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上课)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

那书法家急中生智,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
这是用的王之涣诗意填的词。”并当即又重新断句吟
诵道:“
”慈禧听了,无言以对,只好
赐银压惊。
那书法家急中生智,忙解释道: “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的王之涣诗 意填的词。并当场断句,读给慈禧 听: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 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 关. 慈禧听了,转怒为喜,连声赞妙, 赐银压惊。
思路 点拨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 就断开了。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 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 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 则事寡败矣。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 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 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 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 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 于前故易也
▪ “为……所……”“见……于……”等被动句式 ▪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
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 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 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 以)……为”“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 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 ……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 异乎?);“况……乎”;“孰与……乎”;“其 ……乎”;“安……哉”等,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欤、焉、而已”等 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 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4、辨句式 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者, ……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 或“ 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 、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
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 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 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王夷甫雅尚玄远/(夷甫)常嫉其妇贪浊/口 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妇)令婢以钱绕床/ 不得行/夷甫晨起/(夷甫)见钱阂行/ (夷 甫)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基命性宽厚,每事持大体。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坐私书事,将置 重典。基命力救,不听,长跪会极门,言:“祖宗立法,真死罪犹三覆奏, 岂有诏狱一讯遽置极刑。”自辰至酉未起。帝意解,得遣戍。逢申初劾基 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 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 好地断句。
探究六: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 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 者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 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所以,有五种情况可以预见胜利: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胜利; 懂得兵多兵少用法的,能胜利;全军上下同心协力的,能胜利;以自 己有准备对付忽视懈怠的敌人的,就能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国君 不加以干涉的,能胜利。这五条,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探究三: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 呼入吾得兄事之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 呼入∕吾得兄事之
知识梳理
叁 找对话标志,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 常常用 “曰”“云”“问”“言”“道” 等(注意省略) 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 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 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 明辨句读。
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 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断句(共44张PPT)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断句(共44张PPT)
B√.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
/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 无令出境/ C.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 /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 无令出境/ D.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 /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 无令出境/
优 秀 p p t公 开课pp t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高考 语文专 题复习 之文言 文阅读 —断句 (共44 张PPT)
练一练
为下面文字断句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 遣辛毗为军师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 /乃遣辛毗为军师
优 秀 p p t公 开课pp t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高考 语文专 题复习 之文言 文阅读 —断句 (共44 张PPT)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 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 可悲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 喜∕亦多可悲
优 秀 p p t公 开课pp t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高考 语文专 题复习 之文言 文阅读 —断句 (共44 张PPT)
10、(2019全国卷Ⅲ)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
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
之/谢吴起
B√.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
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 之/谢吴起 C.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
1、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以其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险以远 则至者 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 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复习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复习
。 于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
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九》) 【参考译文】
于休烈不久调任工部侍郎、修撰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帝非常赞许他。 宰相李揆为人骄傲且嫉妒贤能,因为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齐列,嫉妒他,上奏折让 于休烈任国子祭酒,权且留在史馆修撰(史书)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恬然处之,丝 毫不介意。
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
古代有很多专用名词,如官名、地名、族名、书名、物名、制度名、年号、谥号、 帝号、时间等,还有天文、地理、科举、宗法、称谓、避讳等,同样可以作为断句的辅 助。平时注意熟悉和积累古代文化常识,一来可以帮助疏通文意,二来避免从中间误断。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 是儿E 爱我F 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答案] BDG [解析] “母异之”,意思是母亲对此感到惊异,B处应断开。“谓……曰”是一个固定结构, 意思是“对……说”,“曰”领起后文说话内容,主语是母亲,对象是族人,D处应断开。 “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两句完整,可联想课文中“劳苦而功劳如此”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等,判断“多”属于后句,G处应断开。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
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参考译文】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白天
(1)“以、于、为、则、而”如果用于句中起连接作用时,其前后一般不断开。 (2)“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 (3)“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 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 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但如 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 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

