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墨西哥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墨西哥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探究墨西哥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的开始与改革、经济市场化、私有化、国际化、政府干预、国际金融危机

在与亚洲隔海相望的美洲有这么一个国家,它位于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是南、北美洲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素称“陆上桥梁”的美誉。2007年世界新首富“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就来自这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墨西哥”。面积196万多平方公里,是中美洲最大的国家,拉美第3大国。墨西哥是拉美物产丰富的大国之一,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多年来,它实行“混合经济”体制。90年代起,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加快,此篇论文就来探究自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墨西哥的经济发展状况。

新自由主义概论

一、新自由主义的开始

1982年,美国为稳定美元而提高利率,引发全球经济减速。

墨西哥因外汇储备大量减少,无力偿还其800亿美元的巨额外债,引发了席卷全球的债务危机。此时此刻的墨西哥,情况相当严峻,货币比索多次贬值,通货膨胀率急剧增加到三位数。同期,墨西哥的财政赤字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6.9%。

面对如此困境,新任总统德拉马德里的目前要务就是调整好经济发展战略。在此之前,墨西哥采取的是一种固守内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采用的是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所谓进口替代工业

化战略,就是以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满足国内需求,取代进口货,并通过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来逐步实现工业化。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曾经一度为墨西哥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然而,这种发展模式缺乏一种开放性,实行的是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大大削弱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割裂了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难以获得国际分工中的比较经济利益。

德拉马德里政府意识到,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故开始实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结构改革。在其宣布的经济应急调整计划中,有10点应急措施:削减公共开支,压缩贷款,增加消费税,限制进口,加强对工资的控制,放开国内市场价格,调整商品价格和劳务费,确定正利率以避免资金流失,贬值本国货币,进行外债谈判以延期偿付债务和利息并获取新的贷款。这10点应急措施,改变以往的内向型,放宽对进口的限制,增加了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有关数据显示,自1984年来,政府先后取消了7512种商品的进口许可证,而关税税率从1982年的16.4%降低到1986年的13.1%。同时放宽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把国有企业从1155家减少到412家,私有化743家企业,而国有企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从18.5%减少到13.5%,整个经济更加市场化。

就这样,墨西哥的经济踏上了新自由主义路线,开始了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

尽管德拉马德里决定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在其在台的6年,

墨西哥的经济增长却几乎为零。有关数据显示,1984年墨西哥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3.5%,可由于此后的墨西哥大地震、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由29美元每桶跌至18-15美元每桶),墨西哥的经济稳定计划一再搁浅,1986年,墨西哥的GDP下降了3.8%。

至1987年,墨西哥的通货膨胀率依然高达109%,货币比索再次大幅贬值,与美元的汇率降到2200:1。

虽然德拉马德里政府在这6年内,宏观经济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可是这是墨西哥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新自由主义在墨西哥的发展,也为接下来的新自由主义的改革作了铺垫。

二、新自由主义的改革

德拉马德里政府的新自由主义模式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然而1988年,萨利纳斯接任总统,颁布了《1989-1994年全国经济发展计划》,在进行改革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

在其任内,推行了以下的新自由主义改革:

1.稳定财政,紧缩经济,大力减少不必要的公共开支,以削减财政赤字。健全财政体制,通过修正宪法规定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

2.推行私有化,以扭转大量国企的亏损状况,加强的经济市场化改革。

3.通过修改法规,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范围。力求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加强市场机制。

4.加强贸易自由化,减少关税(最高关税由100%降到

20%,平均关税减少到14%),降低了国家对石油出口的依赖(石油贸易额从1982年占出口总额的74.6%降到1993年的14.3%)。

比索危机对墨西哥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挑战

墨西哥在进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后,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墨西哥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进口替代转向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从此走上恢复与增长之路,通胀率逐步下降,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加,国内私人投资和外国投资增加,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减少。(这个图不应该放在这里,这是21世纪的图)

但是由于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步伐过快, 进口速度快于出口, 外贸和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扩大; 外国短期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和对外资缺乏有效的监控体系, 加剧了墨西哥的金融风险; 比索汇率的持续高估和未及时对汇率加以调整, 使进口增加而不利于出口的增加; 经济过分依赖外资, 短期投机资金所占比重过而引起了一场罕见的金融危机。这场比索危机给墨西哥经济造成了700亿美元的损失,

1995年墨西哥GDP下降了6.9%,消费总量下降了11.7%,年通胀率高达52%,资本大量外流,国际储备一度减少到只有35亿美元,大批企业倒闭,失业人数剧增,城市失业率高达6.8%,外债总额高达1700多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出口总值的2倍,商业银行的呆账率从1992年的2.1%增加到1995年的15.7.

无疑,这场比索危机给墨西哥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墨西哥为克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为稳定金融市场和减轻通胀压力, 政府削减公共开支, 将增值税从10% 增加到15%, 提高燃料价格, 限定工资涨幅, 提高银行利率, 增加国内储蓄, 遏制通胀。

二.对制造业、矿业、旅游业和农牧业等部门实行特殊政策, 旨在加强出口创汇能力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为缓和会矛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实行了一系列稳定社会的政策和措施。

四.政府注意协调同企业界和劳工界的关系。

五.充分利用墨西哥作为NAFTA 成员国的有利条件, 扩大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出口, 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增长。另外,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和IMF 等国际金融机构及时地向墨西哥提供了500 多亿美元的应急性贷款。

所有这些措施和有利因素, 使墨西哥在1995年年底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金融市场趋于稳定, 外资开始回流, 通胀率下降, 国际储备从1995 年年初的50 亿美元增加到年底的150 亿美元。在不到2

