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西北地区

合集下载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原创学案)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原创学案)

人教地理八年级下册学案教案一体化唐山市友谊中学地理组王志伟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学案)2010.3【教学要求】1.通过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部向西部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3.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干旱的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4.通过阅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分析出其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而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

5.明确西北和青藏地区分布的我国主要的牧区。

【自主预习】一、干旱的西北地区1.西北地区地处我国第级阶梯,地形以和为主。

东部高原以和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以景观为主,只有盆地有星星点点的。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 ,而且对湿润气流阻隔,形成为主的气候特征。

3.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主要是由的差异引起的。

4.西北地区的河流稀少,以为主, 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二、高寒的青藏地区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山脉以西, 山以北, 山和山以南的西南地区。

2.青藏高原平均海拔米以上,有“”之称。

3.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和。

三、以牧业为主的地区1.西北和青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牧场各具特色。

内蒙古主要是牧场,新疆主要是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牧场。

2.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和 ,新疆的 ,青藏的和,宁夏的,都是著名的畜种。

3.在西北地区的、、和天山山麓,人们利用和高山,发展了。

4.在青藏地区的、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

5.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和 ,由于那里长、大,作物单产很高。

【教师点拨】1.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人们生产与生活的主要差异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东西距离很长,区内高原面积广大,有大兴安岭等山脉与东部平原相隔,这种位置和地形决定了从海洋上来的夏季风基本上不能到达这里,而且越往西,距离海洋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小。

西北地区课件

西北地区课件

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该如何防治土地沙漠化?
西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西北地区知识点二、
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干旱
• 【合作探究 】 从东向西,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大致上呈 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想一想,为什么?
内蒙古高原东部:300mm左右 吐鲁番盆地托克逊:5.9mm 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西北地区知识点二、
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干旱
草场 退化
资料一
楼兰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枢纽,中西方贸易 的一个重要中心。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楼兰, 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 城。西汉时,楼兰的人口总共有1万4千多人,商旅云集, 市场热闹,还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宝塔。 楼兰古城的繁荣,使它的人口迅速增长,人类的各种 活动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绿洲逐渐缩小,人们已 经感到沙漠的威胁,南北朝时期,由于塔里木河的改道, 楼兰人赖以生存的水源断绝了,他们不得不离开这世代 居住的地方。随着楼兰城被黄沙掩埋,古城从史籍上消 失了。
教学目标
• 情感目标 通过“干旱”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 影响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
•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地理环境各 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哦。因此,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干旱” 环境下的区域地理特征 • 针对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推导分 析能力需要提高的情况下,确定本节课 的难点为:“干旱”环境对人类生产生 活的影响
资料二
大西北,我国四大区域中面积最广阔的一方, 国土面积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人口却只占全国的4 %,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最低只有 7.18人。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 略的实施,广袤的大西北似乎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口。 然而,日前西北地区人口与发展论坛上公布的《西 北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却惊人地显示:西北 地区人口与环境、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极不平衡,生 态环境严重超载,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发人深思的是,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养活 了13亿人口,而占去国土面积三分之一的西北地区, 承载了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口却已不堪重负。

西北地区-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湘教版)

西北地区-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湘教版)

萄品质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
练习反馈
5.当地葡萄酒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可以( D ) A.提升包装档次 B.降低生产成本 C.改善生态环境 D.提高产品利润
23
西北地区
06
小结
谢谢欣赏
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 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 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雅丹地 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 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 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 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21
练习反馈
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适合种 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
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目前当地重点打造葡萄酒产业,酿酒葡萄种植面积
达57万亩,年产葡萄酒1.2亿瓶,产品远销法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西
班牙等国家。据此回答4~5题。
4.当地生产葡萄酒的有利条件是( C )
①葡萄酒产量高 ②葡萄种植面积大 ③海洋运输便利 ④酿酒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特点
本区河流稀少,且大 多是内流河。塔里木 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 河。
天山牧场
南方地区
04
农业
类型
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
主要农业区
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河西走廊、 河套平原
作物
细毛羊、伊犁马等
河套平原
又称“塞上江南”,是西北地区重 要的粮食产地。这里地形平坦、土 壤肥沃,依托黄河水源,灌溉系统 发达。
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三节 西北地区
玉门关遗址
西北地区
0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以及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状况等。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相对较弱,对于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资源状况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2.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征。

3.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案例分析题目。

3.准备好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4.准备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五章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1课时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五章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1课时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较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打开大屏幕,显示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