总结(三)着眼于句式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 置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特殊句式:大核按钮96页
判断句:……者,……也;……,……者也 被动句:于;见……于……;为……所…… 宾语前置:惟….是……
固定结构:大核按钮98页 如……何?——把……怎么样 何其……——为什么这么…… 无乃……乎——难道不是……吗 与其……孰若……——与其……不如……
资荫:凭先代的勋功或官爵而得到授官封爵。 有……者:有……的人 有鬻盾与矛者
译文:戴胄忠诚清廉公平正直,被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认为举荐入选的官吏 中多有捏造资历者,下令这些人坦白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不久有个捏造资历 (而未自首)的人被发现了,皇上要处死他。戴胄上奏说:“依照法律,(这个人)应 当被流放。”
使得尽技“/巡巡铺铺内内侍侍”每是摧“辱每举摧子辱举/且子持”暖的昧主语单,词应/诬该以在其为前罪面/轼断尽开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
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考情分析
断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传统方 式。全国卷和新高考卷都对这一考点比较看重,列为文言文阅读的第 一个题目,分值3分。
命题特点:
①客观题,四选一,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 ②所断语句五十字左右,断句点十个左右; ③所断语句有较明显的断句标志; ④四个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相对较少,往往两两一组。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窍门+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窍门+课件

小试牛刀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 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探究二: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 者亦难矣
窍门2:虚词断句
• 放在句首的发语词、副词
夫、盖、惟、凡、窃、苟、若、岂
• 放在句末的语气词 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
开心一刻
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 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文言文复习之断句窍门
学习目标
1.了解句读的基本含义,体会断句读的重要性 2.通过探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六个窍门
正说句读
古代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 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o”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 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 “读”。现在用的标点符号是“句 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 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 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 至若、且夫、然则、于是、是故、若夫、 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 至于、虽然、
• 时间词 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
• 叹词 嗟夫、呜呼
小试牛刀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沈焕召为太学录,以所躬行者淑诸人,蚤暮延见学者,孜孜诲诱,长贰①同僚忌
窍门2:虚词断句
• 放在句首的发语词、副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夫、盖、惟、凡、窃、苟、若、岂
• 放在句末的语气词 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
“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 至若、且夫、然则、于是、是故、若夫、 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 至于、虽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6)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6)
而世主之听眩乎A仲尼B为悦C其言D因任E其身F则焉得G无失乎?
选BDF。 解析:“乎”相当于介词“于”,比的意思,“乎仲尼”是后置状语,所以中间 不应断开,应在“尼”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悦”的宾语为“其言”,所 以应在“言”后面断开,即在D处断开;“任”的宾语为“其身”,所以应在“身” 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并且“焉得……乎”为固定结构,中间不应断开。 句意:而当代君主听起话来又比孔子还要眩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 去任用他这个人,这怎么能不出差错呢?
三、结构对称法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 对照,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断句。
【例1】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庄王曰:“吾闻之古者盂不穿皮不蠹不出四方,以是君子重礼 而贱利也,要其人不要其土,人告从而不赦,不祥也,吾以不祥立 乎天下,菑之及吾身,何日之有矣。”
主 +谓 + 宾 名、代 + 动、形 + 名、代
注意把握对应关系!
A.准确判断名词/代词做主语还是宾语
【例1】 学生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正确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例2】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 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 邳郑子豹曰:“伐之。”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 四A年B晋C饥D乞E籴F于G秦H缪I公J问K百L里M奚
【错答】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 之欲也。
• 注意所字结构作名词的情况 • “而”连接句子,可以断开
【练习】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 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 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 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 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上课)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断句(上课)
答案: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 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 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 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 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 后宫,安敢不贺?”
参考译文: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 “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 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 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 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 院里。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这样 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 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 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 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
看【练习】,总结断句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 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方法六 :依据固定结构断句
习惯句式掌握住
(一)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 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 2、一/壹何……(译为“多么……啊”) 3、(其)……之谓也/乎(译为“说的就是……