年的时间里, 墨西哥迅速克服了金融危机。

为进一步恢复和发展经济,墨西哥意识到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结构必须进行新的改革,因此墨西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自由主义进行新的经济结构改革。

一.汇率政策。塞迪略不再实行固定汇率政策,而是实行自由浮动汇率政策, 比索与美元的汇率根据市场条件、在墨西哥银行的监控下进行调整和确定。

二.对银行和金融体系的改革。政府推动银行兼并, 对濒临破产的银行采取接管、稳定、整顿和改组等行政干预措施; 对一些无法继续经营的银行, 由全国银行和证券委员会组织拍卖, 或与其他银行合并。到1997 年有10 家银行被兼并; 1998年政府决定把原由国家经营的7 家开发银行合并成2 家。1998 年3 月政府向议会提交的《墨西哥银行法》和《联邦公共行政组织法》的修正案, 以及新的《全国银行和证券委员会法》, 获得议会的通过, 于2000 年起正式实施。新的银行和金融体制法扩大了中央银行的权限, 将原由财政部管辖权限的汇兑和汇率政策划归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成为制定和实施货币、利率和汇率政策的惟一职能机构;

扩大全国银行和证券委员会的职权,强化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同时, 根据新的《全国银行和证券委员会法》, 全国银行和证券委员会由财政部划归中央银行直接领导。

三.金融政策。金融危机爆发后, 为抢救陷入危机的银行, 塞迪略政府推出了一项金融拯救计划,政府通过收购其债权和债

务、提供紧急支持性信贷等直接干预办法, 对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提供过救助。政府执行了临时资格计划, 根据这一计划, 政府用来进行金融拯救的主要机构——保护储蓄银行基金会出资购买了如不按时偿付将会变成股份的债务。政府通过保护储蓄银行基金会向银行注入资金, 来帮助银行家。保护储蓄银行基金会还购买商业银行的呆账坏账, 条件是这些银行银行负债人协议, 减轻信用卡负债人、消费贷款、抵押贷款负债人、负债的企业主和农业主的债务负担。1999 年1 月, 经议会通过的新的《银行储蓄保险法》正式生效。新法规定: 国家、银行和储户共同分担风险, 将原保护储蓄银行基金会改成保护银行储蓄员会, 该委员会控制的资金相当于商业银行全部呆账的45% 。到1999 年4 月, 用于金融拯救计划的费用高达700 亿美元, 相当于1998年墨西哥GDP 的19% 和银行私有化国家收入122. 61 亿美元的5. 7 倍。金融拯救计划遭到很多批评。然而, 2000 年11 月塞迪略总统在墨西哥银行家协会成立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对此作了充分的肯定: “的确,拯救银行破产的决定减少了经济和社会的代价,否则, 墨西哥支付体系会垮台。( 政府) 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正因为采取了这些措施, 从1996 年至今, 墨西哥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5% , 使各部门、特别是对外部门保持平衡。”银行家协会会长兰赫尔赞扬了政府的金融拯救计划, 同时也指出了计划的不足: “银行拯救计划确保了千百万墨西哥人的储蓄,有助于克服危机, 是值得赞扬的, 是一项及时和勇敢的决定。尽管代价高昂, 但使国家很

快摆脱了危机。不可否认, 在保护储蓄银行基金会内部出现过滥用职权、犯罪和忽视的问题, 必须进一步追查和弄清楚, 而银行界对追查和揭露罪犯最关心。”

伴随着墨西哥自由主义经济的改革,从1996年初开始,墨西哥经济恢复增长,宏观经济形势开始好转。1996年,GDP的增长率为5.2%,1997年增长率为6.8%,提前3年还清美国提供的中短期贷款。经济恢复增长速度之快超过预期。由于受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 年和1999 年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分别为4. 9% 和3. 7%, 2000 年回升到6. 9% 。据官方统计, 1995年由于金融危机经济下降6. 9% 之后, 1996 ~2000 年墨西哥经济年均增长率达5% , 是近20 年来墨西哥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通胀率从1995 年的52%下降到2000 年的10%; 失业率从1995 年的6. 3%下降到2000 年年中的2. 2%。另外,墨西哥出口增长迅速。出口额从1994 年的608 亿美元增加到1999 年的1 300 亿美元, 进口额从1994 年的793 亿美元增加到1998

年的1 252 美元。到2000 年, 墨西哥已成为世界第八大贸易强国和拉美第一大贸易强国, 对外贸易已成为促进墨西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出口成为墨西哥经济最具活力的部门, 也是创造就业机会最多的部门。90 年代后期, 墨西哥GDP 的增长有50% 是靠增加出口带动的。从1995 年至1999 年共创造了200 万个就业机会,是1995 年因金融危机而失业的人数的3 倍, 新创造的就业机会大多

数是与出口部门相关的行业。非石油产品出口在墨西哥总出口中所占比重增加, 从1988~1994 年占81%增加到1995 ~1999 年的

91%。在出口商品中, 制成品所占比重从1988~1994 年的75% 增加到1995~1999 年的86. 6% 。1995~1999 年, 墨西哥年均吸收外国投资110 亿美元, 超过1990~1994 年的年平均数的102%。墨西哥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收外国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1999 年年底, 墨西哥国际储备达300 亿美元, 到2000 年11 月塞迪略卸任前夕增加到325 亿美元。与此同时, 墨西哥的公共外债也有所下降, 从1995 年的900. 361 亿美元减少到1999 年的833. 985 亿美元, 公共外债占GDP 的比重从1995 年的32. 4%下降到1999 年的15. 8% , 下降了约50%。2000 年6 月墨西哥提前向IMF 偿还了30 亿美元的外债。