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讲授新课]读图5.4:西北地区的地形。

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

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用亮线分别显示中国主要东西方向的山脉。

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

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3、4两题目要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把推理结果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活动1:(课本第12页活动1)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即可完成。

通过提问,看有无问题,适当点评。

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

第三节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第三节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第八届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展示活动周中学(小学)教学设计第三节西北地区(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南宁市37中廉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西北地区的山脉、盆地、平原、高原、河流、沙漠的分布。

3、重点掌握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4、掌握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分布。

5、了解西北地区重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和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树立发展经济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保护环境、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 通过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的关系,树立辩证思想;通过分析各地区存在着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唯物主义思想和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和态度。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对于西北地区的介绍,教材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侧重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

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4阅读材料“从草原到荒漠”,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本区自然景观从东到西的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进而得出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本区草场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牧区,而农业生产只能在那些有灌溉水源的地区进行。

在分析本区的农牧业发展时,我注意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概念。

由于干旱的原因以及有关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既是本区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对于这样一个生态十分脆弱的地区,我们要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必须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统一起来考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教学对象分析对于初中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认知能力有限,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本节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来实现。

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即把积累的零乱的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形成系统知识,其方法是化多为少,并小为大。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说课稿6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说课稿6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主要介绍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进行深入的了解。

教材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分别阐述这两个地区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各具特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国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其深层次的特点和差异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观察和分析这两个地区,以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认识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比较两个地区的异同,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思考。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高寒环境中形成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分析高寒环境对气候、水文、人口、农业和牧业的影响。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2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或听到过青藏高原有关寒冷的图片或报道吗?看到、听到过。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与它海拔较高有关呢?本区寒冷的气候,是由于其海拔较高造成的。

[讲授新课]读图5.17:青藏地区的地形。

通过阅读(结合图例),从颜色上判断其海拔高度大致为平均4000米。

看图中小图——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都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和西部,引导学生复习气温垂直变化规律,计算山顶的大致温度。

总结:由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川分布广泛,而这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

看图中小图——高原上的山地冰川。

看录像片段——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

板书:高——寒活动1:(第14页活动1)给学生充足时间比较、计算、思考,教师点拨,最后提问、总结。

(1)两地年平均气温拉萨:5.6℃左右成都:15℃左右(2)两地气温差异及原因拉萨地势高,则年平均气温低。

活动2:(第14页活动第2题)学生思考后,提问,教师点评总结。

大屏幕显示:板书: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太阳能资源丰富承转:青藏高原地势高,除影响本区气温外,对降水有影响吗?有,阻挡夏季风,降水稀少。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有相似的一面,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缺水)由于水分的制约,这两个地区不能像北方、南方地区那样以耕作业为主,而是以畜牧业为主。

板书:读图5.21: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

1.通过读图,明确本区以牧业为主。

2.找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畜种——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的畜种——山羊、绵羊、伊犁马等——细毛羊为著名畜种。

青藏的牦牛、绵羊、山羊等——牦牛、藏绵羊为著名畜种。

宁夏的山羊、绵羊等——滩羊是著名畜种。

3.通过图例,找出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

提问:①这些地区分布是否集中、连片?不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里木河
黄河
河流: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
年降水量50毫米以 下对应荒漠地区
降水量逐渐减少
年降水量50-200毫 米对应荒漠草原 400
年降水量200-400 毫米对应温带草原
200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活动 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某摄影家夏天在西北地区 拍摄了甲、乙、丙三个地点的照片,请和同 学一起探究这些照片中的地理奥秘
玉门
夏季风
干旱
原因:深居 内陆,距海 远,并有山 岭阻挡,受 夏季风影响
小。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气候特征?
西北地区降水特征:大部分地区降水在400mm以下,
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乌鲁木齐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 30
降水量/ 600
15 0 -15
············543000000
-30
西北风光
腾 格 里 沙 漠
可移动的房子——蒙古包
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1)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牧场
集中在 贺兰山以东,主要有 呼伦贝尔 草原 、 锡林郭勒 草原,优良畜种有 三河马 、 三河牛 等。
2)新疆牧区——山地牧场
集中在 天 山、阿尔泰山,夏季牧场在林带以上,
冬季牧场在山麓地带。优良畜种有 伊犁马 、 新疆细毛羊 等。
塔里木河
阴山
贺 兰黄 河 山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 1、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 条件有哪些?
• 2、西北地区有哪些灌溉农业区?水源是什 么?
• 3、为什么西北地区的瓜果特别甜? • 4、为什么新疆盛产长绒棉?
灌溉农业区
1.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天然降水较少。
因地制宜 谋求发展
牧区分布
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贺兰山 以东地区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分布有呼伦 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大型优质温带草场。贺兰山 以西地区降水稀少,地表多戈壁、沙漠,但山地降水较 多,分布有高山草场。
呼伦贝 尔草原
锡林郭

