 四川盆地大雾成因剖析
≈
葛良玉 江燕如 梁汉明 原因探讨 ≈ 气象科学
年岁末沪宁线持续五天大雾的
≈
结论 经过上述分析 得出建立四川盆地大雾天气客 观化预报系统的关键是 ≠ 判断辐射冷却的强度 判断未来近地层饱和状态 ≈ 判断未来近地层风力 状况 …判断未来近地层层结稳定状况 ∀ 最为重 要的是判断未来是否有降雨产生 ∀ 因为在冬季 在 近地面层处于准饱和状态时也容易出现降雨 ∀ 参考文献
年的高空探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在同纬 月! 月! 月 ! 月 ! 月 四川
度的长江流域 四川盆地近地面层的湿度是最大的 ∀ 在整个冬半年的
图
成都 !武汉 !上海冬半年月平均相对湿度
四川盆地辐射雾成因的热力学特征分析 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绝大部分都是辐射雾 盆地辐射雾的热力学特征分析 ∀
.
≈
图 是成都探空站探空资料的时间剖面图 从图上 可以清楚的看到 ≠ 大雾期间 近地面层 地面至 对流层中低层 ° 有一个逆温层存在
四川盆地是我国的一个多雾中心 四川盆地大 只有在峨眉山等山区地带
四川省气象局重点科研课题 / 四川盆地大雾天气客观化预报系统 0 资助 作者简介 顾清源 男 高级工程师 从事短期天气预报工作 收稿日期 年 月 日 定稿日期 年 月 日
第
期
顾清源等 四川盆地大雾成因剖析
四川盆地多雾的地理因素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东有巫山 !大巴山 南与云贵高原接壤 北有秦岭山脉 西与世界屋脊青 藏高原相邻 ∀ 四周高山环绕 境内江河密布 它因贯 穿其境的岷江 !沱江 !嘉陵江 !渠江而得名 广阔的田 野为近地面空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北面高大的秦岭 山脉就像一道铁闸 挡住了南来北往的水汽 将南海 ! 孟加拉湾北上的大量水汽截留在四川盆地内 从而造 成了巴蜀大地冬季云雾迷漫 空气湿润 ∀ 根据 年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雾的危害越来越突出 现 在大雾天气预报已经成为各级气象台站冬半年天气 预报业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而使得有关大雾天 气成因的研究日渐深入 ∀ 孙奕敏针对成都双流机场 的大雾天气从温湿结构 !水的相变 !大气湍流 !大气 污染 !大气化学 !气溶胶和污染物微粒的稀释扩散等 方面进行了研究 并就雾的预报和人工消雾进行了 探讨 提供了一些对预报业务系统建设有参考价值 的预报方法
∗
盆地内在近地面的 接近 图
° 层的月平均相对湿度都
表明空气处于准饱和状态的几率
大 而长江中游的武汉和出海口的上海 近地面层
° 的月平均相对湿度比四川盆地小得多 基本上都
不超过
空气的饱和状态差一些 ∀ 四川盆地由
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 在冬半年近地面层空气湿 度大是四川盆地多大雾的主要原因 ∀ 在四川盆地内 经济发达的平原城市成都和山 区城市什邡年平均大雾日数分别为 均大雾日数分别为 天和 天和 天 而经济欠发达的平原城市青神和山区城市阆中年平 天 ∀ 这表明 经济 欠发达地区天气出现的频次要比经济发达地区的大 雾大得多 而与是否是平原或山区关系不十分密切 ∀
地内出现了一场持续时间达
处于一种弱风状态 ∀
图
成都探空资料时间剖面图
气
象
科
技 表2
30 个大雾个例的要素资料统计
个数 次 层结稳定
Τ [ Τ Τ Τ
第
卷
.
雾日热力学特征的统计分析 选取
∗
年所有大雾个例中的秋 !冬 ! 对 个大雾个例的
所占比例
春季大雾各
个个例 表
稳定 不稳定
Τ Τ [ ε ε ε
层结稳定度 Η Η !饱和程度 温度露点差 ! 逆温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表 ∀ 结果表明 ≠ 四 川盆地内逆温层对大雾天气的形成有利 但不是绝 对的 近地面层空气处于准饱和状态对大雾形成 至关重要 ≈ 对流层低层气层层结稳定是产生大雾 天气的关键因素 ∀ 四川盆地辐射雾成因的天气学分析 辐射雾的天气学分析主要从形成辐射雾的 条件入手来进行分析≈ 个
表1
南风或北风 [ 北风 风向 南风 盆地气压差
[ ° °
对流层中
地面
∴Leabharlann ° π ° °1980 ∗ 2001 年四川盆地大雾个例出现时间
出现的时间 年2月2日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地 面 相 对 湿 度 超 过 ∀
占
∗
占 下午
占 傍晚及入夜时分
∀ 消雾时间在前半夜的
在后半夜的
∗
∗ ∗
占 上午 占 傍晚及入夜时分
∗
占 中午 占 占
∀ 统计结果表明 四川盆
负涡度平流等有利于辐射雾的生成≈ ! 雾天气以辐射雾为主≈
地大雾天气成雾时间频次最大的是在每日凌晨 雾 消时间频次最大的是在每日的上午 ∀
≈
≈
孙亦敏 灾害性浓雾 ≈
北京 气象出版社
Χαυσ εσ οφ Ηεαϖψ Φογ ιν Σιχηυαν Βασ ιν
∏± ∏
≥ ∏
÷∏ ∏
° √
≤
≤
≤ ∏
≠
≥ ∏∏
Αβσ τραχτ : ∏ ∏ ∏ ≥ × ∏
∏ √ ∏ ∏ √ ∏ ∏ √
√ ƒ ≥ ∏ ∏ ∏
≥ ≥ ∏
√ ƒ
≥
∏ × 2
∏ ∏
∏ ∏ ∏
气压
° [
冬季
2 2 2
四川盆地辐射雾成因的动力学分析 有关辐射雾成因动力学分析的文献很少 针对 上述 个个例 利用
° ! ≤ °≥
版的工具模块
秋季
2 2 2 2
计算了涡度场和散度场 ∀ 结果表明 对流层中低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