由此可见,墨西哥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是卓有成效的。

墨西哥金融危机引起的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墨西哥金融危机是

94年的,区别于全球金融危机)

(1994—2004年)

在经历了1994~19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之后,经济逐步恢复增长,实际GDP在1996~2000年期间平均达到5.4%,i2000~2006年出现了间先降后升的局面,经济增长速度在2006年达到顶峰。但是,由于在经济增长动力上对美国投资资金和市场需求的过分依赖,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危机。

2007年卡尔德龙新政府进一步深化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推出了一系列国家发展长远规划,如《2030年远景计划》文件、《2007~2012年国家发展计划》和《国家基础设施6年计划》等;还成立了

促进贸易、吸引外资的政府专门机构Premexico并在公共财政、养老保障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2007年墨西哥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008年,紧接着美国的次贷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墨西哥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实际GDP增长率降至1.4%,同时失业率升至3.9%,通货膨胀率达5.1%,贸易逆差较07年更是增加了71.3%!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上半年还为控制通货膨胀而煞费苦心的墨西哥政府,现在无疑要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然而,与此同时财政收入直线下降,在高额赤字、外债与财政刺激政策面前,墨西哥政府面临着两难选择。

墨西哥政府再一次感受到了自由主义经济这匹野马的难以驯服,于是,开始了强有力的政府干预:

一、干预外汇市场。由于墨西哥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金

融危机爆发初期,墨西哥比索对美元比价一度跌至14比1,创历史最低纪录。为了防止本国货币对美元汇率进一步幅下跌,稳定比索币值,墨西哥央行公开拍卖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在央行宣布上述措施后,墨西哥比索对美元比价回升至12比1。通过抛售美元,稳定了汇率市场,减少了全球投资者的担心并逆转了外汇减少的趋势。

二、通过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减少对欧美出口的依赖。09

年上半年,除了通过冻结汽油价格,下调电费和液化气价格以刺激消费,墨西哥政府还提供5.5亿美元资金以资助贫困家庭购买住房或改善居住条件。同时,政府划拨5590万美元实施家用电器以旧换新计划,帮助贫困居民提高生活水平,提供约1.5亿美元资金救助经营困难企业。此外,政府还将追加1.68亿美元用于创造就业机会。

三、放松银根。自2001年墨西哥的货币政策实施的是通

货膨胀目标制,从2008年1月21日起,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正式转向利率目标。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阻止经济快速下滑,墨西哥中央银行开始连续降息,09年半年基准利率便从8.25%降至4.75%。

四、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为了避免高额赤字进一步上什,威胁政府稳定经济的能力,2009年6月,墨西哥议会通过了两项财政改革政策。一是增加石油出口收入在墨西哥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给予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更多的财政自主权;二是增加税收收入,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和加强税收征管来增加政府收入。同时通过精简政府机构、削减基础设施建设开支和政府补贴,减少财政支出。

五、与企业界和工会联手应对危机。2009年1月,墨政府、企业界和工会联手推出包括20余项措施的应对危机计划,其中包括冻结汽油价格、建立失业保险、发放住房补贴刺激建筑业等。2月间,墨参、众两院组织举办了墨政界和工商界等各界要人参加的"墨西哥应对危机:如何保持增长"论坛,论坛提出10项改革草案。

伴随着墨西哥政府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和美国经济的复苏,墨西哥经济也走出了阴霾,2010年墨西哥经济增长5.5%,为2000

年以来的最高增幅。

这场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真正地把墨西哥的经济发展模式由进口替代型转换为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这次改革以促进经济市场化、私有化、国际化为目标,旨在不断开放国内市场,紧密连接世界经济体系,同时减少政府对国家经济的直接干预,让市场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积极调动国内和国外资金的积极性,促进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增强墨西哥的国家经济地位。

参考文献:

1.徐世澄.简析1982~2003年墨西哥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拉丁美洲研究(2003,6.)

2.张森根.墨西哥经济模式的转换及其代价.今日世界.1994.