勒草原


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灌溉农业区 西北地区有哪些灌溉农业区?
灌溉水源是什么?
D
灌溉农业区 A.河套平原 B.宁夏平原 C.河西走廊 D.天山山麓
A CB
水源
黄河
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塞外江南-河套平原
祁连山冰雪融水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
祁 连 山 脚 下 农 田
天山山麓的绿洲农业
3、为什么西北地区的瓜果特别甜?
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 -45
雨,气温年较差大。
-60
日较差大,日照强,多
1
大风。
200 100
4 7 10 月0份
乌鲁木齐
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海陆位置: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地形: 山脉阻隔湿润气流
来自海洋的湿润 气流难以到达
干旱
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 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影响西北地 区哪些方面?
西北地区的草原景观
内蒙古东部呼伦贝 尔草原夏季牧草茂 盛,牛羊成群。
西北地区的荒漠草原景观
西北地区荒漠景观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最大的沙漠)
准格尔盆地位于我国西北的新疆境内, 因气候干旱,风便成为塑造地表形态的 主要营力。风蚀城堡就是风对软硬不同 的岩石吹蚀的结果
我来归纳:
东为草原
距海较远
西为沙漠
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新疆细毛羊、伊犁马

毛 羊



宁 夏


三河牛
宁夏的滩羊
三河马、三河牛
三河马
贺 兰 山
山地畜牧业
草原畜牧业
全国重要的畜牧业 基地
位 置:贺兰山以东
内蒙古牧区 代表草原:呼伦贝尔草原
(温带草原牧场)
以贺兰山为界
锡林郭勒草原
位 置:贺兰山以西
新疆牧区
(山地牧场)
代表牧场:天山、阿尔泰山、祁 连山的山麓和山坡
A
1.根据照片反 映的地理环境, 按照从湿润到 干旱的顺序, 将A、B、C三 幅照片进行排 列。
B
C
从湿地到干旱的顺序是
B
AC
活动 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某摄影家夏天在西北地区 拍摄了甲、乙、丙三个地点的照片,请和同 学一起探究这些照片中的地理奥秘
2.摄影家忘
了告诉大家这
三幅照片的具
A
体拍摄地点,
请你来猜一猜
这三幅照片的
拍摄地,将照
片与图中的拍
摄地点(甲、
乙、丙)连线。
B
C
活动
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某摄影家夏天在西北地区 拍摄了甲、乙、丙三个 地点的照片,请和同学一起探究这些照片中的地理 奥秘
3.推测造成西北地区景观变化的原因。
西北地区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再加 上受到地形的阻隔,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 达。因此,降水越来越少,气候越来越干旱, 景观也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
地形:位于 第二 级阶梯,海拔高,
以 高原 和 盆地为主。
阿尔泰山
准噶尔盆地
天山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新疆地形有什么特点?
新疆的地形特色:三山夹两盆
【阿尔泰山】 【准噶尔盆地】 【天山山脉】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脉】
探讨:1、“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是指什么季风?
“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 2、由于“春风不度玉门关”,使西北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养分 的积累,因此这里的瓜果特别甜。
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形成干旱的自然特征
高山阻隔
河流稀少
多季节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想一想:
• 西北地区干旱气候下的农业有什么特点? • 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特点的形成有哪些条件? (气候、水源)
胡杨及胡杨林景观
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 不朽”。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 且十分珍贵,可以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 银杏树相提并论
第三节 西北地区 第一课时
◆ 感受西北
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北冰洋
太 平 洋
印度洋
西北地区在亚欧大陆上的位置
一、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与范围
范围:西北地区 大兴安岭 以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 以北 。
读出本区本区主要包括的省区

陕 宁
行政范围:涉及 新疆、内蒙古和宁夏三个自治区及甘肃省、陕西 等省
天 山 牧 场
西北风光
呼伦贝尔──中国最美的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
西北风光
锡林郭勒,触摸到了草原的灵魂
白云浸染片片碧浪 我的身心投入 这绿色的海洋 我希望自己变成鱼儿 在大海里歌唱 牛羊是滨海的贝壳 心灵是蒸腾的希望 美丽的大草原 这里是自由的国度 这里让我的个性更张扬 让我的歌声更嘹亮 经过草原的洗礼 我的脊梁会更加的坚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