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
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 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 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
、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 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 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

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4、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5、惟……耳(只是……罢了!) 6、亦……哉(也真是……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哉(也)、孰与……乎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 其它固定句式:况……乎,奈……何,
如(若)……何,得无(无乃)……乎, 何以……为,与其……,孰若……
课堂训练—提高性练习
用斜线(/)给下面语段断句。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 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 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论语·尧曰》)
参考答案:
1、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 / 饥之于食 /不待 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2、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3、泉怪石∕幽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 而醉∕醉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 亦同趣则∕觉而起∕起而归
4、晏平仲婴者∕ 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 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 食 不重肉∕妾不衣帛。
草堂
为下面文言文语段断句。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 是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答案: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 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 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 学。又云: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 无疑。
参考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 /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 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 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 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课堂训练—提高性练习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 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 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 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 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2、文人相轻自 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而 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 下 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
参考答案:
1、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 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 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 国计者/过矣。
2、文人相轻 / 自古而然 / 傅毅之于班固 / 伯 仲之间耳 / 而固小之 / 与弟超书曰 / 武仲以能 属文为兰台令史 / 下笔不能自休 / 夫人善于自 见。
为下面文言文语段断句。 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 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 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 之鬼未之思也
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 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 (无知无觉的样子)之鬼吊已死之鬼 ,未之思也。
做练习2005年高考北京卷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 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 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 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 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 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
文 言 文 断 句
故事激趣
相传明代的书画家祝枝山,在某一年的除夕, 应邀给一家财主写了一副对联:
日明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学习目标
归纳文言断句的方法,明确 文言断句的步骤
试一试 探究习性学(一)
用斜线(/)给下面画横线文言文断句
1、(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人乏食,粟于齐, 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赵扞(同“捍”, 保卫)蔽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患及齐 楚矣且救 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 爱粟为 国计者过矣。
31.06年北京高考题,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
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越
之 于 齐 楚 /扦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越 明 日/ 患 及
齐 名
楚矣
也 /不
且 务
救 为
/越 /此
高 而
义 爱
也/

却 为
秦 国
师/

试一试 探究性学习(二)
用斜线(/)给下面画横线文言文断句
1、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 至身不顾廉耻 2、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3、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 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 起而归
4、婴者莱晏平仲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 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者/
过 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翻译:(赵国被秦国围困) 齐人、楚人奔赴
赵国。赵国粮食匮乏,向齐国借粮,齐王不 同意。周先生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 说,是屏障。就像牙齿和嘴唇的关系,嘴唇 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天赵国灭亡了, 明天就会祸及齐国、楚国。况且援救赵国, 表明我国非常仁义,打退秦国军队,能使我 们扬名诸侯。不为了这个而吝惜粮食,这是 作为治理国家的人的过失。”
总结断句方法
方法一:借助虚词断句。就是利用文言文中有断
句功能的虚词来断句,如用于句首的“故”、 “夫”、“盖”“凡”、“且夫”、“无乃”等, 用于句末的“也”、“矣”、“焉”、“耳”、 “乎”、“邪”等。
方法二:借助名词、代词断句。找出文中反复出
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 官职名等,以此为突破口来断句。
答案: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 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 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 泰而不骄乎
总结断句思路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 第四步根据句意,检查验证
小结:
文言断句是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功, 文言翻译是解读文言文的高层次的 综合性能力。断句和翻译都必须整 体把握文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分析和理解。方法是有效的,但不 可能“包治百病”,文言文阅读的 综合能力才是关键。
总结断句方法
方法三:利用修辞。(排比、对偶、顶针、反复) 方法四: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
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方法五:特殊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
句式,熟悉这些固定句式, 这些句式一般都有明 显标志,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方法六:明对话与引文。曰、言、谓、云
断判句式:…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