3. 数据来源:墨西哥政府网http://www.gob.mx/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一)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一)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其他经济转轨国家的困境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得归功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正处在转变之中,正从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与美国、日本的经验相比,吸引巨额国际资本流入是中国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而汇率问题则是中国新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难题。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与美国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前,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表现为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国外,资本的增长则主要来自国内,而现在,资本的增长更加依赖于外国资本和台湾资本,而需求增长则依赖于本地资源。印证这种变化趋势的是,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气势似乎盖过了珠江三角洲,上海与香港的金融中心之争也是咄咄逼人,如果说香港、深圳和珠江三角洲是外向型经济体系,那么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体系在地缘和传统上则较多是以内向(国内市场)为主要特征,这也是近年来跨国公司投资更多的选择上海的原因。中国国内市场的重要性最终要超过国外市场,中国的发展模式已经颠倒过来。 翻开世界经济历史地图就会发现,经济大国的近代工业均发轫于沿海,但成功的大国经济很快就转向内地工业资源密集区,至少美国的经济历程是如此。美国经济沿着这条道路发展起来的,而法国、西班牙、荷兰、汉萨同盟则在相反道路上衰弱了。在南北战争以前,美国的生产力和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但美国人并没有长期沉浸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政策,而是调头西进,走“内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特别是19世纪早期,运输业和通信业的新技术推动了美国经济增长。美国通过其东部沿海的城市纽约和波士顿的金融中心从英国输入资本,运用这些资本在纽约、宾夕法尼亚和俄亥俄等州建立了炼钢和采煤等新兴工业。这些产品运往内陆,供应芝加哥等新兴城市和西海岸的城市。这些新城市则在美国的腹地开发出新的农业产地以供应世界市场。而加拿大、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各国等周边国家向美国提供原材料和某些特定的制成品以满足美国工业生产的需要。同时,从企业债券到股票融资等金融工具的出现,标志着19世纪末华尔街资本证券市场的成熟,这为20世纪产业重组和企业并购提供了金融平台,那些20世纪的大公司和跨国公司就是以此为基础成长起来的。结果,半个世纪以后,整个西部地区就为美利坚的民族生产力所充溢,为美国迅速跨入世界强国奠定了物质基础。20世纪初,当美国的民族生产力已足以称霸世界时,才打出“世界主义”和“门户开放”的旗帜。 这个历史经验,对于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如“西部开发”和“启动内需”仍有借鉴意义。只是,这个经验对一个世纪之后的中国经济所具有的挑战意味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那些在成长中具有时序关系的阶段和过程将被压缩在一个较短时期来完成。 二、作为反例的日本经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的经济奇迹被归结为这样一种基本发展模式:在日本式经济中,政府为了达到它的(贸易立国、出口导向)目标,在市场中同时嵌入了激励和抑制因素。在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后,日本实行的国家指导而私人所有的经济体制是日本二战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生产高效的经济体的主要因素。南韩和台湾学习了它的主要原则和机构,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但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当日本对美国的持续贸易顺差,即美国对日本的持续贸易逆差开始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时,对日本经济成功的主流解释是它享有特别优惠的汇率,这一汇率是美国在战后占领期间为了帮助日本经济复苏而确立的,名义上1美元可兑换360日元。1971年,尼克松总统结束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体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迫使日元升值,削弱日货在国际贸易中的价格优势。15年之后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经济规模有两个德国那么大,在汽车、钢铁、电子产品、机器人、半导体、液晶显示器和其他工业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美国人更是惊呼日本的“威胁”。像尼克松一样,里根政府又寻求利用汇率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县域经济体系论文

县域经济发展论文县域经济体系论文 县域经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 摘要:为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客观测评,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理论体系。界定了县域经济的内涵,分析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特点。应用系统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理论体系框架。具体研究了县域经济评价的目标与定位、评价原则、评价理论依据与方法、评价的操作环节。给出了一套系统化的县域经济评价理论体系,为县域经济评价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县域经济理论体系评价方法指标 作为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基本单元,县的设置历史悠久,承载着连接城乡的重要作用。而县域经济也相应地成为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宏观与微观经济的纽带、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近年来制定的重要宏观战略之一,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科学地落实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摆在国家乃至地方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而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科学度量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县域经济评价的研究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文献[1]对县级区域经济研究内涵进行了述评;文献[2]研究了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模型;文献[3]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驱动原理下的赋权方法,为县域经济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建立了扎实的基础;文献[4]依据相关经济原理筛选县域经济评价的相关指标,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赋权方法对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上述研究丰

富了县域经济评价理论,但关于县域经济评价理论的系统化体系的研究还较缺乏。 1 县域经济的内涵界定 目前关于县域经济的定义较多,从社会再生产角度来看,县域经济是指县的空间地域内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过程,是县域X围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和各种运行机制构成的综合体[5];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县域经济是县域内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它既包括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的生产部门,也包括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业等第二、三产业的生产部门,还包括财政、金融、邮电通信、信息等第三产业的服务部门和新兴产业,以及以上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6];从行政层次角度来 看,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所规定的X围为管理对象,由县级政权所领导的,在服从国家宏观管理的前提下,以发展本地经济为宗旨的经济[7];从系统角度来看,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5]。 综上所述,县域经济的空间界定是以县级区域划分的国土为界,以县城为中心,以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县域经济的调控主体界定为县级政府;县域经济的产业界定虽以第一产业为主,也包括第二、三产业;县域经济的层次界定为处于国家、省、市、自治区等更高一层的经济区域中,而下面又有乡镇、村、户多层次的经济体系,具体由县级经济、乡(镇)级经济和村级经济所构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NAFTA对墨西哥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其启示

内容提要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组成的区 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它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 范本。因此,在NAFTA生效10周年之后,对NAFTA给墨西哥经济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就业、工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分配等方面分析,NAFTA对墨西哥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而从中总结的经验教训,无疑 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自由贸易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NAFTA 墨西哥负面影响客户工业 一、问题的提出 1992年,墨西哥与美国、加拿大达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并 在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作为第一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签署的自 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协定),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协定》共有8篇27章,内容涉及关税、贸易、投资、金融服务、知识产权等方面。《协定》规定,自1994年1月1日起,美、加、墨三国之间约9000种商品中的近一半商品的关 税立即取消,其余的商品将在协定生效后的15年内分阶段取消。墨西哥同意自协定生效之日起,立即取消来自美国的近50%的工业品的进口关税;农产品方面,立即取消25%的进口许可限制,并在10到15年内完全实现农产品自由贸易;投资和金融服务方面,墨西哥国民经济绝大多数部门都对美、加投资者开放,并允许外资在金融服务行业领域控股。 在NAFTA签署初期,一些国外学者认为墨西哥将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实 现扩大贸易、增加就业、提高引资规模,而美国并不会获取太大利益,因为较 之美国,墨西哥国内市场狭小,需求有限。Lustig,Boswoah & Lawrence(1992)通过计量分析估计,从长期看,美国的实际收入将仅增加0.11%到0.25%之间,而墨西哥实际收入将至少增加12%,就业将增加6.6%。美国的国际经济学研究 会的一项研究预计,NAFTA将净增 171000个工作岗位,并使成员国每年增加 120到150亿美元的GDP,其最大的受益者将是墨西哥。美国的经济战略研究会估计,NAFTA将使美国在10年内减少净工作机会636000个。Scott(1999)认为,从1994~1998年,美国因NAFTA而丧失了大约440172个工作机会。 NAFTA生效10年以来,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尽管个别产品的过渡期到 2009年才结束,但是目前绝大多数产品已经实现了贸易自由化,已经对墨西哥 经济、贸易与投资、就业、工资、环境及劳工等方面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xx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xx大学 xx学院 国贸07Q1 一、xx经济现状概述 (一)xx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xx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 3.5%,80年代提升为 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 10.4%。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 6.6%,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 5.2%,工业增长率为 9.3%,第三产业增长率为 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 53.5%,较第一季度的

