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的市场环境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手机的市场环境分析

【前言】本文是在综合查阅网络、杂志等资料的基础上,对所得资料进行合理归纳总结,以实现对中国手机市场环境进行分析的目的。文章前部分简单地阐述了中国手机市场环境的演变历史,中间部分重点分析近十年中国手机市场环境的特点——主要从市场的消费端和生产端两个视角来分析,每个视角都总结了一些特点。最后部分,将消费端和和生产端结合,进行小结。

【关键词】市场环境,消费端,生产端

一、中国手机市场环境的演变

在当代社会,人们除了将它当作一种基本的通信工具外,更多的是将它视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种生活的追求,它——便是手机。手机作为当代人的宠儿,其出现在中国人视线中的时间却比较晚。1987年,中国广东省正式开通蜂窝式移动通信业务,标志着中国通信市场开始步入移动通信时代。短短二十余载,手机在中国的成长是如此迅速,到今天,中国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中国手机市场环境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1987-1995)摩托罗拉一枝独秀。摩托罗拉是模拟手机时代无可争议的王者,它率先进入并以绝对的优势地位独霸中国手机市场,并成功地将其品牌定义为行业代言人。

第二阶段(1996-2000)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足鼎立。爱立信与诺基亚在摩托罗拉之后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并很快形成三大品牌鼎足而立的寡头垄断格局。其他国际品牌及中国本土品牌也开始登上竞争舞台,并初露锋芒,但尚难以动摇第一集团的霸主地位。

第三阶段(2001至今)土、洋品牌诸侯纷争。爱立信江河日下,三星等韩国手机异军突起,国产品牌对既定的竞争格局发起全面冲击,波导、TCL成绩不凡。由于激烈的竞争,市场环境格局呈现出动荡与分化的特征,同时孕育着重组与新生的希望。

二、中国手机市场环境的特点

市场环境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其本身含有诸多复杂的元素,如何在这一概念下去把握它的特点?考虑到消费者和生产者是市场的两个最基本的成员,因此将它们作为窗口,从二者身上去分析市场环境的特点是可以的。

消费端

1、需求逐年增长,但供过于求

中国移动通信运营业自引进第一套移动通信设备以来,中国的手机用户便逐年井喷式增长。1978年,中国手机用户为700户,之后,经过十年时间的发展,数量达到了1000万户;而从1000万户跃升至1亿户只用了仅仅4年时间——2001年3月,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亿大关,同年我国成为世界上手机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2002年11月,手机用户数量又翻了一番,达到2亿户;2004年5月,达到3亿户……一直到近期,2011年底,这一数量达到惊人的9.8亿户。

如此强劲的增长势头以及背后所隐藏的巨大市场,吸引了众多手机制造企业(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来华投资手机生产,它们开足马力,都为能够抢下一份属于自己的蛋糕。但是,巨大的市场商机引来了盲目竞争,这些企业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抢夺客户,盲目生产,最终导致市场饱和,产能过剩。表1的数据具体说明了这一变化:

表1 2002—2011年中国手机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信息来源:信息产业部历年统计信息

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市场需求逐年增加,但是对应的每年生产量(市场供给)都超过了市场需求量。如果定义产能剩余率=(生产量-需求量)/生产量,表1中这一数据虽然随年份有所波动,但都大于1,特别是2005之后,这一数值稳定在16%左右,说明手机产能的过剩比较严重。

供过于求的市场便是买方市场。我国手机市场成为买方市场的原因]2[主要是:

(1)外资企业的涌入

近十年踏足中国的国外手机制造商不下三十余家。为了争夺中国手机市场这个巨大的蛋糕,他们凭借其资本、技术和品牌优势,以直接投资、倾销产品和中外合资的形式,对国内企业进行挤压,彼此间也激烈竞争。

(2)国内企业的崛起

虽然遭遇外资企业的挤压,国内企业通过自身改革和政府帮助,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分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国内企业的加入致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格局也发生变化。同时,国内企业中,特别是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手机生产能力迅速扩张。

2、需求多样化

当看到大街上琳琅满目的手机款式,我们不禁感叹那个用户只能拥有方形而又笨拙的“大哥大”时代——模拟手机时代;80年代和90年代初,手机作为富人的专有品,拥有它可以说是普通人奢侈的梦想,如今手机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个普通用户的手上就可以同时拥有两、三款甚至更多不同样式的手机。随着手机渐渐融入社会生活,人们对它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需求,这些多样性的需求主要表现在:

(1)手机外观多样化需求

消费者对手机的外观设计越来越重视,包括颜色、厚度、大小、形状、亮

度、手摸质感等。特别是手机逐渐成为时尚追求的角色,人们对它的外观要求更加苛刻。消费者早已忘记大而重的“大哥大”,而对超薄触屏手机跃跃欲试;迫于市场压力,追求设计风格简单实用且一直只生产直板机的诺基亚开始生产翻盖机型。除诺基亚外其他手机厂商也在手机设计上比以往更下工夫,目前手机的设计风格比以往更加多样化,更加动感时尚。根据特定群体,手机厂商在女性手机上做了一些工作,推出了化妆盒手机、镜面手机等,而适合成年男性使用的剃须手机、点火(吸烟)手机等,是一块新的市场。

手机设计风格的改变主要是由手机消费人群的改变引起的。以往的手机消费者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客户,这部分人群更注重手机的实用功能,对外观的关注相对较弱。但随着手机普及率的提高,用户群已经扩大到了青少年人群,这部分客户对手机外观的关注度更高。针对不同的用户群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应该在外形设计和实用功能上寻找平衡。

(2)手机功能多样化需求

相对于手机外观设计,大多消费者更加注重手机功能的多样化。手机作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是为了人们更好地生活,而多样化的生活注定要有功能多样化的手机。伴随科技的进步,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完善,手机从最初的只局限于拨打、接听电话,到收发短信、音乐播放、拍照上网,到如今的视频通话、在线播放,手机厂商还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发了不同功能的手机,如面向商务人士或就职于国家机关单位的人士的商务手机能够实现快速而顺畅的沟通,又能高效地辅助完成商务活动;面向4—14岁低龄儿童的儿童手机,方便家长联系,帮助儿童的早起教育,其功能类似于早教机;面向大量底层用户的农村用户手机,方便便宜,拥有强大的信息咨询……

3、需求方向转变

风云变化的手机市场,其最初的原动力来自于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是手机厂家生根立足之本,这也意味着生产商要持续预测用户捉摸不定的需求变化,并将需求转化为产品,才能在这个混沌的市场上领跑。

目前,传统手机虽然在市场上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主要用户为中低端用户),但是用户的需求结构正在慢慢转变,特别是3G手机、智能手机的横空出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