24.6%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 26.8%,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1)第一产业现状: “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 2.2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产量目标为 2.251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 2.06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90年代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预期届时粮食市场将超过25,000亿卢布。但是客观来讲,印度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每公顷 1.7吨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 2.6吨的世界水平和5吨多的发达国家水平还相差甚远。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预算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改善农业领域的投资环境,其中包括允许国内农产品出口商免税进口种子和农用物资等。 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垦荒地、选育良种、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网增加灌溉面积、保证电力供给、提高粮食加工储藏能力、完善粮食市场流通环节,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第二产业现状: 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印度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雄厚。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 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内容简述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但其发展态势良好,具有后发优势。近年来,县域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并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以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引导县域经济的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列为重点内容,其中,与“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有所不同的是,在区域经济建设方面,不应再仅仅强调主体功能区的作用,也不要再继续将重点放在几个大的区域协调方面,而是要具有新的全局观念,可将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支持全国的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上面。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绍了县域经济的概念、特征等,接着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并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百强县的发展做了详细的透析。随后,报告具体分析了我国重点省、区、市、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有益经验。最后分析了县域经济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商务部、财政部、地方统计局、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地方经济发展,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辩证评析拉美的百年经济发展(一)

辩证评析拉美的百年经济发展(一) 内容提要]20世纪的拉美经济发展并非是一部失败的历史,而是有成有败、有喜有悲。如经济增长绩效比较突出,经济结构有所改善,技术和知识得到了积累,人文发展指数也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拉美至今仍然是世界上贫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地区,对外经济依附也没有减轻,其原因固然与技术进步相对缓慢、资本积累不足、宏观经济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有关,但最重要的问题是发展模式转换的延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传统体制变革的不彻底。关键词]20世纪,拉丁美洲,经济发展 在如何看待20世纪拉美百年经济发展的问题上,基本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部“失败的历史”,另一种观点认为其有成有败。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本文试图通过简要回顾和归纳拉美百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来论证后一种观点,并探讨其失败的原因。 一百年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和两次模式大转换 20世纪初拉美处在第一个经济扩张阶段,这种出口带动的经济扩张结束于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第二个经济扩张阶段始于20世纪的30年代至50年代,1982年的债务危机为之画上了句号。1982年以后进入了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与此相对应,拉美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两次大转换:即从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向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转换,从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向以非传统产品为基础的新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转换。 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模式适应了发达国家对拉美初级产品的需求,利用外国资本建立起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发挥拉美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因而有力地促进了拉美的经济增长。虽然1913年国际经济中已经出现了不利于这种模式的种种迹象,但直到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拉美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后,拉美国家才调整发展方向,其主要国家放弃了黄金本位制,对消费品的进口实施了汇率控制和歧视性贸易限制,并采取了反周期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这一系列政策被称做内向增长模式。国家通过保护贸易政策和税收、信贷激励为制造业活动提供方便,进口替代工业部门以及为满足这些工业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部门和服务业成为最有活力的增长部门。到20世纪50年代,在拉美经委会结构主义理论的倡导下,更多的拉美国家转向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许多国家的政府承担起推动工业化的责任,建立国有企业,并通过道路、堤坝、公用事业等建设合同促进新的企业家形成。全地区的经济在整个50年代年均增长5.1%,工业年均增长6.9%,到20世纪60年代初,进口替代的初级阶段基本完成。这时,工业化的一些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如内部市场狭小、外汇缺口加大、财政赤字增多,最重要的是没有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实现内部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东亚国家在市场饱和后,能很快转向出口替代,但拉美国家却转向了耐用消费品、中间产品和部分资本货的高级进口替代,虽然巴西、墨西哥有转向促进出口模式的倾向,但1973年以后大量低利率贷款的涌入,使它们走向了“负债发展”的道路,错失了向正确的发展模式转换的机会。“内向发展是对1913年以后国际市场动荡的为一种合理反应,拉美的问题在于,这一阶段启动太慢而延续时间过长。”1982年债务危机之后,在债权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压力之下,拉美大多数国家不得不调整发展战略,实施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国际化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奉行一种以非传统产品为基础的新的出口导向发展模式。但在实际运作中,不少国家出现了过分贬低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和循序渐进的重要性的倾向,因而又产生了许多新问题。 拉美发展模式的转换也可以归纳为从开放到封闭再到开放,其对外出口商品量的变化情况(年复合增长率)反映了这一特点。20世纪初拉美国家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7%,与发达国家的4.2%相差不大。1913-1950年,拉美为23%,比发达国家的0.7%要好一些,这主要是由于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发达国家对拉美初级产品需求增加所致。1950—1973年,拉美的表现较差,为3.7%,而发达国家为9.4%,拉美的贸易壁垒和保护增加了,没有很好地利用发达国家贸易扩张的机会,而同期韩国为20.3%,台湾地区为16.3%。1973—1994年,随着拉

最新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pdf

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内容简述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但其发展态势良好,具有后发优势。近年来,县域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增 长的推动力量,并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以及吸纳农村 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引导县域经济的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列为重点内容,其中,与“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有所不同的 是,在区域经济建设方面,不应再仅仅强调主体功能区的作用,也不要再继续将重点放在几个大的区域协调方面,而是要具有新的全局观念,可将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支持全 国的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上面。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共十七章。首先介绍了县域经济的概念、特征等,接着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然 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并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百强县的发展 做了详细的透析。随后,报告具体分析了我国重点省、区、市、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有 益经验。最后分析了县域经济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商务部、财政部、地方统计局、中投顾问产业 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 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地方经济发展,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 考工具。

2020年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时间:2020.12.13 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印度自1991年政府实施大刀阔斧的的经济改革以来,经济在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高速稳定地增长,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举世瞩目的亮点,也因此与中国、巴西、俄罗斯并列成为“金砖四国”,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本文全面地研究了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并客观地分析了原因, 关键词: 一、前言 同中国相似,面对不温不火的经济状况,印度在90年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年间,印度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7%以上,2011年印度GDP总量达到1.8万亿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同比增长8.5%,经济增速仅次于中国。印度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前景,甚至有机构预测印度在20年后其经济总量会超过中国。然而,印度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和软肋。研究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客观全面地了解印度经济全貌,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印度经济的迅猛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业增长迅速。 印度凭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先行带来了印度软件、商务处理外包等IT服务业的兴旺,促进了印度资本金融市场的发达和旅游业的繁荣。印度58%的国内生产总值由IT,金融,房产等服务业贡献,一般来说要达到挪威,芬兰这样的发达程度才会有这种比例。服务业出口业绩喜人,在2004- 2005年度服务出口额为460亿美元,出口增长高达71%,2005年4月至12月期间,服务出口增长创75%的高记录,创汇328亿美元,其中软件服务出口在2004- 2005年度增长34.4%,创汇172亿美元,在2005-2006年度上半个年度软件服务出口额103亿美元,增速为32% ,全球近一半的外包业务被发往印度,印度因其发达的外包服务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2、IT产业世界领先。 印度的软件业迅猛发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拥有巨大的软件人才库,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产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据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务和后勤工作将会雇佣400万从业人员,成为年出口额达到570亿美元的行业,占印度GDP总额的7%。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其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印度制造的。 3、发达的资本市场 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本市场,其股票交易种类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全国共有78家商业银行和196家地区农业银行,分支行6100家;有证券交易所23家,上市公司超过900家,年新发行股票可筹措650亿至700亿卢比资金。2010年孟买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034家,位列全球证交所首位,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之一。 4、迅猛发展的旅游业 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和开放的对外交流政策,印度的旅游业每年都要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2006年去印度旅行的游客多达440万旅游收益达67亿美元,旅游业的腾飞将也带动印度酒店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世界经济论坛针对旅游业制定的排行榜显示,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的旅游业最具竞争力。 5、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 2002年印度制造业出口约370亿美元,2004年很快上升到540亿美元。印度政府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经济改革重点,为了加快制造业的发展步伐,2004年9月成

长治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温新建.建设山水型的城市环境[J ].现代科技(现代物业下旬刊),2009,(6).[2][美]I.L.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 ].芮经维,译.北 时代,风水文化也已经成为一种新兴学术,因此有针对性地在专业院校培养风水人才,为当今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储备人力资源,从而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让城市群建设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张睿智,聂炎.风水文化与城市规划[J ].科教文汇,2008,(2). [4]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亢亮,亢羽.风水与建筑[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 2012年第·1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 126期 Ja n2012 [摘要]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文章就发展山西长治县县域经济的意义及实施途径作了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长治县;县域经济;意义;途径[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0015-03 长治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孟烈钢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046000)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县一级处在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的接合部,是城乡统筹和基层政权巩固的关键点,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长治县围绕着“一年一大步,三年一大变”的阶段性目标,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推动了全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长治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分析(一)基本情况 长治县位于上党盆地的中心,长治县辖11个乡镇(即韩店镇、苏店镇、荫城镇、西火镇、八义镇、贾掌镇、南宋乡、西池乡、东和乡、郝家庄乡、北呈乡),25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人口32万,面积483平方公里。县内现有耕地36.56万亩,主要农作物以小麦、谷子、玉米、薯类和豆类为主。 县内煤炭资源丰富,煤田面积达242平方公里,储量34亿吨以上,素有“煤乡”之称。工业有电力、燃料、冶金、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纺织等。原煤年产达200万吨。太焦铁路和太原至大口干线公路穿越西部,中部有长治至陵川,长治至晋城二级公路和长治至晋城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交通比较发达。 长治县名胜古迹颇多,较为著名的有南宋玉皇观、看寺正觉寺、南王庆龙泉寺、东呈古佛堂、八义法云寺、李坊洪福寺、原家庄的东泰山庙和八义瓷窑遗址等。 (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 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 调控政策,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旺市融城、兴工促农、科学跨越”的发展思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区域经济竞争加剧带来的严峻挑战,奋力拼搏,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几年来,长治县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县域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台阶。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6.4亿元,是2005年的3.4倍;财政总收入达到30.3亿元,是2005年的5倍,跃居全市第一,进入全省五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00元,两项民生指标位居全省前茅。煤矿企业技改扩能扎实推进;非煤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振东制药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全省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山西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加紧实施,以规模养殖和特色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加速发展,成功举办了天下都城隍祈福节暨第一届文化旅游节,开通了长治县“一日游”,旅游经济日趋活跃。长治县坚持以改革推动全局,以开放促进发展,机制体制活力迸发,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2.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长治县更加注重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业和再就业力度加大,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5万个。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成为全国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第一县;率先 15--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济南大学 泉城学院 国贸07Q1 1 一、印度经济现状概述 (一)印度国内经济状况 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印度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将2002年-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定为8%,但基于印度沉重的人口负担、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巨额的财政赤字、悬殊的贫富差距、落后的基础设施、居高不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内种姓制度和宗教矛盾长存等现实情况分析,这一目标的实现颇为不易。 1.印度国内经济发展现状总述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 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2004-2005财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6.6%,其中建筑业增长率为5.2%,工业增长率为9.3%,第三产业增长率为 8.25%。第二季度的商品贸易增长53.5%,较第一季度的24.6%增长了一倍多,外国直接投资则增长26.8%,印度经济进入了“黄金时代”。 (1)第一产业现状:“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今日的印度已彻底改变了“带着讨饭篮子”的形象,粮食产量从独立之初的1500万吨增至2003年的2.2亿吨,2004-2005年度(7月到次年6月)的粮食

产量目标为2.251亿吨但由于降雨量下降,产量预计会减少到2.06亿吨。现在印度的许多农产品如大米、小麦、豆类、棉花、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的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这主要归功于1964年-1970年印度开展的“绿色革命”,90年代后印度又开展的“白色革命”和“蓝色革命”促进了畜牧业和渔业的发展。现在印度正朝着2010年粮食产量翻番的目标前进,预期届时粮食市场将超过25,000亿卢布。但是客观来讲,印度农业生产率仍然很低,每公顷1.7吨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与2.6吨的世界水平和5吨多的发达国家水平还相差甚远。所以2005印度政府在预算报告中特别强调了要改善农业领域的投资环境,其中包括允许国内农产品出口商免税进口种子和农用物资等。 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是开垦荒地、选育良种、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设施网增加灌溉面积、保证电力供给、提高粮食加工储藏能力、完善粮食市场流通环节,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第二产业现状: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印度现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制药、汽车等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雄厚。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也较迅速,煤炭是印度的第一能源,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的40%以上。但是电力供应仍然很紧张,目前印度正在寻求开发以甘蔗渣为原料发电,进一步补充传统煤炭发电的供不应求。 轻工业在印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主要为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其中食糖,茶叶和纺织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整个工业的发展,棉麻纺织、制糖、榨油和制烟等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正在不断地让位于化学、能源、机械和电子等新兴工业。 ①能源和基础工业——产量大幅增长,但石油、天然气仍严重短缺。 从总体上看,印度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门类比较齐全,煤储量近2000亿吨,是世界重要产煤国之一。 近年来能源工业发展较快,可由于缺少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因此总是摘不掉“能源短缺”的帽子。有调查显示,印度石油资源匮乏,可开采量不足8亿吨,按目前开采速度,仅可再开采20年。天然2

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几个主要特点(一)

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几个主要特点(一)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具备几个主要特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市场调节基础上的宏观调控;坚持开发国内资源基础上利用外资的模式;坚持渐进式的改革开放道路;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跨越式发展路径;坚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坚持稳定促发展、和平促发展的根本方针。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主要特点 现存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在书本上找不到,只能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实践进行总结和概括。 经过最近二十多年的探索,中国人民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这个模式主要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确立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并加进了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涵 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共同接受的向导,这是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必备的首位要素。改革开放之初,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中国设计了三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并认为到2000年,中国GDP比1980年翻两番后,也只是初步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根据中国2000年人均GDP比1980年翻两番的事实,把中国从2000年到2020年的社会发展目标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当前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新情况,在发展目标中加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内涵。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现阶段的生动运用和创新。 对于一个后进的国家,找准自己的现实方位,科学地确立本国发展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十分重要。日、韩两国五、六十年代因发展目标选择恰当而受益,有的拉美、非洲国家近十至二十年因发展目标选择不当而受损。幸运的是,中国确立了2l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初步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并正确规定了2000年、2020年的阶段目标,今天还加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涵。更重要的是,这些目标不仅是国家领导层的理念和战略,而且为广大人民普遍认同。从本质上说,它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发展目标,是人民在每个阶段均能真实感受到的可望可及的符合实际的目标。 二、逐步明确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向,这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发展体制 传统的资本主义实行的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历程中,我国经历了艰难的体制探索: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转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最后确定为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与英、美、日、韩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及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这种体制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大区别是:它虽然保留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但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多样化了,更重要的是,它允许私营经济、外国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的共同发展。这种体制在保存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基础上充分利用了人类创造的市场经济这个一般的体制成就。这种体制符合现阶段的中国国情: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分散生产、小生产在农业和农村还占统治地位。城市的手工业生产、旧式工商业仍占很大比重,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难以改造和提升这些产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二是中国在世界格局中仍处于经济不发达的边缘地位,贫困落后,边缘化是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根本特征,在此条件下,不借助于市场经济体制,无法与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取得紧密联系,难以获得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的物质成果;三是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并没有抛弃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公有制为主体及按劳分配,以及借助社会主义国家力量参与经济剩余的再分配,

1.墨西哥概况

墨西哥概况 【国名】墨西哥合众国 【面积】196.4万平方公里(在拉美仅次于巴西和阿根廷,居第三位) 【人口】1.1亿。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通用语言为西班牙语。印欧混血种人约占90%,印第安人后裔约占10%。城市人口占75%,农村人口占25%。 【气候】气候复杂多样,由于多高原和山地,垂直气候特点明显。高原大部分地区气候比较温和,平均气温为16-20℃;西北内陆为大陆性气候;沿海和东南部平原属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全年分旱、雨两季,10月至4月为旱季,5月至9月为雨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70%的地方气候干燥。西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内地为750-1000毫米,墨西哥湾沿岸中部与太平洋沿岸南部为1000-2000毫米。 【首都】墨西哥城,海拔2240米, 面积1525平方公里,人口约2000万,是美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国家元首】2006年7月2日墨西哥举行总统大选,执政的国家行动党总统候选人费利佩?卡尔德龙以获35.8%的选票击败获35.3%选票的中左政党联盟“全民福祉”总统候选人洛佩斯?奥布拉多尔,以0.5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当选墨新一任总统。卡已于2006年12月1日宣誓就职,任期6年。 【行政区划】墨为联邦制国家,全国划为31个州,1个联邦区(首都)。 【简史】墨是美洲著名的文明古国,其玛雅文化(公元4-10世纪)和阿兹特克文化(公元15-16世纪)与南美的印加文化并列为古代美洲三大印地安文明。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墨西哥,1810年爆发独立战争。1821年宣告独立,1917年宣布国名为“墨西哥合众国”。 【司法】墨西哥司法机构实行“双轨制度-”,即联邦和各州都有自己的司法系统,二者之间没有从属关系。联邦法院系统适用联邦宪法和法律。各州法院除适用联邦宪法和法律外,还适用本周宪法和法律。根据宪法规定:联邦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巡回法院和地区法院。 全国最高法院为联邦终审法院,由11名大法官组成。巡回法院是联邦上诉法院,其法官由最高法院任命,任期4年。地区法院系联邦初审法院,其法院亦由全国最高法院任命,任期4年。 联邦政府设有共和国总检察院和联邦区检察院。各州、市分设检察院,是总检察院的派出机关。此外,还设有联邦劳动保护检察院、联邦消费检察院、保护儿童和家庭检察院等。 【行政机构】墨西哥行政机构分为三级,即联邦、州及县市。州长任期与总统同为6年。联邦政府由总统、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官员组成。总统下设19个部,均由总统直接任命。联邦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一人,内阁成员必须服从总统,内阁实际上只是总统的一个集体顾问机构,但总统颁布的条例、法令和政令等,都必须由有关部长签署才能生效。此外,未经联邦

印度经济环境分析

印度经济环境分析 时光的马车飞速奔驰,碾碎了许多人的记忆,在无数人的脸上碾出了一道道皱痕。不仅如此,时间的流逝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生活经济的方便,可也给环境造成不可小觑的损害。 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飞速发展,近年来成为了超过日本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样是亚洲大国的印度更是不甘落后,全面发展经济。9月20日,印度《经济时报》称,根据卢比购买力算得的GDP,2011年,日本被再度超越,世界第三的位置将让贤于印度。或许是受中国刺激,或许是国内需求所致,印度似乎开始注重数据,讲究速度。从上世纪90年代始,印度实行经济改革。1992年后,印度象雄起,GDP增幅从一年前的1.3%迅速升高至1996年的7.8%。5年间,印度实现经济年均增长6.2%,尔后,“九五”期间(1997年—2002年),年均再增长5.5%。2002年后的5年里,印度又以3.8%、8.1%、7.5%、9.4%、9.9%的GDP增幅,保持高增长的经济姿态。8月31日,印度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制造业、贸易及酒店等行业的强劲带动,第二季度GDP增速达8.8%,比一季度高出0.2个百分点,创3年以来的新高。消息一出,国内欢欣鼓舞,认为本财年印度有望完成“保八”任务。按照原定目标,截至2012年3月底,印度GDP须增长8.6%,但此前,7月下旬,印度央行认为,印度变慢了,全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为8%,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测称,会“更慢”,只有7.8%。 “无论何种困难,必须确保8%以上的经济增长。”7月末,一场

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活动上,印度内政部长奇丹巴拉姆厉声强调,印度不能容忍低增长。“这届印度领导多数有过在美国、欧洲的工作经历,比起百姓生活,他们更关注数据。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是农民,而印度的主流社会离纽约、北京很近,离农村却很远。”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研究中心印籍教授比诺德·辛格告诉记者,时下的印度大兴土木,改建港口、新建机场。5年来,印度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已超过100亿美元,而“十二五”规划中,政府还将通过各种途径追加5000亿美元,此种力度,过去60年从未有过。“比如,由于国内至今交通不便,印度的硬性指标是,每天必须修建18公里的高速公路。如果承建商提前完工,政府将嘉奖,否则处罚。”比诺德说。而这就是印度GDP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跳过制造业,直接推进服务业。因为贫困问题尚未解决,所以要保证GDP增长,这是印度内政部长奇丹巴拉姆的解释。在他看来,只有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贫困人口才能逐步缩减。而在过去20年,“脱贫”也是印度经济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注重经济投资,也是为了解决印度贫富差距问题,过大的经济贫富差距,更容易激发人民内部矛盾,这是印度政府害怕看到的。这不是危言耸听,《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让世界人民了解了印度这个国度,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率飞快发展,但那些政府无暇顾忌到的贫民窟让这些增长数据丧失了光彩,如何权衡好贫富差距,如何协调好环境与经济友好发展或许是印度政府好好考虑的事情。 毋须质疑,飞速的经济发展影响着环境问题,印度当然会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